8米铁塔防雷接地

合集下载

森林防火监测基站防雷接地方案

森林防火监测基站防雷接地方案

森林防火监测基站防雷接地系统对于野外的森林防火监测基站,防雷接地是保障基站及设备安全必不可少的一项,森林防火监测基站防雷接地系统包含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站铁塔的防雷接地,第二部分为:基站设备的防雷接地,按照防雷接地的国家标准:基站铁塔防雷接地小于10Ω,基站设备的防雷接地小于4Ω。

基站防雷接地主要包括:避雷针、小于10Ω接地系统;基站设备防雷接地主要包括:电源防雷、信号防雷、无线设备防雷、小于4欧姆接地系统。

1. 基站防雷接地方式第一种方式:分开接地,既基站防雷接地和基站设备防雷接地2套接地系统,基站避雷针接在基站防雷接地系统,基站设备接在基站设备防雷接地系统第二种方式:共用接地,既共用接地系统小于4欧姆,基站避雷针和基站设备都接在该防雷接地系统上,但是基站铁塔防雷接地点和基站设备防雷接地点需要隔开10米的距离,做到共地不共点。

2.接地系统的施工第一种方式铁塔的防雷接地:在基站附近找寻一块空地,开挖一个大坑采用铁丝网铺设,采用扁钢连接并引出,回填时采用降阻剂混合泥土回填,接地电阻小于10Ω;第二方式共用接地:在基站附近找寻一块空地,开挖4到8个1.5米深得小坑,采用非金属接地模块植入坑内,采用50*5扁钢将各个模块进行焊接并引出,回填时采用降阻剂混合泥土回填;接地电阻小于4Ω;第三种方式无连续的泥土地接地:在基站附近30米得范围内,采用多个铜包钢接地棒找寻可以接入泥土的地方进行插入,然后采用扁钢将各个接地棒进行焊接引出。

接地电阻小于4Ω。

根据基站附近的实际情况,一般基站防雷接地方式采用:共用接地。

接地系统施工方式采用:接地模块工艺接地系统;3.基站铁塔防雷设备配置铁塔防雷设备:3米单针热镀锌避雷针基站接地系统配置:接地模块:非金属接地模块降阻:降阻剂扁钢、BV线缆等辅材。

防雷接地规范防雷接地验收规范防雷接地施工规范

防雷接地规范防雷接地验收规范防雷接地施工规范

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及机房。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和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应执行下列技术标准和条例: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YD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过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A371—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以上标准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监测监控机房及设备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而编制的。

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安装的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防雷接地规范.防雷接地工程施工验收规范.避雷接地规范。

防雷工程接地规范。

建筑防雷接地规范。

.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场(站)、机房所建防雷设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从事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的企业,应当持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应当持有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格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格证》。

工程完工后,应将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资格证复印件及竣工验收资料等存档备查.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实行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

管塔防雷接地方法

管塔防雷接地方法

1、单管塔基站建设的防雷接地规范?单管塔的接地原则?单管钢结构通信塔结构应有可靠的防雷接地,接地标准具体按有关行业标准。

当采用镀锌钢塔体作为引下线时,必须保证塔体由避雷针到接地线全线连通,无绝缘涂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基站工程建设规范(GC-GF001-2008)4、铁塔防雷接地要求(三管塔和三角塔的标准沿用标准塔)☆4.3.1铁塔上方应设避雷针,塔上的天馈线和其他设施都应在其保护范围内。

(避雷针下45角范围内)☆4.3.2避雷针可使用塔身作接地导体。

当塔身金属结构电气连接不可靠时,应使用40mm ×4mm的热镀锌扁钢设置专门的铁塔避雷针雷电引下线,雷电引下线应与避雷针及铁塔地网相互焊接连通。

4.3.3当设置专门的铁塔避雷针雷电引下线后,其雷电引下线应沿远离机房的一侧引下,并每隔5m固定一次。

4.3.4上人爬梯一侧的馈线接地可采用单根扁钢,应沿靠近机房馈线窗的一侧引下,并就近与接地系统可靠焊接。

4.3.5避雷针雷电引下线的热镀锌扁钢连接时应采用焊接方式,其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两倍,焊接时要做到三面焊接。

并敲掉焊渣后应作防锈处理。

4.3.6铁塔上的天线支架、航空标志灯架、馈线走线架都应良好接地。

4.3.7航空标志灯的控制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塔顶及进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

☆4.3.8铁塔位于机房建筑物顶时,铁塔和避雷针引下线应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与楼顶的避雷带可靠连接。

☆4.3.9楼顶采用桅杆安装天线时,每根桅杆应分别就近接至楼顶避雷带。

4.3.10拉线塔可采用单根避雷针引下线。

如拉线塔位于楼顶,则塔体和避雷针引下线应沿两个不同方向就近与楼顶的避雷带做二点以上的可靠连接。

连接线宜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

4.3.11单管塔不再单独设置避雷针引下线,但二节塔体之间应采用95mm2以上铜导线进行二处以上的可靠连接。

单管塔的接地铜排孔洞数不得少于18个,且该铜排应竖直安装,其铜排底部必须与单管塔可靠连接。

中国铁塔江西省分公司防雷接地施工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江西省分公司防雷接地施工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江西省分公司防雷接地施工技术规范中国铁塔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通信发展部二〇一九年十一月目录一、概述 (1)1.基本要求 (1)二、工程服务内容 (2)三、通信基站防雷地网工程施工要求 (2)1.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接地设施术语 (2)2.施工总体要求: (2)3.均压环施工要求 (3)4.落地杆塔地网工程(1000欧姆以上)施工要求 (7)5.落地杆塔地网工程(1000欧姆以下)施工要求 (8)6.落地自建机房地网工程(1000欧姆以上)施工要求 (10)7.落地自建机房地网工程(1000欧姆以下)施工要求 (12)8.楼面搭接型地网工程施工要求 (14)9.屋面落地地网新建工程施工要求 (16)10. 引下线施工要求 (19)11.焊接工艺要求 (20)12.塔体、机柜防雷接地要求 (20)13.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的材料要求 (3)14.其他工艺要求 (21)四、项目实施要求 (23)1.项目组织要求 (23)2.项目进度要求 (24)3.项目质量及施工安全要求 (25)4.项目工器具及车辆要求 (26)五、售后与保修要求 (26)六、服务考核 (27)附:标准化图集及《江西铁塔基站防雷地网工程竣工资料》 (28)中国铁塔江西省分公司防雷接地施工技术规范一、概述1.基本要求1.1 为规范基站配套工程的建设,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现场质量管理,全面推行精细化的施工管理,规范工程质量标准和验收要求,保证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结合江西铁塔分公司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和建筑规范要求,编制了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江西铁塔公司防雷接地工程的施工。

1.3 凡本规范未涉及的内容以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为准。

1.4 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5 防雷接地施工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有关规定。

1.6、应答人中标后,必须承诺派驻一个对接人到铁塔公司合署办公,负责对接采购人的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点对点支撑采购人的项目经理;合同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允许变更,如遇特殊情况须书面申请并经采购人同意后方可变更;如中选后不按承诺履行,采购人有权终止与中标人的相关合同。

铁塔接地原理

铁塔接地原理

铁塔接地原理
铁塔接地原理是指将铁塔与大地进行电气连接,使得铁塔上的电流能够导入大地,以保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接地原理的实现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导走雷电电流,防止雷电击中铁塔,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二是导走工频电流,避免形成电位差,从而造成对地电位的误判断,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具体来说,接地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雷电感应电压特点:当铁塔遭到雷电攻击时,会在铁塔周围产生电磁场,
使得地面上的金属物体产生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的大小与雷电流的大小和地面电阻有关。

2.接地系统分类:根据接地目的的不同,接地系统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
地和防雷接地等。

其中,防雷接地是用于防止雷电击中铁塔而设的接地装置,通常采用垂直埋设的接地体。

3.接地电阻计算:接地电阻是指接地体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值,其大小与土壤
电阻率、接地体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有关。

根据不同的接地目的,需要计算出相应的接地电阻值。

4.接地方式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包括分散接地、集中
接地和混合接地等方式。

接地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地形、地质、气候条件等。

5.接地材料选择:为了减小接地电阻值,应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作为接
地体。

常见的接地材料有铜、镀锌钢等。

综上所述,铁塔接地原理主要是通过导走雷电电流和工频电流来降低地电位差和设备损坏的风险,从而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实现铁塔接地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接地材料和计算相应的接地电阻值,以确保接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规范和保护措施

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规范和保护措施

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规范和保护措施概述防雷接地系统是指为了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及其设备的危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接地措施。

本文将介绍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规范和保护措施,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施工规范1. 设计准则在进行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设计。

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所处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建筑物所安装的设备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2. 材料选择防雷接地系统中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候性能。

铜材常常被用作接地体的主要材料,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3. 接地体布置接地体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而言,接地体应与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相连,以形成一个连续的接地网络。

接地体的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所需的防雷能力进行确定。

4. 接地电阻测试在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接地电阻测试以确保接地系统的质量。

测试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且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和方法。

如果接地电阻超过了设计要求,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

二、保护措施1. 防雷装置的设置防雷接地系统中常常需要设置防雷装置,以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直接影响。

防雷装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设置,例如铁塔、避雷针等。

2. 维护管理为了保持接地系统的良好性能,必须进行定期的维护管理工作。

这包括对接地体和接地线路的检查,及时修复受损部分,清除接地体周围的杂物以确保导电性能等。

3. 增强对地的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接地系统的效果,可以采取增强对地的连接措施。

例如,可以增加接地体的数量或者扩大接地体的面积,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效果。

4. 教育培训对于使用防雷接地系统的人员,必须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使其了解系统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减少雷电对其造成的危害。

结论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规范和保护措施是确保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国网塔材验收规范

国网塔材验收规范

国网塔材验收规范一、铁塔基础验收细则1、基础位置和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基础不得出现不均匀沉降。

3、铁塔基础顶面应平整,标高允许偏差±3mm,水平度允许偏差1/1000,多边形铁塔的各对应基础顶面相对高度最大偏差±3mm。

4、支承表面(法兰或塔柱脚上端面)标高允许偏差±3mm,水平度(法兰或塔柱脚上端面)允许偏差1/500且不大于3mm。

5、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顶面长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螺栓应垂直,不得变形。

多边形铁塔的各对应基础螺栓中心间距允许偏差±3mm。

6、基础根开及对角线符合设计要求。

7、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规格、水泥标号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合格证书。

8、砼基础符合设计标准,不准出现蜂窝、麻面、孔洞、漏筋、缺棱掉角等现象。

9、各种材料证明、施工记录和隐蔽验收资料齐全。

二、铁塔验收细则(一)铁塔支承面1、钢塔柱脚下面的支撑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需要填钢板时必须填实75%以上,每叠不得多于两块,垫入后其边缘应与基础锚栓定位版焊接,并做防腐处理。

2、钢塔柱底板(法兰)与基础间的空隙(为调整法兰底板水平高差而预留之空隙),在终验结束后应用微膨胀细石砼浇筑密实。

3、地脚锚栓露出基础顶面部分进行热镀锌处理或防腐处理,并妥善保护,防止锈蚀与损伤。

地脚螺栓埋入基础部分严禁镀锌处理。

(二)金属结构1、材料(1)铁塔材料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并有材料合格证、出厂证明及理化试验报告。

(2)各塔段主材以及主梁必须是整条材料,严禁出现接头,单管塔必须是整条板材,严禁径向环缝拼接,焊缝不能开裂。

(3)塔桅钢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的规定。

运输、堆放、吊装等造成的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矫正和修补,但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得对构件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中国铁塔基站防雷接地检查与防护要点

中国铁塔基站防雷接地检查与防护要点
1. 《通信防雷产品标准符合性认定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保障进入通信网的防雷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规范通信防雷产 品标准符合性认定管理;
第二条:通信防雷产品标准符合性认定是指按照规定的技术方案进行审 查、检测、试验,确认防雷产品符合相关技术法规及技术标准的活动。
第四条:通信网上使用的防雷产品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通信行业标准 的要求,电信运营企业应选用经标准符合性认定的通信防雷产品。 2. 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原行业标准YD 5098升级为国家标准) 3. YD/T 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 4. YD/T 1235.2-2002 《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 5. YD/T 1542-2006《信号网络浪涌保护器(SPD)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6
雷击事故频发的原因
集成化程度提高,增加了设备敏感度
——美国通用电气研究表明,现有电子的抗浪涌等干扰能力
6
8
较50年代下降10 ~10 倍
大气污染,导致气候环境恶劣,雷击频发
——上海Nk(年均雷暴日)32.2天=>49天
(约相当于每周就有一天面对雷击的风险)
设备数量的增加
——80年代邮电部建设资金约2亿/年,现大于1000亿/年
全国每年直接损失100-120亿,间接损失更不计 其数
2016/6/6
7
发生雷击事故基站的特点
1. 易引雷——高耸的铁塔、远距离的架空线(电源、信号);
2. 位置高——由于需要收发无线通信信号,通信基站往往建于空旷或地 势较高的地区,极易遭受雷击;
3. 多雷区——高山通信基站处在雷电相对活跃的环境,易遭雷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