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密码技术开辟通信安全新时代

量子密码技术开辟通信安全新时代
量子密码技术开辟通信安全新时代

密码技术与应用题目与答案

密码学技术与应用 1、B是指网络中的用户不能否认自己曾经的行为。 A.保密性 B.不可抵赖性 C.完整性 D.可控性 2.如果消息接收方要确认发送方身份,将遵循以下哪条原则B。 A.保密性 B.鉴别性 C.完整性 D.访问控制 3.A将不会对消息产生任何修改。 A.被动攻击 B.主动攻击 C.冒充 D.篡改 4.A要求信息不致受到各种因素的破坏。 A.完整性 B.可控性 C.保密性 D.可靠性 5.凯撒密码把信息中的每个字母用字母表中该字母后的第三个字母代替,这种密码属于A。 A.替换加密B.变换加密C.替换与变换加密D.都不是 6.C要求信息不被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 A.完整性 B.可控性 C.保密性 D.可靠性 7.公钥密码体制又称为D。 A.单钥密码体制 B.传统密码体制 C.对称密码体制 D.非对称密码体制 8.私钥密码体制又称为C。 A.单钥密码体制 B.传统密码体制 C.对称密码体制 D.非对称密码体制 9.研究密码编制的科学称为C。 A.密码学 B.信息安全 C.密码编码学 D.密码分析学 10.密码分析员负责B。 A.设计密码方案B.破译密码方案C.都不是D.都是 11.3-DES加密C位明文块。 A.32B.56C.64D.128 12.同等安全强度下,对称加密方案的加密速度比非对称加密方案加密速度A。 A.快B.慢C.一样D.不确定 13.一般认为,同等安全强度下,DES的加密速度比RSA的加密速度B。 A.慢B.快C.一样D.不确定 14.DES即数据加密标准是一个分组加密算法,其(明文)分组长度是C bit, 使用两个密钥的三重DES的密钥长度是bit A.56,128B.56,112C.64,112D.64,168 15.B算法的安全性基于大整数分解困难问题。 A.DES B.RSA C.AES D.ElGamal 16.如果发送方用私钥加密消息,则可以实现D。 A.保密性B.保密与鉴别C.保密而非鉴别D.鉴别 17.C是个消息摘要算法。 A.DESB.IEDAC.MD5D.RSA 18.C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哈希函数。 A.DESB.IEDAC.SHA-1D.RSA 19.D标准定义数字证书结构。

密码学

密码学 ——信息战中的一把利剑 中文摘要:密码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密码学是在编码与破译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尖端技术科学。Abstract:Cryptographic techniques to protect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the core technology. Cryptography is the practice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of the struggle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along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comprehensive cutting-edg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中文关键字:密码学密码技术信息安全 Keyword:Cryptology Crytography Security 第一章引言 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科学。研究密码变化的客观规律,应用于编制密码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称为编码学;应用于破译密码以获取通信情报的,称为破译学,总称密码学。 一般来讲,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及数据安全两方面的内容。系统安全一般采用防火墙、病毒查杀、防范等被动措施;而数据安全则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密码技术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如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数据不可否认与抵赖、双向身份认证等。 密码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密码技术在古代就已经得到应用,但仅限于外交和军事等重要领域。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密码技术正在不断向更多其他领域渗透。它是集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与通信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交叉学科。密码技术不仅能够保证机密性信息的加密,而且完成数字签名、身份验证、系统安全等功能。所以,使用密码技术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机密性,而且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确证性,防止信息被篡改、伪造和假冒。 密码是通信双方按约定的法则进行信息特殊变换的一种重要保密手段。依照这些法则,变明文为密文,称为加密变换;变密文为明文,称为脱密变换。密码在早期仅对文字或数码进行加、脱密变换,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语音、图像、数据等都可实施加、脱密变换。 密码学是在编码与破译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尖端技术科学。它与语言学、数学、电子学、声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它的现实研究成果,特别是各国政府现用的密码编制及破译手段都具有高度的机密性。

电子签章密码技术及应用

电子签章密码技术及应用 张大年、胡旭雄广州市百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电子签章的涵义 电子签章是物理印章体系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是电子网络中的身份确认与授权“手段”,它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人们的传统习惯结合在一起。是传统印章发展到信息社会后的一个新的阶段①。 电子签章通过使用硬软件技术,以电子化的方式模拟物理印章的使用,使用户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活动中拥有一种符合传统用章习惯的应用体验;同时,电子印章又采用了先进的加密、签名、信息隐藏等安全技术,从而使其具有物理印章不可比拟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电子签章本质上属于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它的原理是采用了数字签名技术。了解这一点对分析电子签章的法律性十分重要。而数字签名是信息安全领域内的一项核心技术,它保证了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这两个重要的信息安全要求,等同于传统纸质签名的作用。在很多国家,电子签名已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规定同时满足下列四个条件②的电子签名就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同时规定了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一)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二)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电子签章技术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的许多方面,如政府公文流转、行政审批、公众服务等政务领域;合同订单签署、企业内部管理等商务领域;以及电子病历、房产评估、招投标等专业领域。可以说需要传统纸质盖章签名的应用场景,理论上都可以应用电子签章。 ①参见许兆然:《电子签章与网络经济丛书——小印章·大梦想:开创签名盖章新纪元》第 一章。许兆然,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 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

量子密码学的应用研究

2009年第11期,第42卷 通 信 技 术 Vol.42,No.11,2009 总第215期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15,Totally 量子密码学的应用研究 何湘初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广东 广州 510510) 【摘 要】文中首先对量子密码学作了简单的介绍,给出了量子密钥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量子效应,接着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国内外量子密码学发展的历史,给出了量子密码学研究的几个课题:量子密钥分配、量子签名、量子身份认证、量子加密算法、量子秘密共享等,并分别加以简单的说明并详细地分析了阻碍量子密码实用化的几个因素。最后对量子密码学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量子密码;量子身份认证;量子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802(2009)11-0093-03 Quantum Cryptography and its Applications HE Xiang-chu (Dep.of Computer,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 &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quantum cryptography and several principal quantum effects involved by quantum key; then it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quantum cryptography at home, gives some topics in the research of quantum cryptography, including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uantum signature, quantum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quantum encryption, quantum secret-sharing, and their brief descriptions, and analyzes in depth some hindering factors in practical quantum cryptography;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um cryptography is forecasted. 【Key words】quantum cryptography;quantum authentication; quantum communication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己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各种通信手段形成一张大网,将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对信息交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信息交流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数学理论的经典通信保密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通信的安全,然而,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人们有了一种基于物理理论的崭新的信息保密方法—量子密码学,理论上讲,这种保密机制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信息的安全。 1 量子密码学简介 量子密码学是当代密码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以量子力学为基础,这一点不同于经典的以数学为基础的密码体制。量子密码依赖于信息载体的具体形式。目前,量子密码中用于承载信息的载体主要有光子、微弱激光脉冲、压缩态光信号、相干态光信号和量子光弧子信号,这些信息载体可通过多个不同的物理量描述。在量子密码中,一般用具有共轭特性的物理量来编码信息。光子的偏振可编码为量子比特。量子比特体现了量子的叠加性,且来自于非正交量子比特信源的量子比特是不可克隆的。通过量子操作可实现对量子比特的密码变换,这种变换就是矢量的线性变换。不过变换后的量子比特必须是非正交的,才可保证安全性。一般来说,不同的变换方式或者对不同量子可设计出不同的密码协议或者算法,关键是所设计方案的安全性[1]。 在量子密码学中,密钥依据一定的物理效应而产生和分发,这不同于经典的加密体制。目前,量子密钥所涉及的量子效应主要有[2]: ①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源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自由粒子的动量不变,自由粒子同时又是一个平面波,它存在于整个空间。也就是说自由粒子的动量完全确定,但是它的位置完全不确定; ② 光子的偏振现象:每个光子都具有一个特定的线偏 收稿日期:2008-12-18。 作者简介:何湘初(1977-),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通 信技术、虚拟一起。 93

量子密码导论

量子密码学导论期末论文 量子密码的简单介绍和发展历程及其前景 0引言 保密通信不仅在军事、社会安全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而且在当今的经济和日常通信等方面也日渐重要。在众多的保密通信手段中,密码术是最重要的一种技术措施。 经典密码技术根据密钥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称加密(秘密钥匙加密)体制。该体制中的加解密的密钥相同或可以互推,收发双方之间的密钥分配通常采用协商方式来完成。如密码本、软盘等这样的密钥载体,其中的信息可以被任意复制,原则上不会留下任何印迹,因而密钥在分发和保存过程中合法用户无法判断是否已被窃听。另一类是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体制。该体制中的加解密的密钥不相同且不可以互推。它可以为事先设有共享密钥的双方提供安全的通信。该体制的安全性是基于求解某一数学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数学难题如果一旦被破解,其安全性也是令人忧心的。

上述两类密码体系的立足点都是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对密码的破解时间远远超出密码所保护的信息有效期。其实,很难破解并不等于不能破解,例如,1977年,美国给出一道数学难题,其解密需要将一个129位数分解成一个64位和一个65位素数的乘积,当时的计算机需要用64?10年,到了1994年,只用了8个月就能解出。 经典的密码体制都存在被破解的可能性。然而,在量子理论支配的世界里,除非违反自然规律,否则量子密码很难破解。量子密码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与经典密码学基于数学理论不同,量子密码学则基于物理学原理,具有非常特殊的随机性,被窃听的同时可以自动改变。这种特性,至少目前还很难找到破译的方法和途径。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量子密码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量子密码的安全性是基于Heisenberg 测不准原理、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和单光子不可分割性,它遵从物理规律,是无条件安全的。文中旨在简述量子密码的发展历史,并总结量子密码的前沿课题。 1 量子密码学简介 量子密码学是当代密码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以量子力学为基础,这一点不同于经典的以数学为基础的密码体制。量子密码依赖于信息载体的具体形式。目前,量子密码中用于承载信息的载体主要有光子、微弱激光脉冲、压缩态光信号、相干态光信号和量子光弧子信号,这些信息载体可通过多个不同的物理量描述。在量子密码中,一般用具有共轭特性的物理量来编码信息。光子的偏振可编码为量子比特。量子比特体现了量子的叠加性,且来自于非正交量子比特信源的量子比特是不可克隆的。通过量子操作可实现对量子比特的密码变换,这种变换就是矢量的线性变换。不过变换后的量子比特必须是非正交的,才可保证安全性。一般来说,不同的变换方式或者对不同量子可设计出不同的密码协议或者算法,关键是所设计方案的安全性。 在量子密码学中,密钥依据一定的物理效应而产生和分发,这不同于经典的加密体制。目前,在经典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轨迹仅山相应的运动方程所描述和决定,不受外界观察者观测的影响。但是在微观的量子世界中,观察量子系统的状态将不可避免地要破坏量子 系统的原有状态,而且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信息一旦量子化,量子力学的特性便成为量子信息的物理基础,包括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量子不可克隆定理。量子密钥所涉及的量子效应主要有: 1.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源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自由粒子的动量不变,自由粒子同时 又是一个平面波,它存在于整个空间。也就是说自由粒子的动量完全确定,但是它的位置完全不确定. 2. 在量子力学中,任意两个可观测力学量可由厄米算符A B ∧∧来表示,若他们不对易,则不 能有共同的本征态,那么一定满足测不准关系式: 1,2A B A B ? ∧∧∧∧????≥ ||???? 该关系式表明力学量A ∧和B ∧不能同时具有完全确定的值。如果精确测定具中一个量必然无法精确测定以另一个力学量,即测不准原理。也就是说,对任何一个物理量的测量,都

密码技术与应用题目与答案

密码学技术与应用 1、 B 是指网络中的用户不能否认自己曾经的行为。 A.保密性 B.不可抵赖性 C.完整性 D.可控性 2. 如果消息接收方要确认发送方身份,将遵循以下哪条原则 B 。 A.保密性 B.鉴别性 C.完整性 D.访问控制 3. A 将不会对消息产生任何修改。 A.被动攻击 B.主动攻击 C.冒充 D.篡改 4. A 要求信息不致受到各种因素的破坏。 A.完整性 B.可控性 C.保密性 D.可靠性 5.凯撒密码把信息中的每个字母用字母表中该字母后的第三个字母代替,这种密码属于 A 。 A.替换加密 B.变换加密 C. 替换与变换加密 D.都不是 6. C 要求信息不被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 A.完整性 B.可控性 C.保密性 D.可靠性 7.公钥密码体制又称为 D 。 A.单钥密码体制 B.传统密码体制 C.对称密码体制 D.非对称密码体制 8.私钥密码体制又称为 C 。 A.单钥密码体制 B.传统密码体制 C.对称密码体制 D.非对称密码体制 9. 研究密码编制的科学称为 C 。 A.密码学 B.信息安全 C.密码编码学 D.密码分析学 10. 密码分析员负责 B 。 A.设计密码方案 B.破译密码方案 C.都不是 D.都是 11.3-DES加密 C 位明文块。 A.32 B.56 C.64 D.128 12.同等安全强度下,对称加密方案的加密速度比非对称加密方案加密速度 A 。 A.快 B.慢 C.一样 D.不确定 13.一般认为,同等安全强度下,DES的加密速度比RSA的加密速度 B 。 A.慢 B.快 C.一样 D.不确定 14.DES即数据加密标准是一个分组加密算法,其(明文)分组长度是 C bit,使用两个密钥的三重DES的密钥长度是 bit A.56,128 B.56,112 C.64,112 D.64,168 15. B 算法的安全性基于大整数分解困难问题。 A. DES B. RSA C.AES D. ElGamal 16.如果发送方用私钥加密消息,则可以实现 D 。

《应用密码学》学习笔记

以下是我对《应用密码学》这本书的部分学习笔记,比较简单。笔记中对现代常用的加密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归类和解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没看过的同学就当普及知识了,看过的同学就当复习了。笔记里面可能有错别字,有的话请各位看客帮忙指正。 第1章密码学概述 1-1、1-2 1.密码技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古典密码、近代密码和现代密码时期。 2.公元前440多年的斯巴达克人发明了一种称为“天书”的加密器械来秘密传送军事情报。这是最早的移位密码。 3.1919年德国人亚瑟·谢尔比乌斯利用机械电气技术发明了一种能够自动编码的转轮密码机。这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德国“埃尼格玛”密码机。 4.1949年香农的奠基性论文“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 5.197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正式公布实施了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 6.1976年11月,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著名密码学家迪菲和赫尔曼发表了“密码学新方向”一文,首次提出了公钥密码体制的概念和设计思想。 7.1978年,美国的里韦斯特(R.L.Rivest)、沙米尔(A.Shamir)和阿德勒曼(L.Adleman)提出了第一个较为完善的公钥密码体制——RSA体制,成为公钥密码的杰出代表和事实标准。 8.2000年10月,比利时密码学家Joan Daemen和Vincent Rijmen提出的“Rijndael数据加密算法”被确定为AES算法,作为新一代数据加密标准。 1-3 1.密码学的主要任务:密码学主要为存储和传输中的数字信息提供如下几个方面的安全保护:机密性、数据完整性、鉴别、抗抵赖性。 2.密码体制中的有关基本概念: 明文(plaintext):常用m或p表示。 密文(ciphertext):常用c表示。 加密(encrypt): 解密(decrypt): 密码算法(cryptography algorithm):简称密码(cipher)。

量子加密技术

量子加密技术 摘要 自从BB84量子密钥分配协议提出以来,量子加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以加密技术为基础的量子信息安全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全面地、系统地了解量子信息安全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和以后发展的趋势,文中通过资料查新,以量子加密技术为基础,阐述了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及其实现、量子身份认证和量子数字签名、量子比特承诺等多种基于量子特性的信息安全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向。 关键词:信息安全;量子态;量子加密;量子信息安全技术

一、绪论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进步的时代,而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带来便捷和海量信息服务的同时,由于我们过多的依赖网络去工作和生活,网络通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等等大量敏感信息通过网络去传播。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防止被盗和篡改,信息加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是否有绝对可靠的加密方法,保证信息的安全呢?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密码作为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而备受重视,各国都在努力寻找和建立绝对安全的密码体系。而量子信息尤其是量子计算研究的迅速发展,使现代密码学的安全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与现代密码学不同的是,量子密码在安全性和管理技术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量子密码受到世界密码领域的高度关注,并成为许多发达国家优先支持的重大课题。 二、量子加密技术的相关理论 1、量子加密技术的起源 美国科学家Wiesner首先将量子物理用于密码学的研究之中,他于 1969 年提出可利用单量子态制造不可伪造的“电子钞票”。1984 年,Bennett 和Brassard 提出利用单光子偏振态实现第一个 QKD(量子密钥分发)协议—BB84 方案。1992年,Bennett 又提出 B92 方案。2005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已引入基于量子通信编码的无线连接网络,包括 BBN 办公室、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等 10个网络节点。2006 年三菱电机、NEC、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报道了利用 2个不同的量子加密通信系统开发出一种新型网络,并公开进行加密文件的传输演示。在确保量子加密安全性的条件下,将密钥传输距离延长到200km。 2、量子加密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量子密码,是以物理学基本定律作为安全模式,而非传统的数学演算法则或者计算技巧所提供的一种密钥分发方式,量子密码的核心任务是分发安全的密钥,建立安全的密码通信体制,进行安全通讯。量子密码术并不用于传输密文,而是用于建立、传输密码本。量子密码系统基于如下基本原理:量子互补原理(或称量子不确定原理),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擦除原理,从而保证了量子密码系统的不可破译性。 3、基于单光子技术(即BB84协议)的量子密码方案主要过程: a)发送方生成一系列光子,这些光子都被随机编码为四个偏振方向; b)接收方对接收到的光子进行偏振测量; c)接收方在公开信道上公布每次测量基的类型及没测量到任何信号的事件序列,但不公布每次有效测量事件中所测到的具体结果; d)如果没有窃听干扰,则双方各自经典二进制数据系列应相同。如果有窃听行为,因而将至少导致发送方和接收方有一半的二进制数据不相符合,得知信息有泄露。 4、量子密码系统的安全性。 在单光子密码系统中,通讯密钥是编码在单光子上的,并且通过量子相干信道传送的。因此任何受经典物理规律支配的密码分析者不可能施行在经典密码系统中常采用的攻击方法:

密码技术与应用题目与答案

密码技术与应用题目与 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密码学技术与应用 1、B是指网络中的用户不能否认自己曾经的行为。 A.保密性 B.不可抵赖性 C.完整性 D.可控性 2. 如果消息接收方要确认发送方身份,将遵循以下哪条原则 B。 A.保密性 B.鉴别性 C.完整性 D.访问控制 3. A将不会对消息产生任何修改。 A.被动攻击 B.主动攻击 C.冒充 D.篡改 4. A 要求信息不致受到各种因素的破坏。 A.完整性 B.可控性 C.保密性 D.可靠性 5.凯撒密码把信息中的每个字母用字母表中该字母后的第三个字母代替,这种密码属于 A 。 A.替换加密 B.变换加密 C. 替换与变换加密 D.都不是 6. C 要求信息不被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 A.完整性 B.可控性 C.保密性 D.可靠性 7.公钥密码体制又称为D。 A.单钥密码体制 B.传统密码体制 C.对称密码体制 D.非对称密码体制 8.私钥密码体制又称为 C 。 A.单钥密码体制 B.传统密码体制 C.对称密码体制 D.非对称密码体制 9. 研究密码编制的科学称为 C 。 A.密码学 B.信息安全 C.密码编码学 D.密码分析学

10. 密码分析员负责 B 。 A.设计密码方案 B.破译密码方案 C.都不是 D.都是 加密 C 位明文块。 A.32 12.同等安全强度下,对称加密方案的加密速度比非对称加密方案加密速度 A 。 A.快 B.慢 C.一样 D.不确定 13.一般认为,同等安全强度下,DES的加密速度比RSA的加密速度B。 A.慢 B.快 C.一样 D.不确定 即数据加密标准是一个分组加密算法,其(明文)分组长度是C bit,使用两个密钥的三重DES的密钥长度是 bit A.56,128 ,112 ,112 ,168 15. B 算法的安全性基于大整数分解困难问题。 A. DES B. RSA D. ElGamal 16.如果发送方用私钥加密消息,则可以实现 D 。 A.保密性 B.保密与鉴别 C.保密而非鉴别 D.鉴别 17. C 是个消息摘要算法。 A.DES B. IEDA C. MD5 D. RSA 18. C 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哈希函数。 A.DES B. IEDA C. SHA-1 D. RSA 19. D 标准定义数字证书结构。 A. IP C. D. 二.填空题:

经典保密通信和量子保密通信区别

经典保密通信和量子保密通信区别 摘要:文章介绍了经典保密通信和量子保密通信区别,说明了两者的根本区别。经典保密通信安全性主要是依赖于完全依赖于密钥的秘密性,很难保证真正的安全。而量子密码通信是目前科学界公认唯一能实现绝对安全的通信方式,其主要依赖于基本量子力学效应和量子密钥分配协议。最后分析量子保密通信的前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量子通信、经典保密通信、量子保密通信、量子通信发展、量子通信前景 经典保密通信 一般而言,加密体系有两大类别,公钥加密体系与私钥加密体系。密码通信是依靠密钥、加密算法、密码传送、解密、解密算法的保密来保证其安全性. 它的基本目的使把机密信息变成只有自己或自己授权的人才能认得的乱码。具体操作时都要使用密码讲明文变为密文,称为加密,密码称为密钥。完成加密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讲密文传送到收信方称为密码传送。把密文变为明文称为解密,完成解密的规则称为解密算法。如果使用对称密码算法,则K=K’ , 如果使用公开密码算法,则K 与K’不同。整个通信系统得安全性寓于密钥之中。公钥加密体

系基于单向函数(one way function)。即给定x,很容易计算出F (x),但其逆运算十分困难。这里的困难是指完成计算所需的时间对于输入的比特数而言呈指数增加。 另一种广泛使用的加密体系则基于公开算法和相对前者较短的私钥。例如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1977)使用的便是56位密钥和相同的加密和解密算法。这种体系的安全性,同样取决于计算能力以及窃听者所需的计算时间。事实上,1917年由Vernam提出的“一次一密乱码本”(one time pad) 是唯一被证明的完善保密系统。这种密码需要一个与所传消息一样长度的密码本,并且这一密码本只能使用一次。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合法的通信双方(记做Alice和Bob)在获取共享密钥之前所进行的通信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这一加密体系未能得以广泛应用。 传统的加密系统,不管是对密钥技术还是公钥技术,其密文的安全性完全依赖于密钥的秘密性。密钥必须是由足够长的随机二进制串组成,一旦密钥建立起来,通过密钥编码而成的密文就可以在公开信道上进行传送。然而为了建立密钥,发送方与接收方必须选择一条安全可靠的通信信道,但由于截收者的存在,从技术上来说,真正的安全很难保证,而且密钥的分发总是会在合法使用者无从察觉的情况下被消极监听。 量子保密通信 量子密码学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而以往密码学的理

等保2.0密码技术应用分析

等保三级从安全通信网络、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四个域对密码技术与产品提出了要求,主要涉及以下八处密码技术: 通信传输 a)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b)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 身份鉴别 d)应采用口令、密码技术、生物技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且其中一种鉴别技术至少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 数据完整性 a)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b)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数据保密性 a)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b)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安全方案设计 b)应根据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及与其他级别保护对象的关系进行安全整体规划和安全方案设计,设计内容应包含密码技术相关内容,并形成配套文件; 产品采购和使用

b)应确保密码产品与服务的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主管部门的要求; 测试验收 b)应进行上线前的安全性测试,并出具安全测试报告,安全测试报告应包含密码应用安全性测试相关内容。 密码管理 b)应使用国家密码管理主管部门认证核准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2等保与0054标准中对密码技术的要求分析 将等保中对密码技术与产品的要求,细化映射到《GM/T 0054-2018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标准(简称“0054标准”)中对密码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1等保与0054标准对数据完整性的密码技术要求分析 等保在安全通信网络、安全计算环境中提出,可以采用密码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其中主要保护的主体是安全通信网络中通信数据、安全计算环境中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映射到0054标准中三级要求的物理与环境安全、网络与通信安全,设备与计算的安全中,主要保护的数据就是电子门禁系统进出记录、视频监控音像记录、通信中的数据、资源访问控制信息、重要信息资源敏感标记日志记录、访问控制策略/信息/重要信息资源敏感标记、重要数据、日志记录等数据。

密码技术与密码系统的应用

论文:密码技术与密码系统的应用 ——风糜灵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更为人们所熟知,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给人们带来了随踵而至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为那些非法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犯罪途径。因此,网络信息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密码学(密码技术和密码系统)就更被人们所重视。当今,各个国家都在抓紧时间来研发网络安全与密码学,希望借此来降低网络犯罪率,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当然我过也正在研究当中,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因此,做好对密码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在,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叙述该课程。(1)对网络技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及国内外对网络安全的发展概况。(2)对密码学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并对一些简单的解密和加密问题进行解决。(3)对本篇课程的论述做个小结。 密码技术与密码系统对于网络的安全性在于即使是非法用户能进入但也 无法知道你的信息,防止你的资料遭到非法用户的攻击。 【关键字】密码技术,密码系统,电子银行,网络安全,公开密钥密码体系。【Key Words】Key Technology,Key System,E-Bank,Internet’s Safty, Public Key Infranstructures。 【正文】 一·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现已开发研制出防火墙、安全路由器、安全网关、黑客入侵检测、系统脆弱性扫描软件等。但因信息网络安全领域是一个综合、交叉的学科领域它综合了利用数学、物理、生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诸多学科的长期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和协同的解决信息网络安全的方案,目前应从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协议、现代密码理论、信息分析和监控以及信息安全系统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各部分相互协作形成有机整体。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密码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密码学是研究如何隐密地传递信息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特别指对信息以及其传输的数学性研究,常被认为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和信息论也密切相关。著名的密码学者Ron Rivest解释道:“密码学是关于如何在敌人存在的环境中通讯”,从工程学的角度,这相当于密码学与纯数学的异同。密码学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相关议题,如认证、访问控制的核心。密码学的首要目的是隐藏信息的涵义,并不是要隐藏信息的存在。密码学也促进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关于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所使用的技术的方面,如访问控制与信息的机密性。密码学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包括自动柜员机的银行卡、一卡通、计算机使用者存取密码、数字签名、电子商务等等。密码学通常指加密算法:将普通信息(明文)转换成难以理解的资料(密文)的过程;解密算法则是其相反的过程:由密文转换为明文;密码系统包含两种算法:一般加密即同时指称加密与解密的技术。密码系统的具体运作由两部分共同决定:一个是算法,另一个是钥匙。钥匙是一个用于密码机算法的秘密参数,通常只有通讯者拥有。密码协议(cryptographic protocol)是使用密码技术的通信协议

浅谈密码学的影响与应用

密码学是研究信息加密、解密和破密的科学,含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密码技术正在不断向更多其他领域渗透。它是集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与通信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交叉学科。使用密码技术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机密性,而且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确证性,防止信息被篡改、伪造和假冒。目前密码的核心课题主要是在结合具体的网络环境、提高运算效率的基础上,针对各种主动攻击行为,研究各种可证安全体制。密码学的加密技术使得即使敏感信息被窃取,窃取者也无法获取信息的内容;认证性可以实体身份的验证。以上思想是密码技术在信息安全方面所起作用的具体表现。密码学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讲述了密码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分析方法以及密码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密码学主要包括两个分支,即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密码编码学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实现信息隐藏,其主要目的是寻求保护信息保密性和认证性的方法;密码分析学是研究分析破译密码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加密消息的破译和消息的伪造。密码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对消息做秘密变换,变换的算法即称为密码算法。密码编码学主要研究对信息进行变换,以保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敌方窃取、解读和利用的方法,而密码分析学则于密码编码学相反,它主要研究如何分析和破译密码。这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密码的基本思想是对机密信息进行伪装。 二、密码学的发展历程密码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加密方法、古典密码和近代密码。 1.古代加密方法(手工阶段)源于应用的无穷需求总是推动技术发明和进步的直接动力。存于石刻或史书中的记载表明,许多古代文明,包括埃及人、希伯来人、亚述人都在实践中逐步发明了密码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催化剂。人类自从有了战争,就面临着通信安全的需求,密码技术源远流长。古代加密方法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40年出现在古希腊战争中的隐写术。当时为了安全传送军事情报,奴隶主剃光奴隶的头发,将情报写在奴隶的光头上,待头发长长后将奴隶送到另一个部落,再次剃光头发,原有的信息复现出来,从而实现这两个部落之间的秘密通信。 我国古代也早有以藏头诗、藏尾诗、漏格诗及绘画等形式,将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或“密语”隐藏在诗文或画卷中特定位置的记载,一般人只注意诗或画的表面意境,而不会去注意或很难发现隐藏其中的“话外之音”。比如: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枫叶愁。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轻楼 2.古典密码(机械阶段)古典密码的加密方法一般是文字置换,使用手工或机械变换的方式实现。古典密码系统已经初步体现出近代密码系统的雏形,它比古代加密方法复杂,其变化较小。古典密码的代表密码体制主要有:单表代替密码、多表代替密码及转轮密码。 3.近代密码(计算机阶段)密码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这是受计算机科学蓬勃发展刺激和推动的结果。快速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学方法一方面为加密技术提供了新的概念和工具,另一方面也给破译者提供了有力武器。计算机和电子学时代的到来给密码设计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他们可以轻易地摆脱原先用铅笔和纸进行手工设计时易犯的错误,也不用再面对用电子机械方式实现的密码机的高额费用。总之,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设计出更为复杂的密码系统20世纪中叶以前, 由于条件所限, 密码技术的保密性基于加密算法的秘密, 3 因此称之为古典密码体制或受限的密码算法。尽管古典密码体制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没有涉及非常高深或者复杂的理论, 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 已经充分表现出了现代密码学的两大基本思想一“代替”和“换位” , 而且还将数学的方法引人到密码分析和研究中。这为后来密码学成为系统的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莫定了坚实的基础。密码学真正成为科学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由于军事、数学、通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对军事信息保密传递和破获敌方信息的需求,密码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广泛的用于军事情报部门的决策. 从以上密码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整个密码学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美

量子密码

量子密码 摘要 论文说明了量子密码的现实可行性与未来可行性,强调了量子密码比传统密码和公开密钥更加方便和安全,探讨了量子密码的理论基础与试验实践。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在当今社会的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量子密码术是密码技术领域中较新的研究课题,它的发展对推动密码学理论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量子密码技术是一种实现保密通信的新方法,它比较于经典密码的最大优势是具有可证明安全性和可检测性,这是因为量子密码的安全性是由量子物理学中量子不可克隆性Heisenburg 测不准原理来保证的,而不是依靠某些难解的数学问题。自从BB84量子密钥分配方案提出以来,量子密码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上都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关键词:密码学;量子;偏光器;金钥;量子密码;金钥分配 目录 1.密码学原理............................................................................................................. - 2 - 1.1密码学概念...................................................................................................... - 2 - 1.2对称密钥.......................................................................................................... - 2 - 1.3公开密钥.......................................................................................................... - 2 - 2.量子密码学原理.................................................................................................... - 2 - 2.1量子密码学概念.............................................................................................. - 2 - 2.2量子密码工作原理.......................................................................................... - 3 - 2.3量子密码理论基础.......................................................................................... - 4 - 2.4试验与实践...................................................................................................... - 5 - 3.结论 ........................................................................................................................... - 5 - 参考文献................................................................................................................ - 6 -

现代密码学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策略

题目现代密码学在网络 安全中的应用策略 学院: 姓名: 学号: 时间:

现代密码学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 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网络安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它包括: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硬件设计技术、密码学、网络安全与计算机安全技术等。 在理论上,网络安全是建立在密码学以及网络安全协议的基础上的。密码学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利用密码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传输、加密存储、数据完整性鉴别、用户身份鉴别等,比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存取控制和授权等技术更可靠。加密算法是一些公式和法则,它规定了明文和密文之间的变换方法。从技术上,网络安全取决于两个方面:网络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网络安全则由网络设备的软件和硬件互相配合来实现的。但是,由于网络安全作为网络对其上的信息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人们往往发现软件的处理速度成为网络的瓶颈,因此,将网络安全的密码算法和安全协议用硬件实现,实现线速的安全处理仍然将是网络安全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在安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全面加强安全技术的应用也是网络安全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网络安全不仅仅是防火墙,也不是防病毒、入侵监测、防火墙、身份认证、加密等产品的简单堆砌,而是包括从系统到应用、从设备到服务的比较完整的、体系性的安全系列产品的有机结合。 总之,网络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也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仅供少数人使用的技术专利,它将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加密

1.密码学的发展历程 密码学在公元前400多年就早已经产生了,正如《破译者》一书中所说“人类使用密码的历史几乎与使用文字的时间一样长”。密码学的起源的确要追溯到人类刚刚出现,并且尝试去学习如何通信的时候,为了确保他们的通信的机密,最先是有意识的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加密信息,通过一些(密码)象形文字相互传达信息。接着由于文字的出现和使用,确保通信的机密性就成为一种艺术,古代发明了不少加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方法。例如我国古代的烽火就是一种传递军情的方法,再如古代的兵符就是用来传达信息的密令。就连闯荡江湖的侠士,都有秘密的黑道行话,更何况是那些不堪忍受压迫义士在秘密起义前进行地下联络的暗语,这都促进了密码学的发展。 事实上,密码学真正成为科学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由于军事、数学、通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对军事信息保密传递和破获敌方信息的需求,密码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广泛的用于军事情报部门的决策。例如在希特勒一上台时,德国就试验并使用了一种命名为“谜”的密码机,“谜”型机能产生220亿种不同的密钥组合,假如一个人日夜不停地工作,每分钟测试一种密钥的话,需要约4.2万年才能将所有的密钥可能组合试完,希特勒完全相信了这种密码机的安全性。然而,英国获知了“谜”型机的密码原理,完成了一部针对“谜”型机的绰号叫“炸弹”的密码破译机,每秒钟可处理2000个字符,它几乎可以破译截获德国的所有情报。后来又研制出一种每秒钟可处理5000个字符的“巨人”型密码破译机并投入使用,至此同盟国几乎掌握了德国纳粹的绝大多数军事秘密和机密,而德国军方却对此一无所知;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成功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机,读懂了日本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发给各指挥官的命令,在中途岛彻底击溃了日本海军,击毙了山本五十六,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决定性转折。因此,我们可以说,密码学为战争的胜利立了大功。在当今密码学不仅用于国家军事安全上,人们已经将重点更多的集中在实际应用,在你的生活就有很多密码,例如为了防止别人查阅你文件,你可以将你的文件加密;为了防止窃取你钱物,你在银行账户上设置密码,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保密的需求,密码学的应用将融入了你的日常生活。 2.密码学的基础知识 密码学(Cryptogra phy)在希腊文用Kruptos(hidden)+graphein(to write)表达,现代准确的术语为“密码编制学”,简称“编密学”,与之相对的专门研究如何破解密码的学问称之为“密码分析学”。密码学是主要研究通信安全和保密的学科,他包括两个分支: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密码编码学主要研究对信息进行变换,以保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敌方窃取、解读和利用的方法,而密码分析学则于密码编码学相反,它主要研究如何分析和破译密码。这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密码的基本思想是对机密信息进行伪装。一个密码系统完成如下伪装:加密者对需要进行伪装机密信息(明文)进行伪装进行变换(加密变换),得到另外一种看起来似乎与原有信息不相关的表示(密文),如果合法者(接收者)获得了伪装后的信息,那么他可以通过事先约定的密钥,从得到的信息中分析得到原有的机密信息(解密变换),而如果不合法的用户(密码分析者)试图从这种伪装后信息中分析得到原有的机密信息,那么,要么这种分析过程根本是不可能的,要么代价过于巨大,以至于无法进行。 在计算机出现以前,密码学的算法主要是通过字符之间代替或易位实现的,我们称这些密码体制为古典密码。其中包括:易位密码、代替密码(单表代替密码、多表代替密码等)。这些密码算法大都十分简单,现在已经很少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了。由于密码学是涉及数学、通讯、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就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而言,只能初步研究古典密码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