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与立意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并且明确立意,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审题立意要做到理解准确,立意清晰,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深度、有逻辑、有思想的好文章。
首先,审题要准确理解。
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题目的关键词,找准题目的重点。
比如,如果题目要求写“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那么就要明确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重点,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写作。
如果理解不准确,就会离题,写出与题目要求不符的文章。
其次,审题要明确立意。
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明确自己的立意,确定自己要写的主题和观点。
比如,对于“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的题目,可以选择写互联网对青少年学习、交友、娱乐等方面的影响,也可以选择写互联网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不同的立意会导致不同的文章内容和结构,所以要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立意,确定自己要写的主题和观点。
最后,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立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比如,对于“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的题目,可以分成互联网对青少年学习、交友、娱乐等方面的影响来写,也可以分成互联网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来写。
无论选择哪种结构,都要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表达得当。
总之,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并且明确立意,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要做到理解准确,立意清晰,合理安排结构和内容,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表达得当。
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深度、有逻辑、有思想的好文章。
【参考范文】:题目,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互联网更是如影随形,他们的学习、娱乐、交友等方面都离不开互联网。
那么,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一、审题。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写作的关键。
审题要求考生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把握好题目的要求,明确写作的方向和内容。
审题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离题,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
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把握好题目的要求。
2. 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和内容,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避免离题,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
二、立意。
立意是写作的灵魂,也是写作的重要环节。
立意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写作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明确文章的意图和立意。
立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清晰,意义深刻。
立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写作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明确文章的意图和立意,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清晰,意义深刻。
3. 避免主题模糊,内容散乱,意义不明,确保文章的立意明确,内容有深度。
三、教案。
审题立意教案是一种写作指导方法,旨在帮助考生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清晰,意义深刻。
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考生掌握审题立意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考生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把握好题目的要求。
2. 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写作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明确文章的意图和立意。
3. 案例分析和示范,帮助考生掌握审题立意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四、写作。
写作是根据审题立意的要求,按照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组织文章的内容,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清晰,意义深刻。
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审题立意的要求,按照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组织文章的内容。
2. 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清晰,意义深刻。
3. 避免语言不通顺,逻辑不清晰,内容散乱,确保文章的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内容有深度。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知识梳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是对命题材料内涵的挖掘,对材料背后引导语的领会,对作文写作要求的理解;是审清命题材料的层次、关系、内涵、性质、情感、意图、褒贬,审清引导语对对象、情境、表现形式等层面的界定,审清写作要求对主题、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的规定。
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是作文题目要求之下所要明确的看法和态度,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一、多元思辨作文审题立意(一)概念解读: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材料往往是具有“争议性”的,这里的“争议性”就是指站在哪个角度看都有一定的道理,"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如新与旧,得与失,拙与巧等等。
审题时,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准确立意。
(二)高考真题分析2020·新I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以疫情为背景,思考“距离“联系”两者间深层关联。
2020·全国I卷:在齐桓公、管仲和绝叔牙三人的对比分析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位来写,对比分析是多层关系主体的思考2020年正式起步:2020年教育部命制的这两道作文题目,掀起了高考思辨作文热潮。
2021·新I卷:体育之强弱2021·新II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
2021·甲卷:可为与有为2021·乙卷:修身、矫思、立义2021,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2021,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2021·浙江卷:取与舍2021年全面开花,4套为二元思辩,3套为三元思辩,材料引出的论题中有二元或三元关系。
二元和三元之间以存在着一定逻辑关系;且论题都有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2022·新I卷:本手、妙手、俗手2022·新II卷:选择、创造、未来2022·甲卷:移用、化用、独创2022·乙卷:跨越、再跨越2022·上海卷:发问与结论2022年思辩变复杂,审题要求都提高一个层次,更侧重对三元关系思辨的考查。
高考作文素材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九篇】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会考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考定会获成功。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作⽂素材审题⽴意分析及参考例⽂【九篇】》供您查阅。
⼀、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体可以归为三类,寓⾔类(包括寓⾔故事、寓⾔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字)、名⾔类(包括名⼈之名⾔、领导之名⾔等以说理为⽬的的警⾔类⽂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活的表述性⽂字)。
③审导思。
这些⽂字引导你思考的⽅向。
如“有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
”“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部分,它⼀般要明确题⽬或话题,如“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等指导⽴意取向的⽂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度、明确⽴意,⾃选⽂体,⾃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审题⽴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的,从不同的⾓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趴在鱼缸⾥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样呼吸⾃由的空⽓了。
”鲥鱼奄奄⼀息:“虽然我的⽣命短暂,但我⾄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湖光。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

【导语】语文作文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很多同学多会发生作文离题的情况,所以作文审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审题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热点素材增加分数。
那么,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是分享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提问: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回答:一、审题1.记叙性材料作文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
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2.引语式材料作文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3.漫画式材料作文二、立意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一是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
“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三、方法技巧1.领悟主旨法理解新材料文段的主旨,并由此处深挖立意。
2.把握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溯因法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或现象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的立意。
4.逐句切入法有些材料,结构层次明显,每一句都有具体的含意。
逐句分析各句的含意,然后综合,可找到合适的立意。
5.求同存异法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参考一、审题立意审题立意要深刻,简而言之就是辩证分析和以小见大。
我们在看到作文材料时,要仔细阅读,从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和辨明材料,提炼出的中心论点或者说主旨立意,要有高度概括性,也要有思想深度。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议论文写作指导3--审题立意

《写作:审题与立意》审题是驭文之首术,立意是谋篇之大端。
审题与立意,通俗地说,就是先了解“要我写什么”,然后确定“我要写什么”。
动笔之前,要认真审题,全面分析,审慎思考,进而确立写作的中心。
审题的成功与否,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可见其重要性。
而文以意为主,因此审题与立意又密不可分。
清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思想的深度。
立意的正误高下,决定了文章的成败得失。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因此立意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方法一:提炼主旨【点拨】材料的主旨体现的是其核心价值,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提炼】关键词:大名鼎鼎、皮箱→名、实人生要靠实力说话(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非假虚名,非借外物。
补充:中国海军史上第一位女实习舰长:韦慧晓“有两种价值观:一种是带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出自己身价百倍;另一种是我这种价值观,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
”【小试牛刀】【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
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
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
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
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
审题立意_高考作文技法指导之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技法指导之审题、立意一、题目类型《晒》《变》《脸》《眼界》《常识》《牵挂》《纪念》《另类》《语言与沟通》《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心灵的选择》《战胜脆弱》《雕琢心中的天使》《生活多姿多彩》《今年花胜去年红》《一枝一叶一世界》从结构角度分析,以上题目可分为哪几类?——独词类、词语类、词组类、句子类二、审题方法(一)独词型这类题目可采用“组词法”。
先解释词义,然后组词、造句立意。
【如】“晒”是一个动词,导语解释它有“炫耀”、“公开”、“展示”、“暴露”等不同含义,显然是把它界定为人的一种行为,谈对“晒”的看法,就是谈对人的或“炫耀”、或“公开”、或“展示”等行为的认识。
【又如】“脸”是一个名词,太实了,无法解释,可以组词“洗脸”,洗脸是为了干净,形象好,可联想到目前广州为迎亚运而搞的“面子工程”,就是为广州“洗脸”,然后谈对这种做法的看法;可以联想到人造美女的脸,批判造假现象,或肯定爱美之心,等等。
(学生分析“变”)(二)词语型这类题目可采用“拆字法”,先弄清每个字的含义,然后再弄明白组合义。
【如】“常识”,可拆为“常”——平常的,一般的,大家都知道的;“识”——知识,道理。
作文的导语部分,提供了两个可写的角度: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出新。
一般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写,就能符合作文的命意要求。
基础好的学生也可另外选择新的角度作文,甚至反向立意,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又如】“牵挂”,可拆为“牵”“挂”,无论是“牵”还是“挂”,都包括了双方,作为“牵挂”的一方必须是放心不下对方的思想、身体、工作、学习、生活等。
因此,以下立意属于审题不当:(1)写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回忆那只能是“怀念”(作为“牵挂”的客体不存在了,因而“牵挂”就不成立了);(2)只写过去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欢乐时光,而今久未见面,很想见见对方,那只能是一般的“思念”;(3)写自己就处在某一个集体中,却时时“牵挂”这个集体,也是不够好的,因为“牵挂”的双方最好是有一定的距离。
全国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备考策略与建 议
日常积累与训练
日常阅读:多 读各类文章提 高语言感知能
力
写作训练:定 期练习写作提 高文字表达能
力
素材积累:收 集好词好句、 名人名言等丰
富写作素材
审题训练:多 做高考作文模 拟题提高审题
能力
模拟考试与反思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 反思错题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练习 总结答题技巧和策略提高答题效率 培养正确的考试心态保持冷静、自信
语法准确:注意时态、语态、 语气的正确使用
句式多变:使用简单句、复合 句、并列句等多种句式
修辞得当:运用比喻、拟人、 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文章结构优化
开篇点题简明扼要 主体部分层次分明 结尾收束呼应开头 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素材积累与应用
素材来源:阅 读、观察、生
活体验
素材分类:人 物、事件、名 言警句、数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范文内容:以“青春的色彩”为主 题通过描绘青春的绚丽多彩表达对 青春的热爱和珍惜。
范文亮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 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范文点评与解析
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有感染 力
思想内容:深刻有启发性符 合题意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范文点评:分析范文的特点 和亮点指出可借鉴之处
审题立意常见误区
观点片面:只看到问题的一 个方面没有全面地分析问题。
缺乏深度:分析问题时缺乏 深度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
偏离主题:没有准确把握题 目要求偏离了主题方向。
逻辑不严密:论证过程中逻 辑不严密存在漏洞或矛盾。
范文解析
范文题目:《青春的色彩》
优秀范文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福建卷)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
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根据以 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 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 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09浙江)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 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 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每次语文阅卷,最让老师 头疼的莫过于作文。一个老师 一天大概可以阅将近1000篇 作文,而在所阅的那么多作文 里面,能让老师赏心悦目的高 质量作文却是少之又少。这恰 恰说明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很 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写作水 平并没有显著提高。如果说学 生作文分数在30分以下,语 文分数肯定受其影响。更有很 多人觉得,如果作文写不好, 在一定程度上可导致直接落榜, 这绝非危言耸听。从教育角度 上看,学生一定要处理理论与 现实的关系,也就是说,理论 上作文是如何要求的,现实中 怎样写才能拿到高分?
材料作文
材料
寓言故事、历史事实
诗歌、漫画、名人名言 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 一段歌词、一组素材
来源
材料形式
一句格言、一个成语
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一轮材料作文审题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名称 类 别 表 现
材 料 作 文 审 题 4 痼 疾
误解材料, 题型不清
断章取义, 因小失大 只见现象, 不见实质 忽视要求, 抛却材料
2.好作文首先要把阅卷老师 “秒杀” 。站在阅卷老师的 角度上看,学生作文能得多少 分,主要是靠第一感觉,第一 感觉好,给人带来愉悦感,第 一眼就觉得你“与众不同”, 有吸引力人家才能打算花时间 来阅读你的作文。这就要求: (1)你字要写得好,很多学生 的作文放到电脑屏幕上,潦草 不堪,很难给人带来愉悦感。 尽管你不能写出一笔好字,至 少你端正态度,尽力把每一个 字都写好,所谓说见字如面, 你写的字不好,让人家觉得你 又不认真,那么人家怎么能认 真判你的作文呢?
所谓“0”分作文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 老师认为现在市面上流传 的一些“零分作文”多数 都是一些商家的运营炒作。 一般情况下哪怕只写了一 个题目也不会零分,当然 如果一个字也不写那肯定 是零分了。
考什么:
现代高考更加倾向于新材料作文
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 材料或提示语,但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 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 袭。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 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X
√
√
来自高考网上阅卷的截屏
电脑不是万能的, 毕竟高考还得 “手写”
“青年领袖”
韩寒的手迹, 还行吧?
(2)短时间内从你的作文中要找到得分的关键词,这就 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扣题。有了这些关键词才能得到关键 的分。作文中要有关键的句子,不一定就是例子新,评 价一个人写作文功底,主要看表达,句子是否精练,是 否经得起推敲。有的学生写作文,让人第一眼看就像与 你抬杠,例如说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 翅膀》,很多学生开头如出一辙“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 双隐形的翅膀……”“每一个人”太笼统了,如果要是每 一个人心中都这样就好了,应该在前面加“也许、或许” 就好多了;还有诸如“我想XXX的事迹大家都听说过吧” 则显得很是稚嫩。因此说,短时间内,能给阅卷者留下 如文章字迹工整、段落分明,结构很好、开头的语句能 吸引人、能看出文章层次与主题、甚至一些句子带有哲 理,让老师眼前一亮,一方面让得到他们肯定,另一方 面可能受到哲理的启发,这样的文章分数肯定不会低。 最后能让老师觉得给你的分数合理,不会有“错案”发 生,如果说要能他们记住你文章中的有利于关键词就更 好了。
或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或 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不能深入理解材料所包含的中心意思和命题者的 意图,随便以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为立 足点就开始作文,造成偏题跑题。 对那些寓含着深刻哲理的材料,简单地从表面引 发,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重视对材料之后的作文提示或要求的审读,忽 视题目限定的条件,甚至完全抛弃材料,任意发 挥,作文主旨与材料毫无关联甚至相悖。
3.考场上学生只要犯以下错误,作文基本上就是低分了。
(1)审题不准或者脱离题意的。 (2)思想缺乏深度或者不积极向上的。 (3)语言不讲技巧,不会用修辞,平铺直 叙,内容空洞乏味。 (4)文章字数不足、没有结构等等。 (5)写作信马由缰,没有条理。 (6)文体不突出或者文体杂糅。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 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 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 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 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 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 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 “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 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 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 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怎么考——高考材料作文类型
①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或故事(或说明一个共同 问题的几件事情)——叙事类
(2012北京)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60分) 材料作文: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 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 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 敬。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 这一个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 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
⑥展示一幅漫画,根据漫画立意作文——图画类
(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2年湖南 卷也是图画 材料题。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⑦以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为材料
(2012课标卷)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 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 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 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 “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 “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 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 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 来,所以我感谢你!
“对责任的坚持”,“对道德的坚 守”“对人们的尊重”最新素材:最 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
②引用一段或几段新闻报道或消息;——时事类
(2011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 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 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 《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 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 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标准是“死”的,但阅卷老 师是“活”的,在实际操作中, 阅卷老师并非严格地“墨守成 规”那么我们要提醒考生注意 哪些事情呢? 1.高考阅卷中,老师平均只 能给每篇作文20秒钟的时间。 20秒钟,如果老师看到质量很 好的作文,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来读,那么就意味着很多质量 一般或者很差的作文,人家只 能给你十几秒的时间,甚至更 短。但是对于每个学生来说, 这几十秒可能决定他们的命运, 你写作文的时间将近一个小时 或者更多。
③与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等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 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名言类
(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
慈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 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 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 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 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 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
包括审题的准确性和文章思想的正确性。准确性 是指能吃透题目或所提供的材料,毫无差错地把 握旨意;正确性是指观点要鲜明,提倡什么,反 对什么,不用含糊,要符合常理和审美情趣。
如94年高考作文《尝试》,有的同学写自己在上 学途中,被汽车撞伤,在医院接受治疗,尝试痛苦; 有的同学写外祖母去世。这些都没有能够审清题旨, 因为自己被汽车撞伤或者外祖母去世都是不能‚有 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安排的,这就是审题不 准确。同是这个作文题,有些同学不理解尝试的积 极意义,忽视了立意的思想性,甚至格调低下,如 写尝试吸烟,尝试去做小偷,尝试谈恋爱等等,这 些尝试的内容即使是真实的,但因为不符合我们的 审美情趣,因而文章几乎都是三、四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