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开放的文化氛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开放度最高的时期之
一,其统治者重视文艺事业,注重文化交流与开放。
唐朝
的国家政策鼓励文化交流,吸纳了大量外来文化,其中包
括佛教、回鹘(西域)、波斯、印度等文化,为唐代文学
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2.优秀的统治者和文化庇护: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玄宗
等一系列优秀的统治者对文学非常重视,他们本身也是文
学爱好者且具有才华。
他们积极扶持文人墨客,提供了优
越的环境和条件,使得文人们能够专心从事创作。
尤其是
玄宗时期,宫廷文化繁荣,人才辈出,更进一步推动了文
学的发展。
3.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繁荣:唐代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崇尚
文化、崇尚诗文,他们追求文学的修养和表现。
他们积极
参与社会活动,多写诗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推
动了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的繁荣。
4.文人互文和创新:唐代的文学界存在着大量的文人互文、
批评和批判,多数文人以诗歌为主要创作形式,相互交流、争鸣、切磋。
这种互文不仅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
创新和艺术的提高。
5.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唐代社会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和
变革,这些变革引发了人们的思想启蒙与思考。
这种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为文学提供了新的主题和表现手段,使文学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综上所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主要在于开放的文化氛围、优秀的统治者和文化庇护、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繁荣、文人互文和创新、以及对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的积极回应。
这些因素相互结合,共同推动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简述唐朝文学繁荣的原因

简述唐朝文学繁荣的原因:
唐朝文学的繁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唐朝建立后,国家实现了长期的统一和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种繁荣的社会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2.政治开明和思想解放:唐朝政治相对开明,统治者对文化采取宽容政策,使得文人能够自由创作。
同时,唐朝思想解放,儒、释、道等多种思想并存,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多元化的思想基础。
3.科举制度的推动: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注重文学才能,这鼓励了文人学习诗词歌赋等文
学形式,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4.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唐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为文学创作注入了新
的活力。
同时,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发展。
5.文学形式创新:唐代文人在继承前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开拓了新的文学
形式和风格。
如唐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对仗和韵律,内容上则追求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6.市民阶层的崛起: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崛起并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视角。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治与经济的稳定: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和经济最为稳定
的时期之一,社会大有发展。
这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文化氛围的浓厚:唐朝的皇帝们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尤其是
唐太宗李世民更是重视教育和文化。
他创办了国子监、太学等学校,并推行科举制度,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社会风气的宽松:唐朝社会风气宽松,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去追求文学艺术。
诗词歌赋成了唐朝文学的主要形式,经典名著如《长恨歌》、《德充记》等也得以问世。
4.文学成就的相互促进:唐代文学家们相互交流切磋,相互借鉴,推陈出新,为文学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王之涣、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诗人都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总之,唐代文学繁荣与当时政治经济的稳定、文化氛围的浓厚、社会风气的宽松及文学成就的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对这些因素的详细解释。
首先,唐代的政治稳定是文学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唐朝建立初期,唐太宗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包括明堂、考试制度、州县制度等,使得政府组织得以完善,政治秩序得到维护。
随着唐朝的不断发展,政府对文学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唐太宗、唐高宗等朝廷对文臣的重用和奖赏,使得文化界的人才蔚然成风,各个领域的精英都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和宽容的环境,使得文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文学创作。
其次,社会繁荣是唐代文学繁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得以大规模发展,社会经济繁荣。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整体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增加。
这种繁荣不仅带来了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也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
这种社会繁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广阔的读者群体。
第三,唐朝的经济发展为文学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唐朝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经济兴盛使得城市繁荣起来,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的便利程度大大提高。
商业繁荣不仅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会,还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优厚的待遇。
这种物质保障使得文学创作得以持续进行。
第四,文化交流也是唐代文学繁荣的重要原因。
西域和中亚的文化在唐朝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这种文化的交流使得唐朝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得到了极大丰富。
比如,隋唐以来佛教的传入,带来了佛教文化的艺术形式和思想观念,这种影响表现在唐代诗歌中特别明显。
此外,唐代还吸收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貌。
文化交流使得唐代文学呈现出多元的特点,不同的文学流派相互融合,文学繁荣得以进一步发展。
总之,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作环境,使得唐代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翻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历史,唐朝无疑像一颗明珠一样吸引着后人的眼球,唐朝文学更是缔造了中国诗歌的神话。
千百年来,唐诗在无数代中国人的传承中保留了下来,至今魅力不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唐朝文学的繁荣我们有目共睹,它之所以繁荣,究其根本还得从经济说起。
农业、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促使了生产力的增强,外加土地制度、经济制度的革新,为经济平稳增长保驾护航。
大一统的安定社会与唐王朝的宽松经济政策,使得唐朝商业大繁荣,各国商人往来频繁,全国涌现出大量的商业都市。
在这些都市里,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欣欣向荣,在生活必需品的满足下,人们在精神食粮上亦有了新的要求。
于是文学生产者与文学享受者共同缔造了唐朝的文学世界。
政治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唐朝结束了隋末的争分乱世,统一南北,安定四方,为百姓生产生活创造了的安定的社会环境。
唐初的清明政治使长期战乱后的大唐有了喘息的时间,在一段的修养生息中,经济迅猛恢复。
而且,唐初的开明君主唐太宗爱民如子,深得人心,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颁布合理的土地制度,改革对商业的限制,促使工商业空前繁荣,创造了贞观盛世。
之后,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篡权并没有是唐朝的政治出现大的动乱,反而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开创了开元盛世,将唐朝带到它最繁盛的时期。
继而,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德,重视吏治,鼓励生产,将盛唐延续。
这样的繁盛必然会促使文化需求的更新和文化创造的繁荣。
唐朝的文化环境直接影响了唐代文学的繁盛。
由于科举制的文学性限制,它的延续为唐朝的选官制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促进了唐代文化的发展。
科举制打通了封建时期长期以来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让贫民百姓有了走上仕途的机会,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学的创造与分享中来。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在文学格式上的不断探索和革新为唐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使得唐诗的韵律感更强,内容更加充实深刻,更贴近普通劳动人民,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其次,唐朝君主对文学的发展也是有贡献的。
简述唐诗繁荣的原因

唐诗繁荣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释,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1. 政治稳定: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稳定的时期之一,长达近三百年的盛世。
政治稳定为文人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得文学艺术得以繁荣。
2. 文学政策:唐太宗时期实行文学政策,提倡文学创作,设立了明经局,选拔人才,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这一政策有利于文学的蓬勃发展。
3. 科举制度:唐代实行科举制度,科举选拔官员的同时也激励了文学创作。
许多文学巨匠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仕途,使文学与官场相互交融。
4. 经济繁荣: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社会富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5. 文学家的出现:唐代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如王勃、杜甫、李白等,他们的才华和创作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文学交流:唐代社会文化交流广泛,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也增加,这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7. 社会风尚:唐代崇尚豪放、开放的文学风格,对于文人来说,这种风尚是一种鼓励,使得他们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综合这些因素,唐诗繁荣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及启示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及启示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之一、唐代文学之所以繁荣,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和启示的。
一、政治繁荣和社会稳定是唐代文学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唐朝的政权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民众生活相对富裕,这为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治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使得人们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文学创作和阅读。
同时,政府也对文化教育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与支持,举办文学考试、修订文学典籍等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二、众多才子佳人的涌现也是唐代文学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的文坛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如王勃、孟浩然、杜甫、杜牧等,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才华和风格,对于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唐代的文坛上还闪耀着众多的佳人,如杨玉环、王昭君等美女,她们的聪明才智和美丽形象也激发了文人们创作的灵感。
三、唐代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丰富多样也是其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唐代,文学形式的发展日臻完善,诗、赋、曲、文、话等多种文体并存并蓬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形式。
同时,唐代文学的内容也极为广泛,既有描写山水田园的田园诗,又有咏史叙事的长篇史诗,还有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作品,文学内容的繁多使得唐代文学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
唐代文学的繁荣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政治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稳定的社会和相对富裕的生活环境可以为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坚实的基础,政府应该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并积极鼓励和支持文化创作。
其次,培养和推广人才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关键。
唐代文坛之所以能够涌现出众多才子佳人,与当时社会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以及推崇文人的氛围有关。
今天的社会也应该注重培养和推广文化人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创作舞台和发展机会。
最后,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繁荣的重要保证。
唐代文学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而闻名于世,这种多样性使得文学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
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一、政治制度稳定。
唐朝实行官僚制度,高效的行政管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二、民族团结。
唐朝五胡十六国之后,终于实现统一,使得各个民族相互学习、交流,推动了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三、地理位置优越。
唐朝是一个广阔的国家,东临海洋,南接海峡,西通中亚,北连草原,这样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文化的文明交流和迁移。
四、经济繁荣。
唐朝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自然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五、士人崇尚文化。
唐朝士人重视文化,推崇文化精神,对文学、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化活动极为热衷,成就了大批文化名士。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之一,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唐朝辉煌的文化盛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内容提要:唐代文学中名家辈出,名作多如过江之鲫,它就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高峰。
唐代特有社会环境、开明的政治举措、发达的文化氛围以及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等共同促进了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关键词: 唐代文学繁荣原因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在那绵连不断的文学画卷中。
唐代文学就是最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繁荣之程度,对后世文学影响之深远,就是令人感慨的。
本文对唐代文学的繁荣及其原因作了一些浅显的探讨,以期作引玉之谈。
〈一〉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了唐代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前所未有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新局面。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唐代文学毫无疑义就是唐代文学中最亮丽的奇葩。
据《全唐诗》载,在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诗歌近五万多首,诗人二千三百多位,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达诗歌创作的高峰;在散文方面,由于韩愈、柳宗元为首发起的“变骈为散”的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出许多传记、游记、杂说等新型短篇散文;在小说方面,其传奇小说也发出了诱人的芬芳。
像《李娃传》、《莺莺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等都就是广为人们传诵的作品。
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深远;唐代还出现了一些为前代所没有的新兴的文学样式。
如变文就是唐代出现的一种通俗讲唱文学样式,就是后代说唱文学的源头;词虽萌芽于隋,但到唐代时才得以广泛传播,并出现了众多的民间曲子词与文人词。
整个唐代文学,文学题材广泛、文学样式推陈出新、作品风格争奇斗艳。
唐代就是我国封建王朝的盛世, 也就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盛世。
①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我们经常说:唐朝就是诗的王国,其实更确切的说它就是一个文学的王国。
在这王国里,群星灿烂,天才辈出;千古名篇,多之如过江之鲫。
我们很容易的认为,这累累硕果,不就是哪一方面就能促成的,而就是许多力量聚合的结果。
犹如树枝上鲜美的桃子,就是需要肥沃的土壤、温暖的阳光、充足的水份与适宜的温度的。
唐代文学的繁荣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一、社会原因〈1〉国家的统一,国力的强盛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唐王朝建国之初,虽然满目苍痍,但唐太宗李世民历经图治、开疆拓土。
于贞观四年打败了突厥,原属东突厥的各属国,归属唐朝。
推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朝遂取代势力强大的突厥而成为东亚盟主。
唐朝势力之强大,延续一百馀年。
至唐宗开元天宝年间而达到高峰。
天可汗的实际存在达百二十馀年之久。
在萧条乱世时期,文学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体式可能会得以突出的发展,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想、山水田园诗等等,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全面繁荣:文学创作的高潮、文学体式的推陈出新、文学理论的深入探索,需要稳定的、强盛的社会环境为文人提供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2〉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唐朝自建国之后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后来的宣宗中兴。
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秩序较为安定。
这为文学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与良好的创作环境。
这正就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涣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的物质条件。
在乱世萧条之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文人们岂能有如此洒脱?〈3〉激情、上进的民族性格的形成就是文学繁荣的强大动力。
由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统治者较为宽松的政治,激情、自信在每一个唐人的血液中流淌。
这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唐人风范——热情、爽朗、乐观、天真、富于幻想与进取精神。
我们可以从下面两首诗有对比中窥瞧到唐人独有的性格特点:〈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①〈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②两首诗都就是山水田园诗,两位诗人都有归隐思想。
但前者宁静中有压抑,后者淡雅中有轻松。
这就就是唐人的特点。
就整个时代而言,唐朝就是一个情感超过思理的时代。
她们的心态就是轻松的,步履就是放达的,目光就是高远的,胸怀就是豪迈的。
此种性格见之于文学,则天才辈出,豪迈之作蹁跹而来。
〈4〉文学的社会应用价值的提高刺激了文学的繁荣。
唐代文人中盛行以文会友,入幕求仕的风气。
因而文学在唐代的社会应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
文学〈主要就是诗歌〉在唐代作为特殊的交际工具,产生了诸多的形式:如应制诗〈应制奉与之作〉、联句诗|唱酬诗等。
文人可以利用诗词歌赋博取帝王贵族的常识,也可以作为傲视上层社会的资本。
“千首诗轻万户侯”。
同时还可以作为向达官贵名流干谒求进,送人出使或还乡,慰人贬官或下第的交际工具。
其影响遍布于许多社会阶层。
许多文人也凭借其创作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与荣誉。
李白曾刚出蜀中时因张九龄读其《蜀道难》而名振长安,为唐玄宗所赏识。
唐代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这种特殊关系,与文人们的生活、地位如此休戚相关,既就是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反映,也就是其繁荣发展的一种原因。
二、政治原因〈1〉政治清明,思想自由就是文学繁荣的先决条件。
一般说来,只有在乱世斗争中,思想禁锢相对放松,思想相对自由开放。
然而唐王朝的统治者大都实行开明的政治与宽松的驭民政策。
广开言路、倾听民声。
所以整个唐代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文学创作在题材方面基本上没有忌讳,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渔夫野老,从朝廷大事到儿女情长,都可以在文学中得到体现。
既可以讽刺抨击,也可以肯定颂扬。
另外,唐王朝的高层统治者对下层官吏思想与行为也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与宽容的态度。
那个“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风流才子杜牧,也曾官至中书舍人,她也有流传至今的〈〈阿房宫赋〉〉。
后世的柳永、关汉卿等就没她那么洒脱了。
由于开明、宽松的政治,从唐王朝建国到其国柞终止之世。
整个民风还就是比较自由、开放的,这就开成了文学繁荣的天然土壤。
〈2〉重大的历史事实为文学繁荣提供了创作素材。
唐代大部分时间虽为太平盛世,但历史大事接连不断:初唐时的北疆战争、贞观之治;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中唐时期的永贞革新;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甘露之变等等。
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为文学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素材。
几乎每一重大历史事实都有造就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诗人与风格独特的作品:初唐时期的边塞诗;开元盛世时的李白及浪漫主义诗作;安史之乱时期的杜甫及现实主义诗歌;中唐时期的柳宗元、刘禹锡等文人及酬唱告别、慰免贬官之作;牛李党争时期的李商隐、杜牧等等。
历史事件造就了文人与文学,文学与文人也影响了历史进程。
〈3〉统治者的提倡与重视刺激了文学的繁荣。
唐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她们除了亲自创作文学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加发奖励、提倡。
唐太宗在作秦王时,于武德四年打败王世充后,就开设了文学馆,置文学学士。
后又开设弘文馆,招延文人,编篡文书,唱与吟咏。
高宗武后时期,文坛的文艺活动更加繁荣,在武后的倡导下,经上官司婉儿为中心,在宫廷形成了一个“文艺沙龙”。
唐玄宗就是一个风流天子,不但对诗歌爱好,而且对其她艺术门类,如绘画、音乐也非常在行,曾设立“皇家梨园”称歌伎为“皇家梨园弟子”。
代宗也非常重视文学,王维死后她曾关心诗集编篡工作。
宣宗曾写诗悼念白居易等等。
统治者的爱好与提倡,给文人们的创作注入了很大的激情,从而大大的刺激了文学的繁荣。
另外,唐代流行“文儒”从政的现象,即统治者选拔“儒学博通及文词秀逸者”④充任京中大员或地方官吏,例如盛唐时诗歌成就颇高的张说、张九龄曾担任过宰相。
在那个商品经济不发达,文学的商业价值未开发的时代,文人从政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与传播。
三、文化原因文化孕育了文学,文学也提升了文化,两者互相促进,相互发展。
唐代文化上的全面繁荣,促进了文学的全面繁荣。
〈1〉科举制度的兴盛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科举取士肇始于隋文帝时期,唐代得到了发展与完善。
唐太宗李世民目睹参加科举的盛况,得意之余,发出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叹语。
隋唐的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世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各阶层的才智之士都可以通过考试攀登高位,施展抱负。
特别就是下层的人士通过“十年寒窗”之后,纷纷参加科举,以期争取跻身于统治者的行列。
这就就是使文化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得到普及,文化层次得到大大的提高。
作家队伍由以前的贵族扩大到了下层知识分子,这为文学的创作输入了新鲜的的血液。
另外,唐代实行诗赋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为了适应时势,应试者不得不把注意力投向诗赋文章,因而造成了士人们普遍学诗作赋的风气。
在应考试卷中也不乏名篇佳句。
唐代天宝年间的钱起在〈〈湘灵鼓瑟诗〉〉的试题中写出了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何能如此妙手偶得?特别就是当士子们金榜题名时或名落孙山下第时的感慨之作,多就是文学中的精华。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瞧遍长安花”⑤的酬唱之作;“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⑥的深沉苦吟都因科举而孽生。
唐代的这种以诗赋取士对唐代文学的繁荣也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艺术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唐代的史学、书法、绘画、雕塑、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也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发展的环境与创作的素材。
唐代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张旭、怀素等等,她们的书法风格昂扬向上,自由纵恣。
这种精神风貌在盛唐诗中,特别就是李白诗歌中有着很好的体现。
唐代绘画,在我国绘画史上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中的山水画对山水田园的完善有着深远的影响。
苏轼曾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
味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唐人咏画、题画诗,《全唐诗》中著录了189首。
唐代诗画交融渗透,相互影响。
绘画不仅成为诗的题材,也影响着诗歌的艺术表现技巧。
唐代的舞蹈、音乐艺术极为繁荣。
音乐、舞蹈向来就是文学创作的催产素。
没有音乐艺术的发展就不会有白居易的〈〈琵琶行〉〉,就不会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等。
我们从白居易的〈〈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拨拨弦弦总不同,胡啼蕃语两玲珑。
谁能截得曹刚手,插向重莲两面三刀袖中”中足见音乐对当时诗歌创作的影响。
〈3〉宗教文化的发展对文学繁荣的影响。
唐王朝的统治者对儒、道、释各家的思想都很重视。
儒道经典都列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佛教也得到武后宪宗等的提倡,其她宗教与学说也未受到排斥。
这样,儒道等各种思想并行发展,使作家有信仰自由,思想束缚较低少。
这对文人思想的活跃也就是很有利的条件,这种思想活跃的状况,促进了文学上的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立。
儒家的仁政思想对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诗人的创作有明显的影响;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文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
有的直接讲佛理,如“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⑦有的表一种禅趣、一点禅机,“行到水穷处,坐年云起时”⑧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与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就就是从这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