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的月亮
唐诗宋词-50首经典中秋古诗

50首经典中秋古诗五十首经典中秋古诗1.抬起头来看,我发现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到了家。
——李白《静夜思》2.我在花丛中喝了一壶酒,独自一人。
我身边没有人。
——李白《月下独酌》3.整个房子都是红烛花。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4.在山里,月亮是晚上来的,我从来没有在黎明看到过它。
——袁浩文《倪庄中秋》5.今晚楼上也是一样。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6.中秋节是最好的月份。
——诸宸《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7、满月飞临镜中,心碎。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8.秋天的天空布满了明月,灿烂的露珠湿漉漉的。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9.欢喜往事恨,归来再说。
——辛弃疾《中秋寄远》10、月色越深半个家庭,北斗七星离南方越萎。
——刘《月夜》11、空蓝露湿衣,众星涌出清规矩。
——齐有《中秋月》12.下午一个人坐着还不如在西方唱歌。
——卢桂梦《中秋夜寄友生》13.年轻女孩素娥耐寒,在月中的霜冻中战斗。
——李商隐《霜月》14.谁有类似的心情?鹤在松枝上呆了半天。
——雪能《关中秋夕》15.月亮有多亮?跟着我自己的床走。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16日,只有今晚,蔡皋是一样的。
——郭《醉落魄丙寅中秋》17、他初满轮,孤明精神未侵。
——陈郁《中秋夜临镜湖望月》18、万里无云的世界秋35,共看癞蛤蟆盘上海丫。
——曹嵩《中秋对月》19日,这天将是今晚,再次洗寰瑛。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20.今年8月15日晚,冷雨沙沙作响。
——徐宁《八月望夕雨》21、但恐与王灿、永登楼相对。
——苏哲《水调歌头徐州中秋》22、舞风下徘徊,今日不知何夕。
——苏轼《念奴娇中秋》23.今晚,明朝人都在期待。
我不知道秋思是谁。
——王建《十五夜望月》24日,坐在宾位上的有、邱。
——苏哲《水调歌头徐州中秋》25、转朱阁,低绮,照睡。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26岁的素娥罗格去了西部,从此一去不返。
——苏哲《水调歌头徐州中秋》27.如果天上没有修月之家,归知支持输给西方。
古人作品中写月的名句

古人作品中写月的名句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柳永:宣清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
背银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
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
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
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
更相将、凤帏鸳寝。
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柳永:长相思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
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荧荧。
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陆龟蒙中秋待月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唐诗宋词中秋赏明月的佳句

唐诗宋词中秋赏明⽉的佳句1.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带赏析)⼀、唐·王建《⼗五夜望⽉寄杜郎中》中庭地⽩树栖鸦,冷露⽆声湿桂花。
今夜⽉明⼈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庭院地⾯雪⽩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当空世间⼈⼈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情思可落到谁家?赏析:这是⼀⾸中秋之夜望⽉思远的七⾔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望⽉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更耐⼈回味。
“今夜⽉明⼈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群⼈的望⽉联想到天下⼈的望⽉,⼜由赏⽉的活动升华到思⼈怀远,意境阔⼤,含蓄不露。
⽔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唐·刘禹锡《⼋⽉⼗五夜玩⽉》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烟。
⾃古⼈皆望,年来⼜⼀年。
译⽂:⽼天⽤今夜的如⽔⽉⾊,清洗整个天宇⼈世。
暑⽓已退,天空明净;⽽秋⾊澄明,万物清丽。
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占了先,连⾦风⽟露都透发出耀⼈的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间,⽽⽉亮依然是恒久的!赏析:这⾸诗题为“玩⽉”,主要描绘的是在⼋⽉⼗五欣赏到的中秋夜⽉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
全诗⽓象万千,将玩⽉之情洗炼⽽出,飘飘然毫⽆俗尘⽓,读来令⼈神往。
三、唐·⽩居易《⼋⽉⼗五⽇夜湓亭望⽉》昔年⼋⽉⼗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五夜,湓浦沙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回圆。
昨风⼀吹⽆⼈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以往⼋⽉⼗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五的夜晚,“我”⼜在湓浦沙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向着东南⽅向看见⽉亮⼜圆了好⼏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赏析:歌题⽬的中⼼语“望⽉”,是叙述也是⾏为,其修饰语时间“⼋⽉⼗五⽇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强化“望”之⽉的圆盘貌。
中秋诗句唐诗宋词

中秋诗句唐诗宋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一、衍生注释:1. “暮云收尽”:傍晚的云彩渐渐消散。
“溢清寒”:指月亮的清辉流泻出清冷的寒意。
2. “银汉”:即银河。
“玉盘”:这里把月亮比作玉盘,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圆润皎洁。
二、赏析:首句描绘出傍晚天空云散后,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感觉。
第二句通过描写银河无声,更衬托出月亮的皎洁明亮,“转玉盘”这个比喻非常精妙,让月亮的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后两句则突然转为感慨,在这样美好的中秋之夜,却感叹人生聚少离多,不知道明年的明月又会在何处看到,从写景转到抒情,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融入到中秋月的描写之中,让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三、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但他的文学成就极高。
苏轼的诗词风格豪迈奔放,又有清新自然之作。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和亲情的珍惜等诸多方面。
他的诗词往往富有哲理,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深刻的意义,并且他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使诗词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在中秋之夜漫步于公园。
抬头看着那一轮明月,我不禁想起苏轼的诗:“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我对朋友说:“你看这月亮,就像苏轼诗里写的玉盘一样,又圆又亮。
可苏轼还说‘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感觉人生就像这月亮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呢。
”朋友听了也深有感触地说:“是啊,现在我们能一起看月亮,可谁知道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又会在哪里呢。
”这时候,月光洒在我们身上,仿佛也在为我们的感慨增添一丝惆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月亮的诗句十个

月亮的诗句十个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月亮的诗句十个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月亮的古诗一0首1、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译文:光明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似乎地上泛起了1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1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唐·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1半,另1半隐蔽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由于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1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3、唐·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1轮明月与我相伴。
4、唐·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漫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5、唐·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刚开头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1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1比冰清玉洁的美妙姿容。
6、唐·李白《半夜吴歌·秋歌》长安1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长安城内1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才能平静边疆战斗,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7、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五首诗,了解月相变化

月亮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物像,它天天与我们相伴,给我的们夜空带来光亮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诗情画意。
翻开唐诗宋词,其中关于明月的描写数不胜数,月亮予以人们相似的情感寄托,而诗人们却赋予了月亮不同的形象。
其实月亮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今天的诗词,将带大家去感受不一样的月亮。
1.蛾眉月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在傍晚过后,天空中出现一轮弯如弓箭的月亮,其实白居易看到的这个弯月,是即将落下的月亮。
在每月的农历初三左右几天,月亮在清晨升起,但晚于太阳,因此在白天几乎看不到蛾眉月,而待傍晚太阳落下后,月亮才稍微露出清晰的轮廓,但不久后便将落下。
我们称这个时候的月亮为“蛾眉月”,因为形如女性画得蛾眉而得名。
2.上弦月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即使到了半夜依然有钟声响起。
落第的张继,在这样的夜晚愁思满满,直到月亮落下后依然无法入睡。
张继看到月亮,称为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初七左右。
上弦月在每天正午升起,但半夜落下,形状如同一个半圆。
3.满月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夕佳节的月亮,在傍晚时分升起,初上柳梢。
欧阳修所看到的月亮,就是我们熟知的满月,整个月亮在每月十五或者十六达到最圆,傍晚升起,清晨落下,整个夜间都能看到月亮的身影。
阳关曲·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描写的是中秋佳节的月亮,人们常在这一天和亲友团聚,或者望月怀远。
中秋的月亮像个玉盘,散发出明亮如水的光芒。
月亮在每月的十五、十六日,运行至地球外侧,即月球和太阳同时在地球外侧,这时候它们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而月球的亮面在地球上都能看到,因此此时的月亮就是一轮没有亏缺的“玉盘”了。
关于月亮的唐诗宋词

关于月亮的唐诗宋词1.【问题】关于月亮的唐诗宋词【答案】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月》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8、《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诗宋词辞典

唐诗宋词辞典一、原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衍生注释:“床”在古代有多种解释,这里可理解为一种坐卧的器具。
“疑是”表示好像是、仿佛是。
“举头”即抬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夜晚,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恍惚以为是地上的霜,抬起头望着明月,不禁低下头思念起故乡的情景。
三、赏析: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短短二十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思乡画面。
诗人先从视觉入手,月光如霜的错觉,让氛围变得清冷孤寂。
然后通过抬头和低头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我们在外地漂泊的时候,看到一些熟悉的东西,就会突然想起家乡,那种思念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这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质朴的描写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思乡情怀。
四、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风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情怀,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他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经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五、运用片段:我记得那次我在外地出差,晚上住在酒店里。
房间里很安静,我睡不着的时候往窗外一看,那月光照进来,就像李白诗里写的“床前明月光”一样。
我当时就愣了一下,那一瞬间我还真以为地上是霜呢。
然后我就像李白“举头望明月”那样抬起头看着月亮,哎呀,心里一下子就特别想家,就像李白“低头思故乡”的感觉。
我就想啊,李白当年在外面的时候,肯定也是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吧。
这诗真的是太能表达离乡之人的心情了,不管过了多少年,只要是离开家的人,看到明月,就会想起这首诗,想起家乡。
一、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衍生注释:“西江月”是词牌名。
“别枝”指斜枝。
惊鹊是鹊儿被惊起。
“听取”就是听到。
这首词描绘了夏夜在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中的月亮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赏析
夜里的凉风带着梨花的清香轻轻拂来,枝上的梨花已被露水包裹。
望着漆黑的夜里的茅草屋,没有灯,没有一丝的光亮。
沉重的愁绪碾压着我、桎梏着我,始终抬不起推开门的胳膊,跨不出前屋的脚步。
天已经快亮了,周围的歌吹声却依旧没有停止,我怔怔地听着,独自靠着柴门,望向天边的明月,任由月光包裹着我的身体。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背景
诗为大历二年767六月初旬所作。
安史之乱后,杜甫一直在西南一带漂泊。
此时正困居夔州。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
元夜: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一称上元节之夜。
赏析
这阕《生查子》一说出自朱淑真手笔,又误作秦观词。
但成书于绍兴十六年1146的曾慥编的《乐府雅词》即将此词系于欧公名下。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译文
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军装,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
好山好水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⑾,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
姑且让老夫我表现展示一下少年的轻狂或狂傲,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
随从将士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昔日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
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你会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杀敌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