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高等代数8
801《高等代数》考试大纲

801 《高等代数》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1.掌握基本的代数运算方法,包括:行列式的计算,矩阵运算(乘法、求秩、判别方阵的可逆性及求逆、求方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及求解,多项式运算(带余除法,辗转相除法,综合除法)等.2.掌握基本的代数分析技巧,包括:向量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性,向量空间的基与维数,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线性变换和矩阵的关系,方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判定,对称矩阵与二次型,一元多项式的整除性及因式分解.3.掌握代数的基本几何背景,理解代数与几何的关系,包括:欧氏空间和酉空间,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 对称变换与对称矩阵, 主轴定理, 利用二次型理论化简二次曲面方程.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多项式1.一元多项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2.多项式的带余除法与综合除法,多项式整除性的常用性质;3.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概念及性质,辗转相除法;4.不可约多项式的概念及性质,多项式的唯一因式分解定理,多项式的重因式;5.多项式函数与多项式的根的概念及性质;6.代数基本定理,复数域和实数域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定理,Vieta定理;7.整系数多项式的有理根,Eisenstein判别法;8.多元多项式概念及字典排列法,对称多项式.第二部分行列式1. 线性方程组和行列式的关系,排列、n阶行列式及其子式和代数余子式;2. 行列式的性质及行列式的基本计算方法;3. 克拉默法则.第三部分线性方程组1.线性方程组求解的消元法;2.矩阵的秩的概念,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秩;3.线性方程组可解的判别法;4.两个多项式的结式和多项式的判别式.第四部分矩阵1. 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及其运算法则;2.逆矩阵概念,矩阵可逆的判定条件及可逆矩阵的性质,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的方法;3.矩阵的分块法,分块矩阵的运算法则.第五部分向量空间1. 向量空间及子空间的定义;2.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定义,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判定条件和性质,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3.向量空间的基与维数,过渡矩阵及坐标变换式;4.向量空间的同构及其性质;5.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与基础解系;线性方程组的结构式通解.第六部分线性变换1. 向量空间线性映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2.线性变换的运算和矩阵的相似关系;3.不变子空间及其性质;4.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5.可以对角化的矩阵.第七部分欧氏空间和酉空间1. 向量空间中向量的内积、长度、夹角的定义及性质,规范正交基,Schmidt正交化方法;2. 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的定义和性质;3. 对称变换与实对称矩阵,实对称矩阵的正交相似对角化;4.酉空间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酉变换和酉矩阵.第八部分二次型1. 二次型与对称矩阵,矩阵的合同关系;2.复数域和实数域上的二次型,用正交变换化实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3.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实对称矩阵正定的判定条件和性质;4.主轴定理, 利用二次型理论化简二次曲面方程.参考文献1.张禾瑞,郝鈵新《高等代数》(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代数》(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丘维声《高等代数》(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代数》(第3版)(欧几里得空间)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9章欧几里得空间9.1复习笔记一、定义与基本性质1.欧几里得空间定义设V是实数域R上一线性空间,在V上定义了一个二元实函数,称为内积,记作(α,β),它具有以下性质:(1)(α,β)=(β,α);(2)(kα,β)=k(α,β);(3)(α+β,γ)=(α,γ)+(β,γ);(4)(α,α)≥0,当且仅当α=0时(α,α)=0.这里α,β,r是V中任意的向量,k是任意实数,这样的线性空间V称为欧几里得空间.2.长度(1)定义非负实数称为向量α的长度,记为|α|.(2)关于长度的性质①零向量的长度是零,②|kα|=|k||α|,③长度为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如果α≠0,向量1αα就是一个单位向量,通常称此为把α单位化.3.向量的夹角(1)柯西-布涅柯夫斯基不等式,即对于任意的向量α,β有|(α,β)|≤|α||β|当且仅当α,β线性相关时,等号才成立.(2)非零向量α,β的夹角<α,β>规定为(3)如果向量α,β的内积为零,即(α,β)=0,那么α,β称为正交或互相垂直,记为α⊥β.零向量才与自己正交.(4)勾股定理,即当α,β正交时,|α+β|2=|α|2+|β|2.4.有限维空间的讨论(1)度量矩阵设V是一个n维欧几里得空间,在V中取一组基ε1,ε2,…,εn,对V中任意两个向量α=x1ε1+x2ε2+…+x nεn,β=y1ε1+y2ε2+…+y nεn,由内积的性质得a ij=(εi,εj)(i,j=1,2,…,n),显然a ij=a ji,于是利用矩阵,(α,β)还可以写成(α,β)=X'AY,其中分别是α,β的坐标,而矩阵A=(a ij)nn称为基ε1,ε2,…,εn的度量矩阵.(2)性质①设η1,η2,…,ηn是空间V的另外一组基,而由ε1,ε2,…,εn到η1,η2,…,ηn的过渡矩阵为C,即(η1,η2,…,ηn)=(ε1,ε2,…,εn)C,于是基η1,η2,…,ηn的度量矩阵B=(b ij)=(ηi,ηj)=C'AC;表明不同基的度量矩阵是合同的.②对于非零向量α,即有(α,α)=X'AX>0.因此,度量矩阵是正定的.二、标准正交基1.正交向量组欧式空间V中一组非零的向量,如果它们两两正交,就称为一正交向量组.按定义,由单个非零向量所成的向量组也是正交向量组.2.标准正交基(1)定义在n维欧氏空间中,由n个向量组成的正交向量组称为正交基;由单位向量组成的正交基称为标准正交基.说明:①对一组正交基进行单位化就得到一组标准正交基.②一组基为标准正交基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度量矩阵为单位矩阵.(2)标准正交基的求法①定理1n维欧氏空间中任一个正交向量组都能扩充成一组正交基.②定理2对于n维欧氏空间中任意一组基ε1,ε2,…,εn,都可以找到一组标准正交基η1,η2,…,ηn,使L(ε1,ε2,…,εi)=L(η1,η2,…,ηi),i=1,2,…,n.定理2中把一组线性无关的向量变成一单位正交向量组的方法称做施密特正交化过程.例:把α1=(1,1,0,0),α3=(-1,0,0,1),α2=(1,0,1,0),α4=(1,-1,-1,1)变成单位正交的向量组.解:①先把它们正交化,得β1=α1=(1,1,0,0),②再单位化,得3.基变换公式设ε1,ε2,…,εn与η1,η2,…,ηn是欧氏空间V中的两组标准正交基,它们之间的过渡矩阵是A=(a ij),即因为η1,η2,…,ηn是标准正交基,所以矩阵A的各列就是η1,η2,…,ηn在标准正交基ε1,ε2,…,εn下的坐标.4.正交矩阵n级实数矩阵A称为正交矩阵,如果A'A=E.由标准正交基到标准正交基的过渡矩阵是正交矩阵;反过来,如果第一组基是标准正交基,同时过渡矩阵是正交矩阵,那么第二组基一定也是标准正交基.三、同构1.同构定义实数域R上欧式空间V与V'称为同构的,如果由V到V'有一个双射σ,满足(1)σ(α+β)=σ(α)+σ(β),(2)σ(kα)=kσ(α),(3)(σ(α),σ(β))=(α,β),这里α,β∈V,k∈R,这样的映射σ称为V到V'的同构映射.同构的欧氏空间必有相同的维数.每个n维的欧氏空间都与R n同构.2.同构的性质同构作为欧氏空间之间的关系具有(1)反身性;(2)对称性;(3)传递性;(4)两个有限维欧氏空间同构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的维数相同..四、正交变换1.定义欧氏空间V的线性变换A称为正交变换,如果它保持向量的内积不变,即对于任意的α,β∈V,都有(Aα,Aβ)=(α,β).2.性质。
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代数》(第3版)(双线性函数与辛空间)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10章双线性函数与辛空间10.1复习笔记一、线性函数1.定义设V是数域P上的一个线性空间,f是V到P的一个映射,如果f满足(1)f(α+β)=f(α)+f(β),(2)f(kα)=kf(α),式中α、β是V中任意元素,k是P中任意数,则称f为V上的一个线性函数.2.性质(1)设f是V上的线性函数,则f(0)=0,f(-α)=-f(α).(2)如果β是α1,α2,…,αs的线性组合:β=k1α1+k2α2+…+k sαs.那么f(β)=k1f(α1)+k2f(α2)+…+k s f(αs).3.矩阵的迹A是数域P上一个n级矩阵.设则A的迹Tr(A)=a11+a22+…+a nn是P上全体n级矩阵构成的线性空间P n×n上的一个线性函数.4.定理设V是P上一个n维线性空间,ε1,ε2,…,εn是V的一组基,a1,a2,…,a n是P中任意n个数,存在唯一的V上线性函数f使f(εi)=a i,i=1,2,…,n.二、对偶空间1.L(V,P)的加法和数量乘法(1)设f,g是V的两个线性函数定义函数f+g如下:(f+g)(α)=f(α)+g(α),α∈V,f+g也是线性函数:f+g称为f与g的和.(2)设f是V上线性函数.对P中任意数k,定义函数kf如下:(kf)(α)=k(f(α)),α∈V,kf称为k与f的数量乘积,易证kf也是线性函数.2.L(V,P)的性质(1)对V中任意向量α,有而对L(V,P)中任意向量f,有(2)L(V,P)的维数等于V的维数,而且f1,f2,…,f n是L(V,P)的一组基.3.对偶空间(1)定义L(P,V)称为V的对偶空间.由决定的L(V,P)的基,称为ε1,ε2,…,εn的对偶基.V的对偶空间记作V*.(2)对偶基的性质(1)设ε1,ε2,…,εn及η1,η2,…,ηn是线性空间V的两组基,它们的对偶基分别为f1,f2,…,f n及g1,g2,…,g n.如果由ε1,ε2,…,εn到η1,η2,…,ηn的过渡矩阵为A,那么由f1,f2,…,f n到g1,g2,…,g n的过渡矩阵为(A')-1.(2)设V是P上一个线性空间,V*是其对偶空间.取定V中一个向量x,定义V*的一个函数x**如下:x**(f)=f(x),f∈V*.则x**是V*上的一个线性函数,因此是V*的对偶空间(V*)*=V**中的一个元素.(3)V是一个线性空间,V**是V的对偶空间的对偶空间.V到V**的映射x→x**是一个同构映射.结论:任一线性空间都可看成某个线性空间的线性函数所成的空间.三、双线性函数1.定义V是数域P上一个线性空间,f(α,β)是V上一个二元函数,即对V中任意两个向量α,β,根据f都唯一地对应于P中一个数f(α,β).如果f(α,β)有下列性质:(1)f(α,k1β1+k2β2)=k1f(α,β1)+k2f(α,β2);(2)f(k1α1+k2α2,β)=k1f(α1,β)+k2f(α2,β).其中α,α1,α2,β,β1,β2是V中任意向量,k1,k2是P中任意数,则称f(α,β)为V 上的一个双线性函数.2.常用结论(1)欧氏空间V的内积是V上双线性函数;(2)设f1(α),f2(α)都是线性空间V上的线性函数,则f(α,β)=f1(α)f2(β),α,β∈V是V上的一个双线性函数.(3)设P n是数域P上n维列向量构成的线性空间X,Y∈P n,再设A是P上一个n 级方阵.令f(X,Y)=X'AY,则f(X,Y)是P n上的一个双线性函数.3.度量矩阵(1)定义设f(α,β)是数域P上n维线性空间V上的一个双线性函数.ε1,ε2,…,εn是V的一组基,则矩阵称为f(α,β)在ε1,ε2,…,εn下的度量矩阵.(2)性质①度量矩阵被双线性函数及基唯一确定.②不同的双线性函数在同一组基下的度量矩阵一定是不同的.③在不同的基下,同一个双线性函数的度量矩阵一般是不同的,但是在不同基下的度量矩阵是合同的.4.非退化设f(α,β)是线性空间V上一个双线性函数,如果f(α,β)=0,对任意β∈V,可推出α=0,f就称为非退化的.双线性函数f(α,β)是非退化的充要条件为其度量矩阵A为非退化矩阵.5.对称双线性函数(1)定义f(α,β)是线性空间V上的一个双线性函数,如果对V中任意两个向量α,β都有f (α,β)=f(β,α),则称f(α,β)为对称双线性函数.如果对V中任意两个向量α,β都有f(α,β)=-f(β,α),则称f(α,β)为反对称双线性函数.这就是说,双线性函数是对称的,当且仅当它在任一组基下的度量矩阵是对称矩阵.同样地,双线性函数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它在任一组基下的度量矩阵是反对称矩阵.(2)性质(1)设V是数域P上n维线性空间,f(α,β)是V上对称双线性函数,则存在V的一组基ε1,ε2,…,εn,使f(α,β)在这组基下的度量矩阵为对角矩阵.(2)设V是复数域上n维线性空间,f(α,β)是V上对称双线性函数,则存在V的一组基ε1,ε2,…,εn,对V中任意向量,有(3)设V是实数域上n维线性空间.f(α,β)是V上对称双线性函数.则存在V的一组基ε1,ε2,…,εn,对V中任意向量,有(4)V上的对称双线性函数f(α,β)如果是非退化的.则有V的一组基ε1,ε2,…,εn满足前面的不等式是非退化条件保证的,这样的基称为V的对于f(α,β)的正交基.6.二次齐次函数对称双线性函数与二次齐次函数是1-1对应的.设V是数域P上线性空间,f(α,β)是V上双线性函数.当α=β时,V上函数f(α,β)称为与f(α,β)对应的二次齐次函数.7.反对称双线性函数性质(1)设f(α,β)是n维线性空间V上的反对称线性函数,则存在V的一组基ε1,ε。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8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八章 —矩阵1. 化下列矩阵成标准形1) 2)3) 4)5)6)解 1)对矩阵作初等变换,有A= B,B即为所求。
2)对矩阵作初等变换,有A= B,B即为所求。
3)因为的行列式因子为1=1, 2 =, 3 = ,所以1 = 1,2 = = ,3 = = ,从而A= B,B即为所求。
4)因为的行列式因子为1=1, 2 =, 3 = , 4 = ,所以1 = 1,2 = = ,3 = = ,4 = = ,从而A= B,B即为所求。
5)对矩阵作初等变换,有A= B,B即为所求。
6)对矩阵作初等变换,有A,在最后一个行列式中3=1, 4 =, 5 = ,所以1 =2 =3 =1,4 = =,5 = =。
故所求标准形为B= 。
2.求下列矩阵的不变因子:1) 2)3) 4)5)解 1)所给矩阵的右上角的二阶子式为1,所以其行列式因子为1=1, 2 =1, 3 = ,故该矩阵的不变因子为1 =2 =1,3 =。
2)因为所给矩阵的右上角的三阶子式为-1,所以其行列式因子为3 =2 =1=1,4 =,故矩阵的不变因子为1 =2 =3 =1,4 =。
3)当时,有4 = = ,且在矩阵中有一个三阶子式= ,于是由,3 = 1,可得3 = 1,故该矩阵的不变因子为1 =2 =3 =1,4 = 。
当时,由1=1, 2 =1, 3 = , 4 = ,从而1 =2 =1,3 = ,4 = = 。
4)因为所给矩阵的左上角三阶子式为1,所以其行列式因子为1=1, 2 =1, 3 =1, 4 = ,从而所求不变因子为1 =2 =3 =1,4 = 。
5)因为所给矩阵的四个三阶行列式无公共非零因式,所以其行列式因子为3 =1,4 = ,故所求不变因子为1 =2 =3 =1,4 = 。
3.证明:的不变因子是,其中= 。
证因为n = ,按最后一列展开此行列式,得n == ,= ,因为矩阵左下角的阶子式= ,所以= 1,从而1=2 = … = = 1,故所给矩阵的不变因子为1 =2 = … = = 1,= = ,即证。
1999-2000,2,5-8,10北京大学高等代数考研真题

1. 在直角坐标系中,求直线⎩⎨⎧=++=-+1202:z y x z y x l 到平面03:=++z By x π的正交投影轨迹的方程。
其中B 是常数2. 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参数λ的不同取值,判断下面平面二次曲线的形状:0222=+++λλxy y x .对于中心型曲线,写出对称中心的坐标;对于线心型曲线,写出对称直线的方程。
3. 设数域K 上的n 级矩阵A 的),(j i 元为ji b a -(1).求A ;(2).当2≥n 时,2121,b b a a ≠≠.求齐次线性方程组0=AX 的解空间的维数和一个基。
4.(1)设数域K 上n 级矩阵,对任意正整数m ,求mC (2)用)(K M n 表示数域K 上所有n 级矩阵组成的集合,它对于矩阵的加法和数量乘法成为K 上的线性空间。
数域K 上n 级矩阵143212132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称为循环矩阵。
用U 表示K 上所有n 级循环矩阵组成的集合。
证明:U 是)(K M n 的一个子空间,并求U 的一个基和维数。
5.(1)设实数域R 上n 级矩阵H 的),(j i 元为11-+j i (1>n )。
在实数域上n 维线性空间n R 中,对于nR ∈βα,,令βαβαH f '=),(。
试问:f 是不是n R 上的一个内积,写出理由。
(2)设A 是n 级正定矩阵(1>n )nR ∈α,且α是非零列向量。
令αα'=A B ,求B的最大特征值以及B 的属于这个特征值的特征子空间的维数和一个基6.设A 是数域R 上n 维线性空间V 上的一个线性变换,用I 表示V 上的恒等变换,证明: n r a n k r a n k =+++-⇔=)()(23A A I A I I A2006年北京大学研究生考试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 3小时 日期:2006年1月15日下午高等代数部分(100分)1.(16分)(1) 设,A B 分别是数域K 上,s n s m ××矩阵,叙述矩阵方程AX B =有解的充要条件,并且给予证明。
高等数学教材最难度排名

高等数学教材最难度排名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高等数学是数学专业和工程类专业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难度相对较高,常常被学生们誉为“终极BOSS”。
然而,在众多的高等数学教材中,是否存在某些教材的难度更高,能够成为学生们的“噩梦”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在数学领域深耕多年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中整理出高等数学教材最难度排名。
一、《高等数学》(第七版)《高等数学》是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被广泛应用于国内数学教育领域。
该教材全套共分为上、下两册,并包含了高等数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介绍。
虽然该教材详细全面地囊括了高等数学的知识,但由于其严谨的数学推导和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吃力。
二、《数学分析》(第二版)《数学分析》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该教材是对高等数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深入分析。
它所提供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另外,该教材在一些章节中增加了一些高难度题目,以考察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第八版)《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该教材主要涵盖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
高等代数是数学中一门关键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代数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
而解析几何则需要学生能够将代数和几何进行有效地结合,更进一步地挑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因此,《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被学生们普遍认为是高等数学教材中难度较高的一本教材。
四、《微积分》(第四版)《微积分》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也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微积分过程中,学生们常常面临抽象概念和复杂符号的困扰,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几何思维和推理能力。
《微积分》教材在一些章节中增加了一些难度较高的应用题,用以考察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教材的难度因其内容的抽象性、推导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对学生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代数》(第3版)课后习题-第一章至第三章(上册)【圣才出品】

4.把 f(x)表成 x-x0 的方幂和,即表成 c0+c1(x-x0)+c2(x-x0)2+…的形式. (1)f(x)=x5,x0=1;
2 / 10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求 u(x),v(x)使 u(x)f(x)+v(x)g(x)=(f(x),g(x)): (1)f(x)=x4+2x3-x2-4x-2,g(x)=x4+x3-x2-2x-2. (2)f(x)=4x4-2x3-16x2+5x+9,g(x)=2x3-x2-5x+4. (3)f(x)=x4-x3-4x2+4x+1,g(x)=x2-x-1. 解:(1)用辗转相除法进行计算.
所以 x5=(x-1)5+5(x-1)4+10(x-1)3+10(x-1)2+5(x-1)+1.
3 / 108
圣才电子书
(2)应用综合除法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所以 f(x)=(x+2)4-8(x+2)3+22(x+2)2-24(x+2)+11. (3)f(x)=(x+i)4-2i(x+i)3-(1+i)(x+i)2-5(x+i)+7+5i. 5.求 f(x)与 g(x)的最大公因式: (1)f(x)=x4+x3-3x2-4x-1,g(x)=x3+x2-x-1. (2)f(x)=x4-4x3+1,g(x)=x3-3x2+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 1 章 多项式
1.用 g(x)除 f(x),求商 q(x)与余式 r(x): (1)f(x)=x3-3x2-x-1,g(x)=3x2-2x+1; (2)f(x)=x4-2x+5,g(x)=x2-x+2. 解:(1)用分离系数的竖式进行计算
高等代数北京大学第三版

高等代数北京大学第三版简介高等代数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数学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之一。
北京大学的高等代数课程被广泛认为是高等代数学习中的经典教材之一。
本文将介绍北京大学第三版《高等代数》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内容概述《高等代数北京大学第三版》是一本教材,由北京大学吴传荣、李建平合著。
全书共分为十五章,每章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讲解。
主要内容包括线性方程和矩阵、行列式、矩阵的相抵标准形及其应用、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正交线性变换与二次型、群、环和域等。
特点1. 详细而全面的内容本教材详细介绍了高等代数的各个重要概念和定理,并给出了充分的例题和习题来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每章的开头都给出了该章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该章的所学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学习。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既注重理论的讲解,又注重实践的应用。
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应用,教材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3. 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教材对于重要的概念和定理都做了重点强调,并给出了详细的证明过程和推导。
条理清晰的内容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4. 多样化的习题除了充分的例题之外,本书还提供了丰富的习题,涵盖了各个难度级别。
习题中融入了不同类型的问题,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习题的解答也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解析,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答案和思考方式。
5. 适用范围广泛这本教材不仅适合北京大学的高等代数课程,也适合其他高校的相应课程。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很多学习和教学的帮助。
总结《高等代数北京大学第三版》是一本经典的高等代数教材,内容详细而全面,既注重理论讲解,又注重实际应用。
教材的特点包括多样化的习题和解答、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及适用范围广泛。
这本教材不仅帮助学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定理,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 A 0 a3
a5
a2 0
a4
0
a6 0
0 a1
0
a3
0 a5
a2
a4
A
a6
a1 a2 a1 a2 0 0
A (A) a3
a4
a3
a4
0
0
a5 a6 a5 a6 0 0
满足八条公理 :
1) 交换律
+ =+
2) 结合律
+(+)=(+)+
3) 存在元素 0 0 + = + 0 = , V
33 32
32
当 左阵列数 = 右阵行数 时, 可作矩阵乘法
1 2 3 a 1 a 2b 3c 7
4
1
0
b
0
4a b
4
5 0 k c 2 5a kc 5 2k
当 左阵列数 = 右阵行数 时, 可作矩阵乘法
1 2 3 a 1 a 2b 3c 7
2
的基底, dim Mm, n( K ) = mn
3
1
7
2 9
3
8
在 E11, E12, …, E23下的坐标为
7
9
8
子空间的基, 维数
极 大 无 关 组, 秩
线性相关,无关 线性组合,线性表出
一个集合,两种运算,八条公理
矩阵的乘法运算
左阵取一行, 右阵取一列, 对应分量相乘再求和
1 2
1 2 2 4 1 3 21
2 3
3 5
2 4
3 1
2 3
2 2
3 5
4 4
2 3 31 3 3 51
10 5
16
9
26 14
当 左阵列数 = 右阵行数 时, 可作矩阵乘法
1 2 3 a 1 a 2b 3c 7
4
1
0
b
0
4a b
4
5 0 k c 2 5a kc 5 2k
4) 任何元素都有负元素
+(–)=(–)+=0
注: 前四条公理保证 V 在加法下构成交换群
对 k,lK, ,V, 有
5) 数乘 1
1=
6) 左分配律
(k+l)=k+l
7) 右分配律
k(+) = k+k
8) 结合律
k(l)=(kl)
向量空间的概念、理论都可以从向量运算 的八条性质导出, 不需要用到向量加法、 数乘运算的具体形式. 如果某一集合上有两种运算, 那么不管这 两种运算的具体形式如何, 只要它们也满足 向量空间的八条性质, 向量空间的结果就 可以搬到这个集合上去.
矩阵乘法的条件
n n
k m
k=
左矩阵列数 = 右矩阵行数
左一行,右一列,对应相乘再求和
=
a11
A
ai 1
am1
a12 a1k
ai 2
ai k
am2 amk
b11 b1j
B
b21
b2 j
bk1
bkk jj
c11 c1j c1n
AB
ci 1
1 2 3 a 1 a 2b 3c 7
4
1
0
b
0
4a b
4
5 0 k c 2 5a kc 5 2k
左阵取一行, 右阵取一列, 对应分量相乘再求和
1 2 3 a 1 a 2b 3c 7
4
1
0
b
0
4a b
4
5 0 k c 2 5a kc 5 2k
矩阵的加法与数乘
数域 K 上全体 m n 矩阵在 矩阵加法和数乘下构成的线性空间 记为 Mm,n( K ) .
基本矩阵
• 在 Mm, n( K ) 中, ( i , j ) 元为 1 , 其余元素
都为零的矩阵称为基本矩阵, 记作 Ei j
1
• Ei j ( 1 i m , 1 j n ) 构成 Mm, n( K )
a2
a5
b2
b5
a3 a6 b3 b6
ABBA
结合律
a1 a4 b1 b4
a2
a5
b2
b5
a3 a6 b3 b6
c1 c4
c2
c5
c3 c6
a1 a4 b1 b4 c1 c4
a2
a5
b2
b5
c2
c5
a3 a6 b3 b6 c3 c6
存在零矩阵、负矩阵
高等代数 I
主讲教师 : 高 峡
理科楼 1473W
助教 : 潘昊 雷燕军 王淑丽
大课 周二 3 - 4 节 周四 5 - 6 节 理教 106
习题课 周三 10 - 11 节 理教 301 三教 404 二教 413
• 教材: 《高等代数》,丘维声著, 科学出版社
• 参考材料 : 《线性代数讲稿》, 施光燕著 《高等代数学》, 张贤科著 《 Linear Algebra 》, by Gilbert Strang
xn
mn n1
a11 a12 a1n x1
AX
a21
a22
a2n
x2
am1
am2
amn
xn
a11x1 a12 x2 a1n xn
a21x1 a22 x2 a2n xn
ci j
cin
cm1 cm j cmn
ci j ai 1 b1 j ai 2 b2 j ai k bk j
b1n
b2n
bk
n
例: 左阵列数 = 右阵行数, 可作乘法
a11
AX
a21
am1
a12 a1n x1
a22
a2n
x2
am2
amn
( 麻省理工开放课程教学影片)
课件下载:
/index.jsp
用户名:linalg1 密码: linalg1
linalg2
linalg2
…
…
linalg10
linalg10
进入后点击 讲义资料 下载
第四章 矩阵运算
1 矩阵运算 2 矩阵乘积的秩 3 特殊矩阵 4 可逆矩阵 5 矩阵的分块乘法 6 正交矩阵
向量空间的理论能搬到 Mm,n( K )
a1 a4 b1 b4 a1 b1 a4 b4
a2
a5
b2
b5
a2
b2
a5
b5
a3 a6 b3 b6 a3 b3 a6 b6
1 a k ka
k
2
b
2k
k
b
,
k K
3 c 3k kc
矩阵加法满足交换律
a1 a4 b1 b4
4
1
0b0来自4a b45 0 k c 2 5a kc 5 2k
左边取一行, 右边取一列, 对应分量相乘再求和
1 2 3 a 1 a 2b 3c 7
4
1
0
b
0
4a b
4
5 0 k c 2 5a kc 5 2k
左边取一行, 右边取一列, 对应分量相乘再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