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用药不完全指南【资料来源《药物与母乳喂养》中文版】
哺乳期用药-PPT课件

6
二、影响药物进入乳汁的因素
7
药物对泌乳的影响 1、雌激素类雌二醇:卵巢成熟滤泡分泌的天然雌激素,能促 进乳腺的发育,但较大剂量可干扰催乳素对乳腺 的作用,减少乳汁的分泌而起到退乳的作用。 克罗米芬:抗雌激素药,亦具有抑制乳汁分泌的 作用。
8
2、类固醇类药物:有相当一部分妇女在使 用由雌激素和孕激素配伍组成的类固醇激 素避孕药,其中最常用的是短效复方避孕 药,这类药的不良反应之一就是使哺乳妇 女乳房胀痛,乳汁分泌减少,因此,这类 药物有人建议至少在产后半年才开始使用。
10
三、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
11
不同药物可通过主动或被动转运机制分泌 至乳汁,脂溶性高、分子量小、蛋白结合 率低、非离子化程度高和偏碱性的药物, 较易进入乳汁。婴儿自乳汁摄入的药量取 决于药物是否可经过婴儿的胃肠道吸收及 吸收量的多少。婴儿对药物的敏感度通常 高于成年人,且婴儿的脏器功能发育不全, 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较 慢,易于产生毒性反应。
17
五、哺乳期用药选择
18
乳母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抗感染药物 青霉素,常用,较少进入乳汁,但偶尔造成婴儿过敏 红霉素—乳汁中排泄量较大,静脉滴注时乳汁浓度较血 药浓度高4-5倍,禁用 卡那霉素——可导致婴儿中毒 四环素——可导致婴儿永久性牙齿变色,进入乳汁的药 物浓度低,但长期使用应停止哺乳。 氯霉素——灰婴综合症、骨髓抑制 克林霉素(氯洁霉素)——导致婴儿血样腹泻,引起结 肠炎
哺乳期用药
目
录
一、哺乳期药力特点 二、影响药物进入乳汁的因素 三、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 四、哺乳期用药原则 五、哺乳期用药选择 六、各论
2
一、哺乳期药力特点
哺乳期临床合理用药

哺乳过程中药物治疗及风险概述
主要是被动扩散 母体血浆→毛细血管→泌乳细胞→脂质双分子层 产后前3天: 细胞间隙通过 , 乳汁量 < 30-100ml/d 一周后 :泌乳细胞膨胀 , 间隙减少 , 药物、蛋白质等通过间隙进入减少 其它方式: 主动转运(如碘泵 ,局部使用聚维酮碘) 等
哺乳过程中药物治疗及风险概述
哺乳期用药原则
哺乳期用药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药物对子代的不良影响。 几乎能通过胎盘屏障的药物,均能通过乳腺进人乳汁,因此孕期不适宜用的药
物,哺乳期及新生儿期也不宜使用。 哺乳期用药时,为减少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哺乳时间应避免血药浓度高峰期。 由于人乳是持续地产生并且在体内不蓄积,因此,哺乳期可服用较安全的药物
,并等到过了药物一个血浆半衰期后再喂奶,如果母亲所用药物对孩子影响较 大,则应暂停哺乳。
哺乳期用药原则
① 为了婴儿的健康,哺乳期最好不要用药,特别是哺乳期禁忌和慎用的药物。 ② 平衡利弊后,如需要用药,必须确定用药指征并选择疗效好且对婴幼而影响小
的药物中 ③ 用药途径口服或局部最好,半衰期需短,避免持续释放,从而减少婴儿的药物
吸收量。 ④ 要注意掌握服药的时间。血中药物浓度降低时乳汁中药物有可能渗透回血浆,
最好在哺乳后再服药或服药后立即哺乳,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最好间 隔4h以上,以避免或减少婴儿通过乳汁获取药物。 ⑤ 在应用剂量大或疗效长的药物时,应同时检测婴儿血药浓度。 ⑥ 若乳母有疾病必须用药,又不能证实该药对婴儿是否安全,可暂停哺乳,改用 泵吸奶,使之停药后可继续哺乳。 ⑦ 注意婴幼儿个体差异,不可完全凭经验处理。 ⑧ 若母亲正在接受抗凝血剂治疗,而婴儿因某种原因须接受手术治疗,必须在手 术前测定婴儿凝血酶原时间。 ⑨ 严格掌握适应证,控制用药剂量,限制用药时间。
药物与母乳喂养

内容摘要
这本书还强调了个人情况的重要性。每个母亲和婴儿都是独特的,因此在使用药物和进行母乳喂 养时,需要考虑个人的具体情况。这本书鼓励父母和医护人员根据每个母亲和婴儿的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计划,以确保母亲和婴儿的最大利益。 《药物与母乳喂养》这本书为父母和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以理解药物与母乳喂养之 间的关系。通过了解药物如何影响母乳和婴儿,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药物和继续进行母乳喂养, 这本书将帮助父母和医护人员做出最好的决策,以支持母亲和婴儿的健康。
第四部分是“哺乳期安全用药指南”。这一部分提供了哺乳期安全用药的基本 原则和指导,帮助母亲在用药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还列举了一些哺乳期 可以安全使用的药物,以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药物与母乳喂养》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哺乳期用药的重要性。在用药前,一定要咨询 医生,了解药物的成分、作用、副作用以及是否适合哺乳期使用。同时,也要 注意用药的剂量和时间,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哺乳期安全的用药建议。比如,尽量选择局部用药而不是全 身用药,避免使用对乳儿有害的药物,以及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乳儿的生长发 育等。这些建议不仅有助于保障乳儿的健康,也能让哺乳期妈妈更加安心地恢 复健康。
第二部分是“药物与母乳喂养的相互作用”。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不同药物对 母乳喂养的影响,如抗生素、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还涉及了药物的代谢、 乳汁中的药物浓度以及药物对婴儿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部分是“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这一部分主要针对某些特殊情况下母 亲需要用药时的喂养问题。例如,母亲患有传染病、慢性疾病或需要接受手术 治疗等情况下的喂养问题。
哺乳期安全用药指南(最新版)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哺乳期安全用药指南(最新版)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accidents.哺乳期安全用药指南(最新版)几乎所有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运到乳汁中,若连续地通过乳汁摄取药物,可能会对宝宝产生影响和危害,尤其是新生儿的肝脏代谢功能、肾脏排泄功能均未完善,且缺少与代谢相关的酶,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易产生毒性作用。
那么,妈妈们在哺乳期万一生病了,为啥去医院医生还会让打吊瓶开药方呢?医生给开的药会对宝宝有影响吗?下面给大家详细列出各种药品安全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抗生素、磺胺类、抗真菌类】安全用药:青霉素V钾、羟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红霉素慎用药物:艾罗迪(氨苄青霉素+丙磺舒)、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禁用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磺胺类、四环素、土霉素、美满霉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盐酸多西环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和替硝唑、呋喃妥因1、青霉素族:如青霉素V钾、羟氨苄青霉素等,毒性较小,乳汁中含量中等,不经代谢由尿排出,对宝宝基本无影响,可用(但要排除过敏体质)。
艾罗迪(氨苄青霉素+丙磺舒)则应慎用,因为丙磺舒可提高氨苄青霉素的血药浓度,延长其半衰期,而新生儿排泄青霉素的速度很慢,更易发生过敏反应。
2、头孢菌素族:头孢拉定极性低,极少进入血脑屏障,对宝宝安全,可用。
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对宝宝的作用未知,慎用。
3、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毒性低,可用。
哺乳期用药

哺乳期用药哺乳期是指产妇分娩后到断奶之前的期间。
这个期间,妈妈们需要继续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存在一些特殊的需求,包括药物治疗。
然而,哺乳期妈妈在用药上更加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对宝宝的健康产生影响。
在哺乳期使用药物时,妈妈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药物的选择、剂量和时机。
下面将介绍一些哺乳期常见的用药情况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常见的感冒和发热用药。
在哺乳期感冒或发烧时,妈妈需要注意选择不会对宝宝产生影响的药物。
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中,对哺乳期妈妈比较安全的有对乳汁传递较少的扑热息痛和扑尔敏,但使用时请注意遵循医生指导和正确剂量,避免超量使用。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循医生指导,避免滥用和瞎用。
其次是在哺乳期的分娩创伤和手术后需要用药的情况。
分娩创伤和手术后,妈妈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控制疼痛、预防感染等。
常用的止痛药物如布洛芬和扑尔敏对哺乳期妈妈相对比较安全,但在使用时也需要遵循医生指导。
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应注意选用对婴儿较安全的药物类别,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方案。
再者是在哺乳期肠胃问题需要用药的情况。
在哺乳期经常会出现肠胃问题,如腹泻、胃痛等。
对于轻度的肠胃问题,妈妈可以通过饮食调节和适当的休息来缓解,不必使用药物。
如果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咨询医生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药物。
最后是在哺乳期需要治疗慢性疾病的情况。
一些妈妈在哺乳期可能需要继续治疗之前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需要与医生沟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一般来说,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等,可以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方案。
除了选择安全的药物,妈妈还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机。
一般来说,应尽量选择低剂量的药物,并在宝宝不吃奶或吃奶时间较远的时候服药,以减少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
同时,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妈妈需要观察宝宝是否有不适或异常反应,如食欲不振、嗜睡、皮疹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并停止用药。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知识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知识哺乳期妈妈如果要用药,也不能马虎,要小心用药。
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哺乳期妇女用药知识,来欣赏一下吧。
哺乳期妇女用药知识(一)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乳母用药后药物进入乳汁,但其中的含量很少超过母亲摄入量的1%~2%,故一般不至于给乳儿带来危害,然而少数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较大,乳母服用量应考虑对乳儿的危害,避免滥用。
(二)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婴儿的影响1、抗生素及磺胺类尽管有些抗生素在乳汁中浓度很高,可是到达婴儿体内的药量有限,不能达到有效浓度,但可引起婴儿过敏反应和导致耐药菌株的发生。
有些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和异烟肼给乳母应用后,有可以导致婴儿中毒,宜禁用。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据报道,癫痫病乳母每日口服苯妥因钠和苯巴比妥各400mg,婴儿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全身淤斑,嗜睡和虚脱。
3、其他抗甲状腺素药物、抗凝剂、放射性药物、麦角制剂、锂、抗癌药、汞剂等一般认为在乳汁中浓度较高,哺乳期应禁用。
哺乳期妇女用药方法(1)权衡利弊用药:哺乳期用药,应首先考虑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必要性,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2)选用适当药物:选用比较成熟的药物,避免使用新药。
(3)关注婴儿乳汁摄取的药量:先哺乳后用药。
(4)加强用药指导:停药后恢复哺乳的时间在5~6个半衰期后。
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妈妈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哺乳期妇女一定要谨慎使用药物。
需要用药时,应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喂奶,不可随意乱服药。
请不要随意中断哺乳!除了少数药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过哺乳期妇女用药的1%~2%,这个剂量不会损害宝宝的身体。
对于服用安全的药,不应该中断哺乳。
服药后调整哺乳时间不能少!为了减少宝宝吸收药量,哺乳期妇女可在哺乳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至少要隔4小时,使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最低。
不宜服用避孕药!避孕药中含有睾丸酮、黄体酮等进入哺乳期妇女体内,会抑制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
而且避孕药中的有效成为会随着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使男婴乳房变大及女婴阴道上皮增生。
一文了解哺乳期用药

一文了解哺乳期用药一药物的乳汁分泌药物经乳汁排泄是哺乳期所特有的药物排泄途径,几乎药物都能通过被动扩散进入乳汁,只是浓度可有不同,这就导致了某些药物血药浓度水平下降,而乳汁中的药物可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
脂溶性高的药物脂深性高的药物易分布到乳液中,但母乳中分布的药量不会超过母体摄取量的1%-2%。
如地西泮脂溶性较强,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酸性药物由于乳汁的pH比母体血浆pH值低,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分布到乳汁中,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G则不易进入到乳汁中。
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分布到乳汁中。
如华法林具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因此较少进入乳汁。
二哺乳期用药对策权衡利弊用药所用药物弊大于利则应停药或选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措施。
对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药圈选用适当药物对母亲和婴儿危害和影响小、比较成熟的药物,避免使用新药。
患泌尿道感染时,不宜选用磺胺药,而应用氨苄西林代替,这样既可有效地治疗乳母泌尿道感染,又可减少对婴儿的危害。
关注婴儿乳汁摄取的药量对较安全的药物,如希望尽可能减少乳儿吸收的药量,应哺乳后用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
加强用药指导如遵医嘱用药、不任意缩短或延长疗程、不自行更改用药剂量、停止用药后恢复哺乳应在5-6个半衰期后;以及用药过程中应提醒患者注意观察自身及乳儿是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等。
三常用药物对乳儿的影响抗菌药物大多数抗菌药物都能进入乳汁,但进入乳儿体内的量很小,不会对乳儿产生严重危害。
偶有过敏反应、腹泻等情况。
青霉素类对乳儿安全。
头孢菌素类在乳汁中含量甚微,但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匹罗、头孢吡肟例外。
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未见对乳儿是否有毒性的报道。
大环内酯类100%分泌至乳汁。
氨基糖苷类不详,可能具有潜在危害,不宜应用。
喹诺酮类对乳儿骨关节有潜在危害,不宜应用。
磺胺类在乳汁中的浓度与血浆中一致,在新生儿黄疸时,可促使发生核黄疸。
氯霉素在乳汁中的浓度为血清中的1/2,有明显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灰婴综合征,故哺乳期禁用。
哺乳期用药

哺乳期用药发表时间:2013-08-09T09:34:54.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春丹[导读] 许多药物能从母亲乳汁中排泄,间接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注意避免使用从乳汁中排泄的药物。
王春丹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韩家园林业局职工医院 165125)【摘要】目的讨论哺乳期用药。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许多药物能从母亲乳汁中排泄,间接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注意避免使用从乳汁中排泄的药物。
【关键词】哺乳期用药许多药物能从母亲乳汁中排泄,间接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注意避免使用从乳汁中排泄的药物。
1.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乳母服用药物后,药物可通过乳汁转运到婴儿体内,但其含量一般不超过母亲摄入量的l%~2%,通常不至于给哺乳儿带来危害。
但是,一些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较大,如磺胺甲基异噁唑、红霉素、巴比妥类和安定等,母亲服用时应考虑对哺乳婴儿的危害,避免滥用。
药物由母体血浆通过血浆一乳汁屏障进入乳汁中,而后经婴儿吮吸后通过消化道吸收。
药物进入的乳汁量受许多因素影响,乳汁中脂肪含量高,脂溶性高的药物转运量大,脂溶性低的药物转运量小。
药物相对分子量大转运少,相对分子量小转运多,一般相对分子量小于200的药物和在脂肪与水中都能有一定溶解度的物质,比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药物排泄入乳汁的量还与药物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率有关,结合率高难转运,结合率低易转运,药物只有在母体血浆中处于游离状态才能进入乳汁,而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抗凝药华法林,不会在乳汁中出现。
另外,药物的酸碱性和解离度也影响药物转运,解离度越低,乳汁中药物浓度也越低。
乳汁pH低于母体血浆,在母体血中,弱碱性药物较难解离,脂溶性高,易于在乳汁中转运,而弱酸性药物较易解离,不利于转运。
2.哺乳期用药注意事项(1)慎重选药,权衡利弊药物对母亲和所哺育的婴儿会有哪些危害和影响,要充分进行衡量,尽量选择对母亲和婴儿危害和影响小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母乳喂养在免疫和营养方面的价值已无可置疑。
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发表的资料显示母乳对新生儿来说是最佳的营养来源,又是抵御感染的外源性免疫球蛋白的唯一来源。
出生后的第一周内,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IgG, IgA, 和 IgM)、干扰素和其他抗菌物质,可使新生儿胃肠道植入益生菌群。
母乳含有的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胃激素促进了胃肠道保护屏障的发育,激活对妊娠时出现的胎粪的清除。
母乳的其他主要优点包括优质的营养、可促进神经认知功能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可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至少降低三倍,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最近的研究显示72%的美国妇女选择母乳喂养,其中有相当多的母亲因为服用药物而终止母乳喂养。
许多国家的调查显示90-99%的哺乳妇女在产后第一周降接受药物治疗。
另一项关于斯堪的纳维亚妇女研究显示,过早终止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是药物的使用,17-25%的哺乳妇女在头两周服过一种药物。
最常见的药物包括:镇痛药、催眠药、甲麦角新碱。
因为在新生儿早期有相当多的母亲摄入药物,所以关于哺乳期各种药物的应用成为儿科学所面临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不足为奇。
不幸的是,大多数卫生保健专家仅仅参考药物包装中的说明书或者在没有全面研究文献资料以找出正确答案之前就建议母亲停止母乳喂养。
实际上终止母乳喂养常常是错误的决定,大多数母亲可以在服药期间继续哺乳,对婴儿并无危害。
在过去的20年,我们已经对进入人乳的药物动力学有了深入的了解。
大部分促进转运的物理化学性能已经明了,如分子量、pKa和脂溶性,但药物最终转运至母乳的程度必须在人体测定。
有关啮齿动物的研究实际上并无价值,因其乳汁的清蛋白含量较人类高数倍,所以可以解释为何大多数关于啮齿动物乳汁药物转运的研究与关于人类乳汁的研究不一致。
所有药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转运至人乳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幸运的是,转运的量相当少,大多数药物平均不到母亲摄入量的1%,仅有少数药物转运至母乳的量可达到婴儿的临床剂量。
临床医生最终有责任通过阅读本书关于药物的研究以决定母亲是否能继续母乳喂养,并进一步明确如果一种药物不安全,通常可以选用其他已知的合适的药物。
但是几乎没有制药商支持关于哺乳母亲使用其说生产的药物的研究,因此任何药品说明书中都没有关于哺乳母亲使用药物的准确信息。
实际上,为了逃避责任,所有说明书都不建议哺乳妇女使用其药物,也没有明确说明母乳中有多少药物存在。
药物排泄进入乳汁的量与下列因素有关:符合以下情况,药物可转运至人乳:1.药物在母亲血浆中达到高浓度;2.分子量低于500;3.低蛋白结合率;4.容易进入脑组织。
然而,一旦药物进入母乳,还将涉及其他动力学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婴儿对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数量众多的药物或者在婴儿肠道内被破坏,不能被肠壁吸收或者迅速被肝脏摄取。
一旦进入肝脏,药物或者被代谢或者蓄积起来,通常不会到达母亲的血浆。
药物进入乳汁主要通过扩散,驱动力源自母亲血浆房室(隔室)和乳汁房室之间的平衡。
来自母亲血浆的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排列于小泡的小泡细胞。
药物必须通过小泡细胞的双层脂质膜才能进入乳汁,然而在早期(产后72小时内),药物可能经小泡细胞间进入。
在产后头3天,小泡细胞间存在大的间隙,这些间隙使多数药物更容易进入乳汁,也包括多种免疫球蛋白、母亲的活性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其他母亲的蛋白。
直至第一周末,小泡细胞在催乳素的影响下水肿,随之细胞间隙关闭,通过细胞间进入乳汁房室的大多数药物、蛋白和其他物质减少。
然而,初乳期药物转运的绝对量较少,一位内最初几天每日的总泌乳量不超过30-100ml。
在多数情况下,药物进入乳汁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母亲的血浆药物水平。
几乎无一例外,当母亲血浆药物水平上升时,乳汁中的含量也增加。
药物进出乳汁反映母亲血浆药物水平。
一旦母亲血浆药物浓度下降,平衡力使乳汁房室的药物重新转运至母亲血浆以清除。
在部分情况下,因为母乳的PH值较低(7.0-7.2),药物被捕获至乳汁(离子捕获),其离子状态发生变化,不能返回母体循环。
这一点对于弱碱性药物如巴比妥类 药物(pka高)很重要。
对碘化物或碘的任何离子形式,药物可能在乳汁中浓缩,与小泡细胞壁的泵系统有关。
所以,碘化物(尤其是有放射活性的碘化物)因其在乳汁内的浓度高,应避免使用。
评估哺乳妇女用药的另外两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因素是蛋白结合率和脂溶性。
几乎无一例外,脂溶性搞的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亦高具有中枢神经系统(GNS)活性的药物尤为引起关注,这类药物均具备进入乳汁的独特的特征。
因此,如果一种药物在GNS具有活性,可以预测其在乳汁中的水平会更高。
然而,其药量通常还是亚临床的。
多数神经活性药物的相对婴儿剂量(RID)大于5%。
蛋白结合率也有重要作用。
在母体血浆中循环的药物,或者结合于蛋白,或者游离于血浆中。
药物游离的部分转运至乳汁,而结合的部分还留在木人体循环中。
母体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华法林)由于其被乳汁房室排除在外,因此乳汁的药物水平较低。
一旦药物进入母乳并被婴儿摄取,药物吸收前必须通过婴儿的胃肠道。
鱿鱼蛋白水解酶和胃酸的影响,有些药物在胃肠环境中很不稳定,包括氨基糖苷类、奥美拉唑和大分子肽类物药物(肝素和胰岛素)。
其他药物在婴儿胃肠道很少吸收,不会进入婴儿的血循环。
口服生物利用度是评估婴儿对药物的吸收程度的有用指标。
同时,很多药物在肝脏被隔离(首过效应),可能不会到达血浆房室而发挥药效。
这些吸收特征最终趋于降低大多数药物的总体效应。
当然这一规律也有例外,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药物在胃肠道的作用很复杂,可导致腹泻、便秘及偶发的综合征(如假膜性结肠炎)较常用的评估风险的方法之一是确定药物的婴儿相关剂量(RID)。
RID是用婴儿通过乳汁摄入的药量(毫克/公斤/天)除以母体的用药量(毫克/公斤/天)计算得出的。
RID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以体重为标准的婴儿剂量。
而很多人计算RID的时候没有把母亲和婴儿的体重标准化,使用时应谨慎。
哺乳和用药的关键点:1、如果可能,尽量避免使用用药。
中药、大剂量维生素、特殊的补充品等非必须用药避免使用。
2、如果RID<10%, 大多数药物可安全使用。
绝大多数药物的RID都小于1%。
3、最好根据笔者发表的数据选择药物。
4、评估婴儿用药风险。
对于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更谨慎些,较大的婴儿的顾虑可少些。
5、在产后3-4天,由于乳量有限,使用的药物一般只会达到亚临床水平。
6、建议抑郁症的哺乳妇女使用抗抑郁药。
不对母亲进行药物治疗的风险对婴儿来说更大。
7、大多数药物在哺乳妇女是安全的。
因为药物而对婴儿不哺乳或用替代乳品对婴儿危险更大。
8、在使用放射活性化合物时需要停止母乳喂养数小时或数天。
附录B有相关的指南。
9、应选择半衰期短、蛋白结合率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或分子量高的药物。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应评估婴儿处理小剂量药物的能力。
早产儿或者情况不稳定的婴儿,可能并不适合使用某些药物。
但应明确产后早期,因乳汁量较少(30-60ml/天),药物转运的剂量相应也少,因此未成熟的新生儿从乳汁获取的药量较有限。
婴儿评估1、询问有关婴儿的信息:通常指婴儿的年龄、发育情况和稳定性。
这可能是用药前进行评估的最重要的指标。
2、婴儿的年龄:早产儿和新生儿的风险性较高。
3、婴儿稳定性:胃肠稳定性差的婴儿用药的风险性增加。
4、儿童批准用药:如果被认可又长期的安全性,一般来说危险比较小。
5、剂量和年龄:婴儿的年龄很关键。
未成熟婴儿用药要谨慎。
较年长的成熟婴儿较容易代谢和清除药物。
6、可改变乳汁分泌的药物:应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作者对于哺乳期使用这些药物的安全性不做建议,只对现有的公开出版的科学文献进行汇编。
个人使用药物必须由医师、患者和其他护理咨询专家决定。
Hale博士哺乳危险性等级:L1 最安全许多哺乳母亲服药后没有观察到对婴儿的副作用会增加。
在哺乳妇女的对照研究中没有证实对婴儿有危险,可能对喂哺婴儿的危害甚微;或者该药物在婴儿不能口服吸收利用。
L2较安全在有限数量的对哺乳母亲用药研究中没有证据显示副作用增加。
和/或哺乳母亲使用该种药物有危险性的证据很少。
L3 中等安全没有在哺乳妇女进行对照研究,但喂哺婴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可能存在;或者对照研究仅显示有很轻微的非致命性的副作用。
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后方可应用。
没有发表相关数据的新药自动划分至该等级,不管其安全与否。
L4 可能危险有对喂哺婴儿或母乳制品的危害性的明确证据。
但哺乳母亲用药后的益处大于对婴儿的危害,例如母亲处在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而其他较安全的药物不能使用或无效。
L5 禁忌对哺乳母亲的研究已证实对婴儿有明显的危害或者该药物对婴儿产生明显危害的风险较高。
在哺乳妇女应用这类药物显然是无益的。
本类药物禁用于哺乳期妇女。
一般来说L1-L3级的药物都是比较安全的,使用时不需要停止哺乳尽量选择L1和L2的药物有些L2L3的药物有些用药的注意及警告,请注意尽量使用半衰期(min:分钟;h:小时;d:天)短(1-3小时)的药物L4L5的药物需要停止哺乳,何时恢复哺乳请咨询医师AAacetaminophen(Paracetamol) 对乙酰氨基酚L1,2h仅少量分泌入乳汁,所以危害较小Aciclovir 阿昔洛韦L2,2.4H除了乳头,局部用药是安全的.如果乳头或其附近有损伤,则不应哺乳albuterol 沙丁胺醇L1,3.8本品口服具有生物活性,但通常用于吸入治疗.用于口服时,血浆浓度显著增高,药物可能转运入乳汁.而吸入治疗时,不到10%的药物被吸收进入母体血浆.少量的药物有可能分泌入乳汁,但没有相关的报道.吸入治疗的量不太可能通过乳汁转运入婴儿体内而产生药理作用.然而,如果口服给药,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足以使婴儿出现震颤和焦躁不安aloe vera 芦荟L3局部使用芦荟的毒性极微.严禁口服芦荟乳液,因其是强效泻药.炉灰大黄素和其他蒽醌类物质能引起严重的胃痉挛,禁用于孕妇和儿童.amantadine 金刚烷胺L3,1-28H能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因而不要用于哺乳期妇女或者慎用,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抑制泌乳的情况.婴儿可有尿潴留、呕吐和皮疹。
Amikacin 阿米卡星L2,2.3h很难通过婴儿的胃肠道吸收,仅有非常少的量进入乳汁amiodarone 胺碘酮L5,26-107D大量药物被分泌到乳汁,其浓度比血浆中还高,本品只用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而且必须严密监测婴儿的心血管和甲状腺的功能情况。
Aminophylline 氨茶碱L3,3-12.8hAmoxicillin 阿莫西林L1,1.7h少于0.95%的母体剂量进入乳汁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L1,1.7hAmphotericin B 两性霉素BL3,15D有很强的毒性,只用于危及生命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