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应急物流研究

合集下载

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报告

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报告

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报告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根据需要,它包括物品获得、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性活动。

据突发事件所发生的领域,应急物流可分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突发疫情应急物流和突发社会危害应急物流。

突发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飓风、泥石流等。

突发社会危害包括重大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和恐怖分子袭击等。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应急物流多数情况下通过物流效率实现其物流效益,而普通物流既强调效率又强调效益。

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峰值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等特点。

顾名思义,应急物流主要指以提供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殊物流活动。

我国属于突发事件高发国家,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冲突的应急储备等方面均存在很多不足。

与时俱进地促进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使其在人民生活及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增强国家、社会对消极性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能力,减弱负面影响和损害,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国对应急物流不论是认识还是相关方面的建设都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真正认识到应急物流的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应该算是从2003年的SARS开始的。

紧接的这几年我国可谓是多灾多难,2008年初的大雪灾、5 12汶川大地震无一不挑战着大家的神经线,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也对我国的应急物流现状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例如:1.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级强烈地震,截至6月4日12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22人遇难,373606人受伤,失踪17991人,累计受灾人数4571.0865万人,经济损失则无法衡量。

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

Y
j j
ij
1
j
X
P
Yij X j 0 X j 0,1 Yij 0,1
1
j
i
(10.3b) (10.3c)来自XP i, j i j i, j
Yij X j W dijYij
j
(10.3d ) (10.3e) (10.3 f ) (10.3g )
X j 0,1 Yij 0
在一些情况下,会考虑需求权重的距离。在 那种情况下,约束(10.3.e)可以由下面约束 替代
MAXIMIZE SUBJECT TO
hZ
i i
i
(10.2a ) i (10.2b) (10.2c) j i (10.2d ) (10.2e)
Z i aij X j
j
X
j
j
P
X j 0,1 Z i 0,1
应急设施选址的P-center问题
最小化覆盖的距离,其中每个灾区都由距离 它最近的应急设施负责

例: 2008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 害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中国大部尤其南方
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 雨雪冰冻天气 遇难人数 ≈0 破坏:电力、交通、通讯 农业生产 范围:19省
例:9/11
2998人罹难 New
York, Washington DC. Pennsylvania 航空运输系统完全中断 全国性心理恐慌
若所有应急设施的建设费用相同,或者简单 的想最小化所选择的设施数,则目标函数 可以简化为
MINIMIZE
X
j
j
最大覆盖模型
即固定应急设施的数目,看看能够覆盖多少 灾区,目标为最大化覆盖的灾区需求。

应急物流体系文献综述

应急物流体系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由于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完善以及破坏植被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我国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而对在自然灾害下,丰富构建应急物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写了针对国内外著名学者对应急物流的研究,以及应急物流发展的简要叙述。

国外对应急物流体系的研究综述:在国外对应急物流开展的研究较早,应急物流最初是与军事物流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

二战结束后,美国许多学者研究了美国在战争中的后勤供给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RolandG(1953)①,Max Hermansen (2000)②。

在应急物流的特征研究方面,Ningxiong Xu,Seth D.Guikema Rachel A David son (2006)等以电力为例从地震灾害后能源供应方面对整个应急物流的战略框架进行了研究③。

Zdamar (2004)指出“在考虑时间约束下,一旦应急物流目标发生变化,需要重新修订救灾物资配送计划来满足新的物资需求,因此应急物流计划应综合考虑物资分拣、运输和配送计划,实现以最小化的计划水平满足物资需求④。

对于国外应急物流系统性的研究,Linet(2004)详细描述了应急救援物资运输的场景条件,提出应急物流计划的制定,重点在比较全面地讨论在救灾物资运输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和需求⑤。

对于应急状态下物流选址问题,Owen S H,Daskin M .S(1998)研究了在不确定性情况下的设施定位问题⑥。

Masood A. Badri,Amr K. Mortagy,Colonel Ali Alsayed (1998)指出消防站地址的选择涉及一系列相互冲突的目标,从而建立了消防站选择的多目标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但考虑了传统选址模型的时间和距离目标,还考虑了与费用相关的目标⑦。

以日本的研究为例:由于日本经常遭受地震、台风等灾害的侵袭,日本形成了以“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联络协调、中央会议制定策略、地方政府具体落实”的应急管理模式。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流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流研究
突 发 事 件 下 应 急 物 流研 究
以满 足紧急 的物流 需求 。因此 ,在重 大 险情 或 事故处 理过程 中,经 济效益将 不 能再作 为物 流活 动 的中心 目 标来 考虑 ,应急物流也将呈现 明显弱经济性 。
2 国 外 应 急 物 流 研 究 现 状
们借鉴 的。 3 我 国应 急物流 系统的 问题分析 2 0 0 8 年的 5 ・ l 2汶川大地震 ,其破坏程度令人 毛骨 悚 然 。地震 发 生后 ,全 国上 下众 志成 城 、齐 心协 力 。 事 实证 明 ,面对灾 害我们绝 不是束 手无 策 ,我们 以实 际行 动进行 了一次成 功 的应 急物流 实践 。在救灾 过程 中,应 急物流 系统成 功地发 挥 了不 可估量 的作用 ,不 到2 4 个 小时解 放军和武警部 队投入 1 6 7 6 0个兵力进行 抗震救灾 ,铁道部 门和交通部门也相应做 出应 急预案 , 停止一切社会货 物 占用 铁路资源 ,同时大量救灾 物资 、 医务人员被通过 空运 、陆运方式送到灾 区。 但 在地 震刚发 生后 的数 天 ,由于救灾前 线物 资的 分 配 存在 多种 渠道 分 发 、多种 指挥 协调 的混乱局 面 , 导 致一些 救灾物资 未能及 时发 挥作用 ;受地 形 、天 气 和投送能力 的影 响 ,不少 地 区灾 后数 天救援 部 队都 未
协调 ,地 方 负责 ” 为特 征 的应 急管 理模 式 。在 地震 、
不 少救灾 部队都面 临断粮 断水 的困境 ,大批部 队只 能 徒 步轻装进 入灾 区 ,这都 表现 我 们 国家在 面对 巨大
自然灾害时所面临 的方方面面 的问题 。
不可 否认 ,应急 物流 系统在应 对突发 事件 过程 中 发挥 了非常重 要的作 用 ,但 其在实 施过 程 中 ,仍 然暴

应急物流研究报告-应急物流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2024年

应急物流研究报告-应急物流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2024年
融资计划将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进行,分别 对应项目建设、运营初期和运营成熟期。具体融资方式 将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
还款计划和保障措施
还款计划
根据项目收益和现金流情况,制定合理的还 款计划,确保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
保障措施
为降低融资风险,将采取多项保障措施,包 括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引入第三方担保机 构、加强项目风险管理等。同时,积极争取 政府支持和政策优惠,以降低融资成本和提
03
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模式
我们将积极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应急
物流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
盈利模式和计划
服务费用
我们将根据提供的物流服务类型 和难度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包 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采购费 用等。
增值服务收费
对于提供的增值服务,如紧急物 资采购、信息报告等,我们将根 据服务的复杂性和价值收取相应 的费用。
合作伙伴和资源支持
政府机构
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关系,获得政策支 持和资金扶持。
供应链合作伙伴
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项目 所需资源的稳定供应。
行业协会
加入物流行业协会,与同行交流合作,共同 推动行业发展。
金融机构
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和风险管理服务。
07
结论和建议
项目可行性和前景分析
融资需求分析
对应急物流项目的融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包括资金需求规模、用途、期限等。
投资者关注点
探讨投资者在考虑投资应急物流项目时可 能关注的重点问题,如项目风险、回报预 期、退出机制等。
商业计划制定
提出针对应急物流项目的商业计划,包括 市场分析、竞争策略、运营方案、财务分 析等。

应急物流系统研究

应急物流系统研究
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严峻的,而对应急物流系统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为 使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极小化,急需对应急物流系统的内
涵、规律、保障机制、实现途径等系统地进行研究,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 的应急物流系统。
1.1.2应急物流系统研究的内容 应急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它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其主要的
concepts,characteristics and ere.,it lays basis for fll珊ler research.Then,the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logistics,and discusses the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 of eme玛eney logistics system and how to corhstDact the
分类号
U DC
Y85'S957


单位代码 1015l
应急物流系统研究
黄洪涛
指导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 申请学位级别 论文完成日期
口聿新 硕士
职称
教授
大连海事大学
学科与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论文答辩同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深入,重大自然灾 害、重大事故灾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新情况、新问 题层出不穷。一方面,这些突发性公共事件都可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来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 失、防止事件危害程度的进~步恶化、加快灾后重建、加快恢复秩序和生产等。 另一方面,虽然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灾害的预报能力,但是大部分的自然灾 害、重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都是难以预测或者预报时间与发生 时间相隔很短,这些都对提供物资保障的应急物流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 对于应急物流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国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 e ea m e g n yM a a e e t e c ,F MA) 实 F d rl E r e c n gm n n y Ag E
应 急 物 流 是 指 以 提 供 重 大 自然 灾 害 、 突 发 性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及 公 共 安 全 事 件 等 突 发 性 事 件 所 需 应 急 物 资 为 目的 ,以 追
cue y e eg ny T etei lt o jrme o sa ddrc o sta weeue yfri esi eerhn a sdb m rec. h h s s d smemao t d n i t n t r sdb oe n r n rsac ig sie h ei h g
[ sr c ]Emeg n y lg s c a a sd wiep bi o cr y i f ce to eain i e u ig t eh r Ab t a t re c o it sh sc u e d u l c n en b t e in p rto n r d cn h ams i c s i
应 急 物 流研 究现 状 的 相 关 文 献进 行 资料 整合 ,列 出 了国 外 对 于 应 急 物 流 研 究 的 主 要 方 向 及 研 究 方 法 ,得 出定 性 与 定 量 相 结 合是 研 究 应 急物 流 的流 ; 突发 事 件 ; 综述 【 图 分 类 号 】F 5 中 22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 7 —9 3 ( 02 4 0 9 — 3 文 6 4 4 9 2 1 )0 ~ 0 3 0
行 集 权化 和专 业 化 管 理 , 统一 应 对 和 处 置 。 国在 救 助 灾 害 的 美 过程 中 ,比较 优 秀 的 是运 用人 道 主 义 救 助理 念 , 大 程 度 的 降 最 低 了 人 员 伤亡 以及 灾 害 所 引 发 的后 期 效 果 。 应 急 物 流 的运 作 在 中 , 国对 灾 害 的 快速 反 应 能 力 以及对 有 效 信 息 的处 理 也是 出 美 于 相 当领 先 的地 位 。 基于 对 信 息 的分 析 和对 数据 的处 理 , 够 能 准 确 的预 测 出 所需 各 类 物 资 的 紧 急程 度 , 能够 将 物 资 进 行 分 类 处理 , 准确 的制 定 出 所 需 配送 中心 的位 置 和 数量 , 证 救 助 配 保 送 网络 的 畅通 , 能 用 先 进 的信 息 技 术 和 设 备 , 大 程 度 的 降 又 最 低 了 运输 成本 ,缩 短 了 灾 害 的 响应 时 间 。 主 要 的 研 究 内容 涉 及 :Ak i l kha ,A. (0 6研 究 了基 R. 0 ) 2 于 人 道 主 义 物 流 配 送进 程 中 的 库 存 优 化 与 路 线 定 位 模 式 ,主

新经济背景下国内外应急物流理论研究

新经济背景下国内外应急物流理论研究

1引言作为物流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应急物流是以军事物流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

2006年,我国发布的《物流术语》中对于应急物流也作出了充分的解释,即“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

而国际上认为应急物流是一种特种物流活动,该物流活动的目的是在任何突发性事件发生(如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之后,及时提供一些应急物资,确保实现事件效益的最大化、灾害损失的最小化。

2国外应急物流理论目前,国际上针对应急物流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应急物流的研究以各种应急物流资源的科学布局与调配为主,以应急物流资源的管理能力提升为主,以突发性事件中相关人员的疏散技术与模型为主;另一方面,应急物流的研究主要以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为主,涉及应急机制的制定与完善方面的知识。

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拥有着丰富的城市应急物流管理研究经验,且其研究范畴更大,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也更强,所以其城市应急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水平也就更高。

自“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专门组建了部级的美国国土安全部,并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予以了高度的重视,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应急管理”的高度。

另外,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府部门、机构以及学术团体也逐渐加强了对突发性事件的研究。

很多知名大学已经参与其中。

例如,加拿大的尼加拉瓜学院,其与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北达科他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等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体系:第一,危机与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第二,危机与应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第三,灾后重建方面的研究;第四,减灾管理方面的研究;第五,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等。

新经济背景下国内外应急物流理论研究Research on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conomy刘佳伟,顾峰,章早立,盛梦蕾,于诗瑶,张瑜(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商学院,江苏淮安223001)LIU Jia-wei,GU Feng,ZHANG Zao-li,SHENG Meng-lei,YU Shi-yao,ZHANG Yu(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Huai'an223001,China)【摘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物流理论尤其是应急物流理论也得以优化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应急物流研究2010-05-27 来源:中国物流学会作者:标签: 应急物流国外应急物流美国应急物流外国应急物流日本应急物流摘要:世界主要国家应急物流建设的主要特点: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大都形成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并且逐渐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得包括应急物流在内的整个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世界政治经济战略格局的调整变化,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宗教冲突等等所导致的各种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使得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力求通过有效的应急管理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其中,应急物流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

但是,目前国外尚没有专门的应急物流,而一般都是将应急物流保障有关内容融于应急管理中加以研究和建设。

一、世界主要国家应急物流建设的主要特点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大都形成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并且逐渐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得包括应急物流在内的整个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一)美国常设救灾物流专门机构经过多年的努力,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美国建立了完备的应急体系,形成了以“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

在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自然活动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救灾事务由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实行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统一应对和处置。

联邦应急管理署成立于1979年,直接向总统负责,下设国家应急反应队,另有5000多名灾害预备人员,实行军事化管理。

对于各种防救灾工作,美国强调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强调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同时,针对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以及人口稀少的地区灾害,均有不同的预案以及救灾方式。

2003年3月该署随同其他22个联邦机构一起并入2002年成立的国土安全部,成为该部4个主要分支机构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救灾规划还有相应的治安组织体系,该体系平时和警方配合承担各种治安任务,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它会迅速转变成紧急救灾体系,争取最高的救灾效率。

在国内救灾方面,FEMA设有物流管理的专门单位,平时主要负责救灾物资的管理储备、预测各级各类救灾物资需求、规划救灾物资配送路线,以及救灾物流中心设置等工作。

当灾害发生时,物流管理单位便会迅速转入联邦紧急反应状态,根据灾害需求接受和发放各类救灾物资。

美国法律规定应急行动的指挥权属于当地政府,仅在地方政府提出援助请求时,上级政府才调用相应资源予以增援,并不接替当地政府对这些资源的处置和指挥权限;当地方政府的应急能力和资源不足时,州一级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支持;州一级政府的应急能力和资源不足时,由联邦政府提供支持。

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绝大部分联邦救援经费来自联邦应急管理署负责管理的“总统灾害救助基金”。

在国际救灾方面,美国设有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Office of US Foreign Disaster Assistance,OFDA),负责处理各种紧急事务。

目前,OFDA在世界范围内设有7个应急仓库,这些仓库紧靠机场、海港,存储基本的救灾物资,诸如毯子、塑料薄膜、水箱、帐篷、手套、钢盔、防尘面具、尸体袋等等,一旦某个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OFDA就会从距离最近的仓库调拨救援物资送至灾区。

美国是一个减灾法规比较完备的国家,各类全国性防灾法律有近百项。

目前,在法律法规方面,美国的灾害应急处理法规主要有《灾害救助和紧急援助法》、《国家地震灾害减轻法》、《全国紧急状态法》等。

美国的《紧急状态管理法》不仅明确了政府在指挥系统、危机处理和全民动员等方面的职能定位,而且对公共部门如警察、消防、气象、医疗和军方等的责权做了具体的规范,当然其中也不乏对应急物流相关活动的规范。

(二)日本对救灾物资分阶段管理众所周知,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该国经常遭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因此,在设计防灾、救灾计划,以及开展防灾、救灾演习上,日本政府一向非常重视,形成了以“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

日本的防救灾体系分为三级管理,包括中央国土厅救灾局、地方都道府以及市、乡、镇。

各级政府防灾管理部门职责任务明确,人员机构健全,工作内容完善,工作程序清楚。

每级组织都会定期举行防灾汇报,并制订防救灾计划,包括防灾基础计划、防灾业务计划、地域防灾计划等等。

日本非常重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把9月1日定为国民“防灾日”,在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由日本首相和各有关大臣参加的防灾演习,通过全民的防灾演练,一方面提高国民的防灾意识,另一方面检验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机构的通信联络和救灾、救护、消防等各部门间的运转协调能力,并对各类人员进行实战训练。

可以说,日本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救灾体系。

在救灾的物流管理上,日本的主要做法有:制定灾害运输替代方案,事前规划陆、海、空运输路径(因海运和空运受震灾影响小,所以多利用这些资源);编制救灾物流作业流程手册,明确救灾物资的运输、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分工合作等事项;预先规划避难所,平时可作他用,一旦发生灾害,立即转成灾民避难所,并作为救援物资发放点;对救灾物资进行分阶段管理,将救灾物资的配送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政府行政单位负责,包括救援物资的收集、存放和运输;配送中心24小时作业;要求军队协助进行交通管制,维护紧急物品的运输。

第二阶段由物流公司负责(根据政府要求采取较主动的方式进行配送),选择车站等4个配送中心,重点关注提升配送效率;委托物流公司进行专业配送、存储管理;配送中心的配送频率控制在每天不超过50辆次;选择2个地点作为储存性仓库。

第三阶段仍由物流公司负责(但根据灾区需求采取较为被动的方式,即依据订单进行配送)。

配送中心减少到2个;委托物流公司进行专业配送、存储管理;配送中心的配送频率控制在每天2辆次。

事实上,日本的救灾物资管理,已经充分利用了现代商业的物流发展成果。

此外,根据救灾物资性质分送不同的仓库,对社会捐赠灾区的必需物资,经过交叉站台(Cross-docking)分类后直送灾民点,对社会捐赠的非必需物资或超过灾区需要的物资,则送到储存仓库,留待日后使用。

(三)德国民间组织发挥巨大作用德国拥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灾害预防及控制体系,德国的灾害预防和救治工作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在应急物流管理中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共同参与和协作,最高协调部门是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隶属于联邦内政部。

在发生疫情以及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时候,消防队、警察、联邦国防军、民间组织以及志愿组织等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对于救灾物流,德国是建立民防专业队伍较早的国家,全国初约6万人专门从事民防工作外,还有约150万消防救护和医疗救护、技术救援志愿人员。

这支庞大的民防队伍均接受过一定专业技术训练,并按地区组成抢救队、消防队、维修队、卫生队、空中救护队。

德国技术援助网络等专业机构可以为救灾物资的运送和供应等方面提供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帮助,并在救灾物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德国还有一家非赢利性的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即德国健康促进会,长期支持健康计划并对紧急需求做出立即反应,在救灾物流管理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该组织每年通过水路、公路、航空向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配送300多万公斤的供给品,并利用计算机捐赠管理系统,保持产品的高效率移动,一旦需求被确定,供给品通常在30~60天内就会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避免了医药物品的库存。

同时,一旦有灾难通知,德国健康促进会就会立即启用网络通信资源,收集灾难的性质、范围等信息,并迅速组织救灾物品配送到指定救助地点。

二、国外应急物流共性分析综上可以看出,尽管各国应急物流模式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但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一)建立协调有效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各国都依据法律建立立体化、网络化的应急管物流理体系,从上到下的常设专职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抢险救援队伍,严格而高效的政府信息发布系统及明确的政府职能和部门合作,超前的灾害研究和事故预防机制,普遍的灾害意识培养和全社会的应急培训,充足的应急准备和可靠的信息网络保障。

(二)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预案由政府统一负责指挥自然灾害预防、救治的所有工作,包括制定防灾计划、定期开展防灾救灾演习、开展应急物流演练等,预案还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事先规划陆、海、空运输替代路线,如在地震灾害中,会伴随发生道路阻断、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常规道路交通将难以发挥机动灵活、“门到门”的优势,这时需要选择空运或海运等适宜的替代运输方案,实现救灾物资的及时运送。

此外,还将民间组织以及志愿组织等非政府部门纳入到防灾救灾体系中,配合政府工作,齐心协力顺利完成应急物流的全过程。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各国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灾情,对各类救灾物资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依此建立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的应急救援物资库,这些应急救援物资库平时储放应急物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则由专业的物流公司迅速从应急救援物资库提取救灾物资,送往灾区;灾害发生后,社会采购或捐赠的救灾物资需要汇集至应急救援物资库,在应急救援物资库分类拣选后统一配送至灾区。

(四)运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理论指导应急物流管理将现代物流知识及供应链管理理论充分运用到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中。

自然灾害发生前,通过预测救灾物资需求量和实施救灾物资库存的动态检测,避免了过高的库存水平和较高的储存成本;自然灾害发生后,根据灾害实际,适时地选用物资供应的供应推动方式或需求拉动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