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精编版】

合集下载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言概述: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将详细讨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该问题。

正文内容:一、施工质量问题1.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混凝土配比中水泥、骨料、砂浆等比例不当,导致混凝土硬度不均匀,容易引发裂缝。

2.施工操作不规范:施工过程中,如浇筑速度过快、震动不均匀、采用不适当的施工工艺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1.温度收缩: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收缩,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产生裂缝。

2.温度变化速率过快:如果温度变化速率过快,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均匀会导致内部应力的差异,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三、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1.设计不合理: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符合实际使用情况,荷载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承受不均匀的力,从而引起裂缝产生。

2.超载:如果对结构施加超过其承受能力的荷载,混凝土会发生破坏,从而产生裂缝。

四、材料问题1.水泥质量不合格:如水泥含有过多的硫化物,容易引发脆性裂缝。

2.骨料质量不符合标准:如果使用骨料中含有过多的细沙、粘土等杂质,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

五、环境因素1.地基沉降:如果建筑物所处的地基不稳定,随着地基沉降,混凝土结构会受到不均匀的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施加巨大的力,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引发裂缝。

处理方法: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和施工过程,确保质量控制到位,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导致裂缝产生。

2.温控措施:采取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如增加伸缩缝、使用防裂剂等,以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3.设计优化:在结构设计阶段考虑不同荷载情况,合理分配荷载,确保结构承受力均匀,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4.选择合格材料:严格把关水泥和骨料的质量,确保材料符合标准,减少因材料问题导致的裂缝。

5.预防措施:加强地基处理,采取适当的防震和自然灾害预防措施,减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混凝土裂缝是指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不连续、开口的裂痕,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干燥收缩、负荷变化或温度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

混凝土裂缝对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混凝土干燥收缩:混凝土在初凝后会经历水分蒸发的过程,而且水分蒸发还会受到湿度和温度的影响。

当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速度大于外部补充水分的速度时,就会引起干燥收缩,从而产生裂缝。

2. 负荷变化: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负荷的作用,如荷载的增加或减少会使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形,如果变形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就会产生裂缝。

3. 温度变化:混凝土的收缩系数较大,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裂缝。

4. 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维护等环节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质量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的出现。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1.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在有效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水灰比,以减小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2. 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包括保湿、防止太阳直射和增加覆盖物等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的干燥速度,减小干燥收缩的发生。

3. 采用合理的防裂措施: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防裂缝带或者施加内部拉伸钢筋来抑制裂缝的出现,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

4. 控制混凝土温度: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可以采取降低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如在混凝土中添加掺合料或使用低热水泥等。

5.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等操作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杜绝施工不当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干燥收缩、负荷变化、温度变化以及施工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混凝土养护、采用防裂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以及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成因及预防
措施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使用混凝土进行建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这不仅影响了工程的美观度,还会影响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了解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对于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一.裂缝成因
1.混凝土结构均匀收缩不均-当混凝土表面和混凝土内部的收缩不同步时,会产生表面或内部的裂缝。

2.混凝土过早脱模-混凝土硬度不足时,过早脱模会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结构破坏,从而形成裂缝。

3.混凝土表面冻胀-在寒冷的环境中,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很容易引起冻胀,从而导致裂缝的形成。

4.地震-地震是裂缝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预防措施
1.在混凝土工程进行前,先对基础层进行抗渗处理,防止水分流入混凝土内部。

2.将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段施工,避免在一次浇筑中构件过大而导致结构不均匀收缩。

3.对于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在浇筑之后及时进行增温和保养,以刺激混凝土高速硬化并减少其收缩时间。

4.对于在寒冷季节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可以使用盖布或其
他覆盖物以稳定温度差异,避免冻胀发生。

5.使用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混凝土材料。

6.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施工不规范而导致结构强度不足,引发裂缝。

综上所述,混凝土工程中的裂缝成因往往是由于建筑结构本身的各种缺陷导致的。

因此,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对混凝土的材料和结构进行优化,以及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规范性来达成。

只有深入了解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寿命。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久性强等优点。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可能会出现裂缝问题,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于建筑行业非常重要。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1. 强度不足混凝土的强度是混凝土能够承受的外部压力大小的衡量标准。

混凝土强度不足是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种类或品质不合格、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等。

2. 伸缩变形混凝土的伸缩变形与温度变化有关。

当温度变化时,混凝土会发生伸缩变形,而构件的抗伸缩性能则决定了混凝土贯穿温度变化过程中的裂缝程度。

若混凝土的抗伸缩性能不足,则会引起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3. 体积变形混凝土在干燥时会发生体积变化,这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逸出后体积缩小所致。

混凝土体积变形过大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4.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包括地震、土壤沉降、风、水等各种外力作用都能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种类混凝土裂缝的种类较多,因其产生的原因不同而导致其种类也不同,其中较为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有以下几种:1. 垂直裂缝垂直裂缝是混凝土表面垂直于强度方向的裂缝,通常由外力作用、伸缩变形引起。

2. 水平裂缝水平裂缝是混凝土表面平行于强度方向的裂缝,通常由强度不足、体积变形、伸缩变形、地震等原因引起。

3. 斜裂缝斜裂缝是混凝土表面呈斜向的裂缝,通常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产生,如强度不足、体积变形、伸缩变形、地震、外力作用等。

4. 微裂缝微裂缝是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一种,与其他类型裂缝相比其宽度较小。

微裂缝通常由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干燥和温度变化引起。

三、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1. 慎选原材料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与所选用的原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混凝土制作前需要认真慎选原材料。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并确保不掺杂杂质,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一、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混凝土裂缝是指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的常见问题,严重时会引发结构损坏甚至倒塌。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质量问题: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施工工艺不当是裂缝产生的常见原因。

例如浇筑时未能很好地震实,混凝土过早脱模或养护不到位等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工人技术不到位也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 温度变化:混凝土裂缝还会因温度变化而产生。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收缩或膨胀,从而产生裂缝。

特别是在极端温度条件下,如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混凝土裂缝更容易出现。

3. 荷载作用: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荷载的作用,包括静载荷和动载荷。

当荷载过大或是荷载作用不均匀时,都会引起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4. 基础沉降:在土壤条件较差或基础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下,基础会发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

5. 混凝土配合比问题: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材料质量不达标也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施工质量、温度变化、荷载作用、基础沉降、混凝土配合比等多个方面。

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二、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1.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浇筑、养护和施工工艺的管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艺的完备。

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规范施工操作,防止因施工不当引起裂缝产生。

2. 控制温度变化: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采取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收缩或膨胀而产生裂缝。

对于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施工,要注意采取相应的保温降温措施。

3. 合理设计荷载:在混凝土结构设计阶段,要根据实际荷载条件合理设计结构,避免荷载过大或荷载不均匀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4. 加强基础处理:在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采取加固处理措施,防止基础沉降过大而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及预防
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层中的水份不平衡,而水份不平衡又分为内部不平衡和外部不平衡。

1. 内部不平衡:水泥混凝土中的水份量太多或太少,使得混凝土在拌合过程中出现胶结不良、空缝大、抗裂性差等缺陷,最终导致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

2. 外部不平衡:原料比例失衡,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矿物和沥青石膏比例不正确;路面层厚度设计不当,层厚不符合要求;单组份混凝土施工不当,如施工温度太低、湿度太高,会引起波动。

预防措施:
1. 施工前应充分检查材料,确保原料比例正确;
2. 在施工过程中,应实时测量水泥混凝土中的水份,确保水份平衡;
3. 施工温度及湿度应符合规定,保证施工质量;
4.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层厚控制;
5. 水泥混凝土施工后,应加强日常维护,及时发现漏水现象,及时修补。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的问题。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材料、施工、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材料原因1. 水泥品种不合适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

如果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水泥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2. 骨料质量不良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选用的骨料质量不良,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骨料时,应选择质量良好、粒径分布合理的骨料。

3. 外加剂使用不当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一种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使用外加剂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并按照规定的用量和方法使用。

二、施工原因1. 浇筑不均匀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均匀。

2. 振捣不充分振捣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空气排出,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如果振捣不充分,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空气过多,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振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振捣充分。

3. 养护不当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养护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干燥过快,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养护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养护充分。

三、环境原因1.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和膨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环境温度和混凝土的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温度变化。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在建筑物的结构中,混凝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材料。

它是一种耐久性很高的材料,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和重量。

然而,即使是最坚固的混凝土也会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可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因此必须尽早修复。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有很多原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施工问题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导致结构裂缝的产生。

如果混凝土浇注时不均匀,或者在混凝土干燥太快时未进行适当的补水,混凝土可能会收缩并产生裂缝。

此外,混凝土的水泥含量过低或者混凝土品质不佳也可能导致裂缝产生。

2.温度变化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裂缝。

当混凝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时,会进行热膨胀,而低温环境下则会进行收缩。

如果混凝土结构不足以承受这些温度变化,就会产生裂缝。

3.地基问题如果混凝土结构的地基存在问题,也可能会导致结构裂缝产生。

地基问题包括土壤的不稳定性、沉降或地震等。

这些问题会使混凝土结构受到额外的压力,从而导致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尽管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控制和减少裂缝的产生:1.优化混凝土的制作制作优质的混凝土是减少裂缝产生的重要方法。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适当调整水灰比、加入高品质的材料以及进行足够的搅拌。

这些措施有助于制作坚固的混凝土,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2.合理设计结构合理的结构设计也是减少裂缝产生的关键。

建筑物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建筑材料的性质以及温度变化、风力、地震等外部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只有在建筑物的设计中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控制裂缝的产生。

3.加强地基加强地基可以改善地基问题,从而减少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

加强地基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包括选择更适合的基础材料、改善地基的排水情况、填充支撑层等。

4.定期维护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也可以减少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前言:水泥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目前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社会对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质量可靠,经久耐用,外观美观。

为此,在当前施工中如何克服水泥混凝土裂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本文将对水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水泥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一种混合材料,它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有一些弱点,如均匀性差、离散性大,容易产生裂缝,尤其以裂缝为突出。

它是长期困扰着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的头痛问题。

根据现场工程实践,并经长时间的观察、总结,现谈如下几点与大家探讨:
一、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病情绝大多数发生于施工阶段,其原因复杂多变,为了分析其成因,试作如下大致分类:
从裂缝外观可分成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两大类。

微观裂缝是指肉眼看不到的、砼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

宽度一般在0.05mm以下,但是要比肉眼可见的即宏观裂缝多得多。

这种砼本身固有的微观裂缝,在荷载不超过设计规定的条件下,一般视为无害。

用实体显微镜观察、X射线或超声波探测仪等物理检验手段都可鉴定出这种裂缝。

另外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渗水观察,一定压力的水可以从砼内部的裂缝中渗透出来。

宏观裂缝宽度在0.05mm以上,并且认为宽度小于0.2~0.3mm的裂缝是无害的,但是这里必须有个前提,即裂缝不再扩展,为最终宽度。

宏观裂缝可分为以下几种:
⑴收缩裂缝:在施工阶段因水泥水化热及外部气温的作用引起砼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多为规则的条状,很少交叉。

常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往往与受力钢筋平行。

收缩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砼中,梁、板、柱等小块体构件,特别是预应力构件极少产生收缩裂缝。

砼收缩裂缝危害较大,尤其是暴露在大气中的构筑物,影响更大。

如不加以防止,可能会造
成严重后果。

⑵超载裂缝:砼构件超荷载使用时,造成变形、失稳或因疲劳等原因产生裂缝。

一般均发生在构件受弯矩最大的部位,成条状,但分布不象收缩裂缝那样均匀,扩展方向也相反,一般沿受力钢筋垂直方向或斜向发展。

产生超载裂缝的原因,往往是施工阶段在构件上不适当地施加施工荷载或者是上部建筑过早施工。

另外,温度应力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⑶沉降裂缝:因地基差异沉降或构件接合不良、剪应力超过设计强度而产生的一种砼裂缝,多见于填土地基、桩基沉降不均匀的各种基础与墙体。

这种裂缝一般与地面垂直,或成30°~40°角方向发展,宽度因荷载大小而异,与成降值成比例。

沉降裂缝危害极大,并且极难处理。

因此必须在设计上采取有效措施,施工、使用中也要加强观测、监视。

⑷龟裂裂缝:施工阶段因配料、搅拌、浇筑、养护等各环节的操作不当均能产生,其中以养护环节为关键。

裂缝成龟壳状或散射状,无规律,长度、宽度也不一致。

⑸疏松裂缝:砼浇筑时因下料不均,致使砼材料离析,或因漏振、过振而产生的疏松状态裂缝。

如果它延续到砼表面,
当然容易发现,如果只产生在砼内部,则不能直接表现出来。

这种疏松带长度不等,视下料或振捣情况而异。

二、裂缝的成因
砼裂缝成因很多,但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⑴砼的收缩
收缩是砼的一个主要特性,对砼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由于收缩而产生的微观裂缝一旦发展,则有可能引起结构物的开裂、变形甚至破坏。

⑵温度应力
砼内的水泥在水化反应中散出大量热量,使砼升温,并与外部气温形成一定的温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力。

其大小与温差有关,并直接影响到砼的开裂及裂缝宽度。

⑶配筋不足
从实践中观察到,配筋间距大,配筋率小的砼结构开裂
多,无筋砼比有筋砼开裂多。

⑷砼材料及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不当直接影响砼的抗拉强度,是造成砼开裂不可忽视的原因。

配合比不当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这几个因素是互相关联的。

有关试验资料显示:用水量不变时,水泥用量每增加10%,混凝土收缩增加5%;水泥用量不变时,用水量每增加10%,混凝土强度降低20%,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降低10%。

⑸养护条件
养护是使砼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

养护条件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砼硬化正常,不会开裂,但只适用于试块或是工厂的预制件生产,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拥有这种条件。

但是必须注意到,现场砼养护越接近标准条件,砼开裂可能性就越小。

⑹施工质量
砼浇筑施工中,振捣不均匀,或是漏振、过振等情况,会造成砼离析、密实度差、降低结构的整体强度。

砼内部气泡不能完全排除时,裂缝在钢筋表面泡则降低了砼与钢筋的粘结力。

钢筋若受到过多振动,则水泥浆在钢筋周围密集,也将大大降低粘结力。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砼较大的收缩,致使砼微观裂缝迅速扩展,形成宏观裂缝。

三、砼裂缝预防措施
根据砼裂缝成因,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要比事后补救有效的多。

也就是说采取以防为主的方法,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设计
在设计上要注意到那些容易开裂的部位,如深基与浅基、高低跨处等,应考虑到由于地基的差异沉降或结构原因而引起的薄弱环节,在设计中加以解决。

在构件截面允许、配筋率不变而且浇筑方便的条件下,钢筋直径越细、间距越
小则对预防开裂越有利。

⑵施工方案
良好的施工方案与预防、控制裂缝有很大的关系。

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一定浇筑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

一次浇筑长度由垂直施工缝分割,最好是设置在变截面处或承受拉、剪、弯应力较小的部位。

除控制一次浇筑厚度外,分层位置即水平施工缝留设位置也应加以注意,一般来说,因尽量留在变截面处,或远离受拉钢筋部位而设在砼的受压区,确定浇筑时间的原则应尽量避开炎热天气和昼夜温差大的日子。

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则应采取材料降温措施来控制砼入模温度。

⑶施工质量
由于施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发生率在95%以上。

如果在施工阶段控制住了裂缝,则在使用阶段开裂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因此,施工阶段是裂缝预防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砼要有合适的配合比,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施工要求,还要从防止产生裂缝的需要出发。

适当地选择好水灰比,在满足强度要求
的原则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

其次钢筋的成型和模板安装位置要准确、牢固,以免施工中变形。

钢筋上的污物和氧化铁皮要清除,以免影响粘结力。

第三是浇筑、振捣操作合理,特别是振捣操作技术,往往不被人们重视。

过分地振捣对砼均匀性有害,振捣不足也不能保证砼应有的密实度,要恰到好处。

⑷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使砼正常硬化,强度增长,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

技术关键是设法使砼温度级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

以便减小温度应力,阻力裂缝的产生。

常规养护方法是喷水,对一般砼结构,减小表面收缩,防止龟裂是可行的。

大体积砼由于块体内外温度不一致,强度增长不同,常常是在强度增长慢的表面开裂,其养护就不能只满足于用常规方法。

具体说,尽量晚拆模,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回填,避开外界气候的影响,养护期应以砼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即7至28天,最好能长些。

四、砼裂缝常见修补方法
⑴压力注浆法修补裂缝
a.机械动力法:利用压送设备(压力0.2~0.4Mpa)将补缝浆液注入砼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该方法属传统方法,效果很好。

b.低压注浆法:利用弹性补缝器将注缝胶注入裂缝,不用电力,十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

⑵开槽填补法修补裂缝
沿砼裂缝开凿成槽,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将其填补封闭的方法称为开槽填补修补法。

适用于结构允许开槽而宽度较大但数量不多的裂缝,如墩台或路面砼的裂缝。

⑶涂膜封闭法修补裂缝
在砼表面涂刷防水涂膜以封闭微细裂缝的修补方法称涂膜封闭法,适用于宽度小于0.2mm的微细裂缝的修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