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忆读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
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2、理解读书的好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培养读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体会作者读书心得。
四、教学难点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
”同学们知道著名作家冰心是如何看待书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她的《忆读书》。
(板书:忆读书)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1、回顾课文,你认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读书所得的最大体会是什么?学生汇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板书)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够使学生明确读课问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
从这九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的进一步学习。
三、再读课文1、探究一:请同学们默读2-10自然段,思考: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做出批注。
(1)引导学生找到“酷爱”一词,结合课文其他词句体会这种“酷爱”,读出感情。
体会冰心好读书。
如: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
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八单元 忆读书 优质版教案

课题25.忆读书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语言运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文中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思维能力:理解作者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课前解析】关注课文:《忆读书》是第八单元“读书明智”主题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从四岁起直至八十多岁,长达八十年之久的读书经历,以及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和读书的方法,表达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关注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
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
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等。
学会梳理文章信息的方法:本课内容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学生初读课文后能够大致梳理课文信息,把握具体内容,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作者认为的好书标准。
但是可能会出现缺漏信息或者提取不准确的情况。
指导学生利用“文中圈画”“分条梳理”“借助图表”等方式完成提取信息、按要求分类整理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1.会认“舅、宴”等14个生字,读准“传、卷”2个多音字,会写“舅、津”等14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6个词语。
五年级语文教案——忆读书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忆读书教案5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忆读书》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读书明智”话题下的一篇叙事散文。
作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冰心。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文章的语言叙述质朴、简洁,冰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孩子们娓娓道来自己读书的历程和感受。
这是五年级的学生一次使用部编版教材,孩子经过五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这个语文要素的提出是孩子们一次接触,但是在他们平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这样的方法也经常用,教学中主要结合课后一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以这样一个问题为突破口,结合作者读《三国演义》的读书经历,使学生明白梳理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种,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信息梳理,把握内容要点。
【教学目标】1、会认“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词语,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用自己适合的方法梳理出作者童年的读书经历。
3、能说出作者童年时对“好书”的看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单2、教师准备:(1)细读文本,筛选教学要点(2)课文《忆读书》(3)了解作者(4)设计教学环节3、教具准备:(1)ppt课件(2)翻页笔(3)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0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书中人物图片,指名生说2、总结并揭示课题《忆读书》(板书课题)02检查预习,了解文章顺序1、检查预习单中的读词情况(生开火车读词语)2、说说自己预习单中时间顺序的梳理(师相机板书)03初步梳理读书经历,把握文章脉络1、生快读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所读书目2、指名学生上台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所读书目3、把握作者读书经历分为童年老年两个时期04研读童年读书经历,品味《三国演义》1、师:小组合作:先读课文第②第⑤自然段,讨论:“我”是怎样爱上读三国的?2、生小组讨论3、汇报4、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读三国的经历5、总结6、那你觉得在她七岁时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05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梳理信息1、同桌合作梳理剩下的读书经历2、汇报06总结梳理方法,布置作业总结: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圈画和分条列出信息的方法了解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如果我们想更清晰、直观的了解整个她从童年一直到到老年的读书经历,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列表格)老师的板书其实已经初具表格的样子,回去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列出一个表格,把作者读书经历进行梳理,看谁的表格设计的合理、清晰。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6《忆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6《忆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忆读书》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读书经历,以及从读书中获得的乐趣和收获。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阅读缺乏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书中获取知识和乐趣,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信息。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感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读书经历和乐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验。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生阅读材料:准备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材料,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引出本课的主题《忆读书》。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或黑板报,呈现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作者的读书经历和乐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信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方法:教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进入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的时候通常会看到这么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是高尔基的一句至理名言。
读书给予我们知识,而知识又富予我们内涵。
读到好的文章,就犹如听美妙的音乐。
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介绍作者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通过课件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南归》、《往事》;散文集《同情》、《冰心游记》等。
★课文选自《冰心选集》。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及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
三、导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大意:①在第一自然段中,冰心说:“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为什么话多?说明了什么?②这篇写这篇文章,你认为主要是告诉我们什么?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大家?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多读书。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①说说作者读了哪些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②这些书是在什么时候读的?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忆读书》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众:喜欢)“大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我喜欢读科幻的。
”“我喜欢读侦破的。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
”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冰心不同时期的照片)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生:“我在图书馆查到的资料,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我上网查到,冰心在1921年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后赴美留学,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一学生又补充一些:冰心有许多散文作品,如《樱花赞》、《小橘灯》等,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等。
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
(出示多媒体)我们来看一下冰心的简历。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让我们看看她对读书有什么见解。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篇课文我们学什么呢?生1:结合单元提示,学习本文应提取文章要点。
生2:我认为要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
师:那我们学习这课就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师:读完课文,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因为可以指导我读书。
”“我也同他一样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因为它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读书经验的总结,给我启迪。
”师:请同学们解释“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意思。
语文版《忆读书》(5篇)

语文版《忆读书》(5篇)《忆读书》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忆读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
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全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由于所写内容和学生实际接近,文章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投入和情感共鸣,进而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
教学理念较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教学须“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实现“课课有点、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文后的一个思考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可围绕它设计活动任务,作为学生练习梳理信息、整体感知文本的一个支架。
教学目标1、自主识记生字词语,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理解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字词正音1、猜人物导入2、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有名作家冰心的回忆,来了解她读书的经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6忆读书。
二、默读课文,总结梳理信息的方法1、课文内容大家也已经预习过,冰心通过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介绍了和自己读书有关的哪些内容(信息)?学生交流:读书的时间(什么时间看的书)读书的书目(读了什么书)读书的感受或评价(读书有什么收获)读书的缘由(为什么会去读这些书)读书的方法(怎么读书的)读书的好处(读书有什么收获)2、根据关键内容,老师整理了一张表格,同学们请看:3、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表格梳理冰心读书的经历。
别急,那么如何找到散落在文章中的信息呢?同学们再来看大屏幕。
4、快速浏览,谁来说说图片中是用什么方法提取信息的?(根据图示,学生总结方法)①用相同的符号勾画同一类型的信息。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26课《忆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读“舅、斩、凯”等17个生字,会写“限、凯、述、XXX”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舅父、斩杀、凯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4.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内涵。
5.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领悟作者的观点,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砚们,我们每天都在读书,你有好的经验和办法吗?世纪老人XXX,在回想自己的读书经用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自创的宝贵经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忆读书》,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板书课题:忆读书二、教学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能够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砚。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欠亨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XXX XXX舅斩凯葛浒传着XXXXXX XXXXXXXXX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战车读3.识字方法字理识字:XXX金文=(宀,房屋)+ (元,人头)+ (攴,持械攻击)会意字,侵入民宅,武力劫掠。
4.多音字传chuán(传说)(传递)zhuàn(传记)(列传)(1)XXX精神要代代通报(chuán)下去。
(2)妈妈正在专心致志的看一本人物传(zhuàn)记。
卷juǎn(卷曲)(卷尺)XXX(书卷)(卷轴)(3)小花猫卷曲(juǎn)着身子在床上呼呼大睡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
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稳重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再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
“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
要看好书,而且要勤看书。
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
那么大家请默读课文并找出作者读书体会的句子。
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够使学生明确读课问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后,你认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
从这九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得进一步学习。
2、读书又那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精忠说岳》、《封神榜》……
4、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红楼梦》中得人物命运、有关《水浒传》中得人物名称、有关《三国演义》中得人物分类等等。
在介绍相关作品事加紧对课文得深层探讨,如:
1、“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凑成”“勉勉强强”“写满”等词语应怎样理解?)
“凑成”这里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写满”有“凑
满”之意。
这三个词强调指出:《水浒传》中作者因要着力刻画林冲等人的性格,因而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个性写得鲜明。
2.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
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
表现了冰心老人读书时的着迷。
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既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嗯,同学们读了这么多的书籍,冰心奶奶也读了不少,最后她来了一个小总结,她是怎么说的?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否重复?)
不重复。
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有自豪之感。
四、总结提升,情感熏陶。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五、作业:
写一片读书笔记,并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
六、板书设计:
忆读书(冰心)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