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1)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1

七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1

第一章第六节时间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的单位,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短,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2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不断进步的计时仪器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重点: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2、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和使用难点:1、计时的原理2、停表的使用和读法,三、预习内容收集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的资料四、教法、学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1、新课的引入欣赏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用多媒体播放,学生静静聆听)问:这篇散文《匆匆》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生:时间的飞逝师:的确是讲时间的飞逝,你们知道什么是时间吗?……师:我也没有见过时间,但是我体验过时间的厉害和可怕!通过时间的效果来感知时间的存在,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初步使学生意识到要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那请问聪明的你们,你们聆听这篇散文用了多少时间呢?(学生的不同意见表达)引出课题——时间的测量2、时间的测量工具要正确知道用来了多少时间,我们需要寻找测量工具来进行,那我们都是用哪些工具来测量时间,进行计时的呢?学生列举可以测量时间的各种仪器,联想到古人有怎么计时呢?再此列举各种不同的计时工具(表、钟、日晷、沙漏、香、影子、脉搏……)思考为什么这都些能用来计时呢?学生思考回答,并归纳出计时的原理:周期性、等时性。

现代计时工具: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介绍天文的方法测时报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时间的单位现在我们的工具先进多了,以前人们就把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称为一天,再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现在我们把一天分为小时,分,秒等。

这里的天、时辰、小时、分、秒就是时间的单位。

(板书)时间的常用单位:秒(S),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的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毫秒。

七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1

七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1

6
(1)先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臂腕部,找到搏动着的桡动脉, 先估计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比1秒长还是短,再用秒表 实测一分钟,记录下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计算出你的脉 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与别的同学比一比,每个人的脉搏是 否相同. (2)估计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_______秒跳动的次数为______次,
我国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制的刻箭上,分刻 成100个间距,每个间距即为一刻,故有“百 刻”之称。自西汉起,用12个时辰表示一昼 夜的变化,每一时辰合今天的2小时。十二个 时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为名。从夜间十 一时起到一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丑时,
其余类推。
时间的历史 日晷
日晷测时,根据日影的方向。古代日晷上奇 妙的图纹留下了许多至今未解开的谜。
时间的历史 滴漏(水钟)
• 滴漏是最早不依靠太阳的测时器。我 国在商初(公元前1500年)有了滴漏, 而在此以前几百年古代巴比伦和埃及 则早就有了滴漏。
漏壶是我国古代计时器的一种,这套 漏壶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组型滴漏。元 代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铸造, 全组由4个安放在阶梯上的漏壶组成,最 上层称日壶,高75.5厘米,外口径74厘 米,内口径68.2厘米,底径60厘米;第 二层称月壶,高58.5厘米,外口径 59.5厘米,内口径54.5厘米,底径53 厘米;第三层称星壶,高55.4厘米,外 口径51厘米,内口径44厘米,底径39厘 米;最底下一层称受水壶,高75厘米,外 口径38.5厘米,内口径32厘米,底径31 厘米。各壶都有铜盖,受水壶铜盖中央插 一把铜尺,上面刻有时辰刻度。铜尺前插 一木制浮剑,木剑下端是一块木板,叫浮 舟。水由日壶按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 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剑逐渐 上升,从而读出时间。

《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时间的测量》说课稿《时间的测量》说课稿《时间的测量》说课稿1 《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

在前两课,学生感受了时间存在及流逝,理解了一些时钟创造之前的计时方法。

这课也是《我的水钟》这一课的前期准备,旨在激发兴趣,奠定理论根底。

说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定位在滴漏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是学生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成计时工具,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即孔的大小〔水流大小〕、水位上下对流速影响的重要根底。

说学情:本课教学的对象是经历了两年多科学探究学习的五年级学生,经历过一系列与水有关的探究活动。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上册,本套教材涉及有关水的活动多达21个。

学生已经理解了水的根本物理性质,认识了溶解、折射等现象,知道了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水对生物的意义等。

从探究技能上看,学生已学会了量筒的使用,进展过屡次小组合作学习,经历过屡次控制变量的比照实验,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才能、实验才能和自主探究才能。

说教学过程:今天我上课的教案预设是第四次试教后的一份教案。

资料中有我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教案预设,大家可以比拟一下前后两次的预设有着很大的差异。

之所以要把两次不同的教案同时放入资料夹中,我的想法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磨课的过程。

这两份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此先谢过屠老师、郭秀中老师、中老师和周春建老师,谢谢你们在我磨课的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

今天上课我采用第四稿的预设。

不是说这样的预设有多么的出彩,只不过这样的预设真正地表达了“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这节课的预设流程。

本课我采用复习导入,组织学生说说古人的一些计时方法,一来复习之前所学过的一些内容,二来为本课的学习抛砖引玉。

当学生说到用水来计时的时候,我就出示一个古代水钟的图片,让他们通过初步观察,对水钟是如何计时的进展猜想。

这时候的猜想允许学生尽情发挥,我并不把正确的答案公布出来。

学生的猜想越多越杂,就说明学生的前概念中对水钟的相关知识是模糊的。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第六节时间的测量课件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第六节时间的测量课件 浙教版

时间间隔——描述事件发展持续的长短。 (如40分钟)
12“88能否用普通时钟测量出来呢?
★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器是停表。 ★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种。
机械停表
电子停表
注★意:机械停表的使用
1、观察停表大的一圈是多少? 小的一圈又是多少?
30秒;15分钟
2、大圈上的每一小格是多少?
小圈上用的手每握一小紧格停又表是多,少大?拇指 按在0.1按秒钮;上0,.5分按钟停表分三步, 启动、停止、回表。
时间单位
日(天) 小时 分 秒 毫秒
d
h min s ms
1天=2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秒=1000毫秒
作息时间表
第5节课
13:20—14:00
眼保健操
14:10—14:15
第6节课
14:15—14:55
第7节课
15:05—15:45
每节课40分钟
时 刻——描述事件发生的前后次序。 (如14时25分、15时05分)
机械停表
3.50秒
1、停表大的一圈是30秒, 2.停表大的一圈是60秒, 小的一圈又是15分钟. 小的一圈又是30分钟.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 最长而又最短, 最平凡而又最珍贵, 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
人后悔的就是: 时间



日晷

的 日晷
沙漏

在公元前1400年,出现的漏

壶(沙漏或者滴漏)是第一 个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

★杆影、沙漏等为什么可以用来计时?
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 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浙教版科学七上《时间的测量》word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时间的测量》word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时间的测量》word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科学执笔:内容:1.4温度的测量课型:新授讲学时刻:【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明白时刻的单位,会估量一段时刻的长短,了解时刻和时刻间隔的区别.(2)了解时刻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刻2、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计时的原理(周期性)。

(2)探究除了钟、表等常用的计时器外,还有哪些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爱时刻,合理利用时刻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不断进步的计时仪器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展的促进作用的教育【课前预备】1、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_______________,其他的计时工具或者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的计时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计时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刻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时=______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秒3、简单了解授时系统【学习过程】一、填入适当的单位1、一节课时刻是40 ,2、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2 ,3、正常人的脉搏跳动70次的时刻约1____单位换算1.5小时10分30秒= 秒= 分720秒= 分= 小时二、时刻测量实验室常用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常用工具:钟表读出下图中秒表指示的时刻【课堂练习】1、以下测量工具不能用来测量时刻的是()A 手表B 摆钟C 天平D 打点计时器3、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刻中最接近1秒的是()A 人眼睛迅速一眨B 人心脏跳动一次C 人正常呼吸一次D 人打一个呵欠4、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刻。

相互测量每分钟的脉博(1)先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臂腕部,找到搏动着的桡动脉,先估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刻比1秒长依旧短,再用秒表实测一分钟,记录下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运算出你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刻,与别的同学比一比,每个人的脉搏是否相同.(2)估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刻_______秒(填“<”“>”或“=”)(3)用停表实测1 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为______次,(4)列式运算:_________________;(5)每个人的脉搏是否相同:____________.【自我检测】作业本。

时间的测量教案初中

时间的测量教案初中

时间的测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时间的概念,知道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2. 学会使用停表和秒表测量时间。

3. 掌握时间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

教学重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2. 使用停表和秒表测量时间。

3. 时间换算方法和速度计算。

教学准备:1. 停表和秒表。

2. 计时工具,如计时器或者手机。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大家平时是怎么测量时间的呢?2. 学生回答:用钟表、手机等。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更准确的时间测量工具——停表和秒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时间的概念,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2. 演示如何使用停表和秒表测量时间。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停表和秒表的使用。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停表和秒表测量时间。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时间换算和速度计算(10分钟)1. 讲解时间的换算方法,如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

2. 学生练习时间换算,教师批改并指导。

3. 讲解速度计算的方法,如速度=路程÷时间。

4. 学生练习速度计算,教师批改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练掌握停表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2. 练习时间换算和速度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停表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时间换算和速度计算。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误差。

在时间换算和速度计算环节,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七年级科学第一课时测量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第一课时测量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第一课时测量知识点本文将着重介绍七年级科学第一课时的测量知识点,包括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长度是物体的长短,我们通常用米、分米、厘米等来表示长度。

在测量长度时,我们需要使用尺子或者卷尺等工具。

例如,我们要测量一根笔的长度,我们可以将尺子放到笔的一端,然后读取尺子上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这根笔的长度。

二、质量的测量
质量是物体内含的物质数量的大小,我们通常用千克、克等来
表示质量。

在测量质量时,我们需要使用天平等工具。

例如,我们要测量一袋米的质量,我们可以将这袋米放在天平上,然后调整天平,使天平指针恰好指向中心,这个时候天平上
的刻度就是这袋米的质量。

三、时间的测量
时间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所表示的周期。

我们通常用秒、分、时等来表示时间。

在测量时间时,我们需要使用钟表等工具。

例如,我们要测量一场电影的时长,我们可以用手机上的计时
器或者专门的计时器来计算,当电影结束时,我们可以看到计时
器上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这场电影的时长。

总结
测量是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掌握测量知识点是建立科学知
识结构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测量工具的选择和
使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的测量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

时间的测量PPT课件(初中科学)

时间的测量PPT课件(初中科学)

秒的三次定义
“秒”的第二次定义
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有不规则变化,如1872年1903年间,平均太阳日增长了1/7000秒,而在 1903年-1934年间又减少了1/5000秒。而且地球 自转有长期减慢的趋势,每百万年慢16秒,三 亿年前一年约400天,即现在的10秒是那时的11 秒。于是在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给 出了秒的第二次定义:"秒是1900年1月1日零时 起算的回归年的1/31556925.9747",这就是回 归年秒,又称历书时秒(ET),它是以地球公 转为标准的。其复现精度提高到10-9秒。
时间的历史
电子钟和原子钟
石英晶体在电脉冲刺激下的振荡频率极为稳定, 每秒是32768次,耗电极省。20世纪60年代,用 石英的电振荡代替摆轮,以液晶显示代替指针, 一种无机械损耗的新型电子表问世了。一般电子 表每天的误差是±0.5秒。
更为准确的计时器当数原子钟。铯原子钟由美国 哈佛大学的拉姆齐发明,并于1952年由美国国 家标准局利用拉姆齐的分离振荡方法造出了第一 台铯原子钟,它的精确度极高,30万年只差1秒。 拉姆齐因此而获得1989年诺贝尔物理奖。
时间的历史
摆钟
机械钟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一开始有滴 漏发展而成,只是多了一个由齿轮带动齿 轮而使指针转动的装置,它以水为动力。 到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后,海根利 用重锤的势能转变为动能,用单摆加上一 只擒纵轮制成了真正的机械钟。
近代机械钟
时间的历史
海根的机械钟是一种挂钟,笨重而不便携 带。将重锤换成发条,以摆轮和游丝替换 单摆,用卡马换下擒纵轮,近代小巧玲珑 的机械式钟表产生了。一般来说,这种钟 表每天的误差在±30秒钟以内。
秒的三次定义
“秒”的第三次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可以得出——在自然界,任何有周
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
准。
h
3
表圭和日晷
时间的历史
所有计时器中,在中国最古老的要算表和圭了。
表的最原始形态就是根据日转影移的道理在地上立一根 杆子,白天用它来测太阳的影长,夜晚可用来测量恒星 的上中天。表配上圭(就是白天测日影的尺)可使时间 的测量更准确。后来的表圭越造越大,如郭守敬在公元 1276年造于河南告成镇(古阳城)的周公测景台表高4 丈,天安门前的华表也是一例。
第6节 时间的测量
• 时间是什么?现在是什么 ? • 在时间长河中,现在是在哪里 ? • 看到的是眼前发生的事吗 ? • 怎么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刻 ?
h
1
时间的历史 常用测量工具
h
2
想一想
• 若你不小心回到了古代,没有手表,
你会怎样来测时间呢?
例如:观察竿影、日晷和月亮的运行及圆缺 的变化来了解时间的变化,或雇佣沙漏、 水滴、一炷香、一顿饭来计算时间的长短
石英晶体在电脉冲刺激下的振荡频率极为稳定, 每秒是32768次,耗电极省。20世纪60年代,用
石英的电振荡代替摆轮,以液晶显示代替指针,
一种无机械损耗的新型电子表问世了。一般电子 表每天的误差是±0.5秒。
更为准确的计时器当数原子钟。铯原子钟由美国 哈佛大学的拉姆齐发明,并于1952年由美国国
家标准局利用拉姆齐的分离振荡方法造出了第一 台铯原子钟,它的精确度极高,30万年只差1秒。 拉姆齐因此而获得1989年诺贝尔物理奖。
注意使用时初时刻要在0.0秒的位 置
按下时速度要快,减小误差
h
25
h
26
0
59
31
28 57
14 0 1
13
2
2
26
12
3
55 24
11
4
10
5
9 876
53
33 4 35 6
37
22 51
20 49 18 47 16
8 39
10 41 12 43 45 14
h
27
h
28
规划时间
❖ 时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十分宝贵的。那你是 否曾想过你的一生要如何的进行,试着在下 面的人生标尺上规划你的生涯规划。
22
h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800秒= 30 分= 0.5 小时 • 15分钟= 900 秒= 0.25 小时 • 绕学校的操场跑一圈,大约需要几秒?
A、10 B、100 C、200 D、1000
h
23
停表的使用
使用前,先观察,秒针转一圈几 秒,最小分度值几秒等
测量前,先上好发条,但不要过 紧
16
h
铯原子钟
时间的单位
• 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依据地球自转过程中,
观测太阳的纵迹或竿影,而确定出一天和
24 小时。接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地用「六
十等分法」,将一个小时细分成 60 「分
钟」。然后再进一步地,将一分钟又细分
成 60 「秒钟」。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将
一个完整的昼与夜之 24 小时分成了
1440 分钟,再细分成 86,400 秒钟。我
日晷测时,不象表圭那样用日影的长短,而是根据日影 的方向。古代日晷上奇妙的图纹留下了许多至今未解开 的谜。
4
h
日晷
上海的世纪日晷
时间的历史
滴漏(水钟)
滴漏是最早不依靠太阳的测时器。我国在 商初(公元前1500年)有了滴漏,而在此
以前几百年古代巴比伦和埃及则早就有了 滴漏。
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形
21
h
秒的三次定义
“秒”的第三次定义
由于宏观天体运动规律复杂,天文观测十
分困难,随着原子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 在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给出了秒 的第三次定义:"秒是与铯-133原子基态
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相对应的辐射的 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称为原 子时秒,复现精度高达10-13秒,即相当 于30万年仅差1秒。
式的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
"),另一种是底部无开口的容器,记录
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其后
各种水钟都是在这两种类型的基础上加以
6 改进的。
h
元代铜壶滴漏
时间的历史
火钟
外出旅行的人用水钟极为不便,于是出现 了火钟。国外爱用蜡烛,我国多用盘香。 在17世纪我国的盘香制造技术已相当高明, 燃烧速度十分均匀,用它来计时比水钟还 准,18世纪的德国,火钟计时也颇为流行。
12
h
1656年开始惠更斯首 先将摆引入时钟,发 明了摆钟
现代摆钟近代机械钟时 Nhomakorabea的历史海根的机械钟是一种挂钟,笨重而不便携 带。将重锤换成发条,以摆轮和游丝替换
单摆,用卡马换下擒纵轮,近代小巧玲珑
的机械式钟表诞生了。一般来说,这种钟 表每天的误差在±30秒钟以内。
14
h
机械钟
时间的历史
电子钟和原子钟
❖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h
30
时间一去不复返 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
珍惜每一次心跳
h
31
8
h
现代的盘香
时间的历史
砂钟
古代砂钟主要在国外流行。用细管连接两 只容器,上面的一只装上干燥的黄砂,砂 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全部漏入下面的容器, 漏完再翻转过来。黄砂每次漏完的时间大 体相等。
10
h
沙漏
时间的历史
摆钟
机械钟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一开始有滴 漏发展而成,只是多了一个由齿轮带动齿 轮而使指针转动的装置,它以水为动力。 到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后,海根利 用重锤的势能转变为动能,用单摆加上一 只擒纵轮制成了真正的机械钟。
们可依据自己对于时间长短精准的需求,
在一天当中用小时、分和秒来表示时刻。
h
18
时间的单位
• 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还有什么其他 单位呢? 年、月、日、小时 、分、秒、毫秒
1年=12月 1月=30日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秒=1000毫秒
h
19
秒的三次定义
"秒"的第一次定义
"秒"最早由法国科学界在1820年 提出,它以地球自转周期为标准。 到19世纪末,才正式规定:"秒是 平均太阳日的1/86400",把此称 作世界时秒(UT)。其复现精度 为10-8秒。
20
h
秒的三次定义
“秒”的第二次定义
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有不规则变化,如1872年1903年间,平均太阳日增长了1/7000秒,而在 1903年-1934年间又减少了1/5000秒。而且地球 自转有长期减慢的趋势,每百万年慢16秒,三 亿年前一年约400天,即现在的10秒是那时的11 秒。于是在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给 出了秒的第二次定义:"秒是1900年1月1日零时 起算的回归年的1/31556925.9747",这就是回 归年秒,又称历书时秒(ET),它是以地球公 转为标准的。其复现精度提高到10-9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