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复习材料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学前教育史是指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儿童教育的历史。
它记录了人类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和研究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学前教育史的重点复习材料。
一、古代学前教育史:在古代,教育普遍由家庭与社区共同进行。
父母或家族的长辈负责儿童的教育,并传授知识、技能和道德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记录。
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注重身体锻炼和家庭价值观的传递;古希腊的教育则注重理性思维和美德的培养;古罗马的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和公共教育。
二、中世纪学前教育史:中世纪的学前教育主要由教会承担。
在修道院中,修士和修女负责儿童教育。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宗教知识和修道院劳动技能。
三、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类的知识和美德培养。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佛罗伦萨·曼提尼(Florentinus Maticinus)提出了儿童“玩耍是儿童的本能”的观点,主张通过玩耍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启蒙时期学前教育史:启蒙时期,教育开始倡导儿童独立思考和实践。
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主张儿童应该接受自然和体验教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的著作《爱弥儿》(Emile)成为启蒙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五、现代学前教育史:现代学前教育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世纪的幼儿保育运动、20世纪初的幼儿教育以及20世纪后半叶的综合性学前教育。
19世纪的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健康和生活照顾,并提倡游戏和自由活动。
著名的教育家费依(Friedrich Fröbel) 在德国成立了第一个幼儿园,并发表了《人类教育的基本原理》。
20世纪初,美国的教育家詹姆斯·摩里森贡献了“摩里森计划”,提倡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学习。
20世纪后半叶,综合性学前教育开始兴起。
这个时期,学前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儿童的各个方面,包括智力、社交、情感、语言和身体发展。
学前教育史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1.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为社会公育2.最旱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庠”3.《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4.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5.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他们是专门辅导和教谕君主和太子的官员三少:少师少傅少保三公的副职6.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由王应麟撰写7.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早谕教(一)学前教育1.“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2.“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3.“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4.“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
”(二)胎教1.主张设立专门胎教处所—“蒌室”2.主张孕妇自身要有胎教意识二、选左右1.主张建立保傅制度,设置“三公”、“三少”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2.师、保、傅的选择标准为“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术者”三、重儒术•(一)主张以儒家学说作为太子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在文化知识教育方面,注重《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的传授。
•(三)在道德教育方面,主张使太子从小形成忠、信、义、礼、孝、仁等道德观念。
•(四)在治国方面,主张德刑并举的治国方略•(五)他还主张教养结合•8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简答题)(一)及早施教1.家庭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有条件的家庭,甚至可以实施胎教2.依据:“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二)严慈结合主张严教与慈爱相结合,反对无教而有爱;但是在严教问题上主张棍棒教育、主张体罚。
(三)均爱勿偏要求父母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地给予相当的慈爱(四)博习致用1.主张子弟博习多种知识,在教育时应以儒家的五经作为基本学习材料,此外还要兼习百家之书,以及琴、棋、书、画、文学等士大夫必备的学问。
2.在提倡博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子弟经世致用的本领;他还提倡在家庭中要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
学前教育史复习材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单选题: (每题2分)1. 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
A三少B三公C三母D三太2.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历史知识性的蒙书是唐人李瀚写的()。
A蒙求B三字经C急救篇D千字文3.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写的()。
A百家姓B千字文C幼学琼林D三字经4. 在古代宫廷,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的制度是()。
A三公B三母C三少D三太5. 古代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是()。
A礼教B幼仪C环境教育D能力培养填空题: (每空1分)1.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_________。
2. 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_,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3. 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__________”。
4. 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和《_______》,简称三、百、千。
5. (本题2分)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_________类和知识掌故类。
名词解释1 .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
简答题2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3 .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4 .中国古代儿童初步的道德教育。
论述题(本题15分)5 .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是什么?6 请简要概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有哪些?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单选题: (每题2分)1. 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实行“蒙养家教合一”;用以训练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的,主要是()。
A幼稚园保育知识B幼稚园教养知识C封建纲常名教D近代幼儿教育知识2. 南宋理学家()重视《须知》、《学则》等教育形式的作用,认为这种方法有利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A颜之推B王守仁C朱熹D贾谊3.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中。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 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1及早施教;他主张及早对婴幼儿进行教育,越早越好, 甚至要早到胎教。早期教育效果最佳。好的影响,在儿童 幼小的心灵打上深刻烙印;幼童时期,精神专注,记忆力 最旺盛教育效果好;教育应从婴幼儿能感知外界事物时开 始。 • 2严慈结合;父慈子孝相互联系。颜之推主张体罚。 • 3均爱勿偏;在家庭教育中,要切忌偏宠,对所有子女应 一视同仁。 • 4熏渍陶染;重视父母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周围环境 陶冶,重视父母和其他成人对幼童的模范作用。 • 简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1)王守仁揭露和批判了传统儿童教育“鞭挞绳缚,若待 拘囚”的危害。 (2)他充分认识到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并把这种天性视 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 (3)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这 样才能让他们乐于接受教育,自然地不断长进。 (4)王守仁“自然教育论”对当今儿童教育的借鉴意义 。
• 庠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 太保主要职责:保证太子的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 范,生活有规律,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 • 太傅主要职责: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 子。 • 太师主要职责:负责太子的学业知识,如诗书礼 乐之类的经籍。 • 古代负责太子、王子教育的人员称为师、保、傅。 • 隋唐以后大批医学家介入对胎教的研究和提倡, 进一步提出了养胎和胎教的主张。 • 为推行孝道,《二十四孝图》曾是最被推崇的儿 童读物。
颜之推在严格教育上,主张体罚。 • 朱熹把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小学”和 “大学”。 • 朱熹主张儿童应该早施教,将儿童教育比 喻为打“坯模”。 • 1903年,湖南蒙养院 的成立,是我国设立 幼儿教育机构之始。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运用艺友制培养幼教师资。 我国老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的下 州区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 所。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儿童教育及其有关问题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
学前教育学旨在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为您汇总学前教育学的相关复习资料,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知识。
一、儿童发展理论1. 蒙台梭利理论蒙台梭利理论认为儿童在早期具有敏感期,通过自主活动和感官经验来发展自己的潜能。
它注重环境的准备和引导,提倡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
2. 洛克理论洛克理论强调儿童的知觉和运动能力对他们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它鼓励儿童通过亲身经验来学习,并通过感官刺激和运动来促进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
3. 维果茨基理论维果茨基理论主张儿童的发展是社会交往和合作的结果。
它强调通过与成年人和同伴的互动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特别是在具有适当的挑战和支持的情境中。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1. 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学前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身体发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各种能力。
2. 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例如语言、数学、科学等。
这为他们进入小学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学前教育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还注重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
三、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师生互动学前教育中,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并尊重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通过互动和引导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2. 游戏教学游戏是学前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同时学习和发展各种能力,如想象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以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为基础,进行相关教学活动。
(完整版)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1. 试儿: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
试儿又称试周,抓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小儿一岁生日时,为其制作新衣,盥洗装饰以后,在男孩面前摆上弓矢笔纸等器物,在女孩面前摆上刀剪针线之类等物品,再加上实物和珍宝玩具,让小儿自己抓取。
322. 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女的命名仪式,并通过命名仪式以“吐情自纪”。
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 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323. 胎教:是指为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而采取的早期教育措施。
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各种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影响母亲思维和情绪,对胎儿发生间接的作用,使胎儿良好发育。
334. 简述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1)胎教的内容①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实施胎教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求孕妇必慎所感②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内容可分为“饱饥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③注意环境的影响要求有四方面:“居处简静”“行坐端言”“避寒暑”“劳逸以节”(2)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5. 简述古代胎教的作用①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圣明君主的必要条件②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③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6. 简述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1)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2)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3)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
(4)此外,也包括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
7. 简述《礼记•内则》中有关儿童分年教育规划的主要内容1)子能食食,教以右手(2)能言,男唯女俞。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行为课程地特点:
“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地界限,他看宇宙间一切地一切,都是整个儿地.”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有系统了,反不能引起儿童地反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艺友制
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地特点:是运用艺友制.
艺友制便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地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艺友制幼稚师范教育最大特点、优点: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地现象.
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地情况下,也能培养有质量地师资.
节省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幼师年地毕业期限.
②张雪门地幼稚园行为课程地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其目标兼顾个体和社会地需要,其内容来自周围生活环境,其方法采用单元设计教学法,其实施则以行动为中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张雪门地行为课程】
(一)幼稚园行为课程地含义张雪门明确提出“行为课程”地概念是在年出版地《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公、三少、三母制度(其中三母制为重点名词)
宫廷中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地出类拔萃地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地道德、知识、身体地训练,即为保傅制度.西周时期,便有了“三公”、“三少”之设,西汉以后,保傅制度逐步趋向制度化,并得以不断加强.“三少”是“三公”地副职和辅助人员.太保、太傅、太师分别从身体、道德、知识等方便对太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少师、少傅、少保辅助三公.师保傅教育使太子时刻处在一个良好地教育环境中,保证了太子教育质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

第1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儿童的社会公育一、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内容经科学测定我国一百多万年前的元谋人、五六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都处于原始人群时期。
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方面:一是生产劳动教育。
长辈将简单劳动工具的制造、取火的技术、渔猎的经验、采集和农作物栽培的经验,以及原始手工业如捻麻线以制衣,造土、调土以制陶器等技术传授给后代,使他们从小就爱劳动、会劳动。
二是生活习俗教育。
三是原始的宗教教育。
四是原始的艺术教育。
五是体格和军事训练。
三、儿童公育机构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庠”。
史书上的记载和解释都说明,“四、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第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第二,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虽然简单,但却多样第三,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四,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第二节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第一,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母系大家庭,经济基础是原始公有制,实行共产制家庭经济,一对配偶的个体家庭尚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存于母系家庭公社,公社中所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分财富。
抚养孩子是公社的责任,对儿童实行的是公养公教二、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学前教育计划古代没有严格的按年龄分期与知识深浅划分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只有小学与大学的划分,小学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只有民间自办的小学或宫廷办的宫廷小学,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不一。
(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我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的主要经验是: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
(三)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常规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它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幼儿年幼,难以理解深奥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他们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逐渐形成习惯,良好的生活常规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史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 宫廷中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的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作保证。
这便是______和三母制度。
2. 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包括性恶论和。
3. 夸美纽斯撰写的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4.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中。
5. 1922年教育部公布的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6. 为了把无家可归的难童培育为抗日建国之力量,1938 年 3 月在武汉成立中国;该组织在抗战 8 年中先后建立了几十所战时儿童保育院。
7. 1955 年,教育部决定幼儿园师资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儿师范学校负责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增设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
8. 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家庭教育时期和______教育时期。
9. 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
10. 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一整套儿童公育思想,设想了从胎教到幼教的完整的学前公共教育体系。
11. 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创建了晓庄师范,结合杜威的教育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
1.中国古代负责太子、王子教育的人员称为、傅、保。
2.《》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宋代的司马光曾以此为蓝本,制定过自己家庭的学前教育计划。
3.据史料记载,我国实施胎教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期,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
4.按《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蒙养院不单独设立,而是附设在
和敬节堂内。
5.陈鹤琴提出了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即,就是把儿童所有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6.“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
7.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带有浓厚的和明显的等级性。
8.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双语教育”问题的是。
9.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了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活动玩具,
即“”。
10. 瑞典教育家明确提出“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11.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家庭教育时期和教育时期。
12. 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13.1881年,法国通过《》,确立了国民教育中的“免费”、“义务”和“世俗化”三条原则。
14.在西方教育史上,是最早提出儿童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幼教界受到西方新教育运动影响,出现保育思想。
1. 清末蒙养院并不单独开设,而是附设在和敬节堂内。
2.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1938年由邓颖超等人在武汉成立,抢救培育民族后代。
3. 1921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赵叔愚创建了南京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即后来的。
4. 柏拉图在其代表作《》中提出了培养“哲学王”的教育思想。
5. 昆体良晚年著成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在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6. 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主导原则是“”,即教育要遵循自然界的秩序。
7. 欧洲文艺复兴是从世纪开始至16世纪。
8. 在《》一书中,卢梭以自然教育理论为依据,论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9. 法国教育家基于游戏和儿童兴趣的新颖方法创建了欧洲第一所幼儿学校,而被誉为“幼儿学校的创始人”、“幼儿教育的杰出先驱者”。
10. 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提出了“”并付诸教育实践,探索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发展人的能力的有效方法。
11. 二战前英国为解决5岁以下幼儿的保育问题,成立了一种新颖的保教机
构。
12.“教育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哲学思想。
13. 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从事过身心缺陷儿童的教育,创办了驰名世界“”,致力于儿童教育实验。
14. 是HIGH/SCOPE学前教育方案的核心,就是指幼儿只有在其兴趣与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其效果才是最佳的。
15. 解放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1934年在江西下周村创建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
A、三少
B、三公
C、三母
D、三太
2. 提出“固须早教、威严有慈、均爱勿偏、应世经务”等学前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是()。
A、王应麟
B、颜之推
C、朱熹
D、王守仁
3.在我国古代,()认为教育儿童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即儿童自然教育的思想。
A、王守仁
B、颜之推
C、朱熹
D、贾谊
4.清末民初,()式幼稚教育虽然呆板但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在中国影响最深。
A、日本 B、德国
C、欧美
D、教会
5.()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A、梁启超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蔡元培
6.中国第一所幼稚园是1923年由陈鹤琴创办的()幼稚园。
A、南京鼓楼
B、南京燕子矶
C、南京高师附属小学
D、厦门集美
7.我国革命老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的下周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河北阜平
D、皖南
8.下列哪一个不属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A、教育立法
B、学习即回忆
C、和谐发展
D、优生优育
1.据史籍记载,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地方是()。
A、庠
B、校
C、序
D、庭
2.()认为孕妇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即外象内感胎教理论。
A、贾谊
B、孙思邈
C、颜之推
D、朱熹
3. “圣贤之学,虽不可以浅意量,然学之者,必自其近而易者始”反映了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A、重视蒙养教育
B、慎择师友
C、强调学“眼前事”
D、正面教育
4.()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A、梁启超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蔡元培
5. 中国第一所幼稚园是 1923年由陈鹤琴创办的()幼稚园。
A、南京鼓楼
B、南京燕子矶
C、南京高师附属小学
D、厦门集美
6.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把沿用了30年的“幼稚园”改称为“幼儿园”。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幼儿园暂行规程》
D、《师范学校暂行规程》
三、名词解释
1.“三母”
2.行为课程
3.预成论
4.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5.整个教学法
6.原罪说
7.要素教育
8.保傅之教
9.自然后果法预成论
10.“教育即生长”
1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四、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试列举当代西方著名的学前教育方案。
2.简述中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3.简要评价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
4.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5.简述文艺复兴的基本含义。
6.简述洛克儿童理性教育的方法。
7.试述孙思邈的“外象内感”说
8.简析康有为的“公养”、“公育”思想。
9.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对近代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五、论述题
1. 试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其对当代家庭学前教育的借鉴意义。
2.分析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试述卢梭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对今天的儿童教育的借鉴意义。
4.试述昆体良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