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矛、枪和戈等
矛百兵之王,戈车战之器,戟两者之合体,请看矛戈戟~中华兵器篇

矛百兵之王,戈车战之器,戟两者之合体,请看矛戈戟~中华兵器篇刀剑讲完了,这篇我们来谈谈长兵器矛、戈、戟这三者相近的长兵器。
矛矛是纯粹的刺兵,制作很简单,也是我国古代兵器史上使用最久的一种兵器,从原始社会的石矛一直到现在的梭镖、红缨枪。
矛的名称很多,在古代还被称为矟、鋋、锉、铍、槊,到后世还被叫作枪。
一把典型的矛由四部分组成。
矛头,也叫枪尖,一般用金属制成,包括脊、身、刃;柲,是矛后面的长杆,一般是木质或竹质,矛头上的两个环纽或小孔可以让矛头与柲之间稳固,便于安装;鐏,是在柲末端,呈尖锥状,用金属做成,主要是让矛可以插在地上,很多长兵器如戈、戟、大刀等末端都会做成鐏。
红缨,装在矛头上,既可以美观,更重要的是用来挡血,避免柲湿滑。
石器时代的矛就是渔猎的工具,矛头有石、骨、陶等材质做成。
铜矛目前只有商代的出土过,没有见过夏代的。
商代时的铜矛已经比较精致,样式也蛮多的,周代时的铜矛,矛刃加长了很多,战国铜矛跟周代铜矛差不多。
《考工记》里载,当时的矛分为两种,一种夷矛,长二丈四尺,是车兵的兵器;二是酋矛,长二丈,是步兵的兵器。
其中还说该兵器的长度不超过三倍人身长,现在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矛,确实略短于人身长的三倍。
铁器普及后,铁矛更锋利,铁矛慢慢取代铜矛,铁矛向着小巧轻便发展,矛身种类也增多,这就使矛成为军队中重要的装备。
大约从晋代开始出现了枪的提法,枪的矛头种类多,而且尺寸比矛的小,后面很多书箱多称矛为枪。
到隋唐时,枪应该是使用最为普通的一种兵器,唐枪主要为漆枪、木枪、白头枪、扑头枪等四种,兵书《太白阴经》记载:唐军当时人手一把矛,而矛对阵时可杀敌;安营扎寨时,树矛又可以为营:渡河时可以用矛做筏,矛的用途发挥得相当充分。
到宋代,枪的品种达18样之多,不同场合用不同的枪,有骑兵用的倒钩枪、有步兵用的直刃无钩枪、有投掷用的镖枪、有专门用攻城的短柄枪、有专门用来守城的长柄枪等,可以看出宋军作战以枪为主,对枪法也重视,如杨继业父子与岳飞都是用枪高手。
十八般武器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武器是哪十八般关于“十八般武器”的起源,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三国演义》记载,诸葛亮在与东吴交战时所提出的“十八般兵器”,其中提到了十八种武器,也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包括:利刃、剑、戟、戈、矛、枪、弓、箭、弩、铳、棍、棒、锤、钺、斧、相槊、流星、鞭。
1. 利刃:利刃包括各种刀剑,如匕首、短刀等。
2. 剑:剑是世界各种民族使用最普遍的武器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3. 戟:戟是古代兵器,类似于长柄武器,用来劈杀敌人。
4. 戈:古代的长柄兵器,类似于长刀,适合近身肉搏。
5. 矛:矛是古代军队中使用最多的兵器,是一种长兵器,可以远程攻击敌人。
6. 枪:古代的一种兵器,用来刺杀敌人。
7. 弓:弓是古代常用的远程攻击武器,可以射出箭矢。
9. 弩:弩是古代一种利用机械原理,能够进行远程射击的武器。
10. 铳:铳是古代火器的一种,使用火药和铅子制成子弹进行攻击。
11. 棍:棍是一种古代兵器,常用于近身肉搏。
14. 钺:钺是古代一种军用利刃,用途类似于斧子。
17. 流星:流星是古代的一种远程攻击武器,用绳子连接并旋转着扔向敌人。
这十八般兵器并非固定不变的,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十八般兵器的种类和形态也会有所不同。
但这十八般兵器代表了古代人类对于战争的一种总结和认识,也代表了对于武器的多种运用和组合。
十八般兵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古代战争和战术的必备工具,更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武术流派都有十八般兵器的练习,以此强身健体,也表现了武者对于十八般兵器的尊重和研究。
除了中国武术之外,十八般武器也广泛地应用于其他的武术体系中,如日本的剑道、韩国的太极道等。
在不同的武术体系中,十八般兵器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包含了丰富的武术技术和武器运用知识,对武者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要求都非常高。
十八般兵器也是武术比赛和表演中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中国古代兵器库:十八般兵器详解和大图

中国古代兵器库:十八般兵器详解和大图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其名称,始见于元曲。
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
《水浒传》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
”指的均是兵器。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五》:“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黄、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头、十七锦绳套索、十八白打。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
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
(便于记忆的方法: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一、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
其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无饰,刃部较长。
到春秋战国时期,刀的形状发生巨大变化,两汉时,刀逐渐发展为步兵的主战兵器之一,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长柄刀。
最早的铜刀脱胎于石刀,形状很小。
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兵器便是铜刀。
商朝的青铜刀,刀形较宽,刃端多向上翘,其制作如同石刀。
秦汉时期,钢铁问世以后,刀的制作工艺得到改善,形制上刀身加长,并且已有专门的战刀和佩刀之分。
佩刀讲究式样别致,镶饰美观;战刀则注重质地坚韧,作工精良。
钢刀不仅用于战场上,而且在官场上同样地位尊贵。
汉朝时,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刀。
佩刀表示达官贵族的身份等级。
东汉时,对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装饰都有极严格的明文规定,谁也不准许逾越。
军事武器古代

火铳 中国元代及明代前期金属管状射击火器.由前膛, 中国元代及明代前期金属管状射击火器.由前膛,药室 和尾[上 组成. 和尾 上"巩"下"金"]组成.使用时点燃由药室引出的药 组成 引燃药室内的火药, 线,引燃药室内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预装入前 膛内的石弹或铁弹射出,杀伤敌人. 膛内的石弹或铁弹射出,杀伤敌人.火铳是中国元古代第一 代金属管状射击火器,以铜和铁铸造, 代金属管状射击火器,以铜和铁铸造,至迟出现于元代
斧(钺) 中国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组成. 斧身为石质,铜质或铁质,斧柄为木质.钺与斧形制相近, 区别是钺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钺主要是作为军权的 象征,所以钺大多铸造精良,钺身上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 形象狰狞而华美,给人一种威慑力.
第五章
战车 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 马车.战车最早在夏王启 指挥的甘之战中使用.以 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 车成为战争的主力和衡量 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到 春秋时出现了"千乘之 国","万乘之国".到 了汉代,随着骑兵的兴起, 战车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
车与舟
春秋战车
中国古代的战车是车马合一的, 中国古代的战车是车马合一的,"车"古音读作"ju", 古音读作" , 象棋中的" 就是沿用的此读音.据记载,黄帝, 象棋中的"车"就是沿用的此读音.据记载,黄帝,尧,舜 时发明了马车, 周时期马车开始用于车战. 时发明了马车,殷,周时期马车开始用于车战.虽然中国古 代有"南船北马"之说,但并非绝对, 代有"南船北马"之说,但并非绝对,春秋时的吴国因战车 需要,马匹同样发展得很快. 需要,马匹同样发展得很快. 这种古战车的构造是:前面由四匹马拉着,车上站着士兵, 这种古战车的构造是 前面由四匹马拉着,车上站着士兵, 前面由四匹马拉着 开战后立马就向敌人进行冲锋,所向披靡. 开战后立马就向敌人进行冲锋,所向披靡. 当年吴国的灭亡,除了吴王的荒淫无耻,越王卧薪尝胆 当年吴国的灭亡,除了吴王的荒淫无耻, 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吴国将战车歇息了下来, 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吴国将战车歇息了下来,甚至竟 然还让勾践给阖闾看坟,给夫差喂马, 然还让勾践给阖闾看坟,给夫差喂马,那马匹被勾践喂得滚 瓜溜圆,战车倒空置在了那里,成了"老车失匹" 瓜溜圆,战车倒空置在了那里,成了"老车失匹".吴人为 了铭记这亡国的耻辱,将这句千年俗语流传至今. 了铭记这亡国的耻辱,将这句千年俗语流传至今.奉劝人们 办任何事情,都千万不能大意麻痹,老车失匹啊. 办任何事情,都千万不能大意麻痹,老车失匹啊.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一、剑剑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冷兵器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武器。
剑通常有长剑、短剑和宝剑的区分。
长剑大多是用来挥舞砍击的,短剑主要是用来刺击的,而宝剑则有着独特的造型和装饰,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二、刀刀是古代战争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利器,也是兵器中的大类之一、刀的形状和材料各不相同,有长刀、短刀、弯刀、双刀、木刀等。
刀有很高的砍劈力,适合近搏和刺击,是近身战斗的重要武器。
三、枪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兵器,与剑和刀一样,枪也是漫长发展后形成的武器。
枪的种类很多,有长枪、太极枪、矛枪、铁腕枪等。
枪具有较长的杆身和锋利的枪尖,适合远距离攻击,是对抗骑兵的重要工具。
四、戟戟是一种类似长矛的武器,也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武器。
戟的形状特殊,有的是双刃的,有的是单刃的,有的还带有尖刺和勾子。
戟的杆长而重,刀刃锋利,适合刺击和砍击,是近战战斗中常用的武器。
五、戈戈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一种冷兵器,形状像长矛,但刀刃较宽。
戈的用途主要是砍击,可以用来攻击敌人的头部和盔甲。
戈在古代战争中非常重要,是武器中的经典之一六、矛矛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兵器,形状类似于枪,但没有枪尖。
矛主要用来刺击,能够有效地击退敌人和攻破防线。
矛具有较长的杆身和锐利的矛尖,是古代中国主要的防御和进攻武器之一七、弓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远程攻击武器,也是中国古老的武器之一、弓分为长弓和短弓两种,长弓适合远程射击,射程远,力道大,而短弓则适合近距离射击和骑射。
弓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和射程,是古代战争中重要的武器。
八、弩弩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远程攻击武器之一,是一种可以发射箭矢的装置。
弩分为大弩和小弩两种,大弩力道强大,射程远,而小弩则适合近距离射击。
弩具有快速射击和准确打击的特点,是古代中国战争中重要的武器。
以上是中国古代冷兵器的一些介绍。
这些武器在古代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古代中国战争技术的发展和演变。
虽然现在的战争已经使用了现代化的武器,但对这些古代冷兵器的研究和了解,仍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和文化。
兵器矛的简介

兵器矛的简介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是战争中常用兵器。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兵器矛的简介,希望你们喜欢。
兵器矛的简介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
矛是古代军队中大量装备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之一。
矛的历史久远,其最原始的形态是用来狩猎的前端修尖的木棒。
后来人们逐渐懂得用石头、兽骨制成矛头,缚在长木柄前端,增强杀伤效能。
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发现用石头或动物骨角制造的矛头。
奴隶社会的军队,已经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
商朝时,铜矛已是重要的格斗兵器。
从商朝到战国时期,一直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只是在形制上,由商朝的阔叶铜矛发展成为战国时的窄叶铜矛。
矛柄的制作也更为精细,出现了积竹矜,即以木为芯,外圈以两层小竹片裹紧,涂漆,使柄坚韧而富有弹性。
从战国晚期开始,较多使用钢铁矛头。
直到汉代,钢铁制造的矛头才逐渐取代青铜矛头。
随着钢铁冶锻技术的提高,矛头的形体加大并更加锐利。
兵器矛的结构与功能矛是一种纯粹的刺杀兵器。
其构造简单,只有矛头、矛柄两部分。
矛头分为“身”和“骱(jiè)”两部分。
矛身中部为“脊”,脊左右两边展开成带刃的矛叶,并向前聚集成锐利的尖锋。
有的脊两侧带凹槽,称“饮血”,为矛头刺入人体时出血进气,以减少阻力。
“骸”是用来连接脊的直筒,下粗上细便于装柄。
为防止拔矛时矛头脱落,有的矛矟两边铸有环状钮,可用绳穿过把矛头牢牢绑缚在柄上。
矛柄有木柄和积竹柄两种。
“积竹柄”是用细竹做柄,打通竹节,竹芯内填充木条,然后用绳裹扎起来涂上漆。
积竹柄坚韧而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性能优于木柄。
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主要功能是刺击,由矛头,柄和柄末端的激组成,它与戈、戟、殳、弓、矢并列为“五兵”。
春秋时期的矛,按其用途分为酋矛和夷矛两种。
《周礼》考工记对其规格的记述,步兵用的酋矛为4.5米,战车士兵用的九矛为5.4米。
但是,当柄长超过使者身长的三倍,用起来就不灵活了。
古代的冷兵器都有哪些?

古代的冷兵器都有哪些?古代的冷兵器可以说是闪耀着精妙古代技艺的宝藏,给学习中国历史的人们留下了无穷的借鉴,这就是古代的冷兵器。
一、刺(一)矛。
矛的名称因地而异,有竹矛、铁矛等。
矛是最古老的冷兵器,它有着古老的历史,在古代战争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武器,古代将领使用它来攻击敌人,尽管在古代,火器的作用会大大超越矛,但是矛在部分地区仍然有广泛的使用。
(二)长枪。
长枪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冷兵器。
长枪有许多种,如叉枪、杆枪等,它们一般都有一把长长的锥形头和一把长木柄,挥动这种枪时,凭借人的肌肉力量可以使枪头产生力,在攻击的同时还可以威慑对方,在现代枪口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双截棍。
双截棍是古代一种冷兵器,由一步木制而成,由一步木制而成,其上多有棍棒及枪刃,它可以卷起成长枪,也可以用手拿着旋转使];用,攻击的范围比较远,凭借双截棍的灵巧操作,还可以制造某种节奏,拥有迷惑敌人的效果。
二、弩(一)古代弩。
古代弩是古代不可或缺的冷兵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伴随着人们的技术提升,它有着不小的杀伤力,古代部队在战斗中经常会用它来进行攻击,其射出的箭失去动力后还可以攻击敌人。
(二)弹弓。
弹弓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的弩,它被广泛使用于古代部队,弹弓使得古代部队在进行格斗的时候,就能够增加杀伤力,在战斗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士兵们有更多的选择,把距离杀伤力再更大一些。
三、剑(一)古剑:古剑在古代使用得非常普遍,不仅古代士兵配置有该冷兵器,就连古代文人也在配备该兵器,古剑长度一般介于一尺到两丈,重量一般在2-3斤之间。
在古代,这一冷兵器无论在护身还是攻击方面都有着不错的作用,在古代人们看来,拥有古剑这一兵器,是士兵们的硬实力。
(二)长柄剑:长柄剑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也被大家称为经久之剑,长柄剑整体较短,但是手柄长,使得古代士兵有更为大的攻击距离,古代士兵们甚至可以在手柄的另一端长出普通剑的长度,使得攻击距离得到极大的提升,还有着更为凶猛的力量。
古代长枪种类

古代长枪种类古代长枪是一种主要用于作战的武器,具有较长的杆身和尖锐的枪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枪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种类。
以下是古代长枪的一些主要种类:1.矛:矛是古代长枪中最早出现的一种。
它通常由长约2-3米的木杆和尖锐的金属枪头组成。
古代的矛具有良好的穿透力和防御能力,常用于步兵作战。
2.戟:戟是一种有刃的长枪,通常带有宽而锋利的刀刃。
戟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广泛使用,用于步兵作战和对抗骑兵。
它通常有一个较长的杆身和一个大而锋利的刀刃。
戟的设计使得它既可以用来刺击,也可以用来砍杀。
3.梅花镖:梅花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长枪,它得名于其独特的枪头形状,类似于梅花。
梅花镖有多个尖锐的枪头,使它在战斗中变得更加有效。
它被广泛用于中国古代军队的步兵部队中。
4.长矛:长矛是一种在欧洲中世纪广泛使用的长枪。
它通常由一根长约3-5米的木杆和尖锐的金属枪头组成。
长矛具有很好的穿透力和防御能力,成为欧洲军队中主要的步兵武器。
5.刺刀:刺刀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长枪,主要用于装备火枪的步兵。
刺刀通常是直的,用于近身战斗或用作枪的支撑物。
它具有杆身较长的特点,可以扩大火枪的作战距离并提供额外的防御能力。
6.长铁枪:长铁枪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武器,形状类似于现代的长枪。
它由一根长约2-3米的木杆和金属尖头组成。
长铁枪具有很好的砍杀和刺击能力,广泛用于中国古代军队的步兵作战。
总的来说,古代长枪的种类非常丰富多样,不同文化和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长枪形式。
这些长枪都具有杆身较长和尖锐的枪头的特点,为士兵提供了一定的穿透力和防御能力,使他们在战斗中更具优势。
这些长枪的使用方式和技巧也因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古代战争中重要的武器装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矛、枪和戈等篇一:中国古代兵器我花了一天时间编辑的一些关于古代兵器的知识!义的起源很早,六千多年前的陕西半坡村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原始的骨制鱼义, 用来扎取鱼类。
不过,居住在森林旁的猎户们,为了猎杀大型野兽如劭虎、花豹等,需要保持安全距离,所以使用三股长义,一般称作「虎义」。
《水浒传》说道解珍、解宝两兄弟,收了知府的捕虎文状,要捉山上大虫,于是「拿了钢叉,两个径奔登州山上」。
可见「钢叉」是捉虎的利器。
有时为了便于远掷以确保安全,又改成了投掷用的飞义。
「义」后来发成兵器,种类很多,大致可按长短分,或以义股分;历代都不是主要兵器,而与钩、镰、耙等杂兵器并论。
宋代有义竿,长二丈,用来义飞梯与登城。
南宋宗泽的偏将张纯善使飞叉,能在二十步外取人性命,并且教出很多使飞义的士卒。
明代又有丈余长的「马义」,茅元仪的《武备志》说:「上可义人,下可义马。
」是步兵所用的长兵.国剧《金钱豹》里,有飞义的特技,义头分成三股,股与叉柄连接处,套上钢片两片,随着演员舞动、抛掷时,铮铮作响,增强了惊险与娱乐的效果。
这些其实都是从民国初年江湖杂耍卖艺者学来的身段。
另有、飞、掷、打击、抢接诸法而巳;其后代有增减,然皆从以上各法中变化而出;即今日所传之飞义法,虽分路其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杂乱而复叠行之耳。
惟习此者,以南人为多,北派武术中习此者甚少;岂发源之处,视为不足贵乎?抑以南渡之后,其法流南方,北方反不得其真传乎?“干戈”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对兵器的总称,它们分别代表两种武器。
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干”和“戈”两字。
随着文字的演变,“干戈” 已成为战争和斗争的代名词,如我们所熟悉的“大动干戈”和“化干戈为玉帛” 等。
可见干和戈这两种兵器在我国已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了。
干,据说是一种分义的木干,用来抵御野兽和敌人的进犯,是人类最早的防御武器,也是打猎用的猎具。
戈,最初是一种在木杆上绑上石刀用以打击猛兽的猎具。
后来被青铜材质的戈头所取代,正式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器之一。
在以战车为主的商周时期,戈被列为战车五兵之一。
所谓战车五兵就是指:戈、殳、戟、矛和夷矛(另外还有其他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戈由極(柄)和戈头两部分组成,極(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
戈头多为青铜材质。
其攻击方式为:勾、啄两种.下图为秦代青铜戈头,其出土于一号坑T10方六过洞,戈头为长“胡”四“穿”,弧“援”无脊,刃“内”,“内”上有条形“穿” 一,戈通长26. 7、援长16. 1、胡长12. 5、内长10厘米。
出土时有極和青铜戈头。
松为木质(已朽),通长288厘米。
在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青铜戈数量十分少,多少说明戈在秦代兵器中的地位已不像商周时那么重要了。
到了西汉后期,山于铁制兵器的逐渐增多,青铜戈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另外当戈与矛组合,便成为了一种不一样的兵器,那叫“戟”。
种不一样的兵器,那叫"戟”。
戟,乂写作孑、棘、医、鰻等等。
它是戈与矛的结合体。
所以其攻击方式集合了戈的勾与啄和矛的刺、割。
西周时期使用戟体与刺合铸在一起,整体呈十字形状的青铜戟,但因铸造困难, 而且本身易于残损,因而使用不够普遍。
春秋以后,改用把刺(矛)和戟体(戈)分别铸制,然后用極联装而成的戟,解决了铸造方面的困难,乂具有戈、矛两种兵器的优点,因此大量用于战争中,成为主要格斗兵器。
战国时代,曾经出现过两戈一矛同松,甚至三戈、四戈一矛同祕的戟。
这样的多戈戟中,除最上的戈有"内”夕卜,下面的戈头一般无"内”。
戟前有的有矛有的无矛,说明戟的真正特点是“有枝兵”,并非一定要有刺兵。
隋唐以后,戟从实战兵器转变为表示等级身分的礼兵,称为“槃戟”。
宋以后铁戟演化为月牙式,一般为两枝。
乂因为戟的读音跟“吉”字相近,于是逐渐成为陈设的吉祥物品。
华堂宴室,设立朝和碧,取其“吉庆”之义。
新婚拜祖,也在升和瓶中插上三支戟,取其“平升三级”的意思。
制戟的原料也由铁铜变为金玉玛瑙等质料,棋至成为妇女头上的首饰。
戟头在商周时期用青铜铸制,战国末年出现钢铁制品。
戟柄为竹木质,其长度按不同使用情况有所差别:车兵用戟柄最长,骑兵用戟柄稍短,步兵用戟柄更短,称为“短戟”。
汉朝还出现一种单手握持的短柄戟,称为“手戟”,一人可持两戟并用,故乂称为“双戟”。
在商朝,戟还处于萌芽时期,现仅在河北省藁城县殷墓中发现过一件。
西周时期,出现把刺、胡、援、内合铸成“十”字状的青铜戟,但其战斗效能并不突出,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绝迹。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山青铜矛头和长胡多穿的青铜戈头联装在一起的青铜戟。
据《考工记》记载,它同戈、殳、夷矛、酋矛一起被称为“车之五兵”,是车战的主要格斗兵器。
春秋晚期步骑战兴起,青铜联装戟乂成为步、骑兵的利器。
在中国南方的吴、越、楚地区,还流行一种独特类型的联装戟,即在一根长柄上装有2个或3个戈头,称为“多戈戟”。
战国晚期开始,钢铁兵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兵器,产生了刺、援合铸的钢铁戟头, 由于取消了青铜戈类兵器传统的后内,故成为“卜”字形。
在西汉,“卜”字形钢铁戟是步骑兵装备的主要格斗兵器。
戟在古代十八般武艺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外观兼有戈和矛的特征(单戟形似汉字“卞”,画戟形似汉字“幷”)。
其格击功能实在也是戈、矛的合体,既能直刺, 乂能横击,奋扬俯仰,身兼五兵之利。
追溯戟的产生,当在戈、矛之后。
据《管子》载,制戟的祖先是蚩尤,他好兵喜乱,善作刀兵,曾采雍孤准、雍孤山之金以制戟。
《增韵》上说,单枝为戈,双枝为戟,是指横刃而言的。
戟刃一般广寸半,粗者称为鰻胡戟,横刃弯曲者称为钩矛。
械长一般为丈三,丈六的为大戟,乂叫车戟,通常是随护战车用的。
传说中的古代名戟并不多。
史籍有记载覘仅战国时楚的“哪戟”,东晋时成都王的“火戟”(逢夜戟锋有火如悬烛),南北朝时宋的'‘瑞及戟”而已。
善使戟的武将也不多。
著名的如三国的典韦、吕布、甘宇,唐朝的李文忠等。
典韦是使双戟的。
《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帐下壮士有典韦,提一双戟八十斤。
”在曹操伐吕布的濮阳之战中,典韦手持双铁戟击退四将,高超的戟术不在吕布之下;他还能飞刺人坠马,“立杀十数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矛是古老的兵器,其使用时间可能比戈还要早。
东汉以前因各地方言不同,乂称“錠”(后俗写为“枪”)、“镰”或“鍵”等,柄称为“矜”。
骑兵用矛乂称“狷”或“槊”。
远古时代,人们将兽角或尖石旅绑在木杆或竹竿上,用来猎捕陆上野兽或水中鱼鳖,这就是矛的雏形。
夏代是否有铜矛,至今还没有出土文物可以证实。
但是,殷墟出土的商代前期青铜矛不仅制造工艺精致,而且类型很多,可以推测商代青铜矛在军队中已被大量使用。
周武王伐纣大军所使用的主要兵器就是矛与戈。
西周的铜矛分为酋矛和夷矛。
酋矛柄长二丈,是步兵使用的武器。
夷矛长二丈四尺,是车兵使用的武器。
周代的尺较今天市尺为短,一周折合公尺为2 3厘米左右,折合后代的尺来计算,约在一丈八尺左右。
这是有关古代“丈八矛”的一种说法。
在商周,格斗兵器中矛的重要性仅次于戈,矛是用于冲刺的兵器。
商代的青铜矛常常铸成具有长“懺” (qiao 一声)和宽“叶”的形状,在“散”部两侧带有半圆形的双环,既可以把篇二: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冷兵器可谓是品种繁多,眼花缭乱,虽有中国18般武器之说,但是真个数起来,中国的武器远远多于18种,不管是从常规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绿林武器来看,这比同时代的欧洲的不管是罗马军团还是十子军,还是哥特骑士远超过中世纪的欧洲要先进得多,这里鄙人就凭着平时积累的关于冷兵器的,条顿骑士,圣约瀚骑士团等等,任何军事集团都无法比拟的。
再者,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和制弩技术远一点点知识,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汉,江湖豪杰述说一下。
所谓18般兵器之说,应该是只限于中国古代军制中规定的18中正规兵器。
1。
刀:一边开刃,以劈砍为主的武器,历代不管是军队还是绿林好汉都用,大批流行于汉朝的环,环刀,朴刀,还有首刀(就是这刀赶走了匈奴,构成了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种,如腰刀,柳叶刀一些武将所爱的骑在马上使的大型刀。
2。
剑:两边开刃者为剑,在欧洲剑和刀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一个单词,中国的剑的历史很久,可以为的就是在战车上发展更大的杀伤(当时只有赵国是以骑兵为主,大多国家仍是以战车为主战兵),后来山于刀的盛行,在部队离逐渐代替了剑,使剑只成为将军的武器或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装备部队是在东周时期,特别是象秦朝的剑,长达1。
5米以上,者是装饰。
在明朝有例外,当时戚续光为了摆平倭寇,从而制造了重剑来对抗倭猪的锋利的太刀,但是这种重剑还是没有德国条顿十子军骑士lo 8米的重剑那么猛。
3o矛:有的书上也说体恐怕是不对的。
矛最长是长达4米的,主要是用于车战的,骑在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标矛二枪,这点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从一些小说和文献来看,把矛和枪完全归于一枪(投矛)叫枫。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4。
枪:可以是这么比较矛和枪,抛开柄,只看刃部,刃长者为矛,刃短为枪。
枪头无疑比矛头要轻,马长枪来的方便,机动也高了不少。
枪有许多种,绿沉枪, 鸦角抢,虎头枪,提卢抢,还有宋朝为抵抗杀伤却一样,都是以刺,冲为住,再者,由于战车的退役,长矛的用处也少了,杀人不如纵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马枪,钩镰枪等。
5。
戈:中国的特色是杀伤很强的武器,戈的种类繁多,从夏朝倒汉朝都一直在流行,到隋唐基本绝迹。
戈是中国的兵器,它和古埃及的镰头剑一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兵器。
但是实话实说,戈并不老兵器,因为是横刃,所以以钩,啄, 挥,推为主。
6。
戟:戟是矛和戈或者是枪和刀的合体,它的杀伤力是很强的,既可以象矛一样刺击,也可以像住,而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大批装备部队,到中古已经从步兵到骑兵了,步兵则以轻便的长枪代替戈和刀一样钩,挥和劈砍。
在欧洲,戟的装备和中国是不同的,欧洲中世纪以装备步兵为。
中国的戟主要分3种,一种是最老的戈戟,这种种类最多,装备最广,也是最先淘汰的;二是南北朝出现的门戟; 还有就是武将最喜欢的方天画戟了。
7。
斧钺:大者为钺,小者为斧。
钺在实战中使用的时间不长,估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开国元勋程咬金用的宣花车-斧,还是绿林中梁山好汉李逵用的板斧,可西周是战车上的具有巨大威慑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后来由于太过笨重变被淘汰了,从此后钺只能作为礼仪武器。
而斧的发展就比大头的钺幸运得多,中国历代都有以马上的大斧,也可为双手拿的板斧,种类很多。
斧的杀伤很强,属于重兵器,以劈砍为主。
8o弓弩:这个不必多说,我只说一句,那就是中国的古代远程杀伤兵器一直比外国的厉害得多。
9。
鞭:大家可别为住的像铁棍一样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