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结构设计说明书模板

结构设计说明书模板

结构设计说明书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结构设计说明的各个章节,包括项目背景、设计目标、设计原则、结构组成、结构成员、结构材料、结构荷载、结构分析、设计计算、技术标准、施工工序、安全措施等。

1.项目背景介绍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规模、项目时间等。

此部分可以附上项目背景的相关图纸或文档。

2.设计目标明确结构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如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耐久性、抗震要求等。

可以具体列出每个目标的数值要求或等级。

3.设计原则阐述结构设计的原则和理念,包括经济性、安全性、可行性、可维护性等原则。

可以结合项目背景和设计目标进行解释。

4.结构组成详细描述结构的组成部分,如柱、梁、墙、楼板、桁架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可以附上示意图或结构图。

5.结构成员对结构中的每个成员进行单独介绍,包括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等。

可以分别列出每个成员的参数表格。

6.结构材料介绍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等,以及它们的性能参数和技术要求。

可以附上相关的材料测试报告或认证文件。

7.结构荷载列出结构所承受的各种荷载,包括恒载、活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并对它们进行计算和评估。

可以附上荷载计算表格或计算过程。

8.结构分析对结构进行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有限元分析等。

可以附上相应的分析报告和计算工具。

9.设计计算根据设计目标和已有的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设计计算,包括尺寸设计、承载能力验证等。

可以附上设计计算的公式和计算过程。

10.技术标准遵循相关的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可以列出每个标准的编号和内容摘要。

11.施工工序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列出施工的工序和顺序,包括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封顶施工等。

可以附上施工工艺图或施工进度计划。

12.安全措施为保障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施工安全、使用安全等。

可以附上安全技术措施文件或安全培训资料。

附件:在此部分列出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项目背景图纸、结构荷载计算表格、设计分析报告、材料测试报告等。

【工程文档】建筑结构设计说明书范本(doc 118页)

【工程文档】建筑结构设计说明书范本(doc 118页)

建筑结构设计说明书范本(doc 118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者: 王超学号:0904530241学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 土木工程题目: 泰州某人民法院建筑与结构设计指导者:邹玉广讲师评阅者:2013 年 5 月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目录1 绪论 01.1 工程常用的结构体系 01.2 工程研究背景 (1)1.3 工程研究现状 (2)1.4 本设计主要运用的软件介绍 (3)1.5 本设计主要的研究工作 (3)2 建筑设计说明 (6)2.1 建筑物功能与特点 (6)2.2 建筑做法 (7)3 PKPM设计 (9)3.1 确定结构布置及构件的截面尺寸 (10)3.2 输入荷载的计算 (12)3.3 PMCAD参数选取 (15)3.4 SATWE参数选取 (16)3.5 PKPM电算流程 (18)3.6 PKPM电算成果 (18)4 零星构件设计 (19)4.1 次梁的设计 (19)4.2 板的计算 (22)4.3 楼梯的计算 (24)5 一榀框架设计 (30)5.1 计算简图的确定 (30)5.2 竖向荷载标准值计算 (31)5.3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36)5.4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49)5.5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计算 (57)5.6 内力组合 (64)5.7 梁柱截面配筋计算 (81)6 基础设计 (102)6.1 独立基础设计 (103)6.2 条形基础设计 (106)6.3 联合基础设计 (107)结束语 (109)致谢 (110)参考文献 (111)附图1 (113)附图2 (114)附图3 (115)附图4 (117)1 绪论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专业学子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它将这几年来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并深化。

结构设计竞赛参赛设计说明书(附图纸)供参考

结构设计竞赛参赛设计说明书(附图纸)供参考

结构设计竞赛参赛设计说明书(附图纸)供参考设计竞赛设计说明书作品名称 ==============参赛队员 ========================================= 专业名称指导教师 =====================================⼆〇⼀四年理论分析计算书⽬录⼀、设计说明 (3)1、⽅案构思 (3)2、结构选型 (3)3、结构特⾊ (4)⼆、结构承重计算 (4)1、设计基本假定 (4)2、模型结构图 (4)3、弯矩内⼒计算 (5)4、剪⼒计算 (6)5、轴⼒计算 (6)6、计算成果应⽤模型设计 (7)三、模型简图 (8)四、参考⽂献 (9)⼀、设计说明根据竞赛规则要求,我们从模型制作的材料抗压特性,抗拉特性,加载形式和挠度控制要求等⽅⾯出发,结合赛会绿⾊环保的理念,采⽤⽐赛要求的230g⽩⾊卡纸、⽩乳胶、铅丝线精⼼制作出这款名为“语塞幻想”的塔吊模型。

1、⽅案构思塔吊模型⽀柱主要通过悬臂梁承受较⼤偏⼼荷载。

这就要求悬臂梁具有较强的抗弯性能,柱⼦需要较强的抗压和抗弯性能。

整个塔吊模型悬臂端处挠度值需⼩于50mm,因此在承载⼒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控制结构的整体变形。

结合纸质杆件材料参数难以确定的特点(如杆件抗拉、压强度等),我们采⽤定性分析和试载实验相结合的⽅法来完成模型的设计制作。

2、结构选型按设计要求,结合塔吊的受⼒特征,模型柱⼦采⽤矩形截⾯空间桁架结构。

梁由底端的两道箱型细长梁以及连接⾄柱顶的斜拉结构组成。

因柱⼦在满载的⼯况下为偏⼼受压状态,C点加载5kg时,偏⼼距为e=M/N=341mm。

因此在柱受拉和受压⼀侧杆件布置可不等。

在斜拉材料的选取上,主要有铅丝线,纸带和细杆三种。

从⾃重⾓度上出发,铅丝线和纸带能⼤幅减轻结构⾃重。

但在三次试载实验中,我分分别采⽤加密斜拉联系的情况下,挠度控制效果不明显,C 点最⼩挠度⾼达90mm。

并且试载期间还出现斜拉结构绷直程度不均匀导致的结构扭转破坏。

架构设计之如何写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之如何写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之如何写架构设计说明书架构设计是需求分析到软件实现的桥梁,也是决定软件质量的关键。

编制架构设计说明书是开发⼈员向架构师转变必定会经历的过程。

在架构师整个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经历编制架构设计说明书、评审架构设计说明书以及根据业务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的三个过程。

架构设计是需求分析到软件实现的桥梁,也是决定软件质量的关键。

编制架构设计说明书是开发⼈员向架构师转变必定会经历的过程。

在架构师整个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经历编制架构设计说明书、评审架构设计说明书以及根据业务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的三个过程。

作为⼀个架构师,我想尝试⼀下根据这三个过程对不同能⼒需要,写⼀次系列⽂章,包括《架构设计三部曲之如何写架构设计说明书》、《架构设计三部曲之如何评审架构设计说明书》以及《架构设计三部曲之如何做架构设计》,⼀来可以帮助⾃⼰整理思路,重新审视架构设计,⼆来也可以与⼤家分享⼼得,听取⼤家的意见,共同进步。

本篇属于系列中的第⼀篇。

那么到底如何编写架构设计说明书?该说明书应该包括哪些⽅⾯的内容呢?我们知道,架构设计说明书是阐述系统架构具体内容的,根据我之前的⽂章《我的架构观-架构未来的发展》我们明⽩架构的本质是呈现三⼤能⼒:即系统如何⾯向最终⽤户提供⽀撑能⼒、如何⾯向外部系统提供交互能⼒、如何⾯向企业数据提供处理能⼒。

因此从这个⾓度看,对架构设计说明书的章节的设置及章节内容安排应该要能说明清楚系统架构到底是如何呈现这三种能⼒的,让我们逐个分析:系统如何⾯向最终⽤户提供⽀撑能⼒:这⼀点是要从系统⾃⾝的能⼒来看,即本系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各功能间如何协作以满⾜⽀撑最终⽤户的使⽤,其实就是要讲系统的功能架构或逻辑架构,回答系统从功能粒度上划分了⼏个功能模块或⼦系统,各模块或⼦系统之间的内部接⼝关系如何等问题。

当然还有⼀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纵向维度上,随着架构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逻辑架构模型从最初的展⽰-数据两层模型,到展⽰-逻辑-数据(所谓的MVC)三层模型,甚⾄到展⽰-调⽤接⼝-逻辑-数据接⼝-数据五层模型,不同层次表明系统内部设计的精细程度,因此在逻辑架构设计中也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加上这种分层设计的内容。

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2024版)

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2024版)

一、荷载计算永久荷载(设计值):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 1.45kN/m2×1.35=1.96kN/m2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0.40kN/m2×1.35=0.54kN/m2水泥砂浆找平层0.40kN/m2×1.35=0.54kN/m2保温层0.70kN/m2×1.35=0.95kN/m2一毡二油隔气层0.05kN/m2×1.35=0.07kN/m2水泥砂浆找平层0.30kN/m2×1.35=0.41kN/m2屋架和支撑自重(0.12+0.011×16)×1.35=0.40kN/m2管道荷载0.10kN/m2×1.35=0.135kN/m2合计 5.005kN/m2可变荷载:施工荷载和雪荷载不同时考虑,而是取两者的较大值。

屋面活荷载0.70kN/m2×1.4=0.98kN/m2积灰荷载0.70kN/m2×1.4=0.98kN/m2合计 1.96kN/m2屋面坡度不大,对荷载影响小,未予考虑。

风荷载对屋面为吸力,重屋盖可不考虑。

二、荷载组合本设计按全跨荷载的永久效应组合:5.005+0.7×0.98+0.9×0.98=6.573kN/m2本设计为16m跨度,取5等分,即每单跨3.2m,根据结构布置,存在两种形式的节点荷载,即6m×3.2m和6m×1.6m,分别计算其大小。

F d=6.573×6×3.2=126.20 kNF d=6.573×6×1.6=63.10 kN内力计算kN 利用ansys软件,计算出各节点的杆件内力,得出最大拉力杆件值为596.10;最大压力在杆件值为606.87。

kN 三、杆件截面设计根据腹杆最大内力值,由屋架节点板厚度参考可知:支座节点板厚度取14mm ;其余节点板与垫板厚度取12mm 。

钢结构设计说明

钢结构设计说明

1总则钢结构的图纸分为钢结构设计图和钢结构施工详图(也称为钢结构加工制作详图)两个部分,土建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钢结构设计图,本总说明为钢结构设计图的说明。

钢结构施工详图需由具有相应资质级别的钢结构加工制造企业或委托设计单位完成。

本工程土建结构部分主厂房及附属部分等钢结构的设计、制作、运输、堆放与安装,除本工程土建部分施工图总说明以及设计图纸中另有注明的外,均应按本说明书下列各项要求进行(如各施工图卷册中有关钢结构要求与本说明有冲突之处应以本说明为准)。

钢结构建(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规程、规范及标准本钢结构工程在遵照本说明第1条“总则”的前提下,设计、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程、规范及标准(最新版):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2-199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GB/T700-1988 碳素结构钢GB/T1591-199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5313---1985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3632---1995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3633---1995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T1228---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9---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GB/T1230---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1---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5780-2000 六角头螺栓C级GB/T41---2000 六角螺母C级GB/T95-1985 平垫圈C级GB/T852--1988 工字钢用方斜垫圈GB/T853--1988 槽钢用方斜垫圈GB/T708--198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误差GB/T709--1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误差GB/T3277-1991 花纹钢板GB/T5117-1995 碳钢焊条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GB/T983--95 不锈钢焊条YB3301--92 焊接H型钢YB/T4001-98 压焊钢格栅板GB/T11263-1998 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GB324-88 焊缝符号表示法GB/T9787-1988 热轧等边角钢GB/T9788-1988 热轧不等边角钢GB/T706-1988 热轧工字钢GB/T707-1988 热轧槽钢尺寸GB10854-89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GB8923-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3钢材钢材采用碳素结构钢Q235B、低合金结构钢Q345B。

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Xxxx结构专业初步设计说明目录一。

设计依据和资料 (1)二. 工程概况 (2)三。

工程地质概况........................ 2~3 四。

抗震设防 (4)五。

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 (4)六. 荷载取值 (4)七。

结构材料 (5)八. 结构体系 (5)九。

结构缝及后浇带设置 (5)十. 基坑支护及基础设计 (5)十一。

构件截面尺寸 (5)十二。

上部结构主要计算结果…………………… 6~10 十三、结构规则性判定…………………… 10~11 一、设计依据和资料1。

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7)《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 15—92-2013)(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1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 (1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2)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1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9)(2009年版)(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79—2012)2.资料:〈<德晟商务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二0一四年六月二、工程概况Xxxxx厦位于xxxx西侧,军分区南侧。

拟建建筑物包括:一栋十四层商业办公楼, 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为51。

系统设计说明书(架构、概要、详细)模板

系统设计说明书(架构、概要、详细)模板

虽然这些文档一般来说公司都是有模板的,但我写这些文档以来基本上是每写一次就把目录结构给改一次,应该说这是因为自己对这些文档的理解开始加深,慢慢的越来越明白这些文档的作用和其中需要阐述的东西,觉得这三份文档主要阐述了一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从系统分解为层次、层次内的模块以及相互的接口、模块分解为对象以及对象的接口、实现这些对象接口的方法。

这次又整了一份,^_^,欢迎大家指正。

XXX架构设计说明书(架构设计重点在于将系统分层并产生层次内的模块、阐明模块之间的关系)一. 概述描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二. 目的描述本文编写的目的。

三. 架构设计阐明进行架构设计的总体原则,如对问题域的分析方法。

3.1. 架构分析对场景以及问题域进行分析,构成系统的架构级设计,阐明对于系统的分层思想。

3.2. 设计思想阐明进行架构设计的思想,可参考一些架构设计的模式,需结合当前系统的实际情况而定。

3.3. 架构体系根据架构分析和设计思想产生系统的架构图,并对架构图进行描述,说明分层的原因、层次的职责,并根据架构图绘制系统的物理部署图,描述系统的部署体系。

3.4. 模块划分根据架构图进行模块的划分并阐明模块划分的理由,绘制模块物理图以及模块依赖图。

3.4.1. 模块描述根据模块物理图描述各模块的职责,并声明其对其他模块的接口要求。

3.4.2. 模块接口设计对模块接口进行设计,并提供一定的伪代码。

XXX概要设计说明书(概要设计重点在于将模块分解为对象并阐明对象之间的关系)一. 概述描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二. 目的描述本文的编写目的。

三. 模块概要设计引用架构设计说明书中的模块图,并阐述对于模块进行设计的大致思路。

3.1. 设计思想阐明概要设计的思想,概要设计的思想通常是涉及设计模式的。

3.2. 模块A3.2.1. 概要设计根据该模块的职责对模块进行概要设计(分解模块为对象、描述对象的职责以及声明对象之间的接口),绘制模块的对象图、对象间的依赖图以及模块主要功能的序列图,分别加以描述并相应的描述模块异常的处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
1.1、本工程位于奉化滨海新区,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车间,
建筑面积共8228.379平方米。

基础形式为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独立承台、钢筋混凝土连系梁。

1.2、本工程室内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
2.500。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
2.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2.2、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2.4、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2.5、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2.6、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3、自然条件:
3.1 基本风压:W=0.5KN/M;地面粗糙类别:B类。

3.2 基本雪压:S=0.3KN/M3.3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6度;建筑场地类别为: 类。

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场地特征周期0.35S,结构阻尼比0.05,地震影响系数0.04。

3.4 本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类别为戊类,耐火等级为二级,3.5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1、本工程根据浙江土力工程勘测院2013年05月提供的《宁波市柯沃特工业科技新厂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设计。

4、本工程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及规定:
4.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4.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2-2002); 4.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4.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4.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08); 4.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5、设计计算程序
5.1 结构计算分析软件采用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2010版)系列软件PMCAD,SATWE,STS
6、设计采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屋面活荷载:0.5kN/m (受荷面积大于60m 时取0.3KN/m ) 基本风压:0.5kN/m基本雪压:0.3kN/m
7、地基基础
7.1 开挖基槽时,不应扰动土的原状结构,如经扰动,应挖除扰动部分,根据土的压缩性选用级配砂石(或灰土、素土等)进行回填处理。

7.2 施工时应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施工面以下500MM,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定期观测其对周围道路市政设施和建筑物有无不利影响。

7.3 基坑开挖后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回弹观测。

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基础施工前应进行钎探、验槽,如发现土质与地质报告不符合时,须会同勘察、施工、设计、建设监理单位共同协商研究处理。

7.4 机械挖土时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坑底应保留2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
开挖。

7.5 基坑回填土及位于设备基础、地面、散水、踏步等基础之下的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50,压实系数大于0.94。

7.6 底层内隔墙、非承重墙(高度小于4米)可直接砌筑在混凝土地面上,如图7-1所示。

7.7 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要求依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进行。

沉降观测亦应遵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附录S沉降观测要点。

沉降观测点设在房屋混凝土柱或砖墙上(分布点见基础平面图)构造详见图7-2。

8、主要结构材料:(详图中注明者除外)
8.1 混凝土强度等级:1)基础垫层采用C15;承台、基础梁采用C302)梁柱采用C30,圈梁,构造柱等其它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8.2 钢筋及钢材:1)钢筋采用HPB235级( );HRB335级( ),HRB400( );2)吊钩、吊环均采用HPB235级钢筋,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3)钢板采用Q235-B、Q345-B钢。

8.3 砌体:1)外墙和内隔墙除钢筋混凝土墙和注明厚度者外,均采用240厚,0.00以下砌体采用MU15水泥实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0.00以上砌体采用MU10粉煤灰多孔砖,M5混合砂浆砌筑。

2)防潮层以下墙体采用MU10水泥砖,M10水泥砂浆实砌,并双面1:3水泥砂浆抹灰8.4 焊条:HPB235钢筋采用E43xx,HRB335钢筋采用E50xx型,钢筋与型钢焊接随钢筋定焊条。

2)防潮层以下墙体采用MU10水泥砖,M10水泥砂浆实砌,并双面1:3水泥砂浆抹灰8.4 焊条:HPB235钢筋采用E43xx,HRB335钢筋采用E50xx型,钢筋与型钢焊接随钢筋定焊条。

8.5 油漆:凡外露钢铁件必须在除锈后涂刷防锈底漆,面漆材料及颜色按建筑要求施工。

9、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9.1结构混凝土环境类别及耐久性的基本要求:0.000以下基础、卫生间、屋面、外墙,雨棚,天沟等易积水的外露部位为二a类;其它为一类。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见表9-1。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表9-1。

9.2 本设计中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套用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9.3 本设计中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套用11G101-29.4 本设计中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套用11G101-19.5 本设计中基础地梁套用11G101-39.6 悬挑梁配筋构造详见图9-1。

9.7 其余现浇、预制混凝土构件均可参见以上图集有关规定、构造、做法等。

10、后砌隔墙与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墙、柱、梁、板的连接:
10.1与后砌隔墙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墙、柱应配合建筑图在隔墙位置,按隔墙的构造要求预埋窗台板、过梁、圈梁拉结钢筋,拉结钢筋沿墙体通长布置,详见图10-1。

10.2与后砌隔墙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墙、柱尚应配合建筑图在隔墙位置沿墙、柱高每隔500预埋2 6拉结筋,锚入墙柱内不小于180,10.3后砌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配2 6水平钢筋与其两端相交墙体拉结,钢筋沿墙全高设置,拉结钢筋沿墙体通长布置,详见图10-3。

10.4 1)当隔墙高度大于4米时(半砖隔墙高度大于3砖米时),应于门窗顶或墙高中部设钢筋混凝土圈梁一道。

在窗洞顶处的圈梁其截面和配筋应不小于与洞口相应的过梁;其余圈梁宽度同墙厚,高度120配筋4 10、 6@200。

2)当墙长大于5米或超过层高2倍时,在墙中适当部位设构造柱。

10.5后砌隔墙顶部应与楼、屋面梁板进行拉结:1)隔墙砌至板、梁底附近后,应待砌体沉实后再用斜砌法把
下部墙体与上部板、梁之间用砌块逐块敲紧填实,如图10-4所示。

2)当隔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梁、板应予埋纲筋,梁、板与隔墙连接做法详见图10-5。

10.6 楼、屋面梁板应予留构造柱插筋或联结用的埋件。

10.7所有门窗洞顶(已有梁除外)均设置C20钢筋混凝土过梁详见图10-6。

注:过梁上荷重仅考虑L/3高度墙体自重,当超过或梁上作用有其他荷载时,应另行设计。

当洞口顶至梁底尺寸小于图10-6过梁高度时过梁与梁整浇采用图10-7做法.
11、其他:
11.1 未经设计人允许不得改变使用环境和原设计的使用功能。

11.2 本施工图中标高均为米,尺寸为毫米。

11.3 用水房现浇板四周墙位置做120X200素混凝土翻边(开门处除外)。

11.4 若结构详图与本说明有矛盾时,以详图为准。

11.5 凡预留洞,预埋件均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示并配合其他工种图纸进行施工,未经结构设计人允许,不得自行留洞或事后凿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