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有哪些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有哪些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有哪些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推论公式:Sn=n(a1+an)/2Sn=na1+n(n-1)d/2=dn /2+(a1-d/2)n等差数列基本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最后一位数首项:第一位数项数:一共有几位数和:求一共数的总和推论:(1)从通项公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前n项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2)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类似:p(1)+p(n)=p(2)+p(n-1)=p(3)+p(n-2)=。

=p(k)+p(n-k+1)),k∈{1,2,,n}。

(3)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2n-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等等。

若m+n=2p,则a(m)+a(n)=2*a(p)。

证明:p(m)+p(n)=b(0)+b(1)*m+b(0)+b(1)*n=2*b(0)+b(1)*(m+n);p(p)+p(q)=b(0)+b(1)*p+b(0)+b(1)*q=2*b(0)+b(1)*(p+q);因为m+n=p+q,所以p(m)+p(n)=p(p)+p。

2等差数列求和常用方法分组求和:把一个数列分成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拆项相消:有时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成两项差的形式,相加过程消去中间项,只剩有限项再求和.错位相减: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构成的数列求和.倒序相加:例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保持恒定的数列。

求和公式是用于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我们可以推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 - 1) * d,其中an 为数列的第n项。

2.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 = n * (a1 + an) / 2,其中Sn为前n项和。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Sn = n * (a1 + a1 + (n - 1) * d) / 2
= n * (2a1 + (n - 1) * d) / 2
= n * (a1 + (a1 + (n - 1) * d)) / 2
使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等差数列的前
n项和。

这个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经常被使用,例如计算连续数的和、计算累进的收入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我们需要确保等
差数列的首项、公差和项数的值是正确的。

总之,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是计算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有效工具,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我们可以快速得出结果。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根据该公式进行求和计算,减少繁琐的手工计算工作,提
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福高,初等数学学科发展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李四华,高中数学教育理念研究,教材报刊杂志社,2005年。

等差数列的求和

等差数列的求和
邻项的差都相等。对于等差数列的求和,存在两种主要情况。第一种是求1到n的连续自然数和,这可以看作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求和。其公式为S=n*(n+1)/2,其中S表示和,n表示项数。这个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从1加到n的所有自然数之和。另一种情况是求任意等差数列的和,其公式为S=n/2*(a1+an),其中a1表示首项,an表示末项,n表示项数。这个公式适用于任何等差数列的求和,只需知道首项、末项和项数即可。通过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相关的问题。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数列类型,它的每个相邻项之间的差值是相等的。

在解决等差数列相关问题时,求和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如何推导得到,并给出相关例题进行说明。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个项之间的差值都是相等的。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n-1)d其中,aₙ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n表示项数。

二、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公式在等差数列中,若要求前n项的和Sₙ,可以利用部分和公式进行计算。

设前n项和为Sₙ,则部分和公式为:Sₙ = (a₁ + aₙ) * n / 2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为了得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

首先,代入部分和公式中的n,得到:Sₙ = (a₁ + (a₁ + (n-1)d)) * n / 2化简得到:Sₙ = (2a₁ + (n-1)d) * n / 2继续化简得到:Sₙ = (n * (2a₁ + (n-1)d)) / 2最终,我们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ₙ = n * (a₁ + aₙ) / 2四、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现在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例题:求等差数列5,8,11,14,17的前10项和。

解:根据题目可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₁为5,公差d为3,项数n 为10。

我们可以利用求和公式计算:Sₙ = n * (a₁ + aₙ) / 2代入已知条件得到:S₁₀ = 10 * (5 + (5 + (10-1) * 3)) / 2化简计算得到:S₁₀ = 10 * (5 + (5 + 27)) / 2S₁₀ = 10 * (5 + 32) / 2S₁₀ = 10 * 37 / 2S₁₀ = 185所以,等差数列5,8,11,14,17的前10项和为185。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的七种方法!建议收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的七种方法!建议收藏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可以用AP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公式法2.错位相减法3.求和公式4.分组法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5.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分式形式的通项公式,把一项拆成两个或多个的差的形式,即an=f(n+1)-f(n),然后累加时抵消中间的许多项。

小结:此类变形的特点是将原数列每一项拆为两项之后,其中中间的大部分项都互相抵消了。

只剩下有限的几项。

注意:余下的项具有如下的特点1、余下的项前后的位置前后是对称的。

2、余下的项前后的正负性是相反的。

6.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有如下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k≥n的第一个值,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例:求证:1×2×3×4 + 2×3×4×5 + 3×4×5×6 + .…… + n(n+1)(n+2)(n+3) = [n(n+1)(n+2)(n+3)(n+4)]/5证明:当n=1时,有:1×2×3×4 = 24 = 2×3×4×5/5假设命题在n=k时成立,于是:1×2x3×4 + 2×3×4×5 + 3×4×5×6 + .…… + k(k+1)(k+2)(k+3) = [k(k+1)(k+2)(k+3)(k+4)]/5则当n=k+1时有:1×2×3×4 + 2×3×4×5 + 3×4×5×6 + …… + (k+1)(k+2)(k+3)(k+4) = 1×2×3×4 + 2×3×4*5 + 3×4×5×6 + …… + k(k+1)(k+2)(k+3) + (k+1)(k+2)(k+3)(k+4)= [k(k+1)(k+2)(k+3)(k+4)]/5 + (k+1)(k+2)(k+3)(k+4)= (k+1)(k+2)(k+3)(k+4)*(k/5 +1)= [(k+1)(k+2)(k+3)(k+4)(k+5)]/5即n=k+1时原等式仍然成立,归纳得证7.并项求和法(常采用先试探后求和的方法)例:1-2+3-4+5-6+……+(2n-1)-2n方法一:(并项)求出奇数项和偶数项的和,再相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为一个固定的常数。

求和公式是指通过已知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来计算它们的和的公式。

假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公差为d,则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第n 项的值可以表示为:an = a + (n-1)d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推导得到。

方法一:逐项相加考虑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将数列的首项和末项进行相加,首项为a,末项为a+(n-1)d,则有:Sn=a+(a+d)+(a+2d)+…+(a+(n-1)d)将等式中的所有项等号右边的公式相加,得到:Sn=(a+a+a+…+a)+(d+d+d+…+d)在右边的括号中,有n个d在相加,所以:Sn=n*a+n*(n-1)*d/2这个公式就是等差数列求和的公式。

方法二:倒序相加考虑数列的前n项和Sn和它的逆向数列Rn,其中Rn的首项为a+(n-1)d,公差为-d。

则有Sn=a+(a+d)+(a+2d)+…+(a+(n-1)d)=a+Rn将Sn和Rn相加,得到:Sn+Rn=(a+a+…+a)+(a+(n-1)d+a+(n-2)d+…+a+d)在括号中,每一个(除第一个)都有一个a与它的对称项进行相加。

所以有:Sn+Rn=(n*a+a)+(n*a+a)+…+(n*a+a)右边括号中有n个项,所以可以写成:Sn+Rn=n*(n*a+a)化简等式,得到:Sn=n*(n*a+a)/2这也是等差数列求和的公式。

这两种方法得到的公式是等效的,它们都可以用来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根据不同的问题或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等差数列的前n项之一,可以通过已知的首项、末项以及公差来计算出来,然后再利用求和公式计算总和。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公式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公式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公式公式1: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求和=(首项+末项)×项数÷2,即:Sn=(a1+an)×n÷2;公式2: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n-1)×公差,即:an=a1+(n-1)×d;公式3: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即n=(an-a1)÷d+1。

上述三个公式必须掌握此外,还有一个中项定理,也掌握:中项定理:对于作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来说,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例1:建筑工地有一批砖,码成如右图形状,最上层两块砖,第2层6块砖,第3层10块砖…,依次每层都比其上面一层多4块砖,已知最下层2106块砖,问中间一层多少块砖?这堆砖共有多少块?解:如果我们把每层砖的块数依次记下来,2,6,10,14,…容易知道,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方法1:a1=2,d=4,利用公式求出an=2106,则:n=(an-a1)÷d+1=527这堆砖共有则中间一项为a264=a1+(264-1)×4=1054.方法2:(a1+an)×n÷2=(2+2106)×527÷2=555458(块).则中间一项为(a1+an)÷2=1054a1=2,d=4,an=2106,这堆砖共有1054×527=555458(块).此题利用中项定理和等差数列公式均可解!例2:求从1到2000的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与所有奇数之和的差.解:根据题意可列出算式:(2+4+6+8+...+2000)-(1+3+5+ (1999)解法1:能够看出,2,4,6,…,2000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3,5,…,1999也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项数均为1000,所以:原式=(2+2000)×1000÷2-(1+1999)×1000÷2=1000.解法2:注意到这两个等差数列的项数相等,公差相等,且对应项差1,所以1000项就差了1000个1,即原式=1000×1=1000.例3:100个连续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和是8450,取出其中第1个,第3个…第99个,再把剩下的50个数相加,得多少?解:方法1:要求和,我们能够先把这50个数算出来.100个连续自然数构成等差数列,且和为8450,则:由题可知:(首项+末项)×100÷2=8450,求出:(首项+末项)=169。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等差数列(Arithmetic Progression,简称AP)是一个常见的数学概念,它指的是一个数列中的每个相邻的元素之间都有相同的差值。

通项公式是求解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公式,而求和公式则是用于计算等差数列中前n项和的公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并提供一些相关的例子和推导过程。

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中的第n个数,A1是等差数列的首项,d 是等差数列中的公差,n表示数列中的项数。

利用这个通项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求解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数值。

下面是一个例子:例子1:求解公差为3,首项为2的等差数列中的第7项。

根据通项公式,我们可以得到An = A1 + (n-1)d。

代入已知的值,即可求解:A7 = 2 + (7-1)3 = 2 + 18 = 20因此,公差为3,首项为2的等差数列中的第7项为20。

二、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表示为:Sn = (n/2)(A1 + An)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前n项和,A1是等差数列的首项,An是等差数列的第n项,n表示数列中的项数。

利用这个求和公式,我们可以迅速地计算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下面是一个例子:例子2:计算公差为4,首项为3的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

根据求和公式,我们可以得到Sn = (n/2)(A1 + An)。

代入已知的值,即可计算:S10 = (10/2)(3 + A10)为了求解A10,我们需要使用通项公式:A10 = A1 + (10-1)d。

代入公差d=4,首项A1=3,得到:A10 = 3 + (10-1)4 = 3 + 36 = 39将A10的值代入求和公式,即可计算出前10项的和:S10 = (10/2)(3 + 39) = 5(42) = 210因此,公差为4,首项为3的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为2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