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

合集下载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其中《诗经》、《楚辞》等作品代表了先秦文学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先秦文学的特点并以《诗经》、《楚辞》为例进行论述。

一、先秦文学的特点1. 反映封建制度和贵族生活:先秦社会以封建制度为主导,文学作品往往以君王、贵族和官员的生活为题材,描写了他们的功绩、荣耀以及悲剧性命运。

这种写作倾向使得文学作品充满了封建主义的思想和价值观。

2. 注重表达情感和个体感受:早期的先秦诗歌以感情表达为主要特点,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这种情感表达的形式多样,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歌颂,也有对悲伤和忧愁的抒发。

3. 运用典故、象征等修辞手法:先秦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典故、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比拟、隐喻等手段进行表达。

这样的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富有内涵,读者需要通过对典故和象征的理解来领悟作品的意义。

4. 以形式简洁、音乐性强为特点:先秦文学作品多采用平仄对偶的形式,这种写作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有助于传承和记忆。

并且,这些作品往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使得读者阅读起来更加流畅。

二、《诗经》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0多首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

它在先秦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特点如下:1. 原始朴实:《诗经》中的诗歌多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反映了原始朴素的农耕生活,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这些歌颂了季节变化、耕种劳动等内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 音乐性强:《诗经》每首诗都有特定的音乐曲调,配合仪式舞蹈进行演唱。

这种音乐性强的特点使得《诗经》成为古代音乐的重要遗产,也为后世音乐发展提供了启示。

3. 聚焦于人情世故:《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聚焦于人情世故,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的甜蜜与痛苦等。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赋、乐府等多种文体,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以下是先秦文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 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如百家争鸣、变法改革、战争等等,这些背景对先秦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先秦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先秦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作品包括《诗经》、《尚书》、《春秋》、《礼记》等。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道德信仰等方面。

3. 诗歌创作的特点先秦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特点。

诗歌的主题包括战争、祭祀、离别、爱情等,以形象、感性、婉转的语言来表现这些内容。

4. 散文创作的特点先秦时期的散文创作呈现出思想深刻、论述严谨、风格独特等特点。

散文的主题包括政治、哲学、军事、历史等,以深刻、严谨、论述严谨的思维来表现这些内容。

5. 赋的创作特点赋是先秦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是用以抒发感情、表现地位、夸耀财富的文学形式。

赋的语言华丽,修辞性强,常常使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6. 乐府诗的创作特点乐府诗是先秦时期的诗歌形式之一,以叙事为主,描写战争、祭祀、爱情等主题。

乐府诗的语言简练明快,多使用五言、七言绝句等。

7. 先秦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这些作品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概述

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概述

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概述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活动。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体裁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先秦文学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先秦文学主要包括典籍、史书、楚辞、诗经和各种散文。

典籍主要指《易经》、《尚书》、《礼记》、《周礼》等经典之作,它们记录了古代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礼仪规范等。

这些典籍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思想的形成和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史书是古代的历史著作,主要包括《史记》、《春秋》、《左传》等。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史书,以纪传体的方式叙述了从上古到汉代的历史。

《春秋》和《左传》则是古代的国别史,分别记录了鲁国和齐国的历史。

这些史书以精练的文字、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分析,成为后世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楚辞是先秦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主要是指咏史、抒怀和咏物的诗歌作品。

楚辞的代表作品有《离骚》、《九辩》等。

楚辞以其豪放的情感表达,独特的形式结构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五经》之一、诗经收录了诗歌作品305篇,按主题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其中风是古代民歌,雅是宫廷音乐,颂是祭祀歌曲。

诗经作为典型的散文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独特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除了以上几种体裁,古代的先秦文学还有丰富多样的散文作品。

散文是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创作,常见的有议论文、游记、杂文、骈文等。

《国语》、《战国策》、《越绝书》等都是重要的先秦散文作品。

先秦文学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它们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思想观点等方面的内涵,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特点。

同时,先秦文学的艺术表现也极具特色,如楚辞的辞章华丽、诗经的音律美和散文的虚实结合等,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一、概述:先秦文学是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中国文学。

是中国文学的起点,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坯胎萌芽到生长成熟的漫长过程,直到周代蔚为大观。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

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

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

丰富多彩,斑驳灿烂,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诗经》和《楚辞》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史传和诸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

二、内容及发展经历A神话歌谣1)文字产生之前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先秦文学《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另有《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该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2)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的萌芽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

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是指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

先秦文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诗歌、赋、章句、典籍等多种文体。

其中最重要的是《诗经》和《楚辞》两部诗集,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楚辞》是楚国地方诗歌的总集,内容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先秦文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典籍,如《尚书》、《礼记》、《论语》、《墨子》等。

这些典籍主要是以散文的形式记录古代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的特点是注重韵律、音韵,注重文辞的表达和修饰,追求语言的音乐美和形象美。

同时,先秦文学也注重思想内容的表达和探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思潮。

总的来说,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奠定了后世文学创作的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至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信仰和政治制度,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文学体裁1. 诗歌- 风、雅、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和风格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是战国时期楚地特有的文学形式。

2. 散文- 史传:如《左传》、《国语》等,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行。

- 诸子散文:包括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法家的《韩非子》等,反映了各家各派的思想。

3. 戏剧- 先秦时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戏剧形式,但有一些宗教仪式和宫廷娱乐活动中的表演艺术。

三、重要文学理念1. 儒家文学观- 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认为文学应当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 强调“文以载道”,即文学作品应承载和传播儒家的道德和政治理念。

2. 道家文学观- 倡导自然无为,认为文学创作应顺应自然,不受外界约束。

- 主张文学应表达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情感。

3. 法家文学观- 认为文学应当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强调实用主义。

四、代表性文学作品及作者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屈原:楚国诗人,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

3.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4.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5.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术。

五、先秦文学的影响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发展;儒家的文学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完整版)先秦文学

(完整版)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 ' ,、\/■- 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和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和。

其主要作品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和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和。

其主要作品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3、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表现出着眼现实,少及“天命”,自觉创新的共有文化气质,产生了不同于前代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 回
精读篇目: 《鲧禹治水》 《黄帝擒蚩尤》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阅读篇目: 《易·贲·六四》等 《周易》卦爻辞中的谣谚
《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 《形天与帝争神》 《共工怒触不周山》
返 回
思 考:
1 、文学的起源。 2 、神话的性质与我国神话的特色。 3 、神话对后世代文学的影响。 4 、神话的历史化和历史的神话化。
三、文学概况

最早的原始歌谣为二言。二言相连为四言。《诗经》时代的诗 歌大部分为四言,同时也有三言句产生。以后诗的句式越来越丰富。 诗,也经历了与乐舞结合的阶段,又产生了充分发挥语言表现功 能的诵诗。 古代神话在长期流传中影响到叙事文学,也影响及诸子散文和诗 歌创作。 在上古典籍的汇编《尚书》和各国史书的基础上,产生了瞽史 《左氏春秋》和讲述以嘉言善语为主的《国语》。 文由语录体、记言体向专题论文发展,并表现出各自的风格。孟文 犀利,庄文恣肆,荀文深厚,韩文峻峭,各有千秋。 《战国策》是以纵横家为主的士人的说辞、书信的汇编;《吕氏 春秋》是集列国各家学说而成,都同样反映着百家争鸣的思想成就 返 回
第一编
概 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先秦文学
上古文学 《诗经》 先秦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屈原和楚辞


返 回
一、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




“先秦”指我国秦代以前的历史阶段,包括我国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阶段。 我国黄河流域的氏族部落,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即传说的炎黄 时代,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已出现了 私有财产和部落与部落联盟首领的特权。 夏启彻底废除了氏族社会的民主选举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 夏朝。氏族制和奴隶制的激烈斗争曾导 致太康失国。奴隶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过渡和斗争才确立的, 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商和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先后出现了大政治家武丁、 伊尹、傅说、周文王昌、大思想家周公旦等。西周末期奴隶制 开始动摇。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逐渐走向崩溃。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 第二节 古代神话


精读篇目与阅读篇目



返 回
第一节一、文ຫໍສະໝຸດ 的起源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
文学起源于人类有生产劳动。普列汉诺夫有关原始艺术论 述(见《论艺术 —— 没有地址的信》)。
二、原始歌谣
由二言向四言的发展。原始歌谣的四个特征: 1.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其内容与劳动联系紧密。 2. 节奏短,句子单纯。从二言到四言,反映了人最基本的节 奏感。 3. 是口头文学。文学艺术在文字发明之前就已产生。文字在 其产生之后的很长一个阶段中,主要用于记录同政治、宗教有 关的事情,歌谣和神话主要是口头流传。 返 回 4. 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
二、思想文化概况



原始社会中,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 天文节候、动植物知识,总结了一些生产经验,产生了原始宗 教和原始艺术,有了对氏族、部落历史的传说,和对氏族成员 的教育。原始的歌谣、神话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上产生的。 距今七千多年的秦安大窑湾文化中已出现了刻画符号,仰韶文 化中已有几十种不同符号。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文字。我国文字 到商代已完全成熟。殷商宗教迷信之风极盛,出现了巫和史这 两种专职的文化人,促进了巫文化和史文化的发展。西周初年 周公制礼作乐,又特别重视史的功用(事件的记录,文献的搜 集保存等),以《易》为代表的占卜文化也在社会现实的土壤 中得到大的发展。 春秋末期,士阶层形成。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或著书立说, 倡导自己的学说,或积极争取干政的机会。春秋战国社会变革 之际,政治上的约束少,故思想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 面
返 回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诗经》是我国从商末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诗 歌创作的选集,产生地域既广阔,内容也十分丰 富。 《诗经》反映了周王朝从建国到衰落的过程, 全面形象地揭示了周代的社会生活,是研究我国 古代社会状况的珍贵史料。
《诗经》按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类:
一、反映社会的各种矛盾的作品。首先反映了社会下层被压迫人民 的呼声。其次,讽刺统治阶级的贪婪、无耻与荒淫。再次,统治阶 级中头脑比较清醒些的人以及在内部斗争中受到倾轧的失意者的抒 怀之作,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深刻矛盾。 二、表现了战争、徭役造成的男旷女怨之悲和服役期间的痛苦生活, 及对家中失去赡养的父母的思念之情。有的作品表现出战乱后农村 的荒凉可怕,反映出农业破产的情况。 三、表现了劳动与创造的快乐,劳动者生活的悲剧。奴录主作品中 关于农业生产状况的反映。 四、关于婚姻家庭和恋爱的诗歌。包括反映劳动人民恋爱生活的, 反映了妇女的婚姻悲剧的。 五、反映社会习俗的作品。 宴饮所用乐歌和一般嫁娶、生子、宫室落 成所用贺诗、颂歌。 《颂》诗都是用于各种祭祀和礼仪活动的。 返 回 六、周部族的史诗。
三、我国古代神话保存及流传的情况
我国神话不发达的原因:华夏文明最早发 祥于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民重实际而 黜虚无。长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中原地区 受儒家影响极深,而儒家“不语怪、力、乱、 神”。中国文明一开始即重史,有些神话传说 被简单地曲解为信史。
四、神话对后代的影响
精神上的影响: 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渊头,是古代 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想象、夸张、 拟人化的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古代神话
一、神话是歌谣之外远古人民创作的另一 种口头文学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 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 社会形式本身”。
这应从两方面理解: 1、神话产生的基础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和当 时的社会形态; 2、神话是以幻想的形式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 的。
二、我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所描绘的英雄人物,在自然和大灾难面前表现得勇敢 顽强,一往无前,体现出一种伟大的气魄和坚强不屈的 精神,他们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充满了善良、纯洁、优美的感情,充满了伟大、高尚 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与希腊神话多表现个人享乐、嫉妒 以及爱情纠葛的情况不同。

我国上古神话体现了悲剧美和崇高美.
返 回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精读篇目与阅读篇目 思 考
返 回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一、 关于《诗经》的名称
二、《诗经》的内容、组成与各部分的大体 产生年代 三、《诗经》中民歌的收集 四、《诗经》的编定 五、《诗经》的编者 六、关于《诗经》的传授与流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