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见药物介绍——丸剂
医院常见药物介绍——丸剂

丸剂
中药药剂教研室
第一节 概述
• 1、定义 • 丸剂是药物细粉或者药物提取物加入适宜的粘合剂或者 辅料制成的球形制剂或者类球形制剂。 • 丸剂属于传统剂型,它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 存在问题 • 对成品的主药含量,崩解度也比较难以控制; • 经常引起微生物的污染; • 由于含水量掌握不好,以比较容易霉变。
• 常用赋形剂的选用 •水
• 水本身虽无粘性,但能湿润溶解药物中的粘液质、糖、淀粉等,湿 润后产生粘性,即可泛制成丸。
•酒
• 具有活血通络,以及降低药物寒性的作用,所以舒筋活血之类的处 方,常用酒做赋形剂泛丸。酒有黄酒、白酒。
第六节 滴丸
• 基质与冷却剂的要求
• 滴丸中除了主要以外的其他附表成为基质。 用来冷却液滴,使之凝固成为固体的液体称 为冷却剂。
第六节 滴丸
• 基质的要求: • 不与主药发生作用,不破坏主药的疗效。 • 熔点低,但在室温下又能凝固成固体,加入一定量的药 物后仍然能够保持上述性质。 • 对人体无害。
•醋
• 醋能够散瘀活血,消肿止痛,入肝经散瘀止痛的处方用醋为做赋形 剂。
• 药汁
• 如果处方中在纤维丰富的药材.质地坚硬的矿物、树脂类、浸膏类、 粘性大难成粉的药材可以其药汁为粘合剂
• 水丸对药粉的要求
• 药材本身的粉碎度,对水泛丸的质量至关重要,一般水 泛丸的药粉应该通过100--120目筛,用细粉泛丸,泛制 丸粒表面细腻光滑。如果药粉比较粗糙,丸粒表面粗糙 有花斑,并且不易成型。
药物分析之中药分析——丸剂

A. 丸剂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分为蜜丸、⽔蜜丸、⽔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等类型。
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或根据制法⽤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粘合制成的丸剂。
糊丸系指药材细粉以⽶糊或⾯糊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蜂蜜或蜂蜜和⽔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根据所⽤粘合剂不同,分为浓缩⽔丸、浓缩蜜丸和浓缩⽔蜜丸。
微丸系指直径⼩于2.5mm的各类丸剂。
丸剂在⽣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除另有规定外,供制丸剂⽤的药粉,应通过六号筛或五号筛。
⼆、蜜丸所⽤蜂蜜须经炼制后使⽤。
按炼蜜程度分为嫩蜜、中蜜或⽼蜜。
制备蜜丸时可根据品种、⽓候等具体情况选⽤。
除另有规定外,⽤搓丸法制备⼤、⼩蜜丸时,炼蜜应趁热加⼊药粉中,混合均匀;处⽅中有树脂类、胶类及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时,炼蜜应在60℃左右加⼊;⽤泛丸法制备⽔蜜丸时,炼蜜应加开⽔稀释后使⽤。
三、浓缩丸所⽤清膏或浸膏应按制法规定,采⽤煎煮、渗漉等⽅法,取煎液、漉液浓缩制成。
四、除另有规定外,⽔蜜丸、⽔丸或浓缩⽔蜜丸、浓缩⽔丸应在80℃以下进⾏⼲燥;含较多挥发性成分或多量淀粉成分的丸剂(包括糊丸)应在60℃以下进⾏⼲燥;不宜加温⼲燥的应⽤其他适宜的⽅法进⾏⼲燥。
五、凡需包⾐和打光的丸剂,应⽤各该品种制法项下规定的包⾐材料进⾏包⾐和打光。
六、外观应圆整均匀、⾊泽⼀致,⼤蜜丸和⼩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
七、⼀般应密封贮藏。
【⽔分】 取供试品照⽔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蜜丸、⼩蜜丸、浓缩蜜丸中所含⽔分不得过15.0%;⽔蜜丸、浓缩⽔蜜丸不得过12.0%;⽔丸、糊丸和浓缩⽔丸不得过9.0%;微丸按其所属丸剂类型的规定判定。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中成药是指采用中草药或中草药制剂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物,按一定剂量和配方制成的固体或液体制剂形式。
中成药常见的剂型有片剂、丸剂、颗粒剂、糖浆剂、浓缩丸剂、膏剂等,下面对这些常见剂型进行简要的介绍。
片剂是利用药物与辅料制成的块状制剂,外形多呈圆片状。
片剂常使用淀粉、蔗糖、乳糖等粉末状物质作为辅料,并辅以胶凝剂使其凝结成片状。
片剂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用药方便,服用时易于控制剂量。
丸剂是利用药物与辅料混合后制成的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丸剂通常使用淀粉、蔗糖等粉末作为辅料,并添加适量的水使药物与辅料充分混合。
丸剂服用时需要嚼碎或用水送服,药效较片剂更容易释放出来。
颗粒剂是将药物颗粒与辅料混合制成的制剂。
颗粒剂可分为散剂和袋装剂两种。
散剂颗粒剂中药物颗粒包裹在辅料中,通常需要加水冲服;而袋装剂则是将颗粒剂装入小袋中,服用时直接撕开袋口倒入口中。
糖浆剂是将中药制剂与含糖溶液混合制成的液体制剂。
糖浆剂有着较好的口感,易于服用,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等服用困难的患者。
糖浆剂在服用时需根据医嘱用匙具取相应剂量。
浓缩丸剂是将中药制剂经过提取、浓缩后制成的固体制剂。
浓缩丸剂的主要特点是药效较浓缩,需视药物性质决定服用剂量。
服用时一般需要将丸剂用水冲服,确保药效的释放。
膏剂是将中药浸膏或制剂与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膏剂质地软膏状,色泽均匀。
膏剂的质地使其易于附着在皮肤表面,通过皮肤渗透达到治疗作用。
膏剂使用前需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使其渗透。
以上介绍了中成药常见的剂型,不同剂型适合不同的患者和病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剂型。
同时,在服用中成药时,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正确使用,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中成药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研制出的药物,常见剂型包括丸剂、片剂、散剂、针剂等多种形式。
下面将对这些常见剂型进行简述。
1. 丸剂:丸剂是将草药粉末或浸膏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混合后制成的固体制剂。
丸剂因其方便携带和服用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
其中,水丸剂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胶凝剂,如蜂蜜、蜂蜡等,以使其具有更好的粘合性和成型能力。
丸剂的主要优点是不易损坏、易保存、使用方便。
但缺点是分散剂性能较差,易受热湿影响。
2. 片剂:片剂是将草药提取液或干燥粉末加入胶凝剂,经过制粒、压片等工艺制成的固体制剂。
片剂的主要特点是易于控制剂量、携带方便、不易受潮或变质。
它的形状扁平,容易咀嚼和吞咽。
片剂主要分为常规片剂和糖衣片剂两种,糖衣片剂具有较好的外观和口感,更易被患者接受。
3. 散剂:散剂即由中药草本干燥研磨而成的粉末,直接用于配制中药方剂。
散剂的特点是易溶于水,溶液易于吞咽、吸收、利于药效的发挥。
散剂可直接服用,也可通过煎煮等方式制成煎剂或调剂使用。
散剂的优势是用药灵活,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4. 针剂:针剂是将中草药提取液或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后,通过注射器注射入体内的一种剂型。
针剂能够绕过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药效迅速、强效,适用于病情紧急或无法口服的情况。
针剂的优点是剂量准确、给药途径多样灵活,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医护人员配制和使用。
5. 口服液:口服液是将草药提取液或浸膏加入适量的溶剂后,制成可直接口服的液体制剂。
口服液通过口腔黏膜的吸收和消化系统的吸收,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
口服液常用于儿童、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不佳的患者,因其易于吞咽和吸收。
6. 膏剂:膏剂是将草药粉末研磨后加入油脂等成膏剂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膏剂质地柔软,外用于皮肤病、创伤愈合等。
膏剂的特点是易涂抹、易吸收、作用迅速。
常见的中成药膏剂有清热解毒膏、消炎止痛膏等。
总之,中成药的常见剂型包括丸剂、片剂、散剂、针剂、口服液和膏剂。
丸剂的功能主治

丸剂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丸剂?丸剂是中医药中常见的一种剂型,其制备方法简便,易于携带和使用。
丸剂是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后,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与辅料混合后制成的固体药剂。
丸剂通常呈现球状,口感较软,一般需要通过口服方式使用。
丸剂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药效稳定等特点,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2. 丸剂的功能和主治丸剂在中医药中有着多种功能和主治,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丸剂及其功能主治。
(1) 补益丸剂•参芪丸: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久病体虚、失血过多等。
•四神丸:可补气养血、健脾益肺、强筋壮骨,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面黄肌瘦、四肢乏力等。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的功效,适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2) 祛病丸剂•逍遥丸:可疏肝理气、解郁安神,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失眠等。
•金鸡纳霜丸:具有清热解毒、解表退热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等。
•血府逐瘀丸:可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适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痛经、瘀血性癥病等。
(3) 化痰丸剂•苏合香丸:具有平喘化痰、开窍醒脑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壅盛、晕眩失眠等。
•二陈丸:可健脾化湿、行气止痛,适用于湿热阻滞引起的腹痛、咳嗽痰多等。
•清开灵片: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喉咙肿痛等。
(4) 止血丸剂•血塞通丸: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内外出血、月经不调等。
•伤科止血丸:可活血止痛、消肿止血,适用于外伤引起的淤血、肿痛等。
•千金止血散: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出血不止、肿痛等。
(5) 安神丸剂•安宗丸:具有安神镇静、安定情绪的作用,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易醒等。
•安神定志丸:可安心安神、镇定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安、睡眠质量下降等。
•灵丹夜舒丸:具有安神养心、镇静安眠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
3. 结语丸剂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具有方便、剂量准确、药效稳定等优点,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丸剂

丸剂定义: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赋形剂制成的类球形或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
剂型特点:(1)传统丸剂体内溶散缓慢,作用持久,多用于慢性病(2)通过赋形剂调节,如制成糊丸、蜡丸,可延缓毒性、刺激性药物的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应(3)制备成滴丸会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如果是药物提取的有效成分或化学物质与水溶性基质制成,可达速效,用于急救(4)通过分层泛丸或包衣等制备措施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减少某些芳香性药物成分的挥散(5)制作简单,性质稳定,应用较汤剂方便(6)服用剂量大,小儿服用困难(7)溶散时限难以控制(8)生产流程长及含较多药材原粉,易受微生物污染分类:1、按赋形剂不同分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及蜡丸(辅料:润湿剂、黏合剂和吸收剂)2、按制法分泛制丸: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塑制丸:蜜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等滴制丸:滴丸制法:1.泛制法:在转动的适宜的容器或机械中将药材细粉与赋形剂交替润湿、撒布,不断翻滚,逐渐增大的一种制丸方法。
2.塑制法:药材细粉加入适量粘合剂,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宜、可塑性较大的丸块,再依次制丸条、分粒、搓圆而成丸粒的制丸方法。
3.滴制法:药材或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与化学物质制成溶液或混悬液,滴入一种不相混合的液体冷却剂中,经冷凝而成丸粒的制丸方法。
现在工业主要采用塑制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注:虚线以上代表30万或以上洁净生产区域丸剂的包衣▪丸剂表面包裹一层物质,使与外界隔绝的过程称为包衣或上衣,包衣后的丸剂称为“包衣丸剂”。
▪目的(1)增加药物的稳定性,防药物氧化、变质、挥发。
(2)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掩盖异味。
(3)控制丸剂的溶散度,药物衣,速释,肠溶衣,缓释。
(4)改善外观,利于识别。
包衣的种类(1)药物衣:包衣的材料是丸剂处方中的组成部分,具药理作用,首发药效。
常用的有朱砂衣、黄柏衣、甘草衣、雄黄衣、青黛衣、滑石衣、百草霜衣等。
丸剂的概念

丸剂的概念丸剂的概念丸剂是一种制剂形式,指将药物加工成球形或近似球形的固体制剂,通常用于口服给药。
它是中药学和西药学中常见的制剂形式之一,具有方便服用、易于保存、准确计量等优点。
一、丸剂的历史丸剂作为一种制剂形式,在中医药和西医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唐代,中医就已经开始使用丸剂了。
当时的丸剂以手工制作为主,因此生产效率低下,品质难以保证。
直到宋代,才出现了机器制作丸剂的方法。
而西方国家最早出现的固体制剂形式是胶囊,它是由法国药商蓝斯·卡普斯(Louis Capus)于1834年发明并推广使用的。
不过胶囊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药物,因此后来也出现了其他类型的固体制剂形式,如片剂、糖衣片等。
二、丸剂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丸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式:1.按照药物的制备方法分类丸剂可以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分为手工制丸和机器制丸两种类型。
手工制丸是指使用简单的手工器具,如木棍、瓷碗等,将药物加工成球形或近似球形的固体制剂。
机器制丸则是使用专门的机器设备,如旋转式压片机、滚筒式压片机等,将药物粉末压成固定大小和形状的丸剂。
2.按照药物的配方分类根据药物配方的不同,丸剂可以分为单味丸和复方丸两种类型。
单味丸是指由一种中药或西药原料制成的丸剂。
而复方丸则是由多种中药或西药原料组合而成的复合制剂。
3.按照外观特征分类根据外观特征的不同,丸剂可以分为普通丸和糖衣丸两种类型。
普通丸表面光滑、无色透明;而糖衣丸则在普通丸基础上经过一层糖衣包裹,颜色鲜艳、味道好吃。
三、丸剂的制备方法丸剂的制备方法根据手工制丸和机器制丸两种类型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两种方法的具体步骤:1. 手工制丸(1)准备药材:将需要加工成丸剂的药材按照比例配好,并研磨成细粉。
(2)调和药材:将研磨好的药材放入一个平底碗中,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用木棍搅拌均匀,形成一种类似于面团的混合物。
(3)制作丸剂:用手将混合物揉成球形或近似球形,然后放在晾干处晾干。
关于丸剂的名词解释

关于丸剂的名词解释丸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也被称为丸子、药丸等。
它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包裹在可溶性包衣中,形成一颗固体的药物制剂。
丸剂具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药效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和西药领域。
丸剂的制备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制粉、调配、包衣和干燥。
首先,药物原料需要经过研磨或粉碎,使其达到细粉或颗粒状态。
然后,根据具体的处方要求,将所需的药物原料按一定比例调配混合。
调配时,需要考虑药物原料的药性、药效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接下来,混合好的药物原料会被包裹在可溶性包衣中,以保护药物不受湿气、光线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包衣完成后的丸剂会被置于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使其彻底干燥,以增加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丸剂在中药领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药丸剂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制剂。
中药丸剂在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药物的特性和治疗需求,灵活调整药物配方和包衣材料。
这种处理方式,同时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药物的口感和易于储存。
无论是在传统中药还是现代中药领域,丸剂都是一种非常常见和重要的剂型。
不仅在中药领域,丸剂也在西药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西药丸剂通常是将化学合成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相比于其他剂型,如液体剂、片剂等,丸剂具备着一定的优势和特点。
首先,丸剂易于携带,因为它们可以被包装成小巧的丸剂胶囊或粒剂。
其次,服用丸剂相对较为方便,因为丸剂无需另外配制溶剂,只需直接服用。
此外,丸剂通过包衣的方式,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从而提高药效。
丸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在使用丸剂时,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进行指导和服用。
同时,患者也应注意遵守用药的注意事项,如禁忌、不良反应等。
对于患者而言,了解丸剂的名称解释以及丸剂的特点和制备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正确使用丸剂。
总之,丸剂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剂型,在中药和西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醋能够散瘀活血,消肿止痛,入肝经散瘀止痛的处方用醋为做赋形 剂。
• 药汁
• 如果处方中在纤维丰富的药材.质地坚硬的矿物、树脂类、浸膏类、 粘性大难成粉的药材可以其药汁为粘合剂
• 水丸对药粉的要求
• 药材本身的粉碎度,对水泛丸的质量至关重要,一般水 泛丸的药粉应该通过100--120目筛,用细粉泛丸,泛制 丸粒表面细腻光滑。如果药粉比较粗糙,丸粒表面粗糙 有花斑,并且不易成型。
• 起模的方法:
• 药物细粉加水起模
• 湿粉制粒起模。
• 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
• 成型:
•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水、加药量均匀, 经常分档,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调成稀糊泛入。
• 芳香性、刺激性的药粉可以泛入中层。
• 盖面
• 指将已经加大、合格、筛选均匀的丸剂,选用适当 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剂的表面致密、光洁、 色泽一致。
制丸。
• 炼蜜
• 是指蜂蜜加热至116--118℃ • 锅内出现区域大黄色小气泡的制剂, • 其含水量为14--16%,比重为1.37有粘性, • 适合用于含纤维量比较多,淀粉及含部分油
脂、糖类,一般性药物制丸。
• 老蜜
• 蜂蜜加热至119——122℃
• 出现比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的制品,含水量 在10%以下,比重为1.40
• 磨蚀转移 • 丸心在相互撞击过程中,物质从一个丸心表面剥落而粘附到另一个 表面的过程。
制备的方法
• 滚动成丸法: • 使用包衣锅
• 离心-流化造丸法 • 使用流化床制备
• 挤压-滚圆成丸法
• 制成可塑性物料,放入挤压机械中挤压成高密度条状物, 在滚圆机中打碎成颗粒,逐渐成圆球形。
• 喷雾干燥法 • 将热融物,溶液或者混悬液喷雾形成球形颗粒。
• 浓缩丸的制备分为塑制法泛制法。 • 一般膏少药粉多宜泛制法、膏多药粉少宜塑制法。
第五节 微丸
• 定义 • 指直径小于2.5mm的各类球形或类球形的药剂
• 六神丸、喉症丸
• 特点: • 流动性好 • 含药量大,服用剂量小 • 释药稳定、可靠、均匀 • 比表面积大,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 • 目前在缓释、控释制剂中运用比较多。
• 粘性强,并入冷水中成珠。
• 适合用于还有比较多纤维质及粘性差的矿物 药物制丸。
水蜜丸
• 定义
• 是将药物细粉用蜜水为粘合剂泛制而成的球形干燥丸剂。 它是在传统蜜丸的基础上根据水泛丸制作的原理而创制 的。这种方法比手工塑制法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且丸 粒小,又光滑便于吞服。一般补益多制成小蜜丸。
• 一般药粉与炼蜜的比例是10:3,炼蜜与水的比例为1:3。 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变蜜水浓度与用蜜量。
• 存在问题 • 对成品的主药含量,崩解度也比较难以控制; • 经常引起微生物的污染; • 由于含水量掌握不好,以比较容易霉变。
• 常用赋形剂的选用 •水
• 水本身虽无粘性,但能湿润溶解药物中的粘液质、糖、淀粉等,湿 润后产生粘性,即可泛制成丸。
•酒
• 具有活血通络,以及降低药物寒性的作用,所以舒筋活血之类的处 方,常用酒做赋形剂泛丸。酒有黄酒、白酒。
• 常用方法
• 干粉盖面
• 清水盖面
• 清浆盖面
• 选丸:
• 常用的设备
• 有筛丸机 • 滚筒筛 • 检丸器 • 立式检丸器等
第三节 蜜丸
• 定义
• 密丸适宜药物细粉已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可 塑性的固体药剂。
• 特点
• 由于蜂蜜中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滋补作 用,味甜能够矫味,并且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 作用。
• 水蜜丸的的制备方法为泛制法。
第四节 浓缩丸
• 浓缩丸 • 浓缩丸是将部分药材提取液浓缩成膏与某些药材的细粉或者加入适 当的赋形剂制成的丸剂。
• 优点 • 浓缩的体积较传统大蜜丸、水丸有大幅度的缩小,不用量少,并且 节约了大量的赋形剂。又适合机械化生产。
• 分类 • 水丸型浓缩丸 • 蜜丸型浓缩丸
丸剂
中药药剂教研室
第一节 概述
• 1、定义 • 丸剂是药物细粉或者药物提取物加入适宜的粘合剂或者 辅料制成的球形制剂或者类球形制剂。 • 丸剂属于传统剂型,它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 特点:
• 适合于临床治疗慢性疾病或者久病体弱者 • 可以掩盖药物的气味。 • 适合于一些急症――对于滴丸
• 存在问题:
• 在起模用药粉或者盖面包衣用的药粉,应该粉碎成120-140目筛的细粉。
• 药粉的粘性对泛丸也非常重要,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 粉起模。
• 水丸的制备
• 起模--成型--盖面--干燥--过筛
• 起模:
• 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 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 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 不容成模。
• 特点: • 在消化道中溶散快(相对与蜡丸、蜜丸),适合于中药的解表剂和消 导剂 • 泛制丸粒,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既便于吞服,又不易吸潮,有 利于保管储存。 • 操作时,根据药物性质、气味等可分层泛丸,掩盖不良气味,防止 芳香成分的挥发。 • 因为粘合剂为水溶性的,服后比较容易分解、吸收,显效比较快。
• 卫生达标 • 用量偏大
• 分类
• 按照赋形剂分类
• 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微丸
• 按照制备方法分类
• 塑制丸、泛制丸、滴制丸
第二节 水丸
• 定义
• 水丸也称水泛丸,它是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 药汁或者其他液体为粘合剂制成的小球形丸 状制剂。
• 一般用于清热、解表、消导药。 • 水丸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 临床应用
• 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 蜂蜜的选择
• 蜂蜜的炼制
• 炼蜜的目的:杀微生物、水分、除去杂质
• 嫩蜜
• 是指蜂蜜加热到105--115℃而得到 • 蜂蜜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稍微带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 含水量18——20%,比重为1.34。 • 嫩蜜适合用于油脂、粘液质,糖类及动物组织等费药
• 如新康泰克中的微丸装入胶囊中制成的新制剂。
微丸的形成的机理
• 成核: • 将液体加入药粉中形成丸核,这一过程主要是靠液桥作用完成
• 聚结: • 丸核随机碰撞形成较大粒子的过程,主要通过液滴状态丸核的结合 作用完成,只有表面稍带过量水分的核才能发生有效碰撞。
• 层结过程 • 在成核体系中加入药粉使核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