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见药物介绍——栓剂
栓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栓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栓剂是一种局部用药剂型,多用于肛门及阴道部位的疾病治疗。
与其
他剂型相比,它具有方便、快速、有效的特点,并且在给药过程中减少了
肠胃道的吸收和代谢,降低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以下是栓剂的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
一、栓剂的使用方法:
1.选用合适的姿势:使用栓剂时,最好采取躺卧或趴卧的姿势,这样
可以放松肌肉,便于栓剂的插入。
2.清洁肛门或阴道:事先用温水洗净肛门或阴道,保持局部清洁,有
助于药物吸收。
3.插入栓剂:将栓剂从塑料袋中取出,插入肛门或阴道中。
轻轻推入
直至栓剂全部进入,使用过程中尽量保持肌肉放松。
4.压迫闭关:取下宽边,两臂用力向肛门或阴道方向压缩,使栓剂与
粘膜接触。
压迫后,患者应保持平卧姿势一段时间,以促使药物完全吸收。
5.清洁双手:使用栓剂后,应及时清洁双手,避免交叉感染。
二、栓剂的注意事项:
3.存储条件:栓剂一般要求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照射
和高温环境。
在使用栓剂之前,应检查包装,确保药物尚未过期,避免使
用失效的药物。
5.与其他药物的互动:部分栓剂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
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在选择和使用栓剂之前,应告知医生有关过
敏史和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6.儿童和老年人的使用:儿童和老年人在使用栓剂时需要特殊注意。
对于儿童应根据年龄和体重确定药物剂量,以避免过量或不足的用药。
而老年人通常代谢功能下降,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给予更加谨慎的使用。
栓 剂的制备

栓剂的制备栓剂的制备。
栓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通常用于治疗肛门疾病、妇科疾病等局部疾病。
栓剂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但需要严格控制药物成分的配比和制备工艺,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栓剂的制备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栓剂的制备原理。
栓剂的制备原理主要是将药物成分与基础剂混合并制成适合直肠或阴道给药的剂型。
栓剂通常采用溶液、悬浮液或凝胶的形式,以便于给药时的润滑和渗透。
栓剂的基础剂通常选择具有良好渗透性和润滑性的基质,如羊毛脂、白凡士林等。
二、栓剂的制备过程。
1. 药物成分的选择,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给药部位和疾病类型的药物成分,如抗生素、抗炎药、止血药等。
药物成分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搭配。
2. 药物成分的配比,栓剂中药物成分的配比非常重要,需要根据药物的药效和毒性进行合理配比,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基础剂的选择,栓剂的基础剂通常选择羊毛脂、白凡士林等具有良好润滑性和渗透性的基质。
基础剂的选择应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的相容性。
4. 制备工艺,栓剂的制备工艺通常包括混合、加热、冷却、灌装等步骤。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以确保药物成分的均匀分布和稳定性。
5. 包装和贮存,制备好的栓剂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和贮存,以防止药物的氧化、挥发和污染。
通常栓剂会采用铝箔包装或塑料容器包装,并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三、栓剂制备中的注意事项。
1. 药物成分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搭配,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搭配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2. 药物成分的配比需要严格控制,避免因配比不当导致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
3. 制备工艺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以确保药物成分的均匀分布和稳定性。
4. 制备好的栓剂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和贮存,以防止药物的氧化、挥发和污染。
5.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药物成分和化学品,以免对健康造成危害。
栓剂是什么意思

栓剂是什么意思
栓剂是用于人体腔道的一种药物剂型,一般为小的锥形或圆形,包括阴道栓剂、肛门栓剂。
栓剂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及痔疮等肛肠疾病,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治疗效果。
临床上在治疗疾病时,通常会使用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类型不同,使用的药物剂型也不相同,临床常用的为口服药物及外用药物,栓剂的使用则相对较少。
那么,什么是栓剂?
1、什么是栓剂
栓剂是一种特殊的给药方式,一般为较小的锥形或圆形物体,用于人体腔道,通过局部给药,在体温下可被迅速软化,使药效迅速释放出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栓剂包括阴道栓剂与肛门栓剂。
在治疗妇科疾病时经常会使用到栓剂,包括甲硝唑栓、双唑泰栓、保妇康栓、奥硝唑栓、消糜栓等等。
肛门栓则主要用于治疗痔疮等肛肠疾病。
2、栓剂使用注意事项
栓剂为外用药物,避免孩子误服。
避免过性生活期间用药阴道栓剂,以免导致交叉感染,在用药时,应将手清洗干净,避免将细菌带入阴道,可适当将药物塞得深入一些,塞得过浅有可能导致药物滑落,
影响药效。
一些栓剂由于高温可发生软化变形,可以放入冰箱冷藏数分钟再取出使用。
栓剂的原理

栓剂的原理
栓剂是一种直接插入体腔或体腔口的药物剂形。
栓剂可以通过直肠、阴道等体腔进入体内,并释放有效成分。
栓剂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局部作用:栓剂中的药物可以直接接触到体腔黏膜,通过局部作用发挥药效。
例如,阴道栓剂可以用于治疗阴道炎,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阴道黏膜,起到抗菌、抗炎的作用。
2. 渗透吸收:栓剂的基质可以通过体液的吸收、渗透进入体内,使药物达到全身循环,发挥整体药效。
例如,直肠栓剂中的药物可以通过直肠黏膜的吸收进入血液,从而起到全身性的治疗作用。
3. 慢释作用:部分栓剂可设计成长效、慢释型药物,通过缓慢释放药物,使药效持久。
这样可以减少药物的频繁给药,提高药物的疗效。
总的来说,栓剂的原理是通过直接接触黏膜产生局部作用、通过渗透吸收达到全身效应或通过慢释作用实现药物疗效的持久性。
栓剂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多种体腔疾病的治疗。
栓剂使用说明书

栓剂使用说明书
栓剂使用说明书
一、产品简介
栓剂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肛门疾病的药物,主要成分为药物和基质。
栓剂的基质通常为脂肪酸甘油酯或聚乙二醇等,药物成分则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治疗需要而定,常见的有消炎、止痛、止血等作用。
二、使用方法
1.使用前请先清洁双手,将栓剂从包装中取出。
2.将栓剂插入肛门,尽量使其深入直肠,然后轻轻拔出手指。
3.使用后请保持卧位,尽量避免站立或行走,以免药物流失。
4.栓剂的使用频率和剂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得自行增减。
5.使用栓剂期间应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以保持肠道通畅。
三、注意事项
1.栓剂仅限于肛门使用,不得口服或其他途径使用。
2.使用栓剂期间应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以免影响药效。
3.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请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使用栓剂时应特别注意,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栓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
四、常见问题
1.栓剂使用后多久可以排便?
答:栓剂的药效通常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使用后可以适当休息,等待药效发挥,然后再排便。
2.栓剂使用后会不会有副作用?
答:栓剂的副作用较少,但仍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便秘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3.栓剂可以长期使用吗?
答:栓剂的使用时间应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而定,不建议长期使用。
总之,栓剂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肛门疾病的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使用方
法和注意事项,如有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医院常见药物介绍——第12章_栓剂

2. 甘油明胶基质属于水溶性基质,制 成的栓剂在体温时缓缓熔化释药。 3. 热熔法适合于各种基质栓剂的制备。 4. 各种栓剂的熔点均要求与体温接近, 以便进入人体后能迅速熔化释药。
5. 栓剂中药物直肠吸收最适宜的途经为 经直肠上静脉吸收,这样可以避免肝脏 的首过作用而直接进入体循环。 6.以甘油明胶为基质的栓剂具备下列那些 特点( ): (1)具有弹性、不易折断 (2)适用于鞣酸等药物 (3)体温时不熔融 (4)药物溶出速度可由明胶、水、甘油 三则的比例调节 (5)是阴道栓常用的基质
第二节 栓剂的基质 一、栓剂基质的特殊要求 1. 熔点与凝固点之差较小 2. 具有湿润、乳化能力,吸水好(水 值较高),释放快 3.常温下坚硬韧性、体内熔化 4.油脂性基质应酸价:0.2以下;皂化 价200-245;碘价小于7
栓剂基质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按中国 药典2000版附录57页 (一)融点: (二)凝固点: (三)酸值:指脂肪酸1g中含有的游离 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 (四)皂化值:指中和并皂化脂肪物质 1g中含有的游离酸类和酯类所需KOH 的重量
3. 基质因素 药物在油(基质)水(直肠分泌液) 两相间的分配2) 水相基质对水溶性药物释放阻 力大 (3) 适当浓度表面活性剂有助于药物 释放,但高浓度形成胶团会阻碍药物吸 收.
4。药物直肠给药吸收机制 被动扩散转运 5。灌肠剂
四、栓剂中药物剂量与规格 剂量:为口服剂量的1.5-2倍 规格:肛门栓:2g/颗/成人; 阴道栓:2-5g 五、栓剂的质量要求 1. 含定量药物 2. 有硬度和韧性(便于塞入) 3. 常温坚硬、进腔道后融化 4. 无刺激
[制法] 按处方比例,各取1/10量.将无 水碳酸钠与蒸馏水置于蒸发皿中,搅 拌溶解后,加甘油混合,置水浴上加热, 缓缓加入锉细的硬脂酸,随加随搅拌, 俟泡沫消失溶液澄明时,倾入涂有润 滑剂的栓膜内,冷凝,取出包装,每粒 重1.5g. 外观应透明。
栓剂制备方法

栓剂制备方法一、栓剂的概述栓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常用于局部给药,特别适用于直肠给药。
栓剂具有操作简便、药效强烈、副作用小和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栓剂制备方法的选择对于栓剂的药效、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栓剂制备方法的选择栓剂制备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栓剂所用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和药效要求、患者的需求以及生产实际情况等。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栓剂制备方法。
2.1 凝胶栓剂制备方法凝胶栓剂是将药物悬浮于凝胶基质中形成的栓剂。
凝胶基质可以是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和释放性能。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凝胶基质的溶解:将凝胶基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如水、乙醇等。
2. 药物的添加:将所需药物加入到凝胶基质溶液中,并充分搅拌,使药物均匀分散。
3. 凝胶形成:通过调节pH值、温度或添加交联剂等方式促使凝胶基质凝胶化。
4. 塑性剂的添加:可根据需要添加塑性剂,改善栓剂的质地和可塑性。
5. 型条制备:将制备好的凝胶栓剂注入型条中,待凝胶凝固后封口。
2.2 搅拌型栓剂制备方法搅拌型栓剂是将药物悬浮于基质中形成的栓剂,通过搅拌来保持药物的分散状态。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药物的悬浮:将所需药物悬浮于适量的基质中,如明胶、甘油等。
2. 搅拌均匀:使用搅拌器进行搅拌,使药物均匀分散于基质中。
3. 调整粘度和质地:可根据需要调整栓剂的粘度和质地,如添加甘油调节粘度。
4. 充填模具:将制备好的栓剂充填到栓剂模具中,待栓剂凝固后取出。
2.3 泡腾型栓剂制备方法泡腾型栓剂是将泡腾剂和药物悬浮于基质中形成的栓剂,给药时会产生泡腾作用,增加药物的接触面积和吸收速度。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药物的悬浮:将所需药物悬浮于适量的基质中,如明胶、甘油等。
2. 泡腾剂的添加:向栓剂中添加泡腾剂,如碳酸氢钠、柠檬酸等。
3. 模具充填:将制备好的栓剂充填到栓剂模具中。
栓剂—认识栓剂(药物制剂技术)

定义: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 剂.
按腔道不同分为:肛门栓、阴道栓、尿道栓、喉 道栓、耳用栓和鼻用栓等。
常用的栓剂包括直肠栓和阴道栓,后者主要用于 阴道疾病的局部治疗作用
不同的栓剂,形状不一。直肠栓以鱼雷型为主, 阴道栓以鸭嘴型为宜。
二、栓剂的特点
优、缺点
1、使用相对方便,尤其对于低龄儿童; 2、局部给药直达病灶,药物浓度高,利于治疗; 3、基质液化后粘度高,增加局部作用时间,缓慢释放 ,减少刺激性; 4、可用于全身给药,具有多项优势; 5、工艺简单,易于生产。
三、栓剂的作用特点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 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 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四、栓剂的处方组成
1、药物:栓剂中药物加入后可溶于基质中,也可混 悬于基质中.不溶固体药物应预先用适宜方法制成 细粉,并料 3、附加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1. 吸湿性强使栓剂受潮变形和直肠粘 膜刺激;
2.可用不同比例得到不同熔点及释药 度
(三)吸收促进剂 3. 卖泽52 S-40 orMyrj52 特点:固体、水醇均溶解
三、栓剂吸收途径与影响吸收因素 (一)直肠静脉吸收:两条主要吸收途径 1.肛门2cm处—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 脉 —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进入下腔大静脉, 而进入大循环; 2. 肛门6cm深处—直肠上静脉 —门肝系 统—肝脏代谢进入大循环; 另一途径: 3. 直肠淋巴系统吸收 大循环 阴道栓直接进入大循环
阴道栓:2-5g 五、栓剂的质量要求 1. 含定量药物 2. 有硬度和韧性(便于塞入) 3. 常温坚硬、进腔道后融化 4. 无刺激
第二节 栓剂的基质 一、栓剂基质的特殊要求 1. 熔点与凝固点之差较小 2. 具有湿润、乳化能力,吸水好(水 值较高),释放快 3.常温下坚硬韧性、体内熔化 4.油脂性基质应酸价:0.2以下;皂化 价200-245;碘价小于7
制 法:将明胶加至甘油、水(或药) 的混合物中、吸水至明胶溶胀、水浴 加热至明胶溶解再加药。
2. 聚乙二醇PEG 不同聚合度、分子量、物理性状呈不 同规格: PEG200 、PEG400、PEG600、—液体; PEG1000—半固体; PEG2000、PEG4000、PEG6000—固体 常配:PEG1000 96%、PEG4000 4% 形成低熔点基质。
栓剂基质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按中国 药典2000版附录57页
(一)融点: (二)凝固点: (三)酸值:指脂肪酸1g中含有的游离
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 (四)皂化值:指中和并皂化脂肪物质
1g中含有的游离酸类和酯类所需KOH 的重量
(五)碘值:指脂肪100g,当充分卤 化时所需的碘量。
(六)羟值:指供试品中1g中含有的 羟基。
(八)过氧化值: (九)融变时限: (十)吸水能力
二、基质的种类 油脂性基质 天然:可可豆脂
香果脂、乌桕脂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类 包括 半合成椰油酯
混合脂肪酸甘油酯 硬脂酸丙二醇酯
半合成脂肪酸酯
氢化植物油
水溶性基质 甘油明胶 聚乙二醇类 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 泊洛沙母
附加剂: 吸收促进剂 吸收阻滞剂 增塑剂 抗氧剂
(二)影响药物直肠吸收的因素 1.生理因素: (1)空直肠的吸收大:应排便或灌肠 后使用; (2)直肠粘膜pH值(7.4)与被溶解 药物的量; (3)病理状况降低吸收 (4)在肠道保留时间长吸收好
2.药物因素 (1) 溶解度:溶解后的脂溶性和水溶 性药物均有好的吸收;不溶解药物应制 成可溶性药物. (2)药物的粒径: <1nm可透过脂质 膜; (3) 脂溶性与解离度:溶解在肠壁 时,非解离性药物吸收好
(二) 种类与形状: 1. 肛门栓 鱼雷形状, 前大后小 2. 阴道栓: 球形、鸭嘴形等
阴道栓
肛门栓
二、栓剂的作用特点: (一) 局部: 肛门: 化痔栓—内痔;甘油栓:便秘; 腔道:蛇床子阴道栓 (二) 全身:由肛门经直肠粘膜吸收进 入体循环;
作用特点: 1.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 2.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制成栓剂; 3.50-70%不受肝脏首过作用。 4.比口服干扰因素少; 5. 幼儿、呕吐患者适用。
(一) 油脂性基质 1. 可可豆脂 (1) 熔点29-34℃,25℃软化 (2) 同质多晶型:α、γ晶型不稳定, β 晶型稳定但高温破坏异构化而使熔点降低; 故宜缓慢升温溶解2/3时停止加热,余热 熔化剩余部分; (3)易酸败、软化 (4)酸值、碘值较高,故不稳定
2.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类 共同特点: (1)12-18C饱和混合脂肪酸甘油 酯抗热性好; (2)常温固体、腔道内很快融化 (3)乳化水份能力强 (4)稳定,碘值、过氧化值、酸值低 (5)生物利用度高
中药药剂学 第十二章 栓 剂
中药药剂教研室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栓剂的含义、特点、与药物吸 收的途径和影响吸收的因素
2. 掌握热熔法制备的工艺过程、操作 要点、置换值的含义
3. 熟悉常用栓剂的基质种类、性质、 栓剂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 概述
一质混合制成的 直肠、腔道塞入的一种固体剂型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类与可可脂比较
可可脂
脂肪酸甘油酯类
天然脂肪酸甘油酯 半合成植物脂肪酸甘油酯
熔点与凝固点相差大 熔点与凝固点相差分散小、
药物易沉淀
均匀不易沉淀
多晶型,36℃以下加热 70℃加热不影响凝固点
熔点降低
乳化力和吸水力差 乳化力、吸水力强
酸值碘值高、不稳定 酸值、碘值低、稳定
易变质
不变质
硬度较低挤压变形
硬度较高不易变形
外表粘
外表不粘
药物释放差
药物释放好
(二)水溶性与亲水性基质 1. 甘油明胶 常配(g/g) : 甘油65%±5%、水10 %、明胶20-30%; 常用于:阴道栓基质
特点: ● 易吸水、易失水 ● 有弹性不易折断 ● 不是在体温时熔融,而是缓 缓溶解 于分泌物中 ● 鞣酸、重金属不能用该基质 ● 甘油具有增塑、保湿、固化作用 ● 易长霉需加防腐剂
(1) 半合成椰子油: 四种不同熔点规格,最常用的为36型 (35-37℃) (2)半合成脂肪酸酯 四种不同熔点规格,最常用的为34型 (33-35℃), 非稳定型A型在贮存过 程中转变为稳定的B型后溶点上升2- 3℃,因此, 原始基质熔点应控制在 34-35℃.
(3)混合脂肪酸甘油酯: 四种不同熔点规格,最常用的为36型 (35-37℃) (4)硬脂酸丙二醇酯: 熔点:36-38℃; (5) 氢化植物油: 植物油氢化制得,氢化不完全,仍含不饱和 脂肪酸,故熔距较长,抗热性差 稳定性差. 可加植物油或蜡调节熔点 加表面活性剂可改善释药性.
3. 基质因素
药物在油(基质)水(直肠分泌液)两 相间的分配系数
(1)油相基质对脂溶性药物释放阻力大 (2) 水相基质对水溶性药物释放阻力 大 (3) 适当浓度表面活性剂有助于药物 释放,但高浓度形成胶团会阻碍药物吸 收.
4。药物直肠给药吸收机制 被动扩散转运 5。灌肠剂
四、栓剂中药物剂量与规格 剂量:为口服剂量的1.5-2倍 规格:肛门栓:2g/颗/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