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CGCS2000坐标系下的三、四等天文大地网平差

合集下载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空间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长半轴 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 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采用地心坐标系,有利于采用现代空间技术对坐标系进行维护和快速更新,测定高精度大地控制点三维坐标,并提高测图工作效率。

优点:与对地观测数据结合紧密,使用方便,提供高精度、地心、动态、实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

2000系:CGCS2000,6378137.0,1/298.257222101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国务院批准,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地心坐标系,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1984.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的参数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点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框架点,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具体实现。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构成:☐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基础上完成的天文大地网联合平差获得的在ITRF97框架下的近5万个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点☐ITRF97框架下平差后获得的近10万个三、四等天文大地网点。

按精度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层次:☐(1)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中的连续运行基准站,其坐标精度为毫米级。

☐(2)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除了CORS站以外的所有站。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提供的地心坐标的精度平均优于±3 cm。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使用方法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使用方法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建 立与使用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地心推广应用项目组
成英燕
2011年12月17日
内容
一、 CGCS2000系已有成果 二、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及CGCS2000框架 三、不同ITRF框架到CGCS2000的转换 四、 CORS站转换到CGCS2000 五、坐标转换软件 六、全国1:1万比例尺地形图图幅改正量计算及其使用 七、 CGCS2000下城市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八、城市平面坐标系统的实现和维持
2000国家大地坐标与ITRF框架坐标转换
IERS96 推荐 NNR-NUVEL1A板块运动模型
ITRF框架转换关系及速度场转换
框架转换步骤 框架转换关系建立(不同框架之间) 进行板块运动改正(不同历元间) 进行框架点坐标计算
框架转换关系
从ITRF2000转换到以前框架的转换参数与速率(历元1998. 0)
转换参数 T1(cm) T2(cm) T3(cm)
S
ppb
R1
.001"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
CGCS2000骨架其坐标精度为毫米级 速度精度为1 mm/a
三维地心坐标精度约为3 cm
平面点位精度:一、二等±0.11m, 三、四等内符精度为±0.07m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
图1:三网平差点位分布图
地球参考框架的维持
长周期因素包括: 板块运动引起的点位变化,主要沿水平 方向; 地壳构造形变引起的点位变化;
-0.2
0.1
-1.8
0.08
0.000 0.000 0.000
框架转换关系建立
确定基准变化引起的站点位移
P(t) P(t0) P (t t0)

全国三、四等三角网地心坐标平差

全国三、四等三角网地心坐标平差

要 :为 了配合 2 0 0 0国家大地坐标 系的推广应用 ,通过对全 国三 、四等三角网进行地心 坐标平差,将其
成 果纳入到 2 0 0 0国家大地坐标系 中 平差 工作主要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观测数据 的分析和整理;起 算点 的
分析与确定;观测元素 的归算;平差 计算和平差成果的分析 ;平差成果的外部检核
天 文大 地 网与 高精度 G S20 网联 合平 差 ”( P 0 0 以下 简 称两 网平差 ) 0 4 20 ,在我 国部 分地 区又 。2 0 - 08年
CC 20 G S 0 0启用 奠定 了基础 。 为 了推 广 C C 2 0 ,需要将 原有 的 国家基 本 比 GS0 0
标 差值 在 0 . ~O 2I n以内的点 ,可认 为是 同一点 。 重 复利 用 方 向 的确 定原 则 :当 某一 组观 测方 向
各观测 权标 志对应 测角 中误差 计算 公式 : 方 向中误差计 算公式 :
地心坐标平差。 2 .采用 平差基 准及工 艺流程 如 图 1所示
m=m / 2 √ 测距 边权 的确 定公式 :
= +6 ) P = / m 2
() 2
( 3)
3 3起 算 点 的分析 确 定及取 用原 则 .
( )对省 级大地 水准 面精化 项 目中布设 的 G S 1 P
B 、C级 点 ,依 据 G S点点之记 、选 埋和观 测总结 中 P
记载 的 G S点与 三角 点的重 合情 况 ,经过分 析试算 , P
满足 条件 的点 。 ( )“ 网平 差 ”项 目中 已确 定 的重 合 点 ,经 2 两 分析 与三 、四等三 角 网点也重 合 的点 。 ( )参加 了 “ 网平 差 ”的天文大地 网成 果点 3 两 和 二 改 网成 果点 ,在 原三 四等 网分 区平 差 时作 为起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GRS80及WGS84的比较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GRS80及WGS84的比较

RESOURCES从这里了解西部资源从这里了解西部经济〖论文天地〗152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GRS80及WGS84的比较徐登云1郝丽娟2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测绘院呼和浩特0100102.内蒙古自治区航空遥感测绘院呼和浩特010010摘要:本文介绍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产生的背景,分析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其定义给出CGCS2000椭球的主要几何和物理参数,比较这些参数与GRS80、WGS84椭球相应参数之间的差异,给出CGCS2000椭球与GRS80及WGS84椭球定义的正常重力值的差异,并分析在CGCS2000和GRS80及WGS84系下同一点经纬度的差异。

关键词: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GRS80WGS84大地坐标系地心坐标系1.引言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建立了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

1954坐标系采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

该椭球在计算和定位的过程中,没有采用中国的数据,该系统在我国范围内符合得不够好,不能满足高精度定位以及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战略武器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70年代,经过努力完成了全国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的布测,为了进行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采用1975年IUGG 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参考椭球参数进行新的定位和定向,从而建立了1980西安坐标系(GRS80),该大地坐标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主的现代空间定位技术快速发展,致使国际上获取位置的测量技术和方法迅速发生变革。

目前我国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与美国的GPS 、俄罗斯的Glonas 欧洲的Galileo 并列成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国际上通行以地球质量中心作为坐标系原点,采用以地球质心为大地坐标系的原点,可以更好地解释地球上各种地理和物理现象,有利于采用现代空间技术对坐标系进行维护和快速更新,测定高精度大地控制点三维坐标,并提高测图工作效率。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GCS2000与1980西安坐标系的比较
CGCS2000椭球 与 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的比较 2000国家 1980西安 2000-1980西安 性质 地心 局部 约90m a 6378137m 6378140m -3 m 1/f 298.257222101 298.257 0.000222101 GM 3.986004418 3.986005 -0.000000582 ω 7.292115×10-5 7.292115×10-5 0
展,已制约测绘的众多应用,特别是空间、航天和武器
的应用。局部坐标系已变得过时。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局部坐标系在空间时代毫
无用处(例如,对于不涉及空间测量的局部工程建设,
旧坐标系的地形图仍然好用)。
现代大地坐标系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现代大地坐标系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① 地心; ② 三维; ③ 高精度; ④ 定义符合IERS(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协议。
CGCS2000的实现
2 0 0 0 国 家 GPS 大 地 网
CGCS2000与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比较 CGCS200椭球与1954年北京坐标系椭球的比较
CGCS2000 性质 a 1/f 1954年北京 2000-1954 28m -130m -95m -108 m -0.042777899 地心 局部 6378137m 6378245m 298.257222101 298.3
CGCS2000:参考椭球常数 导出物理常数值
U0= 62636851.7149 m2s-2 椭球面正常位 J2= 0.1082629832258x10-2 2阶带谐系数 J4= -0.2370911256141x10-5 4阶带谐系数 J6= 0.6083465258892x10-8 6阶带谐系数 J8= -0.1426811009798x10-10 m 8 阶带谐系数 2a 2b / GM J10 = 0.1214393383343x10-13 10阶带谐系数 m = 0.00344978650678 m=ω2a2b/GM γe = 9.7803253361 ms-2 赤道正常重力 γp = 9.8321849379 ms-2 极正常重力 γ’ = 9.7976432224 ms-2 平均正常重力 fg = 0.00530244174137 重力扁率 k = 0.00193185261931 k=bγ p/aγ e-1 M = 5.97333196×1024 kg 地球质量(包括大气)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参考椭球参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对参考椭球的参数已进行了多次更新和改善。1980西安坐标 系所采用的IAG1975椭球,其长半轴要比国际公认的WGS84椭球长半轴的值大3米左右,而这可能引起地表长度误 差达10倍左右。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维持非地心坐标系下的实际点位坐标不变的难度加大,维持非地心坐 标系的技术也逐步被新技术所取代。
长半轴 a=6378137m 扁率源自f=1/298. 地心引力常数 GM=3.×1014m3s-2 自转角速度 ω=7.292115×10-5rad s-1 短半轴b=6356752.31414m 极曲率半径=6399593.62586m 第一偏心率e=0.28
意义
1.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具有科学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航天、海洋、地震、气象、水 利、建设、规划、地质调查、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需要一个以全球参考基准为背景的、全国统一的、 协调一致的坐标系统,来处理国家、区域、海洋与全球化的资源、环境、社会和信息等问题,需要采用定义更加 科学、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的三维国家大地坐标系。
相关介绍
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测制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中国建立全国统 一的大地坐标系统。
建国以来,中国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建立了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测制了各种比例 尺地形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中国大地坐标系基本上 是依赖于传统技术手段实现的。54坐标系采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该椭球在计算和定位的过程中,没有采 用中国的数据,该系统在中国范围内符合得不好,不能满足高精度定位以及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战略武器发展 的需要。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大地测量工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的艰巨努力,终于完成了全国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的 布测。经过整体平差,采用1975年IUGG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参考椭球参数,中国建立了1980西安坐标系,1980西 安坐标系在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为测绘人,还不懂CGCS2000坐标系?

作为测绘人,还不懂CGCS2000坐标系?

作为测绘人,还不懂CGCS2000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我国当前最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

CGCS2000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属于地心大地坐标系统,该系统以ITRF97参考框架为基准,参考框架历元为2000.0。

1坐标参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定义原点: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椭球简称CGCS2000椭球。

CGCS2000椭球参数长半轴α=6378137m扁率ƒ=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 GM=3.986004418x1014m3s-2地球自转角速度ω=7.292115x10-5rads-1CGCS2000参考椭球a)CGCS2000参考椭球是一旋转椭球,其几何中心与CGCS2000的原点重合,旋转轴与CGCS2000的Z轴一致,其表面代表地球的数学表面。

b)CGCS2000参考椭球又是其表面为正常重力场的等位面的正常椭球。

c)CGCS2000参考椭球由四个常数(a,GM,J2,ω)定义。

一般规定a)“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又称“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英译为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缩写为CGCS2000;b)CGCS2000由原点、尺度、坐标轴的定向及其时间演变定义,由地面点集合的坐标和速度实现;c) 采用CGCS2000参考椭球参数进行三维坐标变换;d) 大地经纬度变换为地图平面坐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或墨卡托投影。

2坐标意义(1)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的三维国家大地坐标系;(2)遥感卫星资料可基于地心坐标系;(3)应用现代空间技术进行地形图测绘和定位,可以大幅度提高点位表达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快速获取精确的三维地心坐标;陆态网CORS站分布图3坐标背景为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信息化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地理平台作为基础,为了可以更科学的动态的描述地球,特别是随着各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世界各国都在更新和完善各自的大地坐标系统和它相应的坐标框架。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参数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参数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h i‎n a‎Ge‎o‎d eti‎c Coo‎r din‎a‎t e ‎S y‎s t‎e m ‎2‎000,‎简称CGC‎S200‎0‎)。

参‎考历‎元为‎200‎0‎.0,其‎定义为:‎原点: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定向:‎初始定向‎由‎198‎4.‎0时‎B IH‎(‎国际时间‎局)定向给‎定;是右‎手‎地固直‎角坐‎标系‎。

原点‎在‎地心;Z‎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I ER‎S)‎参考‎极(I‎R‎P)方向‎,X轴为I‎E RS的‎参‎考子午‎面(‎I R‎M)与‎垂‎直于Z轴‎的赤道面的‎交线,‎Y‎轴与Z‎轴和‎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参考‎椭球采用‎2‎000‎参考‎椭球‎,其定‎义‎常数是:‎长半轴:‎a = ‎6‎378‎13‎7m‎地球‎(‎包括大气‎)引力常数‎:GM ‎=‎3.‎98‎60‎044‎1‎8×10‎14m3s‎-2地‎球‎动力形‎状因‎子:‎J2 ‎=‎0.0‎01082‎6298‎3‎225‎8‎地球‎旋转速‎度‎:ω =‎7.29‎2115‎×‎10-‎5r‎a d‎s-1‎‎正常椭球‎与参考椭球‎一致。

‎‎---‎--‎--‎---‎-‎----‎-----‎----‎-‎---‎--‎--‎---‎-‎----‎-----‎----‎-‎---‎--‎--‎---‎-‎----‎-----‎----‎-‎---‎--‎--‎--‎我‎国大地测‎量几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新发‎展‎程‎鹏飞1‎‎,杨元‎喜2 ,‎李建成3‎‎,孙‎汉荣‎4‎,秘‎金‎钟1(‎1 .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 ‎; 2 .‎西安测‎绘‎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3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4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中‎心,‎北京‎1‎0003‎6)摘‎要: 综‎述‎我国大‎地测‎量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新进展,‎介绍近‎几‎年我国‎大地‎测量‎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坐标‎系统的建‎立‎、维护‎和更‎新;‎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应用;‎地壳运‎动‎监测与‎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背景
我国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先后在全国布设了 天文大地网一二等点,参加了“全国天文大地网 整体平差”,获得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的成 果。 国家及地方各级测绘单位布测了许多三、四等 三角网,国家测绘局在1989年-1998年对全国 三、四等三角网进行了分区平差,将其成果统 一到1980西安坐标系 三、四等三角点与我国天文大地网点共同构成 我国大地测量平面基础控制网。
1 1 2 2 2 Mp = μ × [QBi Bi (M i / ρ ) + QLi Li ( N j cosB j ) / ρ ) ] 300
边长和方位角中误差可利用误差方程系数 及端点之间的协方差得到
试验2区:含必要条件不够
东三浦大
试验3区:必要条件不够
东三浦
试验4区:含必要条件不够
新安镇大
1. 2 我国80系三、四等三角网平差情况 国家测绘局以参加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的 点为起算点,观测方向为元素,按《国家三角 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所规定的测量中误 差定权 对全国未参加整体平差的各等级(主要是三、 四等)三角、导线点按间接平差法在高斯平面 上进行了平差,得到了精确的坐标。
1. 2 我国80系三、四等三角网平差情况 (续) 平差按分区进行。三四等平差区个数较多, 共分653个区,其中三、四等三角网平差区 609个,二等三角网平差区44个。区内点数 不均匀,区内点数不超过2000点。 各平差 区之间在平差完成后进行了接边处理。 最终获得全国约11.8万个三角点的80系成果
4.1 数据整理内容(续)
所有参加平差计算点的WGS-84坐标系概略坐 标B、L。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参考椭球的新垂线偏差 (ξ、η)成果及各点高程异常ζ84 。 确定参加平差计算的数据共计117605点、 600429条方向、482条起始边、1721条测边 网及导线边、27个起始方位角及全国天文大 地网整体平差后进行的未参加两网平差的242 个基线网平差资料。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应用培训班
我国CGCS2000坐标系下的 三、四等天文大地网平差 报告人:秘金钟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2009.10.12
内容
1、项目基本情况 2、已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概况 3、地心坐标三四等网平差基准 4、三四等网平差的数据整理、归算与检核 5、三四等网平差数据处理 6、CGCS2000坐标系下三、四等天文大地点 坐标平差成果
4.5 数据检核
方向误差自由项的检核 边长误差方程自由项的检核 方位角误差方程自由项检核 三角形闭合差检验 大地四边形检验 中点多边形极条件检验
5 三四等网平差数据处理
5.1 函数模型
方向观测误差方程
V =−dz + pijdB+qijdL+rijdB +tijdL +lij ij i i i j j
重复点的确定与合并
平差试算前点位80系坐标相差在0.0~0.2m以 内的点,或平差试算后2000系坐标相差在 0.0~0.2m的点,原则上可认为是重复点,其 观测数据需进行合并。 原平差说明中已注明标石破坏重埋的点不作 为重复点处理。
4.4 数据预处理
标石中心方向值的归化(新的椭球面值) 天文方位角改算 观测边的改算 垂线偏差内插计算
4.2 平差文件类型
观测数据按类型组织文件,共包括下面8类文件: 点信息文件 A_PTINFO.DAT 方向观测方件A_DIRECT.DAT 测距边观测文件 A_SIDE.DAT 方位角观测文件 A_AZIMUTH.DAT 观测方向、方位角权信息文件 A_DRCTWT.DAT 观测边权信息文件 A_SIDEWT.DAT 起算点精度文件A_REPOINT.DAT 精度评定文件 PARMERR.DAT。
点位中误差统计
点等级 Ⅰ Ⅱ Ⅲ (Ⅱ) (Ⅱ)1 (Ⅱ锁) Ⅳ (Ⅲ) (Ⅳ) Ⅲ导 Ⅳ导 城Ⅳ导 x平均 (米) 0.0914 0.0601 0.2193 0.1599 0.1563 0.0905 0.0835 0.0736 0.1078 0.0584 0.0342 0.0195 y平均 (米) 0.0958 0.0680 0.1831 0.1564 0.1591 0.1375 0.0914 0.0768 0.0748 0.0580 0.0350 0.0175 dw平均 (米) 0.1338 0.0907 0.2889 0.2275 0.2239 0.1650 0.1260 0.1082 0.1324 0.0834 0.0493 0.0265 x最大 (米) 0.1580 0.2350 2.1660 0.2420 0.0950 0.5270 2.8710 0.8070 0.8190 0.3840 0.0900 0.0210 y最大 (米) 0.2500 0.2730 2.7030 0.2060 0.0960 0.3590 2.1460 1.0210 0.9570 0.2440 0.1010 0.0180 dw最大 (米) 0.2960 0.3340 2.7860 0.3010 0.1350 0.6380 3.5840 1.2650 1.2600 0.4540 0.1330 0.0280 统计个数 26 7 11 231 64 2 74 758 17 999 31 2
4.3 数据整理相关规定
方向观测权 观测边的权 起算点分析与利用 重复点的确定与合并 平差区域的划分
方向观测权
权标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观测值等级 二等基线网 藏北一导 二等三角锁网 旧二等三角基本锁 新二等三角补充网 三等三角锁、网 一等导线 二等导线 三等导线 旧二等三角补充网 四等三角网 旧三等三角网 旧四等三角网 四等导线 五等导线 城市四等导线 天文方位角 交会 单向 三角形个数 745 4202 1011 1628 46698 测角中误差 (″) 0.6 0.7 0.8 1.0 1.6 1.4 0.8 1.4 1.7 1.8 1.7 2.5 3.8 2.5 3.8 3.8 1.0 3.8 3.8 方向中误差 (″) 0.4 0.5 0.6 0.7 1.1 1.0 0.6 1.0 1.2 1.3 1.2 1.8 2.7 1.8 2.7 2.7 0.7 2.7 2.7 权值 9.0 5.8 4.0 2.9 1.2 1.4 4.0 1.4 1.0 0.9 1.0 0.4 0.2 0.4 0.2 0.2 2.9 0.2 0.2
起算点分析与利用
GPS2000网点与三角点的重合情况,在“两网 平差”时已进行了分析,结果可作本次起算; 省级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中布设在三角点上的 GPS点,经过分析、试算,重合的点作为本次 平差的起算点; 在原三四等网分区平差时做为起算点,且具有 2000系成果的点,本次平差仍利用为起算点; 在原三四等网分区平差时未做为起算点,经本 次分析与三、四等三角网点重合的一、二等点 且有2000系成果的点,可利用为起算点。 经过初步分析起算点约29000个。
1765 58718 15608 2005
观测边的权
权标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仪器类型 NASM-2A CBB-1 NASM-4D MRA/I,1-CW DI/50,DM-20 AGA-8,AGA-600,K&E-III 未知仪器型号 AGA-6激光测距仪、Ranger 4测距仪 WILDDI10红外测距仪 未知仪器型号 AGA-14A激光测距仪、DI-3S红外测距仪 DI20红外测距仪 基线扩大边 基线边、特级导线边 amm 20 32 37 50 20 5 0.0 5.0 5.0 10.0 5.0 3.0 bmm/公里 1 2 2 3 5 1 9.6 2.0 5.0 1.0 3.0 1.0 mS/s=3.3ppm mS/s=2.0ppm
我国已有的多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续) 2004年,国家测绘局组织实施了“我国天文大 地网与高精度GPS 2000网联合平差”,实现 了我国天文大地网点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向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的转化。 国家测绘局2004年-2008年在我国中东部地区 等16个省市开展了省级大地水准面精化项 目,布测的GPS B、C级网平差成果,共计 10841点。
BTPB_BTPL.DAT 总法方程主元与自由项,以及求逆之后的文件 V.DAT 残差文件 SolutionX.DAT 单区最终坐标及其精度文件 Side_Sigma.DAT 边长精度文件 Azi_Sigma.DAT 方位角精度文件
6.2 初步计算成果
区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差 点数 待定 点数 已知 点数 方向数 方向 组数 方位 角数 边数 平差中误差 (")
观测边误差方程
pDi
P Sij
pAij
Vsij =aijdB+bijdL +cijdB +dijdL +Sij ×10 ΔS +lij i i j j
天文方位角误差方程
VAij = pijdBi + qijdLi + rijdBj + tijdLj + ΔA + lAij
−6
5.2 随机模型
地面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中,观测量种类很 多,若权的确定不合理,势必影响平差结果 的正确性和精度评定的可靠性。 联合平差的随机模型的确定采用验前验后相 结合的方法进行,验前验后方差比应为1,单 位权中误差定为1.20。 已知点方差阵采用固定阵,即将权放大,作 为固定值出现,其坐标值不再发生变化。
5.3 法方程解算
三四等网观测值线性化后,可以根据分网 的大小将法方程变换,可以采用全满阵法 方程,采用正常方式求逆解决。 求解超大型线性稀疏、最小二乘大地平差 问题的一般采取直接法中的Cholesky因子 分解法和迭代法共同使用,可以同时满足 数值计算稳定性和高精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