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五)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ppt课件

• (7)、天花枋:天花枋和天花梁作用相似,是承 托天花板和支条的横向构件,两端交于柱中。
• (8)、平板枋(斗盘枋):平板枋位于大额枋之 上,斗栱之下,是用于承受斗栱底座的大木构件。 (P9 8-25~8-27 图2-4-28)
图2-4-28 平板枋(斗盘枋)
• (9)、承椽枋:重檐建筑上檐的小额枋,因其上 有孔以承下檐的椽尾,故称为承椽枋。(图2-4-29)
图2-4-40 瓦口板、 眠檐板
瓦口板
• (2)、山花板(垫疝板):用于歇山房屋的两端 歇山山尖、封闭山面的木板。(P46 8-186 图2-441)
图2-4-41 山花板(垫疝板)
• (3)、博风板(排疝板、博缝):是歇山或悬山 屋顶的山尖部分屋面伸出山墙或山花板之外,钉 在伸出山尖悬挑桁头上的木板。(P46 8-187 图 2-4-41)
图2-4-29 承椽枋
• (10)、连机:连机是不设桁枋的小式建筑桁条 下面的辅材,其作用和桁枋相似,主要是增强桁
条的抗弯强度,充实桁条的美观和厚实感。(P15 8-52 8-53)
•(11)、搁栅:是用于楼房的楼板和承重梁
之间,作为次梁的木构件,它承受楼板重量并 传递给承重梁。
• 4、檩(槫、桁):檩是承托屋顶椽子的木构件,
图2-4-33 罗锅椽
• (6)、茶壶档轩椽:茶壶档轩椽是一种矩形截面 的直角弯椽,常用于古建筑的轩廊之上。(P24 884、8-85、8-86、8-87 图2-4-34)
图2-4-34 茶壶档轩椽
• (7)、摔网椽:摔网椽是指屋面转角起翘部分的 出檐椽,因为椽子之间的距离,由尾至头是逐渐 斜着岔开成斜撒网状的,为与正身部分出檐椽相 区别,故取名为摔网椽。摔网椽的截面有半圆形 和矩形,半圆形称为半圆荷包形摔网椽。( P26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六)

• 其中柱头斗栱是指正对柱顶放置的斗栱;平身斗 栱是指两柱之间,等距离放置在平板枋上的斗栱;
转角斗栱是指处在转角柱上的斗栱。它们的区别
在于:平身斗栱只与桁、檩枋衔接;而柱头斗栱 除桁檩枋外,还与挑梁衔接;转角斗栱则要与两 个垂直方向的桁檩枋及斜角方向的角梁进行衔接。
图2-4-49角梁(老戗、嫩戗)
角梁(北方官式做法)
• (2)、草架柱:歇山建筑固定山面构件的骨架。 歇山建筑梢间桁条向山面挑出,出梢部分需要有 构件支顶,这个构件就是草架柱。它是断面呈方 形的小柱,既支撑梢桁,又可作为钉附山花板的 龙骨。草架柱的下端落脚在踏脚木上。(图2-4-50)
图2-4-50 草架柱
单翘单昂平身斗拱
• 3、斗栱附件 • 斗栱附件是指各攒斗栱之间的联系件,以及斗栱
与屋顶部份的承重桁之间的联系件。包括:垫栱 板、正心枋、外拽枋、里拽枋、挑檐枋、井口枋、 盖斗板。 • (1)、垫栱板:垫栱板是在斗栱建筑中,填塞两 攒斗栱之间空档的木板。为加强装饰效果,常在 板面雕刻花饰纹样。(图2-4-59)
• 菱角木、龙径木是位于老戗、嫩戗背部的构件, 其主要作用是垫平老戗、嫩戗背部的三角形空缺, 一方面用以固定上部翘角的钢板,另一方面可加 固老戗、嫩戗之间的连接;菱角木在下,龙径木 在上(宋营造法原将其分为两块,自下而上分别 称为箴木和扁担木)。(P54 8-213、8-214、8215、8-216)(图2-4-49)
• 注: P39 8-155、8-156、8-157子目系定额印刷错误, 应将“五踩单翘单昂斗栱”改为“九踩平座斗栱”。
• 注:定额错印为“悼木”
图2-4-55 棹木、蒲鞋头、梁垫、山雾云、抱梁云等
• (9)、水浪机:属于桁下的辅助装饰木连机的一 种,在板的两面分为有雕刻花纹图案和无雕刻花 纹图案两种。无雕刻花纹图案的称为光面机,有 雕刻图案的因图案花纹不同,命名为水浪机、金 钱如意机等。(P48 8-193 图2-4-56)
古建鉴赏基础知识分析

古建鉴赏基础知识分析
砌筑方法也根据不同的标准要求分为干摆、 丝缝、淌白、糙砌等。
古建筑一般对墙体外表要求严格,故墙体 多分为里外两层,砌筑里层的墙面叫背里; 外层墙面按不同要求分为干摆墙、丝缝墙、 淌白墙和糙砌墙。里外层之间的空隙应 “灌浆、填涌”。
古建鉴赏基础知识分析
古建鉴赏基础知识分析
3、枋类构件 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中最主要的承重结构
是柱和梁,辅助稳定柱和梁的构件就是 枋。枋类构件虽不是主要承重构件,但 在辅助梁架组成整体构架中却起着重要 作用。
古建鉴赏基础知识分析
(1)、额枋(檐枋) 用于建筑物檐柱柱头间的横向联系的构件称 为额枋。
(2)、脊枋 (3)、金梁枋
位于檐枋和脊枋之间的所有枋子都称为金梁 枋。 (4)、穿插枋 位于抱头梁或挑尖梁下,联系檐柱与金柱的 枋子称为穿插枋。
(7)、雷公柱 用于庑殿建筑正背两端,支承挑出的脊桁的柱子,叫雷 公柱。在多角形攒尖建筑中,攒尖部分凭由戗支撑的柱 子也叫雷公柱。
(8)、角柱 位于建筑物转角部位,承载来自不同角度的梁枋等大木 构件的柱子均称为角柱,如檐角柱、金角柱、重檐金角 柱、童角柱等。由于角柱要与来自不同方向的构件相交, 因此角柱上的榫卯构接作用。 栱:长条形木块,具有伸展挑出的作用。
古建鉴赏基础知识分析
斗栱用于屋檐下向外挑出,承接外部屋檐,可以 使出檐更加深远,对保护柱础、墙身、台明等免 受雨水侵蚀有重要作用。斗栱用于室内向两端挑 出,有缩短梁枋跨度,分散梁枋连接处剪力的作 用。斗栱用于檐下(包括室内梁架之下),在建筑物 上下构架之间形成一层斗栱群。这一层由纵横构 件、方形升斗组成的颇有弹性的结构层,就象一 层巨大的弹簧垫层,组成可以吸收纵横震波的空 间网架结构,对于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十分有 利。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

(5)、落地花罩:形式略同几腿罩,不同之处是: 安置于挂空槛之下的花罩沿抱框向下延伸,落在 下面的须弥墩上。这种形式较之几腿罩和一般落 地罩更加豪华富丽(图2-5-37e )。
图2-5-37e 落地花罩
(6)、炕罩,又称床罩,是专门安置在床榻前面 的花罩,形式同一般落地罩,贴床榻外皮安装在 面宽方向,内侧挂软帘。室内顶棚高者,床罩之 上还要加顶盖,在四周做木雕装饰(图2-5-37 f)。
(1)、几腿罩:由槛框、花罩、横披等部分组成, 其特点是:整组罩子仅有两根腿子(抱框),腿子 与上槛、挂空槛组成几案形框架,两根抱框恰似 几案的两条腿,安装在挂空槛下的花罩,横贯两 抱框之间。挂空槛下也可只安装花牙子。几腿罩 通常用于进深不大的房间(图2-5-37 a)。
图2-5-37 a 几腿罩
14、花罩、碧纱橱 花罩、碧纱橱是古建筑室内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用来分隔室内空间,并有很强的装饰功能, 由于花罩、碧纱橱做工十分讲究,集各种艺术、 技术于一身,又成为室内重要的艺术装饰品。
古建木装修中的花罩有几腿罩、栏杆罩、飞罩、 落地罩、落地花罩、炕罩等。其中落地罩又有不 同的形式,常见者有圆光罩、八角罩以与一般形 式的落地罩。
(3)、直档栏杆:是指扶手下面的档木都为垂直, 最简单的为矩形截面木条作直档,比较讲究的采 用西洋瓶直档。
直档栏杆
(4)、座槛:在亭、游廊、走廊等建筑物两柱间 多带座凳供游人休息,具体做法为砖砌矮墙、在 矮墙上铺凳面板,此凳面板称为座槛(P68 8-272) 。 如图2-5-32所示。
图2-5-32 座槛
(5)、吴王靠:又称“美人靠”、“ 靠背栏杆”, 指与栏杆配套的靠背椅,包括靠背与座槛,在靠背 上的花纹图案,常用的有竖芯式、宫式、葵式、鹅 颈靠背式等(P69 8-273、8-274、8-275、8-276) 。 如图2-5-30所示。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六)

图2-4-55 棹木、蒲鞋头、梁垫、山雾云、抱梁云等
• (9)、水浪机:属于桁下的辅助装饰木连机的一 种,在板的两面分为有雕刻花纹图案和无雕刻花 纹图案两种。无雕刻花纹图案的称为光面机,有 雕刻图案的因图案花纹不同,命名为水浪机、金 钱如意机等。(P48 8-193 图2-4-56)
• (3)翘:“翘”是与“栱”形状大致相同的曲木, 但方向与“栱”垂直相交,沿建筑物进深方向设 置,卡在座斗槽与栱上,两端脚上搁置“升”; 宋代把翘称为华栱或卷头。
• 根据斗栱层数(或出踩的多少),有单翘、重翘或多 翘之分。古建筑斗栱大部份向外挑出,这种向外 挑出,清式称“出踩”,(宋称为出跳、出抄) 踩与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一拽架”,翘 的长度就以拽架之多少而定。
• (6)、山雾云:是山雾云板的简称,它是在室内 装饰要求较高的厅堂房屋中,屋脊用斗栱代替脊 童柱,为配合斗栱的装饰豪华性,斜插在座斗与 脊桁之间的山尖装饰板,在板上雕刻有流云飞鹤 等花纹图案,用以美化山界梁以上的山尖空间。 (P40 8-159 图2-4-53)
图2-4-53 梁垫、山雾云、抱梁云等
图2-4-56 水浪机
• (10)、抱梁云:是同山雾云作用相同的装饰板, 只是比山雾云小,斜插在斗栱的升口上。(P48 8195 图2-4-53)
图2-4-53 山雾云 抱梁云
• (三)斗栱
• 斗栱在古建筑木构架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门类,是我国古建筑屋檐下面的一种传力构件, 清代称斗栱,宋代称铺作,南方民间有称牌科。 由于形状特殊,给建筑也起着很好的装饰效果。 斗栱除用于室外檐下柱梁之间、室内上下层梁架 之间、楼房廊庑平座之下以外,还常用于殿庑室 内的其它部位,如藻井斗栱。
木,在其上按摔网椽的间距挖成若干椽槽,以它 承托翼角椽,使翼角椽渐渐翘起。(P32 8-116、 8-117、8-118、8-119 图2-4-52)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

(2)石狮
陵墓、大门前:辟邪 石窟:佛力浩大,无物不降 雄狮(左):统一寰宇和无上
权力 雌狮(右):子孙绵延
(3)吉祥缸
(4)嘉 量——表示 公正和至高 无上,象征 国家统一和 强盛
(五) 日晷—计 时器
(6)铜龟、铜鹤— —象征长寿
(7)鼎式香炉 有盖为鼎,无盖为炉
(三)北京故宫
第二,砖普遍使用(民居、 城墙)、琉璃砖瓦更广应 用;
第三,皇家园林与私家园 林的建造极盛;(园林专 著《园冶》)
第四,喇嘛教建筑兴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 本构件
(一)台基
1、普通台基
2、须弥座(又称金刚座) 古建级别的标志之一
(二)开间(三)大梁
(四)斗拱
我国古建特有的结构构件
第三,建筑风格: 整体建筑: 气魄宏伟、严整而又 开朗;
单体建筑:
屋顶舒展平远,出檐深 远;斗拱较大,板门, 直棂窗;色彩简洁明快, 风格庄重朴实。
5、宋朝—大转变时期
特点: 第一,出现了建筑规范 文献《营造法式》
第二,建筑风格: 规模比唐代小,但绚丽多彩; 单体建筑: 屋顶坡度增大,出檐不如
(四)注重和周围环 境的协调
《南巡盛典》中的锡山惠山形势图
第二节 宫殿和庙宇
一、宫殿 (一)宫殿的沿革 目前保存较好的宫殿: 北京故宫、沈阳清故宫
(二)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1、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按封建统治的礼制来加以规划,
一般布局按中轴线作左右对 称、层层进深的布局。 (江苏部分)
——我国古建体系基本形成
3、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展时期 最突出的—— 佛寺、佛塔、石窟
4、隋唐时期—— 成熟时期
唐代建筑的特点: 第一,建筑群处理愈趋 成熟
古建维修入门知识点总结

古建维修入门知识点总结古建筑作为我国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建筑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损坏和老化现象。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古建筑,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古建维修的入门知识。
本文将总结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对古建维修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古建筑的材料和结构特点古建筑在材料和结构上与现代建筑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古建筑常常使用木材、砖石和陶瓷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需要特殊的保养和修复技术。
其次,古建筑的结构通常采用榫卯结构,如斗拱、斗栱、悬山等,这些结构需要维修工匠熟悉其组成和连接方式,以便进行正确的修复。
二、古建筑的损坏类型和原因古建筑的损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腐蚀、风雨侵蚀、地震震动、结构老化等。
腐蚀主要是由于古建筑长时间暴露在外的潮湿环境中,使木材和石材受到细菌、真菌和昆虫侵蚀;风雨侵蚀则是古建筑屋面、墙体等受到风沙、雨水的冲刷和侵蚀;地震震动会引起古建筑结构的位移和破坏;结构老化则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古建筑结构中的材料发生变化而引起。
三、古建维修的基本原则进行古建维修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不破坏原有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尽可能保持其原貌;其次,修复时应尽量使用与原材料相似的材料;第三,维修过程中要注重材料的保存和修复技术的研究,以保证修复效果的持久和可信性。
四、古建维修的具体技术古建维修涉及多种具体技术,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技术点。
首先,对于木结构的维修,可以采用加固和替换的方法。
加固可以通过设置结构加强件或使用粘合剂等方式来增加木材的强度;替换则是将严重损坏的部分进行整体更换,恢复原有的结构。
其次,对于砖石结构的维修,可以采用填缝和补丁的方法。
填缝主要是在古建筑墙体上填充石灰浆或石材胶,以填补砖石之间的裂缝,增加整体的稳定性;补丁则是将严重破损的砖石部分更换或修补。
此外,还有彩塑修复、彩绘修复、屋面修复等专门的技术方法,需要维修工匠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实践。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故宫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
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
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
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
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
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
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
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
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
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
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等形式。
屋顶使建筑物显得稳重协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4-39 里口木
• (1)、瓦口板:是承托檐口瓦的木构件,它是一 块用木板按照瓦垄和瓦沟的凸凹形状,锯成波浪 形之木条,钉在大连檐上,在凸峰上盖檐口的沟 头瓦,凹谷上盖檐口的滴水瓦(图2-4-40)。有用 于筒瓦(琉璃瓦)屋面的瓦口板和用于板瓦、小 青瓦屋面的瓦口板两种。 ( P41 8-162 )
古建筑基础知识
因文件大小所限,人为分为九个部分。 这是第五部分
• (3)、随梁枋(顺袱串):在大梁(五架梁或七 架梁)之下、贯穿大梁两端金柱的枋,主要起联 系进深方向柱网、以增加大木构架的整体性。随 梁枋多用于大式的大木构架,小式构架一般不用。 (图2-4-25)
图2-4-25 随梁枋
图2-4-25
图2-4-40 眠沿勒板
• (9)、摔网板:指戗角部位钉于摔网椽上望板 ( P45 8-180~8-182 )。 • (10)、卷戗板:系钉在飞椽背部和亭式建筑雷 公柱周围、使屋面形成理想的弧线形的第二层屋 面板。(P46 8-183、8-184 图2-4-44)
图2-4-44 卷戗板
• (11)、鳖壳板:鳖壳板是钉置在卷棚屋面屋脊部 位弯椽上面,作圆弧形篷状顶的木板。(P53 8210、8-211、8-212 图2-4-45) • 注:定额错印为“鳖甲壳板”
弧形上升的弯形连檐(P44 8-176、8-177、8-178、
8-179)。
图2-4-38
大连檐、小连檐
关刀弯连檐
• (3)、里口木(闸档木、闸板):里口木是小连 檐和闸档板二者合二而一的结合体。是用来填补 飞椽与出檐椽之间的空隙的木构件;关刀里口木 是沿翘角部分檐椽端头弧形上升的弯形里口木。 (P43 8-172、8-173、8-174、8-175 图2-4-39)
• (10)、连机:连机是不设桁枋的小式建筑桁条 下面的辅材,其作用和桁枋相似,主要是增强桁 条的抗弯强度,充实桁条的美观和厚实感。(P15 8-52 8-53)
•(11)、搁栅:是用于楼房的楼板和承重梁
之间,作为次梁的木构件,它承受楼板重量并 传递给承重梁。
• 4、檩(槫、桁):檩是承托屋顶椽子的木构件, 北方称檩,一般大式建筑叫桁,小式建筑叫檩。 檩有圆木檩和方木檩之分。依据其所在位置不同, 分别称为檐檩、金檩(下金、中金、上金)、脊檩。 (P10 8-30~8-37、P14 8-46~8-48 图2-4-30)
图2-4-35
摔网椽(实体)
• (8)、荷包椽:圆形椽为方便安装望板或望砖, 常在顶面削去1/4,形成荷包状以铺钉望板或铺 设望砖,故称之为“荷包椽”。 • (9)、立脚飞椽:即翘飞椽,指戗角两侧起翘部 位的飞椽,从交金桁(交叉步桁)延长线向戗角 方向自下而上上端逐根翘起,最后一根与嫩戗端 头相平,它与屋面正身部位的飞椽一样,是增加 屋角起翘和延伸屋角宽度的构件。( P28 8-99~8102 图2-4-36)
图2-4-40 瓦口板、 眠檐板
瓦口板
• (2)、山花板(垫疝板):用于歇山房屋的两端 歇山山尖、封闭山面的木板。(P46 8-186 图2-441)
图2-4-4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山花板(垫疝板)
• (3)、博风板(排疝板、博缝):是歇山或悬山 屋顶的山尖部分屋面伸出山墙或山花板之外,钉 在伸出山尖悬挑桁头上的木板。(P46 8-187 图 2-4-41)
• (8)、平板枋(斗盘枋):平板枋位于大额枋之 上,斗栱之下,是用于承受斗栱底座的大木构件。 (P9 8-25~8-27 图2-4-28)
图2-4-28 平板枋(斗盘枋)
• (9)、承椽枋:重檐建筑上檐的小额枋,因其上 有孔以承下檐的椽尾,故称为承椽枋。(图2-4-29)
图2-4-29
承椽枋
• (1)、檐椽:一端放在金桁上,另一端伸出檐桁 以外的圆形或方形木条,密密排列于桁(檩)与桁 (檩)之间,与桁(檩)成直角相交,直接承受出檐屋 面重量。(图2-4-25) • (2)、飞椽:飞椽是为满足檐口出檐长度要求, 在檐椽外端上口添加的一排方形椽子。(图2-4-25) • (3)、脑椽:屋面最上一步与扶脊木结合的椽叫 脑椽。(图2-4-25) • (4)、花架椽:除檐椽和脑椽外的椽均称为花架 椽。按其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从脑椽下自上而下 分为上、中、下花架椽。(图2-4-25)
• (3)、雀替:位于梁柱相交处、用以加固梁柱节 点、又有装饰作用的构件,因其常在柱的两侧成 对布置,形如飞翔的雀翅,故称为“雀替”。 (P48 8-194 图2-4-32)
图2-4-32
雀替
• (二)屋面木基层 • 构成古建木构架的构件除以上柱、梁、枋、檩之 外,还有屋面木基层及其附属构件,它们有: • 1、椽类:檐椽(又称出檐椽)、飞椽、花架椽、脑 椽、罗锅椽、板椽。
附图2-Y
图2-4-46
由额垫板
• (14)、桁垫板:桁垫板位于两柱之间,桁条之 下,桁枋之上,用来封闭桁条和桁枋之间空隙的 木板,常用于大式建筑。(图2-4-47)
图2-4-47 桁垫板
图2-4-34
茶壶档轩椽
• (7)、摔网椽:摔网椽是指屋面转角起翘部分的 出檐椽,因为椽子之间的距离,由尾至头是逐渐 斜着岔开成斜撒网状的,为与正身部分出檐椽相 区别,故取名为摔网椽。摔网椽的截面有半圆形 和矩形,半圆形称为半圆荷包形摔网椽。( P26 • 8-92~8-98 图2-4-35)
(图2-4-35) 摔网椽
阁、琉璃塔的挑檐桁之上,承托屋顶的出檐,完
全仿照木结构形制烧制的琉璃构件。因为将檐椽、 飞椽和望板烧制在一起,故叫做板椽。
• 2、连檐类:大连檐、小连檐、里口木。 (1)、大连檐:大连檐是钉附在飞檐椽椽头的横木, 断面呈直角梯形,作用是联系檐口所有飞檐椽, 使之成为整体。(图2-4-38) (2)、小连檐:小连檐是钉附在檐椽椽头的横木, 断面成直角梯形或矩形。(图2-4-38) 关刀弯连檐是沿翘角部分飞檐椽椽头或檐椽端头
(图2-4-41)博风板
• (4)、滴珠板(挂檐板):设在楼阁式建筑平座 外侧、用于遮挡风雨对承重梁挑头侵蚀的木板。 (图2-4-42)
图2-4-42 滴珠板(挂檐板)
滴珠板(挂檐板)
• (5)、望板:望板是铺在正身直椽上,作为屋面 铺瓦的基层底板。(图2-4-38)
• (6)、闸档板:设于小连檐之上,用以封闭飞椽
之间空档的小木板。(图2-4-38) • (7)、封檐板:封檐板是将飞椽连接固定,并使 飞椽檐口整齐的条形木板。弯封檐板是指翘飞椽 弯起上翘部位的封檐板。(图2-4-43)
图2-4-43 封檐板
• (8)、眠沿勒板(眠檐板、勒望):是指望砖屋 面檐口上钉在椽头上用来阻止望砖滑动的木板条。 ( P41 8-163 图2-4-40) • 注:定额印刷错误为“眼沿勒板”
图2-4-22
荷包梁、轩桁
• 5、其他构件:
• (1)、牛腿:位于檐柱外侧梓桁下的构件,也叫“ 撑拱”、“斜撑”、“托座”,是江南古建特有的构件, 上面常雕刻花草虫鱼、人物及历史故事,主要起 装饰作用,对梓桁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图2-431)
图2-4-31
牛腿
(2)、琴枋:位于牛腿之上、梓桁之下的构件, 和牛腿一样,是江南古建筑特有的构件,所起作 用和大式古建筑中斗栱类似,可承托外挑的出檐; 但主要是起装饰作用。其上常和牛腿一样雕刻人 物(如八仙、四大金刚及戏曲人物等)、花草、 动物、福禄寿喜等吉利图纹。
图2-4-36
立脚飞椽
• (10)、椽花(椽椀、椽中板):搁置在桁条上, 用于椽挡分位,使椽子穿入椽椀,卡住椽子不得 错位。处在屋脊上的那根为“双面披”,其余部 位为“单面披”。 (P18 8-62、8-63 图2-4-37)
图2-4-37
椽花(椽椀、椽中板)
• (11)、板椽:板椽是一种特殊椽子形式,是用 于庑殿顶或歇山顶的琉璃照壁、琉璃花门,琉璃
图2-4-25
檐椽、飞椽 、脑椽 、花架椽
檐椽、飞椽
脑椽 、花架椽
• (5)、罗锅椽:处于卷棚屋面屋脊部位的圆弧形 罗锅状椽叫做罗锅椽,俗称卷棚椽 。(图2-4-33)
图2-4-33
罗锅椽
• (6)、茶壶档轩椽:茶壶档轩椽是一种矩形截面 的直角弯椽,常用于古建筑的轩廊之上。(P24 884、8-85、8-86、8-87 图2-4-34)
图2-4-45
鳖壳板
• (12)、雨挞板:即指挡雨板。主要用于两处: 一是用于墙外伸出作为遮雨的部分;二是有些窗 下带栏杆(即地坪窗),在栏杆外钉立的挡雨板。 (P68 8-271 附图2-Y ) • (13)、由额垫板:位于小额枋与大额枋之间、 用以封闭大小额枋之间空档的木板。(图2-4-46)
• 需要区别的是,同样在桁下,但不通过桁垫板、 而是直接和桁贴接的小方木条不叫“桁枋”,江 南称之为“连机”,宋代称为“襻间”。
• (6)、燕尾枋:位于悬山伸出墙以外的桁头之下 的枋材称燕尾枋。(图2-4-27)
图2-4-27
燕尾枋
• (7)、天花枋:天花枋和天花梁作用相似,是承 托天花板和支条的横向构件,两端交于柱中。
图2-4-30
檩(槫、桁)
• (1)、檐檩(桁):位于檐柱上的檩条称作檐檩。 (图2-4-30) • (2)、金檩(桁):位于金柱上的檩条称作金檩。 (图2-4-30) • (3)、脊檩(桁):位于屋脊纵轴线上的檩条称 作脊檩。(图2-4-30)
• (4)、轩檩(桁):是指轩梁上,置于月梁(或 荷包梁)两端的檩条,主要用来承托船篷弯椽 (P12 8-38~8-45、P14 8-49~8-51 图2-4-22)
随梁枋
• (4)、穿插枋(夹底):位于桃尖梁、抱头梁或 双步梁之下,与其平行的横向辅材,大式建筑称 “桃尖随梁”。主要对桃尖梁、抱头梁或双步梁 起辅助联系作用。(图2-4-26)
图2-4-26
穿插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