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和呕吐诊断与治疗
呕吐的中医辩证和治疗

呕吐的中医辩证和治疗呕吐是指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胃内容物由口中吐出的病证。
【范围】呕吐为临床所常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伴见于多种西医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如急慢性胃炎、急性胆囊炎、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阑尾炎、胰腺炎,不完全性幽门梗阻、肠梗阻、药物反应及妊娠反应等,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照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饮食失调多因暴饮暴食,饮食过量,过食生冷、辛辣、肥甘、油腻、腥秽之品,嗜饮酒浆,或食用不洁食品,均可损伤胃腑,碍胃滞脾,饮食停滞于胃腑不化,胃气不能和降,上逆而呕吐。
2.情志失调(1)平素性情急躁,恼怒愤郁伤肝,肝郁不达,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
(2)忧思过虑,所愿不遂,精神抑郁,则伤脾,脾失健运,纳食不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胃气上逆而生呕吐。
3.外邪犯胃长夏暑湿之邪所干,秋冬风寒之邪所犯,均可致邪客胃腑,致湿浊阻滞,寒伤中阳,秽浊壅中,使邪聚予中,胃失和降,上逆发生呕吐。
4.脾胃虚弱素体虚弱,或劳倦太过,或久病伤脾,均可使脾胃虚弱,中气耗伤,脾胃功能失常,运化升降失职,胃气上逆而呕吐。
二、病机1.发病一般由于六淫之邪、饮食、情志因素等引起的多为急性呕吐;而劳倦内伤、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等引起的多为慢性呕吐。
2.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3.病性有虚实之分,实者因外邪、食滞、痰饮、气郁等犯胃,致胃气上逆;虚者因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致运纳失常,不能和降,致胃气上逆。
4.病势初得多实证,呕吐来势较急,但病程较短,多为外邪、饮食、气郁、痰饮所致,邪去则呕吐止;久而为虚实夹杂或虚证,呕吐来势较缓,但病程较长,多为脾胃虚弱,胃阴不足所致,正安则呕吐自愈。
5.病机转化暴吐多属邪实,治疗正确及时,多可向愈。
唯痰饮、气郁之呕吐易反复发作,致脾胃虚弱,胃阴不足,久而成虚吐,若再受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影响而成虚实夹杂之证。
危重病中出现呕吐,其病机转化取决于原发病。
恶心与呕吐鉴别诊断

恶心与呕吐鉴别诊断恶心与呕吐鉴别诊断文章来源:放心医苑网2008-11-1213:55:29一、反射性呕吐(一)消化系统疾病l、咽刺激是由于咽部受刺激,刺激了舌咽神经而诱发的反射性呕吐,见于刷牙医生对患者进行咽检查时。
2、胃十二指肠疾病(1)胃部膜刺激或炎症:胃部膜受到刺激或急性胃(肠)炎或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时,均可引起恶心呕吐。
病因见于:①细菌性如细菌性食物中毒;②化学性,如某些化学物品及药物的刺激,见于烈酒阿司匹林、磺胺类、氯化按氨茶碱、四环素族抗生素等;③物理性,如胃过度充盈时对胃部膜的直接刺激见于急性胃扩张。
(2)各种原因的幽门梗阻:病因为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税膜脱垂症、胃肉芽肿(多由血吸虫病引起)以及罕见的胃肿瘤等梗阻原因:①幽门括约肌痉挛,其所致呕吐通常在进食后几小时内发生,注射阿托品后缓解可见于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与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时。
②幽门管癫痕性狭窄,其所致呕吐常并发胃扩张与胃储留常在食后6-12h左右发生,呕吐量大,多呈喷射状甚含有隔宿的食物。
大多由于溃疡极痕狭窄引起,发病多在中年呕吐物中胃酸多增高;少数由胃癌引起,发病多在中年以上,呕吐物中常缺胃酸或低酸;③幽门管被肿瘤脱垂的胃猪膜或肉芽肿所梗阻。
如罕见的胃肿瘤(肉瘤、淋巴肉瘤霍奇金病等X胃肉芽肿等引起者更为少见。
胃部膜脱垂症时,脱垂的税膜可阻塞幽门管并可继发脱垂胃部膜的发炎、糜烂与溃疡形成,引起间歇性上腹痛恶心J吐,甚至上消化道出血。
(3)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任何原因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变小致夹在其中的十二指肠受压而造成排空困难,即可产生逐渐发生的上腹胀痛、恶心呕吐于食后数小时后发作,采取俯卧位时可使症状缓解。
X线钡餐透视检查可见二指肠近段扩张钡剂洲,胃与十二指肠排空延缓。
本病以瘦长体型的女性为多年龄在20-40岁。
(4)输出袢综合征:由于部分胃切除术后空肠输出袢的功能性梗阻引起以周期性大量胆汁性呕吐为临床特点,发生原因未明,典型症状常于术后8-12d出现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或胀痛,特别在食后,伴恶心呕吐呕吐后或插人胃管抽空胃内容物后症状缓解,但几小时后症状又可再现。
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教案

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教案教案章节:一、恶心呕吐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二、腹痛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三、呕血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四、黑便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五、综合护理评估与干预策略一、恶心呕吐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1. 护理诊断:恶心和呕吐饮食摄入不足电解质失衡2. 护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恶心和呕吐频率、持续时间及程度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记录进食量和种类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如钠、钾、氯等3. 护理措施: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避免强光和噪音鼓励患者少量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给予止吐药物,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补充电解质,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二、腹痛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1. 护理诊断:腹痛焦虑疼痛不适2. 护理评估:评估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观察患者是否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了解患者疼痛时的体位和缓解方式3. 护理措施: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避免强光和噪音给予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进行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三、呕血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1. 护理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焦虑和恐慌2. 护理评估:评估患者呕血的颜色、性质、量和次数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了解患者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3. 护理措施:立即报告医生,紧急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给予止血药物,如凝血酶、生长抑素等补充血容量,纠正急性失血性贫血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慌情绪四、黑便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1. 护理诊断:下消化道出血饮食摄入不足营养不良2. 护理评估:评估患者黑便的颜色、性质、量和次数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了解患者是否有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如结肠癌、克罗恩病等3. 护理措施:立即报告医生,紧急处理下消化道出血给予止血药物,如凝血酶、生长抑素等鼓励患者进食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增加饮食摄入补充营养,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五、综合护理评估与干预策略1. 综合护理评估:综合分析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呕血和黑便症状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2. 干预策略: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给予患者生活指导,如饮食、休息、活动等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监测能力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六、营养不良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1. 护理诊断:营养不良摄入不足体重下降2. 护理评估:评估患者的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等指标观察患者的饮食偏好,记录饮食摄入量和种类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营养相关指标3. 护理措施:与营养师合作,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监测患者的饮食pliance,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定期评估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况,调整护理措施七、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1. 护理诊断:脱水电解质失衡脱水症状,如口渴、少尿、干燥等2. 护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口腔、皮肤、眼球等脱水症状监测患者的血钠、血钾等电解质水平观察患者的尿量、尿色等指标3. 护理措施: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给予补充电解质的药物或饮食,如氯化钠、氯化钾等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八、心理问题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1. 护理诊断:焦虑抑郁心理压力2. 护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焦虑、抑郁评估量表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记录焦虑、抑郁等症状了解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统和应对策略3. 护理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宣泄,如心理咨询、小组支持等教授应对技巧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必要时,与心理医生合作,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治疗计划九、活动和休息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1. 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休息不足身体虚弱2. 护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和耐力,记录日常活动量观察患者的休息状况,了解休息质量和时间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了解活动后的反应3. 护理措施: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提供辅助工具,如拐杖、轮椅等,以增加活动便利性监测患者活动后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十、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1. 护理诊断:缺乏健康知识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预防意识薄弱2. 护理评估: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需求观察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如饮食、服药、活动等了解患者对预防疾病的认识和措施3. 护理措施: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教授自我监测和管理技能,如如何观察病情变化、正确服药等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评估患者的教育效果,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恶心呕吐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恶心和呕吐频率、持续时间及程度,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
诊断学 健康评估 恶心与呕吐

nausea and vomiting
概念
•恶心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呕的感觉。
•呕吐是指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经 口腔排除体外的现象。
发生机制
消化道• 、大脑皮质、 内耳前• 庭、冠状动脉
化学• 感受触发带
•
反射中枢-呕吐中枢
呕吐
外来的化学物、
• 药物
内生代谢产物
化学感受触发带
• 整个过程分为:恶心—干呕—呕吐
病因
• 1.反射性呕吐: • 消化系统:胃肠疾病、肝胆胰、腹膜疾病 • 其他系统:咽喉、眼科、泌尿系统、心血
管疾病。 • 2.中枢性呕吐:颅内病变、药物、其他 • 3.前庭功能障碍性呕吐 • 4.神经性呕吐
临床表现
迷走神经功能兴奋症状 • 反射性呕吐特点:先恶心,胃排空后仍呕。 • 中枢性呕吐特点:呈喷射状,剧烈、无恶心,
伴头部位置改变有关常 伴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心悸、出汗等自主 神经失调表现。
• 神经性呕吐:与精神因素有关。
护理评估要点
• 有无恶心呕吐相关的病史和诱因。 • 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与进食、药物、
运动、情绪的关系及呕吐的特点。 • 呕吐物的量、形状及气味。 • 恶心呕吐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 • 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
相关护理诊断
• 1.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急性胃炎有关; 与幽门梗阻有关;与服用药物有关等。
• 2.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呕吐体液 丧失及摄入量减少有关。
•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有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的危险:与长期频繁呕吐和摄 食量不足有关。
• 4.有误吸的危险:与呕吐物误吸入肺内有关。
恶心呕吐病例分享一例报告

恶心呕吐病例分享一例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享一个恶心呕吐病例的病人信息、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
该病人是一名年轻女性,主诉连续数天出现剧烈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结果,最终确定该病人患有急性胃炎。
予以抗恶心、改善胃肠道功能的治疗后,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1. 病人信息该病人,女性,22岁,学生,没有重大家族病史。
之前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慢性疾病。
最近几天,她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并伴随着食欲减退,腹胀和腹泻。
2. 临床表现该病人主要表现为连续数天的剧烈恶心和呕吐。
呕吐物主要为食物残渣,颜色略呈黄绿色。
除了恶心和呕吐,她还感到胃部不适、腹胀和轻度腹泻。
神经系统检查和心血管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3. 诊断为了确定病因,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以及体格检查。
进一步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电解质检查和腹部超声等。
病史询问得出,病人近期饮食不规律,经常吃辛辣食物和过量喝酒。
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轻度压痛,肝脾未及,其他器官未发现异常。
辅助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略高,并未出现明显的炎症指标升高,肝功能和电解质检查结果正常。
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
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急性胃炎。
4. 治疗过程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抗恶心和改善胃肠道功能。
针对恶心和呕吐症状,给予抗恶心药物,如多潘立酮等。
同时,推荐病人适当休息,避免进食过量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为了改善胃肠道功能,建议病人采用小而频的进食方式,避免过度饥饿或饱胀。
对于腹泻症状,我们建议病人多饮水,合理补充盐分,同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5. 结果与讨论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呕吐症状明显减轻,恶心感逐渐消失。
食欲逐渐恢复,并未继续出现腹泻症状。
病人的一般状态和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通过该例病人的治疗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急性胃炎患者,合理的抗恶心治疗和改善胃肠道功能的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
结论:急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为主。
恶心呕吐病例分享一例报告

恶心呕吐病例分享一例报告患者信息:姓名:王某性别:女年龄:45岁主诉:频繁恶心呕吐病史:王某平时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无过敏史。
最近两个月开始频繁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每天至少发作两次,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饮食。
并伴有食欲减退和乏力感。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心率正常。
腹部无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胃肠蠕动正常。
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无明显炎症反应。
2. 肝功能检查:AST、ALT、总蛋白、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正常。
3. 胃镜检查:发现胃中粘膜糜烂、充血等异常。
诊断思路:根据患者的主诉以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怀疑该患者可能患有急性胃炎。
但是由于恶心呕吐症状频繁且伴有乏力感和食欲减退,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疾病,如胆囊炎、胰腺炎等。
治疗方案:1. 休息和饮食调理:建议患者休息充足,并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给予充足的营养。
建议避免辛辣食物、过热和过冷的食物,以及油腻食物。
2. 胃酸抑制剂:根据胃镜检查结果,患者可能存在胃酸过多的情况,可给予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
3. 促胃肠动力药物:根据患者的腹部无明显压痛和胃肠蠕动正常的体征,可以给予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多潘立酮。
4. 补液治疗:如患者出现呕吐过多、脱水等情况,需要及时补液。
预后和随访:经过上述治疗,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得到了缓解。
在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腹泻等。
3个月后应进行复查,观察症状是否完全缓解,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排除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结论:此例报告总结了一例恶心呕吐患者的病例,通过对患者的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胃炎,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营养和休息,同时给予胃酸抑制剂、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和补液治疗。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预后良好,建议定期复查,排除疾病复发。
《诊断学》恶心与呕吐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恶心与呕 吐的病因。
鉴别诊断
医生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恶心与呕吐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颅内高压 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治疗。
02
恶心与呕吐的病理机制
神经反射机制
恶心与呕吐的神经反射机制涉及 外周感受器、中枢神经和传出神
诊断学-恶心与呕吐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
• 恶心与呕吐的概述 • 恶心与呕吐的病理机制 • 恶心与呕吐的诊断方法 • 恶心与呕吐的治疗方法 • 恶心与呕吐的预防与护理
01
恶心与呕吐的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恶心和呕吐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恶心通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 反酸、嗳气等,而呕吐则是胃内 容物经口呕出的过程。
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 挥作用,影响恶心和呕吐的发 生。
炎症与免疫机制
当胃肠道发生炎症或感染时,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会释放多种化学物质,引发恶心 和呕吐。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前列腺素、组胺、缓激肽等,它们作用于胃肠道感受器和中枢神 经,导致恶心感和呕吐。
炎症和免疫反应还可能影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分泌,进一步加剧恶心与呕吐的症状 。
尿液检查
检测尿常规,以排除肾脏 疾病的可能性。
消化液检查
采集患者的胃液、胆汁等 消化液进行检查,以了解 消化系统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拍摄腹部X线片,以了解腹部脏器 的形态和位置。
CT检查
进行腹部CT扫描,以更清晰地了 解腹部脏器的结构和病变。
MRI检查
在特定情况下,进行MRI检查以进 一步评估腹部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恶心与呕吐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如脑炎、脑膜 炎、脑脓肿等。
②脑血管病变,如高血 ③颅脑外伤,如脑 压脑病、脑出血、脑栓 震荡、颅内血肿、 塞、脑血栓形成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④癫痫,特别是 癫痫持续状态。
(2)药物或化学毒物作 用。应用药物,如洋地黄、 吗啡、抗癌药、抗生素等; 乙 醇 、 重 金 属 、 CO 、 有 机磷农药等中毒,均可引 起中枢性呕吐。
护理情境
患者,女,35岁,昏迷1 h。1 h前,患者因与家人发生争执而自服药水1小 瓶,并把药瓶打碎扔掉。家人发现后5 min,患者出现腹痛、恶心症状,并呕吐 一次,吐出物有大蒜味,逐渐神志不清,急送来院,病后大小便失禁,出汗多。 患者既往体健,无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月经史、个人史及 家族史无特殊。 思考: (1)该患者与呕吐相关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2)护士应如何对该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2)右上腹痛与发热、寒 战、黄疸常见于胆囊炎或胆 石症等。
(3)眩晕、眼球震颤常 见于前庭器官疾病。
(4)腹痛、腹泻常见于急性 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霍 乱、副霍乱等。
(5)育龄期妇女伴停经提示有妊娠的可能。
4.身心反应
护士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有无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 压降低、直立性低血压等血容 量不足的表现;有无失水征象, 如软弱无力、口渴、皮肤干燥、 弹性减低、尿量减少等;有无 低氯血症、低钾血症、代谢性 碱中毒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紊乱。
1 2
(2)呕吐物的特征。护士应注意 患者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 量及内容物,观察是否混有血液、 胆汁、粪便等。例如,幽门梗阻 者呕吐大量酸性发酵宿食;小肠 低位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 呕吐物有粪臭味;霍乱、副霍乱 患者的呕吐物呈米泔水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心和呕吐诊断与治疗
【摘要】恶心和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
恶心是一种紧迫欲吐的不舒适的主观感觉,常为呕吐的前奏,多同时伴有流涎与反复吞咽动作,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出汗、低血压、头晕及脉搏缓慢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关键词】恶心呕吐鉴别诊断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小部分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是内脏与躯体的协调运动,包括胃蠕动抑制与上端小肠逆蠕动,继而胃窦与幽门区收缩,胃体与胃底张力减低,胃贲门与膈下食管段上升,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同时,软腭、舌骨与喉抬举,关闭鼻咽与会厌通道,并有胸部吸气动作以形成胸腔负压与食管扩张,最后有膈、腹肌突然强烈收缩,使腹内压剧增,作用于胃,还有胸部处于呼气状态而使胸腔呈正压,随即将胃内容物经食管排出体外。
凡不伴有恶心,且缺乏上述协调运动者,称为反食;胃内容物经反食进入口腔,再行咀嚼咽下者,称为反刍。
这些都需要与呕吐加以区别。
呕吐可将食入胃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故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保护机制。
频繁的呕吐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甚至营养不良。
呕吐可属生理性表现,也可由功能性障碍和器质性疾病引起,后者可由消化系统本身病变所致,也可由消化系统外或全身疾病引起。
恶心和呕吐常常是某些疾病在临床上首先出现或主要的表现。
[诊断要点]
1.症状特征
(1)呕吐与进餐的关系餐后近期内出现呕吐,如系骤起而集体发病,首先应考虑食物中毒。
位于幽门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常出现餐后呕吐;精神性呕吐多在餐后即刻发生。
在餐后较久或积数餐之后才出现呕吐,见于消化性溃疡、胃癌、十二指肠结核或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引起的幽门梗阻、十二指肠慢性梗阻;也见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引起的胃潴留。
(2)呕吐发生时间晨间呕吐见于尿毒症或慢性醇中毒,如是育龄妇女则应想到早孕反应。
鼻窦炎或咽炎因分泌物刺激咽部,常有晨起恶心与干呕。
夜间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
(3)呕吐的特点一般先有明显恶心,然后出现呕吐协调运动,但精神性呕吐可先先驱恶心或仅有轻微恶心,呕吐并不费力。
在恶性高血压或颅内病变颅内压增高者,恶心缺如或较轻,呕吐呈现喷射状,患者均伴有头痛、缓脉。
(4)呕吐的物质幽门梗阻的呕吐物含有隔餐食物或隔日食物,并呈腐臭气味,一般不含胆汁。
呕吐物中含多量胆汁者见于频繁剧烈呕吐、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十二指肠哐空肠梗阻、胃空肠吻合术后。
大量呕吐见于病程较长的幽门梗阻伴胃潴留或急性扩张。
呕吐物有粪便提示小肠低位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
呕吐大量酸性胃液见于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泌素瘤。
呕吐物中有脓液者少见,须考虑化脓性胃炎或胃周围脓肿破溃入胃。
呕吐物中有蛔虫、胆石或吞入的异物见于肠道蛔虫症、胆石症或胃肠道异物。
(5)腹痛恶心或呕吐伴有腹痛者,可见于与急腹症相关的疾病。
腹
痛可在呕吐后获得暂时缓解,提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高位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等,则呕吐多不能使腹痛得到缓解。
(6)头痛与眩晕恶心呕吐伴有头痛者,除须考虑颅内高压的疾病外,也应想到偏头痛、鼻窦炎、青光眼、屈光不正等。
对伴有眩晕者须考虑迷路病变,包括梅尼埃病、迷路炎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药物亦可引起。
2.实验室检查
(1)呕吐物的检查包括每次及每日的呕吐量,有无隔夜宿食;胆汁;血液及酸酵气味。
怀疑感染性食物中毒,应行呕吐物细菌培养,疑有化学和药物中毒应将呕吐物进行毒物分析。
(2)眼底及头颅CT、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及MRI对疑为中枢性呕吐的患者应进行此方面的检查。
(3)内耳功能检查及前庭功能测定此项检查用于检查耳源性呕吐。
(4)上消化道内镜上消化道内镜是诊断胃出口梗阻的最好方法。
(5)X线检查有急性腹痛或怀疑为机械性梗阻的患者,应行立位和卧位X线腹部平片,了解有无膈下游离气体和肠内有无腋气平面。
(6)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对于X线检查和胃镜检查阴性者可进行此检查,如证实有胃排空延迟,可诊断胃轻瘫。
(7)超声检查适应于疑有胆胰疾病者。
(8)肝功能、淀粉酶的测定。
(9)妊娠实验用于妊娠呕吐的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