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
第1讲(绪论)

第一讲
W1
W2
F0=5000kg/h 蒸发器1 F1
x0=0.12
x1
蒸发器2
F2 x2=0.3
为求蒸发器1送出的 溶液浓度怎么办?
对盐作物料衡算:
对总物料作衡算: 解得:
F0 x0 F1x1
F0 W1 F1
F0=5000, x0=0.12,W1=0.3 两个方程, 两个未知
第二讲
本章小结
1.了解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单元操作的分类。 2. 熟练掌握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方法。 3. 熟练掌握单位换算方法。
重点: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 作业:P9:4
东北石油大学
化工原理
衡算的步骤: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衡算的范围
衡算的对象
整个生产过程或其中的一部分
某一设备 系统中的所有物料
原则:包括未知数 已知量最多
某一个组分
Company Logo
第一讲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例:在两个蒸发器中,每小时将5000kg的无机盐水溶液从12 %(质量%)浓缩到30%。第二蒸发器比第一蒸发器多蒸出 5%的水分。试求:
化工原理来源于实践,又面向实践,应用于实践; 是化工技术工作者的看家本领。
为什么要学 ?
第一讲
§1.1 化工过程
例: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过程
乙炔
吸收 提纯
氯化氢 提纯
加成反应 反应器
单体合成
聚合反应 聚合釜
单体精制 聚合
脱水
传热 传质
干燥
反应热 传热
中国近代文学史笔记

幻灯片1中国近代文学第一讲绪论幻灯片2第一讲绪论一、概说1、中国近代文学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艰难嬗变的转型时期,文学史家将其断代为中国近代文学。
幻灯片32、时代性质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
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奏折(同治十一年五月)幻灯片42、时代性质中国自14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一直是在传统之中生活着,文化变迁相当缓慢,在这一阶段,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定体系。
然而,在这同一时期,西方世界于生活和思想方面都经历着激烈的改变。
在这样的改变中,西方世界从它的中古走向近代。
在这个时代,欧洲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邦的兴起,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工业改进。
这些事实,对于西方本身以及全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深入而广远的。
尤其是工业革命所产生出来的力量,从17世纪开始,自西欧核心出发,像上帝的手似的重新塑造世界。
——殷海光《中国文化展望》幻灯片52、时代性质:近代中国——过渡时代过渡时代者,实千古英雄豪杰之大舞台也,多少民族由死而生、由剥而复、由奴而主、由瘠而肥所必由之路也。
美哉过渡时代乎!——梁启超:《过渡时代论》幻灯片63、近代历史研究的热与近代文学研究的冷幻灯片74、近代文学非常重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王德威幻灯片85、近代文学的魅力:群星灿烂“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绝世奇才龚自珍,有以文字耸动天下的过渡时代之英雄梁启超;雄才大略如曾国藩,气冲斗牛如康有为,悲歌慷慨如谭嗣同,英姿飒爽如秋瑾,哀怨凄婉如苏曼殊;“并世译才数严林”的严复、林纾,身怀绝技却坎坷没世的旷代奇才刘鹗,才高八斗的晚清遗老陈三立、王国维……一时多少英雄豪杰幻灯片96、近代文学的定位与价值近代文学的总体定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终结,又是通向中国现代文学的纽带与桥梁。
中国古代文论(精华)

中国古代文论讲义(提纲)第一讲绪论:中国文论概况一、文论(文学理论)的产生人用文学和艺术来表现,用批评和理论来解释。
刘若愚说:“所有文学和艺术试图表现不可表现者,所有的文学和艺术理论也试图解释不可解释者。
”(《中国文学理论》5页)文学先于文论产生和发展。
文学产生并且有了相当的发展以后,要整理,于是出现了文论,就是对于文学的评论、批评。
整理,一面可以看出文学和其他学术(非文学)的不同,一面可以看出文学作品本身的“本同而末异”。
批评就得有眼光,有标准。
于是为批评的批评——批评的理论产生了。
批评的理论可以指导批评,同时对作家也有借鉴。
于是,批评变得有力量、有价值、有意义。
二、文论的演变中国古代文论的发生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文学观念演进期(从先秦到南北朝,上古期,约2600年);一是文学观念复古期(从隋唐到宋,中古期,约700年);一是文学观念完成期(从元到清,近古期,约700年)。
上古期,论文的风气偏于“文”,重在从形式上去认识文学;中古期论文的风气偏于“质”,重在从内容上去认识文学;后一时期,是批评家试图建立一种完善的批评理论,使得批评言之有据,所以谓之完成期。
这是一个大概的轮廓。
可以再说详细一些。
1、文学观念演进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先秦为一期,两汉为一期,魏晋南北朝为一期。
先秦时所谓“文学”,是广义的文学观念,也是最初期的文学观念。
当时的“文学”是和学术不分的,文学兼有“文章”和“博学”两重含义。
孔子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莫(大约)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论语》1-6、7-33)文,文献。
到了两汉,“文”和“学”分开来讲了。
人们把属于词章一类的作品(讲究形式与修辞)称之为“文”或“文章”,把含有学术意义的作品,称为“学”或“文学”。
班固批评屈原“露才扬己”“以离(罹,遭受)谗贼”,但“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
(《汉书艺文志》)虽说“文学”一词与今天的含义不同,但毕竟汉人对“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1讲(绪论)

二、中考化学考什么
1.中考化学命题的基本思路: 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
2.近年化学中考主要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化学 计算)
近年化学中考的考查方向:
1、注重对化学核心概念的考查,重点考查身边的化 学物质; 2、注重考查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考查同 学们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在 实际情景中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注重考查同学们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加工能力;
我国人民的贡献
1、公元前1700年(商代)开始冶炼青铜 2、春秋战国时期懂得冶铁炼钢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 (火药、造纸术)
蜡 染 屏 风 酿 酒 拓 片 彩 陶 盆
青铜剑
(三)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 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 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新分子。在本世纪人们已 不满足于合成新分子,而是把分子扩展组装成分 子材料、分子器件、分子机器,例如分子开关、 分子磁体、分子电路,分子计算机等。
(三)教材在整体设计上,内容呈现顺序由浅 入深阶梯式上升,难点相对弱化且合理分散。教材 编写认真研究了同学们的心理,利用一些可视性强 的材料、插图和实验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以降解难 点,突出重点。新教材中插图很多,如每一单元首 页都有一幅彩图,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也有 一些插图给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水污染、空 气污染等;还有些插图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些抽象的 反应过程或微粒的运动,如上册“过氧化氢分解” 示意图、“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钠与氯气反应 形成氯化钠”、“干冰升华”等等。
第一讲:揭开初三化学
的神迷面纱
一、化学教材的特征 (一)人教版初三化学,分上下两册,共12单 元,单元内与单元间都彼此融合,相互关联。科 学探究精神贯穿其中,全书图文并茂,创设了多 种学习情景,许多素材取自日常生活,通过学习 相信能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体会 到化学是门应用学科。 比如:为什么火炉用扇子越扇会越旺,而蜡烛用 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晚上,在煤炉上放一壶水真的就可以防止煤气 中毒吗?
工程经济学第1讲 绪论

首先是预习教材,课余补充会计学知识 上课要适当做笔记,对老师讲的重点要领悟 多记忆、多做作业是一切课程的基础 ——每节课程背三个知识点,我要抽查 ——书后作业是自己应该去完成的, ——布置的作业要求用作业本工整地完成 要多上自习,多去图书馆借参考书学习
工程经济学
3
1. 考勤纳入总成绩(抽样调查5次) (10分)
➢ 狭义的技术,一般是指劳动工具的总称,或人们从
事某种活动的能力。 ➢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工程经济学
7
1.1.1 工程、技术、经济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经济(Economic):源于19世纪后半页。有多种含义:
➢1、经济是指生产关系 ➢2、经济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的总称 ➢3、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即指物质资 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现象和过程。 ➢4、经济是指节约。 总结:经济是指用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 收益。
工程经济学
20
1.3.1 工程经济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本课程主要以微观层次及各类工程项目和科技项目
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内容有:
(1)投资必要性。 (3)项目的规模。 (5)技术设计方案的选定。
(2)市场前景或应用前景。 (4)建设地址的选择。 (6)原材料与能源供应的分析。
(7)专业化水平与协作条件分析。 (8)劳动力资源分析。
工程经济学
23
1.3.3 工程经济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法: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评价专家个人或群体 的经验、知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问题的性质做出主观的 判断和描述。——核心都是专家分析
✓直观判断法——类推预测法 ✓集合意见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
定量分析法:是根据市场历史和现在的统计数据,对事物 的性质做出数量上的判断或描述
中国近代史料学

五、中国近代史料的主要种类
封建时代把史料分为文字、口碑和金石三类。把一切公私文件和书籍 都归为文字史料分为两种十二类: ★第一种:文字记录以外的史料,包括:现存的实迹、
传述的口碑、遗下的古物。下可细分为五类:一、现 存之实迹及口碑;二、实迹之部分存留者;三、已湮 没之史迹其全部意外发现者;四、原物之保存或再现 者;五、实物之模型及图影。
第一讲 绪论
实物类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食物、装饰品、家用器具等); 武器和刑具;货币;度量衡器;印信;建筑、墓葬和古迹、遗迹;模型和 雕塑;照相和绘画;语言和文字;碑刻和砖瓦;纪念物、纪念章等。 口碑类包括:回忆录;调查记;群众传说;文艺作品。 按照史料性质分类,即区分史料是否保持原状,有否被改造来分类。 可分四类: 第一、原始史料。包括实物和文件、当时的记录、日记、纪事的著作和当 事人的回忆录等;调查记和群众传说。 第二、撰述史料。如《春秋》、《史记》等。
中国近代史料学就是运用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搜集、研究、 编辑、说明中国近代史料的科学。它与中国近代史有密切联系,但又不等 同于中国近代史。
近代前八十年的史料,包括清代末期年和民国初期年的史料。
第一讲 绪论
二、中国近代史料学研究的意义
史料学研究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没有经过研究而获得准确可靠的史料,就没有 科学的史学。 史学研究需要史料,史料需要搜集、考证、整理编辑,才能提供利用。这就需 要研究史料。没有史料的研究,史学研究就没有扎实的基础。如果对《李秀成自述 》 没有作一番考证,鉴别其真伪,那么依据这一史料评价李秀成就很不可靠。从事历 史研究,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史料,所以需要认真研究史料。 事实说明,不论是文字史料还是非文字史料,都存在不少问题。如文字史料至 少有如下一些问题: 1. 阶级性。记述史实的人、奏报情况的官员等,都是处在一定的阶级地位、站 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说话,表达一定的阶级观点和思想认识。其阶级性是相当 明显的。
进化生物-名词解释

进化生物-名词解释第一讲绪论1、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2、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
(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括进化的过程、证据、原因、规律、演说以及生物工程进化与地球的关系等。
)3、灾变论:认为地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生了巨大的“灾难”,毁灭了当时的动植物,以后由其他地方迁来的新的类型,所以不同地层有不同化石的类型。
(多次创造,每次均不同。
认为生物的改变是突然发生的,是整体地消灭和整体地重新被创造的。
反对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演变而来的思想。
)4、中性突变:中性突变是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进化: 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
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6、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7、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计划和一定目的,一下子创造出来的。
并且当初创造后物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物种数也无增减,各种之间也无亲缘关系。
在18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第二讲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1、自我更新:生物的自我更新世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2、熵:是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3、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时出现的有序结构。
4、团聚体:20世纪50年代奥巴林曾将白明胶水溶液和阿拉伯胶水溶液混合,发现混合后使原本澄清的液体变得浑浊了,取少许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滴,把它们称为团聚体。
比较政府体制

政府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政府与立法机关的关系模式 1.议会制模式 2.总统制 3.混合模式
议会制模式总体原则 第一,议会主权原则 第二,立法与行政之间的相容原则 第三,集体负责或连带责任原则
总统制模式的总体原则 第一,严格的分权与制衡原则 第二,立法与行政之间的不相容原则 第三,首长个人负责制原则
研究内容 西方国家政体框架中的外部政治关系;西方 国家非政权架构的外部政治关系;西方国家 政府间关系;政府职能、机构、决策、人力 资源管理、电子政府、监督
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政府 广义政府:一种政治制度形式,包括立法机关、国家元首、行政机 关、司法机关等。 狭义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政体 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国家形式中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立法机关、 国家元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组成。 国体 国家制度,通过一定的国家形式表现出来,具体分为国家政治组织 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管理形式。
参考书目
比较政府与政治 卓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比较政府 张世贤 陈恒钧 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行政科学 (法)夏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二讲:政府外部关系比较
立法机关的产生 议会制度是西方政治体制的核心,立法机关作 为议会制度运行的主要载体自然承担代议民 主的主要功能。 议会: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是人民主权思想、 宪政原则、法治理念和权力制衡的主要体现。 (亚里斯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洛克、卢 梭、约翰.密尔)
西方议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215年,《自由大宪章》 1264年,孟德福伯爵要请各方人士开会,形 成议会开端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832年,选举改革,国王“虚位”
西方国家立法机关内部结构 一院制和两院制是当代世界各国实行的主要议 会结构形式。 一院制和两院制各有优缺点 英国的两院制: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款 召集会议。贵族、僧侣为一派,为贵族院。 (国王诏书召集)武士、城镇代表为一派, 平民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基本技术是实现自然界人工化的 技术手段,包括人工的机械自然过程技术、 人工的物理自然过程技术、人工的化学自然 过程技术、人工的生命运动过程技术。
9
3)产业技术是人们从事专业生产劳 动的技术手段,包括植物栽培育种技术 农业与林业生产服务;捕获技术 水产业 与狩猎业生产服务;饲养育种技术 畜牧 业水产业服务;采掘技术 采矿业与采油 工业服务;材料技术 金属冶金工业、石 油精炼工业、化学工业、水泥工业服务;机 械技术 制造业服务;交通技术 运输业 服务;通讯技术 电讯业服务;保健技术 医疗卫生业服务,等等。
7
1.3技术的形式 现代技术以技术群的方式存在,是一个 庞大的技术体系。表现形式:产品及工艺 现代技术种类: (1)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大体上有 三大类: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 1)实验技术是为了科学认识而探索 自然客体的技术手段,包括力学实验技术、 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 术。
19
(1)主导战略:定义方向,包括产业、地点、 时间等内容。(想) (2)职能战略:定义事业发展要素,包括市 场、产品、技术、营销等内容。(做) (3)支持体系战略:定义运行条件,包括组 织、制度、人才、资本、信息、形象、 风险等内容 。(保障) 三个层次形成了完整的战略体系,主导战略 规定职能战略,职能战略规定支持体系战略,形 成从上到下的信息贯通体系,规定下一个层次的 活动方向。支持体系战略保证职能战略实现,职 能战略保证主导战略实现,形成从下到上的行动 保障体系,保证上一个层次的内容实现。
23
1.5.3技术战略主要观点 (1)资源理论。技术是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 源。资源具有稀缺性,技术同样具有稀缺性, 占有稀缺性资源,可以获得“稀缺”所带来 的垄断好处。 (2)竞争理论。资源的稀缺性造成企业之间展 开竞争,竞争过程分化出优势企业与弱势企 业,分化出先进企业与后进企业,竞争助长 了强势企业出现,竞争遏制了弱势企业发展,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为获得竞争优势,战 略规划应运而生。
1.4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1.4.1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关系
(1)发展经济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技术进步 永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发展的最大体现是带来劳动效率 的提高。18世纪末,从英国开始的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 志的工业革命,使生产效率提高到手工劳动的4倍,但是 到了19世纪中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使生产效率提 高到手工劳动的108倍。 (2)技术总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 技术进步要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 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相应的技术才有 条件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蒸汽机的发明到它的广泛 应用就经历了80年的时间,。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2月 14日在美国的宾州大学启动,过了23年,到了1969年11 月21日,加州大学与千里之外的斯坦福大学成功地进行 了 连 通 , 开 始 了 网 络 时 代 , 又 过 了 不 到 20 年 , 14 INTERNET技术已经遍布全球。
实验技术
专业技术
基本技术 技术 分支 产业技术
专有技术
普通技术
经营技术
标准技术
12
1)专利技术(Patented Technology)。 这类技术是根据有关国家专利法律而公布于 众的公开技术,受专利法保护,在法律规定 的地域、期限内,专利权人享有制造、使用 和销售该项专利产品和专利方法的专有权。 2)专有技术(Know—how)。这类技术 属于技术拥有人私有,不受法律保护,而靠 发明者个人保密手段加以维护,因而又称之 为“技术秘密”、“技术诀窍”。 3)普通技术(Ordinary Technology)。 这类技术既不受工业产权法保护,又不属于 专有技术的范围,由超越时效的专利技术和 13 公开的专有技术组成。
1.4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1.4.2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l l l l 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最重要的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资金的积累和投资。资金的投入 资源的情况。尤其是自然资源,如中东地区石油、南非 金矿 l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规模越大,效益 越好) l管理的水平。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 l社会制度与文化、道德的影响。这和价值观有关系 l 政治环境与经济政策的影响。如我国的改革开放 l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沿海与内陆、东部与西部的差别
第一讲:绪论 案例1-1:“专利陷阱”敲响中国经济安全警 钟
1
1.1技术的概念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lPO)1997年出版 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 给出的定义是:“技术(technolo—gy)是制 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 或提供的一种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 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在专家为设计、安装、 开办或维修一个工厂或为管理一个工商企业 或其活动而提出的服务或协助等方面”。
2
中国商务印书馆1983年9月出版的《现 代汉语词典》称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 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 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 面的技巧”。 硬技术:机器、设备、基础设施 软技术:工艺、方法、程序、信息、 经验、技巧和管理能力
3
1.2技术的性质 信息性、实体性、专业性、时效性
4
(2)实体性。现代技术信息以语言、 文字、图形、符号、声音、影像、光、电信 号等形式直接表现出来,这些技术信息表现 形式的载体是人和物,是看得见、摸得着, 能够感觉到的实体。如:科学家、工程师、 教师、技师、医生等人物,以及机器、设备、 文件、图纸、计算机软件、磁盘、光盘、磁 带等物资,这些人和物都是技术信息的载体。 技术的传播和流动正是通过这些技术信息载 体的运动来实现的。
15
(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Cobb—Dorglas)生产函数: 基本表达式: 其中:Y----一国的经济产出 K----资金的投入 L----劳动力的投入
k
另一位学者(罗伯特.索罗)对进行了修 改,并使用40年的数据进行验证,获得大奖.
16
17
2003年技术对以下国家的贡献: 德国72% 美国66% 日本51% 加拿大48% 英国41% 中国29%
(1)信息性。信息是技术形式的本质 表现,知识是技术的内核,技术是由人总结、 创造的,有关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和专业技能,并以信息形式表现出来的专业 知识体系,产业技术就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 的专业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以记忆方式存储 于人脑中,并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通过 信息传递和信息传播实现转移和扩散。
22
技术战略的内容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 技术开发战略;二是技术转移战略。 技术开发战略规定企业技术开发方向, 安排技术创新的领域、任务、目标和内容。 技术转移战略规定企业技术转移方向, 安排技术转移的领域、任务、目标和内容。 技术开发与技术转移前后链接、彼此支 撑、相互渗透、共同组成技术战略的具体内 容。
24
(3)生命周期理论。技术的成长与发展如同其 他事物的发展一样具有生命周期,产生、成 长、辉煌、衰退。 (4)创新理论。技术是生产力最活跃的部分, 技术的价值在于不断创新,新技术不断出现 才显示出技术的生命力。技术开发周期长、 不确定因素多、投资大、耗费高、涉及的资 源广泛,长期的努力也未必能够形成结果。 就需要选准方向,合理投资,稳健推进 (5)环境理论。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需要 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 政府规制,共同创建企业外部环境,共同营 造适合于技术发展的良好环境
5
技术实体性表现出技术载体的物性和 技术信息形式的物性,技术实体性表现出技 术是实实在在的物质 .如下图:
影像
声音 磁盘
人
设备
电信号
文学
图纸
6
(3) 专业性。技术独立存在,专有专 用,任何一项技术都是某一特定应用领域的 技术,具有特定功能,针对特定目标,解决 特定问题。技术专业性表现了技术独占独有 的专断性,因为技术不是自然物,不是天然 就有的东西,而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是 具有规律性和使用价值,能够给人们带来方 便和利益的知识与技能。 (4)时效性。技术是在特定时间点上 产生,也是在特定时间段内发展。
10
在产业技术中,广义的工业过程技术包 括:新产品开发与创新技术、生产制造技术、 过程控制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企业参与 国际技术转移,输出和输入的技术大部分属 于工业生产过程技术,这类技术广泛应用于 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领域。
11
(2)从法律规范角度看,产业技术具 有专利技术、专有技术、普通技术三种形态
18
1.5企业战略与技术战略 1.5.1企业战略 战略是创新行动。战略是一个组织的生 命线,规定组织的发展方向,没有发展方向 的组织无法从事任何事业。企业是商业性组 织,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企业战略规定 企业发展方向和道路。但是,战略没有固定 模式,没有供所有企业都能够遵守的统一模 式,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企业战略具有三个层次:主导战略、职 能战略和支持体系战略。
20
企业使命 企业态势 外部环境分析内 部能力分析
战 略 制 定
长期目标
主导战略
职能战略
支持系统战略 年度目标 配置资源
战 略 实 施
战略控制和评价
战 略 评 价
21
1.5.2技术战略 是企业战略的一个分支。规定企业技术发展方 向,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障企业行动落实。 技术战略具有规定企业技术发展方向的作用。 技术发展是长期的事业,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 工作重点,如何安排这些工作需要由战略体系来 规定,以指导企业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技术战略具有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 技术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需要组织内部 系统相互协调,需要有统一的行动纲领和行为规 则,技术战略保证企业内部这一行动过程的协调 性,使各个部门有章可循,节奏清晰。
25
TL:
技术发展的动力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