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
绪论2-第一讲-健康人生-从心开始课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影响因素
尽管大学生中存在这些心理障碍问题, 但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 的专业性帮助。
而且前来求助的学生不少是因为心理 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与工 作,有的来咨询时技术需要服药或住院了。
何谓健康(即常态)心理呢?心理学家将其总结如下:
心灵是在我们个体生而即有的本能取向的基础上,经由成长中的个体 社会化逐渐形成的关于信仰和操守的精神体系。它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 不为外人所知,甚至我们自己都未必清晰地觉察到。
心灵以某种价值、理念为指导,并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 懂得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内心主宰。
有心灵的人才谈得上人生价值,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 心灵有寄托,人生有定力
2.现代健康观念
二维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WHO) 1978年 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 《阿拉木图宣言》: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 良好的总称。”
健康——躯体健康(physical health)、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 )和道德健康 (ethical health)。
流,敞开心扉;真诚,溶化壁垒。心理访谈,健康人生,从‘心’
开始。”
本讲主题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 心理健康观 ◇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说明:每个题目后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按照程度 的高低用1、2、3、4、5来表示:1——无 2——偶尔 3——有时 4——经常 5——总是
掌握卫生保健知识(知),树立健康信念(信),自愿采纳有利于身 心健康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 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1,中国当代文学——绪论

第一讲 绪 论
一、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的, 指 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仍处在继续发展 过程中的文学。
• 性质:现代文学是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倾向的文 学;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
•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提法和划分, 并不一定科学与合理。
“新文学” 、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 “新文学”是相对于“旧文学”、传统文学而 言的,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产生的不 同于传统文学的文学样式。最早关于“新文 学’的定义是由胡适、周作人奠定的。胡适 将新文学称为: “ 活的文学 ” 和 “人的文 学”。 • 参看文章: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周作 人的《人的文学》。
“当代文学”概念的产生
• “ 新文学”这个概念沿用到 50 年代中期,它的含义 发生了变化,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把“新文 学”定义为“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学史观 ”,并用 “现代文学”取代了“新文学”,同时,“当代文 学”的概念开始产生。 • 50年代中期,新文学被分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 段。 • 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概念是当代中 国文学路线、方针、政策及其指导下的文学运动所 “策划”、“推动”和“设计”的结果。
• 三,“不宜写史”论。
• 老学者唐弢、施蛰存在八 十年代提出“当代文学不 宜写史”。理由是:许多 事情不够稳定,而历史需 要稳定,一切还在发展的 政治、社会及个人的行为 都没有成为史。 • 右为唐弢照片。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
1、两分法 中 国 当 代 文 学
十七年文学 (1949—1966) 文革文学 (1966—1976) 80年代文学 90年代文学
参考书目
工程经济学第1讲 绪论

首先是预习教材,课余补充会计学知识 上课要适当做笔记,对老师讲的重点要领悟 多记忆、多做作业是一切课程的基础 ——每节课程背三个知识点,我要抽查 ——书后作业是自己应该去完成的, ——布置的作业要求用作业本工整地完成 要多上自习,多去图书馆借参考书学习
工程经济学
3
1. 考勤纳入总成绩(抽样调查5次) (10分)
➢ 狭义的技术,一般是指劳动工具的总称,或人们从
事某种活动的能力。 ➢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工程经济学
7
1.1.1 工程、技术、经济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经济(Economic):源于19世纪后半页。有多种含义:
➢1、经济是指生产关系 ➢2、经济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的总称 ➢3、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即指物质资 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现象和过程。 ➢4、经济是指节约。 总结:经济是指用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 收益。
工程经济学
20
1.3.1 工程经济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本课程主要以微观层次及各类工程项目和科技项目
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内容有:
(1)投资必要性。 (3)项目的规模。 (5)技术设计方案的选定。
(2)市场前景或应用前景。 (4)建设地址的选择。 (6)原材料与能源供应的分析。
(7)专业化水平与协作条件分析。 (8)劳动力资源分析。
工程经济学
23
1.3.3 工程经济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法: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评价专家个人或群体 的经验、知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问题的性质做出主观的 判断和描述。——核心都是专家分析
✓直观判断法——类推预测法 ✓集合意见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
定量分析法:是根据市场历史和现在的统计数据,对事物 的性质做出数量上的判断或描述
第一讲-绪论-美学

Richard Shusterman “Art and Social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 vol. 13 (2009)
美学的研究对象
1,关于美的学科
回答“美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
2,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或感性学
鲍姆嘉通为代表
蔡仪 (1906—1992)
——《新美学》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高尔泰:主观派
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 美是自由的象征。
“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 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 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
《论美》
——
高尔泰 (1935—)
《寻找家园》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
Hegel (1770-1831)
美学的对象 我们的看法
象)
客观方面:美(审美对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式):艺术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
审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
美学的学科定位
1、从关于美的科学的角度来讲,美学是同 研究真的狭义哲学(认识论、本体论)、 研究善的伦理学并列的广义哲学分支学科。
柏拉图(Plato):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 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 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 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 明自己的观点。
《大希庇阿斯篇》-- 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Socrates
P.K.
Hippias
S
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竖琴、汤罐
如‘卡力斯惕克’。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 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 术的美。因此,我们姑且用‘伊斯特惕克’这个 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
第一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 及构造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营造技术
■仰韶文化遗址多半为半 地穴式,但后期建筑已经 河南郑州大河村多室型房屋遗址 ,此建筑表 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 明地面建筑已从单间型向多间型演进,反映出 并且已有分割成几间房间 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 的建筑。
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 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是我国古代科学手工艺技术的巨 著,是集中国先秦物理知识在工艺技术上应用之大 成,可称为“百工之事”。它对后世的手工艺制作、 简单机械、度量衡、建筑等有很大的影响并起到了 很大的推动作用。
.
《 周 礼 考 工 记 》 中 的 王 城 图 解
3)、土坯出现,尺度适宜,错缝搭接;
4)、出现夯土的室内地面。
红山文化--辽河流域
真人头大小的女神 残头像面敷红彩, 眼嵌青色玉片
辽宁牛河梁祭祀遗址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
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 蛇的地区采 用过的一种居住方式。
1. 文献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5、重要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 山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第六,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的 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
机械基础1

机械
是减轻或替代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 率的辅助工具,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但是在研究机构的运动和受力的情况 时,机器和机构没有区别。 具有以下功能的实物组合体(系统): (1)是许多构件的组合。 (2)各构件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完成有用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零件——机器中不可拆的最小单元体。
若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 度数时,机构运动不确定;若机构的原动 件数目大于机构的自由度数时,机构将在 强度最薄弱处破坏。 因此,机械设计时必须考虑其机构是 否满足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有3个自 由度,当构件与构件用运动副联接后,构 件之间某些运动将受到限制,自由度将减 少。 若一个平面机构中有n个活动构件, 在未用运动副联接前,应有3n个自由度。 当用PL个低副和PH个高副联成机构后, 共引入了(2PL+PH)个约束,即减少了 (2PL+PH)个自由度。用F表示机构的自 由度数,则: F = 3n - 2PL - PH
抽水唧筒中, 手柄摇杆1、连 杆2、活塞杆3为 活动件,唧水筒 4为固定件。其 中1与2、2与3 和1与4分别在A、 B、C处构成转 机构简图 抽水唧筒 动副;3与4在A 处构成移动副 该机构的活动件数n=3、低副数PL=4、高副 数PH=0,则自由度数F = 3×3 − 2×4 − 0 = 1
活动件数 n = 2
凸轮副
齿轮副
高副的构件间的联接是点或线接触,接 触压强较大,易磨损,故使用寿命较短。
组成机构的构件通常可分为三类: • 运动副中用来支承活动构件的构件称为 固定件(机架); • 运动规律已知(由外界输入)的活动构 件称为原动件; • 随原动件的运动而运动的其余活动构件 称为从动件。
进化生物-名词解释

进化生物-名词解释第一讲绪论1、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2、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
(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括进化的过程、证据、原因、规律、演说以及生物工程进化与地球的关系等。
)3、灾变论:认为地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生了巨大的“灾难”,毁灭了当时的动植物,以后由其他地方迁来的新的类型,所以不同地层有不同化石的类型。
(多次创造,每次均不同。
认为生物的改变是突然发生的,是整体地消灭和整体地重新被创造的。
反对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演变而来的思想。
)4、中性突变:中性突变是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进化: 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
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6、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7、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计划和一定目的,一下子创造出来的。
并且当初创造后物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物种数也无增减,各种之间也无亲缘关系。
在18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第二讲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1、自我更新:生物的自我更新世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2、熵:是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3、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时出现的有序结构。
4、团聚体:20世纪50年代奥巴林曾将白明胶水溶液和阿拉伯胶水溶液混合,发现混合后使原本澄清的液体变得浑浊了,取少许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滴,把它们称为团聚体。
第一讲 绪论、马恩刑诉观(2022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三节 刑事审判权的独立行使
一、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
马克思、恩格斯赞成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赞同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马克 思对法官和书报检查官所作的比较,清楚地阐释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不同。书报 检查官行使的是行政权力,而法官行使的是司法权力,这两种权力在行使的方式 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方面完全不同。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五节 刑事诉讼的程序公正要求
三、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诉讼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既然程序已经法定, 就应当严格遵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刑事诉讼应 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他们 对于资产阶级国家的宪兵、警察、检察官和法官在 刑事诉讼中的程序违法行为进行揭露和谴责上。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一节 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的关系
一、程序法与实体法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马克思对此正确地作了回答,深刻 地揭示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本质 上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实体法是内容,而程序法则是表达内容的形式。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狭义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刑事诉讼法典
广义
一切与刑事诉讼有关的法律规范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二)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正式)
刑事诉讼法典 宪法性法律渊源及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刑事诉讼法与关联法律法规 刑事诉讼法的法律解释 国际公约、条约与准则
1
清末改制、 立法
2
北洋政府 时期
二、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
(一)清末的刑事诉讼立法活动 (二)北洋政府时期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 (三)国民党政府时期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思考题:
1、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
要成就有哪些? 2、马克思文艺学的发展过程中当前迫切需要 解决的四个问题? 3、恩格斯去世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沿着哪 两条不同的路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恩格斯去世后,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实践和艺 术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沿着两条不同的路线, 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条是文艺与革命斗争政治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 服务于变革现实的斗争。(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路线); 一条是文艺与革命斗争政治实践相脱离,理论研究 转向美学文艺学自身。(这就是所谓“西方马克思 主义”学派路线,或称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批判 学派路线,以葛兰西、柯尔施、卢卡契为发端,以 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在意大利、德国、英国、法 国、匈牙利,其后在美国等地,掀起了一股“补 充”“修正”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浪潮)
二、新世纪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美国学者罗· 梅尔布隆纳对此深有体会,他说:"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中一个令人时刻感到惊悸的 精灵,是激起人们最热切的希望和恐惧、使人产生 种种大相径庭的见解的根源。”
(一)辉煌与危机并存: 1、辉煌: 2、危机:
A、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过去自身潜伏的危机逐渐显露出来。这首先 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 。 B、80年代末期,随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旗的降落,苏联的解体和东欧 的巨变,马列主义及其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遇到了历史 的挑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目录: 第一手稿 工资 资本的利润 资本 资本的利润 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 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地租 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私有财产的关系 第三手稿 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 共产主义 需要,生产和分工 货币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 经济学时写下的一部手稿。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26 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稿”, 马克思在世时从未发表。直到1927年,马克思逝世44年后, 才由原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梁赞诺夫院长主持将其中的部分 译文以《〈神圣家族9年2月, 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杂志第1期上,编者以 《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关于需要、生产和分 配的札记》为题发表了另一些片断。 手稿全文首次公开发表是在1932年。手稿的发表,引起 了西方人研究马克思主义转向,不断从政治学和经济学转向 哲学,促使了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幽灵”与“天火”交织
“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 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 结成了神圣同盟。”
“共产主义幽灵”,就是被当时欧洲一切反
动势力视为洪水猛兽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指 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
"天火“
理的火光。
参考书
1、郭宏安等著:《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联邦德国] H· 姚斯、[美] R· 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R· C· 译者前 言》,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江西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等单位编:《外国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江西 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胡经之、张首映主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版。 6、谭好哲:《文艺与意识形态》,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李中一:《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马驰:《“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胡经之、张首映主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版。 10、[德] W·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 版。 11、童庆炳等著:《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 年版。 13、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第7卷(上、下),上海文艺出版 社1999年版。 14、[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是指引导人们走向理想王国的真
(三)东方的太阳正在升起 黑格尔的亚洲是起点,欧洲是终点的观点: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曾对世界历史 发展的路线提出了一种新颖、独特、富有 启示性的观点。他认为:“太阳——光明— —从东方升起来”。"精神的光明"是从亚 细亚升起,所以世界历史是从东方到西方 ",亚洲是起点,欧洲是终点,感性的物 质的太阳升起在东方,而沉没在西方,它 将一种更为高贵的光明散播到全世界。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
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奠基之作,它的主要价 值和意义就在于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奠 定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一些 基本原则。
首先,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从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来看美的生成和起源,把美 与“人化的自然”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联系 起来,明确指出,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美是区别 人和动物的本质标志之一,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 建造”的。 其次,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的五官感觉(包括审美 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人 的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人在他自己所创造的对象 世界中直观到自己的全面、自由的感受。 再次,马克思把美感区别于“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 的感觉”,指出美感是一种在实践中形成的表现人 的本质力量的、超越实际功利目的的全面、丰富、 自由的感觉。
马列文论教程
主讲人: 韩
一、《马列文论教程》开课说明:
1、开课的意义: 《马列文论》是在《文学理论》《美学》课程基础上的一个提高,它 是高校文科尤其是中文与艺术类系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 理论思维能力和正确的文艺观、审美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阅读原著,完整、准确地领会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文艺问题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是通过经典作家有关文艺论著的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大 体轮廓和主要脉络; 二、是学习经典作家进行文艺批评的立场和方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是提高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能力。要想真正读懂弄通马列文论, 需要一定的条件,也需要一定的方法。马列文论课的开设,就是要训练 阅读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的能力。
15、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3卷,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1年版。 16、马海良:《文化政治美学——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研究》,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冯宪光:《马克思美学的现代阐释》,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程代熙:《一本值得一读的美学论著——董学文〈马克思与美学问 题〉述评》,《贵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19、肖君和:《要用马克思的“生产论”指导文艺》,《文艺争鸣》 1986年第4期。 20、董学文主编:《文艺学当代形态论——“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 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王德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文艺学当代形态建设——兼评〈走 向当代形态的文艺学〉》,《东岳论丛》1990年第6期。 22、何国瑞主编:《艺术生产原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23、童庆炳等主编:《新中国文学理论50年》,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版。 24、朱立元:《理解与对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德里达是解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他的思想 在60年代以后掀起了巨大波澜,成为欧美知 识界最有争议性的人物。德里达的理论动摇 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后现 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
作为“解构主义”的领袖及“后现代”思想
的代表人物,雅克·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是当代思想界当之无愧的大师。 所谓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 德里 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 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 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 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雅克· 德里达的逝世标志着传统知识分子时代 的终结!
辉煌:
(一)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初步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文 艺学、美学的胚胎和萌芽, 其主要成就: 第一、《手稿》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开端,从而为美学、文艺学找到了了真正的科 学理论基础。 第二、《手稿》初步表述了一种崭新的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 律,解答了长期围绕着人们头脑的“历史之谜”‘。 第三、《手稿》在解答“历史之谜”的同时,又为解答“美学之谜”,开 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和全新的思路。 第四、《手稿》通过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论述,通过对异化劳动和人 类历史发生、发展的论述,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同时 也初步探讨了艺术哲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为这些 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手稿》虽然还不是马克思的成熟的著作,仍留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 义痕迹,但它以其丰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成了后来出现的众多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学派的理论源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 展和马克思恩格斯理沦研究的深化、系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体 系的内容也更为丰富。
《书写与歧异》 (Writing and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