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绪论分解

合集下载

第一讲-1 绪论

第一讲-1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目录
第一节 环境统计学的概念、特点 第二节 环境统计学的内容与功能 第三节 环境统计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第四节 统计软件介绍 第五节 环境统计资料的来源和类型 第六节 SPSS的基本应用
第一节 环境统计学的概念、特点
1、环境统计学的概念 (1)统计:统计是一种对客观现象数量方面进行的调
许多功能。SAS/STAT(统计)模块更包含了广泛的统计分析功能。 SAS/GRAPH(图形)模块用以实现强大的图形功能。其他还有 SAS/ETS(预测)、SAS/IML(矩阵运算)和SAS/QC(质量控制)等 约20个模块。这些模块可单独使用、也可互相配合使用。
•SAS模块→可执行文件(称为SAS过程)→ 用户调用SAS过程
• ⑤为专业文献阅读、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提供基础。作为环境工
作者,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统计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第一,在阅 读环境书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统计学方面的名词概念,有了这 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正确理解文章的涵义,更有助于判断不同统 计分析方法所得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第二,参加科研工作时,从 开始设计到数据整理分析与统计结果的表达,每一步骤都需要统 计学知识;第三,在制订计划、检查工作、总结经验时,都离不 开统计数字,尤其在撰写科研论文和研究报告时,有了统计学知 识,才能使数据与观点密切结合,作出正确的结论。因此,环境 科学工作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环境统计学方法,才能正确认识客观 事物存在的规律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境污染防治计划的行为。
6.认真听课、事病请假。
第四节 统计软件介绍
1.SAS
•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的缩写, 美国软件研究所
于1976年推出SAS。SAS系统在国际上被誉为标准软件系统。 SAS软件是模块式结构,可完成不同的功能。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讲绪论一、介绍1.《环境工程学》课程的性质《环境工程学》是高等院校环境类各有关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

2.课程特点:1)简明、概括地反映化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2)用工程技术的观点分析、认识环境中的污染问题,起环境与工程技术间的桥梁作用;3)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需要;4)体现了现代环境科学的成就与社会文明进步;5)环境工程学是一门边沿的、综合的、实用的和开发性强的科学。

3.《环境工程学》课程的任务1)掌握环境污染物净化的基本理论、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涉及工程设计方便的基本技能。

2)了解化学、物理化学、生物、自控和信息等其他高新技术在环境工程技术上的应用,能运用环境的观点来理解相关学科中涉及环境的有关问题。

3)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途径。

4.《环境工程学》课程的学习内容1)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篇)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篇)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及其它污染防治技术(第三篇)4.《环境工程学》课程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作笔记·做复习,课外自学·做实验(单独一门课程)实验预习及报告5.参考书二、关于环境科学1.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1)环境的概念环境(Environment):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外部世界(Everything thataffects an organism during its lifetime)。

这里的生物当然包括人类,且主要指的是人类。

因此,按照人类中心说(Anthropocentric)的伦理,环境可以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既包括天然的自然因素,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如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变化原始社会,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2/3,而今,还不到1/3。

第一讲绪论

第一讲绪论
• 运筹学思想和理论主要来源于军事、管理与经济三大领域。
2020年1月25日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
11
第一讲 绪论
二、运筹学的产生与发展
2、运筹学的发展阶段 创建时期:1945年—50年代初
• 1947年丹捷格在研究美国空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时提出了 著名的线性规划及其单纯形法。
• 1948年,英国又率先成立“运筹学俱乐部”(后改为运筹学 学会)。
对“运筹学”可作如下描述:
(1)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是将科学分析工具用于管理组 织系统的科学;
(2)运筹学主要使用但不限于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实际决策问 题,运筹学的基本手段是建立数学模型;
(3)运筹学强调最优决策。
2020年1月25日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
9
第一讲 绪论
一、运筹与运筹学
2、运筹学定义 什么是运筹学?不同工具书中对“运筹学”的释义并 不一致。
• 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 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 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 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 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 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 人事管理:人员需求预测、确定人员编制、人员合 理分配、人才评价。
2020年1月25日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
20
第一讲 绪论
三、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 市场营销:广告预算、媒介选择、产品定价、产品 开发与销售计划等。
• 财务和会计:预测、贷款、成本分析、定价、投资 分析、现金管理等。

第一讲前言、绪论PPT课件

第一讲前言、绪论PPT课件
递信息。 有线电通信系统:利用导线来传递信息。 光纤电通信系统:利用光导纤维来传递信息。
3、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输入变换器
输入转换器主要任务是将发信者提供的非电量消 息(如声音、景物等)变换为电信号,它能反映待 发的全部信息,通常具有“低通型”频谱结构,故
称 为基带信号。
3、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使用教材
《高频电子线路》 张肃文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资料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曾兴雯等 编
《通信电路原理》
董在望 主编
三、教与学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两种形式穿 插进行。课堂讲授是指在教学计划学时内 进行课堂教授基本内容;学生自学是指凡 是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尽量鼓励、 启发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和自学能力。
信息(i):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消息(m): 是代表信息的符号。如语言、文
字 图象、数据等 电信号(s):是消息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
信号传递消息。 通信:由一地向另一地传递消息;通信的目的
是传递信息。
2、无线电通信的一般知识
通信系统:实现消息传输的系统; 无线电通信系统:利用空间电磁波的传播来传
1、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20世纪60年代,中、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的不断涌现,是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第三个重要里 程碑。
1958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块集成电路。 1967年研制成大规模集成(LSI)电路。 1978年研制成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从 此电子技术进入了微电子技术时代。
2、无线电通信的一般知识
高频电子线路
START
邮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言

第一 绪论(共35张PPT)

第一  绪论(共35张PPT)
因此,他主张对这些犯罪人,预先采取隔离的保安措施,从而预防犯罪发生。
非实证方法是用定性分析推导理论,阐述假设的合理性。
钝,味觉灵敏,无道德感,缺乏自制力,智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状态同犯罪的关系的学科,特别注重研究犯罪者的动机、目的和犯罪行为的内在联系。
大陆法系
刑事法律分支
它承认人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与犯罪的联系,但认为这些不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 1、社会调查法 根据他的结论,犯罪人在身体上或精神上都有异常特征,如前额平削,下巴过长,颊骨过大,多毛皱纹,痛觉迟钝,味觉灵敏,无道德感,缺
乏自制力,智力低下,性情暴烈,好显示自己等。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研究预防、控制和消除犯罪现象的社会机制与社会途径 现代中国对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始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是以翻译别国著作为主。 1、研究犯罪、犯罪现象的表现形态和反映形式
犯罪社会学不是犯罪学的下属学科,而是犯罪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犯罪
刑罚
身体上或精神上都有异常特征,如前额平削 d、与社会变迁,社会文化存在联系
4、研究预防、控制和消除犯罪现象的社会机制与社会途径 它承认人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与犯罪的联系,但认为这些不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下巴过长,颊骨过大,多毛皱纹,痛觉迟 犯罪社会学,单从犯罪现象一个角度出发,只研究犯罪这一种社会问题。
力低下,性情暴烈,好显示自己等。因此, 2、缺乏科学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三、研究犯罪社会学的意义
20世纪是西方犯罪社会学的大发展时期,此时的犯罪社会学研究中心由欧洲移向 。
他主张对这些犯罪人,预先采取隔离的保安 犯罪
刑罚
3、研究犯罪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措施,从而预防犯罪发生。 1949年之后我国的犯罪学研究偏向于青少年犯罪研究,使得犯罪社会学研究面狭隘。

1第一讲 绪论

1第一讲   绪论

第一讲绪论一、测量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面、地下和空间各物体的空间形态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具体地说是研究点与点之间相对位置的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

因此,测量学研究的对象是:点的空间位置。

主要任务:1、测图采集信息--------信息处理--------制作载体(测)(算)(绘)2、标定读图-------------信息处理------------显示测量学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随着人们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由于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各学科间的渗透,测量学所涉及的内容及应用范围愈来愈广,形成了相互独立的学科。

主要包括大地测量学、地形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制图学。

二、矿山测量的任务和作用矿山测量是以矿山建设和生产为研究对象,用测量、计算和绘图为手段研究和处理采矿过程中由矿体到围岩,从井下到地面,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工作空间的各种几何问题,确保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生产和矿区生态环境的治理。

1、任务:(1).精确建立井上、井下测量控制系统;(2).及时而准确地测绘各种矿图;(3).正确标定井上下各工程位置;(4).研究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

2、作用(1)服务(2)先锋(3)眼睛在矿山开发过程中,矿山测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地质勘探阶段、在建井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日常性测量工作,不仅要准确标定工程位置,还要及时填绘各种矿图,为矿井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了解生产、指挥生产、制定生产计划,编制远景规划提供准确的资料;通过对地表与岩层移动的观测,为“三下”采煤、留设保护煤柱、矿压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还要为造地复田、环境治理提供服务。

矿山测量工作贯穿于矿山建设、矿井生产的整个过程。

测量工作者不仅是矿业开发中的先锋和尖兵,而且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测量工作在保证均衡生产、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矿山测量学又被誉为“矿山的眼睛”。

这是测绘工作者的光荣。

第一讲绪论教案

第一讲绪论教案
[3]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4]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第12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
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 35%
其中:出勤 10%
案例分析及课堂表现 15%
期中报告10%
期未考试 65%
六、课程教学管理
课程助教职责:
考勤(请假:每人每堂课有2人以下的批准权;查考勤:报各班出勤人数)
3
第二节 企业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一、管理的概念及二重性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小故事:改裤子的故事
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最有效、最经济的行动,是对行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在于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管理的目标和对象
管理的基本要素
二、企业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一)企业管理的概念
(二)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50’
讲解+案例分析
作业与思考题
1、什么是管理?什么是企业管理?其特点是什么?
2、简述管理的二重性。
(一)企业的概念
请同学们说出几个知名企业的名字
补充:2009年中国企业30强名单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进行自主经营,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经济组织。
(二)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必须正式在国家政府有关部门注册备案完成登记手续;
应有专门的名称、固定的工作地点和组织章程;
应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实行独立核算;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现代企业的特征

自然辩证法第1讲绪论

自然辩证法第1讲绪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案第1讲绪论内容提要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人——科学技术——自然界二、基本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学科性质:哲学门类,交叉科学性质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背景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第三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这个名称来自恩格斯的一本著作(手稿)——《自然辩证法》(Dialectik der Natur),其本意为“自然界的辩证法”,即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辩证发展的一般规律。

研究对象:人—科学技术—自然界二、基本内容:“两观一论”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相对应,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也分为三个主要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以一定的经验、知识为依据,经哲学抽象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方式、演化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方面作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律”,必须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中加以阐发。

自然观的发展,既受到一定时期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自然观的丰富和深化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材料,为自然观的新范畴、新观点的提出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就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技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对各门科学技术的一般研究方法作出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

它主要研究科学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和方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方法论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