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资料

商:①青铜工业纯熟;②、建筑技术提高、城市出现;③、夯土技术纯熟。
【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
西周:①、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平面一—我国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
②、瓦的发明和使用一一西周中晚期: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
③、铺地房砖春秋:①铁器和耕牛使用;②瓦普遍使用:③高的建筑出现;④开始使用砖[砖仅用于防水.潮.铺地一一明朝广泛用于砌墙;⑤建筑装饰与色彩更为发展。
战国:装修用的砖出现一一技术水平提高秦:长城汉:①`木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券有很大发展[西汉一一东汉纵联拱成为主流.砖.穹窿顶。
②.抬梁式和穿斗式木结构形成。
③斗拱已普遍使用,形式不统一;[西汉]创造了楔形和有榫的砖。
④.屋顶形式多样、悬山、庑殿、歇山、囤顶;⑤/石建筑迅猛发展。
三国·晋·南北朝:①.佛教建筑发达,高层佛塔出现,石窟·佛像·壁画巨大发展。
⑵.佛寺·佛塔·石窟③.山水园林有所发展【秦汉时兴起】北魏:洛阳永宁寺最大。
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现存最早的佛塔。
北方十六国:①.垂足而坐的高坐具─方凳·圆凳·椅子。
②.石刻技术提高。
隋:①.兴建都城─大兴城和寺都洛阳城;[古代最大的城市]②.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石拱桥【或者空腹拱桥】李春汉设计修建,它比西方的早1200年。
唐:规模宏大;建筑群处理的逾越成熟,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有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完整,改变纵横对寸,突出主题,利用地形,环境】。
【长安城】: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砖石塔的广泛使用】;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水平成熟、实用与装饰与美得结合。
宋: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表现:①.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里坊制和夜禁改变】②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李诫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一一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开支,保证工程质量】③、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的空间层次。
中外建筑史

单体建筑
▪大门又叫街门、宅门,是北京四合院与外界沟通的通道,一般都修筑在
第四章 东西方造园案例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 日本传统庭院
O 第 一 N 章 E
建筑史纲
什么是建筑
牛顿解剖了宇宙,达芬奇解剖了人体,而柯布西耶解剖了城市。——黑川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风也只是弯弯腰而已."——贝聿铭 我们塑造了建筑,反过来建筑塑造了我们-------温斯顿。丘吉尔 建筑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心灵的习惯。—柯布希耶 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约翰.波特曼 土生土长是所有真正艺术和文化的必要的领域--------赖特
建筑风格
巴黎万神庙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新古典主义风格的 典型作品,追求建筑形体的单纯、单独和完整, 强调细节的朴实、形式的合乎结构逻辑,且注意 减少纯装饰性构件,渗透着希腊风格的影响。 万神庙的形体很简洁,几何性明确,设计人苏夫 洛的学生说,苏夫洛在设计时立意“把哥特式建 筑结构的轻快同希腊建筑的明净和庄严结合起 来”,这个愿望大体实现了。这种想法也明显是 启蒙主义的。
▪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 ▪穹窿直径43.3米跨度最大的古建筑
▪材料为砖,混凝土,连续承重墙
▪帆拱,穹顶结合
▪希腊式门廊
从教权建筑到皇权建筑。。。 中国建筑史纲要
从教权建筑到皇权建筑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 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 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 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 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 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 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 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 德· 苏 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 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从北方的雄伟宫殿到南方的精巧园林,从西北的土楼窑洞到西南的吊脚楼,每一种建筑都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这多样的风格中,木构架建筑因其普遍性和适应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形式。
1.2 木构架的特色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柱、梁、枋等构件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中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损害。
同时,木构架建筑施工速度快,便于维修和扩建,也易于搬迁和重组。
1.3 单体建筑的构成单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其构成包括屋顶、墙体、柱子、地面和门窗等部分。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其形式多样,如悬山、硬山、庑殿、歇山等,不同的屋顶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等级和建筑功能。
墙体主要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柱子则是支撑屋顶和梁架的主要构件,而地面和门窗则分别起到承载和通风采光的作用。
1.4 建筑群的组合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如宫殿、寺庙、府邸等。
建筑群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如中轴线布局、对称式布局等。
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最常见的布局方式,它以一条中轴线为基准,将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依次排列在轴线两侧,形成严谨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观念。
1.5 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每种建筑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
宫殿主要用于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其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寺庙用于供奉神佛和举行宗教活动,其建筑形式庄重而神秘,给人以崇敬之感。
府邸则是官员和贵族的住宅,其布局严谨、装饰精美,展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此外,还有园林、陵墓、桥梁等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

数字技术与智能建筑的运用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将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提高设计效率 和精度。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将更加普遍,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和节能减排。
中外建筑史对现代建筑的启示与影响
传统与现代的Leabharlann 合中外建筑史中的优秀传统将与现代技术 相结合,形成更具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
创新性设计
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创造出与传统 建筑风格不同的新型建筑。
中西建筑风格在现代的运用与发展
总结词 中西建筑风格在现代社会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也面临 着一些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中 西建筑风格也需要考虑环保、节 能和绿色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中西建筑风格在现代城市规划和 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需要考虑与 周围环境的协调、功能需求和文 化背景等因素。
以帕特农神庙为代表,强调柱式 和比例,追求完美的形式和功能 。
古罗马建筑风格
以罗马斗兽场为代表,注重空间 感和厚重感,大量使用拱形结构 和混凝土。
中世纪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风格
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为代表,强调垂 直性和光影效果,采用尖拱和飞扶壁 。
罗马风建筑风格
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为代表,采用圆 拱和厚墙,强调稳固和防御。
传统建筑的改造与保护 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改造,需 要平衡保护传统文化和满足现代 需求之间的关系。
05
中外建筑史的未来展望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在未来将更加普及,通过采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和设计,降低能耗和 环境影响。
可持续发展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是指关于中外建筑发展史的研究和记录。
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和研究建筑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技术和材料运用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中外建筑史的范围很广,涵盖了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建筑发展。
中国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包括了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宫殿、庙宇、园林等,也有豪华的清代宫殿和传统的四合院等建筑形式。
外国的建筑史也非常丰富,包括古埃及的金字塔、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建筑、中世纪的教堂和城堡、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和教堂、现代的高楼大厦等。
中外建筑史的研究内容广泛,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技术与材料、建筑功能与用途、建筑师与建筑团队等方面的历史研究。
通过对建筑史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建筑发展与演变,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以及建筑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联系。
中外建筑史的研究对于建筑设计、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
中外建筑史总结知识点.

古代希腊建筑一、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公元前3世纪出现于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克里特、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
空间高低错落。
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
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迈西尼。
其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
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
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迈西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二、古代希腊建筑: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历史分期古风时期:世纪,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北非,并同当地传统相结合。
石梁柱结构体系的演进及神庙制型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从木构过渡到石梁柱结构。
型制脱胎于贵族宫殿的正厅以狭面为正面并形成三角形山墙。
为保护墙面而形成柱廊。
庙宇只有一间圣厅、平面为长方形,以其窄端为正面。
布局制型有端墙列柱式、端柱式、围柱式(包括双重围柱式、假围柱式等。
古希腊柱式古希腊的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
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
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稳定了一整套做法后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Order盛期的两大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
爱奥尼(Ionic柱式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
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
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
美学思想与风格特征反应出贫民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认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而人体的美也是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故人体是最美的。
中外建筑史参考书目

中外建筑史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史》第六版,统编教材,潘谷西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著,建工出版社
4,《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楼庆西著,三联出版社
5,《营造法式》,(北宋)
6,《工程作法则例》,(清)
7,《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编著,建筑工业出版社
8,《浙江民居》,建工出版社
9,/bbs/ ABBS建筑论坛
11,《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著,建筑工业出版社
12,《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编著,建筑工业出版社
13,《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14,《西方现代建筑史》,(意)L.本奈奥洛著,周德侬等译,天津科技出版社15,《20世纪世界建筑——精彩的视觉建筑史》,(英)丹尼斯夏普著,胡正凡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世界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日)渊上正幸著,建筑工业出版社
17,《世界建筑艺术史》帕瑞克·纽金斯
18,《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
19,《现代建筑语言》布鲁塔·赛维
20,后现代建筑语言》查尔斯·詹克斯
21,《20世纪西方建筑名作》吴焕加
22,《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23,/自由建筑报道。
中外建筑史

一、名词解释1、关厢城:随着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趋密切,在宋代以后于出城干道的附近形成的关厢地区,由于是自发形成,通常较为凌乱,有的发展为商业中心,又加修关城,另开城门,称为城市的一体。
2、马面:加强城市防御能力的一种措施,中国古代外城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突出部分,便于组织防守侧射火力。
3、瓮城:中国古代为了加强防御,防止火药攻城,而于宋代前后设计出来的构筑物。
在城门外又加一小套小城,前后城门均不对称,便于围歼入城的敌军。
4、蕃坊:官府集中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蕃长专门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蕃坊无明显界限,无任何防御设施,期间也有中国人居住,皆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
5、《平江图》:宋代平江府(苏州)的城市平面图,是南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的、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
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研究古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6、金墉城:汉魏洛阳城北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边界为一整组建筑,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起防御作用,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
7、瓦子:是一种娱乐场所及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位置一般多接近于闹市或城门处。
8、租界城市: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中国政府不得干预。
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9、月城:10、鼓楼:古代城市中设有报时钟鼓的楼阁,是当时城市管理的一项制度,一般在城市中心附近。
11、环涂、野涂:《考工记·匠人》记述的围绕王城城墙的道路,宽度为七轨。
野涂是王城通向郊外的道路,宽度为五轨。
12、外廓:又称外城。
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为城外围的防护设施。
外廓内有工商业及其居住区等。
13、国都:又称都城。
一国之首都。
国家最高统治者及国家最高政权机构所在的城市。
如北京为明、清两代和现代中国的都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木构建筑优势及缺点木建筑优点:取材方便适应性强较强的抗震性施工速度快,便于加工便于修缮、搬迁缺点:木材越来越少不耐火、不耐腐蚀、不耐虫蛀、耐久性差难以满足更大、复杂的空间2、我国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的主要两种形式两种基本结构形式——抬梁式、穿斗式1)抬梁式特点:椽-檩-梁-柱搭接,室内空间大,多用于宫殿、庙宇。
2)穿斗式特点:椽-檩-柱搭接,柱头直接承檩。
多用于民居,但也可制造大空间。
椽=3、工官制度及较为突出的人物第一章1原始社会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房屋遗址及重要实例(1)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一公元前3300年)繁荣的母系氏族;以水稻为作物的农业经济;木构干阑式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做居住用,由原始的巢居发展而来.我国最早采用榫卯的实例河姆渡文化房屋特点:⑵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文化面貌:母系氏族;原始农业;烧制陶器;定居的村落;集中的葬地;穴居.*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大房子以一个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陕西半坡村遗址一木骨泥墙早期:半穴居一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中期:居住面上升到地面围护结构:木骨泥墙晚期:分室建筑------大空间分隔组织*郑州大河村F1 — 4 ――木骨泥墙木骨泥墙的重要性:建筑由地下到地上的关键。
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象。
仰韶时期房屋特点:•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一最早的神庙遗址2、华夏第一宫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华夏文明第一殿)茅茨土阶a . 80cm 夯土台b .封闭庭院(廊院)C .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 特征: 封闭庭院(廊院) 夯土台基 轴线:大门轴线 在主殿轴线偏东“穿堂”式大门;“乌头门”式大门 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已经开始形成。
重要建筑实例: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
商,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 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3、唐宋建筑特点 (1 )隋、唐、五代3、最早四合院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a 、 合院形式b 、 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C 、已使用了瓦d 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发现有半瓦当和脊瓦,为最早的瓦;版筑土墙与土坯 墙,墙面有三合土(白灰、沙、黄泥)抹面;庭院地下设有 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
EM ft[1 rJ 「i 二 甘戸 a . LJ'TO :冃屮贰启Kb 卜山! [宦 二基冷yj ID ! --- UJL■—I hMln r |i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1 )文化背景:海纳百川的文化开放政策2 )建筑群的发展:唐长安一一严整、有序、里坊制寺庙一一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小雁塔3 )建筑技术 河北赵县安济桥 四个敞肩券,减少1/5自重,增加排水面积 铁件加固一一连接28道拱、加契子 28道并列券一券上加伏石、两边大中间小 造型:平缓舒展,轻盈流畅 •木构 ------ 大面积、大体量•砖木混合结构——灵隐寺双石塔、虎丘塔栖霞山舍利塔、广东光孝寺铁塔(2 )宋、辽、金1) 历史背景:10世纪(北宋+辽)12世纪(金+南宋)•赵匡胤一一“艺祖”、赵佶2) 建筑理论:•李诫《营造法式》•模数化、定型化、等级制、成就和局限3) 群体结合:•城市,东京汴梁一《清明上河图》 水城苏州一一“平江图”•宋三大名楼 •河北正定隆兴寺建筑艺术趣味:第二章 古代城市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古代城市发展四阶段 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3、 匠人营国制度《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 朝后市,市朝一夫。
” 4、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 汉长安城墙不规则;惠帝元年——五年建成城墙;先有宫殿(秦兴乐宫改成长乐宫),再有城墙。
渭河;道路笔直,无轴线;五座宫城 唐长安宇文恺规划。
(曾到洛阳、邺城参观);面积8300公顷,算上大明宫8700公顷;布局严整, 分区明确,以宫城为中心;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分工;东西两市;布局中轴线;里坊 :108个,大小不等 模数制:傅熹年 5、 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隽永、秀丽、优雅1、 2、按城市规划新建的都城; 布局中轴线对称,在几何中心建中心阁; 很多方面体现了《周礼.考 工记》制度;南部中轴线东移129米;道路分为干道和胡同明清北京, 明北平;北部缩小五里,向南扩出一里;嘉靖 第三章 1住宅构筑类型1 )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北方一一抬梁式;南方一一穿斗式,白族、彝族;皖南一一抬梁、穿斗混合式 2)竹木构干阑式主要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各少数民族 下部架空,竹、 区。
3) 木构井干式 原木垒成墙体,4) 砖墙承重式 5) 碉楼 石砌外墙承重,6) 土楼 五凤、凹字、圆、方、半圆、7) 窑洞黄土断崖挖横穴;天然土起拱 8) 阿以旺 新疆维吾尔族;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阿以旺一夏室(大厅);冬室(卧室) 2、北京四合院 a 、 构成要素:正房、厢房、垂花门、院子、 倒座、大门、耳房、后罩房、影壁 b 、 风格:灰瓦、朴素、对称C 、评介:①相对独立,外闭内敞 -------- 以家为 单位的人文主义② 空间等级一一伦理秩序,男女有 别,尊卑上下。
③ 防风沙、噪音,院内的绿化:海 棠、石榴、迎春第四章1宫殿发展四阶段 1)早期的宫殿茅茨土阶;来自住屋形式;夯土高台;四合院一一群的概念 2) 发展中的宫殿形制宏伟的前殿与宫苑相结合;变化:横一一纵 3) 成熟的宫殿形制唐一一太极宫、大明宫。
大明宫采用三大朝: 含元殿(外朝)、宣政殿(中朝)、紫宸殿(内 朝)。
三朝五门:天子及诸侯皆三朝:外朝、治朝、燕朝,五门 4) 过渡时期宋:千步廊、工字殿;元:沿用千步廊、工字殿,加石桥、牌坊;明初:恢复礼制,帝后分 住32年加筑外城。
;7.5公里中轴线木结构;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适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地 作为承重结构墙有收分;内部密梁木楼层;土面层楼面、屋面“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a、布局:-紫禁城(大内宫城)——四个门、前朝、后廷•外朝部分一一太和门、前三宫、文华殿、武英殿•内廷部部:西路一一太后住的慈宁宫、慈宁花园;太妃住的寿安宫、寿康宫中路一一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嫔妃住所东路一一皇极殿、宁寿宫;养心殿(皇帝住所)、乐寿堂、乾隆花园其它一一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三所、手工业作坊b、规划设计意匠复杂的功能要求,阴阳五行的吉祥表征,森严的门禁戒卫。
帝王独尊、江山永固的主题,繁缛的礼制规范,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C、设计成就:美国城规专家倍根:“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是北京的故宫。
”•采用了宏大的规模:人工、用木、用砖、用石•布局:集大所成,“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万岁山”•中轴线艺术:有机图案、路、严整的秩序•空间的创立和两极渗透一一大与小,闭与敞,转换•严谨的平面模数•运用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建筑小品3、坛庙类型(1)祭祀自然神1 )天地日月,风云雷雨一郊2)社稷坛(社:五土之神,稷:五谷之神)3)山川神一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庙)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中岳嵩山(河南登封中岳庙)南岳衡山(湖南衡山南岳庙)五镇: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中镇霍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四海:东海(山东莱阳)、北海(山海关)望祭,无庙、南海(广东番禺)西海(山西永济)望祭,无庙四渎:江渎(四川成都)、淮渎(河南唐县)、河渎(山西永济)、济渎(河南济源)4 )明堂:明堂辟雍(2 )祭祀祖先(太庙、官员家庙)(3)先贤祠(文庙、关帝庙等)4、北京天坛(两重坛墙,四组建筑)宏大的用地规模(280公顷)建筑形象一一以圆象天、用矮墙衬托、高台基、重檐屋顶、纯净的色彩让天空担任主角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一一天数、天圆地方、方位象征、色彩象征 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1)中轴线布局2 )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突兀;地位上对比,附属建筑远 离主体 3) 主建筑与环境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脱俗与天接近之感 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溶于绿色之中。
4) 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 5、帝王陵墓发展 第五章1佛教寺院:佛光寺、隆兴寺、布达拉宫、承德外八庙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佛光寺大殿•重建于唐大中^一年( 845年),是现存年代仅次于南禅寺的木构架建筑,而规模远大于南禅寺。
东大殿(1) 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 (2) 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内外柱同高;殿内用平棋圆直柱,上端有卷杀,檐柱有侧角生起,斗棋作用发挥最完善 木构件外轮廓端部采用转折的弧形艺术处理手法。
平面上各檐柱柱头向内倾斜。
立面上,檐柱自中央明间向两侧逐渐升高。
(4 )脊抟下不施侏儒柱而仅施叉手,上平抟用托脚,天花用平棋 叉手:支托于脊檩下两侧之斜撑。
托脚:支托于各金檩斜下方之斜撑。
平棋:小方格的天花。
佛光寺大殿前檐(5)屋面平缓,斗棋宏大,出檐深远( 6 )色彩简单*河北正定隆兴寺(1)摩尼殿•面阔七间,进深七间,重檐歇山,四面出龟头屋 •内外两圈柱,有侧角和生起,阑额上用普拍枋 (2)转轮藏阁•两层楼阁式,平面方形,每面 3间•底层移柱,檐柱有侧角生起•殿内梁架用彻上明造,曲梁,大斜撑 彻上明造:不用天花,梁架均暴露在外 •叉柱造:上层柱之下端施十字开口,插入下层柱上之斗棋内 *西藏布达拉宫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庙 2、塔的五个主要类型,举例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满足祭天的功能、表现“天”的意境 1) 2) 3) 4) (3)卷杀: 侧按形势与结构类型分:a 、楼阁式塔。
基本特征:内设楼梯,可供登临;每层有门窗,平坐。
如山西佛宫寺释迦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苏州报恩寺塔 b 、密檐式,如嵩岳寺塔C 、单层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 d 、 喇嘛塔,如白塔e 、 金刚宝座塔,如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外观3、石窟特点: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 5)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