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学案)

合集下载

24《出师表》学案

24《出师表》学案

《出师表》学案杨俊彦学习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不读不讲学习任务:1、理解题意及背景:表:作者及背景简介:2、生字注音忠谏.()裨.补()遗.()陛下攸.()咨.()阕.()陟.()罚臧.()否.()行.()阵倾颓.()苟.()全猥.()自夙.()夜驽.()钝攘.()除崩.殂.()诹.()斟.()酌.()妄.()自菲.()薄3、与课文相关的诗句或对联。

(一)对联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二)诗句4、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崩殂:疲敝:秋:殊遇:开张圣听: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简拔:遗:咨:裨补阙漏: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慢:彰其咎:谘诹善道:察纳雅言:5、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本文中的古义是。

(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

(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

(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

(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

(6)涕:今义是,古义是。

3、理解文言虚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之欲报之于陛下也()而可计日而待也()先帝称之曰能()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光先帝遗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以塞忠谏之路()欲报之于陛下()是以先帝简拔()于叹息痛恨于桓、灵()以愚以为宫中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悉以咨之()受任于败军之际()先帝不以臣卑鄙()还于旧都()以伤先帝之明()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不议不讲学习任务;1、疏通文意,合作探究:(一)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问题探究:(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2、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2)如何具体执行?(3)提出怎样的劝诫?(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学生版)docx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学生版)docx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3.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重点难点】1.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2.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学习过程】预习案背景介绍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适逢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感到后主刘禅暗弱,不懂得治理政事,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学习案第一课时任务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2.文体知识:表任务二:积累字词,诵读课文1.字词学习崩殂.cú疲弊.bì不懈.xiè恢弘.hónɡ妄自菲.fěi薄塞sè陟.zhì罚臧否..zānɡ pǐ郭攸.yōu之费祎.yī遗.wèi陛下行.hánɡ阵和睦桓.huán、灵长.zhǎnɡ史猥.wěi自枉屈二十有.yòu一年矣夙.sù夜忧叹五月渡泸.lú庶.shù竭驽.nú钝斟酌..zhēnzhuó2.划分节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ji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yí诏。

《出师表》教案(精选3篇)

《出师表》教案(精选3篇)

《出师表》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出师表》教案(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出师表》教案1学习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重点)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难点)学习过程;一、预习展示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简介写作背景)3、加点注音。

4、诵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二、合作探究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翻译下面重点的句子:(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4、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5、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三达标反馈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4)由是感激古义:今义:2理解性填空(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3)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5)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7)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24出师表学案

24出师表学案

24《出师表》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奏表的特点。

2、熟读课文,能正确断句,疏通文意,积累本篇的重要文言词语。

3、诵读课文,能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4、背诵课文,积累本课的名言和成语。

5、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背诵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学习课时:5课时。

知识超市:1 、“表”及特点。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著作有《诸葛亮集》。

3、写作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愚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学习过程:一、组内交流一下“表”这种体裁的特点。

二、根据知识超市及工具书,组内代表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诸葛亮。

三、朗读课文。

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完成(1—2)题。

组内代表台前展示。

1、生字注音忠谏.()裨.补()以遗.()陛.下()攸.()咨.()阙.()陟.()罚臧.()否.()行.()阵倾颓.()苟.()全猥.()自夙.()夜驽.()钝攘.()除崩殂.()2、课后一题。

九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学案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学案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学案9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学案 1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德育目标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重点、难点】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语言积累】1.生字:殂(cú) 弘(hóng) 菲(fěi)薄攸(yōu) 谏(jiàn) 诹(zōu)猥(wěi) 枉(wǎng) 庶(shù) 弩钝(nú dùn) 攘(rǎng)除2.重点实词。

臣本布衣:平民。

躬耕:亲自。

以驱驰:奔走效劳。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雅言(正言)之理:治。

3.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简(通“检”选拔)拔4.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

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给予)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恐托付不效。

(成效)。

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5.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教案10篇

《出师表》教案10篇

《出师表》教案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出师表》教案10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出师表》教案10篇出师表教案第一课时,供大家阅读。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学案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学案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学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3课《出师表》一、课前预习1.字音字形崩殂(cú)弩(nǔ)钝阙(quē)漏恢弘(hóng)裨(bì)行(háng)阵猥(wěi)自枉屈咨诹(zōu)善道妄自菲(fěi)薄以彰其咎(jiù)夙(sù)夜陟(zhì)罚臧(zāng)否(p )2.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一】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背景资料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

临终前,他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出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前考虑到后主不懂得治理政事,遂上书,以期其能稳定朝内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无后顾之忧,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以身许国的决心。

【三】文体知识表是中国古代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是表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3.内容感知和梳理(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圈出不懂的词或句。

(2)小组合作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课堂学习【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积累本文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部分词语的古今差异,掌握特殊的文言句式。

2.梳理文章思路,把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3.速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句子,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出师表》》学案#(精选.)

《出师表》》学案#(精选.)

《出师表》学案一.学习目标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二.文言文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二)古今异义1.存亡之秋. (古义:今义:)2.开张..圣听(古义:今义:)3.引喻失义.古义:今义:)4.陟罚臧否.(古义:今义:)5.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6.庶.竭驽钝 (古义:今义:)7.叹息痛恨..(古义:今义:)8.臣本布衣..(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2. 恢弘..志气之气:3.亲.贤臣,远.小人:4.此皆良实..:5.攘除奸凶..:(四)一词多义1.遗: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深追先帝遗诏()2.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此先汉所以兴隆()3.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光先帝遗德()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受命以来()(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2)此皆良实(“皆”表判断)(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1)苟全性命于乱世(介宾结构后置,即“于乱世苟全性命”)(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宾结构后置,即“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三.文章主旨《出师表》以“形势”震动对方,以“情感”感动对方,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四. 课内精读(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件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了解“表”的一般知识,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过程
㈠、自学展示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恢弘()陟罚
()臧否()费祎()
以遗陛下()裨补()猥自枉屈()夙夜()咨诹()
2、解释加点的字
中道崩殂()此诚()光先帝遗德()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宜付有司()三顾()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猥自枉屈
()以驱驰()
夙夜()深入不毛()庶竭驽钝()谘诹善道()
3、在课文中诸葛亮给后主提了那些建议?
㈡、探究学习
1、学习第一段(先帝创业未半--以塞忠谏之路也。


(1)逐字逐句理解本段,注意下列词语
[中道][崩殂][三分][益州][诚][秋][追][殊遇][宜]应当。

[开张][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塞]堵塞。

(2)当时国家的形势怎么样?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
2、学习第二段(宫中府中--使异法也。


(1)逐字逐句理解本段,注意下列词语
[一体][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有司][昭]
[平明之理][偏私]
(2)在本段中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
3、学习第三--五段(侍中、侍郎--可计日而待也。


(1)逐字逐句理解本段,注意下列词语
[良实][是以][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性行][优劣得所]
[亲][远][痛恨][计日]
(2)本段诸葛亮向后主推荐了哪些文武官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在本段中,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
4、学习课文第六段(臣本布衣--二十有一年矣。


(1)逐字逐句理解本段,注意下列词语
[布衣][躬][苟全][闻达][以][卑鄙][猥][顾][感激]
[许][驱驰][倾覆][有]
(2)本段回忆了哪些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学习课文第七段(先帝知臣谨慎--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1)逐字逐句理解本段,注意下列词语
[寄][夙夜][不效][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
(2)本段回忆了那件往事?
(3)哪些语句表明出师的时机已经成熟?
6、学习课文八九两段
(1)逐字逐句理解本段,注意下列词语
[愿][托][效][不效][慢][彰][自谋][谘诹善道][察纳]
[临][涕零]
(2)第八段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信念?
(3)“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㈢课堂整理
1、分板块整理文言词汇。

效付托不()
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兴复之效()
快走踏清秋()
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苟苟全性命于乱世()
高可二黍许()
苟富贵,无相忘()
益至于斟酌损益()
临表涕泣()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临临溪而渔()
文言虚词
以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不懈于内()悉以咨之()试用之于昔日()
不以臣卑鄙()于叹息痛恨于桓、灵()以彰其慢()还于旧都()
古今异义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
义:今义:)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
义:)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今义:)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古义:今义:)2、总结本文的主旨。

3、本文提出了哪些建议?
四、课堂检测:
出师表
一、实词积累
中道崩殂此诚存亡之秋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妄自菲薄陟罚臧否宜付有司以遗陛下
悉以咨之裨补阙漏叹息痛恨汉室之隆三顾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以驱驰
有一年夙夜付托不效深入不毛庶竭驽钝
斟酌损益兴复之效以彰其咎谘诹善道
二、虚词积累
以:以光先帝遗德
悉以咨之
不以臣卑鄙
于:叹息痛恨于桓、灵
苟全性命于乱世
还于旧都
三、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句子: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四问题:
1 本文作者。

“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 本文的主要建议是、、和。

其中是核心。

3 本文的思想感情用文中的六个字说,就是,。

五:板书设计:
出师表
一、广开言路
第一部分提出建议二、严明赏罚警之以势三、亲贤远佞
三顾茅庐
第二部分自叙经
历动之以情
白帝托孤
第三部分临别嘱托
六、提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

②造次:鲁莽,轻率。

③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数讨山越( )
⑵君宜顾之( )
⑶遂往诣蒙 ( )
⑷肃于是越席就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二)
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②故托臣以讨贼也()
③寝不安席,食不甘味()()1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通“熟”,形容词b.同“谁”,疑问代词
c.同“怎么”,疑问代词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1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

(用原文语句回答)
1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