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10.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11.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站,以确保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2.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三、人员定位系统基本要求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都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矿组“六大系统”施工方案

矿组“六大系统”施工方案

矿组“六大系统”施工方案一、总体概述矿组“六大系统”是指XXX矿公司在矿区施工过程中的六个重要系统,包括XXX系统、YYY系统、ZZZ系统等等。

这六大系统的协作配合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矿区的建设进度和效率。

二、施工流程1. XXX系统施工在XXX系统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XXX准备工作,然后XXX、XXX、XXX等。

需要注意的是XXX,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 YYY系统施工对于YYY系统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YYY计划进行,XXX,以避免YYY产生问题,保证施工进度。

3. ZZZ系统施工ZZZ系统的施工需要XXX,XXX,以保证ZZZ系统的稳定运行。

4. AAA系统施工在AAA系统的施工中,要着重XXX,并XXX,以确保AAA系统的质量。

5. BBB系统施工BBB系统的施工过程中,XXX,应注意XXX,以完成BBB系统的建设任务。

6. CCC系统施工CCC系统的施工需要XXX,XXX,并XXX,以最终完成CCC系统的建设和调试工作。

三、施工注意事项1.在施工过程中,XXX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2.施工人员要具备XXX,XXX的技术能力,遵守工作纪律,确保施工质量;3.施工设备的选择要XXX,XXX,确保施工进度;4.施工过程中XXX,XXX地记录XXX,及时总结XXX,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5.施工过程中要XXX,XXXXXX,以确保整个矿组“六大系统”的施工计划顺利进行。

四、施工成果展望通过矿组“六大系统”的施工,我们有信心XXX,XXX,XXX,为矿区的正常运营提供有力支撑,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以上是矿组“六大系统”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准确执行,并在工程建设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施工计划

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施工计划

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施工计划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施工计划,其实说白了就是保障矿工兄弟们在工作时的生命安全。

这事儿说起来可能挺严肃的,但其实也是个相当“生死攸关”的话题。

咱们就从头开始,来看看这六大系统的施工计划,到底咋整。

说白了,就是要让矿山里的每一位矿工都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干活,哪怕万一发生了什么情况,也能及时应对,保命保安全。

你看,矿山环境恶劣,气候、地质啥的都不可预测,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大事儿。

所以这六大系统,就是矿山安全的“护身符”啦!首先就是防火系统。

这防火不单单是指火灾发生后扑灭火源,更重要的是在源头就把火苗给灭了。

施工过程中,咱们要提前布置好消防设施,提前做好应急疏散通道,确保一旦有火情发生,矿工们能第一时间跑出去。

毕竟这地方,火灾不常见,但一旦有了,事情就可大可小。

你看,火灾发生时,浓烟滚滚,分分钟让你看不清方向,所以这个系统的施工,咱们得小心再小心,确保没有任何死角。

别小看这些工作,哪怕是个火警铃声,也能在关键时刻救命。

接下来说的是通风系统。

这可不是说咱们在矿山里开几个小窗子,放点儿风就完了。

要知道,矿山内的空气质量差,氧气稀薄,若不加以处理,矿工根本喘不过气来。

尤其是一些特殊矿区,瓦斯浓度一高,那简直是人命关天。

这时候,通风系统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啦!咱得用上最先进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畅通无阻,瓦斯、毒气啥的都能及时排出。

通风的好,大家工作起来才不容易中毒,才有劲儿干活,不然这活儿一做,真是有点儿透不过气来。

你看,空气清新了,矿工们干活也更有动力,效率自然上去了。

接下来就是排水系统。

矿山地下水很常见,尤其是矿坑深处,常常积水。

如果排水系统不好,坑道被水淹了,矿工的安全就没保障了。

所以啊,这排水系统一定要做好,得安装好排水管道、泵站啥的,不然一旦出现暴雨或者地下水渗透,矿坑一泡水,整个矿山的运作就会受到影响。

这可不是小事儿,坑道里如果积水,滑坡、塌方什么的可随时发生,那可真是麻烦大了。

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

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

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一、煤矿矿井六大系统概述煤矿矿井六大系统主要包括采掘、机电、通风、水文、安全、管理等六个方面,是保障矿井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系统。

其中,采掘系统是煤矿生产的核心,机电系统是保障煤矿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内空气清新流通的重要部分,水文系统是防止煤矿水灾的关键,安全系统是保障煤矿工作环境安全稳定的必要条件,管理系统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二、采掘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采掘系统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建设和整改工作应集中力量进行。

重点是加强矿井内采掘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严格执行矿井安全规程和制度。

同时应优化设备配置,配备先进的采掘设备,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还应在采掘现场设置检测监控装置,实现对煤炭、瓦斯等安全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三、机电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机电系统是煤矿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建设和整改工作应紧密配合采掘系统建设。

重点是对煤矿设施设备的更新、调整和改进,提高设备的效益和耐用性,增强煤矿设施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同时,应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和维护,定期进行设备检修,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四、通风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内空气清新流通的重要部分,建设和整改工作应注重通风系统的完善和现代化。

一是应定期清理矿井内的积水和粉尘,确保矿井内环境卫生干净;二是应加强通风设备的投入,保证空气清新流通,防止毒气积聚;三是应建立完善的通风监测系统,对矿井内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水文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水文系统是防止煤矿水灾的关键,建设和整改工作应强调防水措施的完善和改进。

首先,应建立全面的排水系统,确保矿井内及时排水;其次,应采用先进的防水技术和设备,如隔离墙、封堵剂等,提高煤矿防水能力;另外,应定期对抽水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换,确保其正常运转,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水灾事故的发生。

2023年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

2023年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

2023年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一、背景介绍煤矿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煤矿矿井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进行系统建设和整改。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煤矿矿井六大系统进行建设和整改,提高煤矿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水平,确保煤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矿矿井六大系统1. 通风系统:改造煤矿矿井的通风系统,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井下通风畅通,减少因瓦斯爆炸和煤尘引发的事故发生。

2. 瞭望系统:完善煤矿矿井的瞭望系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环境监测仪器,及时掌握井下的安全状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处理。

3. 排水系统:加强煤矿矿井的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防止矿井涌水和水灾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井下的水质进行监测和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塌陷系统:进行煤矿矿井的支护和加固工程,确保井下的地质稳定性,防止因地面塌陷导致的事故发生。

5. 防火系统:加强煤矿矿井的防火设施建设,增加自动灭火设备和防烟排烟设备,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提高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6. 确保系统:建立完善的煤矿矿井管理系统,加强对矿井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矿井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安全性。

三、整改方案1. 通风系统建设和整改:对煤矿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和更新,提高通风量和通风效果。

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清理和更换过期的过滤器和风机。

同时,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对矿井中的瓦斯进行抽采和处理,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2. 瞭望系统建设和整改: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环境监测仪器,对矿井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记录。

建立矿井监控中心,设置报警系统,对矿井中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控和预警。

同时,加强对井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3. 排水系统建设和整改:对煤矿矿井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提高排水能力。

保持井下的水位在安全范围内,防止涌水和水灾事故的发生。

定期对井下的水质进行监测和治理,确保对环境的污染达到国家标准。

煤矿“六大系统”管理制度(3篇)

煤矿“六大系统”管理制度(3篇)

煤矿“六大系统”管理制度煤矿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业企业,其安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煤矿的生产运营安全和员工的身体健康,需要建立完善的“六大系统”管理制度。

本文将对这六大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列举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并明确各级领导和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岗位对照表,并确立责任人、权力和责任。

1.2 安全生产目标制度制定煤矿的生产目标,包括生产产量、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指标,确保安全目标与生产目标相衔接。

1.3 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建立、完善和维护煤矿生产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责和权限,确保生产运营有序。

1.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紧急预案等,确保安全操作规程得以落实。

1.5 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与监督设立相应的机构、岗位和人员进行执行和监督,确保制度得以有效实施。

二、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2.1 安全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包括气体、粉尘、地质、水文、地下综合监测系统等,及时获得煤矿各项安全因素的变化情况。

2.2 安全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建立科学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将监测数据转化为可靠的预警信息,提供给煤矿管理人员作出相应的决策。

2.3 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根据监测数据的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如停止生产、疏散人员等,以及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提供给煤矿管理人员应急处理。

三、生产管理与控制系统3.1 生产计划与排产管理建立煤矿的生产计划与排产管理制度,确保产量的高效控制和合理分配。

3.2 生产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包括原料准备、生产技术、设备维护等,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3.3 产品质量管理建立煤矿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检测、质量监控和质量改进等,确保煤矿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3.4 培训与绩效考核建立培训与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和安全意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2023年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

2023年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

2023年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煤矿矿井是煤炭生产的重要场所,为保障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需要对矿井的六大系统进行建设和整改。

以下是2023年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

一、通风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1. 增加通风设备数量:在矿井的关键部位增设通风机和插入式风机,提高通风量和效果。

2. 安装智能化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矿井的通风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对于通风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能力,使其能在遇到问题时迅速应对。

二、供电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1. 提高供电设备的带载能力:更新矿井供电设备,确保满足矿井的电力需求,防止因电力不足导致的事故发生。

2. 安装智能化断电装置:在关键设备上设置断电装置,当设备故障或超载时能自动切断电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3. 定期维护检修:加强对供电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排水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1. 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安装地下水位监测器,实时监测地下水位,便于及时采取排水措施。

2. 提高排水能力:增设水泵和排水管道,提高矿井的排水能力,降低地下水位。

3. 加强泵站管理:加强对泵站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巷道支护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1. 加强巷道检查工作:定期对巷道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巷道的支护问题。

3. 提高巷道支护的技术水平:引进新的巷道支护技术,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加强巷道支护材料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选购、使用和存放巷道支护材料,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五、防火防爆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1.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矿井的关键部位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器,实现对火灾的及时监测和警报。

2. 加强防火巡检:定期开展防火巡检工作,发现潜在火灾隐患并及时消除。

3. 提高职工防火防爆意识:开展防火防爆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六、瓦斯抽放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1. 安装瓦斯自动监测装置:在矿井的关键部位安装瓦斯自动监测装置,实时监测矿井的瓦斯浓度。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一、总则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

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

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

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市川主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二0一一年七月川主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前言根据乐安监[2011]99号关于转发《省局国家总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川安监[2011]244号转发《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的精神。

为全面提升我矿安全保障能力,经矿办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

特制定该建设完善工作方案。

一、煤矿简介(一)、企业简况1、矿井名称:峨眉山市川主煤矿2、矿井交通位置峨眉山市川主煤矿位于峨眉市城区北西291°方向,平距7.5km,隶属于川主乡东岳村管辖。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3°24′36.53″,北纬29°37′35.43″,其主井口坐标:X=3279298.978;Y=34637522.665;H=+622.11m。

川主煤矿处于川主矿区荷叶湾井田和垮洪洞井田接合部位。

矿山有9 km乡级公路与乐(山)--汉(源)306省道在老宝楼相连,距峨眉山市城区12km,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2-1所示)。

川主煤矿图1-2-1 交通位置图3、建矿日期峨眉山市川主煤矿创建于1984年7月(原名枇杷树煤矿),1985年8月23日正式投产,原属合伙企业,1993年10月转制为乡办煤矿,同时更名为川主乡煤矿,并于1999年政策性转制为现在的川主煤矿,现属合伙企业。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kt/a。

核定能力60kt/a。

4、矿井五证情况及有效期(1)隶属关系:峨眉山市煤矿安全监察局(2)法定代表人:陈加彬(3)工商营业执照:5111。

(4)采矿许可证号:51有效期至2015年12月。

(5)安全生产许可证:(川)MK安许证字〔2009〕5111810287B,有效期至2010年8月31日。

(6)煤炭生产许可证:X221014003G3,有效期至2015年12月。

(7)矿长:周万伦矿长资格和矿长安全资格证号为:(煤A)197,有效期至2013年12月;(煤A)197,有效期至2013年12月。

5、矿井生产能力:6升9万吨/年技改矿井。

四川省峨眉山市川主煤矿始建于1986年8月,投产后矿井生产能力由2万吨/年,2005年提高到6万吨/年,属“五证一照”齐全的技改矿井,根据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川经煤炭函[2007]495号《关于核准乐山市峨眉山市川主煤矿改建项目立项的批复》,矿井改建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t/a。

2008年矿井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

2009年该矿实产原煤2万吨。

2010年至今矿井停产投入技改,无原煤生产。

6、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矿井2010年无采掘生产,没有进行瓦斯鉴定。

2009年瓦斯等级鉴定为:相对瓦斯涌出量10.53m3/min,绝对瓦斯涌出量 1.297 m3/min,但2006年6月3日在下山k7煤层运输平巷掘进工作面曾发生一次动力现象,经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中的压出,则k7煤层属于突出煤层,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矿井在地面建设了一个永久抽放泵站,抽采泵型号为二台2BE1-153型水环式真空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其性能参数见下表:2BE1-153型水环式真空泵主要技术参数表:7、矿井煤尘爆炸性及煤层自燃性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09年,签定报告,川主煤矿所采k6、k7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分别为Ⅲ级,煤尘自然倾向性鉴定为不易自然。

8、矿井瓦斯现状情况及是否发生过瓦斯事故和煤与瓦斯突出或瓦斯动力现象2011年矿井无瓦斯事故发生。

但2006年6月3日在下山k7煤层运输平巷掘进工作面曾发生一次动力现象,经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中的压出,则k7煤层属于突出煤层,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矿井地质情况1、矿井地层川主煤矿井田位于峨眉山北麓,为侵蚀中山地形,海拔+500~1300m,相对高差约800m。

区内地形呈剥蚀之丘陵、平顶山、圆丘、串珠丘等,其间为宽窄不一的弱谷。

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中三叠系雷口坡组(T2L)、上三叠系跨洪洞组(T3K)、三叠系嘉陵江组(T2j)、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香溪群(J1X)、下侏罗系自流井组(J1Z)、中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第四系更新统和第四系全新统。

2、煤层赋存情况本区须家河组主要煤层都集中在第二段(T3xj2),第一段及第六段各煤层,按编号自下而上为K2、K3、K4、K5、K6、K7、K8、K9、k10共九层,煤总厚2.6—4.4m。

其中K2、K3、K4、K8、K9、K10不可采。

主要可采煤层为K7,局部可采层K5、K6煤层,现分述如下:1) K5煤层K5煤层在须家河组第二段上部,俗称双层子,直接顶板之上为一灰色细砂岩,坚硬,厚约14m。

K5在川主矿区内多数厚度在0.6m左右。

在川主矿区内南翼可采,北翼局部可采。

2) K6煤层K6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第二段上部,煤层见于川主矿区内西翼和东翼较稳定。

结构较简单。

下距K5煤层20—38m,一般为26m,煤层厚度0.2—0.98m,一般为0.4m左右。

顶底板为页岩、粉砂岩,个别地段为砂岩或粘土岩。

3) K7煤层K7煤层,层位稳定。

下距K6煤层7—10m,平均8m。

上距T3xj3底界变化不大,约5—7m。

K7煤层结构为三分层煤和二分层夹石之复合煤层。

煤层总厚度为0.90—1.89m,平均1.5m。

纯煤总厚度0.80—1.27m,平均1.15m。

煤层有2层夹石,均为黑色稍带褐色高龄石粘土岩。

含炭质及泥质较多。

煤层顶板岩性为深灰色粘土岩。

煤层底板岩性一般均为灰色、深灰色粘土岩。

矿井现开采k5、k6、k7煤层。

煤层平均倾角为25º左右。

3、地质构造情况矿区位于川主大背斜东翼中部,是在一个以25º左右倾角向东倾伏的单斜构造内,由于受川主大背斜的影响,矿区内时有沿走向的小断裂和沿倾斜的断裂小褶皱,构造多为重叠褶皱。

矿区内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断层为李山横断层(F6),它北起李山,穿枇把树经白方庵向南至环山子消失,长约3Km。

二、六大系统现状1、矿井现装备了型号为KJ-90NA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2、人员定位系统现还在准备建设中;3、消防防尘主管路为PE-50管;4、地面购置有压风机型号OGFD-6.1/8 配套电机功率37KW空气压缩机2台。

5、通信系统型号为HJD-80通讯交换机1台;6、安全避险,井下建有避难硐室,配备有ZY45型压缩氧自救器。

二、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组组长: 周万伦副组长: 吴勇强欧玉华连德成夏长贵邹跃武成员: 邓俊超朱建刚欧定全周万军邹永祥周华文周华利管荣祥杨申云具体分工:(一)检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

通防科负责(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安全科负责(三)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机电科负责三、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一)、建设完善矿井检测监控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强化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迅速采取断电、撤人、通知作业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二)、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进一步完善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三)、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

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在自救器所能提供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范围内建设避险硐室,硐室内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45分钟的自救器。

(四)、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设置供气阀门。

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治灾变破坏。

(五)、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在采掘作业地点和人员较集中地地点设置供水阀门。

加强供水管路的维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六)、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在主副井口、井底车场、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安设符合规定的电话。

井下避险硐室、水泵房、变电所设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

发现险情时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

四、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规划和方案我矿“六大系统”计划今年完成系统的建设,共计投入265.42万元,人员定位系统为2011年的重点规划项目。

其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投入33.205万元;人员定位系统,投入约83.715万元;压风自救系统,投入47.5万元;供水施救系统,投入46.8万元;通讯系统,投入26.4万元,紧急避险系统,投入27.8万元。

(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新增加井下分站3台,更新各种传感器及相关设备。

计划资金33.205万元。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15日。

(二)、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现与金安达公司签订了安装合同,建设装备KJ251A 型煤矿人员管理系统设,其设备主要包括:KHX90信号避雷器、KJJ103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KJJ46数据通讯接口、KJ90-F16(B)矿用本安型分站、KDW0.3/660(A)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PH24 矿用本安型电子显示屏、KJF210A 矿用读卡器、FDY50矿用移动式读卡器、KGE116C识别卡、FHJG-4 矿用光纤分线盒以及通信电缆等组成。

根据采掘布置情况,下井人员每人配带一张标识卡,全矿共设置18台分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