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电工电路实验报告

电工电路实验报告电工电路实验报告引言:电工电路实验是电工学习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电路的原理和特性。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不同类型的电路,观察和分析电流、电压、电阻等参数的变化,以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实验一:串联电路实验目的:通过搭建串联电路,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原理:串联电路是将电器设备依次连接起来,电流在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
根据欧姆定律,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相等,电压的总和等于各个电阻的电压之和。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包括电源、电阻器、导线等。
2. 将两个电阻器依次串联,连接到电源上。
3. 打开电源,调节电源电压,并用万用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电压之和是否等于电源电压。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发现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相等,符合欧姆定律。
同时,我们计算出的电压之和也等于电源电压,验证了欧姆定律的准确性。
实验二:并联电路实验目的:通过搭建并联电路,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验证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规律。
实验原理:并联电路是将电器设备并排连接,电流在电路中分成几个路径。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性,电流在各个支路中分配,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包括电源、电阻器、导线等。
2. 将两个电阻器并联连接,连接到电源上。
3. 打开电源,调节电源电压,并用万用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总电流是否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发现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支路中分配,符合并联电路的特性。
同时,我们计算出的总电流也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验证了并联电路的规律。
实验三: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观察电流的变化,分析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成正比,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我们可以观察到电流的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包括电源、电阻器、导线等。
电路实验报告华理

实验名称:电桥法测中、低值电阻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华理物理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平衡电桥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自搭电桥,并使用交换法测量电阻来减小和修正系统误差。
3. 学会使用惠斯登电桥测量中值电阻的方法。
4. 学会使用凯尔文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直流平衡电桥的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
其中,R1称为比率臂,R2为可调的标准电阻,R3为待测电阻。
在电桥的对角线(称为桥路)接点之间接入直流检流计,作为平衡指示器,用以比较这两点的电位。
调节R2的大小,当检流计指零时,两点电位相等,即U1=U3。
因为检流计中无电流,所以I1=I3,得到电桥平衡条件:\[ \frac{R1}{R2} = \frac{R2}{R3}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待测电阻R3的值。
三、实验仪器1. 直流电源2. 检流计3. 可变电阻箱4. 待测电阻5. 元器件插座板6. 惠斯登直流电桥7. 凯尔文双臂电桥8. 四端接线箱9. 螺旋测微计四、实验方法1. 按实验原理图接好电路,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 根据先粗调后细调的原则,用反向逐次逼近法调节电桥,使电桥逐步趋向平衡。
3. 在调节过程中,先接上高值电阻,防止过大电流损坏检流计。
4. 当电桥接近平衡时,合上R2以提高桥路的灵敏度,进一步细调。
5. 使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时,所选取的比例臂应使有效数字最多。
6. 使用凯尔文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电路,避免接触电阻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1. 将电桥电路连接好,确保连接正确。
2. 调节可变电阻箱,使电桥接近平衡。
3. 记录此时电桥的测量值,计算待测电阻R3的值。
4. 改变电桥电路,使用凯尔文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
5. 记录测量值,计算待测电阻R3的值。
6. 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分析误差来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使用惠斯登电桥测量中值电阻,测量值R3=(计算值),实际值R3=(标准值),相对误差为(计算相对误差)。
实验报告模板电路原理(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1. 理解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2. 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的特性和应用;3. 学会电路分析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4. 提高电路仿真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1. 电路基本概念电路是由各种电子元件按照一定规律连接而成的整体。
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遵循一定的物理规律。
2. 电路分析方法(1)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包括节点电压定律和回路电流定律。
节点电压定律指出,在电路中任意节点处,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回路电流定律指出,在电路中任意回路中,沿回路方向各元件电压之和等于回路电源电压之和。
(2)节点电压法节点电压法是一种电路分析方法,通过求解电路中各个节点的电压来分析电路。
节点电压法的基本步骤如下:① 设定电路中各个节点的电压;②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节点电压方程;③ 解方程求得各个节点的电压。
(3)回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是一种电路分析方法,通过求解电路中各个回路的电流来分析电路。
回路电流法的基本步骤如下:① 设定电路中各个回路的电流;②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回路电流方程;③ 解方程求得各个回路的电流。
3. 电路仿真软件电路仿真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分析电路。
常用的电路仿真软件有Multisim、Proteus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熟悉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2. 分析电路的基本元件特性和应用;3. 根据电路原理图,运用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方法分析电路;4. 利用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5.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记录实验中测得的电路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2. 将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原因;3.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各种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电路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学会使用常用实验仪器,如示波器、万用表等。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电路理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路实验是电子技术、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电路:1. 基本放大电路:包括共射、共集、共基放大电路。
2. 滤波电路: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电路。
3.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包括反相比例、同相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等运算电路。
4. 电源电路:包括稳压电源、开关电源等。
三、实验设备及器材1. 示波器:用于观察电路输出波形。
2. 万用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
3. 实验线路板:用于搭建实验电路。
4. 晶体管、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元器件。
5. 电源:提供实验电路所需的电压。
四、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与处理分析1. 基本放大电路实验(1)搭建共射放大电路,测量电路静态工作点,调整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2)输入正弦信号,观察输出波形,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3)改变负载电阻,观察输出波形变化,分析电路带宽。
2. 滤波电路实验(1)搭建低通滤波电路,观察输出波形,测量截止频率。
(2)搭建高通滤波电路,观察输出波形,测量截止频率。
(3)搭建带通滤波电路,观察输出波形,测量带宽。
3.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实验(1)搭建反相比例运算电路,输入正弦信号,观察输出波形,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2)搭建同相比例运算电路,输入正弦信号,观察输出波形,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3)搭建加法、减法运算电路,输入不同电压,观察输出波形,验证运算关系。
4. 电源电路实验(1)搭建稳压电源电路,观察输出电压稳定性。
(2)搭建开关电源电路,观察输出电压和电流稳定性。
五、实验结论1. 通过基本放大电路实验,掌握了共射、共集、共基放大电路的原理和性能,了解了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条件。
2. 通过滤波电路实验,掌握了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电路的原理和性能,了解了滤波电路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电路课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电路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报告总结了我在电路课中所完成的几个实验,包括基本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稳压电路等,并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1. 基本放大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研究交流放大器的工作情况,加深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
(2)实验过程:搭建基本放大电路,调整电路参数,测量静态工作点,分析电路性能。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分析了电路的增益、带宽、输入输出阻抗等性能指标。
2. 差分放大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提高对差分放大电路性能及特点的理解,学习其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2)实验过程:搭建差分放大电路,调整电路参数,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等性能指标。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了解了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了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分析了电路的共模抑制能力、温度稳定性等特性。
3. 稳压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稳压电路的设计原理,提高对稳压电路性能指标的理解。
(2)实验过程:搭建稳压电路,调整电路参数,测量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纹波电压等性能指标。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稳压电路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电路的稳压精度、负载调节范围、温度稳定性等特性。
三、实验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路课实验使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电路原理,提高动手能力。
2.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电路原理,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使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实际问题。
3. 团队合作:实验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讨论,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将使我受益匪浅。
电路实验报告例子

实验一:直流电路基本定律验证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2.掌握电路分析方法,提高电路分析能力;3.熟悉实验仪器及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在任何时刻,流入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在任意闭合回路中,各段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动势之和。
三、实验设备1.直流稳压电源;2.万用表;3.电阻箱;4.电感器;5.电容器;6.电路实验箱;7.连接线。
四、实验步骤1.搭建电路,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阻、电感、电容器等元件;2.测量各元件的参数,如电阻值、电感值、电容值等;3.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计算电路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各支路的电流;4.与实验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原因。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实验电路图:(此处插入实验电路图)2.实验数据:(此处插入实验数据表格,包括电阻值、电感值、电容值、节点电压、支路电流等)3.数据处理:(此处插入数据处理结果,如计算各节点电压、支路电流等)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电路中各节点电压和各支路电流,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原因。
2.误差分析:(此处分析实验误差,如测量误差、搭建电路误差等)七、实验结论1.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2.掌握了电路分析方法,提高了电路分析能力;3.熟悉了实验仪器及设备的使用。
实验二:交流电路基本定律验证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理解;2.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提高电路分析能力;3.熟悉实验仪器及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交流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功率定律等。
欧姆定律在交流电路中可以表示为:I = V/Z,其中I为电流,V为电压,Z为阻抗。
基尔霍夫定律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与直流电路相同。
功率定律在交流电路中可以表示为:P = V^2/R,其中P为功率,V为电压,R为电阻。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电路分析是电子技术领域的基础课程,通过对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路分析理论的理解,提高电路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包括电路等效变换、电路分析方法、电路特性分析等;2. 学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3. 提高电路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路基本元件的测试与识别;2. 电路等效变换与简化;3. 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4. 电路特性分析;5. 电路实验技能训练。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熟悉实验原理、步骤,准备好实验器材;2. 测试电路基本元件:使用万用表测试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参数;3. 电路等效变换与简化:根据电路图,运用等效变换和简化方法,将复杂电路转换为简单电路;4. 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根据电路分析方法,分析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电路特性等;5. 电路特性分析:通过实验,观察电路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分析电路特性;6.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路基本元件测试:通过测试,掌握了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参数,为后续电路分析奠定了基础;2. 电路等效变换与简化:成功地将复杂电路转换为简单电路,提高了电路分析的效率;3. 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运用电路分析方法,分析了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电路特性等,加深了对电路理论的理解;4. 电路特性分析:通过实验,观察了电路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分析了电路特性,为电路设计提供了参考;5. 电路实验技能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电路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加深了对电路分析理论的理解,提高了电路实验技能;2. 通过实验,学会了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3. 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4. 发现了自身在电路分析方面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电路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差分放大电路性能测试实验日期:2024年9月15日实验地点:模拟电路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
2. 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测试方法,包括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3. 分析差分放大电路中RE电阻的作用以及晶体管恒流源的优势。
二、实验原理差分放大电路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其原理是利用两个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特性,使电路对共模信号具有抑制能力,而对差模信号有良好的放大效果。
1.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_diff):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表示差分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的放大能力,其计算公式为:A_diff = V_out_diff / V_in_diff2.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_comm):共模电压放大倍数表示差分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的放大能力,其计算公式为:A_comm = V_out_comm / V_in_comm三、实验设备及器材1. 模拟电路实验箱2. 实验线路板3. 万用电表4. 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6. 线路连接线四、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与处理分析1. 连接电路:按照实验电路原理图,将差分放大电路连接到实验线路板上,包括两个基本共射放大电路、RE电阻和晶体管恒流源。
2. 调节电路:调整电路中的电位器,使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Q点达到最佳状态。
3. 测试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差模信号输入差分放大电路,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记录数据。
4. 测试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共模信号输入差分放大电路,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记录数据。
5. 分析数据:根据测试数据,计算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论与发现1. 实验测得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与理论值接近,表明实验准确度较高。
2. 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CMRR)大于典型差分放大电路的CMRR,说明恒流源能够有效提高差分放大电路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测量
二、实验摘要
1.设计电路使电压1-5v可调。
2.在面包板上搭接一个测量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
3.给二极管测试电路的输入端加Vp-p=4V、f=5kHz的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该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
4.测量二极管正向和反向的伏安特性,将所测的电流和电压列表记录好。
5.用excel画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三、实验环境
数字万用表、二极管、面包板、导线、电阻、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等。
四、实验原理
1.晶体二极管的导电特性:
晶体二极管无论加上正向或反向电压,当电压小于一定数值时只能通过很小的电流,只有电压大于一定数值时,才有较大电流出现,相应
的电压可以称为导通电压。
正向导通电压小,反向导通电压相差很大。
当外加电压大于导通电压时,电流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大,此时,欧姆定律对二极管不成立。
2.正向电压:
对二极管施加正向偏置电压时,则二极管中就有正向电流通过(多数载流子导电),随着正向偏置电压的增加,开始时,电流随电压变化很缓慢,而当正向偏置电压增至接近二极管导通电压时,电流急剧增加,二极管导通后,电压的少许变化,电流的变化都很大。
3.反向电压:
对上述器件施加反向偏置电压时,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其反向电压增加至该二极管的击穿电压时,电流猛增,二极管被击穿,在二极管使用中应竭力避免出现击穿观察,这很容易造成二极管的永久性损坏。
所以在做二极管反向特性时,应串联接入限流电阻,以防因电流过大而损坏二极管。
4.将正弦交流电接入二极管,正向的电流可以导通,反向无法导通,则可在示波器上显示出半个正弦波。
五、实验电路
六、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检查万用表是否显示正常;选取合适电阻;调节实验箱。
a.检查万用表的使用状况,确定万用表的读数无误,量程正确;
b.根据色标法读出电阻的阻值,大约为100Ω;
c.打开实验箱,选择直流电压档,调节旋钮,使输出端输出5V电压,并用万用表电压档测量是否准确。
2.按照电路图在面包板上连接电路。
a.根据面包板竖向孔导通的特性,设计串并联电路;
b.用镊子把所需的元器件插在面包板上,连接好之后,先不用连上两个输出端,而应仔细检查之后方可接通。
3.测量电压值/电流值.
a.电路准确无误,接上电源之后,可用万用表测量电压值和电流值;
b.测量之前应该把电位器调至电阻最大档位,以免加上电压之后导
致二极管或电位器烧毁,在电流表接入电路之后慢慢调节阻值,使最大电流不超过10mA,继而开始测量;
c.测量电流时两表笔应该接入二极管支路且注意正负极方向,从而
获得准确的电流值;
d.测量电压时两表笔应该放在二极管两端且注意正负极方向,选择
合适档位,获得准确的电压值;
e.测量电压、电流应交替进行,每次旋动电位器时要小心、缓动,同时密切观察万用表的读数;
f.记录数据,并举行预处理。
4.绘制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a.测量结束之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用相关软件拟合出曲线;
b.结合曲线分析相关原理。
5. 输入正弦波,观察输出波形。
七、实验数据
1.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电压
(
v )
0 0.39 0.45 0.47 0.51 0.54 0.58 0.63 0.68 0.71
电流
(mA
)
0 0.01 0.02 0.08 0.17 0.55 1.09 2.86 11.23 25.50
2.给定条件下的波形图
波形1:Vp-p=4.40v,Vmax=1.84v,Vmin=-2.56v,T=204лs,f=5kHz. 波形2:Vp-p=4.96v,Vmax=-4.48v,Vmin=-9.44v,T=204лs,f=5kHz.
八、误差分析
1.电阻值不恒等电路标出值,电阻误差较大;
2.导线连接不紧密产生的接触误差;
3.仪表的基本误差。
结论:电压变化范围很小,电流变化很大。
二极管对于电流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符合猜想。
九、实验总结
1.实验中第一次电阻过大,分压过大,导致二极管两端电压变化不明显。
2.学会了使用伏安特性法测量二极管特性。
3.测量电流时不仅要保护电位器,也要保护万用表的电流档保险丝,
避免烧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