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工业+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工业+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即时演练
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少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产地或消费市场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地位 特别是“一带一路”以来,
是前景广阔的地带
发展 条件
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交通便利
存在 问题
发展 方向
政策吸引 工业基础较弱;科技、资金 等不如东部工业带雄厚;生 态环境脆弱 加强东西部联系,内联外引, 逐步形成联系东西部的重工 业地带
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 燃料 动力 原材料 技术装备
C.降低运费 D.输出技术
7.为提高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力,宝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降低钢铁生Βιβλιοθήκη 能耗 ②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④提高进口燃料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
沈阳、本溪、鞍山、大连等
发展条件:
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近海 方便,有利于国际往来;现代化的航空、铁路、 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联络国内外各地,便于人员物资交流。
当地及其邻近地区 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矿、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 、石油、海盐等。
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地区侨 乡多,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

我国产钢区域分布分析

我国产钢区域分布分析

我国产钢区域分布浅析我国国土辽阔,一个区域甚至一个省就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国家。

钢铁工业是重工业。

钢铁工业的运输量是很大的,生产1吨钢约需要5吨综合运输能力。

同时钢铁工业也是耗水耗电的大户。

产钢区域的合理分布,对于减轻铁路等运输业的压力,合理利用水电等资源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本文想通过统计数据来分析我国钢铁工业产钢区域分布的现状和历史变化,为大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按东部、中部、西部划分分析我国产钢分布本文将建国以来的年钢产量按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划分分别统计分析,并做出变化趋势曲线,见图1。

从图形趋势情况大体可以分为2个发展阶段,1949年至1989年阶段;1989年至2003年阶段。

图1、我国东部、中部、西部1949年至2003年年钢产量分布比率变化比较1、1949年至1989年阶段从图形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是向合理分布发展的阶段。

东部地区由1949年产钢比率89%下降到1989年的56%;中部地区由1949年产钢比率9%上升到1989年的26%;西部地区由1949年产钢比率2%上升到1989年的18%,见图2。

图2、我国东部、中部、西部1949年至1989年年钢产量分布比率变化比较2、1989年至2003年阶段这一阶段有向不合理分布发展趋势的阶段,东部地区由1989年产钢比率56%上升到2003年的61%;中部地区由1989年产钢比率26%下降到1989年的25%;西部地区由1989年产钢比率18%下降到2003年的14%,见图2。

图3、我国东部、中部、西部1989年至2003年年钢产量分布比率变化比较二、按八大经济区域划分分析我国产钢分布本文将建国以来的年钢产量按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8大经济区域划分分别统计分析,并做出变化趋势曲线,见图4。

从图形趋势情况大体也是可以分为2个发展阶段,1949年至1989年阶段;1989年至2003年阶段。

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纵观整个钢铁行业,目前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跌到工业行业的倒数第一,并在产能不断扩大的同时,利润有进一步下滑的态势。

2022-2022年,仅在2022年金融危机过后的2022年1-5月份钢铁行业消失了亏损,其余时段,在2022年达到了峰值8.73%。

但就近两年来看,随着粗钢年产量突破7亿吨,调坯小厂和非调坯小厂的间续建立,逐步将钢材供应量推向最大化,但同时下游需求也趋于饱和,这样,在供需双方趋于平衡又偏向买方市场的状况下,行业利润频频消失负数,即使盈利,也难以超过1%,亏损最多时低达-1.23%。

以下内容为上半年中国钢铁行业回顾和下半年钢铁行业进展趋势分析:2022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平均利润直线下滑,原1月份的6%下降至目前的5.1%。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7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2.6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仅0.13%,为全国工业行业最低。

由于6月钢价连续下跌,会员钢铁企业6月合计亏损6.99亿元人民币,今年首次消失亏损。

从利润构成状况看,钢铁主业仍旧亏损。

上半年实现利润22.67亿元中包括投资收益43.21亿元、营业外收支净额38.8亿元,扣除这些因素,钢铁主业仍旧有较大亏损。

通过钢铁行业分析报告了解到,中国钢铁业,充斥着亏损、微利、危机、逆境等等诸如此类的词语。

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如今看来显得有些萎靡不振。

自去年年底以来,炼钢原燃料又掀起一波惊人涨势,而钢价的涨幅却远不及矿价,令不少有所盈利的钢企重回亏损。

对于下半年的钢市,我们估计钢价波动运行,在终端需求转暖的时期会消失阶段性反弹,总体仍处于震荡调整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下半年宏观经济或连续稳中缓降的态势为促进结构调整,依靠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政府下半年不大可能推出强刺激政策,仍将实施定向调控,对产能过剩行业及房地产行业加强信贷管理,加大对小微企业、棚户改造、高科技产业等金融支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并连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充分调动社会及民间资本。

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实例分析

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实例分析

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实例分析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摘要:在我国日趋进步的发展中,钢铁行业作为重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

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

未来我国钢铁事业的发展,如何由钢铁大国发展成为钢铁强国,对我国国民经济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钢铁工业国民经济发展区位环境影响因素正文: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其在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扩大城乡劳动力就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虽然整个现代化建设以传统原材料为主的状况已经发生改变,但钢铁行业对我国来说仍然是基础工业,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可以说钢铁行业的稳定发展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我国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浅析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与布局特点:1、钢铁产量迅速增长,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钢铁工业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上升阶段——重工业化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钢铁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用钢行业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原材料保障,为我献,并为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粗钢产量在二战结束至70年代石油危机之间快速增长,此后长时间保持总体稳定、间期波动式发展,直至新世纪,在中国钢铁高速发展推动下再次增长。

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比例:1949年0.1%,1978年4.44%,2001年17.82%,2012年46.3%。

2、总体上东多西少、北重南轻,钢铁产业布局正逐步从资源型转向市场型与资源型并重,临海沿江型布局发展迅速。

20世纪50年代奠定“三大、五中、十八小”的产业布局基础,改革开放前,依托资源的内陆钢铁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了新中国的经济和国防建设,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宝钢为代表的沿海布局优势显现,目前已基本形成鞍钢鲅鱼圈、首钢曹妃甸等现代化千万吨级沿海钢铁基地,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项目、日照精品基地已核准启动,钢铁产业布局正逐步从资源依托型转向靠近市场、靠近资源并重,但以内陆为主的产业布局尚未根本改变。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 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________引起的。

(2)描述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3)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主要影响因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安徽在近年来户籍人口中到省外务工人数日益增加,外出务工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约13.3%。

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出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其原因(3)图中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3.图1为“某城市规划简图”,图2为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在城市规划图中,图例②表示的功能区最可能是________,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合适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反映该城市目前发展的人口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 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中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明细 -回复

中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明细 -回复

中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明细-回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简称“中钢协”)是中国钢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行业组织,其主要职责是促进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行业竞争力。

中钢协每年都会发布关于中国钢铁企业的数据统计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钢协最新发布的关于钢铁企业的明细统计。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钢铁行业的背景。

钢铁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能源等各个领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行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钢铁企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市场的供需格局。

中钢协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目前,中国钢铁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2000家。

这些企业涵盖了从矿石开采到炼钢、热轧、冷轧等整个钢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其中,国有企业在钢铁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资源优势。

同时,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在中国钢铁行业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中钢协的统计数据,中国钢铁企业的产能总量约为10亿吨。

其中,大型企业拥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同时也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中钢协将大型企业分为三个等级,即A级、B级和C级企业,根据企业的产能、利润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类。

中钢协还对钢铁企业的区域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统计。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东部地区是中国钢铁企业的主要集中区域,拥有较多的钢铁生产基地和市场需求。

而中西部地区的钢铁企业相对较少,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的钢铁产业也在逐渐崛起。

除了产能和区域分布,中钢协还统计了钢铁企业的效益和质量状况。

根据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的效益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和出口的增加是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钢铁企业也积极推进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环境污染。

此外,中钢协还对中国钢铁企业的进出口情况进行了统计。

数据显示,中国钢铁企业的产品出口量逐年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国之一。

钢铁厂厂址的选择

钢铁厂厂址的选择

钢铁厂厂址的选择工业布局体系中厂址选择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周边的环境、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众多因素,一旦投入生产,就很难再作出变更。

以往由于厂址选择工作失误而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情况在国内时有发生,而钢铁企业具有消耗原料燃料大,生产过程复杂,污染严重等生产特点。

在考虑企业选址问题时更应结合其生产特点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思考。

钢铁企业厂址选择的任务,就是在钢铁工业企业总体布局规划和区域工业开发的基础上,根据厂址选择原则和要求,结合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运用厂址选择的理论,即运用工业区位论原理,根据企业区位指向,选择厂址布局地区,运用区域工业规划和布局理论,选择厂址布局地点,运用厂址最优位置确定的理论方法,选择厂址具体位置,使工业企业建成投产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钢铁厂厂址选择工作的程序厂址选择一般按准备工作、现场踏勘、厂址比选和编写报告等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工作。

根据国家计划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任务书中规定的规模、产品方案、建厂地区等内容,拟定选厂指标,在地形图上初选厂址,并组织选厂组。

选厂工作一般是由设计单位负责,对于重要厂址,要有相关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以及城市规划等部门选派专业人员参加。

2)现场踏勘。

是对图上初选厂址在现场逐个进行调查研究,察看现状,搜集资料,落实条件。

必要时,可增补或删减候选场址。

3)厂址比选。

是对具备建厂条件的几个方案,分别做出外部建设工程规划,算出可比的外部工程以及由于场地位置不同而引起内部工程相异部分(如地基处理等)的建设费用和经营费用,进行分析论证,科学决策。

4)编写报告。

是向有关上级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提供工作成果。

报告书内容见厂址选择报告。

2 影响厂址选择的主要因素2.1 满足工业布局建设大型钢铁企业,对全国工业布局,一个区,一个城市合理发展,各工业区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在考虑其布局时应根据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多搞小城镇”的方针,按“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对钢铁厂进行合理的厂址选择和合理布局,与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相互协调。

2023年贵州钢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贵州钢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贵州钢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钢铁行业的市场环境与其他地区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贵州钢铁行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现状、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方面,以便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信息。

一、贵州钢铁行业现状贵州是中国的一个革命老区,历史上曾经是铁路交通的要冲,但工业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贵州的钢铁行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整个行业规模不大、技术水平较低,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

据数据显示,贵州全省钢铁企业主要分布在贵阳、铜仁、遵义、六盘水等地。

其中,中冶西部重工、贵州钢铁集团和铜仁钢铁集团等企业规模较大,生产能力也比较强。

但总体来说,贵州钢铁行业的产能和生产水平都相对低下。

根据2019年底的数据,全省有钢铁企业49家,产能较为有限,总产能约为200万吨。

同时,大部分企业技术水平不高,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二、政策环境为了推动贵州钢铁行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支持贵州绿色钢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环保水平,推动绿色钢铁产业发展。

2. 支持企业开展资产重组、并购重组等,促进行业整合和优化。

3. 建立钢铁产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4. 鼓励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行业国际化发展。

5. 加大对绿色钢铁企业的各种奖励和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利用绿色生态资源开展环保型钢铁生产。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贵州钢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传统工业企业的淘汰力度,逐步推动行业向更加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三、市场需求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省份,市场需求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省内。

该省的工业规模较小,市场需求也相对有限,大部分省内钢铁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这个中小型市场上。

同时,贵州的钢铁消费市场也存在一些独特的需求。

例如,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从地域上来看,其市场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化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利润情况来看,在 31 个省(市)中,亏损范围继续扩大, 13 个省(市) 实现了盈利,较上月减少 3 个省份,其他 17 个省(市)则面临亏损。其中, 上海、江苏、河北、河南、山东五省市的利润名列前五名,达到 423.9 亿元。 广东、北京、安徽、四川、辽宁五省(市)排在了亏损省市的最后五位,亏 损总额达到 56.3 亿元。
559.0 334.0 288.0
92.0 105.0 157.0
66.0 88.0 186.0
8975213.5 8715128.2 8030316.0 7064044.8 6958714.8 5048294.0 4606162.4 4578210.8 4063875.3
-3.4 11.2 -2.9 22.3 -7.3 -7.4 14.3
钢材产量同比增加 12.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5.7 个百分点。上海为前 10 位省市
中唯一粗钢和钢材产量同比均减少的地区,说明其钢铁产业规模呈收紧趋势。
表 52:2012 年 1-7 我国分地区粗钢及钢材产量情况
总计 河北 江苏 山东 辽宁 山西 湖北 天津 河南 安徽 上海
2012 年前 7 个月粗钢产量
2012 年前 7 个月钢材产量
累计量(万吨) 同比(%) 占比(%) 累计量(万吨) 同比(%) 占比(%)
41933.5
2.2
100.0
54895.5
6.8
100.0
10907.9
3.5
26.0
12532.1
7.5
22.8
4267.3
5.5
10.2
6328.2
7.8
11.5
3386.1
0.6
8.1
1.8
2.2
8937.6
8.7
871.5
6 其它钢材 15.4
6.0
3.3
30395.9
16.5
1974.8
河北 #合计
471.4Leabharlann 21.8100.0
375745.4
8.0
769.0
河北
471.4
21.8
13.2 375745.4
13.9
797.1
山东
327.5
12.7
9.2
291183.8
4.9
889.1
天津
231.9
19.8
6.5
212684.0
14.3
917.2
山西
48.6
-14.7
1.4
86372.4
-16.4
1775.4
数据来源:海关信息网
2012 年 1-8 月主要区域出口钢材主要品种情况如下表所示,江苏、辽
宁、河北、山东、山西五个重点省份出口最主要的钢材品种均为板材,占比
分别为 47.6%、62.2%、41%、42.7%和 62%。其他出口主要品种还包括棒线材和
管材,以上三者合计各省出口占比分别为 92.6%、92%、68.2%、79.3%和 80.6%.
表 55: 2012 年 1-8 月分区域主要钢材品种出口情况
4522.8
5.9
8.2
3042.2
-3.8
7.3
3513.3
1.8
6.4
2296.5
13.1
5.5
2130.9
12.5
3.9
1659.2
-3.0
4.0
2124.1
2.5
3.9
1338.9
-2.4
3.2
3256.1
10.8
5.9
1264.7
-14.3
3.0
1970.0
1.3
3.6
1239.2
3.8
3.0
从利润率1来看,上海、河南、山东、浙江、江苏、新疆、河北和福建共 八个省(市)的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 6 月份四个省份扩大 100%。其 中,上海的利润率为全国最高,达到 10.3%,较上月 11.8%微跌 1.5 个百分点,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9.2 个百分点。海南利润率最低,为-5.9%,在亏损最严重 的五个省市中,北京利润率最低,为-6.2%。
100.0
363604.0
8.0
769.0
1 棒线材
99.2
46.7
21.0
74196.2
29.9
748.3
2 角型材
12.1
81.5
2.6
8719.1
72.6
717.9
3 板材
294.3
11.4
62.2
204451.0
-0.9
694.7
4 管材
41.6
7.7
8.8
36904.2
8.2
887.5
5 铁道用材 10.3
北京 青海 海南
38.0 1077538.7 -16.4
39.0 921660.3 -1.7
0.0
46705.3 -7.3
0.3 -66271.3 -119.9 -6.2 1064925.7
0.2 -11768.9 -508.5 -1.4 843846.1
0.0 -2767.1 -59.5 -5.9
钢铁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
一、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及预测
我国钢铁工业生产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产地集中度较高。其中,河北、
江苏、山东、辽宁、山西为生产重点区域,五省粗钢产量比重达到 57.1%,钢
材产量比重达到 52.8%,均超过一半。其中,河北省在我国钢铁工业中的比重
最为显著,粗钢比重为 26%,钢材比重为 22.8%,充分体现出河北省钢铁工业
47288.7
数据:国家统计局
三.分区域进出口情况分析
我国钢材出口主要省市相对集中,2012 年 1-8 月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江苏省、
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和天津市,与上年相比,天津市取代上海市位列第五,
上述五省市钢材出口量占同期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 60.4%,且 1-8 月出口增速均
呈超过钢材出口整体增速的正增长态势。此外,不计西藏自治区,1-8 月重庆钢
267.0 17080174.0 12.6
579.0 1003.0
16431411. 7
13232332.9
-5.1 -4.4
435.0 12922089.8 -3.0
382.0 12322334.9 2.8
160.0 12165516.8 -12.5
593.0 11178886.7 -10.5
241.0 9378096.4 -0.7
材出口增速领跑全国,高达 795.4%;而广西壮族自治区增速最低,为-52.7%。
1-8 月,江苏省出口钢材累计 656.42 万吨,同比增长 13.58%,占同期我国
钢材出口总量的 18.34%;出口均价 993 美元/吨,在主要出口省市中价格较高;辽
宁省出口 472.84 万吨,同比增长 17.71%,占比 13.21%;河北省出口量 471.41 万
出口量 数量同比 占比
出口额
金额同比 出口均价
(万吨) (%)
(%) (万美元) (%) (美元/吨)
江苏 #合计
656.4
13.6
100.0 651801.7
2.4
993.0
1 棒线材
191.0
68.9
29.1
145520.5
40.6
761.8
2 角型材
12.4
73.1
1.9
11125.2
36.9
-88.6 -127.3 -185.1
-208.8 90.7
-55.4
-50.2
-130.4 -23.0
0.7 0.8 -0.3
5.0 1.7 -1.5
-0.6
10.3 -0.5
22435552.3 18013595.7 16149801.
8 14918018.
1 12382222.4 11981312.
从收入情况来看,收入排名前 5 位的省(市)分别为河北、江苏、山东、 辽宁、天津,前四名排位顺序与粗钢产量排名保持一致。其中河北、江苏、 山东和天津收入同比实现了正增长,分别为 0.3%、5.5%、2.2%和 9.6%,而辽宁 收入同比出现小幅下降,降幅为 1.9%。收入比重方面,排名前两位省份收入 比重超过 10%,分别是河北省 16.8%,江苏省 13.9%;21 个省(市)收入比重 介于 1%-10%之间;其余 7 个省(市)收入比重较小,低于 1%
吨,同比增长 21.78%,占比 13.17%;山东省出口量 327.50 万吨,同比增长 12.68%,
占比 9.15%;天津市出口钢材 231.89 万吨,同比增长 19.76%,占比 6.48%;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山西省出口钢材 48.6 万吨,在重点出口省(市)中,是唯一出口
量同比出现下滑的省份,降幅为 14.7%,相比于产量增速领跑全国,反映出山西
894.1
3 板材
312.7
-3.7
47.6
261256.8
-14.8
835.5
4 管材
103.8
5.2
15.8
143612.1
5.1
1383.2
5 铁道用材
0.5
94.8
0.1
780.4
87.0
1547.1
6 其它钢材 35.9
5.5
5.5
89506.7
9.6
2491.2
辽宁 #合计
472.8
17.7
4.4 0.2
102.0 3576811.6 -0.3
181.0 2889190.6 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