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11第十一章:涎腺疾病he
合集下载
(推荐课件)涎腺(唾液腺)疾病(全)

29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又称腮腺导管炎
30
病因
1. 导管外:
– 局部瘢痕挛缩:主要为导管口周围颊粘膜损 伤所致
– 局部肿瘤压迫导管致导管狭窄。
2. 导管内:
– 异物 – 结石
3. 腮腺导管系统较长、较窄,易于唾液滞留
导管阻塞使远端导管扩张,唾液滞留
31
主要病理特征
1. 导管扩张
导管上皮化生,导管周围组织淋巴细胞浸润
2. 腮腺浅叶切除术:保留面神经,尽可能 摘除腺体、导管全长完全切除
46
导管结扎术
47
四、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涎石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 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85%左右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 偶见于小唾液腺,舌下腺很少见。
涎石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 造成腺体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
2. Sjogren综合征(成人)
多见于中年女性,无自幼发病史 常有口干、眼干及自身免疫病 腮腺造影主导管扩张不整,边缘毛糙,呈葱皮样、
花边样改变
24
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 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25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 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4
解剖
小唾液腺分布于唇、舌、颊和腭的口腔粘膜固 有层和粘膜下层
唾液腺根据腺泡结构及分泌物的性质分为:
– 浆液性腺:腮腺、轮廓乳头附近有味腺 – 粘液性腺:下唇、舌腹,其它小涎腺也多为粘液性, – 混和性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舌下腺以粘液性为主
5
解剖
粘液性腺分泌粘液,较为粘稠,主要成 分为粘蛋白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又称腮腺导管炎
30
病因
1. 导管外:
– 局部瘢痕挛缩:主要为导管口周围颊粘膜损 伤所致
– 局部肿瘤压迫导管致导管狭窄。
2. 导管内:
– 异物 – 结石
3. 腮腺导管系统较长、较窄,易于唾液滞留
导管阻塞使远端导管扩张,唾液滞留
31
主要病理特征
1. 导管扩张
导管上皮化生,导管周围组织淋巴细胞浸润
2. 腮腺浅叶切除术:保留面神经,尽可能 摘除腺体、导管全长完全切除
46
导管结扎术
47
四、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涎石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 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85%左右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 偶见于小唾液腺,舌下腺很少见。
涎石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 造成腺体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
2. Sjogren综合征(成人)
多见于中年女性,无自幼发病史 常有口干、眼干及自身免疫病 腮腺造影主导管扩张不整,边缘毛糙,呈葱皮样、
花边样改变
24
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 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25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 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4
解剖
小唾液腺分布于唇、舌、颊和腭的口腔粘膜固 有层和粘膜下层
唾液腺根据腺泡结构及分泌物的性质分为:
– 浆液性腺:腮腺、轮廓乳头附近有味腺 – 粘液性腺:下唇、舌腹,其它小涎腺也多为粘液性, – 混和性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舌下腺以粘液性为主
5
解剖
粘液性腺分泌粘液,较为粘稠,主要成 分为粘蛋白
涎腺疾病(肿瘤)ppt课件

粘液表皮样癌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发 病率最高,占第一位。 发生于大涎腺者以腮腺居多,发生于小 涎腺者以腭部最多见,其次是颌下腺和 舌下腺,其他小涎腺也可发生,特别是 磨牙后腺。女性发病率较高于男性。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随分化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别。高分化型 多呈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界清,质地中等。低 分化型生长速度快,质地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 与周围组织粘连甚至固定,可有疼痛,有面神经麻 痹症状。
治疗方法(一)
对腮腺良性肿瘤,采取解剖并保留面神经切除腺叶及 肿瘤的手术方式。 对腮腺恶性肿瘤,由于肿瘤的浸润性和神经侵犯性, 正常周界难以确定,行全腺叶切除。当临床上无面神 经麻痹症状,而术中见面神经邻近肿瘤且有变性表现, 如失去原有光泽,变色呈暗红或暗紫或呈粗大表现均 应考虑切除。术中应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周界是 否正常。扩大切除。 对于面神经的处理原则:已出现面神经麻痹或手术中 发现面神经被肿瘤包绕或存在明显粘连时才考虑切除 面神经,否则应尽量保留。作神经端端吻合或神经移 植术。
常见部位是在腮腺下极,表现为缓慢生长的 无自觉症状的肿块。不引起面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Warthin 瘤可呈多发中心。在一侧 腮腺出现多个肿瘤,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在 双侧腮腺。资料表明两者的发生率均占该瘤 的10%以上。 Warthin 瘤无论其上皮成分或淋巴成分发生恶 变者极少见。
诊断
治疗及预后
Warthin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以往有采用剜出术 者,易复发,后主张采用腮腺浅叶连同肿瘤切除 术。目前多认为最合理的是作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此手术方法即能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又能 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面神经损伤的机 会,避免面部凹陷畸形,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 征以及能保留腮腺功能等优点。 彻底切除后一般不会复发,也极少恶变,预后良 好。
医学资料11第十一章涎腺疾病课件

03:02
31
慢性腮腺炎
❖
图注:压迫左颊部时,自腮腺导管口处有黄色的粘稠的脓性液体排出
03:02
32
假性腮腺炎
03:02
33
第三节: 假性腮腺炎
❖ 实际为‘腮腺区淋巴结炎’,因主要临床症状也表现 为腮腺区肿胀,故名.
❖ 特点:①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②询问病史可有腮腺区小肿块逐渐发展.病程缓慢,
② 经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染.潜伏期为2_3周.
③自腮腺肿胀前6日,至肿胀消退后10日均有 传染性,故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或有接触史者,应 隔离3周.
④一次得病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感染者少见.
03:02
15
㈢临床表现
①可追溯到接触史: ②先驱症状为耳下疼痛,很快出现腮腺肿胀. ③一般一侧先肿,1_4天后,另一侧肿胀. ④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界限欠清,触痛.局 部皮肤光亮而不发红.肿胀在1_3日达到高峰, 持续4_5日后逐渐消退,全程10日左右.
03:02
21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涎腺造影:不少患儿双侧均显示 涎腺末梢导管呈点状扩张
03:02
22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 【鉴别】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必须和流行性腮腺炎
区别。流行性腮腺炎有接触史,常双侧同时发生, 伴发热。腮腺导管分泌正常。
03:02
25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 【临床表现】
❖ 病员常不明确起病时间,多因反复发作腮腺 肿胀而就诊。常为双侧位。肿胀发作有时和 进食有关,并伴有轻微疼痛,这是因为进食 时唾液分泌增加且粘稠,排出受阻所致。不 少病例的腮腺肿胀和进食并无明确关系,晨 起感腮腺腺体部胀感,自己稍加按摩后即有 “咸味”液体自导管溢出,局部随之松快。
(口腔)涎腺疾病

13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又称腮腺导管炎 导管狭窄 导管结石或异物
14
临床表现
单侧或双侧 腮腺反复肿胀 (可与进食有关) 导管口混浊或粘稠液体 粘膜下扪及索条状的腮腺导管
15
诊断
临床表现 腮腺造影(主导管腊肠状改变)
16
治疗
1.去除病因:去除涎石、扩张导管口。 2.促使唾液分泌。 3.手术:导管结扎;腮腺腺叶切除术。
17
四、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 多发生于下颌下腺
1.分泌物粘滞,钙含量高 2.导管自下而上,走行曲折
18
临床表现
进食腺体肿大 导管口脓性分泌物 触及硬块,并有压痛 涎石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
19
诊断
临床表现 X线片
20
治疗
促使唾液分泌; 唾液腺镜导管取石; 导管切开取石术; 下颌下腺切除术。
接触史 获得性免疫 双侧 导管口无红肿 唾液分泌清亮 淋巴细胞增高
8
咬肌间隙感染
主要为牙源性 张口受限 多单侧 导管口无红肿 唾液分泌清亮 白细胞增高
治疗:
1.体液平衡 2.选用有效抗生素 3.促唾液分泌 (酸性饮料、毛果芸香碱) 4.其他 (热敷、理疗、外敷) 5.切开引流
9
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21
第二节 舍格伦综合征 SÖgren Syndrome
(SS)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进行性破坏
伴各种自身免疫性病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22
Primary SÖ gren Syndrome Limited in exocrine glands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又称腮腺导管炎 导管狭窄 导管结石或异物
14
临床表现
单侧或双侧 腮腺反复肿胀 (可与进食有关) 导管口混浊或粘稠液体 粘膜下扪及索条状的腮腺导管
15
诊断
临床表现 腮腺造影(主导管腊肠状改变)
16
治疗
1.去除病因:去除涎石、扩张导管口。 2.促使唾液分泌。 3.手术:导管结扎;腮腺腺叶切除术。
17
四、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 多发生于下颌下腺
1.分泌物粘滞,钙含量高 2.导管自下而上,走行曲折
18
临床表现
进食腺体肿大 导管口脓性分泌物 触及硬块,并有压痛 涎石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
19
诊断
临床表现 X线片
20
治疗
促使唾液分泌; 唾液腺镜导管取石; 导管切开取石术; 下颌下腺切除术。
接触史 获得性免疫 双侧 导管口无红肿 唾液分泌清亮 淋巴细胞增高
8
咬肌间隙感染
主要为牙源性 张口受限 多单侧 导管口无红肿 唾液分泌清亮 白细胞增高
治疗:
1.体液平衡 2.选用有效抗生素 3.促唾液分泌 (酸性饮料、毛果芸香碱) 4.其他 (热敷、理疗、外敷) 5.切开引流
9
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21
第二节 舍格伦综合征 SÖgren Syndrome
(SS)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进行性破坏
伴各种自身免疫性病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22
Primary SÖ gren Syndrome Limited in exocrine glands
唾液腺常见疾病演示PPT

恶性涎腺肿瘤临床表现:
•43
诊断
腮腺区包块类型繁多,治疗方案不尽相同, 故在手术前明确诊断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详 细询问病史及仔细的望诊、触诊等检查,结 合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常可作出初步 的判断。例如长期生长缓慢的符合良性腺瘤 临床特点的涎腺肿瘤,近期内突然生长加速、 并出现疼痛、皮肤或粘膜溃疡或面瘫等症状 应考虑为腺瘤恶变。
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扩散, 腮腺损伤
病原菌:金葡菌为主,其次为链球菌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逆行性感染腮腺
•3
临床表现
常单侧发病; 红肿热痛,以耳垂为中心; 导管口红、挤压有脓性分泌物; 脓肿形成向相邻组织间隙扩散,穿破腮腺筋膜及
相邻组织,外耳道,翼腭窝、咽旁、颌后、下颌 角区,甚至通过颅底扩散到颅内,危及生命。
•33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性别、年龄、肿瘤部位 等因素及仔细的临床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 断。可采用以下检测方法作为辅助诊断及鉴 别诊断手段。
99mTc核素显像 :热结节
•34
治疗及预后
Warthin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以往有采用剜出术 者,易复发,后主张连同肿瘤周围0.5cm正常腺 体组织切除术。术中须切除腮腺后下极及其周围 淋巴结。
导管较长,弯曲,逆动力运行 唾液成分(钙磷浓度高)
•15
临床表现
20~40岁中、青年人多见。
堵塞症状:进食时颌下腺区肿 胀和疼痛。
炎症表现:急性发作时,颌下 区肿胀,皮肤颜色正常,颌下 腺导管口红肿,挤压腺体,有 脓液溢出。转为慢性后,发生 进食后反复肿胀,腺体呈硬结 性肿块。双合诊可扪及导管结 石。
病程长,膨胀性生长,无痛性肿块,有纤维包膜,周界 清楚,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不粘连,移动。
•43
诊断
腮腺区包块类型繁多,治疗方案不尽相同, 故在手术前明确诊断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详 细询问病史及仔细的望诊、触诊等检查,结 合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常可作出初步 的判断。例如长期生长缓慢的符合良性腺瘤 临床特点的涎腺肿瘤,近期内突然生长加速、 并出现疼痛、皮肤或粘膜溃疡或面瘫等症状 应考虑为腺瘤恶变。
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扩散, 腮腺损伤
病原菌:金葡菌为主,其次为链球菌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逆行性感染腮腺
•3
临床表现
常单侧发病; 红肿热痛,以耳垂为中心; 导管口红、挤压有脓性分泌物; 脓肿形成向相邻组织间隙扩散,穿破腮腺筋膜及
相邻组织,外耳道,翼腭窝、咽旁、颌后、下颌 角区,甚至通过颅底扩散到颅内,危及生命。
•33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性别、年龄、肿瘤部位 等因素及仔细的临床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 断。可采用以下检测方法作为辅助诊断及鉴 别诊断手段。
99mTc核素显像 :热结节
•34
治疗及预后
Warthin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以往有采用剜出术 者,易复发,后主张连同肿瘤周围0.5cm正常腺 体组织切除术。术中须切除腮腺后下极及其周围 淋巴结。
导管较长,弯曲,逆动力运行 唾液成分(钙磷浓度高)
•15
临床表现
20~40岁中、青年人多见。
堵塞症状:进食时颌下腺区肿 胀和疼痛。
炎症表现:急性发作时,颌下 区肿胀,皮肤颜色正常,颌下 腺导管口红肿,挤压腺体,有 脓液溢出。转为慢性后,发生 进食后反复肿胀,腺体呈硬结 性肿块。双合诊可扪及导管结 石。
病程长,膨胀性生长,无痛性肿块,有纤维包膜,周界 清楚,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不粘连,移动。
涎腺常见疾病-精品医学课件

涎腺常见部导管 阻塞, 流腮。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局部表现:红、肿、 热、痛、功能障碍
鉴别诊断: 假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咬肌间隙感染
治疗:全身:抗炎、支持
局部:热敷、理疗、脓肿切排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 病因:急性腮腺炎治疗不彻底 • 临床表现:腮腺区反复肿胀,有酸
伤,异物也常进入管内
涎腺淋巴上皮病
• 病因:免疫性疾病
• 临床表现:
眼干、口干,粘膜干燥,腮腺、 泪腺肿大,全身免疫性疾病表现
• 诊断:临床特点及唇腺活检 • 治疗:对症处理,免疫调节
胀感,导管口有浑浊的 分泌物
• 腮腺造影:导管扩张,腺泡破坏 • 治疗:应用抗生素
颌下腺炎
临床表现:红、肿、热、痛, 与进食有关
病因:结石阻塞导管 治疗:全身治疗 局部:去除病因,颌下腺摘
除
颌下腺导管结石的原因
• 分泌物粘稠,偏碱性,
易发生钙磷沉积。
• 导管细、长、弯曲。 • 导管开口于口底,易损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局部表现:红、肿、 热、痛、功能障碍
鉴别诊断: 假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咬肌间隙感染
治疗:全身:抗炎、支持
局部:热敷、理疗、脓肿切排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 病因:急性腮腺炎治疗不彻底 • 临床表现:腮腺区反复肿胀,有酸
伤,异物也常进入管内
涎腺淋巴上皮病
• 病因:免疫性疾病
• 临床表现:
眼干、口干,粘膜干燥,腮腺、 泪腺肿大,全身免疫性疾病表现
• 诊断:临床特点及唇腺活检 • 治疗:对症处理,免疫调节
胀感,导管口有浑浊的 分泌物
• 腮腺造影:导管扩张,腺泡破坏 • 治疗:应用抗生素
颌下腺炎
临床表现:红、肿、热、痛, 与进食有关
病因:结石阻塞导管 治疗:全身治疗 局部:去除病因,颌下腺摘
除
颌下腺导管结石的原因
• 分泌物粘稠,偏碱性,
易发生钙磷沉积。
• 导管细、长、弯曲。 • 导管开口于口底,易损
涎腺疾病

有关
临床表现(一)
中年人多发,20~40岁多见,男〉女; 颌下腺的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舌
下腺涎石极为罕见; 导管内的涎石远较腺体内的涎石为多; 导管内的小涎石无任何症状; 主要是阻塞症状:进食时(尤其进酸性
食物时)腺体肿大,胀痛。如为不完全 阻塞,食后症状减轻,至消失;
临床表现(二)
分类
外渗性粘液囊肿 较多发,占80%以上。一般 由外伤引起。组织学特点:粘液性肉芽肿或 充满粘液的假囊,囊壁无上皮衬里。
潴留性囊肿 少见,主要由于导管系统的部 分阻塞所致,如小的涎石、分泌物或导管系 统弯曲等。组织学特点:有上皮衬里,潴留 的粘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
临床表现
(粘液囊肿)
部位:下唇及舌尖腹侧。 特点: 1. 表浅,位于粘膜下,半透明、浅兰色小泡。 2. 质软,有弹性,破裂后流出蛋清样液体,囊
出混或粘稠或脓性液体 X线检查
鉴别诊断
流行性腮腺炎 良性腮腺肥大 腮腺区肿瘤与瘤样病变 舍格伦综合症继发感染
预防
注意口腔卫生 急性期治疗 对流行性腮腺炎使用抗生素,避免化脓
性感染
治疗
局部理疗 抗生素局部导管冲洗 全身使用抗生素 手术治疗 1. 导管扩大术 2. 涎石摘除术 放疗(30~40Gy)
肿大,压痛;导管轻度红肿,疼痛 炎症进一步发展,则进入化脓,腺组织
坏死或坏疽期:疼痛加剧,呈持续性疼 痛或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明 显,耳垂被上抬。
临床表现(二)
再进一步发展:炎症扩散到腮腺周围组织, 伴发蜂窝织炎。皮肤发红、水肿,呈硬性浸 润,触痛明显,导管红肿,有脓液溢出。全 身中毒症状明显,T升高,40℃以上,WBC↑, 核左移,可出现中毒颗粒
临床表现(一)
中年人多发,20~40岁多见,男〉女; 颌下腺的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舌
下腺涎石极为罕见; 导管内的涎石远较腺体内的涎石为多; 导管内的小涎石无任何症状; 主要是阻塞症状:进食时(尤其进酸性
食物时)腺体肿大,胀痛。如为不完全 阻塞,食后症状减轻,至消失;
临床表现(二)
分类
外渗性粘液囊肿 较多发,占80%以上。一般 由外伤引起。组织学特点:粘液性肉芽肿或 充满粘液的假囊,囊壁无上皮衬里。
潴留性囊肿 少见,主要由于导管系统的部 分阻塞所致,如小的涎石、分泌物或导管系 统弯曲等。组织学特点:有上皮衬里,潴留 的粘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
临床表现
(粘液囊肿)
部位:下唇及舌尖腹侧。 特点: 1. 表浅,位于粘膜下,半透明、浅兰色小泡。 2. 质软,有弹性,破裂后流出蛋清样液体,囊
出混或粘稠或脓性液体 X线检查
鉴别诊断
流行性腮腺炎 良性腮腺肥大 腮腺区肿瘤与瘤样病变 舍格伦综合症继发感染
预防
注意口腔卫生 急性期治疗 对流行性腮腺炎使用抗生素,避免化脓
性感染
治疗
局部理疗 抗生素局部导管冲洗 全身使用抗生素 手术治疗 1. 导管扩大术 2. 涎石摘除术 放疗(30~40Gy)
肿大,压痛;导管轻度红肿,疼痛 炎症进一步发展,则进入化脓,腺组织
坏死或坏疽期:疼痛加剧,呈持续性疼 痛或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明 显,耳垂被上抬。
临床表现(二)
再进一步发展:炎症扩散到腮腺周围组织, 伴发蜂窝织炎。皮肤发红、水肿,呈硬性浸 润,触痛明显,导管红肿,有脓液溢出。全 身中毒症状明显,T升高,40℃以上,WBC↑, 核左移,可出现中毒颗粒
涎腺疾病-PPT课件

2、导管自下而上走行,唾液逆重力方 向流动。
3、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
全程曲折。
(二)临床表现
涎石病 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 岁的中青年多见。 ◎阻塞症状:与进食有关的消长史。
◎导管口表现:导管口粘膜红肿, 挤压腺体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自导 管口溢出 。
◎导管内涎石双手触诊时常可触及硬 块,有压痛。
除阻塞因素,尽可能保留腺体。 当腺体功能丧失或不能逆转时,应
将病灶清除(下颌下腺摘除术)。
第二节 唾液腺损伤及涎瘘
腮腺及其导管位于面颊部皮下,
表浅而易受到创伤。
涎瘘是指唾液不经过导管系统排 入口腔而流向面颊部皮肤表面。
(一)病因
◎外伤(特别是面颊部纵形裂伤)
◎手术 ◎感染(破坏了腺泡和导管)
面部外伤导致涎瘘
皮肤可潮红。个别患儿表现为腮腺肿块
(多为炎性浸润块)。
3、挤压腺体可见导管口有脓液或胶
冻样液外溢,少数有脓肿形成。
4、成人病程久者腺体变硬、韧,腮 腺导管可呈条索状
5、发作时间特点:大约1周左右,静 止期多无不适;间隔数周或数月发作
一次不等,年龄越小,间隔时间越短
,越易复发;随着年龄增长,间隔时
2、咬肌间隙感染 ◎主要是牙源性感染阔散至咬肌间隙,常有 牙痛史 ◎其肿胀中心及压痛点位于下颌角部,腮腺 导管口无红肿,唾液清亮。
(五)治疗
1、针对发病原因 2、选用有效抗生素
3、早期可保守治疗:热敷、理疗等
有助于炎症消散;含酸性饮料等增加唾
液分泌;漱口水含漱有助于炎症控制。
4、切开引流
手术指征:
泪腺肿大可至睁眼困难、睑裂变小。
2、口腔表现:唾液分泌减少,出现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或称慢性化脓性腮腺炎,临床常见。 成年人及儿童发生者其转归有显著不同。
05:01
20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 【临床表现】
复发性腮腺炎发生于儿童者不同于成人。 发病年龄从婴幼儿到15岁均可发生,以5岁左 右的男童最为常见。间隔数周或数月发作一 次不等,年龄越小,间隔时间较短;随着年 龄增长,间隔时间愈长,甚或1~2年肿胀一 次。青春期后逐渐自愈,极少病例仍延续发 作。肿胀可以很突然,单侧或双侧。
【概述】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Acute pyogenic parotitis )已往常见于腹部大型外科手术后,所以又 称为手术后腮腺炎(postoperative parotitis) ,属于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抗生素应用的 发展并注意维持正常出入量及水、 电解质 平衡,目前已少见。除此情况外,腮腺的急 性炎症病员仍时有所见。
05:01
5
一、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病因学】
①最常见病原菌:金葡菌.次之链球菌 ②发病的基本因素是机体严重脱水,导致腮腺 分泌量下降甚至停止,口腔内细菌逆行感染. ③腹腔胃肠大手术后的水电解质紊乱,脱水. ④长期服用利尿剂、抗组胺剂、抗胆碱剂. ⑤腮腺区及临近组织的炎症扩散.
05:01
6
【临床表现】
05:01
11
【治疗措施】
⑴全身治疗:
①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②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降温等.
⑵局部治疗:
①加强口腔卫生护理.
②切开引流术. 切开时要注意防止损伤面神经。 一般在耳屏前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 腮腺,用小血管钳沿面神经走行方向行钝性分离, 对分散的小脓灶作多处引流(图)。
05:01
7
【诊断】
❖ 1.病史 可有全身系统性感染或传染病引起的 发烧,大手术后禁食,脱水,或全身慢性消 耗性疾病的历史,以及急性感染的全身及腮 腺局部表现。
❖ 2.临床表现
❖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程,全身中毒反应及局 部穿刺,抽出脓液而确诊
05:01
8
【鉴别诊断】
❖1.流行性腮腺炎 多发生于儿童,有流行病
05:01
18
㈤治疗
❖ ①隔离. ❖ ②抗病毒治疗:
板兰根冲剂口服.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细菌 感染. ❖ ③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至肿胀消退;退热;高营养食物,忌酸辣饮食; 多饮水. ④一旦发生并发症,应会同相关科室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接触史,多为双侧腮腺受累,腮腺腺体肿大,
但疼痛较轻,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
无脓液,周围血白细胞总数不增高,但淋巴
细胞比例增大。腮腺不形成脓肿,常经7~10 天而痊愈。
05:01
9
【鉴别诊断】
❖2.嚼肌间隙感染 主要为牙源性感染,表
现为以下颌角为中心的肿胀、压痛,张口受 限明显,但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分泌清亮, 脓肿形成可扪得深液动感。
❖3.腮腺区淋巴结炎 又称假性腮腺炎,表
现为区域性腮腺肿痛,病变与腮腺解剖形态 不一致,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
05:01
10
【治疗措施】
❖ 本病虽少见,但病情常较严重,应积极预防。 对重病及大手术后的病员,应特别加强口腔 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鼓励咀嚼运动,给酸 性饮料或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增强冲洗自洁 作用。
第十一章
涎腺疾病
(Diseases of salivary Glands)
05:01
1
涎 腺 解 剖
05:01
2
第一节 涎腺炎症
05:01
3
一、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Acute pyogenic parotitis)
05:01
4
一、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Acute
pyogenic parotitis)
② 经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染.潜伏期为2_3周.
③自腮腺肿胀前6日,至肿胀消退后10日均有 传染性,故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或有接触史者,应 隔离3周.
④一次得病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感染者少见.
05:01
15
㈢临床表现
①可追溯到接触史: ②先驱症状为耳下疼痛,很快出现腮腺肿胀. ③一般一侧先肿,1_4天后,另一侧肿胀. ④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界限欠清,触痛.局 部皮肤光亮而不发红.肿胀在1_3日达到高峰, 持续4_5日后逐渐消退,全程10日左右.
05:01
21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涎腺造影:不少患儿双侧均显示 涎腺末梢导管呈点状扩张
05:01
22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 【鉴别】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必须和流行性腮腺炎
区别。流行性腮腺炎有接触史,常双侧同时发生, 伴发热。腮腺导管分泌正常。
成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和SjÖgren综合征鉴别。组 织病理方面二者有所不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表现 为腺泡萎缩,甚至消失,代之以增生的纤维组织。 腺导管增生扩张并有粘液细胞化生,周围及间质有 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而SjÖgren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05:01
16
㈢临床表现
⑤腮腺导管口不红肿,分泌唾液清亮无脓. ⑥全身症状:高热,寒战… ⑦并发症:成年患者可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儿 童患者可并发脑膜炎、脑膜脑炎.
05:01
17
㈣检查及辅助检查:
1.物理检查:问、视、触、叩、听。 2.辅助检查:
①血液及尿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 ②血常规:白细胞偏低或正常,淋巴细胞计 数增高.
①常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受累者少见.
②起病急骤,早期症状轻微.
③腮腺区的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红热,呈硬性 浸润,触痛明显.
④腮腺导管口红肿,轻轻按摩腮腺区,可见有脓液自导 管口溢出.
⑤腮腺包膜致密,故脓肿形成后呈硬性浸润块而不易 扪及波动感.但穿刺可抽出脓液.
⑥全身症状明显:多数病员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 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少数病员由于机体状况衰 竭,上述全身反应可不明显。
③局部热敷,理疗,外敷中草药.
05:01
12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
05:01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切开引流
13
流行性腮腺炎
05:01
14
二、 流行性腮腺炎
㈠病因: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特点是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
㈡流行病学及传染病学特点:
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5_9岁儿童.婴幼 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1岁以内少见.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或称慢性化脓性腮腺炎,临床常见。 成年人及儿童发生者其转归有显著不同。
05:01
20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 【临床表现】
复发性腮腺炎发生于儿童者不同于成人。 发病年龄从婴幼儿到15岁均可发生,以5岁左 右的男童最为常见。间隔数周或数月发作一 次不等,年龄越小,间隔时间较短;随着年 龄增长,间隔时间愈长,甚或1~2年肿胀一 次。青春期后逐渐自愈,极少病例仍延续发 作。肿胀可以很突然,单侧或双侧。
【概述】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Acute pyogenic parotitis )已往常见于腹部大型外科手术后,所以又 称为手术后腮腺炎(postoperative parotitis) ,属于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抗生素应用的 发展并注意维持正常出入量及水、 电解质 平衡,目前已少见。除此情况外,腮腺的急 性炎症病员仍时有所见。
05:01
5
一、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病因学】
①最常见病原菌:金葡菌.次之链球菌 ②发病的基本因素是机体严重脱水,导致腮腺 分泌量下降甚至停止,口腔内细菌逆行感染. ③腹腔胃肠大手术后的水电解质紊乱,脱水. ④长期服用利尿剂、抗组胺剂、抗胆碱剂. ⑤腮腺区及临近组织的炎症扩散.
05:01
6
【临床表现】
05:01
11
【治疗措施】
⑴全身治疗:
①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②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降温等.
⑵局部治疗:
①加强口腔卫生护理.
②切开引流术. 切开时要注意防止损伤面神经。 一般在耳屏前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 腮腺,用小血管钳沿面神经走行方向行钝性分离, 对分散的小脓灶作多处引流(图)。
05:01
7
【诊断】
❖ 1.病史 可有全身系统性感染或传染病引起的 发烧,大手术后禁食,脱水,或全身慢性消 耗性疾病的历史,以及急性感染的全身及腮 腺局部表现。
❖ 2.临床表现
❖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程,全身中毒反应及局 部穿刺,抽出脓液而确诊
05:01
8
【鉴别诊断】
❖1.流行性腮腺炎 多发生于儿童,有流行病
05:01
18
㈤治疗
❖ ①隔离. ❖ ②抗病毒治疗:
板兰根冲剂口服.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细菌 感染. ❖ ③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至肿胀消退;退热;高营养食物,忌酸辣饮食; 多饮水. ④一旦发生并发症,应会同相关科室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接触史,多为双侧腮腺受累,腮腺腺体肿大,
但疼痛较轻,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
无脓液,周围血白细胞总数不增高,但淋巴
细胞比例增大。腮腺不形成脓肿,常经7~10 天而痊愈。
05:01
9
【鉴别诊断】
❖2.嚼肌间隙感染 主要为牙源性感染,表
现为以下颌角为中心的肿胀、压痛,张口受 限明显,但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分泌清亮, 脓肿形成可扪得深液动感。
❖3.腮腺区淋巴结炎 又称假性腮腺炎,表
现为区域性腮腺肿痛,病变与腮腺解剖形态 不一致,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
05:01
10
【治疗措施】
❖ 本病虽少见,但病情常较严重,应积极预防。 对重病及大手术后的病员,应特别加强口腔 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鼓励咀嚼运动,给酸 性饮料或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增强冲洗自洁 作用。
第十一章
涎腺疾病
(Diseases of salivary Glands)
05:01
1
涎 腺 解 剖
05:01
2
第一节 涎腺炎症
05:01
3
一、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Acute pyogenic parotitis)
05:01
4
一、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Acute
pyogenic parotitis)
② 经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染.潜伏期为2_3周.
③自腮腺肿胀前6日,至肿胀消退后10日均有 传染性,故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或有接触史者,应 隔离3周.
④一次得病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感染者少见.
05:01
15
㈢临床表现
①可追溯到接触史: ②先驱症状为耳下疼痛,很快出现腮腺肿胀. ③一般一侧先肿,1_4天后,另一侧肿胀. ④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界限欠清,触痛.局 部皮肤光亮而不发红.肿胀在1_3日达到高峰, 持续4_5日后逐渐消退,全程10日左右.
05:01
21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涎腺造影:不少患儿双侧均显示 涎腺末梢导管呈点状扩张
05:01
22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 【鉴别】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必须和流行性腮腺炎
区别。流行性腮腺炎有接触史,常双侧同时发生, 伴发热。腮腺导管分泌正常。
成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和SjÖgren综合征鉴别。组 织病理方面二者有所不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表现 为腺泡萎缩,甚至消失,代之以增生的纤维组织。 腺导管增生扩张并有粘液细胞化生,周围及间质有 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而SjÖgren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05:01
16
㈢临床表现
⑤腮腺导管口不红肿,分泌唾液清亮无脓. ⑥全身症状:高热,寒战… ⑦并发症:成年患者可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儿 童患者可并发脑膜炎、脑膜脑炎.
05:01
17
㈣检查及辅助检查:
1.物理检查:问、视、触、叩、听。 2.辅助检查:
①血液及尿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 ②血常规:白细胞偏低或正常,淋巴细胞计 数增高.
①常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受累者少见.
②起病急骤,早期症状轻微.
③腮腺区的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红热,呈硬性 浸润,触痛明显.
④腮腺导管口红肿,轻轻按摩腮腺区,可见有脓液自导 管口溢出.
⑤腮腺包膜致密,故脓肿形成后呈硬性浸润块而不易 扪及波动感.但穿刺可抽出脓液.
⑥全身症状明显:多数病员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 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少数病员由于机体状况衰 竭,上述全身反应可不明显。
③局部热敷,理疗,外敷中草药.
05:01
12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
05:01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切开引流
13
流行性腮腺炎
05:01
14
二、 流行性腮腺炎
㈠病因: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特点是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
㈡流行病学及传染病学特点:
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5_9岁儿童.婴幼 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1岁以内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