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唾液腺疾病

合集下载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
向。 •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5、唾液腺特异性感染
• 结核tuberulosis • 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 • 结 节 病sarcoidosis
唾液腺损伤和涎瘘
• 主要是腮腺损伤→涎瘘salivary fistula • 涎瘘→腺体瘘、导管瘘→如何判定? • 治疗→保守(加压、电凝、药品)手术
三、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 分为:腺样/管状型——分化高
• 实性型 ————分化低
• 常之于 腭部、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 特 点:嗜神经性→疼痛、麻木

血行转移→40% 术后化疗预防,同时配合
放疗浸润性强

淋巴转移低,沿骨髓腔浸润
临床表现:反复肿胀、不适、间隔发作,皮 红,有脓或胶冻样物。
• 诊 断:临床+造影(未梢导管扩张)
• 治 疗:抵抗力↑,多饮水,按摩腺体、 注意口腔卫生,刺激分泌。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s)
• 病 因:外伤、结石、异物等致导管扩张,腺 泡萎缩,分泌物潴留。
• 治 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中药治疗、免 疫抑制剂。
三、 唾液腺肿瘤(salivary) tumors
• 1、来 源:上皮性(大多数),间叶组 织
• 2、发病情况: • ① 0.15~1.6/10万 • ② 腮腺80%>颌下腺10%>小唾液腺9%>舌下
腺1%
• ③ 良恶性比: 恶性

腮腺

颌下腺
• 鉴别诊断:流脓→传染史、青少年多见,双侧,T 中度,导管口无红

肿、流脓,WBC正常,淀粉酶↑。

唾液腺疾病唾液腺炎症护理课件

唾液腺疾病唾液腺炎症护理课件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 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
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自身认知情况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唾液腺疾病唾液腺炎症护理课件
目录
• 唾液腺疾病概述 • 唾液腺炎症的症状与诊断 • 唾液腺炎症的护理与治疗 • 预防与日常保健 • 病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01
唾液腺疾病概述
唾液腺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分泌唾液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 有水分、消化酶和其他有 益物质,有助于食物的消 化和口腔健康。
维持口腔湿润
慢性炎症
病程较长,症状较轻,常见于自身 免疫性疾病,需长期治疗和护理。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唾液腺疾病如肿瘤、结石 等相鉴别,根据症状、体征及检查 结果综合判断。
03
唾液腺炎症的护理与治疗
一般护理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
疼痛护理
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减 少口腔细菌滋生。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采取局部冷 敷、口服止痛药等措施缓解疼痛。
患者康复历程
病例一
张某经过抗炎治疗、局部理疗及生活调理后,症状逐渐缓解,但 需定期复查以防复发。
病例二
李某经过及时的抗炎、抗病毒治疗及局部护理,病情迅速好转,预 后良好。
病例三
王某在接受抗炎、免疫调节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家长需密切关 注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医生经验分享与心得
对于不同类型的唾液腺炎,应采取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注重综合治疗。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导致免疫力下降。
05
病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张某,男,45岁,因反复发作的腮腺肿胀、 疼痛就诊,经诊断为慢性腮腺炎。

口腔医学考研-352口腔综合《口腔颌面外科学》真题解析 讲义

口腔医学考研-352口腔综合《口腔颌面外科学》真题解析 讲义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和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因素”这两个的答案如下: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 定义(GBR):采用生物材料制成的生物膜在牙龈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认为的竖起一道生物屏障, 组织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张茹骨缺损区,确保成骨过程在无成纤维细胞干扰的前提下逐 渐完成,最终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 ◆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因素 1.手术创伤:骨钻快速不能超过 2000r/min 2.病人自身条件差 3.种植体材料生物相容性差 4.种植体外形设计不合理 5.种植体的盈利分布不合理 6.种植体早期过度负载
二、填空题
1.室性心律失常病源首选的麻醉药是 。(四川大学 真题)
2.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局部麻醉方式有 、 、 、 。(南京大学
2007年)
3.口内注射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注射器应 。(四川大学 2006年)
三、名词解释
1.阻滞麻醉 (西安交通大学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 真题)
E.刮净拔牙创内的肉芽及碎片
11.拔牙创内血凝块经过多长时间可完成机化过程( )(武汉大学 2007年)
A.20天以后
B.30天以后
C.40天以后
D.50天以后
E.60天以后
12.牙拔除后 2~4天,出现拔牙创剧烈疼痛,最可能是( )(青岛大学 2012年)
A.干槽症
B.牙槽突骨折
C.牙龈损伤
D.牙槽窝内有异物
A.局部肿胀
B.创口溢脓
C.创口周围牙龈坏死
D.剧烈疼痛
3.单纯高血压无其他并发症时,血压高于多少应先治疗后再拔牙( )(青岛大学 2012年)
A.160/95mmHg
B.190/100mmHg C.180/100mmHg D.190/105mmHg
4.安放拔牙钳方法正确的是( )(青岛大学 2012年)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疾病

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课件
3、腮腺区创伤和邻近组织急性炎症扩展, 也可以继发腮腺的急性炎症。
手术后的急性颌下腺炎较腮腺炎为少,这 可能是因为颌下腺分泌物中粘蛋白含量 高。粘蛋白具有较强的聚集并杀灭细菌 的能力。
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课件
(二)临床表现: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发病急 1、部位:常为单侧受累,双侧同时 发生少见 2、早期:症状轻或不明显:
(三)唾液腺疾病
炎症、损伤、涎腺上皮性肿瘤及瘤
样病变。除女性生殖系统外,涎腺
肿瘤的组织病理类型是人体器官中
最多最复杂的。
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课件
(四)唾液化学
测定唾液电解质成分的变化来诊断 疾病。唾液化学成分受很多因素影 响,收集方法和刺激程度都影响唾 液的质和量。例如: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腺泡肿胀、间质水肿以及大量 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集聚压迫腮腺 导管,可致唾液减少。
(一)涎腺炎症的分类
1、细菌性涎腺炎: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涎腺包涵体病 其他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ECHO(人 肠道)病毒、副流感病毒Ⅰ- Ⅲ型感染
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2、病毒性腮腺炎:


3、放射性涎腺炎
4、阻塞性电解质异常性涎腺炎
5、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
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课件
一、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急 性 化 脓 性 腮 腺 炎 ( acute pyogenic parotitis)以前常见于腹 部大手术以后,称之为手术后腮腺 炎。
由于抗生素应用,加强电解质平衡, 加强手术前后处理以及口腔清洁, 目前已少见。
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课件
(一)病因:
最常见病原菌:

第九章 唾液腺疾病

第九章 唾液腺疾病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唾液腺包括三对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及位于口腔粘膜下的小唾液腺(腭腺、唇腺、磨牙后腺、颊腺等),所分泌唾液对维持正常口腔功能有重要作用。

本章主要讨论唾液腺的炎症、创伤、唾液腺上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第一节唾液腺炎症可分为:化脓性、病毒性和特异性感染三类,腮腺最多见,次之是颌下腺。

一、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以前常见于腹部大手术后,又称手术后腮腺炎;现在大多是慢性腮腺炎的急性发作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

[病因病理]病因 1)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主要是金葡菌,少数是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文森氏螺旋体少见。

2)严重全身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3)严重的代谢紊乱,致唾液流量减少。

4)腮腺区损伤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

组织病理学改变:P284[临床表现]1.常为单侧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病情发展出现腮腺区肿痛、压痛,导管口红肿,如能在早期给以适当处理,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2.早期急性炎症未得到控制,则进入化脓、腺组织坏死期。

表现为:局部伴有全身中毒症状,高烧,脉搏、呼吸加快,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上升,核左移,可见中毒颗粒。

3.多为散在的多发性脓肿,分散在腺小叶内;脓肿未突破腮腺被膜,有剧痛;突破被膜后,疼痛减轻,但脓液进入邻近组织、间隙,引起蜂窝组织炎或脓肿。

脓肿穿破皮肤或切开引流后,可形成涎瘘;肿胀压迫面神经,可引起暂时性面瘫,炎症消退后可复原。

[诊断及鉴别诊断]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p2771.流行性腮腺炎2.咬肌间隙感染[预防][治疗] 一经确诊,即应给予积极治疗。

1.针对病因的治疗。

2.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3.其它保守治疗。

4.切开引流切开引流的指征及引流方法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病因病理]1)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P2862)成人复发性腮腺炎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延期治愈而来。

3)组织病理学改变:P286[临床表现]1.可发生于任何儿童期,男性》女性。

2.腮腺区反复肿胀不适,挤压腺体导管口可见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流出。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炎症 课件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炎症 课件

临床表现
进食时患部肿胀、疼痛,停止进食后症 状缓解,但有些阻塞严重的病人,肿胀 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不能完全消 退
导管口红肿,挤压见脓性分泌物,触诊 常可触及硬块并压痛,急性炎症伴有全 身反应
诊断要点: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检 查
颌下腺导管结石
下颌横断咬合片
治疗原则
1、急性下颌下腺炎的治疗同一般炎症 2、慢性下颌下腺炎的治疗主要是去除
第九章 唾液腺疾病
解剖
唾液腺又名涎腺
有三对大的唾液腺,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许多小的唾液腺,唇腺、腭腺、舌腺、颊腺等
腺实质和结缔组织组成:
腺实质即腺泡是腺的分泌部。腺泡壁有分泌上皮构成, 分泌液由导管排入口腔,形成唾液。
结缔组织在腺实质外形成一层厚薄不一的被膜,并深入 腺内,形成许多腺叶和腺小叶,腺小叶是腺的基本结构 ,含有腺泡和导管
鉴别诊断
1、流行性腮腺炎 有季节流行特点及有传染病接触史,多发生 于5~15岁儿童,常为双侧发病。腮腺虽肿 大,但扪之较软且导管口无红肿亦无脓性 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
2、咬肌间隙感染 常有明显的牙源性感染因素
流行性腮腺炎
正面
右侧面
预防
术后或重病病人,加强护理及加强营 养
保持体液平衡 加强口腔卫生 抗感染
诊断要点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导管部分 扩张、部分狭窄、管壁不光滑,呈腊肠样 改变)
鉴别诊断: 1、成人复发性腮腺炎2、舍格伦综合征
治疗原则
排除发病因素,消除阻塞、消除感染。 有涎石应予摘除,狭窄应予扩张,按 摩腺体,促进分泌。提高口腔卫生
四、涎石病与下颌下腺炎
病因:由于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中黏 液含量大,下颌下腺导管较长,并在 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使唾液易于滞 留,导致涎石形成,使唾液排出受阻, 并继发细菌感染

第九章 唾液腺疾病-1-吴文慧

第九章 唾液腺疾病-1-吴文慧

二、临床表现 1、中年女性多发 2、口腔表现:口干,口腔发粘,味 觉异常。唇舌粘膜发红,干燥,可 有裂纹,舌背呈镜面舌(丝状乳头 萎缩),可伴有猛性龋,义齿固位 差,咀嚼、言语、吞咽功能障碍。
3、唾液腺肿大:腮腺常见,弥漫性无 痛肿大,界不清,表面光滑,无粘连, 导管口唾液分泌减少。继发感染有反 复肿胀史,导管口有脓液流出。少数 腺体内可触及质地中等偏软的结节, 界限不清,无痛,称为结节型(肿瘤 型)舍格伦综合征。

涎石病和颌下腺炎
一、定义: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 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二、病因学 涎石病85%发生于颌下腺,因为: 1、颌下腺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钙含 量高,易沉积形成钙盐。
2、导管自下而上绕下颌舌骨肌逆重力而 行,唾液易淤滞。
二、临床表现
1、与进食有关的肿大胀痛甚至腺绞痛,可有放 射性痛。 2、导管口红肿,挤压腺体有少量脓液溢出
4、其他外分泌腺受累表现:眼干,上 呼吸道及喉干燥,声音嘶哑,鼻腔干 燥,皮肤干裂。 5、结缔组织病:50%伴有类风湿性关 节炎,10%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 性肌炎,硬皮病。 6、合并症:肾功能不全,感觉神经末 梢神经炎,中耳炎等。
雷诺现象是因寒冷或情绪波动引起肢端细动脉痉 挛,相继出现皮肤苍白、青紫和潮红,并因温暖 而恢复的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原因不明的称为 雷诺病Raynaud‘sdisease)。寒冷是最常见的诱发 和加重因素,情绪波动、害羞、恐惧等亦可引起 发作。 雷诺综合征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 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肢端(主要是手指) 呈现苍白、青紫潮红的改变为其特点,同时伴有 冷麻、针刺样疼痛等临床症状,常因情绪激动或 受冷刺激所诱发。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病因: 1.腮腺先天发育异常,有家族史 2.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儿童期免疫系统发育 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逆行感染,免 疫系统发育成熟后,病可痊愈. 3.细菌逆行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口腔炎 性病灶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疾病唾液腺疾病唾液腺又称涎腺,有大小两种。

大的有3对: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各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小的分布于唇、舌、颊、腭、磨牙后等部位的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内。

1简介salivary gland diseases常见的唾液腺疾病有以下几种:①涎腺结石病。

最常见颌下腺导管结石。

主要症状:进食时疼痛及颌下腺肿胀。

可扪到导管结石。

X 线照片可显阳性结石。

治疗:手术摘除结石。

②唾液腺炎。

主要是涎腺结石及化脓菌、病毒、结核菌等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涎腺红肿、胀痛,全身发热。

化脓性者涎腺导管口红,可挤出脓;病毒性者导管口唾液清亮;涎腺淋巴结炎者其导管口正常。

治疗:抗菌消炎。

③米古利兹氏病、舍格林氏综合征(口干综合征)。

唾液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细胞浸润并取代腺泡。

临床表现:口干、眼干、唾液腺肿大、关节病等。

涎腺造影、同位素扫描、活检病理检查有诊断价值。

尚无根治方法,可用中、西药对症治疗,改善唾液分泌。

④唾液腺良性肥大。

涎腺的代偿性或退行性病变。

营养不良、肝炎、糖尿病等在涎腺的反应。

临床表现:涎腺软性肿大,无不适。

涎腺造影为良性肥大。

一般不需治疗。

⑤唾液腺肿瘤(见颌面部肿瘤)。

2因素涎石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唾液腺,因颌下腺导管长,导管口位于口底,颌下腺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

可以发生在一个或多个腺体,涎石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有时还伴有其他脏器的结石。

病因不十分明确,但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涎液滞留、浓缩、化学成分改变,无机盐沉积于导管而形成;②异物如牙刷毛、麦穗芒、脱落上皮细胞、蛋白分解产物或细菌等,可形成钙盐沉积的核心;③全身因素,如与无机盐的新陈代谢和涎液的胶体状态有密切关系。

3主要表现因涎腺排出受阻引起的症状,唾液腺肿大、疼痛,进食时,尤其是进酸食时,发生剧烈胀痛,称为涎石绞痛,进食后逐渐消退。

还常伴有唾液腺的慢性炎症,表现腺体变大、变硬,轻压痛,导管口红肿,导管内能压出少许脓液。

根据病史和X射线检查,阳性涎石(钙化好,能吸收X射线)不难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明确,全身可行抗结核治疗
病理明确诊断
腮腺淋巴结结核与良性肿瘤在临床上无法鉴别时,可行手术切除,
腮腺实质结核可于腮腺导管内用抗结核药物冲洗
结核性脓肿,可抽除脓液,脓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
如抗结核治疗无效时,可行腺体切除术
(二)、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是一种慢性化脓 性肉芽肿性疾病,较少见。 • 伊氏(israrlii)放线菌感染。隐藏于龋洞或扁桃体内, 沿导管逆行感染称原发性放线菌病;邻近区域波 及唾液腺,称继发性放线菌病。 • 病程长,发展慢,腮腺或上頚部呈板结样坚硬, 周界不清的肿块,皮肤呈暗棕红色,全身症状不 明显。 • 浸润块可软化,破溃,出现多个窦道,此起彼伏。 新鲜破溃的脓液中可发现黄色的针尖大小的”硫 磺颗粒”。
并发症
涎腺、胰腺
病毒血症 睾丸、卵巢 脑膜
治疗
• 对症处理 • 抗病毒治疗 • 辅助疗法:休息、多饮水、口腔卫生
诊断要点
唾液腺出现肿块,有时大时小史
导管口可有干酪样脓性液体流出 腮腺造影:淋巴结结核类似良性肿瘤,导管移位,腺泡
充盈缺损。累及腺实质时可见造影剂外溢,似恶性肿瘤
腺体内结核钙化,需与腺内结石相鉴别。结核钙化多呈
点状,而涎石多呈球状钙化,导管内多见
细针穿吸、结核菌检查可辅助诊断
治 疗
第二节 唾液腺损伤和涎瘘
• 腮腺及导管表浅,易受损伤 • 涎瘘(salivary fistula)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

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腮腺是最常见部位,外伤 是主要原因。手术,化脓性感染也可引起。 临床表现:根据瘘口位置,分为腺体瘘及导管瘘。 1,腺体瘘: 腺体区皮肤有小的点状瘘孔,周围有 瘢痕,瘘管的腺端通向一个或多个腺小叶的分泌管。 液体清亮,进食时增加。
1. 2. 3. 4. 5. 6. 有涎石者,先去除涎石。 导管口狭窄者,扩张之。 导管内注入药物,碘油、抗生素等。 其他保守治疗:按摩,促唾液分泌。 唾液腺内镜:冲洗、灌药。 手术治疗: 保存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切除术。
四、涎石症和下颌下腺炎
涎石症(sialolithiasis),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 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85%发生 于颌下腺。 病因:局部因素,如异物、炎症、唾液滞留。 机体无机盐代谢紊乱有关。
2,导管瘘:发生于腮腺导管段的涎瘘。分为 完全瘘和不完全瘘。 • 诊断: 病史和临床表现,特点是进食,咀 嚼时流出量增多。流出的液体含有淀粉酶。 • 面颊部损伤需特别注意腮腺导管损伤,方 法:1,腮腺导管口插入细塑料管,导管断 裂,塑料管自损伤部位穿出。2,对不完全 损伤者,导管口注入亚甲蓝。
腮腺造影:造影剂外溢。(不常用) 治疗: • 腺体瘘量少者,加压包扎。 • 陈旧者电凝瘘道,加压包扎。 • 口服阿托品。 • 失败者,行瘘道封闭术。 • 导管端端吻合术,导管改道术 • 腮腺导管结扎,腮腺切除术(少用)。
治疗:
1. 抗菌素,磺胺药有效。大剂量青霉素(400万u, iv drip bid,一个半月) 2. 碘制剂口服 3. 脓肿切开引流,刮除肉芽组织 4. 高压氧治疗
(三)
HIV 相关唾液腺疾病
( HIV-associated salivery g肿大。可发生 在HIV感染的每一个阶段,也可成为HIV感 染的首发临床表现。
治疗:去除结石,尽量保留颌下腺。当腺体功 能丧失或不可逆转时,摘除腺体。 • 保守治疗:促唾液分泌,排石 • 取石术
– 切开取石术 – 内窥镜取石术 – 内窥镜辅助切开取石术
• 碎石术。 • 腺体切除术。
五、唾液腺特异性感染
结核,放线菌病,HIV相关唾液腺疾病 (一)、结核:唾液腺结核(tuberculosis of salivary gland)主要是腮腺区淋巴结发生结 核性感染,肿大破溃后累及腺实质。 • 感染途径:血源、淋巴源及导管逆行感染。 大多数是头面部皮肤、口咽、特别是扁桃 体区域的结核菌经淋巴引流所致。
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病因:
儿童:
• 先天性发育异常:家族史,末梢导管扩张 •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变态反应 • 细菌逆行感染:口内感染,呼吸道感染
成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迁延未愈而来。
病理学变化: 早期:导管系统病变:闰管、纹管扩张,管内 含黏液分泌物及脱落的导管上皮 中期:导管周围炎症反应明显,结缔组织纤维 化,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巨细胞浸润,近 腺体端导管扩张明显,出现退行性变 晚期:小叶结构被增生的间质脂肪和结缔组织 所替代,终末导管增生。
临床表现:一个或多个唾液腺的渐进性增大, 腮腺最常受累,伴随口干等症状。 • CT: 低密度、薄壁的多发囊肿。 • MRI: T2和质子密度加权的中等信号的均质 性多发肿块。 • 组织病理学:腺体内和腺周淋巴结的滤泡 增生,导管系统囊性扩张。
治疗: 全身治疗HIV感染,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催 唾剂和人工唾液缓解口干。必要时腺体切 除。
流行性腮腺炎
epidemic parotitis; mumps
副粘液病毒(腮腺炎病毒)---非化脓性肿胀
急性传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14岁多见 接触传染,潜伏期2~3周 大多数累及双侧腮腺 腮腺肿胀明显,导管口无红肿,分泌物正常
• 全身有病毒感染表现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无异常 • 持久免疫力 • 至少隔离3周
多发于颌下腺的原因: 1.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在口底 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 2.颌下腺为混和性腺体,分泌的唾液 富含粘蛋白,钙含量高,钙盐容易 沉积。
临床表现:
20~40岁多见. 1. 进食时,腺体肿大,患者自觉胀痛,剧 烈者称“涎绞痛”。 2. 导管口粘膜红肿,挤压腺体出脓性分泌 物。 3. 导管内结石双手触诊可触及硬块。 4. 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反复发作。
涎腺造影主要表现为导管系统的扩张不整
1.主导管壁破坏呈扩张变形---->瘢痕形成边 缘不整---->腊肠状--->叶间---->小叶间 导管。 2.病变晚期,腺体内的末梢导管才开始扩张, 呈多数“点扩”。此时,主导管改变已经 很明显,呈高度扩张不整。部分腺体不显 像,呈萎缩状。
治疗:多由局部原因引起,故以去除病因为主.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x线(下颌横断合片用于导管较前部 的结石,颌下腺侧位片用于导管后部及腺 体内的结石),阴性涎石用造影。 鉴别:
1. 2. 3. 4. 5. 舌下腺肿瘤:大 颌下腺肿瘤:无进食痛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硬结性肿块 颌下淋巴结炎:反复肿大,触痛 颌下间隙感染:病灶牙 ,肿、痛
病原菌: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 病因: 1. 全身疾病,抵抗力降低 2. 严重代谢紊乱:胃肠手术,唾液少 3. 损伤及邻近组织炎症扩散,淋巴结炎破溃 病理: 急性导管炎(上皮水肿,管腔狭窄,粘液栓子), 白细胞浸润,导管上皮破坏,腺泡内脓肿形成。
临床表现: 1. 常单侧受累 2. 早期浆液性炎症:轻,导管口红肿,无脓 3. 化脓坏死期:跳痛,红肿,导管口流脓,可扩散,破溃,涎 瘘. 4.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高,脉搏快,白细胞总数升 高,中性比例上升。 5. 向周围邻近组织扩散,引起间隙感染。由于肿胀压迫, 可发生暂时性面瘫,炎症消退后可复原。 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史,临床检查。不作造影。 鉴别: 1. 流行性腮腺炎:儿童,双侧,导管口无红肿,血常规 2. 咬肌间隙感染:牙源性,张口受限,导管口正常
一般为唾液腺淋巴结结核
若淋巴结肿大破溃可侵入腺体内而发生唾
液腺实质性结核
前者多见
临床表现
受累部位以腮腺最为常见,颌下腺次之
淋巴结呈局限性肿块,有移动度,可有压痛感
腺实质结核病程较短,腺体肿大,可见干酪样脓性分
泌物从导管口溢出
部分可扪及波动感,或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 可伴有其它系统结核病
临床表现: • 发病婴幼儿至15岁,5岁最多。 • 腮腺反复肿胀,不适。 • 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样液体流出,持续约 一周。间隔数周或数月复发,年龄增长间 歇时间延长,持续时间缩短。 • 尚未见颌下腺被侵犯者。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 双侧或单侧腮腺反复肿胀,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样 分泌物。造影显示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 空迟缓。常规做双侧腮腺造影。 鉴别诊断: • 流行性腮腺炎:双侧,发热,肿痛,无反复肿胀 • 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 中年女性,无幼年发病史。 口干眼干及自身免疫病。造影主导管扩张不整,边 缘毛糙,葱皮样,花边样改变。
预防: 增强抵抗力,防脱水及逆行感染. 口腔卫生,营养. 治疗: • 针对病因:体液平衡,营养 • 有效抗菌素: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 • 其他保守治疗:理疗,热敷,漱口,口含维生
素C,等 • 切开引流:化脓期需要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指征: •凹陷性水肿 •局限性压痛点,穿刺出脓液 •导管口有脓,全身中毒明显 方法:
• 特点: 自愈性 • 治疗原则: 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减
少发作。 • 方法:多饮水,按摩腺体,漱口,抗生素, 导管内注射。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又称腮腺管炎。 • 病因:局部原因引起。 导管口狭窄,结石或异物, 腮腺导管较长,较窄,易于唾液淤滞。 • 病理特征:导管扩张,腺泡萎缩,导管腔内分泌 物潴留。 • 临床表现:男略多于女,中年。常不明确起病时间, 多因腮腺反复肿胀而就诊。肿胀与进食有关。腮 腺稍肿大,中等硬度,轻压痛,挤压腮腺导管口 流出浑浊、粘稠的蛋清样液体。
第九章 唾液腺疾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刘少华
唾液腺:有排泄管通于口腔的腺体总称为唾液腺 (salivary gland),唾液是一种透明带粘性的液体, 正常人每日唾液分泌总量约1000~1500毫升。PH =6~7.9, 平均6.6。 唾液中的无机盐为钠、钾、 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以及微量的氨。 有机成分中主要为粘蛋白、少量白蛋白和球蛋白, 其他尚有唾液淀粉酶、尿素、尿酸等。 • 作用: 吞咽、消化、味觉、语言、口腔粘膜保护 及龋病的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