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疾病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唾液腺常见疾病--新

手术后腮腺炎(postoperative parotitis) 一、病因病理: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一)病因 1、严重的全身疾患,机体抵抗力降低;高
热、脱水、咀嚼功能减少→唾液分泌减 少→机械冲洗作用降低→逆行性感染
6
2、严重的代谢紊乱,如胃肠外科手术后→ 唾液分泌减少→逆行性感染
3、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和腺体的损伤 4、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二)病理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腮腺造影
18
↑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造影表现
腮腺造影显示:末梢导
管呈点状、球状扩张
排空迟缓,主导管和
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19
四、鉴别诊断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成人——舍格伦综合征伴感染
五、治疗 具有自愈性 原则: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减少
发作
20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1、局部因素(异物、炎症、唾液淤积) 2、全身因素(无机盐代谢)
涎石病好发于颌下腺的原因?
1、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 粘蛋白,钙含量高,钙盐易沉集;
2、解剖因素:导管自下向上行走,在下颌 舌骨肌后缘有一弯曲。
27
二、临床表现 1、多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 2、临床症状的轻重和导管阻塞的程度有关; 3、进食后腺体反复肿胀,疼痛,重者可出
腮腺管炎 一、病因病理
导管狭窄(多见),阻塞→远端导管 扩张→唾液淤积→导管上皮化生,导管 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管腔内大量浓缩的 分泌物;
腮腺导管系统狭长,易于唾液淤积, 也是导致阻塞性腮腺炎的原因之一。
21
二、临床表现 1、多发于中年,M略多于F , 常为单侧性; 2、反复发作,约半数患者肿胀与进食有关,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一)病因 1、严重的全身疾患,机体抵抗力降低;高
热、脱水、咀嚼功能减少→唾液分泌减 少→机械冲洗作用降低→逆行性感染
6
2、严重的代谢紊乱,如胃肠外科手术后→ 唾液分泌减少→逆行性感染
3、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和腺体的损伤 4、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二)病理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腮腺造影
18
↑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造影表现
腮腺造影显示:末梢导
管呈点状、球状扩张
排空迟缓,主导管和
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19
四、鉴别诊断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成人——舍格伦综合征伴感染
五、治疗 具有自愈性 原则: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减少
发作
20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1、局部因素(异物、炎症、唾液淤积) 2、全身因素(无机盐代谢)
涎石病好发于颌下腺的原因?
1、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 粘蛋白,钙含量高,钙盐易沉集;
2、解剖因素:导管自下向上行走,在下颌 舌骨肌后缘有一弯曲。
27
二、临床表现 1、多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 2、临床症状的轻重和导管阻塞的程度有关; 3、进食后腺体反复肿胀,疼痛,重者可出
腮腺管炎 一、病因病理
导管狭窄(多见),阻塞→远端导管 扩张→唾液淤积→导管上皮化生,导管 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管腔内大量浓缩的 分泌物;
腮腺导管系统狭长,易于唾液淤积, 也是导致阻塞性腮腺炎的原因之一。
21
二、临床表现 1、多发于中年,M略多于F , 常为单侧性; 2、反复发作,约半数患者肿胀与进食有关,
学习_口腔科【口腔病学】唾液腺常见疾病

– 唾液成分(富含黏蛋白,唾液较黏滞,钙 磷浓度高、钙盐容易沉积) 18
临床表现
• 20-40岁中、青年人多见。 • 堵塞症状:进食时颌下腺
区肿胀和疼痛。
• 炎症表现:急性发作时, 颌下区肿胀,皮肤颜色正
常,颌下腺导管口红肿,
挤压腺体,有脓液溢出。
转为慢性后,发生进食后
反复肿胀,腺体呈硬结性
肿块。双合诊可扪及导管 结石。
25
临床表现
• 眼部症状:眼干(泪腺病变、泪液↓)→异 物、烧灼、磨擦感,畏光、疼痛、视物疲 劳。
• 口腔病变表现:口干(涎腺病变,涎液↓) →口腔灼热,发粘,味觉失常;易发龋齿。
• 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 等。
• 腺体肿大:以腮腺最常见,弥漫性,边界 不清。少数可触及结节状肿块,称为类肿 瘤型舍格伦综合征。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逆行性感染腮腺
6
临床表现
• 常单侧发病;
• 红肿热痛,以耳垂为中心;
• 导管口红、挤压有脓性分泌物;
• 脓肿形成向相邻组织间隙扩散,穿破腮腺筋 膜及相邻组织,外耳道,翼腭窝、咽旁、颌
后、下颌角区,甚至通过颅底扩散到颅内,
危及生命。
7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临床表现,全身中毒反应及局部穿刺,抽出 脓液而确诊。
下颌下腺—肿瘤及颌下腺切除
44
预后
• 对绝大多数肿瘤,手术彻底切除后能治愈。 • 术后复发: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 • 易复发原因的几种观点:
– 肿瘤包膜常不完整 ,包膜与瘤体黏着性差 –手术过于保守,如沿包膜剥离剜出术。此外,在
手术过程中的挤压,可造成瘤细胞外溢,所以, 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
临床表现
• 20-40岁中、青年人多见。 • 堵塞症状:进食时颌下腺
区肿胀和疼痛。
• 炎症表现:急性发作时, 颌下区肿胀,皮肤颜色正
常,颌下腺导管口红肿,
挤压腺体,有脓液溢出。
转为慢性后,发生进食后
反复肿胀,腺体呈硬结性
肿块。双合诊可扪及导管 结石。
25
临床表现
• 眼部症状:眼干(泪腺病变、泪液↓)→异 物、烧灼、磨擦感,畏光、疼痛、视物疲 劳。
• 口腔病变表现:口干(涎腺病变,涎液↓) →口腔灼热,发粘,味觉失常;易发龋齿。
• 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 等。
• 腺体肿大:以腮腺最常见,弥漫性,边界 不清。少数可触及结节状肿块,称为类肿 瘤型舍格伦综合征。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逆行性感染腮腺
6
临床表现
• 常单侧发病;
• 红肿热痛,以耳垂为中心;
• 导管口红、挤压有脓性分泌物;
• 脓肿形成向相邻组织间隙扩散,穿破腮腺筋 膜及相邻组织,外耳道,翼腭窝、咽旁、颌
后、下颌角区,甚至通过颅底扩散到颅内,
危及生命。
7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临床表现,全身中毒反应及局部穿刺,抽出 脓液而确诊。
下颌下腺—肿瘤及颌下腺切除
44
预后
• 对绝大多数肿瘤,手术彻底切除后能治愈。 • 术后复发: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 • 易复发原因的几种观点:
– 肿瘤包膜常不完整 ,包膜与瘤体黏着性差 –手术过于保守,如沿包膜剥离剜出术。此外,在
手术过程中的挤压,可造成瘤细胞外溢,所以, 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
睡液腺疾病—唾液腺肿瘤(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

➢ 肌上皮结构中可见巢状鳞状化生,细胞 之间有明显的细胞间桥,上皮团中央可形 成角化珠,角化脱落可形成囊腔
➢ 有的细胞之间可见嗜伊红均质样物 ➢ 偶呈菊花团样结构
浆细胞样细胞
梭形细胞类似于平滑肌细胞, 常排列成束
透明肌上皮细胞
➢ 巢状鳞状上皮化生, 细胞间桥 明显
➢ 中心有角化珠,脱落形成囊腔 ➢ 周围细胞似表皮样细胞呈同心
5年生存率超过90%
黏液表皮样癌
➢ 主要是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 ➢ 黏液细胞较少,低于10%,散在于表
皮样细胞之间
黏液表皮样癌
➢ 肿瘤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明显,排 列成片或实性上皮团,缺乏囊腔和腺 腔结构,向周围组织呈浸润性生长
黏液表皮样癌
➢ 肿瘤间质中“黏液湖”较少,缺乏 淋巴细胞
➢ 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用黏液染色 证明含少数的黏液细胞即可诊断
➢ 除多形性腺瘤癌变之外,其他类型唾液腺肿瘤尚未发现PLAG1和 HMGA2的融合,因此可用于鉴别形态学上同多形性腺瘤类似的肿瘤。
➢ 研究发现,一些类型的多形性腺瘤中 WIF1的表达下调与其与恶性转化风 险增加有关
➢ 一些类型的多形性腺瘤有HRAS的突变和过表达
肉眼见 ➢ 肿瘤多呈不规则结节状。剖面多为实性,灰白色或黄色,
➢ 良性肿瘤,恶性转化率约2% ➢ 术后容易复发 ➢ 恶变风险高
1.多形性腺瘤术后容易复发
➢ 由于包膜内常有瘤细胞侵入 ➢ 近黏液样成分包膜薄、不完整或无包膜 ➢ 行穿刺活检
2.多形性腺瘤恶变风险高
➢ 多次复发 ➢ 位于腮腺深叶 ➢ 男性 ➢ 老年患者
需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局灶性恶变和包 膜外浸润
类似于黏液囊肿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黏液表皮样癌
唾液腺肿瘤 PPT-

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骨膜时,与下
右颌下腺多形性腺瘤
颌骨体融合而不能活动。 恶性肿瘤侵及皮肤者,呈板样硬。 部分肿瘤出现颈淋巴结肿大。
(引自邱蔚六主编,实用口腔疾病诊 治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58页)
舌下腺肿瘤
部分病例无任何自觉症状。 部分病例可有一侧舌痛或 舌麻木,或舌运动受限。 触诊可及舌下腺硬性肿块, 有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粘 连而不活动,口底黏膜常 完整。
应用,唾液腺造影自上世纪80年
代以来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上已很
少采用。
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造影,呈“手抱球状” (引自邱蔚六主编,实用口腔疾病诊治图谱,
儿童
恶性 良性
成人
性别差异
女性
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
样癌女性多于男性,而
沃辛瘤男性明显多于女
性。
多形性腺瘤
黏液表皮样癌
沃辛瘤
二、不同部位的唾液腺肿瘤共同临床特点
唾液腺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 中等硬度或软,表面光滑或结节状
唾液腺恶性肿瘤
VS.
多有疼痛症状,生长较快
活动性差,界不清,可有神经功能障碍
质地硬,可伴有溃疡
腮腺肿瘤 下颌下腺肿瘤 舌下腺肿瘤 小唾液腺肿瘤
唇腺肿瘤 磨牙后腺肿瘤
舌腺肿瘤
三、 不 同 部 位 唾 液 腺 肿 瘤 的 临 床 特 点
腮腺肿瘤
表现为耳前区、耳垂下、或颌后区肿块。
良性肿瘤一般无面瘫,恶性肿瘤可有面瘫、 溃破、张口受限症状,少数可有颈部淋巴 结肿大。 腮腺深叶肿瘤突向咽侧时,可表现为咽侧膨 隆或软腭肿胀。
口底部腺样囊性癌 (引自道健一 久野吉雄 野间弘康主编,
彩图临床口腔外科学,科学技术文献出
口腔颌面外科学:唾液腺疾病

球囊扩张导管狭窄部
腺体切除术
适应证
唾液腺结石位于下颌下腺内 下颌下腺反复感染 继发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腺体萎缩, 失去部
以往:下颌下腺切除术 目前:口内切开取石术
(唾液腺内镜辅助定位)
下颌下腺腺门区域解剖
D N LG
术后2年
碎石疗法
导管长而窄 唾液易淤滞
临床表现
男性多于女性 中年多见 多为单侧,亦可双侧 起病原因不明,腮腺反复肿胀就诊
肿胀与进食相关
发作次数多少不等,大多平均1次/月以上
进食 唾液分泌 排出受阻 肿痛
(进食综合征, mealtime syndrome)
晨起腮腺区发胀
按摩腺体有咸味
液体流出
局部松快感
检查
腮腺稍肿大,中等硬,轻压痛 导管口轻度红肿,挤压流出“ 雪花样” “ 蛋清样”液体 颊黏膜下扪及粗硬、索条状腮腺导管
导管再通术
体积较大的导管结石 导管切口吻合,尼龙管留置 唾液从正常导管口流出,利于术后 下颌下腺功能恢复 术后采用催唾剂,促进唾液分泌及导 管系统通畅,避免导管的再次阻塞
唾液腺内镜取石
阳性结石 阴性结石
取石 取除黏液栓子,导管灌洗
唾液腺内镜
各级导管及结石内镜所见
唾液腺内镜(网篮)
唾液腺内镜(取石钳)
病情较轻,转归良好
临床表现
单侧多见, 双侧少见
早期
症状轻微,常被全身严重病情掩盖
病情发展
腮腺区肿痛明显
腮腺区轻微肿大压痛
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
适当处理
浆液性炎症
控制病情发展
化脓、腺组织坏死期
疼痛剧烈 持续性跳痛 耳垂为中心明显肿胀,耳垂上抬
腮腺周围蜂窝组织炎
口腔学:唾液腺疾病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 病因病理:局部原因引起. 导管口狭窄,结石
或异物,腮腺导管较长,较窄,易于唾液淤滞.
• 病理特征:导管扩张,腺泡萎缩,导管腔内分
泌物储留.淋巴细胞浸润.
• 临床表现:男略多于女,中年.常不明确起病
时间,多因腮腺反复肿胀而就诊.肿胀与进食 有关.腮腺稍肿大,中等硬度,轻压痛,挤压腮 腺导管口流出浑浊,粘稠的蛋清样液体.
• 唾液腺结核分两类:一类原发于腺实质,另一
类是淋巴结核突破淋巴结被膜,继发性侵犯 腺实质.后者明显多于前者.
• 腮腺最常见,颌下腺次之.
• 淋巴结结核常无自觉症状,易被误诊为良性
• 病变晚期,腺小叶结构破坏,被增殖的间质脂
肪及结缔组织所替代.
• 临床表现:发病婴幼儿至15岁,5岁最多.腮腺
反复肿胀,不适.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样液体 流出.持续约一周.间隔数周或数月复发.年龄 增长,间歇时间延长,持续时间缩短.
•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
• 双侧或单侧腮腺反复肿胀,导管口有脓液或
•
2,颌下腺肿瘤:无进食痛
•
3,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硬结性肿块
•
4,颌下淋巴结炎:反复肿大,触痛
•
5,颌下间隙感染:病灶牙 ,肿,痛
• 治疗:去除结石,尽量保留颌下腺,摘除腺体 • 1,保守治疗:促唾液分泌,排石 • 2,切开取石术:p283 • 3,腺体切除术:涎石位于腺内或导管后部,腺
门部.p284
• 4,其他治疗方法: 碎石机,内窥镜,气囊.
五,唾液腺特异性感染
• 结核,放限菌病,结节病 • (一),结核:唾液腺结核(tuberculosis of
口腔医学唾液腺常见疾病(ppt)

片(后部及腺体结石),钙化低的阴性结石难以显示 与以下疾病鉴别: (1)舌下腺肿瘤:无导管阻塞症状,无结石 (2)下颌下腺肿瘤:进行性肿大,无进食肿大及炎症发作史 (3)下颌下间隙感染:牙病史,红肿热痛,无涎石阻塞症状
治疗
1、保守治疗:很小的涎石及疾病的早期。 V.C或柠檬酸含服。
2、手术摘除涎石或/及腺体切除术 涎石在导管内,腺体尚未纤维化,一
般可行单纯的涎石摘除术。
第二节 舍格伦综合征
(SjÖgren’s Syndrome)
以侵犯外分泌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发性、继发性
主要累及唾液腺和泪腺 又称干燥综合征,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中老年女性多见
有• 口干、眼干病史
唾液腺肿大:腮腺最常见,双侧多见, 少数可及肿块
导管内注入药物:碘化油、抗生素 腺体按摩,促进导管分泌通畅 保持口腔卫生,减少逆行感染 手术治疗
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凡在唾液腺腺体或导管内形成结石,统称涎 石。85%左右发生在下颌下腺。涎石常使唾 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 反复发作的炎症(下颌下腺炎)。
病因
• 1、涎液滞留: • 2、异物: 牙刷毛、鱼刺、骨刺、牙石 • 3、细菌的逆行性感染: • 4、机体无机盐代谢紊乱: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又称腮腺导管炎,以往与复发性腮腺炎统称 为化脓性腮腺炎
病因:大多由局部原因引起(智齿萌出,导 管粘膜咬伤),少数导管结石获异物引起
临床表现
• 中年多发,单侧多见,发作时轻微疼痛 • 腮腺反复肿胀,半数与进食有关 • 晨起导管口有咸味液体流出 • 挤压导管口流出“雪花样”蛋清样唾液 • 病程久者,颊粘膜下可扪及粗硬、索条状
治疗
1、保守治疗:很小的涎石及疾病的早期。 V.C或柠檬酸含服。
2、手术摘除涎石或/及腺体切除术 涎石在导管内,腺体尚未纤维化,一
般可行单纯的涎石摘除术。
第二节 舍格伦综合征
(SjÖgren’s Syndrome)
以侵犯外分泌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发性、继发性
主要累及唾液腺和泪腺 又称干燥综合征,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中老年女性多见
有• 口干、眼干病史
唾液腺肿大:腮腺最常见,双侧多见, 少数可及肿块
导管内注入药物:碘化油、抗生素 腺体按摩,促进导管分泌通畅 保持口腔卫生,减少逆行感染 手术治疗
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凡在唾液腺腺体或导管内形成结石,统称涎 石。85%左右发生在下颌下腺。涎石常使唾 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 反复发作的炎症(下颌下腺炎)。
病因
• 1、涎液滞留: • 2、异物: 牙刷毛、鱼刺、骨刺、牙石 • 3、细菌的逆行性感染: • 4、机体无机盐代谢紊乱: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又称腮腺导管炎,以往与复发性腮腺炎统称 为化脓性腮腺炎
病因:大多由局部原因引起(智齿萌出,导 管粘膜咬伤),少数导管结石获异物引起
临床表现
• 中年多发,单侧多见,发作时轻微疼痛 • 腮腺反复肿胀,半数与进食有关 • 晨起导管口有咸味液体流出 • 挤压导管口流出“雪花样”蛋清样唾液 • 病程久者,颊粘膜下可扪及粗硬、索条状
口腔颌面外科学:唾液腺疾病

导管口取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敏感抗生素
治疗
3. 其它保守治疗
早期 热敷 理疗 外敷如意金黄散 刺激体液分泌 酸性饮料 维生素C片 1%毛果芸香碱 3~5滴 漱口 硼酸 碳酸氢钠
治疗
4. 切开引流
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 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 穿刺抽出脓液 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
治疗
方法
耳前及下颌支后缘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腮腺咬肌筋膜
脓液积聚于筋膜下 引流
无脓液
插入腺实质的脓腔
向不同方向分离
分开各个腺小叶脓腔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病因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1. 先天性腮腺发育不全 家族史 遗传倾向 先天性结构异常或免疫缺陷
鉴别诊断
2. 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
多见于中年女性 无自幼发病史 常有眼干、口干及自身免疫病 腮腺造影:主导管扩张不整,边缘毛糙,
呈葱皮样或花边样改变
治疗
原则
具自愈性 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 减少发作
治疗
方法:自身保护疗法
多饮水 按摩腺体 淡盐水漱口 咀嚼无糖口香糖 急性炎症 腮腺造影 复发频繁
机械冲洗作用
管
腹部大手术 禁食
严
重 反射性唾液腺功能降低 代
谢
唾液分泌明显减少
紊
乱
逆行性感染
口腔肿瘤继发感染 胃肠外科手术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非单纯细菌感染 唾液流量减少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下颌下腺Leabharlann 泌物 黏蛋白含量 聚集杀灭细菌能力强
下颌下腺炎 < 腮腺炎
治疗
3. 其它保守治疗
早期 热敷 理疗 外敷如意金黄散 刺激体液分泌 酸性饮料 维生素C片 1%毛果芸香碱 3~5滴 漱口 硼酸 碳酸氢钠
治疗
4. 切开引流
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 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 穿刺抽出脓液 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
治疗
方法
耳前及下颌支后缘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腮腺咬肌筋膜
脓液积聚于筋膜下 引流
无脓液
插入腺实质的脓腔
向不同方向分离
分开各个腺小叶脓腔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病因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1. 先天性腮腺发育不全 家族史 遗传倾向 先天性结构异常或免疫缺陷
鉴别诊断
2. 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
多见于中年女性 无自幼发病史 常有眼干、口干及自身免疫病 腮腺造影:主导管扩张不整,边缘毛糙,
呈葱皮样或花边样改变
治疗
原则
具自愈性 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 减少发作
治疗
方法:自身保护疗法
多饮水 按摩腺体 淡盐水漱口 咀嚼无糖口香糖 急性炎症 腮腺造影 复发频繁
机械冲洗作用
管
腹部大手术 禁食
严
重 反射性唾液腺功能降低 代
谢
唾液分泌明显减少
紊
乱
逆行性感染
口腔肿瘤继发感染 胃肠外科手术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非单纯细菌感染 唾液流量减少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下颌下腺Leabharlann 泌物 黏蛋白含量 聚集杀灭细菌能力强
下颌下腺炎 < 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