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的社会:一种是法理社会,一种是礼俗社会。

法理社会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按照法律和契约来处理人际关系;礼俗社会是指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按照传统习俗来处理人际关系。

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礼俗社会是靠礼俗来维持秩序的。

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律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维持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盐城中学-学年高一12月月考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盐城中学-学年高一12月月考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题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槛.车 / 门槛.坍圮. / 杞.人忧天补给. / 家给.人足B. 哽咽. / 咽.喉逮.捕 / 力有未逮.一幢. / 人影幢幢..C. 刊载. / 下载.传.记 / 名不虚传.缘分. / 分.崩离析D. 熨.帖 / 熨.斗贬黜. / 相形见绌.咀嚼. / 味同嚼.蜡【答案】C(A依次读jiàn/kǎn、pǐ/qǐ、jǐ;B依次读yè/yān、dài、zhuàng/chuáng;C依次读zǎi/zài、zhuàn/chuán、fèn/fēn;D依次读yù/yùn、chù、jué/ji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辜负僻静脉膊编辑一筹莫展B.余瑕磋商蓓蕾震慑亘古不变C.蜇伏纰漏辐射剥蚀各行其是D.隐遁猝然寥落寒暄方兴未艾【答案】D(A脉搏B余暇C蛰伏)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B.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C. 邵经理催小刘尽快赶到扬州玉器厂进修学习,小刘嘴上应付着,背地里却阳奉阴违....,仍每天往返于苏州和上海之间。

D.2012年11月7日,美国总统大选的尘埃终于落定,奥巴马成功连任。

消息传到他的家乡——肯尼亚西部的乡村小城克盖洛,当地民众载歌载舞,弹冠相庆....。

【答案】B(A项望文生义,“作”是创作的意思。

“述而不作”是指只阐述前人的理论、演说,而自己并不提出新的见解。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解全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解全析)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单元(统编版必修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层面,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阅读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在社会层面,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阅读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1. 下列关于阅读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拓宽个人视野,增长知识。

B. 阅读只能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对社会发展没有作用。

C. 阅读能够培养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2. 下列对“阅读可以拓宽视野”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B. 阅读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C. 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B. 阅读经典著作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C.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D. 阅读只能通过纸质书籍进行,电子阅读没有任何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篇幅(pān)贪婪(lán)精湛(zhàn)B. 气息(xī)稀释(shì)淋漓(lǐ)C. 剔剔(tī)拈轻怕重(niān)融会贯通(huì)D. 憔悴(cuì)恍若(huǎng)蹉跎(cu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增设多门选修课程。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

C.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平时勤奋好学,不怕困难。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B. 他的言辞如此犀利,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C. 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可以说是一丝不苟。

D.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莫等闲:不要轻易放过。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指年轻的学生。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形容心情舒畅。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一定要。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有什么打算?”他问。

B. 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小说。

C. 他喜欢打篮球,也喜欢踢足球。

D.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团结同学。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伟大的文化符号,它们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传承着文化的精髓。

汉字,就是其中之一。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形态优美,结构严谨。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楷书到行书,汉字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橘(jú)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
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
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
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
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
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
(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2.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4 分)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A.左右欲兵之
C.不得持尺兵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②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

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

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

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

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

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③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

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

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

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

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

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

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

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

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④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

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明之气。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4、选出下列成手为雨,变化莫测,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
B、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
C、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D、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5、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无语病的一项是
A、韩文指“士大夫之族”;柳文指“韩愈”
B、韩文指“曰师曰弟子者”;柳文指“为人师者”
C、韩文指“为人子弟者”;柳文指“为人师者”
D、韩文指“耻学于师者”;柳文指“不事师者”
11、对韩、柳两文在阐述“师道”时的侧重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章都侧重于抨击“人不事师”的弊端
B、两文都着眼对“耻于从师”的社会陋习的披露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卷一(共45分,每小题3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能力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间(ji n)断 琐屑(xi)狭隘(i) 累(l i)积
B、依赖(l i) 轻率(shu i)筛(sh)选调(di o)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39分)1. (2分)(2017·珠海模拟)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 妥帖/请帖悭吝/匪我愆期默契/提纲挈领B . 瓦砾/闪烁翌日/苦心孤诣饶恕/分外妖娆C . 倜傥/倘若拊掌/感人肺腑贮藏/自出机杼D . 刹车/刹那笙箫/莘莘学子蔓延/顺蔓摸瓜2. (2分) (2020高三下·台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我现在不是要为耳熟能详的东西加上一个故事而推波助澜(lán)、广为传播,而是要拂去那些遮敝人心的俗见的尘埃,显露(lòu)出良知的本相。

B . 宋元明的楷书不再有唐人的恢宏、坚实、险劲(jìn)等气象,不过,这个时期书家都是很重要的文学家和画家,基于文人情结挥豪,大胆创新,一扫“靡靡(mǐ)之格”,开辟书法艺术的新途径。

C . 追本溯(sù)源,似乎汉语中总是钟情于“眼”的表达,如明眸善睐、含情脉脉;“确认过眼神”确实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心理,“确认过”有种甄(zhēn)别的意味,带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D . 历代收藏家对古代书画勤勤恳恳、孜孜(zhī)不倦地进行搜集、鉴定、整理和收藏,使之完整有序地流传下来,其间印章的贡献是不能泯(mǐn)没的,它清淅地述说着书画的历史。

3. (2分) (2017高一上·温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 .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D . 辇来于秦,为秦宫人4. (2分)下列各组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B . 只是当时已惘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C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 . 百年多病独登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5. (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 饰小说以干县令B . 已而大鱼食之C . 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D . 于是鸱得腐鼠6. (2分) (2017高二上·南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 其制稍异于前B . 大块假我以文章C .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D . 风乎舞霉,咏而归7. (6分)(2020·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中国拥有3 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

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

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 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 .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仅仅在技术上,而且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 .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8. (9分) (2019高一上·蚌埠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漫说姓名文化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我们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姓名文化。

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

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而且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

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籍贯不能替代的。

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

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

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千里之外的人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浓浓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到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就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就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

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内涵更为丰富。

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期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不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

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

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

避讳的方法有改字、空字、缺笔、换音。

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

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1)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姓名文化是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B . 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

C .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