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与地质景观
石林的独特地质现象和景观

石林的独特地质现象和景观石林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一座以石灰岩为主的奇特地质景观。
石林是由亿万年前的海洋沉积而成,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侵蚀,形成了如今壮丽的景象。
下面,我们将探索石林的独特地质现象和景观。
一、石林的地质现象石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的地质现象。
首先,石林中的石柱和石峰是地质侵蚀的产物,形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地貌景观。
这些石柱和石峰纵横交错,犹如一座巨大的迷宫。
其次,石林中的地下河洞穴也是石林的地质奇观之一。
这些洞穴形成于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其内部洞壁上的钟乳石、石笋等造型各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此外,石林还有海拔变化大、溶蚀现象明显等特点,使得石林成为了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石林的景观特色石林不仅具有丰富的地质现象,还有独特的景观特色。
首先,石林中的石柱和石峰构成了壮丽的景观画卷。
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石柱和石峰呈现出多样的颜色,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
其次,石林还有一些著名的景点,如“大石森林”、“牛角峰”、“天然长廊”等,这些景点都有着独特的地貌特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石林还有美丽的湖泊、溪流等水系景观,与石柱和石峰相映成趣,增添了石林的魅力。
三、石林的文化意义除了地质现象和景观特色,石林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石林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生活着众多彝族人民。
当地的彝族人民怀着敬畏之心将石林视为神圣的地方,将其与神话传说相联系,世代传承着自己独特的文化。
游客在石林中还可以欣赏到彝族的歌舞、手工艺品等,体验到不同于城市的宁静与纯朴。
四、保护和发展为了保护石林的独特地质现象和景观,政府和当地居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石林保护区的管理,对游客数量进行限制,保持了石林的原始风貌。
其次,进行了科学研究和监测,以了解石林的地质现象发展和演变情况。
再次,开展了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石林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总的来说,石林是一处具有独特地质现象和景观的地方。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一)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是指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的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则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地文景观物象.(二)地文景观形成与地质作用地文景观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地球自形成以来,从未停止其变化和发展,今天所看到的地球,不过是它的全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地壳,既受到地球自身发展的作用而引起变化,又受到地球以外的力量作用而引起变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讲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其实,所谓"稳"和"坚"都是相对的,不稳和不坚才是绝对的.可以说,地球上没有一种岩石,构造,地貌是固定不变而仍然保持其形成时的面貌.所谓"沧海桑田"正是对这种巨大变化的描述.这种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壳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叫做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两种:内营力作用和外营力作用.1,内营力作用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能量如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等所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1)地壳运动地壳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运动形式既相互联系,又可相互转化.大地从来没有安静过,但人们平时却并不感觉到这点.正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所说:"地球的变化同我们短暂的生命相比,是很缓慢的,因此,简直注意不到它的变化."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我们有可能依靠精密的仪器,测量出地面起伏的微小变化.测量的结果证实了地壳既有升降运动,还存在着大规模的水平方向的运动.例如从晚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山从古地中海升起,上升幅度达七八千米,而同一时间,江汉平原地区却表现为缓慢下降,沉积了近一千米厚的沉积层.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红海和亚丁湾两侧的海岸极其相似,简直可以吻合起来.据测量,红海正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加宽着.从东非大裂谷在2500万年前形成至今,裂谷的宽度平均已扩展了65千米.如果我们把东非大裂谷加宽的速度定为每年1厘米的话,再过5000万年以后,裂谷的宽度就是565千米.裂谷以东的大片土地,就跟非洲大陆分离了.(2)岩浆活动岩浆是地壳深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硅酸岩熔融体,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岩浆沿着岩石圈破裂带上升而侵入到地壳,称为岩浆侵入活动.岩浆上升到地壳一定位置未达地表就冷凝成岩,称为侵入岩;岩浆喷出地面,称为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由此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3)变质作用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当所处的环境改变时,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等方面也会发生变化,以建立新环境下新的平衡,这样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做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中,温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大部分变质作用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发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矿物重结晶,使颗粒变粗和增强物质的活动性,也使原来的矿物发生分解或化合,形成新的矿物.除温度外,压力也是引起岩石变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由岩浆中分泌出来的气水溶液(热液),当其在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渗流时,可将某些组分带入或带出,从而形成新矿物,使岩石发生变质.当然,温度,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均属外因,原岩的成分和性质则是变质的内在因素.人们喜爱的首饰中的红宝石和蓝宝石,是色彩美丽而透明的刚玉矿物,它主要是在高温和富铝缺硅条件下形成的变质矿物.(4)地震地震是大地的快速震动,属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2,外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主要由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所引起.它使地壳表面各种物质成分不断破碎,分解,迁移,沉积,使地壳表面削高填低趋于夷平.具体表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在温度变化,气体(氧,二氧化碳),水溶液,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岩石及矿物的物理状态或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十分普遍,地表的岩石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这种作用.即使像花岗岩,大理岩等算是坚硬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仍然不免遭到破坏.不同种类的岩石,风化速率各不相同.岩性常是造成风化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矿物成分复杂的岩石,因各矿物的抗风化力强弱不一,所以比矿物成分单一的岩石易风化;通常深色的矿物吸热多且快,因此含深色矿物多的岩石也相对易风化;矿物颗粒细小且呈等粒状结构的岩石,比粗粒状的和斑状的岩石抗风化的能力要强.除岩性外,岩石所处环境温度条件和水分状况是影响风化强度的基本控制因子.据记载,我国汉朝的虞翊,在甘肃南部疏竣河道时,曾将堵塞江中的礁石用柴烧得滚烫,后再"以水灌之,石皆罅裂."说明古人对岩石因冷热变化而破裂是早有认识的.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水,湖水,冰川,风等处于运动状态的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岩石,土壤等的破坏作用,称为剥蚀作用.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又称侵蚀作用.在自然界的各种剥蚀动力中,河流的侵蚀作用是一种最广泛,最强烈的作用.岩石经风化和剥蚀后,其产物大部分被流水,海浪,冰川,风等搬运,迁移到其他地方的作用,则称搬运作用.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当场所后,因条件变化(如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等)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一般地说,大的石块,流水不易搬运,往往堆积在河流上游或就地堆积,小的砂粒就远离"家乡",沉积到河流下游.因此在一条没有支流或没有较大支流汇入的河流中,从上游到下游,会出现沉积物按大小,轻重不同呈带状分布的现象.在同一地点,沉积物从下到上也会出现不同大小和轻重颗粒的分选现象.同样的道理,一般在海洋近岸带沉积较粗粒碎屑,一些较细颗粒呈悬浮状态被搬运到离海岸较远的地区.在近岸带沉积的砾和砂,经海浪的长期作用及颗粒间的互相摩擦和碰撞,亦具有良好的磨圆度.风力搬运的沉积物,也具明显的分选性,在顺风方向上的分布具有粗细明显的分带现象.至于可溶物质及肢体物质的搬运,在一定条件下(浓度达到过饱和,不同电荷的中和等)会沉淀析出,形成盐类沉积物或铁,锰,硅等胶体物质的沉积.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类,当达到过饱和状态时,会析离出来形成地下水化学沉积物.3,地质作用与地文景观的形成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及起伏状况,也称地形.而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是在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共同塑造而成的.内营力作用塑造了地球表面大的基本构造形态,增加了地表的高差起伏.而外营力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过程对高起的地表进行夷平,对凹陷的盆地进行填高,总的趋势是削高填低,减少地表的起伏,使地表趋于和缓.伴随着地貌起伏形态的形成,其他的地文景观现象也随之出现.如隆起的山脉地区往往出现断裂,节理,褶曲等地质构造形迹,并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发生;而相对沉陷地区堆积深厚的地层,富含动植物化石.沉陷作用甚至可以导致海侵现象,使原来的沿海丘陵变为岸外岛屿.风,水流等外营力的侵蚀,堆积作用可形成独特的蚀余地貌(残留下的地貌),沙石堆积地貌,在一定岩石岩性的配合下可形成独特的象形山石地形,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岩溶作用,重力崩塌以及地面塌陷作用下,可发育成各种洞穴,天坑等自然奇观.因此,内力的隆起和外力的剥蚀,内力的下沉和外力的堆积,总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协调发展的.二,地质地貌条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一)地质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除气象气候等自然旅游资源之外,绝大多数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均有赖于地质地貌条件与环境.例如:若没有构造节理强烈发育的花岗岩及其地貌,也就没有黄山的怪石和温泉;如没有地壳变动的断块隆起,就无法形成雄伟,奇险的泰山,华山,庐山等山地景观;假使没有地壳变动的构造断陷,也就不可能产生青海湖,鄱阳湖,贝加尔湖等断陷湖泊旅游区.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武陵峰林,长江三峡,天涯海角,黄果瀑布,钱塘涌潮,济南泉水,五大连池等我国誉满全球的旅游区,都与该地的地质地貌条件联系在一起. (二)地质地貌条件直接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随着科学文化的提高与发展,旅游者已不光满足单纯的观赏与游览,以求知,科学考察等为目标的旅游活动日益增多.大量地质,地貌现象吸引着众多游客,为旅游业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如云南路南的石林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还有西岳华山,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四川自贡的恐龙博物馆,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等均是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它们都以地质,地貌特征见长.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巫山大宁河小三峡都是河流侵蚀形成的河谷类地貌景观,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吉林长白山天池,古代生物掩埋形成的山东临朐山旺化石,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云南腾冲温泉,现代活动着的甘肃祁连山七一冰川等都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地貌不仅是风景的基础和骨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主景的作用.另外,在一些景区内,作为主景的并不是地质地貌的物质形象和造型,但由于有了这些地文景观的合理搭配,却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从而强化了主景的美学特征,使林更秀,水更美,园林更自然和谐.如杭州西湖风景区.(三)地质地貌条件影响与制约着人文旅游资源的发生发展及其地域分布规律人文旅游资源虽然是古今人类文化活动而产生的事象,但其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历史,民族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切人文旅游资源都植根于地表,莫不与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赋存地域特征有关.例如:古人类遗址(岩洞)的选址要求是近水,干燥,洞口背寒风;古建筑中凡高台,楼阁,宫殿,庙宇,园林的选址,均考虑到地质,地貌,地下水等问题.人们常说的"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地质,地貌,气候,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判断,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风水学"在阳宅的应用,剔除其封建糟粕外,确实有其科学合理的部分.(四)地质地貌条件控制与自然景观演化的促进在地质营力的作用下,自然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作为自然景观当然也不例外,都有其各自的演化过程与规律.那些"摇摆石","一线天", "万笏朝天"等自然景观,都是岩石风化过程中一定时期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作用的加深,这种自然景观就会随之毁坏与消失.而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垦利县,黄河水流所搬运泥沙日以继夜的堆积,滩涂面积不断扩大,滩涂上芦苇丛生,候鸟集聚,已初步开发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旅游地.(五)地质地貌条件能增加美感,强化意境在自然景观的构成中,地质地貌作为风景的骨架和载体而存在,而植被,水文,气象等要素往往起到附加修饰的作用.地质地貌要素一般体量大,视觉敏感性高,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所形成的旅游空间和景观构图,往往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据研究,在海岸型,湖川型,山岳型等自然风景类型中,地质地貌条件对风景质量具有较高的贡献率.独特的地质地貌往往可形成优良的自然景观,并体现风景的总体特征.如西岳华山的"险".峨眉山以"巍峨奇秀"著称,"叠叠雄峦,高插云天,奇峰挺拔"的地貌特点加以翠绿植被决定了这一特征的形成.清代学者魏源描述我国五岳的总特征为:"恒山如行,岱山如座,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南岳独如飞",这实际上是从大尺度地貌形态上对五岳特征进行的概括.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沉积包括3类:冰川冰沉积,冰川冰与冰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冰川接触沉积,以及冰河、冰湖或冰海形成的冰水沉积。
长白山独特的地质景观

长白山独特的地质景观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山岳景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群之一。
长白山地质景观独特,以其火山地貌和熔岩地貌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长白山的地质特点及其独特的地质景观。
一、长白山地质背景长白山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是一个活动的地壳断裂带。
在过去数百万年的地质作用下,长白山形成了火山群和大量的火山岩。
长白山火山群总体分为西山群、中山群和北山群,其中西山群是最年轻的火山群。
二、火山地貌长白山的火山地貌主要有火山口、火山锥、火山渣锥、熔岩台地等。
火山口是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发的通道,形成了一个大的漏斗状口形,景观壮观。
火山锥是火山口周围堆积的火山碎屑和岩浆凝固后的结果,其外形呈圆锥形,高度可达几百米至上千米,山势陡峭,植被丰富。
三、熔岩地貌长白山的熔岩地貌主要由火山喷发时岩浆流动形成的熔岩台地和熔岩流构成。
熔岩台地是指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经平坦地面积聚而形成的广阔平台,通常呈地貌阶梯状,构成了山地之间的大片平坦区域。
熔岩流是指岩浆流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巨大岩石体,有时在流动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形状独特的岩柱、岩洞等。
四、湖泊和瀑布长白山地区还以其众多的湖泊和瀑布而闻名。
湖泊是由火山口形成的火山喷发后火山口塌陷形成的,水质清澈、风景秀丽。
常见的湖泊有长白山天池、镜泊湖等。
瀑布则是由火山地形和山势造成的水流急速下落形成的自然景观,长白山的瀑布如白云瀑布、雾凇瀑布等令人心醉。
五、独特的生态系统长白山地质景观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
由于地质作用的影响,长白山区域的土壤富含矿物质和养分,加上丰富的降水,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一个自然的巨大温室。
长白山的植被种类繁多,特别是高山植物,如杜鹃花、白桦树等迷人的植物景观令人陶醉。
此外,长白山还是众多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如东北虎、野狐狸等,保护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总结:长白山独特的地质景观以其火山地貌和熔岩地貌而著称。
火山口、火山锥、熔岩台地等都是长白山地质景观的代表,另外还有众多湖泊和瀑布。
地球表面的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地球表面的地质作用及其影响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表面上发生着各种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侵蚀和沉积等。
这些地质作用不仅直接改变了地球的地貌,也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作用之一。
地球的地壳被分为板块,它们以极慢的速度相对移动,导致了地震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地震是由板块间的应力积累产生的震动,它们不仅对人类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还可能引发洪水、滑坡和海啸等次生灾害。
同时,地壳运动还带来了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如地殻形变、地震海啸等。
火山活动也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质作用之一。
火山是地表断裂和岩浆上升的结果,它们喷发出来的熔岩和火山灰会迅速覆盖周围的土地,并对环境造成破坏。
熔岩流可以摧毁植被和建筑物,火山爆发还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如形成火山灰云和火山喷发引发的山体滑坡等。
侵蚀也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质作用之一。
侵蚀是指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磨蚀作用,它们会慢慢改变地貌,形成河流、峡谷和瀑布等地质景观。
侵蚀对土壤质量、植被分布和水资源分配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侵蚀还能造成土地退化,引发泥石流和洪水等自然灾害。
沉积是地球表面的另一种地质作用。
它是指经过侵蚀后被水或风搬运的碎屑沉积在陆地或海底的过程。
沉积不仅改变了地貌,还有助于埋藏化石和矿产资源。
地球表面上的土壤和沙滩都是沉积作用的结果。
这些地质作用对地球的影响不仅是负面的,也有一些积极的作用。
例如,火山活动可以形成肥沃的火山土壤,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耕作条件。
而地壳运动可以形成珍贵的地质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矿石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长,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正在加剧。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城市化和环境破坏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气候变化对地表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地质作用带来的灾害。
因此,对地球表面的地质作用及其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旅游资源单体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单体基本类型一、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指地球上形成的自然地貌和自然生态系统。
这些地貌和生态系统通常是由地质作用、气候变化、水文循环等自然因素所形成的。
自然景观的种类繁多,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草原、沙漠等。
这些景观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自然风貌,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前来观赏和探索。
二、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景观,包括建筑物、人造水域、公园、庙宇等。
这些景观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发展。
人文景观的种类繁多,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如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北京的故宫等。
这些景观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三、动植物资源动植物资源是指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动物资源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如狮子、大象、兔子、牛羊等。
植物资源包括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如森林中的树木、草原上的花草以及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这些动植物资源不仅美丽多样,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旅游者可以通过观赏和体验动植物资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力量。
四、地质景观地质景观是指地球上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和地质遗迹。
地球上的地壳不断运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质景观。
例如,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地壳运动形成的山脉和峡谷、冰川侵蚀形成的冰川湖等。
这些地质景观不仅具有壮丽的景色,还记录着地球的演化过程,对研究地球科学和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五、水域景观水域景观是指地球上的水体景观,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瀑布等。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生命的源泉。
水域景观具有独特的美丽和神秘感,吸引着众多旅游者。
例如,大海的浩渺壮观、湖泊的宁静祥和、河流的奔流不息、瀑布的水花飞溅,每一种水域景观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和感受。
六、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指具有历史、文化或艺术价值的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通常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例如,长城、金字塔、巨石阵、博物馆等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名胜古迹。
高考解题技巧之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经典例题
(全国文综卷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经典例题
(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地幔 答案解析: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 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 地幔顶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选D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
“地理过程”专题系列之 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考向一: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考向二:内外力作用下的各种地貌景观 的演变过程
考向三: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
考向一: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
原理回顾
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 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形成岩浆 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 作用下,逐渐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 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 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 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 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 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 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 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 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地循环之中。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 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 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 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 的过程。(8分)
地理过程:祁连山(岩石风化作用)——河流(侵蚀、搬运、 堆积作用)——西北风(风力侵蚀、搬运、堆积)——腾格里 沙漠(风化、侵蚀作用)——西北风(搬运作用、堆积)—— 黄土高原
岩浆侵蚀产生独特的地质景观

岩浆侵蚀产生独特的地质景观地球的地质历史中,岩浆侵蚀是一种常见的地质作用,它塑造着地球的表面并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质景观。
这些岩浆侵蚀造就的地貌地理特征,不仅美丽壮观,还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的壮丽之处。
1. 火山口:火山口是岩浆侵蚀的一种典型产物。
火山口指的是火山喷发时由于岩浆喷出造成的山顶部分坍塌形成的凹陷部位。
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从地下深处喷涌而出,在顶部喷发物充塞堆积的同时也会形成一个凹陷的地形,即火山口。
火山口的形状各异,有的呈圆形、椭圆形,有的呈倒三角形、马蹄形等。
而火山口中的烟硝、火山爆发早期的岩浆堆积等现象也成为了火山口的特色。
2. 火山岛: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火山岛上生存着大量的火山喷发物,包括凝固的岩浆、火山灰、火山熔岩等。
火山岛的形成代表了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岩浆随着地壳运动而上升并喷发到地球表面,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
火山岛的地质构造活跃,因此它们经常经历火山爆发和地震活动。
著名的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冰岛等,这些火山岛以其壮观的火山景观和独特的地质迷人游客。
3. 岩浆穹丘:岩浆穹丘是指由于火山岩浆快速冷却并凝固形成的穹隆状地质景观。
岩浆穹丘多呈圆锥形,中央为穹丘状,四周呈边坡状。
岩浆穹丘通常形成在火山口周围,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喷发出来的结果。
穹丘上的火山岩浆通过喷发变成了凝固的岩浆,形成了穹隆状的地形。
4. 火山熔岩洞穴:火山熔岩洞穴是由岩浆侵蚀形成的地下洞穴。
当火山喷发时,岩浆熔化了地表下的岩石,并在地下形成了一条或多条狭窄的熔岩通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熔岩通道逐渐冷却硬化,形成了独特的岩洞。
火山熔岩洞穴通常呈现出黑色或暗色的岩壁,洞穴内部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纹理则令人惊叹。
尤其是当阳光透过岩洞的裂隙照射进来时,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
5. 硫磺泉:硫磺泉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下热水喷发,它们通常伴随着热液喷泉和独特的岩浆特征。
这些热水中富含硫磺、矿物质和其他溶解物质,它们通过裂隙和岩石缝隙渗透到地下,遇到高温后加热蒸发,最终形成硫磺泉。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地质作用是指构成地球的大致结构、形态及特征的基本形式的活动或动态变化过程。
它是地质学的核心和重要内容,也是大自然界地质形态的演变过程。
这些活动及变化过程,均由地壳的物质性组成,如土壤、岩石和矿物,及其外加的势态、温度、压力等内在力奠定。
它们可以由简单的单一能量源激发,也可以由复杂的能量源激发,如火山爆发、构造运动、海洋潮汐和沉积等。
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地质作用中的一种变化,是指火山和构造活动及其它地质因素的影响,促使原有的岩石发生结晶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一般来讲,有水蚀变质、强烈热液作用、混合型热液作用和转化作用四大类,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石。
水蚀变质作用相当重要,它是指岩石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反应,而发生熔岩、溶解和微粒/晶体滤出等过程,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指某些特定的气象条件,如雨水输沙、风力、波浪、融雪和冰冻作用等,引起的地表岩石的蒸发、溶解、粉碎、搬运和沉积等一系列变化过程。
这些变化过程不仅产生了磨损的痕迹,还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形,使原来稳定的景观发生改变,形成悬崖、峡谷、河流湖泊和谷地等。
而这种改变则又促进了泥沙、水等有机物质自然循环,使得地表形态不断变化,从而使得地质发生不断变化。
火山作用火山作用是指火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指火山内熔融的岩浆喷发出来,然后凝结成火山岩和其他岩性物质,形成新的地质结构。
火山作用产生的结果,构成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地质构造和景观的重大变化。
它是一种大自然中最原始、最活跃的地质形式,它可以使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地质地形发生变化,这是改变地质环境和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构造作用构造作用是指由地壳运动、地壳构造变形和地质运动的作用,产生的新的地质结构。
地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构造部分的角度位移、整体变形、平面变形、顶部位移和抬升。
这种构造运动可以使得原有的地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地质结构及其特征,如河谷、山谷、断层、褶皱等形成,从而改变了地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胜峡的地质与景观通过学习了地质作用与地质景观这门课程后,被自然巧夺天工的力量所震撼,我们身边亦有很多自然景观展现出了自然地美,一些地质作用使得那些自然环境更加多姿多彩!而下面这个旅游地点只是我们县城的一处景观,但它在经过地质作用等系列的改造后边的越加充满吸引力。
景区简介:全胜峡景区,位于河北省唐县齐家佐乡境内。
距京昆高速和保阜高速白合出口17公里;距保涞公路线18公里;地处保阜公路与保涞公路连接线附近。
全胜峡,因全胜庄大峡谷而得名。
传说丘处机曾在青虚山修全真教住此,故名全真庄,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来此“扫荡”,八路军打败日军,取得胜利,然后改为全胜庄。
景区属华北道教圣地青虚山的阳面,面积10平方公里,海拔180--1046米。
因其为北方罕见的喀斯特地貌,所以有独具的三大特点:一、大峡谷遮天蔽日,酷暑犹凉;二、钟乳美石遍布峡谷,更有天然莲花钟乳石溶洞;三、溪流淙淙,潭瀑飞纵。
景区座北朝南,崇岭环抱,耸峰林立,玉峡腰系。
区内松柏滴翠,山花烂漫,泉溪叠潭,悬水飞瀑,溶岩钟乳,洞穴峡谷,历史遗迹,古寺旧观。
现已开放的景点有:白皮麻库湾,三胜泉,护泉金钢,龙门爽,自来门,风水鼎砚,峡谷银河三维涧(抬头见鹊、彳亍栈、牵手渡),天长瀑,长城入涧,全真七子潭,乳岩壁画,金蟾化石,龟蛇戏蟾,人和瀑,一指峰,两壁桃花,三棵柏,壶穴盆,全胜墙,宝塔峰,洞穴群,龙泉,龙王庙,警安石,龙蝠洞,双乳峰,龙门台农家院,黄栌秋色,全胜道,辈辈为侯,一帆风顺,雄狮礼送等。
正在开发景点:苇玉寺遗址,地久瀑,牵手渡,西龙门沟,长尔凹、西泓等。
北方喀斯特,奇谷全胜峡。
旅游区风景资源特点自然景观资源:(1)奇峰怪石,云海仙境全胜峡出露岩层为古老的碳酸盐岩,属可溶性岩石,且被近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节理切割的支离破碎,而这里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太行山东麓夏季迎风坡,雨热同季及相对丰沛的降水使这里的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即温带喀斯特作用)强烈。
构造、岩性、地貌和气候的匹配使这里的流水侵蚀和喀斯特过程及伴生的重力作用等地貌过程十分活跃,因而形成奇特的山石造型景观。
全胜峡景区四周崇岭环抱,中心孤峰兀立,形成了金峰坐金椅之状。
远观,山体巍峨嶙峋,山顶峰柱林立,犬牙交错,直刺蓝天,呈现出独特的温带喀斯特峰林景观。
山门西侧背背猴峰,辈辈为侯,东侧一帆风顺峰,似一船飞渡,乘风破浪,预示着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山体中部则由被近南北向和东西向节理切割成长宽各2米的方块,方方正正,整个山体如同垛起来一般。
近观,怪石满山,尤其是中山,当地人称怪石坡,有钱眼崖、日月石等等,有的以形引人,有的以状夺目。
独特的地貌和气候特征,还使区内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夏秋多云雾,尤其是雨后天晴更是常常形成云海景观。
(2)深峡钟乳,丰水多瀑全胜峡发育于元古界各种白云岩、灰岩地层中,该岩层为可溶性岩石,岩层薄厚相间,深积韵律明显。
由于岩层古老,受历次构造运动影响,岩层断裂、节理发育,岩体破碎,为流水侵蚀、溶蚀打下了基础;其次,受新生代以来,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旅游区山体强烈隆升,形成海拔高度达700-1000米,相对高差达300-500米的山地;同时,构造、岩性、地貌和气候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奇特的山石造型和地貌景观。
(3)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夏季凉爽宜人本区位于太行山东翼,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春夏秋季,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遇阻抬升,易形成云雨,尤其夏季7-8月份更甚,相对较多的降水也使区内空气湿润清新。
而且,山岳谷地还使空气流动性更强,良好的植被也使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远远高于山前平原地区。
盛夏季节,旅游区的平均气温仅为23℃(7月份),较平原地区的保定市和唐县县城低3℃以上,尤其是夜间,20℃左右的气温使人睡觉倍感舒适,适宜避暑度假。
(4)溶洞成群,奥神莫测全胜峡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造成此地洞穴成群,当地群众有“九九八十一洞”之说。
较近的有龙蝠洞、元阳洞、马肺洞、野狼洞和掏獾洞等,其中龙蝠洞深不见底,目前人能进到50米处;平均宽度1米左右,成大狭缝状;平均高度10米左右,偶见天窗透亮。
溶洞内可见钟乳石遍布,形状有石幔,龙爪,龙角,龙身,龙尾,海螺,莲花,灵芝,菜花,珠帘,石钟,虎头虎身,奇形怪状等。
活生蝙蝠成群倒吊,受惊方飞。
洞内空气凉爽,湿润透体,令人恋仙境而忘返!现在又有新发现,出现了二层楼状,洞内有积水,正在进一步发掘之中。
景点简介(1)白皮麻库湾(2)大崖底迎客(3)三胜泉(4)护泉金钢(5)凤凰台龙门爽(6)西龙门西泓(西湖)(7)自来门(8)风水鼎砚(9)峡谷银河三维涧(10)天长瀑地久瀑人和瀑(11)小龙头长城(12)全真七子七峡潭(13)老龟(14)龟蛇戏蟾(15)乳岩壁画十里长峡,两壁皆画。
相传是当年文曲下凡描绘山川时,将剩墨泼溅于此,于是山石脱落,岩浆滚流,形成千姿百态的乳岩壁画,像一条长长的画廊,飞禽走兽,山川林木,造型奇特,栩栩如生,令人浮想联翩,叹为观瞻。
(16)天窍门:窍门,也叫天窍。
相传过去有一人欲上天堂,便在此攀岩而上,几攀几落,屡落屡攀,当他攀到九九八十一次时,终于感动了上帝,从悬崖上方垂下了一根藤条,他抓住藤条一步步攀了上去,只见天门洞开,他顺利进入天堂后恍然大悟,坚持才是最好的窍门。
此门便是人们后来称之的天窍门。
你看它位于钟乳祥云之上,下有人间仙水圣潭,多么引人欲往。
这里可以开展“找窍门”和攀岩活动。
(17)宝塔峰:宝塔峰处于三流域交汇处,大峡谷中心,四周不连,孤立成峰,状若宝塔,两侧溪流环绕,煞是神圣。
相传,古时候,这条大峡谷山洪爆发,河水狂烈,当地百姓苦不欲生,大禹治水至此地,置玲珑宝塔于水中央,于是洪水平息,变成溪流,沿大峡谷曲蜒而流,成为七潭净水,滋润着山川,造福着百姓。
(18)龙蝠洞警安石龙泉龙王庙。
(19)壶穴盆:壶穴是地质学名称,观其地质构造如壶穴状,是常年水体冲刷碳酸盐石而形成的。
当地百姓称之为石盆。
据专家宣称这是26-100万年前的“壶穴群”,颇具地质科学研究价值。
此地成群状分布,壶穴盆与瀑布相辅相衬,十分壮观且具韵味。
此地还有滴水长檐,滴水檐下憩息,享受水帘洞檐的舒适滋味。
(20)全胜源(21)桃花峪元阳洞马肺洞桃花峪属于全胜峡的一条侧沟,沟内遍布山桃树,大部分山桃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上,阳春四月,桃花盛开,真可谓“万树银花开满山,簇簇朵朵若礼焰,游客观赏好时节,桃花峪美四月间”。
在桃花峪里,有两个溶岩石洞,分别是元阳洞和马肺洞。
元阳洞内布满钟乳石笋。
因其石笋高大粗壮如山,遍布鱼鳞坑,恰似元阳梯田,故名元阳洞。
马肺洞因其洞口处天成十米见方状如马肺的巨大钟乳岩石而得名,洞口几乎被堵满。
我们不难想象,洞口尚且如此,何况洞内呢?(22)三棵松(23)野人洞(24)全胜墙:乃游区之终点。
意味着游览圆满得胜而返之意。
(25)北湖尖:北湖尖是全胜峡的次高峰,海拔1018米,山势陡峭,喀斯险峻,峰嶂褶皱,嶙峋栉比,耸岩云海,树石双林。
这里是气流从东部华北平原到西部太行山区的第一道较高屏障,站在山顶,看日出观云海,看东南一览群山小和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看西北百草坨大茂山白石山山峰之高伟和山下蜿蜒百里的唐河。
此景点遍布次生林天然林和飞播翠柏林,钻树林爬山峰,极具探险情趣。
掏獾洞也在此山风之下密林边缘。
(26)钱眼崖日月石怪石坡在全胜峡的中山上,一座万仞石崖,其下部有一一米见方呈正方形窟窿,像铜钱眼,此崖雄壮美观,又有财宝之意,是人们求财问宝的好去处。
离钱眼崖不远处,在一处兀立如鹰的岩石上,有犹如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三块化石,勾勒出日月同辉,光耀地球的美景,是自然对宇宙的写照。
当地叫它日月石。
整座中山怪石遍布,随手可得,随地可捡,因此也叫怪石坡,此地可作为怪石苑进行保护和开发。
(27)花椒林和合树黄栌秋色。
(28)龙门台农家院根雕艺术馆怪石展览馆游遍长峡,你可到北龙门台农家院小憩。
北龙门台,左有青龙,右有白虎,真乃天赐风水宝地,这里有农家田舍,古朴而自然,这里有青山绿水,秀丽而迷恋,这里有瓜果蔬菜,绿色而天然,这里有犬吠鸡啼,鸟叫蝉鸣,好一派大自然的和谐曲。
在这里,你饿了可以吃一顿纯天然绿色的农家饭;你渴了,可以品一杯清凉甘甜,祛病消灾的山泉水;你累了,可以睡一睡干净舒适的农家土炕;你闷了,可以与诚实好客的山民促膝长谈,听一听老区人民朴实无华的家长礼短。
在北龙门台上,还设有根雕艺术馆和怪石展览馆,一睹大自然鬼斧神工和巧夺天工的件件杰作。
(29)全胜峡沟外八景1一指峰海拔1046米,似一峰指天,是青虚山脉最高峰2锥子峰状如锥子坐落云端,甚为壮观3双乳峰敞开博大的胸怀用甘甜的乳浆,哺育着人间万物,播撒着人间大爱。
4背背猴峰,让你上进,辈辈为侯。
5一帆风顺峰,似一船飞渡,乘风破浪,预示着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6狮子峰,象征着迎宾施礼,待客敬宾。
7村头堡,坐落在南山峰头,像一座坚固的城堡。
8苇玉寺,据考苇玉寺建于唐朝初年,是著名的皇家寺院之一。
此八景便是环抱全胜大峡谷著名的外八景经过学习知道,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通常是温带气候地区pH值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岩层所造成的。
随着地表下的岩石不断与水反应,将不溶的碳酸盐在与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不断生成可溶但不稳定的碳酸氢盐,在排水较好的地下岩层就能形成一个大的溶洞。
溶洞中的水在流动时,其溶解的碳酸氢盐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的碳酸盐沉降在地面。
溶洞中从高处落下这样的水滴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碳酸盐沉降在溶洞顶部,而另一部分则会在地面沉降。
上部的碳酸盐沉降往往形成一个倒锥形的钟乳石,而地面上会形成形如其名的石笋。
另外还受流水的溶蚀作用、流水的流动作用、风化作用等影响。
自然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此,不管我们从事何专业,我们都应该关注自然,留意生活中的点滴,以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