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一级预防指南》(2020)要点
《中国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更新强调全病程管理

《中国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更新强调全病程管理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张尼)24日,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2021版)正式发布。
时隔14 年后再版更新的《指南》,侧重疾病预防、强调全病程管理、鼓励多学科参与,突出预防、早期干预、居家管理与康复三大重点。
痴呆是指由于神经退行性变、脑血管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获得性的大脑综合征,其特征是认知功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领域(如记忆、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社会认知和判断等)受损,并可伴有人格改变、精神行为症状等,不能归因于正常老化。
引起痴呆的疾病多、病因杂,阿尔茨海默病是其主要代表。
目前,老年期(年龄超过65岁)痴呆已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指南》主编、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心理科教授于恩彦介绍,新版《指南》主要包括概述、预防与干预、评估与诊断、治疗与康复、居家与机构照护、照护者支持、推广和实施等7个主要板块,内容全面;此外,新增了可控危险因素、生物标志物、伦理、安宁照护等8个方面的内容,丰富了评估、多学科协作、非药物治疗等内容。
新版《指南》在强调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及注重诊断治疗的基础上,突出预防、早期干预、居家管理与康复三大特色,强调全病程管理的理念。
由于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在治疗方面尚无有效方法可以逆转或阻止疾病进展,因此,预防老年期痴呆的发生尤为重要。
当前,老年期痴呆已成为精神科、神经科和老年科的跨学科疾病,康复科、营养科、全科医师与社区工作者也日益积极地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
老年期痴呆的治疗目标包括改善或保持患者的认知功能,或延缓认知衰退,控制患者的BPSD(精神行为症状),减少症状的发生,降低疾病给患者和照料者带来的苦恼与伤害,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照料者负担。
《指南》特别对老年期痴呆治疗中的多学科协作提出了建议,《指南》指出,老年期痴呆患者经常存在与其他躯体疾病的共病,如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占60%~80%,是老年人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AD防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首要原因在于难以早期诊断。
我国痴呆患病人数占全球1/4,由于语言文化及种族特质与西方不尽相同,加上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血液生物标志物等早期诊断技术并未广泛应用,综合医院门诊早期痴呆诊断率仅0.1%。
虽然我国的痴呆诊疗文献比世界上首个AD 病例报道早283年,但临床经验和研究证据鲜有被指南推荐。
一、检查推荐(一)临床评估1. 认知评估1.1 综合认知评估1.1.1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1.1.2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1.1.3 安登布鲁克认知检查-修订版(ACE-R):1.1.4 其他认知测试:[推荐意见1] MMSE检出痴呆的性能较高,对MCI有可接受的准确性,已建立最佳阈值和教育调整值(2B)。
[推荐意见2] MoCA检出痴呆的敏感度高,特异度低,对MCI的性能中等,未取得最佳阈值和教育调整值共识(2B)。
[推荐意见3] ACE-R检出痴呆和MCI的性能较高,未取得最佳阈值和教育调整值共识(2B)。
1.2 单领域认知评估1.2.1 记忆:1.2.2 语言:1.2.3 视空间:1.2.4 执行:[推荐意见4] DSR检出情景记忆障碍的性能高(2B)。
[推荐意见5] BNT-30检出语言障碍的性能中等(2B)。
[推荐意见6] CDT-CG检出视空间结构障碍的性能较高(2B)。
[推荐意见7] TMT-B检出执行功能障碍的性能较高(2B)。
2. 行为评估:[推荐意见8] NPI或NPI-Q检出精神行为障碍的性能中等(2B)。
3. 功能评估:[推荐意见9] ADL或IADL检出生活功能障碍的性能高(2B)。
(二)脑影像检查1. 结构影像学[推荐意见10] MTA-MRI定义AD痴呆的性能中等,区分AD痴呆与MCI有可接受的准确性,但鉴别早发型AD与FTD的性能不佳(2B)。
解读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证据充分的可干预危险因素
高血压
推荐意见(1)-新的推荐
积极推荐采用家庭自测血压方式以促进血压有 效控制(Ⅰ级推荐,A级证据)。
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可推荐以降低卒 中风险。具体药物选择应基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 进行个体化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重视H型高血压应是中国脑卒中防治的新策略,H型高 血压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加用叶酸可能会减少首 次脑卒中的发病风险。(II级推荐,B级证据)。
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他 对于有先兆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应重视脑卒中的预防。源自糖尿病推荐意见(1)
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Ⅰ级 推荐),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 化血浆白蛋白或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 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 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Ⅰ级推荐)。
推荐意见(2)
在办公室、会议室、飞机、火车等公共场所设立禁烟区和特定吸烟区,以减少吸烟的危害(Ⅱ级推荐;
l 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 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 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l 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应推荐以降低脑卒中风险。具体药 物选择应基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 据)。
阻滞剂(ARB)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方面获益明显(Ⅰ 4、对于他汀类药物无法耐受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非他汀的降脂疗法,例如依折麦布、烟酸等,但这些药物降低卒中风险的作用尚未
得到证实(Ⅲ级推荐,C级证据)。
级推荐,A级证据)。 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可推荐以降低卒中风险。
2024阿尔茨海默病指南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科研投入增加
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科研成果的 不断涌现,未来各国政府和企 业将加大对阿尔茨海默病科研 的投入力度,推动该领域的研 究不断深入。
02
跨学科合作加强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复杂的疾 病,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来进行 深入研究。未来,跨学科合作 将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科研的重 要趋势之一。
2024阿尔茨海默病 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阿尔茨海默病概述 • 药物治疗进展与选择 • 非药物治疗方法与技巧 • 患者日常管理与照护要点 • 预防措施及早期筛查重要性 • 科研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阿尔茨海默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 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 下降、情绪和行为改变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逐渐 丧失独立生活能力。
诊断依据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神经心理测试、影 像学检查以及血液学检查等。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 可用于早期诊断。
病程分期及治疗原则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规律作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油腻、
高盐、高糖食物。
适度运动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太极拳等。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患 者的认知功能和身体健
康状况。
04
患者日常管理与照护要点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2024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要点

《2024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要点《2024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主要提供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的指南。
以下是该指南的要点:1.危险因素:-高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逐渐增加。
-遗传因素:存在家族中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患病的风险较高。
-教育程度低:教育程度低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较高。
-心理社会因素:孤独、抑郁、社交活动减少等心理社会因素可能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疾病等心血管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相关。
-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相关。
-生活方式:缺乏体力活动、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过量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相关。
2.干预措施:-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教育,提高认知储备,可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心理社会干预: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缓解压力等能够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控制心血管疾病: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可以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管理代谢性疾病:合理控制2型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有助于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力活动、推崇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指南指出,以上干预措施应该综合运用,针对高危人群进行个体化干预。
同时,由于慢性疾病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因此干预的持续性和规范性非常重要。
此外,医务人员、政府、社会公众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水平。
综上所述,《2024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提供了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的详细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和公众更好地认识该疾病,降低患病风险,并提供个体化的干预措施。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规范(2020年版)》要点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规范(2020年版)》要点1 概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袭、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
一般在65岁以前发病为早发型,65岁以后发病为晚发型,有家族发病倾向被称为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无家族发病倾向被称为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2 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的病理改变呈弥漫性脑萎缩,镜下病理改变以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减少为主要特征。
3 临床特征与评估3.1 临床特征一般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分为“ABC”三大类。
A(activity)是指生活功能改变: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近记忆力下降,对患者的一般生活功能影响不大,但是从事高智力活动的患者会出现工作能力和效率下降。
B(behavior)是指精神和行为症状:即使在疾病早期,患者也会出现精神和行为的改变,如患者变得主动性缺乏、活动减少、孤独、自私、对周围环境兴趣减少、对周围人较为冷淡,甚至对亲人也漠不关心,情绪不稳、易激惹。
C(cognition)是指认知损害: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认知损害以遗忘为先导,随后会累及几乎所有的认知领域,包括计算、定向、视空间、执行功能、理解概括等,也会出现失语、失认、失用。
3.2 临床评估如果怀疑患者存在痴呆的可能,建议对患者进行以下评估:3.2.1 完整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科检查。
3.2.2 精神状况检查。
3.2.3 认知测评认知功能筛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生活能力评估、痴呆严重程度评估、认知功能的总体评估,以及专门针对某个特定认知维度的评估如记忆力评估(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语言能力评估(波士顿命名测验)、注意力/工作记忆评估(数字广度测验)、视觉空间能力评估(画钟测验)、执行功能评估(连线测验)等。
3.2.4 实验室检查3.2.5 脑电图用于除外克-雅病等。
3.2.6 脑影像推荐磁共振成像(包括海马相)除外脑血管病变及明确脑萎缩程度,亦可考虑通过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反映大脑不同部位的代谢水平。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以记忆力丧失、认知能力下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
针对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级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非常关键。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食品、坚果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同时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的食物摄入。
保持适度的体重,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如散步、跳舞等,这些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大脑功能的改善。
其次,提高认知活动的参与度也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保持头脑活跃,经常参与各种认知挑战,如阅读、解谜游戏、学习新技能等。
这些活动能够刺激大脑的神经连接,并保持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的正常运转。
此外,保持社交互动也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方面。
与家人、朋友和社区成员保持经常的联系和交流,参加社区活动和组织志愿者工作。
这样的社交互动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孤独感,并有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最后,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也对防止阿尔茨海默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成年人应保持每晚7-9个小时的充足睡眠,确保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综上所述,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级预防可从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提高认知活动的参与度、保持社交互动和良好的睡眠习惯等方面入手。
这些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实施的方法,有助于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措施及治疗要点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措施及治疗要点阿尔茨海默病是继心脏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四位高风险致死性疾病,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患者家属忽视,从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预防措施从年轻时就要培养自己爱好运动、艺术和正常休闲、交友等生活习惯。
去除或控制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常见的危险因素。
对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来说,要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比如,高血压患者要积极进行抗高血压治疗,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并定期进行检查和适当治疗。
对已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在溶栓、消除脑水肿后,应尽早服用改善脑代谢的药物,以挽救濒死的脑细胞,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应坚持长期治疗,以改善脑供血。
注意饮食营养。
推荐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不吸烟,不饮烈酒;注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的进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保持情绪乐观、规律睡眠。
抑郁会引起免疫力降低,导致病毒侵入,而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因素。
抑郁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努力学习新知识,加强脑力锻炼。
老年人要多与亲人、朋友接触,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比如走访亲友、观看电影、参加社区娱乐活动。
还要培养一定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学习一些新知识,学习弹奏乐器,阅读报刊和书籍,培养新的爱好。
另外,老年人一定要勤动手,特别是针对手指灵活度的锻炼。
避免过多摄入铝。
长期使用一些药物会造成铝摄入过多,同时还应注意尽量减少使用铝制食具、器皿。
治疗要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可谓是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及神经心理治疗等。
其中,药物治疗一直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主要方法。
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胆碱酯酶抑制剂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包括盐酸多奈哌齐和重酒石酸卡巴拉汀。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现今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阿尔茨海默病等各种类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一级预防指南》(2020)要点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变性为特征,是导致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AD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中年龄、性别、家族史和携带载脂蛋白E(APOE)e4等位基因是A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除这些不可控危险因素之外,尚有多种可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社会心理因素等。
此外,还有多种与AD发生发展相关的保护性因素,包括青少年期文化教育、成年期工作复杂程度以及中晚年业余时间参加社交、认知或智力刺激活动以及体力锻炼活动等。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阻止AD发生或延缓其进展的治疗药物,因此AD的早期预防尤为关键。
从针对尚未出现AD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的中老年人群识别和管理可控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到基于临床前阶段或已经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人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的二级预防,以提高对AD早期预防的重视,从而避免或延缓AD 相关的病理改变,降低AD发病风险(级证据)。
【推荐】应加强AD相关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A级推荐)。
AD的概述
一、我国AD的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负担
(一)流行病学
近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主要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因素流行趋势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AD的患病率和患者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二)卫生经济学
由于AD患者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他们需要长期全天候家庭照顾(护)和社会保健服务,因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照护负担。
【推荐】应加强普及宣传AD的相关公共卫生知识(A级推荐)。
二、AD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
(一)血管危险因素
1. 高血压病:高血压病被认为是A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2. 糖尿病:糖尿病也是AD的危险因素之一。
3. 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中年期高胆固醇水平是痴呆的独立风险因素。
4. 超重或肥胖:
5. 吸烟与有害饮酒:
6. 多种血管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
7.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也是AD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
(二)社会心理因素
1. 低教育程度:
2. 抑郁状态:
3. 睡眠障碍:
4. 其他:
【推荐】应详细了解与AD发病相关的多种可控危险因素:生活行为方式、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史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A级推荐)。
三、AD发病风险综合评估
【推荐】根据人群年龄与疾病特点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选用适当的AD风险预测模型,综合评估相关危险因素,能够更准确评估AD发病风险并识别AD高危人群和具有高转化风险的MCI患者(A级推荐)。
AD的一级预防
一、高血压管理
高血压是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高血压,尤其是中年期高血压对痴呆有重要防治作用。
【推荐】高血压人群应进行高血压管理,这可能有利于降低痴呆患病风险(B级推荐)。
建议高血压人群都应采取生活方式干预(A级推荐)。
二、糖尿病管理
【推荐】应该对糖尿病人群进行规范的生活方式和(或)降糖药物干预,
这可能有利于降低痴呆患病风险(B级推荐)。
建议糖尿病人群都应采取生活方式干预(A级推荐)。
1型糖尿病须每日注射胰岛素治疗(A级推荐)。
二甲双胍对于体重超重(A级推荐)及无体重超重(C级推荐)的2型糖尿病人群均应作为首选药物。
三、血脂异常管理
【推荐】建议血脂异常人群进行规范的饮食结构调整和生活方式干预(A 级推荐)。
药物治疗可能有利于降低痴呆患病风险(B级推荐),临床上建议以控制血脂异常为目标。
四、戒烟和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
【推荐】对于健康老年人,提倡戒烟和少量饮酒。
对吸烟和过度饮酒者采取非药物和药物干预措施,以降低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的风险。
提倡对大多数吸烟和过度饮酒者采取生物-心理-社会干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必要时采取药物干预方式(B级推荐)。
五、日常休闲活动干预
【推荐】建议老年人群进行智力活动(如书法、绘画、演奏乐器、广场舞等)、体育锻炼(推荐每周至少150min的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耐力
训练、太极拳)和社交活动(如参加生日聚会、集体度假旅游等),有助于预防AD发病(B级推荐)。
六、营养干预
【推荐】认知障碍高危老年人群提倡MIND饮食,对预防AD有益(A 级推荐)。
同时倡导老年人饮食多样化。
中医预防保健可能不同程度地预防AD。
七、教育水平管理
【推荐】建议对老年人群进行健康宣教,鼓励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进行终生学习,提高人群认知储备,有利于降低AD的发病风险(A级推荐)。
八、认知训练
【推荐】认知训练可改善健康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和多个分认知域水平。
建议采用涵盖多认知领域的综合性、个体化的认知训练方案;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有氧锻炼和神经调控技术等其他非药物治疗,进行多形式综合干预(A级推荐)。
九、抑郁管理
【推荐】建议对AD高危人群定期进行抑郁筛查。
临床上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以应用SSRI进行治疗(B级推荐)。
对于合并抑郁症的AD高危人群使用抗抑郁药物加多奈哌齐治疗可能会改善病情,延缓疾病进展(A级推荐)。
十、睡眠障碍管理
【推荐】建议对AD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包括失眠、睡眠呼吸障碍等方面。
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人,首选非苯二氮类药物(BZDs),同时应定期评估药物的疗效及风险。
推荐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MCI患者进行长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A 级推荐)。
十一、特殊感觉(视听觉)障碍管理
(一)视觉障碍的管理
(二)听觉障碍的管理
【推荐】加强宣传以提高老年人群对视觉障碍的认识,并定期筛查老年人视觉问题,及时矫正屈光不正,治疗白内障等视觉障碍(C级推荐)。
应
加强宣传以提高老年人群对听力损伤和听力康复的认识,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听力损伤相关筛查并佩戴助听器或使用人工耳蜗(B级推荐)。
十二、脑外伤管理
【推荐】建议对有脑外伤史的老年人尽早进行认知康复训练(A级推荐)。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阻止AD发生或延缓其进展的治疗药物,因此针对尚未出现AD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的中老年人群,通过识别和有效管理可控危险因素及加强保护性因素的一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或延缓AD相关的病理改变,从而降低AD发病风险已成为应对AD挑战的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