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提取常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组织蛋白提取步骤

组织蛋白提取步骤组织蛋白提取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通过组织蛋白提取,可以获取到目标蛋白质,并进行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组织蛋白提取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准备1.准备所需材料:待提取组织样本、PBS缓冲液、RIPA裂解缓冲液、PMSF(丙烯酰氨基苯甲酸)、SDS-PAGE凝胶电泳试剂盒等。
2.消毒工作台和实验器具,保证实验环境干净卫生。
3.根据所需样本量选择合适的试管或离心管,标注好编号和样品信息。
二、样品收集1.收集新鲜组织样品,尽可能避免冷冻保存,因为长时间冷冻会对蛋白质结构产生影响。
2.将组织放置在PBS缓冲液中进行清洗和去除表面污物。
3.将组织切成小块或粉碎成粉末状,以便更好地进行裂解。
三、裂解1.将组织样品加入RIPA裂解缓冲液中,按比例加入PMSF,PMSF的浓度一般为1mM。
2.将混合物放置在冰上静置30分钟,使细胞膜破裂,并释放出蛋白质。
3.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离心速度一般为12000rpm,离心时间约为10-15分钟。
四、收集蛋白1.将上清液收集到新的离心管中,去除沉淀和杂质。
2.使用SDS-PAGE凝胶电泳试剂盒进行蛋白质浓度检测和电泳分析。
3.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如Western blot、ELISA等实验。
五、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需保持洁净卫生,避免污染样品。
2.PMSF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在使用时需佩戴手套和防护眼镜,并注意避免吸入或接触皮肤。
3.组织样品应尽可能新鲜,并在保持完整性的情况下进行裂解。
如果组织保存时间过长或受到损伤,则可能会影响蛋白质提取的效果。
4.离心时应注意离心速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离心导致蛋白质损失。
5.在蛋白质浓度检测和电泳分析中,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盒和仪器,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总之,组织蛋白提取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蛋白质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后续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物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质抽提步骤

动物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质抽提步骤步骤一:收集和处理样品首先,需要收集要研究的动物细胞或组织样品。
样品可以是从细胞培养物中收集的细胞,也可以是从动物体内收集的组织。
在收集样品之前,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样品,以去除与研究无关的物质。
步骤二:细胞破碎和组织研磨接下来,需要将细胞破碎或组织研磨,以释放细胞内或组织内的蛋白质。
对于细胞破碎,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如机械破碎、超声波破碎或冻融破碎等。
对于组织研磨,可以使用搅拌器或研磨器等工具进行研磨。
步骤三:离心步骤四:蛋白质提取将经过离心的上清液取出,即为蛋白质提取物。
蛋白质提取液可以选择不同的组成,以适应研究的目的。
一般来说,一个典型的蛋白质提取液可能包含以下成分:蛋白酶抑制剂(如PMSF)、还原剂(如DTT或β-巯基乙醇)、溶解剂(如甲醇或异丙醇)、洗涤剂(如Triton X-100或Tween-20)以及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或Tris缓冲液)等。
这些成分对于蛋白质的稳定性、可溶性和抽提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步骤五:蛋白质浓缩为了浓缩蛋白质,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如醋酸沉淀、有机溶剂沉淀或钙盐沉淀等。
这些方法可以使蛋白质从提取液中沉淀下来,以减少液体体积并提高蛋白质浓度。
步骤六:蛋白质分析最后,可以对蛋白质抽提物进行分析。
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包括SDS-凝胶电泳、Western blotting、质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分析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浓度、结构和功能等。
总结起来,动物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质抽提步骤包括:收集和处理样品、细胞破碎和组织研磨、离心、蛋白质提取、蛋白质浓缩和蛋白质分析。
这些步骤的选择和优化将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调整。
提蛋白质的原理及步骤

蛋白质提取是一项基础实验,通常用于从组织或细胞中提取纯度较高的蛋白质样品,以便进行各种蛋白质研究。
常规的蛋白质提取步骤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细胞或组织的裂解:将待提取的样品裂解以释放出蛋白质。
裂解方法取决于被裂解的细胞类型,可使用机械法、化学法、超声波或高压等方法进行裂解。
2. 蛋白质的分离:将蛋白质与非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离心和柱层析等。
3. 蛋白质的纯化:通过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来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
这些步骤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每次都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提蛋白质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的化学和物理特性进行分离和纯化。
蛋白质分子量大小、电荷、亲水性等特性不同,容易与不同化学试剂、柱层析介质或生物酶相互作用。
通过调节这些条件和步骤,就可以使不同的蛋白质与其它组分分离出来,并得到纯度较高的蛋白质样品。
虽然蛋白质提取步骤较多,但因为各种蛋白质的特性不同,所以实验时需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以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组织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组织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1.引言1.1 概述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有机物之一,不仅参与到生物体的各种结构和功能中,还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因此,研究和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对于深入理解生物体的机制和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蛋白提取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操作,它旨在从生物体的组织样品中提取蛋白质。
通过提取组织中的蛋白质,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蛋白质的研究,如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功能分析以及蛋白质的结构鉴定等。
因此,组织蛋白提取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浓度测定是在蛋白质提取后对提取物中蛋白质浓度进行准确测定的方法。
蛋白质的浓度决定了后续实验操作中所需的蛋白质用量,因此准确的浓度测定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浓度测定还能为蛋白质样品的后续储存、分析和实验操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文主要介绍了组织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相关实验数据分析评估了提取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浓度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组织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关蛋白质研究工作。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组织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的背景和重要性。
其次,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组织蛋白提取的方法和浓度测定的方法,并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组织蛋白提取的方法和浓度测定的方法。
在组织蛋白提取的方法中,将介绍常用的提取方法及其步骤,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浓度测定的方法中,将介绍不同浓度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探讨其适用性和优缺点。
结论部分将对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和浓度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针对提取方法,将总结其优点和局限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对于浓度测定结果,将对不同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文将全面介绍组织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并对其效果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动物固体组织蛋白提取-Protocol

动物固体组织蛋白提取1、前夜将磁珠及匀浆管洗净置入75%乙醇中浸泡。
早晨取出磁珠和匀浆管,自然晾干;也可放入烤箱中,速度较快。
2、裂解液配制::100:1,现配现用。
(100010)。
置入4℃冰上。
3、抽蛋白(应冰上进行):a、适量组织(最好放入液氮中反复研磨成粉状)加入裂解液中。
一般10管体系中加入:7-8粒磁珠、100组织、110、1 。
b、匀浆。
手工匀浆:将剪碎的组织倒入玻璃匀浆管中,再将剩余的1/3匀浆介质或生理盐水冲洗残留在烧杯中的碎组织块,一起倒入匀浆管中进行匀浆,左手持匀浆管将下端插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器皿中,右手将捣杆垂直插入套管中,上下转动研磨数十次(6~8分钟),充分研碎,使组织匀浆化。
机器匀浆:用组织捣碎机10000~15000上下研磨制成10%组织匀浆,也可用内切式组织匀浆机制备(匀浆时间10秒/次,间隙30秒,连续3~5次,在冰水中进行),皮肤、肌肉组织等可延长匀浆时间。
超声粉碎:用超声粉碎机进行粉碎,可用150型超声波发生器以振幅14微米超声处理30秒使细胞破碎,也可用国产超声波发生仪,用40安培,5秒/次,间隙10秒反复3~5次。
反复冻融:培养或者分离的细胞可以用以上的方法匀浆,也可以反复冻溶3次左右(即让细胞加适量的低渗液或者双蒸水放低温冰箱中结冰,溶解,再结冰,再溶解,反复3次左右),但有部分酶活力会受影响。
c、将组织匀浆转入1.5的管中(管、离心管)。
12000 4°C 离心15。
d、离心后管中液体分三层,提取中间无色液相,移入新的管中。
可-80℃保存。
4、蛋白浓度测定。
a、配工作液:溶液A:溶液50:1(200:4)。
*200;2*(1+1)*4。
需测试复孔。
标本X,则需Ac、复孔,取蛋白6加入0.6管,再加入542O,混匀。
即10倍稀释。
d、取20-25 10倍稀释蛋白样本加入96孔板平底板内,再加入200工作液,混匀振荡后,37℃30。
注:应现加蛋白样本,再加工作液。
细菌蛋白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蛋白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不同细菌蛋白提取方法的适用范围。
3. 学习细菌蛋白的纯化和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菌蛋白提取是指从细菌细胞中分离出蛋白质的过程。
细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细胞膜则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在提取细菌蛋白时,需要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蛋白质释放到溶液中。
根据蛋白质的性质和来源,可以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三、实验材料1. 细菌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2. 实验试剂:Tris-HCl缓冲液、SDS-PAGE凝胶、电泳缓冲液、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液、脱色液等。
3. 实验仪器: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移液器、PCR仪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将大肠杆菌接种于LB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细菌蛋白提取:(1)收集对数生长期的细菌,离心收集菌体。
(2)用预冷的Tris-HCl缓冲液(pH 7.4)重悬菌体,加入适量的SDS-PAGE凝胶制备缓冲液。
(3)将菌悬液转移至匀浆管中,加入适量的超声波破碎试剂,进行超声波破碎。
(4)将破碎后的菌体置于冰浴中,离心收集上清液,即为提取的细菌蛋白。
3. 细菌蛋白纯化:(1)将提取的细菌蛋白上清液转移至柱层析柱中。
(2)根据蛋白质的特性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层析柱和洗脱缓冲液。
(3)通过层析柱分离纯化蛋白质。
4. 细菌蛋白鉴定:(1)将纯化的细菌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
(2)将电泳后的凝胶进行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
(3)观察蛋白质条带,并进行凝胶成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蛋白提取结果:通过超声波破碎和离心,成功提取出细菌蛋白。
2. 细菌蛋白纯化结果:通过层析柱纯化,成功获得较纯的细菌蛋白。
3. 细菌蛋白鉴定结果:通过SDS-PAGE电泳,观察到目的蛋白条带,证实了细菌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六、实验讨论1. 细菌蛋白提取过程中,超声波破碎是关键步骤,可以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蛋白质释放到溶液中。
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

• 3.样品处理
¾ 血红蛋白溶液的制备 取草酸盐抗凝全血3ml离心,吸去上 层血浆,加入5倍体积的冷生理盐水,混匀后3 000r/min 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重复3次。最后一次吸去上清液 后,在红细胞层上面加等体积蒸馏水,振摇。再加1/2体 积CCl4,用力振摇3min,3 000r/min离心5min。吸取上层 澄清的血红蛋白液备用。此溶液中Hb浓度约为10%(置4℃ 暂存,一周用完)。
¾ 样品 血红蛋白液3滴加K3Fe(CN)6 8滴和蒸馏水2滴混合, 制成MetHb混合样品。
• 4.上样、洗脱
¾ 打开平衡好的层析柱出口,使柱内溶液流出至 刚露出柱床面时即关闭出口。
¾ 吸混合物样品0.5ml左右,在距离床面1mm处沿 管内壁轻轻转动加进样品,切勿搅动床面。然 后打开出口,使样品进入床内,直至床面重新 露出。
¾ 加入1~2倍样品量体积的洗脱液(这样可以使样 品定容至最小,而样品又完全进入床内),当少 量洗脱液将流入床面时,加入多量的洗脱液, 但注意切勿搅动床面凝胶,连接蠕动泵进行洗 脱。
• 5.分部收集 用自动部分收集器,以5滴/min, 5min/管的速度进行收集。并且观察柱上的色带,待 黄色的K3Fe(CN)6色带完全洗脱下来后,再继续收 集两管透明的洗脱液作为空白,关闭出口。
• 6.测定: 两种方法
– 接紫外检测仪及记录仪,绘制280nm洗脱图谱。 – 将每管收集液加入缓冲液至4ml,混匀,在425nm处测其
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管数为横坐标,绘出洗脱图 谱。
实 验 装 置 连接示意图
【注意事项】
1.装柱后要检查柱床是否均匀,若有气 泡或分层的界面时,需要重新装柱。 2.流速不可太快,否则分子小的物质来 不及扩散,随分子大的物质一起被洗脱下 来,达不到分离目的。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方法总结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方法总结作者:丽水天工环保1、酸沉碱提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分离提取方法。
该法是利用大豆中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pH415) 时沉淀的特性,与其他成分分离,沉淀的蛋白质经调节pH 后溶解,因此称之为酸沉碱提法。
酸沉碱提的缺陷是: 耗酸、耗碱量大,废水处理费用高,产品收率低。
该分离提取方法有待改进。
但目前仍然是工业化生产的基本方法。
2、膜分离法。
根据大豆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形状及膜与大豆蛋白的适应性,选择膜材料和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膜,对大豆蛋白提取液超滤分离,超滤净化,使非截留组分排除,达到符合标准的分离大豆蛋白液,接着将净化后的大豆蛋白提取液超滤浓缩到所需的浓度后出料,喷雾干燥成粉状大豆分离蛋白。
3、反胶束萃取分离法。
反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一种聚集体,其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尾在外,与有机溶剂接触,极性头在内,形成极性核,该核具有包含水溶液和溶解蛋白质的能力,因而可以用此含有反胶束的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蛋白质。
利用反胶束技术从全脂豆粉萃取大豆蛋白,可一次萃取50 %左右。
大豆蛋白萃取过程非常快,用非扩散模型解释较为合理。
该法需要的主要仪器有:自动水分测定仪、气浴恒温震荡器、离心机、凯氏定氮仪、分析天平、恒温磁力搅拌器和微量进样棒等。
影响反胶束萃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水相的pH 值、离子强度、温度等。
反胶束萃取技术的优点是:选择性高、操作方便、放大容易、萃取剂(反胶束) 相可循环利用、分离和浓缩同步进行。
其缺点是:蛋白质在现有反胶束体系中稳定性不高,导致萃取前后蛋白质的活性损失较大,因而制约其工业化应用。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这是对大豆蛋白中7 S 和11 S 球蛋白进行快速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分离条件为40 ℃、流速1mL/ min 的条件下,9 min 可完成相应球蛋白的分离。
具体方法为:(1)试剂与试样。
乙腈(CAN) (HPLC 级) 、三氟乙酸( TFA) (HPLC 级) 、HPLC 级水用于移动相的制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提取常用试剂及操作方法一、原料选择和前处理(一)原料的选择早年为了研究的方便,尽量寻找含某种蛋白质丰富的器官从中提取蛋白质。
但至目前经常遇到的多是含量低的器官或组织且量也很小,如下丘脑、松果体、细胞膜或内膜等原材料,因而对提取要求更复杂一些。
原料的选择主要依据实验目的定。
从工业生产角度考虑,注意选含量高、来源丰富及成本低的原料。
尽量要新鲜原料。
但有时这几方面不同时具备。
含量丰富但来源困难,或含量来源均理想,但分离纯化操作繁琐,反而不如含量略低些易于获得纯品者。
一般要注意种属的关系,如鲣的心肌细胞色素C 较马的易结晶,马的血红蛋白较牛的易结晶。
要事前调查制备的难易情况。
若利用蛋白质的活性,对原料的种属应几乎无影响。
如利用胰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的活性,用猪或牛胰脏均可。
但若研究蛋白质自身的性质及结构时,原料的来源种属必须一定。
研究由于病态引起的特殊蛋白质(本斯.琼斯氏蛋白、贫血血红蛋白)时,不但使用种属一定的原料,而且要取自同一个体的原料。
可能时尽量用全年均可采到的原料。
对动物生理状态间的差异(如饥饿时脂肪和糖类相对减少),采收期及产地等因素也要注意。
(二)前处理1.细胞的破碎材料选定通常要进行处理。
要剔除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
如不能立即进行实验,则应冷冻保存。
除了提取及胞细外成分,对细胞内及多细胞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分离提取均须先将细胞破碎,使其充分释放到溶液中。
不同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组织,其细胞破坏难易不一,使用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如动物胰、肝、脑组织一般较柔软,作普通匀浆器磨研即可,肌肉及心组织较韧,需预先绞碎再制成匀桨。
⑴机械方法主要通过机械切力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破坏。
常用器械有:①高速组织捣碎机(转速可达10000rpm,具高速转动的锋利的刀片),宜用于动物内脏组织的破碎;②玻璃匀浆器(用两个磨砂面相互摩擦,将细胞磨碎),适用于少量材料,也可用不锈钢或硬质塑料等,两面间隔只有十分之几毫米,对细胞破碎程度较高速捣碎机高,机械切力对分子破坏较小。
小量的也可用乳钵与适当的缓冲剂磨碎提取,也可加氧化铝、石英砂及玻璃粉磨细。
但在磨细时局部往往生热导致变性或pH 显著变化,尤其用玻璃粉和氧化铝时。
磨细剂的吸附也可导致损失。
⑵物理方法主要通过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破碎的方法。
Ⅰ.反复冻融法于冷藏库或干冰反复于零下15~20℃使之冻固,然后缓慢地融解,如此反复操作,使大部分细胞及细胞内颗粒破坏。
由于渗透压的变化,使结合水冻结产生组织的变性,冰片将细胞膜破碎,使蛋白质可溶化,成为粘稠的浓溶液,但脂蛋白冻结变性。
Ⅱ.冷热变替法将材料投入沸水中,于90℃左右维持数分钟,立即置于冰浴中使之迅速冷却,绝大部分细胞被破坏。
Ⅲ.超声波法暴露于9~10 千周声波或10~500 千周超声波所产生的机械振动,只要有设备该法方便且效果也好,但一次处理量较小。
应用超声波处理时应注意避免溶液中气泡的存在。
处理一些超声波敏感的蛋白质酶时宜慎重。
Ⅳ.加压破碎法加一定气压或水压也可使细胞破碎。
⑶化学及生物化学方法Ⅰ.有机溶媒法粉碎后的新鲜材料在0℃以下加入5~10 倍量的丙酮,迅速搅拌均匀,可破碎细胞膜,破坏蛋白质与脂质的结合。
蛋白质一般不变性,被脱脂和脱水成为干燥粉末。
用少量乙醚洗,经滤纸干燥,如脱氢酶等可保存数月不失去活性。
Ⅱ.自溶法将待破碎的鲜材料在一定pH 和适当的温度下,利用自身的蛋白酶将细胞破坏,使细胞内含物释放出来。
比较稳定,变性较难,蛋白质不被分解而可溶化。
利用该法可从胰脏制取羧肽酶。
自体融解时需要时间,需加少量甲苯、氯仿等。
应防止细菌污染。
于温室30℃左右较早溶化。
自体融解过程中PH 显著变化,随时要调节pH。
自溶温度选在0~4℃,因自溶时间较长,不易控制,所以制备活性蛋白质时较少用。
Ⅲ.酶法与前述的自体融法同理,用胰蛋白酶等蛋白酶除去变性蛋白质。
但值得提出的是溶菌酶处理时,它能水解构成枯草菌等菌体膜的多糖类。
能溶解菌的酶分布很广。
尤其卵白中含量高,而多易结晶化。
1g 菌体加1~10mg 溶菌酶,pH6.2~7.01h 内完全溶菌。
于生理食盐水或0.2mol 蔗糖溶液中溶菌,虽失去细胞膜,但原形质没有脱出。
除溶菌酶外,蜗牛酶及纤维素酶也常被选为破坏细菌及植物细胞用。
表面活性剂处理:较常用的有十二烷基磺酸钠、氯化十二烷基吡淀及去氧胆酸钠等。
此外一些细胞膜较脆弱的细胞,可把它们置于水或低渗缓冲剂中透析将细胞胀破。
2.细胞器的分离制备某一种生物大分子需要采用细胞中某一部分的材料,或者为了纯化某一特定细胞器上的生物大分子,防止其他细胞组分的干扰,细胞破碎后常将细胞内各组分先行分离,对于制备一些难度较大需求纯度较高的生物大分子是有利的。
尤其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遗传工程等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对分布在各种细胞器上的核酸和蛋白质的研究工作日益增多,分离各种细胞器上的各类核酸和特异性蛋白质已成为生物大分子制备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各类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
DNA 几乎全部集中在细胞核内。
RNA 则大部分分布于细胞质。
各种酶在细胞内分布也有一定位置。
因此制备细胞器上的生物大分子时,预先须对整个细胞结构和各类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分布匹有所了解。
以肝细胞为例整理如表1。
表1 蛋白质、酶及核酸在肝细胞内分布情况细胞器名称主要蛋白质及酶类核酸类细胞核:精蛋白、组蛋白、核酸合成酶系RNA占总量10%左右,DNA 几乎全部。
粒线体:电子传递、氯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氧化、脲合成等酶系RNA 占总量5%左右,DNA 微量。
内质网(微粒体):蛋白质合成酶系、羟化酶系RNA占总量50%左右。
溶酶体:水解酶系(包括核酸酶、磷酸脂酶、组织蛋白酶及糖苷及糖苷酶等)。
高尔基氏体:糖苷转移酶、粘多糖及类固醇合成酶系。
细胞膜:载体与受体蛋白、特异抗蛋、ATP 酶、环化腺苷酶、5’-核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酶等。
细胞液:嘧啶和嘌呤代谢、氨基酸合成酶系、可溶性蛋白类RNA(主要为tRNA)占总量30%。
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很多,主要有:(一)根据蛋白质溶解度不同的分离方法1、蛋白质的盐析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将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SO4和NH4)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
盐析时若溶液pH在蛋白质等电点则效果更好。
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浓度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1)温度:除对温度敏感的蛋白质在低温(4度)操作外,一般可在室温中进行。
一般温度低蛋白质溶介度降低。
但有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清蛋白)在较高的温度(25度)比0度时溶解度低,更容易盐析。
(2)pH值: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在浓盐溶液中的溶介度最低。
(3)蛋白质浓度:蛋白质浓度高时,欲分离的蛋白质常常夹杂着其他蛋白质地一起沉淀出来(共沉现象)。
因此在盐析前血清要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使蛋白质含量在2.5-3.0%。
蛋白质盐析常用的中性盐,主要有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等。
其中应用最多的硫酸铵,它的优点是温度系数小而溶解度大(25度时饱和溶液为4.1M,即767克/升;0度时饱和溶解度为3.9M,即676克/升),在这一溶解度范围内,许多蛋白质和酶都可以盐析出来;另外硫酸铵分段盐析效果也比其他盐好,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
硫酸铵溶液的pH常在4.5-5.5之间,当用其他pH值进行盐析时,需用硫酸或氨水调节。
蛋白质在用盐析沉淀分离后,需要将蛋白质中的盐除去,常用的办法是透析,即把蛋白质溶液装入秀析袋内(常用的是玻璃纸),用缓冲液进行透析,并不断的更换缓冲液,因透析所需时间较长,所以最好在低温中进行。
此外也可用葡萄糖凝胶G-25或G-50过柱的办法除盐,所用的时间就比较短。
2、等电点沉淀法蛋白质在静电状态时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因而溶解度也最小,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差别,可利用调节溶液的pH达到某一蛋白质的等电点使之沉淀,但此法很少单独使用,可与盐析法结合用。
3、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用与水可混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或丙酮,可使多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析出,此法分辨力比盐析高,但蛋白质较易变性,应在低温下进行。
(二)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差别的分离方法1、透析与超滤透析法是利用半透膜将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开。
超滤法是利用高压力或离心力,强使水和其他小的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留在膜上,可选择不同孔径的泸膜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
2、凝胶过滤法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这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柱中最常用的填充材料是葡萄糖凝胶(Sephadex ged)和琼脂糖凝胶(agarose gel)。
(三)根据蛋白质带电性质进行分离蛋白质在不同pH环境中带电性质和电荷数量不同,可将其分开。
1、电泳法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条件下,因分子量和电荷数量不同而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而得以分开。
值得重视的是等电聚焦电泳,这是利用一种两性电解质作为载体,电泳时两性电解质形成一个由正极到负极逐渐增加的pH梯度,当带一定电荷的蛋白质在其中泳动时,到达各自等电点的pH位置就停止,此法可用于分析和制备各种蛋白质。
2、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剂有阳离子交换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纤维素)和阴离子交换剂(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DEAE?FONT FACE="宋体" LANG="ZH-CN">纤维素),当被分离的蛋白质溶液流经离子交换层析柱时,带有与离子交换剂相反电荷的蛋白质被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随后用改变pH或离子强度办法将吸附的蛋白质洗脱下来。
(详见层析技术章)(四)根据配体特异性的分离方法-亲和色谱法亲和层析法(aflinity chromatography)是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它经常只需经过一步处理即可使某种待提纯的蛋白质从很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且纯度很高。
这种方法是根据某些蛋白质与另一种称为配体(Ligand)的分子能特异而非共价地结合。
其基本原理: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是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每种类型的细胞都含有上千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离(Separation),提纯(Purification)和鉴定(Characterization)是生物化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至今还没的单独或一套现成的方法能移把任何一种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蛋白质中提取出来,因此往往采取几种方法联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