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父母性格暴躁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父母性格暴躁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1、易爆易怒。
老话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父母的脾气暴躁,焦虑,孩子自然也就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而变得易爆易怒。
有些父母总是抱怨孩子的脾气很火爆,很任性,不受管教,爱发火。
其实,孩子只是在效仿父母的交流方式。
2、孩子会由于担心而越来越“听从”。
父母经常生气,孩子愈来愈害怕,这相反会造成在未来的工作上沒有自身的看法,乃至越来越柔弱和迷失自己,缺乏主见。
3、性格胆小自卑。
当父母脾气比较暴躁时,就会经常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大声的吼叫孩子,训斥孩子。
一般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孩子,脾气性格都比较内向,胆小自卑,就连说话都不太利落,也不太敢说话,不敢主动的去和同龄人交流和玩耍。
4、极度的缺乏安全感。
孩子自身失去了被爱的感觉,就会对整个陌生的世界感觉到恐惧,这就是典型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了。
除此之外,孩子缺乏安全感还表现在,即使别人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他也会担心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父母性格暴躁如何避免对孩子造成影响?一: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家长因孩子的原因而脾气暴躁,多半是未能理解孩子成长阶段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和状态。
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能拉近亲子间的关系,在交流中了解孩子所困惑或迷茫的情绪由来。
二:父母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满时,应该以平和的语气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担忧和期望,但要避免使用责备或威胁的言辞,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三: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父母应该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成长,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这样,父母就不会因为孩子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而感到失望,从而减少对孩子发脾气的可能性。
四: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情绪管理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特别是在家庭环境中。
父母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调整。
妈妈情绪暴躁对孩子的影响

妈妈情绪暴躁对孩子的影响影响一:会让孩子的性格暴躁。
要记住暴脾气是不会复制的,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孩子,因此父母的脾气暴躁,小孩也会变得脾气暴躁。
有些孩子愈来愈没有耐心,无缘无故向朋友和教师闹脾气、摔东西等,这跟妈妈情绪暴躁有关系。
影响二:孩子的积极性。
妈妈在对孩子的时候过于暴躁还有可能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因为小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都希望得到妈妈的认可。
可是如果爸爸妈妈不但不认可孩子,相反还对孩子非常暴躁的话,那么小孩子就会觉得自己非常的受挫。
影响三:将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妈妈情绪暴躁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会让孩子渐渐的不想和自己的父母交流,因为小孩子觉得只要自己有一句话是不顺心的,那么爸爸妈妈很有可能就会直接发火。
与其说让自己受到爸爸妈妈的指责,倒不如什么都不说,这样至少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也不会受到指责和责骂。
影响四:让孩子没有办法和朋友相处。
可能会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控制不住情绪,对自己的朋友发火。
这样的人也是交不到亲密的朋友,因为他特别容易对亲近的人发火的,对待陌生人他们反而特别的礼貌。
妈妈和孩子的关系不好怎么办第一、接纳孩子和自己观念的不同。
家庭背景不同,出生的年代不同,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两人不同的价值观念。
面对观念的不同,作为母亲并没有权利说自己就一定是对的,孩子的一定不对。
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
对孩子的观念抱有兴趣,接纳孩子和自己的观念不同,可以降低争吵的频率。
第二、少说多听。
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就是父母要学会倾听,但是很多妈妈却总是喜欢唠叨,并没有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要想改善亲子关系,父母就要做到平时不唠叨,生活中要用心去倾听孩子,把孩子放到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不要总是用长辈的身份去对孩子指手画脚。
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产生共鸣,才能够有效地改善亲子关系。
第三、培养共同爱好。
家长在生活中可以多去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一个共同的爱好。
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围绕共同的爱好去展开,陪伴着孩子一起切磋进步,让亲子关系逐渐改善。
避免吵架带给孩子伤害,父母该怎么做?

很多家长在发生矛盾时,往往不会顾忌孩子就大吵特吵,到最后夫妻间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给孩子带来了心理阴影。
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对于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爱吵架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一定要做出改变。
根据儿童发展专家马克·康明斯发表的一份研究,在孩子面前吵架对他们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尤其是在婴儿时期,孩子虽然不明白吵架的内容,但是他们能通过气氛,语调,音高感受到冲突的氛围,这会使孩子的血压升高。
成长在这样的高冲突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焦虑,抑郁,产生睡眠障碍,并且影响学习表现,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并且产生社交问题。
伦敦大学同样有研究表明,一个成长于长期冲突家庭的孩子,他的大脑活动竟然惊人的与从刚刚从战场返回的士兵相似。
这项研究充分说明了父母的吵架、家庭的冲突对于孩子带来的伤害。
但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在一起生活,总会出现分歧,有着不同的观点与意见。
面对这些冲突分歧时,大人就一定不能争吵吗?为了孩子不被父母之间的争吵伤害到,于是父母之间学习用虚伪的微笑、隐忍的克制来掩盖。
这样子表面上看不是“吵架”,但其实也不亚于“吵架”,敏感的孩子一样能看出这种不安“和谐”。
这时候该有父母问了,到底如何做,才能够不伤害到孩子,不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呢?或许这项研究能够让你明白究竟该如何做。
一项发表在儿童心理学期刊上的研究表明,有教育意义的冲突会增加孩子的情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有教育意义的冲突是:吵架时避免大吼大叫,并且始终尊重对方,这样的争吵可以给孩子建立解决问题的榜样。
因为孩子会不可避免的走向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冲突。
当夫妻双方在表达对一件事的不同观点,并且互相尊重对方的情况下,孩子确实可以在这样的争吵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给他们将来面对冲突时做出很好的示范。
一个家庭之中不可能不会发生争吵,如果遇到了问题也要在孩子面前维持表面的和平,那么孩子也会用隐忍克制来代替沟通和解决问题,因此不要担心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现不够完美,让他们明白生活中会有争吵,会有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都能面对,也能解决,不论发生什么我们还是相亲相爱,永远扶持对方的家人。
家庭关系对幼儿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与危害

家庭关系对幼儿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与危害幼儿时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家庭关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稳定、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发展土壤;然而,相反地,不良的家庭关系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和危害。
本文将探讨家庭关系对幼儿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家庭冲突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家庭冲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争执、甚至暴力。
这种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幼儿可能会陷入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中。
家庭的不和谐不仅会给幼儿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干扰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幼儿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容易感到孤独、恐惧和无助,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其次,幼儿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
由于家庭冲突的存在,幼儿可能会模仿家庭成员的消极行为,如侵犯他人权益、暴力行为等。
这些不良行为会限制幼儿的交往范围,导致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遭受歧视和排斥,进而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长期面对家庭冲突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
正常的大脑发育需要稳定的环境和正面的刺激。
然而,在家庭冲突中成长的幼儿可能面临注意力缺陷、记忆问题等认知障碍。
这对他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家庭暴力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危害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的肢体、心理或性方面的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首先,身体伤害是家庭暴力对幼儿的最直接影响。
经常遭受家庭暴力的幼儿可能会出现身体上的伤痕、疼痛、畏缩等现象。
这些身体伤害不仅会给幼儿带来痛苦,还可能对他们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家庭暴力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
幼儿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业和社交能力,阻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家庭暴力还可能导致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父母争吵的心理辅导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父母争吵的心理辅导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之间的争吵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我们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小学生处理这种困扰。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生应对父母争吵的情况。
1. 倾听和理解面对小学生因父母争吵而感到困惑和焦虑的情况,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倾听他们的感受,并试图理解他们的立场。
与孩子进行真诚的对话,让他们有机会表达内心的恐惧和疑虑。
重要的是,不要批评或贬低父母,而是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
2. 保持稳定和正常的环境父母的争吵可能会导致家庭氛围的不稳定,因此需要努力营造一个稳定和正常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全。
这包括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和日常活动。
同时,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爱和关怀,让他们知道他们不孤单,有人会照顾他们。
3. 教育情绪管理技巧父母争吵可能会引发小学生的愤怒、焦虑和沮丧等负面情绪。
因此,教育孩子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教导他们深呼吸、放松身体、找到安静的地方冷静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
并且鼓励他们寻求良好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绘画、写作或与朋友分享。
4. 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在向小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时,重要的一点是教导他们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案来应对父母的争吵。
可以启发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鼓励与争吵的父母进行沟通、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参加家庭活动等。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接受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告诉他们这不是他们的错。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小学生在处理父母争吵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情况变得严重,他们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或咨询师的帮助。
这些专业人士通过提供个体或家庭辅导,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家庭中的冲突。
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寻找适合的专业人士,并在必要时寻求他们的帮助。
总结:父母之间的争吵可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我们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通过倾听和理解、保持稳定的家庭环境、教育情绪管理技巧、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妈妈脾气大对孩子的影响

妈妈脾气大对孩子的影响影响一:让孩子变得敏感怯懦。
孩子的年龄小,阅历少,很多东西需要家长去耐心地引导教育。
如果妈妈动不动就喊就打,那么孩子就会迷失自己,怀疑自己,变得胆小而怯懦。
影响二:让亲子关系愈演愈烈。
妈妈脾气大使家庭环境变得暴躁,那么孩子的性格也容易变得暴躁,长期以往,亲子关系得不到缓解,就会愈加破碎。
孩子会想法设法的逃离,身心都会逐步与家长拉开距离。
如果家长不赶紧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会破坏亲子关系。
影响三:孩子的情绪。
我们都知道,身边只要有人发脾气,那么就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不管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都不例外,只不过是影响程度的深浅而已。
当妈妈发脾气了,孩子同样会受到妈妈的情绪影响,一是内心感到害怕,内心没有安全感和温暖感;二是害怕妈妈转过头来就拿自己出气。
孩子会特别的紧张,心情也会很压抑。
影响四:孩子变得自卑胆小。
妈妈脾气大孩子只能小心翼翼的行事,察言观色,生怕一不小心就触到了家长的逆鳞,家长更生气,家里一片乌烟瘴气,一家人更不安宁。
同时孩子见家长总是发脾气,心里有什么想法都不敢和家长说,会越来越封闭自己的内心,以后会越来越自卑胆小。
孩子脾气大怎么办第一、不和孩子争吵,及时鼓励请记住,当你的孩子和你对着干时,他在寻找周围人的反应,如果你变得愤怒或失去冷静只会让你的孩子更加失控。
所以请保持冷静,不要失去理智的和孩子大吼大叫,让双方情绪都冷静下来,恢复冷静再和孩子去沟通,效果更好。
同时当他做一些积极可取的事情时,无论事情多小,都要及时鼓励。
当你更多地关注孩子积极那一面而不是消极那一面时,他会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也希望由此来获得更多的鼓励。
第二、认同孩子孩子也有正常的喜怒哀乐情绪,发脾气也是孩子的一直发泄方式,家长要来认识到这一点,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情绪,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宣泄情绪,同时给予孩子安慰,认同孩子的情绪,不要给他讲大道理,这样反而会引起孩子反感。
第三、帮孩子查找发脾气的原因孩子生气背后一定是有某种原因,可能他并不是真的要发脾气,只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而已,尤其是孩子年纪小,自控能力不如成年人,很难规范自己的行为,家长不要自己猜测,而是与孩子沟通,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19父母吵架对孩子产生影响怎么办

父母吵架对孩子产生影响怎么办
【儿童心理咨询】导读:相关调查得出,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比例为32%,离婚家庭的孩子为30%。
和睦家庭的孩子为19%,父母吵架对儿童心理伤害超过了父母离婚。
【深圳燕园博思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女士:老师您好,我儿子现在六岁,幼儿园老师总是反映他在园里打其他小朋友,他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别的小朋友们也不理他。
我和老公感情不好,经常吵架,我担心影响到了孩子。
每次我们吵架孩子都会说烦,还劝我们别吵架。
有时候我跟爱人当着孩子的面打过架,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我现在回想起来很心疼。
孩子现在是不是心理上有什么问题了?
深圳心理咨询中心解读:
孩子在幼儿期如果经历父母吵架、打架,他们心里会紧张、恐惧。
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幼儿不能理解父母攻击的行为,不能辨别谁是谁非,更不愿认定谁好谁坏。
因为在他们心中,父母都是好的,不能分开的。
有的孩子会认为是因为自己的不好,导致父母吵架,造成心理负担。
如果家长中有一方行为冲动、情绪容易失控,还会导致孩子受到惊吓。
如果母亲遭受暴力,孩子更会感到极度不安全,导致在集体中退缩,不合群,害怕与妈妈分离,不主动参与活动的,如果强行让他们参加活动,会造成他们情绪失控。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结语:父母面对分歧要妥善处理,吵架应尽量避开孩子,有什么问题要等孩子离开后进行沟通。
如果家长冷战,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因为孩子内心非常敏感,能够感受到。
如果长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便会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
文章来源:燕园博思深圳心理咨询中心--。
家庭矛盾如何化解对心理的影响

家庭矛盾如何化解对心理的影响家,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依靠。
然而,在家庭中,矛盾的产生在所难免。
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化解,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家庭矛盾出现时,首先冲击的就是我们的情绪。
愤怒、焦虑、悲伤、失望等负面情绪会如潮水般涌来。
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因为教育观念的差异而产生冲突,孩子可能会感到愤怒和委屈,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父母则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无奈,担心孩子的未来。
这种情绪上的波动,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且得不到缓解,很容易导致心理压力的增加。
长期处于未化解的家庭矛盾中,会逐渐削弱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以夫妻关系为例,如果经常因为琐事争吵,互相指责和贬低,那么双方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一方可能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无法满足对方的期望;另一方则可能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这种自我否定的心理一旦形成,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消极影响,使人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尝试新的事物。
家庭矛盾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充满矛盾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过度的敏感、防御心理或者孤僻的性格。
他们可能难以信任他人,不懂得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家庭中的矛盾如果不能解决,可能会将这种紧张和冲突的处理方式带到工作场所或其他社交场合,影响与同事、朋友的关系。
此外,未化解的家庭矛盾还可能引发心理障碍。
例如,长期的压抑和焦虑可能导致抑郁症的产生;过度的紧张和恐惧可能引发焦虑症。
这些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那么,如何化解家庭矛盾,以减少其对心理的负面影响呢?沟通是化解家庭矛盾的关键。
有效的沟通需要双方都保持冷静和尊重,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不要急于打断或者反驳,而是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
比如,在讨论家庭财务问题时,夫妻双方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担忧,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爱的夫妻也难免会遇到矛盾,发生激烈的争吵。一般的争吵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问题,
但是过于频繁,涉及人身攻击,或产生家庭暴力争吵,难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造成
孩子心理健康。
除了让孩子恐惧之外,还可能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会了这种不健康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
为人父母的你,准备好了在孩子面前做个好榜样吗?
【事件回放】
因为和老公吵架,陈娟把孩子和装有衣物的包裹丢弃在15楼的楼道旁,任凭孩子怎么哭闹,
陈娟丝毫没有回心转意,丢下孩子立刻离开了。在楼下做保洁工作的沈大妈听见楼上有孩子的
哭声,顺着楼层往上查看,发现了被陈娟丢弃的女婴,报了警。通过问询民警得知,小两口因琐
事起争执,有些重男轻女的丈夫说了些难听的话,妻子一时冲动才把刚刚40天的孩子丢弃在
楼道内。
1、年幼的孩子会把父母的争吵归咎到自己身上
争吵是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大人这种激烈的情绪,在孩子眼里会有怎样的解读,恐怕是很多
父母没有认真考虑过的。吴国源表示:“孩子的观察点和大人完全不一样。打个比方,我们去
逛街看到的是橱窗里的摆设,五光十色的街景,而同样的场景里,孩子看到的只是密密麻麻的
腿和鞋子而已。大人的激烈的情绪,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害怕、悲伤、无助等负面情绪。
大多孩子都会以哭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恐惧害怕。有时候,也会有其他的表现形式。我就遇到过
这样的个案。夫妻两个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受惊的孩子吓得大哭,小便失禁了。几年之后,孩子
都已经上学了,但是只要一紧张恐惧还是会小便失禁。”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理解父母吵架的真正原因。孩子们大多会认为自己是引起父
母吵架的根源。特别是有些时候,夫妻之间闹矛盾,却把孩子当出气筒。吴国源提醒说,这会造
成孩子心中的黑色记忆和黑色自我认知。孩子会觉得“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我不听话,都是
我的错。”有些孩子拼命努力读书,希望父母能喜欢自己,减少争吵。他们把父母的不和归咎到
自己身上,结果一生都很自卑,遇到问题时,还容易采取自杀等极端手段。一般来说,6岁以后
的孩子才能对父母吵架的问题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到青春期以后,会完全意识到自己是独立
个体。
2、潜移默化中孩子习得用吵架处理事情的方式
孩提时代是学习模仿能力非常强的阶段。而父母往往是孩子首先学习模仿的对象。父母经常
当着孩子的面激烈争吵,会让孩子看到父母之间在采用攻击性行为解决亲密关系问题和矛盾。
当他发现父亲或母亲采用责骂、摔东西,甚至暴力来解决问题,居然使另一方闭嘴了或是胜利
了,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学会这些不好的处理方法,并且认为吵架、谩骂、暴力都是解决人际问
题的办法,这些方法会被孩子用到自己的社交中——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面,用这样的方式处
理和同学的关系。
更糟糕的是,在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时,夫妻一方采用自我虐待,如撞墙、自杀等方式,这样产生
的负面影响会更严重。吴国源指出:“中国农村女性自杀率很高,就是因为不少女性在和丈夫
吵架后,喝农药证明自己的清白,或是以此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实际上是通过自我伤害来惩
罚别人。这样极端的方式如果被孩子习得,那么等孩子长大后,在处理恋爱婚姻等亲密关系时,
一哭二闹三上吊就是常事了。”
3、把孩子当筹码会造成孩子内心撕裂性伤痛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父母在发生争吵时把孩子当筹码,让孩子参与其中。“我和你爸离
婚了,你跟谁?”“你说!你喜欢你那个骗子爸爸,还是妈妈?”„„有的父母吵架,就带着孩子回
娘家,对孩子抱怨丈夫或妻子的不好。吴国源提醒说:“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撕裂性的伤痛,
不管夫妻是否因为争吵而分开,对孩子来说他的爸爸、妈妈,任何一个他都不愿失去。这种把
孩子当做筹码卷入争吵的情况,会对孩子的情绪、行为以及性格有重大的影响。”
与这类争吵激烈甚至把孩子卷入的夫妻相反,有些夫妻不吵架,打冷战,冷漠处理。在吴国源
看来,这种冷漠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杀伤力更大。“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间不说话,孩
子其实是恐惧的。有些孩子会通过闯祸,不停地闯祸来引起关注和关爱。还有的孩子还会生病、
受伤,只为了让父母一起来看自己。”
4、最好的补救方法是当着孩子面和好
如果已经当着孩子的面大吵了一架了。那该如何补救呢?最好的办法,是当着孩子的面和好。
吴国源指出:“夫妻吵架后,要明确地在孩子面前和好,告诉孩子,吵架的事情过去了,爸爸妈妈
和好了,爸爸妈妈都爱你。也可以鼓励孩子把当时的感受说出来,给与孩子拥抱、抚摸、陪伴。
也可以采用孩子的方式,比如拉钩啊,亲一个啊。”
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细心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也成
为了父母的镜子。你是怎样的,孩子就会习得。吴国源提醒说,为人父母者,要注意在日常生活
中,孩子和其他小伙伴在一起时,有没有模仿父母吵架的情形。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那父母
们要更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表现正确处理矛盾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