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墙肢长度的选择和确定

合集下载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它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如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合理地布置剪力墙对于结构的性能和经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一、均匀布置原则剪力墙在平面上的布置应该尽量均匀,以保证结构在各个方向上的刚度和承载能力相对均衡。

如果剪力墙的布置不均匀,可能会导致结构在某些方向上的刚度较大,而在其他方向上的刚度较小,从而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

例如,在一个矩形的建筑平面中,如果只在长边方向布置剪力墙,而短边方向没有剪力墙或者剪力墙数量很少,那么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建筑就容易绕短边方向发生扭转。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在建筑的两个方向上均匀地布置剪力墙,使结构的抗侧力体系更加合理。

二、周边布置原则剪力墙宜沿建筑物的周边布置,这样可以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产生的扭转作用。

周边布置的剪力墙能够形成一个封闭的抗侧力体系,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同时,周边布置的剪力墙还可以有效地抵抗建筑物周边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减少建筑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此外,周边剪力墙还可以为内部的框架结构或其他结构体系提供有效的约束,提高内部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对称布置原则剪力墙的布置应该尽量对称,使结构的质心和刚心尽可能重合。

质心是建筑物质量的中心,刚心是结构抗侧刚度的中心。

当质心和刚心不重合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会产生附加的扭矩,增加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对称布置剪力墙可以有效地减少结构的扭转效应,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例如,如果一个建筑物的平面形状不规则,存在突出部分或者凹进部分,那么在布置剪力墙时,应该在突出部分和凹进部分对称地布置剪力墙,以平衡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

四、纵横墙相连原则纵横墙相连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空间结构体系,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在布置剪力墙时,应该尽量使纵横墙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抗侧力体系。

剪力墙墙肢长度如何确定

剪力墙墙肢长度如何确定

剪力墙墙肢长度如何确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其墙肢长度的确定对于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功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剪力墙墙肢长度究竟如何确定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我们要明白剪力墙墙肢长度的定义。

剪力墙墙肢长度一般是指从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如暗柱、端柱等)的边缘到另一边缘构件边缘的距离。

在实际设计中,墙肢长度的确定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

从结构受力的角度来看,如果剪力墙所承受的水平荷载较大,那么就需要较长的墙肢来提供足够的抗侧刚度。

例如,在地震作用较为强烈的地区,或者是高层建筑中,由于水平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就需要适当增加墙肢长度,以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反,如果水平荷载较小,墙肢长度可以相对较短,以避免过度的材料浪费和增加结构自重。

建筑的功能布局也是确定剪力墙墙肢长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说,在住宅建筑中,房间的布局和尺寸往往会对墙肢长度产生限制。

如果墙肢长度过长,可能会影响房间的使用功能,导致空间划分不合理。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结合房间的开间、进深等尺寸,合理确定墙肢长度,既要满足结构要求,又要保证建筑功能的实现。

另外,剪力墙墙肢长度还需要考虑建筑的平面形状。

如果建筑平面形状较为规则,如矩形、正方形等,那么墙肢长度的确定相对较为简单,可以根据结构计算和规范要求进行均匀布置。

但如果建筑平面形状不规则,存在凹凸、转角等情况,就需要对墙肢长度进行特殊的处理。

在凹凸部位,可能需要设置较长的墙肢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在转角部位,为了抵抗扭矩的作用,也需要适当增加墙肢长度。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规范的要求。

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对于剪力墙墙肢长度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规范中会对墙肢的最小长度、墙肢长度与厚度的比值等做出限制。

设计人员在确定墙肢长度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范要求,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结构分析软件来辅助确定剪力墙墙肢长度。

剪力墙结构布置方案

剪力墙结构布置方案

剪力墙结构布置方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形式。

合理的剪力墙结构布置方案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功能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剪力墙结构布置的原则、要点以及常见的布置方案。

一、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剪力墙结构是由一系列纵向和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组成,这些墙体不仅承担竖向荷载,还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如地震力和风荷载。

其主要特点包括:1、抗侧刚度大:能够有效地限制建筑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位移,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整体性好:剪力墙之间协同工作,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3、空间利用率相对较低:由于墙体较多,可能会对室内空间的布局和使用造成一定限制。

二、剪力墙结构布置的原则1、均匀对称布置剪力墙应在建筑物的平面和竖向尽量均匀、对称地布置,以避免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扭转效应。

这样可以使结构的受力更加合理,减少局部薄弱部位的出现。

2、周边布置将剪力墙沿建筑物的周边布置,可以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提高结构抵抗地震等水平作用的能力。

同时,周边的剪力墙还能够有效地约束内部框架的变形。

3、纵横墙相连纵向和横向的剪力墙应相互连接,形成空间工作体系,共同抵抗水平荷载。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抗侧性能。

4、避免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差,应尽量减少其使用。

如果无法避免,应采取加强措施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5、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在进行剪力墙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尽量减少对室内空间的影响,保证房间的规整和使用的便利性。

三、剪力墙结构布置的要点1、墙肢长度和厚度剪力墙的墙肢长度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墙肢容易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弯曲破坏,过短的墙肢则稳定性较差。

墙肢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等级以及墙体所承受的荷载等因素确定,以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

2、洞口设置剪力墙的洞口应合理设置,避免在同一位置集中开设过多的洞口。

洞口的大小和位置应经过计算和分析确定,以保证墙体的受力性能不受过大影响。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摘要:剪力墙又称为抗风墙和结构墙,房屋或者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者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防治结构剪切破坏。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程经验,对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规范;短肢剪力墙判定前言高层建筑结构同时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还要抵抗地震作用,在低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很小,通常可以忽略;而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力的作用将成为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控制因素。

随着建筑高度增加,位移增加最快,弯矩次之。

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不仅要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而且需要较大的抗侧刚度,以保证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的特征为弯曲型。

剪力墙结构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能力都较大。

其特点是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并且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与凸出,便于房间内部布置。

一、对于规范的理解(1)《高规》7.1.2条和7.13条是针对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端和一般剪力墙提出的具体要求,对于一般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墙不执行本条规定:①从构件的概念解读规范,《高规》7. 1.2条注: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即水平截面的长度)与厚度(即水平截面的宽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二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

②从结构的概念解读规范,《高规》7.1.2条称: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形成舰肢剪力墙与简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些、构,称为较多短肚的剪力墙结构,俗称短肢剪力墙结构。

(2)高层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合理进行抗侧力构件布局,剪力墙布置不宜过少,墙肢不宜过短,不应设计仅有短肢剪力墙的高层建筑,应采用短肢剪力墙与筒体(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结构体系。

(3)采用较多短肢的剪力墙结构体系时,其最大适用高度要适当降低,Ⅶ度和Ⅷ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100m和80m.根据抗震设计规范的精神,Ⅳ类场地上的结构,最大适用高度还应适当降低。

什么叫做剪力墙墙肢(2024)

什么叫做剪力墙墙肢(2024)

引言概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被广泛应用于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剪力墙的墙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墙体的工作性能和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什么叫做剪力墙墙肢,并详细阐述其作用、设计要求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一、墙肢的定义和作用1.墙肢是指剪力墙中的墙体构造部分,负责承担荷载和传递力量。

2.墙肢的作用是增加剪力墙的刚度和抗震性能,抵抗地震力和水平荷载。

3.墙肢还起到限制墙体变形和控制裂缝扩展的作用。

二、墙肢的设计要求1.墙肢的尺寸应根据结构的荷载和地震力来确定,通常应满足最小厚度要求。

2.墙肢的位置应合理选择,考虑其对整体结构刚度和平衡性的影响。

3.墙肢的布置应避免大面积开孔和减弱墙体的连续性。

4.墙肢的间距和布置应满足规范中的要求,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5.墙肢的纵横向配筋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以增加墙体的受力性能。

三、墙肢设计的注意事项1.在设计剪力墙的墙肢时,必须考虑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2.墙肢的布置应平衡,以避免平面和立面的不对称造成的荷载集中。

3.墙肢的高度和厚度应适当选择,以满足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

4.墙肢的纵横向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以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

5.墙肢的连接方式应可靠,避免节点失稳和墙体开裂。

四、墙肢设计案例分析1.通过对多个剪力墙设计案例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墙肢设计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2.在一些工程实践中,墙肢设计中的错误和疏漏可能导致结构不稳定或承载力不足。

3.以典型的建筑剪力墙为例,分析了墙肢尺寸、位置和布置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

4.通过对墙肢设计的不同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和对比分析,为合理的墙肢设计提供了依据。

五、结论1.墙肢是剪力墙中的重要构造部分,具有增加结构刚度和抗震性能的作用。

2.墙肢的设计要求应考虑结构的稳定性、荷载和抗震要求。

3.墙肢的合理布置和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4.墙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工作性能、力学受力和施工可行性等因素。

(完整)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

(完整)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1 剪力墙布置原则(1)剪力墙的位置:1)遵循均匀、分散、对称和周边的原则。

2)剪力墙应沿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布置。

3)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的端部附近、平面形状变化处、恒荷载较大处以及两端楼(电)梯处,在结构中部尽量减少剪力墙的布置量。

4)在平面布置上尽可能均匀、对称,以减小结构扭转。

不能对称时,应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接近。

5)沿高度均匀变化;在竖向布置上应贯通房屋全高,使结构上下刚度连续、均匀。

6)多均匀长墙(增加抗侧刚度和减少剪力墙数和混凝土用量),少短墙(抗震性差);可布置成单片形(不少于三道,长度不超过8m)、L形、T形、工字形、十字形或筒形最佳,H/L≥2, 少复杂形状转折。

7)洞口布置在截面中部,避免布置在剪力墙端部或柱边。

(2)剪力墙的间距:为了保证楼(屋)盖的侧向刚度,避免水平荷载作用下楼盖平面内弯曲变形,应控制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3)剪力墙的厚度:剪力墙厚度取值由以下因素确定:1)通过结构分析,在满足最大层间位移、周期比、位移比的各项指标确定每层剪力墙的厚度;2)不同抗震等级的轴压比的限制;3)构造性及稳定性要求(而稳定性一般会满足);对于普通的住宅建筑在7度或8度地区,墙厚大多情况下是按稳定性和构造要求所控制的;首先剪力墙厚度应满足《高规》7.2.1条7.7.2条规定(其实是高厚比要求),当不能满足上面几条的时候应按《高规》附录D 计算墙体的稳定,从大量工程实例看,按《高规》附录D 计算的墙厚比《高规》7.2.1条7.7.2条规定的小得多。

高规、混规、抗规关于剪力墙的要求

高规、混规、抗规关于剪力墙的要求

规范关于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一、一般规定1、剪力墙结构应具有事宜的侧向刚度,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平面布置简单、规则,宜沿两个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

②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③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2、剪力墙不宜过长,较长剪力墙宜设置跨高比较大的连梁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3、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按本章规定设计,不小于5的按框架梁设计。

4、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②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较大值③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5、楼面梁不宜支撑在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梁上。

6、当剪力墙或核心筒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想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暗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设置沿楼面梁轴线方向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时,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梁的截面宽度。

②设置扶壁柱时,其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其截面高度可计入墙厚。

③墙内设暗柱时,暗柱的截面高度可取墙的厚度,暗柱的截面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

7、楼面梁水平钢筋进入剪力墙的锚固段水平投影非抗震时不小于0.4Lab,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0.4Labe;当锚固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将楼面梁伸出剪力墙形成梁头,梁的纵筋深入两头后弯折锚固。

8、暗柱、扶壁柱应设置箍筋,一、二、三级时不小于8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小于6mm,切均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箍筋间距一、二、三级时不应大于150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大于200mm。

9、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4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二、截面设计1、墙厚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及层高或无支高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及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180mm及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180mm及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墙柱区别理解(框架柱、异形柱、小墙肢、短肢剪力墙、剪力墙)

墙柱区别理解(框架柱、异形柱、小墙肢、短肢剪力墙、剪力墙)

2、关于墙肢概念的理解3、关于小墙肢、短肢剪力墙和剪力墙概念的理解4、异形柱概念5、关于框架柱、异形柱、短肢剪力墙、剪力墙的区别6、关于框架柱、异形柱、短肢剪力墙、剪力墙的轴压比及抗震7、剪力墙结构设计必备经验边缘构件有一字形、L 形、T形、端柱、Z形、W形、F形。

边缘构件,剪力墙身端部存在,钢筋加多部位,形成约束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其他的部位和三级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

这就是区别。

约束边缘构件见11G101-1第13页、14页:约束边缘构件是由三部分组成:、和剪力墙区域组成;暗柱与剪力墙之间有过度的补强区域即。

结构边缘构件是由二部分组成: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组成;暗柱与剪力墙直接相连,无过度区域。

2、墙肢墙肢分别有T形、L形、十字形、Z形、W形、一字形。

11G101-1第15页3.2.3(1)注:。

肢长就是墙长,包括了暗柱截面中与墙长轴平行的截面边长度。

“肢长”即L 形剪力墙长肢长度,该剪力墙短肢长度测量或计算方法与之相同。

定额要求,如果该L形剪力墙长肢长度(即图一中的“肢长”)小于且等于4倍墙宽,则长肢与短肢合并在一起按“异形柱”套做法。

大于4倍墙宽时,则其长肢与短肢分开,但都套剪力墙定额。

3、小墙肢、短肢剪力墙、剪力墙小墙肢:11G101-1第62页注3中规定:小墙肢即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4倍的剪力墙。

(对于肢高肢厚比≤4的一字形墙或柱子,当厚度≤300mm时,按照框架柱设计,但是箍筋按小墙肢处理,箍筋全高加密)短肢剪力墙:高规:4倍<墙肢长度比墙厚度≤8倍为短肢墙剪力墙:墙肢长度比墙厚度>8倍,为剪力墙4、异形柱====有关异形柱=======================================定义: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或十形(不含Z形),且各肢最小截面宽度小于300mm的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1中所示,由于剪力墙平面外刚度很弱,在x向抗侧刚度时,可以忽略Y向剪力墙的刚度贡献。

根据此理解,那么对于图1中墙肢长度hw的理解是不是就应当是8米;因为,四米处Y向的墙肢忽略其X向刚度贡献,也就是其不能作为支座存在。

那么在计算约束边缘构件范围Lc时,取用的墙肢长度就应该是8米,而不是四米。

如图2所示,在四米处,是一根框架柱,因为柱子是双向抗侧力构件,其他X向的刚度贡献不可忽略,根据约束边缘构件中对端柱的定义,这里的框架柱是可以作为端柱的;也就是说,此处可以作为X向剪力墙的支座存在。

那么这里的墙肢长度就应该是四米。

在计算约束便构件范围时,取用的墙肢长度就应该是四米。

同样,《高规》中“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米“,对于图1,就需要开设结构洞;而图2的情况就不需要开设结构洞。

以上,是我对两种情况的墙肢长度的理解。

希望各位给出宝贵的意见。

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错误在何处?
理解有误,墙肢长度就是总长,其计算刚度时的hw不管中间是柱还是墙,都是8米,中间的墙或柱可以按折算刚度改变“b",没有柱是墙的支座一说,在水平作用下,对整体结构来
说,所有墙合成的“总墙”是悬臂构件,只有基础是其支座,对单片墙来说,只有弱墙肢,足够刚度水平构件(楼板)可以作为其弹性支座,强墙肢承担其传来反力。

墙肢中间的柱或与之垂直的墙,是作为其平面外稳定的支撑,和墙的截面计算高度无关。

规范关于墙长不大于8米,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防止单片墙刚度太大,独自承担水平力过多,二是防止截面高度大后裂缝宽度过大,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不管上面图1或图2,都应该算墙长8米
同意楼上的说法,上面两图都是墙长8米来计算Lc
图1、2都是指单片墙,根据李国胜老师的文章,如果一个方向的剪力墙大部分都超过8m,不用靠结构洞
李国胜老师的文章是指普通剪力墙结构中,当墙长超过8m时,可不设结构洞。

剪力墙没有过长过短就没有问题。

在框剪等结构体系中,当布置了比较短的剪力墙时,不宜设置过长的剪力墙。

这就是上面一位朋友说的防止单片墙刚度太大,独自承担水平力过多。

裂缝问题在10M左右只要施工质量比较好,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