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定义解释

合集下载

短肢剪力墙定义

短肢剪力墙定义

短肢剪力墙定义在建筑结构领域,短肢剪力墙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具有特定特点的构件。

要理解短肢剪力墙,首先得从剪力墙这个概念说起。

剪力墙,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的墙体结构。

它就像是建筑物的坚强“卫士”,能够有效地抵抗风荷载、地震作用等水平力,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短肢剪力墙,则是剪力墙家族中的一个特殊“成员”。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通常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 5 8 的剪力墙。

这里的墙肢截面高度,是指从剪力墙底部到顶部的垂直距离;墙肢厚度,则是指墙体的厚度。

短肢剪力墙的特点比较明显。

相较于普通剪力墙,它的墙肢相对较短。

这一特点使得在建筑平面布置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一些需要较大空间、不规则布局的建筑设计中,短肢剪力墙能够更好地适应空间需求,同时又能提供必要的结构支撑。

短肢剪力墙在受力性能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

由于墙肢较短,其在承受水平荷载时,变形和内力分布相对复杂。

在水平力作用下,短肢剪力墙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都会对结构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短肢剪力墙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它可以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为建筑创造出更加灵活多样的空间布局。

比如,在住宅建筑中,可以通过合理布置短肢剪力墙,使得客厅、卧室等空间更加开阔和规整,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然而,短肢剪力墙也并非十全十美。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例如,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因此在地震区的应用需要更加谨慎。

在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计算和分析,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

在施工方面,短肢剪力墙的施工质量控制也至关重要。

墙体的混凝土浇筑、钢筋布置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以保证墙体的强度和整体性。

另外,短肢剪力墙与其他结构构件的连接和协同工作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它需要与框架柱、梁等构件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荷载,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体系。

短肢剪力墙定义

短肢剪力墙定义

短肢剪力墙定义短肢剪力墙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横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与异形柱结构受力分析与设计异形柱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即”短肢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框架结构”型式。

1 短肢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这种结构型式的特点是:①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②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③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④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⑤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因其是剪力墙大开口而成,所以基本上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分析相同,可采用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方法或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前者如建研院的TBSA、TAT,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的广厦CAD的SS模块,后者如建研院的TBSSAP、SATWE,清华大学的TUS,广东省建院的SSW等。

其中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精度较高。

虽然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程序使用较早、应用较广,但对墙肢较长的短肢剪力墙,应该用空间杆-墙组元程序进行校核。

在进行以上分析后,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截面与构造设计,相对于异形柱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理论与实践较为成熟,但这种结构在结构设计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及其设计要点

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及其设计要点

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及其设计要点1、短肢剪力墙的定义高规7.1.8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以下几种情况不属于短肢剪力墙: 1)厚度大于300mm的墙,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时,属于一般剪力墙。

2)若剪力墙中,即使有几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但有一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该截面与属于一般剪力墙。

3)高规7.1.8条文提到,对于采用刚度较大的连梁与墙肢形成的开洞剪力墙,不宜按单独墙肢判断其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

《北京细则》5.5.5条规定,当短肢剪力墙与较强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高度之比不大于2.5,且连梁高度至少大于400mm)相连,或与翼墙(翼墙长度应该不小于短肢墙厚度4倍)相连,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

2、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结构。

如果不符合上述范围时,不属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这时仍可按一般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但其短肢剪力墙仍应提高一级等级后满足本措施对短肢剪力墙轴压比的限值及其他构造措施。

(刘铮《建筑结构快速入门》P72) 但李国胜《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P187提到,在剪力墙结构中,只有少量不符合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墙肢,不属于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这些少量小墙肢抗震等级不需提高一级。

2011版高规对02版规程进行了修改,不论是否短肢剪力墙较多,所有短肢剪力墙都要满足7.2.2条规定。

但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不再提高(条文说明)。

同时说明一下,《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对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优缺点则有不同的看法,第3.2.4条则定量化界定“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短肢剪力墙的截面面积占剪力墙总面积的50%以上。

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

浅谈短肢剪力墙结构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即“短肢剪力墙结构”型式。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一、短肢剪力墙的定义:(1)《高规》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二、短肢剪力墙的界定方法:《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规定了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且应符合一系列规定。

第7.1.3条规定了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必要条件:抗震设计时,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下限:当短肢墙较少时,如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15%~40%,则可以按普通剪力墙结构设计。

下限规范没有规定,用户可以灵活掌握。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 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即使布置筒体,也不能采用。

其最大适用高度比高规表4.2.2-1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

如果在剪力墙结构中,只有个别小墙肢,不应看成短肢剪力墙结构而应作为一般剪力墙结构处理。

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在建筑领域,短肢剪力墙结构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具有独特特点的结构形式。

它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也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障。

短肢剪力墙结构,顾名思义,是指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在 5到 8 之间的剪力墙。

与普通剪力墙相比,短肢剪力墙的墙肢较短,布置相对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建筑平面的多样化需求。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短肢剪力墙结构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有效地分隔建筑空间,使房间布局更加自由灵活。

在住宅建筑中,可以根据住户的不同需求,灵活划分卧室、客厅、厨房等功能区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其次,短肢剪力墙的存在可以减少梁的布置,从而增加室内的净空高度,给人以更加开阔舒适的感觉。

此外,由于墙肢较短,对于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建筑造型。

在结构性能方面,短肢剪力墙结构同样表现出色。

它能够承担较大的水平荷载,如地震作用和风荷载。

短肢剪力墙通过自身的抗侧刚度和承载能力,有效地抵抗水平力的作用,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而且,短肢剪力墙与其他结构构件如框架柱、梁等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然而,短肢剪力墙结构也并非完美无缺。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由于短肢剪力墙的墙肢较短,其延性相对较差。

为了提高其延性,需要采取一些构造措施,如在墙肢端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增加钢筋的配置等。

另外,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分析也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墙肢的受力特点、轴压比等因素,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在施工过程中,短肢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质量至关重要。

要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避免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缺陷。

同时,钢筋的绑扎和连接也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以保证墙肢的承载能力。

短肢剪力墙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它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空间和舒适度的要求;在商业建筑中,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布置,实现大空间和灵活分隔的结合。

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定义解释

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定义解释

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定义解释
依据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定额解释》(鲁标定解[2009]27号),符合短肢剪力墙的条件的构件混凝土套定额子目 4-2-35轻型框剪墙,模板套定额子目10-4-150~155轻体框架柱(壁式柱)。

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定义解释如下:
根据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款,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之比为5~8的剪力墙。

附墙轻型框架结构中,各构件的区别是
截面尺寸:
柱:H/B < 5(单肢);
异形柱:H/B < 5(一般柱肢数≥两肢);
短肢剪力墙:5 ≤ H/B ≤8;
剪力墙:H/B >8。

T形、L形、]形、+形等计算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以最长的肢为准。

墙肢截面高度(H)指墙肢截面长边(或称墙肢长度),墙肢厚度(B)指墙肢截面短边。

附件: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示意图
青岛市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
二○一○年二月五日附件: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示意图
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示意图。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在建筑结构领域,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形式。

对于建筑从业者来说,准确理解剪力墙结构的规范以及正确判定短肢剪力墙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概念。

剪力墙,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的钢筋混凝土墙体。

它的主要作用是抵抗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为建筑物提供足够的侧向刚度和稳定性。

剪力墙结构具有许多优点。

其一,它能够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剪力墙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平力,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其二,剪力墙结构的空间整体性较好,能够使建筑物的受力更加均匀,减少局部薄弱环节的出现。

其三,由于剪力墙的存在,建筑物内部的房间布局相对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合理划分。

那么,如何从规范的角度来理解剪力墙结构呢?这就需要我们熟悉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在规范中,对剪力墙的尺寸、配筋、混凝土强度等都有明确的要求。

例如,对于剪力墙的厚度,规范会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给出最小值的规定,以保证剪力墙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同时,规范还对剪力墙的配筋率、钢筋的布置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合理的配筋能够充分发挥剪力墙的性能,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计算和设计,确保剪力墙结构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

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一下短肢剪力墙的判定。

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 5 至 8 的剪力墙。

与普通剪力墙相比,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判定短肢剪力墙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墙肢的长度和厚度。

如果墙肢的长度较短,而厚度相对较薄,那么就有可能被判定为短肢剪力墙。

其次,要考虑墙肢的受力情况。

如果墙肢承受的弯矩和剪力较大,且其截面尺寸不能满足普通剪力墙的要求,也可能被认定为短肢剪力墙。

在实际工程中,短肢剪力墙的判定需要结合具体的结构布置和计算结果。

浅谈短肢剪力墙的应用

浅谈短肢剪力墙的应用

浅谈短肢剪力墙的应用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作为一种相对新颖且实用的结构形式,正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短肢剪力墙结构具有独特的性能和特点,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建筑需求,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短肢剪力墙,顾名思义,是指墙肢的长度较短的剪力墙。

一般来说,短肢剪力墙的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在 5 到 8 之间。

与传统的剪力墙相比,短肢剪力墙的墙肢较短,布置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建筑平面的变化。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优点众多。

首先,它能够提供较好的抗震性能。

在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耗散能量,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其次,由于墙肢较短,短肢剪力墙结构在建筑平面布置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房间的功能和布局进行合理的设置,从而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率。

再者,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自重相对较轻,这有助于减少基础的工程量和造价。

在实际应用中,短肢剪力墙的布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墙肢应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周边和内部,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同时,要注意避免墙肢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以免造成结构的刚度不均匀。

在设计短肢剪力墙时,还需要考虑其与梁、柱等构件的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传力的可靠性。

短肢剪力墙的厚度和配筋也是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墙肢的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进行确定,以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

配筋方面,要根据计算结果合理配置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保证墙肢在受力时能够发挥足够的强度和延性。

短肢剪力墙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例如,在高层住宅中,通过合理布置短肢剪力墙,可以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加开阔和灵活的室内空间,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在一些小户型住宅中,短肢剪力墙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适应房间布局的紧凑性,同时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然而,短肢剪力墙结构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短肢剪力墙的抗侧刚度相对较小,在风荷载较大的地区,可能需要增加其他抗侧力构件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定义解释
依据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定额解释》(鲁标定解[2009]27号),符合短肢剪力墙的条件的构件混凝土套定额子目 4-2-35轻型框剪墙,模板套定额子目
10-4-150~155轻体框架柱(壁式柱)。

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定义解释如下:
根据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款,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之比为5~8的剪力墙。

附墙轻型框架结构中,各构件的区别是
截面尺寸:
柱:H/B < 5(单肢);
异形柱:H/B < 5(一般柱肢数≥两肢);
短肢剪力墙:5 ≤ H/B ≤8;
剪力墙:H/B >8。

T形、L形、]形、+形等计算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以最长的肢为准。

墙肢截面高度(H)指墙肢截面长边(或称墙肢长度),墙肢厚度(B)指墙肢截面短边。

附件: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示意图
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
二○一○年二月五日附件: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示意图
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