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剪力墙的定义
短肢剪力墙定义

短肢剪力墙定义短肢剪力墙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横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与异形柱结构受力分析与设计异形柱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即”短肢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框架结构”型式。
1 短肢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这种结构型式的特点是:①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②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③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④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⑤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因其是剪力墙大开口而成,所以基本上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分析相同,可采用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方法或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前者如建研院的TBSA、TAT,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的广厦CAD的SS模块,后者如建研院的TBSSAP、SATWE,清华大学的TUS,广东省建院的SSW等。
其中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精度较高。
虽然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程序使用较早、应用较广,但对墙肢较长的短肢剪力墙,应该用空间杆-墙组元程序进行校核。
在进行以上分析后,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截面与构造设计,相对于异形柱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理论与实践较为成熟,但这种结构在结构设计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短肢剪力墙结构

浅谈短肢剪力墙结构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即“短肢剪力墙结构”型式。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一、短肢剪力墙的定义:(1)《高规》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二、短肢剪力墙的界定方法:《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规定了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且应符合一系列规定。
第7.1.3条规定了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必要条件:抗震设计时,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下限:当短肢墙较少时,如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15%~40%,则可以按普通剪力墙结构设计。
下限规范没有规定,用户可以灵活掌握。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 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即使布置筒体,也不能采用。
其最大适用高度比高规表4.2.2-1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
如果在剪力墙结构中,只有个别小墙肢,不应看成短肢剪力墙结构而应作为一般剪力墙结构处理。
短肢剪力墙的判断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异形柱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即“短肢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框架结构”型式。
1 短肢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这种结构型式的特点是:①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②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③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④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⑤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因其是剪力墙大开口而成,所以基本上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分析相同,可采用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方法或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前者如建研院的TBSA、TAT,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的广厦CAD的SS模块,后者如建研院的TBSSAP、SATWE,清华大学的TUS,广东省建院的SSW等。
其中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精度较高。
虽然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程序使用较早、应用较广,但对墙肢较长的短肢剪力墙,应该用空间杆-墙组元程序进行校核。
在进行以上分析后,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截面与构造设计,相对于异形柱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理论与实践较为成熟,但这种结构在结构设计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在建筑结构领域,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形式。
对于建筑设计师、工程师以及相关从业者来说,准确理解剪力墙结构的规范,并能够正确判定短肢剪力墙,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稳定和经济合理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的墙体结构。
它就像一道坚固的屏障,能够有效地抵抗风荷载、地震作用等水平力,同时也承担着建筑物自身的重力荷载。
剪力墙通常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众多。
其一,它能够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使得建筑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较小,从而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二,剪力墙结构可以有效地分隔空间,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其三,由于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地震多发地区,剪力墙结构被广泛应用。
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剪力墙结构的优势,就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要求。
规范对于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在设计方面,规范明确了剪力墙的厚度、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参数的要求。
例如,剪力墙的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确定,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配筋率的确定则要考虑到剪力墙所承受的内力大小和分布情况,确保钢筋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施工过程中,规范对于钢筋的绑扎、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钢筋的位置、间距和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剪力墙的受力性能。
混凝土的浇筑要保证密实度,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养护工作也至关重要,良好的养护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一下短肢剪力墙的判定。
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 5 8 的剪力墙。
与普通剪力墙相比,短肢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相对较弱。
在判定短肢剪力墙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墙肢的长度和厚度之比。
如果这个比值在 5 8 之间,就有可能被判定为短肢剪力墙。
2、短肢剪力墙的判断与

业务背景
《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规范》GB 50854-2013(以下简称2013新清 单)附录E中对于现浇混凝土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和计算规则有如下描述:
表 E.4 现浇混凝土墙(编号:010504)
项目编码
010504001 010504002 010504003 010504004
2、短肢剪力墙的判断与计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B≤4
B≤300mm 4<H/B≤8 墙
H/B>8
B>300mm 注:H指墙的长度,B指墙的厚度。
单肢 多肢
剪力墙 剪力墙
矩形柱 异形柱 短肢剪力墙 直形墙 弧形墙 直形墙 弧形墙
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不大于4的剪力墙按柱项目编码列项。
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示意图
2、短肢剪力墙的判断与计算
H/B≤4
B≤300mm 4<H/B≤8 墙
H/B>8
B>300mm 注:H指墙的长度,B指墙的厚度。
单肢 多肢
剪力墙 剪力墙
矩形柱 异形柱 短肢剪力墙 直形墙 弧形墙 直形墙 弧形墙
项目名称
直形墙 弧形墙 短肢剪力墙 挡土墙
计量单位
m3 m3 m3 m3
工程量计算规则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扣 除门窗洞口及单个面积>0.3m2 的孔洞所占体积,墙垛及突出 墙面部分并入墙体体积计算内
注: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应用实例概述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应用实例概述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发展和人们对住宅使用功能要求的逐步提高,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以灵活布置,墙肢可长可短,可落地也可带转换层,房间内不会出现露梁露柱的现象,且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也优于异形柱剪力墙结构,因此在设计中根据其受力的特点,充分掌握和了解其受力特点和破坏机理后,并选择合理的布置形式,正确掌握计算分析方法,它将在多、高层的住宅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小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一、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概念短肢剪力墙结构是通常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等。
在《高规》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二、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注意事项1、控制轴压比高层建筑中的短肢剪力墙,对轴压比的控制应该比普通剪力墙更加严格,特别是端柱、无翼缘的一字形短肢墙。
为了确保短肢结构墙的延性,设计时应对短肢结构墙的轴压比进行严格地控制,不应出现超过轴压比限值的剪力墙构件,合理布置结构布局,减少局部墙肢轴压比过大的情况。
2、关键部位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应加强建筑的角点处、结构外边线处的剪力墙均处在应力集中的区域,在地震时会最先出现塑性区甚至破坏。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部位墙体的受力特性,并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可提高建筑角点处的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减小轴压比限值、增大配箍率和纵向钢筋配筋率,特别重视较小墙肢的抗震承载力等。
3、正确区分框架梁和连梁对梁构件进行设计时,如果其跨高比不大于3,应按连梁的要求对其进行设计。
若跨高比大于5,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
由于连梁的刚度对结构体系的整体抗侧移刚度影响显著,所以,对于梁截面的选择和配筋都应准确合理,符合结构构件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以此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设计。
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在当今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和结构安全性的要求,各种结构形式不断发展和创新。
短肢剪力墙作为一种新型的剪力墙结构形式,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 5 8 的剪力墙。
它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既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又能灵活布置建筑空间,满足人们对于居住和使用功能的多样化需求。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特点使其在高层建筑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短肢剪力墙的墙肢较短,可以在建筑平面内灵活布置,避免了传统剪力墙结构中墙肢过长导致的空间分隔不灵活的问题。
这使得建筑平面可以根据功能需求进行更加自由的划分,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效率。
其次,短肢剪力墙的自重相对较轻,能够减轻结构的整体重量,从而降低基础造价。
同时,由于墙肢较短,其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成本。
此外,短肢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在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形吸收和消耗能量,从而有效地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合理地应用短肢剪力墙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结构布置。
短肢剪力墙应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和纵横墙交接处,以形成有效的抗侧力体系。
同时,要避免短肢剪力墙集中布置在某一区域,导致结构刚度分布不均匀。
其次是墙肢厚度的选择。
墙肢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确定,以保证短肢剪力墙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再者是连梁的设计。
连梁是连接短肢剪力墙墙肢的重要构件,其设计应合理,既要保证连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又要使其具有良好的延性,以在地震作用下发挥耗能作用。
在实际工程中,短肢剪力墙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建筑功能和结构要求进行优化设计。
例如,在住宅建筑中,短肢剪力墙可以与填充墙相结合,既满足结构要求,又不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
在商业建筑中,可以通过调整短肢剪力墙的布置,创造出开阔的商业空间。
短肢剪力墙的判别方法

16 设计交流Building StructureWe learn we go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判定方法刘喜平/佛山市高明区建设施工图审查站如何正确判定一个结构体系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体系(以下简称短肢剪力墙结构),是设计者所关心的问题,笔者就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对规范的理解提出个人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1 短肢剪力墙的判定(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简称《高规》)认为: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2)在短肢剪力墙的判定上,SATWE 的以前版本是单向认定的,这样有长肢翼缘的T 形、L 形剪力墙的短肢部分还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新版的判定消除了上述不合理现象,短肢墙的判定原则改为双向认定,即只有小于等于两肢相连且都满足短肢要求的剪力墙,程序才判定为短肢剪力墙。
这样在统计短肢墙所占的弯矩、剪力比例及短肢墙设计时,也更符合规范的原意。
(3)《广东补充规定》(DBJ/T15—46—2005)第3.2.3条认为: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小于8时为短肢剪力墙。
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 ,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时仍属一般剪力墙。
(4)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 /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5]。
(5)《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以下简称《北京细则》)中5.5.5条规定: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虽为5~8,但墙肢二侧均与较强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高度之比≤2.5)相连时或有翼墙相连的短肢墙(翼墙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度的3倍),可不作为短肢墙。
(6)结合上面这些规定,笔者对于短肢剪力墙判定的一点心得:1)对于一字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属于短肢剪力墙,但是如果两端都有强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模型采用开洞输入),形成连肢墙,则可以不看作独立的短肢剪力墙;2)对于两肢剪力墙(L 形、T 形),只要有一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就可以认为是普通剪力墙;3)对于三肢及以上剪力墙(翼墙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度的3倍),不管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是否大于8,均认为是普通剪力墙;4)对于高层底部剪力墙加厚的情况,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 /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
(1)《高规》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5?1 “当构件截面的长边(长度)大于其短边(厚度)的4倍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
”即高厚比为4~5时,也按短肢剪力墙设计;(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编辑本段短肢剪力墙的界定方法
规程相关规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规定了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
短肢剪力墙高层住宅
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且应符合一系列规定。
第7.1.3条规定了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必要条件:抗震设计时,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下限:当短肢墙较少时,如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15%~40%,则可以按普通剪力墙结构设计。
下限规范没有规定,用户可以灵活掌握。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即使置筒体,也不能采用。
其最大适用高度比高规表4.2.2-1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
小高层框剪结构
如果在剪力墙结构中,只有个别小墙肢,不应看成短肢剪力墙结构而应作为一般剪力墙结构处理。
短肢剪力墙结构,其首先应是全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应有足够的长肢剪力墙。
如果把短肢墙看成异形柱,则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以认为呈框剪结构的变形特征。
当结构形式符合短肢剪力墙结构形式后,才能在软件“总信息”参数的结构体系中,定义结构为“短肢剪力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