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章 课后习题

统计学第三章  课后习题
统计学第三章  课后习题

1.略

2 .某技术小组有12人,他们的性别和职称如下,现要产生一名幸运者。试求这位幸运者分别是以下几种可能的概率:(1)女性;(2)工程师;(3)女工程师,(4)女性或工程师。并说明几个计算结果之间有何关系?

解:设A =女性,B=H程师,AB =女工程师,A+B =女性或工程师

(1)P(A) = 4/12 = 1/3

(2)P(B) = 4/12 = 1/3

(3)P(AB) = 2/12 = 1/6

(4)P(A+B) = P(A) + P(B) - P(AB) = 1/3 + 1/3 - 1/6 = 1/2

3. 向两个相邻的军火库发射一枚导弹,如果命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军火库的概率分别是0.06、0.09 ,而且只要命中其中任何一个军火库都会引起另一个军火库的爆炸。试求炸毁这两个军

火库的概率有多大。

解:本题考查互斥事件的概率,是一个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清楚军火库只要一个爆炸就

可以,所以知军火库爆炸是几个事件的和事件.

P(A)=0.06+0.09=0.15

4. 某项飞碟射击比赛规定一个碟靶有两次命中机会(即允许在第一次脱靶后进行第二次射

击)。某射击选手第一发命中的可能性是80%,第二发命中的可能性为50%。求该选手两发

都脱靶的概率。

解:设A =第1发命中。B =命中碟靶。求命中概率是一个全概率的计算问题。再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即可求得脱靶的概率。

P(B)= P(A)P(B|A) P(A)P(B|A)

=0.8 氷+ 0.2 0.5 = 0.9

脱靶的概率=1-0.9 = 0.1

或(解法二):P(脱靶)=P(第1次脱靶)>P(第2次脱靶)=0.2 >0.5 = 0.1

5. 已知某产品的合格率是98%,现有一检查系统,它能以0.98的概率准确的判断出合格品,

而对不合格品进行检查时,有0.05的可能性判断错误,该检查系统产生错判的概率是多少?

解:考虑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将合格品判断错误,概率为98%* (1-0.98) =0.0196另一种情况就是将不合格品判断错误,概率为( 1-98%) *0.05=0.001

所以该检查系统产生错判的概率是0.0196+0.001=0.0206

6. 有一男女比例为51:49的人群,一直男人中5%是色盲,女人中0.25%是色盲,现随机抽

中了一个色盲者,求这个人恰好是男性的概率?

解:A二抽到男性,A2=抽到女性。B=抽到色盲

P(B)二P(A1)P(BAJ P(A2)P(BA2)

= 0.51 0.05 0.49 0.0025 = 0.026725

c、P(A1)P(B|AJ 0.5仔0.05 cc一“c

P(A1 B) = —— =-= 0.954163 if' 0.026725 P(B)

7.

根据这些数值,分别计算:

(1 )有2到5个(包括2个与5个在内)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2 )只有不到2个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3)有超过5个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8.

已知某地区男子寿命超过 55岁的概率为84%,超过70岁以上的概率为

63%。试求任

刚过55岁生日的男子将会活到 70岁以上的概率为多少? 解:设A =活到55岁,B =活到70岁。所求概率为:

P(AB) P(B) 0.63 P(B|A)=

=

= =0.75

P(A)

P(A) 0.84

9. 某企业决策人考虑是否采用一种新的生产管理流程。据对同行的调查得知,采用新生产 管理流程后产品优质率达 95%的占四成,优质率维持在原来水平(即 80% )的占六成。该

企业利用新的生产管理流程进行一次试验, 所生产5件产品全部达到优质。问该企业决策者

会倾向于如何决策?

解:这是一个计算后验概率的问题。

设人=优质率达95%, A =优质率为80%, B =试验所生产的5件全部优质。 P(A) = 0.4, P( A )= 0.6 , P(B|A)=0.955, P(B| A )=0.85,所求概率为:

决策者会倾向于采用新的生产管理流程。 10. 某公司从甲、乙 丙三个企业采购了同一种产品,

采购数量分别占总采购量的

25%、30%

和45%。这三个企业产品的次品率分别为 4%、5%、3%。如果从这些产品中随机抽出一件, 试问:(1)抽出次品的概率是多少? ( 2)若发现抽出的产品是次品,问该产品来自丙厂的

概率是多少?

解:令A“ A 2、A 3分别代表从甲、乙、丙企业采购产品,B 表示次品。由题意得:P(A" = 0.25, P(A 2)= 0.30, P(A 3)= 0.45; P(B|A i )= 0.04, P(BA 2)= 0.05, P(BA 3)= 0.03;因此,所求概率 分别为:

(1) P(B)= P(AJP(B| A0 P(A 2)P(B 〔A ?) P(A s )P(B| A 3)

=0.25X 0.04 + 0.30 X 0.05+ 0.45 X 0.03 = 0.0385

11.

某人在每天上班途中要经过 3个设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 设每个路口遇到红灯的事件是

相互独立的,且红灯持续24秒而绿灯持续36秒。试求他途中遇到红灯的次数的概率分布及 其期望值和方差、标准差。

P(A|B)=

P(A)P(B | A) _______ P(A)P(B | A) P(A)P(B | A) 0.30951

0.50612

=0.6115

(2) P(A 3 |B)=

0.45X0.03

0.25 0.04 + 0.30 0.05+ 0.45

0.03

0.0135 0.0385

=0.3506

解:据题意,在每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是p= 24/(24+36) = 0.4。

设途中遇到红灯的次数= X,因此,X?B(3 , 0.4)。其概率分布如下表:

期望值(均值)=1.2 (次),方差=0.72,标准差=0.8485 (次)

12. 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某险种的投保人数有20000人,据测算被保险人一年中的死亡率为万

分之5。保险费每人50元。若一年中死亡,则保险公司赔付保险金额50000元。试求未来

一年该保险公司将在该项保险中(这里不考虑保险公司的其它费用) :

(1 )至少获利50万元的概率;

(2)亏本的概率;

(3)支付保险金额的均值和标准差。

解:设被保险人死亡数= X, X?B(20000, 0.0005)。

(1)收入=20000 X 50 (元)=100万元。要获利至少50万元,则赔付保险金额应该不超过50万元,等价于被保险人死亡数不超过10人。所求概率为:P(X <10) = 0.58304。

(2 )当被保险人死亡数超过20人时,保险公司就要亏本。所求概率为:

P(X>20) = 1 - P(X €0) = 1-0.99842 = 0.00158

(3)支付保险金额的均值= 50000 X E(X)

=50000 X 20000 X 0.0005 (元)=50 (万元)

支付保险金额的标准差= 50000 X o(X)

=50000 X (20000 X 0.0005 X 0.9995)1/2= 158074 (元)

13. 对上述练习题的资料,试问:

(1)可否利用泊松分布来近似计算?

(2)可否利用正态分布来近似计算?

(3)假如投保人只有5000人,可利用哪种分布来近似计算?

解:(1)可以。当n很大而p很小时,二项分布可以利用泊松分布来近似计算。本例中,入= np=20000 >0.0005=10,即有X?P(10)。计算结果与二项分布所得结果几乎完全一致。

(2)也可以。尽管p很小,但由于n非常大,np和np(1-p)都大于5,二项分布也可以利用正态分布来近似计算。

本例中,np=20000 X 0.0005=10 , np(1- p)=20000 X 0.0005 X (1- 0.0005)=9.995 , 即有X?N(10,9.995)。相应的概率为:

P(X <10.5) = 0.51995, P(X<20.5) = 0.853262。

可见误差比较大(这是由于P太小,二项分布偏斜太严重)。

【注】由于二项分布是离散型分布,而正态分布是连续性分布,所以,用正态分布来近似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时,通常在二项分布的变量值基础上加减0.5作为正态分布对应的区

间点,这就是所谓的“连续性校正”。

(3)由于p= 0.0005,假如n=5000,贝U np = 2.5<5,二项分布呈明显的偏态,用正态分布来计算就会出现非常大的误差。此时宜用泊松分布去近似。

14. 一条食品生产线每8小时一班中出现故障的次数服从平均值为 1.5的泊松分布求:

(1 )晚班期间恰好发生两次事故的概率;

(2 )下班期间发生少于两次事故的概率;

(3)连续三班无故障的概率。

解:(1) P(X=2)=P0ISS0N(2,1.5,0)=0.251021

(2)P(X < 1)=POISSON(1,1.5,1)=0.557825

(3)P(X=0) ? P(X=0) ? P(X=0)=[P0ISS0N(0,1.5,1)]A3=(0.2231)A3=0.111

15?假定X服从N=12 , n=7, M=5的超几何分布,求:

解:(1) P(X=3)=HYPGE0MDIST (3, 7, 5, 12) =0.4419

(2)P(X W 2)=P(X=0)+P(X=1)+P(X=2)

=HYPGEOMDIST (2, 7, 5, 12) +HYPGEOMDIST(1,7,5,12)+HYPGEOMDIST(0,7,5,12)

=0.2652+0.0442+0.0013=0.31061

(3)P(X>3)=1-P(X W 3)=1-[P(X=0)+P(X=1)+P(X=2)+P(X=3)]

=1-(0.31061+0.4419)=1-0.75253=0.24747

16. 某企业生产的某种电池寿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且均值为200小时,标准差为30小时。

若规定寿命低于150小时为不合格品。试求该企业生产的电池的:(1)合格率是多少? ( 2) 电池寿命在200左右多大的范围内的概率不小于0.9。

150 - 200

解: (1) P(X :150) = P(Z )= P(Z -1.6667) = 0.04779

30

合格率为1-0.04779 = 0.95221 或95.221 %。

(2)设所求值为K,满足电池寿命在200 ± K小时范围内的概率不小于0.9,即有:

P(|X -200 b: K)二P{| Z| = '翠:::£} _0.9

30 30

即: P{Z } _0.95 , K/30 > 1.64485,故K > 49.3456。

17. 某公司决定对职员增发“销售代表”奖,计划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内的销售状况对月销售

额最高的5%的职员发放奖金。已知这段时间每人每月的平均销售额(元)服从均值为4000、方差为360000的正态分布,那末公司应该把“销售代表”奖的最低发放标准定为多少?

解:NORMINV(0.95,40000,600)=40986.91

18. 一个具有n =64个观察值的随机样本抽自于均值等于20、标准差等于16的总体。

⑴给出X的抽样分布(重复抽样)的均值和标准差

⑵ 描述x的抽样分布的形状。你的回答依赖于样本容量吗?

⑶计算标准正态z统计量对应于X = 15.5的值。

⑷计算标准正态z统计量对应于X =23的值。

解:已知n=64,为大样本,卩=20, (T =16,

在重复抽样情况下,X的抽样分布的均值为

a. 20, 2

b.近似正态

c. -2.25

d. 1.50

19. 参考练习18题求概率。

⑴X <16;⑵X >23;⑶X >25;⑷.X落在16和22之间;⑸X <14。

解:a. 0.0228 b. 0.0668 c. 0.0062 d. 0.8185 e. 0.0013

20. 一个具有n =100个观察值的随机样本选自于J =30、二=16的总体。试求下列概率

的近似值:

(L)P(x?28)t ⑵尸(22」?26.8):

⑶P(£W2&2);(4)P(x ? 27.0)a

解:a. 0.8944 b. 0.0228 c. 0.1292 d. 0.9699

21. 一个具有n =900个观察值的随机样本选自于J =100和'_10的总体。

⑴你预计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什么?

⑵你认为X至多偏离丄多么远?

⑶ 为了回答b你必须要知道」吗?请解释。

解:a. 101, 99 b. 1 c.不必

22. 考虑一个包含X的值等于0, 1, 2,…,97, 98, 99的总体。假设X的取值的可能性是

相同的。则运用计算机对下面的每一个n值产生500个随机样本,并对于每一个样本计算X。

对于每一个样本容量,构造X的500个值的相对频率直方图。当n值增加时在直方图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存在什么相似性?这里n =2,n =5,n =10, n = 30和n =50。

解:趋向正态

23. 美国汽车联合会(AAA )是一个拥有90个俱乐部的非营利联盟,它对其成员提供旅行、

金融、保险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各项服务。1999年5月,AAA通过对会员调查得知一个

4 口之家出游中平均每日餐饮和住宿费用大约是213美元(《旅行新闻》Travel News,

1999年5月11日)。假设这个花费的标准差是15美元,并且AAA所报道的平均每日

消费是总体均值。又假设选取49个4 口之家,并对其在1999年6月期间的旅行费用进行记录。

⑴ 描述x (样本家庭平均每日餐饮和住宿的消费)的抽样分布。特别说明X服从怎样

的分布以及X的均值和方差是什么?证明你的回答;

⑵ 对于样本家庭来说平均每日消费大于213美元的概率是什么?大于217美元的概率

呢?在209美元和217美元之间的概率呢?

解:a.正态分布,213, 4.5918 b. 0.5, 0.031, 0.938

24. 技术人员对奶粉装袋过程进行了质量检验。每袋的平均重量标准为」二406克、标准差

为-10.1克。监控这一过程的技术人者每天随机地抽取36袋,并对每袋重量进行测量。现考虑这36袋奶粉所组成样本的平均重量X。

(1)描述X的抽样分布,并给出J x和二x的值,以及概率分布的形状;

⑵求400.8);

(3)假设某一天技术人员观察到X二400.8 ,这是否意味着装袋过程出现问题了呢,为什么?

解:a. 406, 1.68,正态分布 b. 0.001 c.是,因为小概率出现了

25. 某制造商为击剑运动员生产安全夹克,这些夹克是以剑锋刺入其中时所需的最小力量

(以牛顿为单位)来定级的。如果生产工艺操作正确,则他生产的夹克级别应平均840牛顿,标准差15牛顿。国际击剑管理组织(FIE )希望这些夹克的最低级别不小于800牛顿。为了检查其生产过程是否正常,某检验人员从生产过程中抽取了50个夹克作为一个随机样本进行定级,并计算X,即该样本中夹克级别的均值。她假设这个过程的

标准差是固定的,但是担心级别均值可能已经发生变化。

⑴ 如果该生产过程仍旧正常,则X的样本分布为何?

⑵假设这个检验人员所抽取样本的级别均值为830牛顿,则如果生产过程正常的话,

样本均值X < 830牛顿的概率是多少?

⑶ 在检验人员假定生产过程的标准差固定不变时,你对b部分有关当前生产过程的现

状有何看法(即夹克级别均值是否仍为840牛顿)?

⑷ 现在假设该生产过程的均值没有变化,但是过程的标准差从15牛顿增加到了45牛

顿。在这种情况下X的抽样分布是什么?当X具有这种分布时,则X < 830牛顿的概率

是多少?

解:a.正态 b.约等于0 c.不正常 d.正态,0.06

26. 在任何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波动都是不可避免的。产品质量的变化可被分成两类:

由于特殊原因所引起的变化(例如,某一特定的机器),以及由于共同的原因所引起的

变化(例如,产品的设计很差)。

一个去除了质量变化的所有特殊原因的生产过程被称为是无稳定的或者是在统计控制中的。剩余的变化只是简单的随机变化。假如随机变化太大,则管理部门不能接受,但只要消除变化的共同原因,便可减少变化(Demi ng,1982,1986;De Vor, Cha ng,和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袁卫)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第三版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 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3..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 (2)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 (3)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 (4)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4.536×50=226.8 kg。 4.“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一描述推断。 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 (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 (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练习题 ●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D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1)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医学统计学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用P表示 B. 大小在0%与100%之间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D. 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 E.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单次研究或观察中时,称为小概率事件 [参考答案]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A. 学历 B. 民族 C. 血型 D. 职业 E. 身高 [参考答案] A. 学历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 性别 B. 民族 C. 职业 D. 血型 E. 身高 [参考答案] E. 身高 4.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个体间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 B.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 C. 总体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 D. 一般而言,参数难以测定,仅能根据样本估计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参考答案]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5.在有关2007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中,总体是 A. 所有糖尿病患者 B. 所有成都市居民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D.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 E.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参考答案]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6.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答: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习惯上认为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7.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答: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根据样本估计。显然,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8.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答: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了解和研究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无限的,如研究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研究个体。但是,研究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例如在一项关于2007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统计学原理 (第五版 )》计算题解答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 P404 2.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解得: 计划为上年的 % 105% 101.94% 103% 即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 1.94% 6. 见教材 P405 7. 见教 材 P405 8. 在相同的耕地自然条件下,乙村的单产均高于甲村,故乙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得好。但由于 甲村的平原地所占比重大,山地所占比重小,乙村则相反,由于权数的作用,使得甲村的总平均 单产高于乙村。 9. (%) 实际为上年的 % (%) 计划为上年的 % 1.85%完成 (%) 实际完成数 (%) (%) 计划完成数 (%) 90%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规定数高 2.22% 实际为上年的 % 105% 5.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 103% 计划为上年的 % 计划为上年的 % 3.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110% 101.85% 108% 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 4. 计划完成程度指 标 92% 102.22% m 675000 18 20 23 25 70 122.86% X 甲 X 乙 xf f 625000 2500 250(千克 / 亩)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X x f 10. 见教材 P406 11. X G 3 0.9574 0.9222 0.963 94.74% 12. f 2 S m 1 M e X L 2 d L f m 600 256 275 2 25 133 275 8.25 283.3(千克/亩) 1 M 0 X L 1 d 0 L 1 2 133 84 275 25 (133 - 84) (133 -119) 275 19.45 294.5(千克 /亩 ) 103.9% f 600 300 22 275 300为中位数所在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B.编制统计表 C.统计汇总问题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 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 A.及时性B.正确性 C.全面性D.系统性 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 A.等距式分布数列B.单项式分布数列 C.开口式数列D.异距式数列 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 A.随机变量B.确定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D.离散型变量 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 C.各组分布的次数D.各组分布的频率 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A.正态分布曲线B.J型分布曲线 C.右偏分布曲线D.左偏分布曲线 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 A.交叉B.不等 C.重叠D.间断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统计分组B.逻辑检查 C.数据录入D.统计汇总 E.制表打印 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 A.组类B.组限 C.组距D.组中值 E.组数据 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A.钟型分布B.χ型分布 C.U型分布D.J型分布 E.F型分布 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 A.组距数列B.品质数列 C.单项数列D.变量数列 E.开口数列 5.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选择题答案表(涂黑所选答案,未填此表者不给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样本率与总体率差别的假设检验可用。 A 四格表直接概率法计算 B 四格表χ2检验 C 不能检验 D 由样本率制定总体率的可信区间来判断 E 以上都不是 2.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_____。 A 标准误逐渐加大 B 标准差逐渐加大 C 标准差逐渐减小 D 标准误逐渐减小 E 标准差趋近于0 3.2008年某乡卫生院接诊结核病患者100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24人,分别占76%和24%,则可以推断出的结论为。 A 该病男性易患 B 该病男女患病率不同 C该病女性易患 D 该病男女发病率不同 E 尚不能得出男女间患病率孰高孰低的结论 4.要减少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_____。 A 适当增加样本例数 B 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C 减少样本例数 D 增加抽样次数 E 减小系统误差 5. 同样性质的两项研究工作中,都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结果均为P<0.05 P值越小,则获得的结论是。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 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同 E 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差别很大 6 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是_____。 A两样本均数不等 B 两样本均数相等 C 两总体均数不等 D两总体均数相等 E样本均数等于总体均数 7.要评价某市一名12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 用该市8岁女孩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E 以上都不是 H是_____。 8.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时的 A 两样本秩和相等 B 两总体秩和相等 C 两总体均数相等 D 两总体分布相同 E 两总体分布没有关联 9.在配对设计数值变量资料的对比分析中,配对的目的是为了。 A 提高测量精度 B 操作方便 C 应用t检验 D 提高组间可比性 E 减少实验误差 10.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的数据减去用药后的数据与用药后的数据减去用药前的数据,两次t检验的结果_____。 A 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B 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C 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D 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E 结论可能相同或相反 11. 总体是由组成的。 A 部分个体 B 全部个体 C 相同的观察指标 D 全部研究对象 E 同质个体的所有观察值 12.关于构成比,不正确的是。 A 构成比中某一部分比重的增减相应地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比重 B 构成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度大小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1. 见教材P402 2. 见教材P402-403 3. 见教材P403-404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P432 2. %86.12270 25 232018=+++=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3. 所以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 4. %22.102% 90% 92(%)(%)(%)=== 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还差%完成计划。 5. %85.011100%8% 110% 1=?++==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划完成数;所以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标因为,计划完成程度指%105%103= = 1.94%%94.101% 103% 105,比去年增长解得:计划完成数==()得出答案)将数值带入公式即可以计算公式, 上的方程,给大家一个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也可以得出答案,鉴于(根据第三章天)。 个月零天(也即是个月零(月)也就是大约)(上年同季(月)产量达标季(月)产量超出计划完成产量 达标期完成月数计划期月数超计划提前完成时间达标期提前完成时间完成计划的时间万吨。根据公式:提前多出万吨,比计划数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二季度方法二:从第四年第三PPT PPT 6868825.8316-32070 -7354-60--3707320181718=+=+=+==+++()天完成任务。个月零 年第四季度为止提前(天),所以截止第五)(根据题意可设方程:万吨完成任务。天达到五年第二季度提前万吨。根据题意,设第万吨达到原计划,还差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一季度方法一:从第四年第二6866891 -91*20)181718(1916707016918171816=++++=+++x x x

统计学原理课后简答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2.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指出各自适用情况 概率抽样:抽样时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别抽中的概率已知或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样本被抽到的概率。技术含量和成本都比较高。如果调查目的在于掌握和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

医学统计学试题 (2)

医学统计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时,自由度是() A、n1+n2 B、n1+n2-1 C、n1+n2+1 D、n1+n2-2 2、标准误反映() A、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数据的离散程度 3、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纵向距离最小 4、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 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C、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 5、随机误差指的是() A、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 B、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C、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D、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6、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 A、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异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B、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正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C、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 D、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 7、从甲、乙两文中,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χ2检验,甲文χ2χ20.01,1,乙文χ2χ20.05,1,可认为() A、两文结果完全相同

B、甲文结果更为可信 C、乙文结果更为可信 D、甲文说明总体的差异较大 8、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和u检验的主要差别是() A、t检验只能用于小样本资料 B、u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C、t检验要求数据方差相同 D、u检验能用于两大样本均数比较 9、对医学计量资料成组比较,相对参数检验来说,非参数秩和检验的优点是() A、适用范围广 B、检验效能高 C、检验结果更准确 D、不易出现假阴性错误 10、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表示() A、相关关系越大 B、相关系数越大 C、回归系数越大 D、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t值越大 [参考答案] 1-5:DACCD 6-10:DBBAB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偏回归系数 2、Ⅱ型错误: 3、非参数检验: 4、残差平方和/剩余平方和: 5、率的标准误: [参考答案] 1.表示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时,X j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引起的Y的变化量。 2.指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即“存伪”的错误。Ⅱ型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 3.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不针对总体参数的检验方法,如假设两总体分布相 同检验统计量基于变量的秩等,这类检验方法称为非参数检验。 4.指除x对y的线性影响外,其它所有因素对y变异的影响,即在总平方和中 无法用x与y的线性关系所能解释的部分变异,用以表示考虑回归关系后,y 的随机误差。 5.指用以衡量由于抽样引起的样本率与总体率之间的误差的统计量。

(完整word版)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差 C.极差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1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4.( c )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 标准误 D.极差 15.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c )。 A. 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数据统计学原理第1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威廉·配第是( B )的代表人物。 A、记述学派 B、政治算术学派 C、社会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 2、在1749年出版的《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论》中首先使用了“统计学”这个名词的是( B )。 A、约翰.格朗特 B、阿亨瓦尔 C、海门尔.康令 D、克尼斯 3、调查某一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总体是( B )。 A、这个企业 B、这个企业的所有的职工 C、每个职工 D、所有的职工的健康状况 4、数量指标表现为( C )。 A、相对数 B、平均数 C、绝对数 D、变异数 5、名义级数据可以用来( A )。 A、分类 B、比较大小 C、加减运算 D、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6、间距级数据之间不可以(D)。 A、比较是否相等 B、比较大小 C、进行加减运算 D、进行乘除运算 7、2个大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65厘米、172厘米,则165、172是(D)。 A、2个变量 B、2个标志 C、2个指标 D、2个数据 8、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确定(A)。

A、与研究目的有关 B、与研究目的无关 C、与总体范围大小有关 D、与研究方法有关 9、通过有限数量的种子发芽试验结果来估计整批种子的发芽率,这 种统计方法是属于(A)。 A、推断统计学 B、描述统计学 C、数学 D、逻辑学 10、2010年11月1日,我国将举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A ) A.每一个人 B.每一个家庭 C.每一个地区 D.全国总人口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有三层含义(BCD ) A、统计设计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科学 E、统计图表 2、下面属于推断统计学研究内容的是(BCD ) A、数据收集 B、抽样调查 C、相关分析 D、假设检验 E、指数 3、下面指标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D) A、合格率 B、价格 C、产量 D、出勤率 E、星球个数 4、下面变量的答案属于比率级数据的有(BDE) A、温度 B、海拔高度 C、考试分数 D、日产量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 位。” 选择题答案表(涂黑所选答案,未填此表者不给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4. 要减少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______ 。 A适当增加样本例数 B 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C减少样本例数 D 增加抽样次数 E 减小系统误差 5. 同样性质的两项研究工作中,都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结果均为P v P值越小,则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 。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同 E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差别很大 6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是________ 。 A两样本均数不等 B 两样本均数相等 C 两总体均数不等 D两总体均数相等 E 样本均数等于总体均数 7. 要评价某市一名12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

A用该市岁女孩身高的95%或99%E常值范围来评价 B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的95%£ 99刑信区间来评价 D不能作评价 E以上都不是 8. 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时的H。是_____ 0 A两样本秩和相等 B 两总体秩和相等 C 两总体均数相等 D两总体分布相同 E 两总体分布没有关联 9. 在配对设计数值变量资料的对比分析中,配对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o A提高测量精度 B 操作方便 C 应用t检验 D提高组间可比性E减少实验误差 10. 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的数据减去用药后的数据与用药后的数据减去用药前的数 据,两次t检验的结果 ______ 0 A 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B 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C 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D 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E结论可能相同或相反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 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 1

2 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 直方图(略)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 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DE;3.ABDE;4.ABCE;5.ABDE;6.CE;7.BCE;8.BDE;9.ACE;10.ACE;11.BDE。 三.计算分析题 2.解:2008年甲产品计划成本160×96%=153.6 元 实际成本160×94%=150.4元 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150.4÷153.6=97.9%

统计学(第三版)李金昌课后简答题----个人整理版汇总

《统计学》简答题 第一章 1.统计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 含义:1、统计工作: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2.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性质? 统计学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就其学科范畴而言,具有方法型、层次性和通用性的特点;就其研究方式而言,具有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特点。 3.统计学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1)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可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分为定序数据和定类数据。定量数据是只能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分为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 2)按照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绝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以最直观、最基本的形式体现现象或事物的外在数量特征,有明确的计量单位,是表示直接数量标志或总量标志的形式。 相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通过另外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来体现现象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无名数。 平均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体现现象或事物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3)按收集方法,可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 观测数据: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 4)按照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可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时间序列数据: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5)按照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数据和次级数据 原始数据是指直接向调查对象收集的、尚待加工整理、只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或通过实验采集的原始记录数据。 次级数据是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各种非原始数据。 4.如何正确理解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则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描述统计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而统计推断是指通过抽样等方式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特征的过程,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项内容。推断统计是和假设检验联系在一起的,这只是简单的描述现象,并没有进行假设,再利用数据检验,得出推断的结果。 5.统计研究的基本过程如何?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统计设计,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与解释(核心、最终目的) 常用的统计方法:大量观察发、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统计模型法

医学统计学样题及答案

1、某市1974年为了解该地居民发汞的基础水平,调查了留住该第一年以上,无明显肝、 肾疾病,无汞作业接触史的居民238人的发汞含量如下: 发汞值~~~~~~~~~~(mol/kg): 人数 20 66 60 48 18 16 6 1 0 3 (1)说明此频数分布的特征。 (2)选用何种指标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3)估计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参考值范围 答:(1)偏态分布 (2)选用中位数描述集中趋势,四分位间距描述离散趋势 (3) 频数相对频数累积频数累积相对频数 ~2020 ~660.86 ~600.146 ~480.194 ~18212 ~16228 ~6234 ~1235 ~00235 ~32381合计238 =+(238×%-0)×2/20= =+(238×%-228)×2/6=

所以估计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参考值范围(,) 2、某市场出售一批番茄汁罐头,罐头内vc平均含量(mg/100g)是未知的。今从中抽取16 个罐头,经测定含量如下: 16,22,21,23,21,19,15,13,23,17,20,29,18,22,16,25 计算:(1)试问这批罐头内vc平均含量及95%区间估计 (2)假如另一批罐头vc平均含量为22mg/100g,试问这两批罐头vc含量是否相同 答:(1)样本平均值=20 样本标准差= 16开方=4 20-×4= 20+×4= , (2) 22∈, 所以含量相同 3、某药厂为了解其生产的某药物(同一批)之有效成分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随机抽取了该药10片,得其样本均数为,标准差,试估计该批药物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 答:该批药物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的95%可信区间为: (样本均值标准误,样本均值+标准误) 即:(,)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修订版

第一章总论 一、判断题 1.√ 2. √3.×4.√ 5。× 6。×7.× 8.× 二、单选题 1.C 2.B 3.D 4.B 5.C 6。C 7.C8.A 9。B 10.C 11.A 三、多选题 1。ABCD(题目中的“五个”应去掉) 2.ABE 3。BDE 4。BE 5。AC 6.AC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判断题 1。× 2.×3.× 4。×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二、单选题 1.B 2。C 3.C 4。C 5。C 6.D 7.D 8.C 9.D 10。D 11.D 12。C 13.A 14.C 15。A 16.B 17.A 18.B 19.A 20.D 三、多选题 1.ABCDE 2.ABE 3。BDE 4.ABCD 5.ABCDE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判断题 1.× 2。× 3.×4.√5。√ 6.√ 7.× 8.×9.×10.× 11.√ 12.√ 二、单选题 1。B 2.B 3.B 4。A 5。A 6。C 7。D 8.C9。B 10。C11。D12.B 13。B 三、多选题 1.ADE 2.CDE 3.ABCD 4。CD 5.ACD 6.ABCD 7.CDE 8.BC 9.BCE

四、计算题 1.某班学生英语考试成绩频数分配表 2.某生产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频数分配表 第4章综合指标 一、判断题 1。√ 2. ×3。× 4. √ 5.√ 6.×7.×8。× 9。×10. ×

11. × 12。 √ 13. × 14. × 15。 × 三、单选题 1. B 2。 D 3. C 4。 D 5。 C 6。 D 7. C 8. D 9。 B 10。 A 11. D 12. B 四、多项选择题 1。 AC E 2. ABC 3.BD 4. BCD 5。 BC D 6. AB D 7。 BCDE 8。 ACE 五、计算题 1。⑴ 企业 2008年 2007年实际销售 额 2008年销售额为2007年的百分比(%) 计划 实际 完成计 划(%) 销售额 比重 (%) 销售额 比重(%) 甲 1200 30 1224 30.91 102 1100 111.27 乙 1 .91 102.6 900 114 丙 3.18 95 1640 104。27 合计 4 00 99 3640 108.79 ⑵ 略 2. ⑴ 计划完成程度= %108%100100 28 272726=?+++ ⑵ 设在第五年第二季度提前天X 完成,则: ()100919127759123=-?++X X (天)5.45=X 即提前两个季度(6个月)又45天半完成5年计划. 3。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 5%100% 9%100--=95.79% 计算结果表明,该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4.21%完成. 4。 设计划规定产值X ,去年产值Y 则:Y X %105%103=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四章 统计描述 【】某企业生产铝合金钢,计划年产量40万吨,实际年产量45万吨;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降低成本8%;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10%。试分别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5.112100%40 45 100%=?=?计划产量实际产量 即产量超额完成%。 成本的计划完成程=84%.96100%5%-18% -1100%-1-1≈?=?计划降低百分比实际降低百分比 即成本超额完成%。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 85%.101100%8%110% 1100%11≈?++=?++计划提高百分比实际提高百分比 即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 【】某煤矿可采储量为200亿吨,计划在1991~1995年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 试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任务的时间。 【解】本题采用累计法: (1)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100% ?数 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累计数 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累计 = 75%.1261021025357 4 =?? 即:该煤矿原煤开采量的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2)将1991年的实际开采量一直加到1995年上半年的实际开采量,结果为2000万吨,此时恰好等于五年的计划开采量,所以可知,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我国1991年和1994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

要求: (1)计算我国1991年和1994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填入表中; (2)1991年、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是什么比例(用系数表示)? (3)假如工业总产值1994年计划比1991年增长45%,实际比计划多增长百分之几? 1991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96.01.144479 .13800≈; 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73.04.296826 .21670≈ (3) %37.25 1%) 451(2824851353 ≈-+ 即,94年实际比计划增长%。 【】某乡三个村2000年小麦播种面积与亩产量资料如下表: 要求:(1)填上表中所缺数字; (2)用播种面积作权数,计算三个村小麦平均亩产量; (3)用比重作权数,计算三个村小麦平均亩产量。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D ) (A)n1+ n2(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χ20.05,ν可认为(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 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D ) A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很大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含义,其基础是()。 (1)统计学(2)统计活动(3)统计方法(4)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 (1)一包谷物的重量(2)一个轴承的直径(3)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4)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 < 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1)员工年龄(2)员工性别(3)员工体重(4)员工工资 6.现要了解某机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该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是() (1)连续变量(2)离散变量(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是() | (1)动态指标(2)质量指标(3)流量指标(4)强度指标 8.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1)统计分组法(2)大量观察法(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 9.()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2)咨询功能(3)信息功能(4)监督功能 10.()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2)及时性(3)总体性(4)连续性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 (1)差异性(2)综合性(3)社会性(4)同质性 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1)威廉·配第(2)阿亨瓦尔(3)凯特勒(4)恩格尔 13.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1)抽象的量(2)具体的量(3)连续不断的量(4)可直接相加的量14.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1)政治算术学派(2)社会统计学派(3)国势学派(4)数理统计学派

统计学简答题及课后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内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内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4)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5.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包括的基本内容 答: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是全部调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进行的保证。 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的内容有:调查目的与任务、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6.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统计分组是根据事物的内在特征和研究要求,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部分的一种方法。统计分组必须遵循“穷举”和“互斥”的原则。“穷举”是指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都有可能被归入某一组。“互斥”是指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一个组,而不能同时归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统计分组方法因选择的分组标志及其组合形式不同而异。常用的有按一个品质标志或一个数量标志所作的简单分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重叠起来所作的复合分组等。 7.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