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共50页
合集下载
第3单元 第2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及五四爱国运动

4.指导思想
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 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
5.对外交往
太平天国曾与外国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 持太平天国时,被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问 题。 6.失败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也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阶级 矛盾尖锐。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 (2) 广西 自然灾害严重,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 2.过程 (1)兴起和发展 ①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 金田村 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1853年3月定都 天京 (南京),并进行 北伐 和 西征 。 (2)达到全盛 ① 1856 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②颁布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
菜
单
YL · 历史 (山东专用)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要 点 突 破 · 提 知 能 典 例 探 究 · 明 考 向
2.为什么洪仁玕的改革方案“没有人来支持他付诸实施”? 【提示】 (1)《资政新篇》虽然顺应时代潮流,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的产物,不能被农民阶级理解和接受。 (2)太平天国后期斗争形势严峻,没有办法实施。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要 点 突 破 · 提 知 能 典 例 探 究 · 明 考 向
三、五四爱国运动 1.历史背景 (1)1915年日本提出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 二十一条 ”。 (2)1918年 巴黎和会 召开,欧美列强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 给日本的决定。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 外交失败 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主要过程
课件3: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考点2
辛亥革命
材料一 辛亥年间,不是只有清室的遗老遗少,或者张勋 那样情愿向旧王朝顶礼膜拜的人才继续留辫的。好多人将发辫 盘在头顶,或藏在帽子里,还有人干脆一如既往,将辫子自自 然然地垂于脑后,清末政坛的风云人物张謇,倒是把辫子剪 了,可是他却郑重地将剪下来的辫子珍藏起来。
——《上海研究资料》
材料二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少乡村不再像过去那样平 静了,一些乡绅愁眉苦脸,惶惶不可终日,各地纷纷易帜(即 改变旗号),满清的官太爷也都被民国的“公仆”取代了。但 过了些日子后人们便发现,名称虽是换了,可掌权的还是那些 地主老爷,绅士和财主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神气。
[学法引领] 有关辛亥革命的“一、二、三” 一个理论:三民主义。 两大结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 三大事件: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通史链接]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内容
链接点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
材料三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 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 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中国纪事》 3.如何理解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提示: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表现出失望和指责,认为太 平天国政权已经跟晚清政权没有多大差别,这说明马克思从先 前肯定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性转变为指责,实质看到了太平 天国政权后期的堕落和蜕变,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 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 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 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 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 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 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 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 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高考历史知识讲解 基础+重点+训练 课件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65张PPT)

,还包括封建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的结束以辛亥革命中清帝退位为标志。封建制度
• 三五四爱国运动 • 1.背景: •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 (2)一战期间,日本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 (3)巴黎和会的召开,欧美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 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
• (2)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全国十几个省相
• 4.革命高潮: • (1)民国的成立: • ①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孙中 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 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颁布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 3.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 变革的影响。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 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 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 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 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纪念五四运动,发
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
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 (8)太平天国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
果。
• 二辛亥革命 • 1.革命背景: • (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 国的控制和掠夺。 • (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 2.酝酿准备: • (1)组织准备: •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了兴中会 等革命团体。 • ②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 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 (5)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有变化,尤其是以洪仁
玕为代表的进步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
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的结束以辛亥革命中清帝退位为标志。封建制度
• 三五四爱国运动 • 1.背景: •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 (2)一战期间,日本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 (3)巴黎和会的召开,欧美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 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
• (2)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全国十几个省相
• 4.革命高潮: • (1)民国的成立: • ①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孙中 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 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颁布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 3.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 变革的影响。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 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 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 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 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纪念五四运动,发
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
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 (8)太平天国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
果。
• 二辛亥革命 • 1.革命背景: • (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 国的控制和掠夺。 • (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 2.酝酿准备: • (1)组织准备: •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了兴中会 等革命团体。 • ②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 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 (5)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有变化,尤其是以洪仁
玕为代表的进步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
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第7课时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爱国运动

实录二 五四运动的结果:五四运动并未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性质,因此,五四运动只能说取得了初步胜利,不能说取得 彻底胜利。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因为它肩负了民主 革命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属于近代民主革命的范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而 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与探索,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动 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 要一环。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答案 (1)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共和观念激荡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 隐藏着失败的危机。(只要言之成理,总结出2条以上即可) (3)国家主权在民。 (4)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角度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 提示:(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与鸦 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有关。 (2)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思想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产生较大的影 响,这些都是与历史上的旧式农民战争不同的。 (3)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后 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历史上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所 没有的新情况。 (4)太平天国的领袖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资政新篇》,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因素。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爱国 运动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因为它肩负了民主 革命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属于近代民主革命的范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而 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与探索,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动 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 要一环。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答案 (1)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共和观念激荡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 隐藏着失败的危机。(只要言之成理,总结出2条以上即可) (3)国家主权在民。 (4)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角度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 提示:(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与鸦 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有关。 (2)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思想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产生较大的影 响,这些都是与历史上的旧式农民战争不同的。 (3)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后 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历史上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所 没有的新情况。 (4)太平天国的领袖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资政新篇》,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因素。
第7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爱国 运动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fx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1

《天朝田亩制度》
产生 背景 社会 经济 主张 群众 基础 作用
《资政新篇》
特点
相同
消灭 1853年初为巩固政权, 1859年为改革内政,衰 发展 私有制 弱时期 私有制 强盛时期 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 和资本主义经济 绝对平均主义 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利益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 和要求,群众基础广泛 地要求,群众基础薄弱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 没有付诸实施,无积极作用 斗争的蓬勃发展 革命性;空想性;落后 进步性;局限性; 性; 革命纲领;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未能真正实施
社会危机: 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与掠夺。 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挽救统治。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组织准备: 思想准备: 兴中会、同盟会等组织的成立。 三民主义;维新派与革命派论战,推动了革命运 动的发展。
军事准备: 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据《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整理
(1)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 的开端”。(4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 (2)据材料,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2分) 历史分期可以从不同的史观或角度来标示或划分; 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史学家对历史分期的叙述和认识却带 有主观色彩。( 2分,言之有理,皆可得分。答对1点即可) 2015-4-27
(1)爱国性: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把矛头直指列强; (2)积极影响:“扶清”有利于争取爱国官军, “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3)消极影响:“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 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反帝爱国运动
产生 背景 社会 经济 主张 群众 基础 作用
《资政新篇》
特点
相同
消灭 1853年初为巩固政权, 1859年为改革内政,衰 发展 私有制 弱时期 私有制 强盛时期 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 和资本主义经济 绝对平均主义 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利益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 和要求,群众基础广泛 地要求,群众基础薄弱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 没有付诸实施,无积极作用 斗争的蓬勃发展 革命性;空想性;落后 进步性;局限性; 性; 革命纲领;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未能真正实施
社会危机: 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与掠夺。 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挽救统治。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组织准备: 思想准备: 兴中会、同盟会等组织的成立。 三民主义;维新派与革命派论战,推动了革命运 动的发展。
军事准备: 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据《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整理
(1)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 的开端”。(4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 (2)据材料,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2分) 历史分期可以从不同的史观或角度来标示或划分; 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史学家对历史分期的叙述和认识却带 有主观色彩。( 2分,言之有理,皆可得分。答对1点即可) 2015-4-27
(1)爱国性: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把矛头直指列强; (2)积极影响:“扶清”有利于争取爱国官军, “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3)消极影响:“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 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反帝爱国运动
第四单元第八讲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岳麓版)

考点一: 考点一:太平天国运动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考点一: 考点一:太平天国运动
4.走向失败 . (1)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持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 兵分三路围困天京。 年 在英、法军队支持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 天京, (2)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年 湘军攻破天京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5.历史意义 . (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 扫荡了王朝秩序, 扫荡了王朝秩序 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 治基础。 治基础。 (2)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颁布的《 颁布的 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资政新篇》 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4)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动摇 )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化运点二:辛亥革命
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背景 . (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2.兴起: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起: 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兴中会, 兴中会 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3.发展 . (1)建立革命政党: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 建立革命政党: 东京成立 建立革命政党 年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后阐发为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后阐发为 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 民报》为机关刊物。 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 ,以《民报》为机关刊物。 (2)与改良派论战: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与改良派主要围绕要不要以暴力 与改良派论战: 与改良派论战 同盟会成立后, 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 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 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 (3)发动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 发动武装起义: 月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发动武装起义 其中最著名的是1911年4月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沉重打 年 月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鼓舞了人们革命斗志。 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鼓舞了人们革命斗志。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 课件下载

治的 政治基础 。 (2)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成 为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由于深受 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 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迅速殖民 地化的历史作用
5.结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 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却为中国的进步 打开了闸门,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
2.(2010·南通调研)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 () 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 企图;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反动本质,一定程度上推 动了清王朝的 改革运动 。
三、辛亥革命 1.背景 (1)19世纪末,列强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族危机加
深,同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以往救国主张和实践的失败,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 级革命的一部分。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 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 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成 为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由于深受 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 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迅速殖民 地化的历史作用
5.结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 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却为中国的进步 打开了闸门,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
2.(2010·南通调研)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 () 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 企图;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反动本质,一定程度上推 动了清王朝的 改革运动 。
三、辛亥革命 1.背景 (1)19世纪末,列强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族危机加
深,同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以往救国主张和实践的失败,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 级革命的一部分。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 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 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2.太平天国运动的四个新特点 一、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 三、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四、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史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
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 荒相通,„„ 史料二 亭„„ ——《天朝田亩制度》 ——洪仁玕《资政新篇》 兴车马之利 „„ 兴银行 „„ 兴器皿技艺 „„ 兴邮
考点二 辛亥革命
史料二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 “法 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节选自《临时约法》
解读 史料内容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近代
民主代议制的一些特点。
考点二 辛亥革命
史料三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 500 余家,不少 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 报纸发行总数达 4 200 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 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 力,亦受其宣传”。
解读 史料反映出民主、民权、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 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考点二 辛亥革命
史料四 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
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 可以这样认为, 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 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沿海、沿江城市先 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 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