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家长与孩子的矛盾演讲稿

合集下载

牵手两代养育青春期孩子遇到的难题发言稿

牵手两代养育青春期孩子遇到的难题发言稿

牵手两代养育青春期孩子遇到的难题发言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话题,就是养育青春期孩子时,父母和孩子之间那些“微妙”的关系,简直可以说是满满的“挑战”啊!说实话,咱们在看别人家的孩子那会儿,总觉得青春期不过就是个让人烦心的阶段,可等自己家孩子到这年纪,你就明白了,咋说呢,简直是“人心隔肚皮”,什么叫做“无解的难题”,一切尽在其中。

你看咱们这一代当父母的,记得自己小时候啥样?总是嚷嚷着要自由,想逃脱管束,每天早上被催着起床,唉,爸妈好像总是抓着我们的“短板”不放,哪个地方不对劲就得念一大堆。

所以,咱们也是当了父母之后才明白,为什么当时他们那么“烦”我们。

爸妈的“烦”是出自爱,爱到什么程度呢,爱到怕你不懂,怕你吃亏,怕你迷失。

所以,大家也能理解,父母这份担心和操心,简直就是全天候、无时无刻的。

可今天的孩子不一样了。

现在的青春期孩子,他们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诱惑,手机、游戏、社交媒体,哪样不是比我们那时候的电视和电话要复杂得多?他们可以在一个瞬间就接触到全世界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我们不敢想象的。

咱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也调皮捣蛋,但毕竟是线下的嘛,网上的那些花花世界我们并不懂。

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就是他们的手机,别看他们天天和朋友“打闹”,真正能让他们“上头”的,往往是那些线上世界的东西。

这就让咱们这些父母,简直是“摸不着头脑”,感觉自己像个“外星人”一样。

比如说吧,有一天我发现我儿子躲在屋里玩手机,一问他是不是在做作业,他居然说:“在做,正在查资料。

”我听完差点没喷饭。

你说你查资料,那屏幕上闪烁的不是游戏界面是什么?我真的是“满脑袋问号”,一边担心他是不是沉迷,一边又想,孩子也有点“机智”了。

这时就会发生那种经典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世纪对话”——我说你在干嘛,他说“没干啥”,我再问他是不是在玩游戏,他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又不是傻子,做作业不能玩游戏。

”我心里嘀咕:“哎,咋感觉这句反而像是在给我上课?”这种场面,大家是不是很熟悉?每当我们试图通过一些看似简单的“问话”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时,总是感觉话刚问出去,孩子的回答就像个“反弹的球”,一下子把所有的“心思”都给挡回去了。

关于青春期和父母矛盾的作文

关于青春期和父母矛盾的作文

关于青春期和父母矛盾的作文英文版Teenage years are often a tumultuous time filled with changes, challenges, and conflict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ources of conflict during this period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enagers and their parents. As teenagers strive for independence and self-identity, they may clash with their parents who are trying to maintain control and guidance.The teenage years are a time of transition, both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Teenagers are trying to figure out who they are and what they want out of life, while parents are trying to protect and guide their children through this confusing time. This clash of desires and expectations can lead to arguments, misunderstandings, and hurt feelings on both sides.Communication is key in resolving conflicts between teenagers and their parents. Both parties need to listen to each other, express their feelings and concerns, and try to find common ground. It's important for teenagers to understand that their parents only want what's best for them, even if it may not seem that way at times. And parents need to remember that their teenagers are individuals with their own thoughts, feelings, and desires.Ultimately, the teenage years are a time of growth and learning for both teenagers and their parents. By working together, communicating openly, and showing understanding and empathy towards each other, conflicts can be resolved and relationships can be strengthened.关于青春期和父母矛盾的作文青少年时期往往是一个充满变化、挑战和冲突的时期。

写孩子和家长的矛盾与解决矛盾的作文

写孩子和家长的矛盾与解决矛盾的作文

写孩子和家长的矛盾与解决矛盾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孩子和家长的矛盾与解决矛盾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讲一个大人和小孩之间经常会发生的事情——矛盾。

矛盾是什么呢?就是双方的想法或者做法不一样,产生了分歧和对立。

比如爸爸妈妈想让我做作业,可是我更想看动画片;或者爸爸妈妈要求我按时睡觉,但我觉得晚上玩游戏更有意思。

孩子和家长之间有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年龄、阅历和想法都不太一样。

家长是为了我们好,想要我们将来有前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孩子们就是孩子,只关心眼前的快乐,根本想不到那么多。

所以双方就会产生分歧和矛盾了。

我经常和爸爸妈妈吵架,因为他们总是阻止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前两天,我偷偷在电脑上玩游戏到很晚,第二天在学校就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

老师发现后,把我叫了出去训了一顿。

回到家,妈妈生气地把电脑没收了,说再也不让我玩了。

我当时超级生气,跟妈妈大吵了一架,还把房门狠狠摔上了。

后来爸爸回家,知道了这件事。

他没有像妈妈那样直接生气,而是耐心地跟我解释。

原来晚上玩游戏到很晚,第二天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

长期下去,不但学习会落后,而且还会近视、长高受影响。

所以爸爸妈妈才不让我熬夜玩游戏。

听了爸爸的解释,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是啊,我太任性了,只想着眼前的快乐,却没有考虑到会带来的后果。

如果每天都熬夜玩游戏,将来不但学习会落后,身体也会出问题。

到那时,我会后悔莫及的。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主要源于孩子的任性和家长的良苦用心。

家长是为了我们好,希望我们将来有出息。

虽然现在孩子们看不到远处的结果,但只要耐心听家长的劝说,终归是能明白过来的。

作为孩子,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而不是固步自封、我行我素。

同时,父母也要用更温和、耐心的方式跟孩子交流,而不是直接发火斥责。

只有双方互相体谅、互相理解,用爱心去化解分歧,孩子和家长的矛盾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我会努力改正任性的毛病,多听父母的话。

青春期家长与孩子的矛盾演讲稿

青春期家长与孩子的矛盾演讲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青春期家长与孩子的矛盾演讲稿篇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矛盾揭示!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矛盾揭示!青春期对于成人来说回忆是美好的,对于家长来说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矛盾是难以捉摸的。

其实不然,现在老师就来说一说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矛盾到底是什么样的?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矛盾普遍存在两类。

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了解了孩子的矛盾心理,加上家长的正确引导可能就会让孩子稳定度过矛盾的青春期,为以后的生活产生一些好的影响!一、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

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

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二、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现代青少年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他们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不但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爱科技读物;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对国内外大事津津乐道。

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

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

化解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从众多的兴趣中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

在学习中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形成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引导的,青春期是一个既矛盾又敏感的时期。

各种矛盾心理对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大人们可不能忽视这一问题,了解孩子的矛盾心理,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关心与教育刻不容缓。

对孩子还是很重要的。

青春期孩子与父母冲突作文

青春期孩子与父母冲突作文

青春期孩子与父母冲突作文哎呀,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天天在家里“上演”。

你们说是不是这样呢?就拿我身边的朋友小明来说吧。

有一次,小明在房间里写作业,写着写着,他妈妈突然进来了,看了一眼他的作业,就开始唠叨:“你这字怎么写得这么乱,学习态度就不端正,怎么能学好呢!”小明一听,气不打一处来,“砰”地一声把笔扔在桌子上,大声反驳:“我一直在认真写,你根本不懂,就知道挑刺!” 他妈妈也急了:“我这是为你好,你还不领情,你看看人家隔壁的小王,每次作业都工工整整,成绩也那么好,你怎么就不知道学学呢!” 小明跳起来,脸涨得通红:“你老是拿我跟别人比,那你怎么不看看我好的地方,我就没有一点优点吗?”嘿,再说说我自己吧。

前几天,我跟爸妈说想去参加一个同学的生日聚会。

他们一听,立刻摇头:“不行,去什么去,马上要考试了,还不抓紧时间复习。

”我急得直跺脚:“考试考试,你们就知道考试,我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呀,难道我就只能学习吗?”爸爸一拍桌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们都是为了你的将来着想。

”我也不甘示弱:“为我着想,那也得尊重我的想法吧,我又不是学习的机器!”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和父母的冲突,就像两只刺猬,想要靠近彼此取暖,却总是不小心刺伤对方。

父母就像那老旧的地图,他们习惯了用自己的经验和方式给我们指引方向;而我们就像那新的导航软件,想要按照自己的路线前行。

有时候,我觉得父母就像紧箍咒,天天在我们耳边念叨;而我们就像那孙猴子,一心想要挣脱束缚。

可是,没有了紧箍咒,孙猴子也许会迷失方向;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我们也许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很多弯路。

我也知道,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他们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为了给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让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他们希望我们能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不要像他们一样辛苦。

可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梦想,我们希望他们能多理解我们,多给我们一些自由和空间。

亲子矛盾班主任发言稿范文

亲子矛盾班主任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亲子矛盾。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亲子矛盾则是我们共同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想说,亲子矛盾是正常现象。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年龄、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家长与孩子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

然而,矛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矛盾。

一、了解矛盾根源亲子矛盾的产生,往往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期望过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2. 沟通不畅: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误解和矛盾的产生。

3. 观念差异:家长与孩子在某些观念上存在分歧,如教育方式、生活习惯等。

4. 父母离异: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亲子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二、化解矛盾的方法1. 改变心态:家长要调整心态,接受孩子成长的规律,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2. 增进沟通: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尊重孩子的意见。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亲子矛盾案例,找到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 家庭教育: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5. 专业指导: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三、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解决亲子矛盾的重要途径。

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努力,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和校园环境。

1. 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可以增进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 建立家校联系群:家长可以通过家校联系群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校园动态,及时与老师沟通。

3. 家长志愿者活动: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增进与孩子的感情,同时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

总之,亲子矛盾是我们共同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心、耐心和智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最后,祝愿每一位家长和孩子们都能拥有美好的亲子关系!谢谢大家!。

家长发生纠纷总结发言稿

家长发生纠纷总结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本次家长会上的发言代表。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共同探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今天,我想就近期家长之间发生的纠纷进行一次总结发言,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反思。

一、纠纷原因分析近期,我们家长之间发生了一些纠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教育观念的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如对待孩子的学习压力、兴趣爱好等方面。

2. 沟通不畅: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误解和矛盾的产生。

有些家长在遇到问题时,选择默默承受,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使得问题逐渐恶化。

3. 缺乏信任:部分家长对其他家长或学校产生不信任,认为他人或学校的教育方式不正确,从而引发纠纷。

4. 竞争心理: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影响下,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产生攀比心理,导致纠纷。

二、解决纠纷的方法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家长之间的纠纷:1. 加强沟通:家长之间要坦诚相待,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彼此的教育观念和期望。

通过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减少误解。

2. 增强信任: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相信其他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方式。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

3. 学会包容:家长要学会包容他人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在遇到问题时,要冷静分析,避免情绪化。

4. 提高自身素质:家长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5. 寻求专业帮助:当家长之间出现难以解决的纠纷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教育专家等。

三、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校合作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我认为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 提高教育质量:家校合作可以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2.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校合作有助于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家长会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发言稿1分钟

家长会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发言稿1分钟

家长会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发言稿1分钟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就是要谈谈孩子们的青春期。

我想说的是,青春期是个什么东西呢?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们开始长大了,身体、心理都会发生很多变化。

这个阶段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孩子们的青春期呢?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

我知道你们可能会觉得很难接受,但是请相信我,这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包括我们的孩子。

当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样子、穿着等外在问题时,我们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是过度干涉。

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信任。

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困惑的时期,孩子们可能会有很多疑惑和不安。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建议。

我们也要学会适时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变化剧烈的时期,孩子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时候,我们要及时发现并寻求专业帮助。

我们还要教会孩子们如何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

可以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减压方法,如运动、听音乐、看喜剧电影等。

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朋友圈子,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矛盾和小摩擦。

这时候,我们要教育孩子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如尊重他人、学会沟通、勇于承担责任等。

我们也要关注那些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的人或事,及时进行干预和制止。

我想说的是,作为家长,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童心。

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但是我们仍然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最好的支持和帮助。

面对孩子的青春期,我们要学会尊重、倾听、关注和引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陪伴孩子们度过这个美好而又充满挑战的时光。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青春期家长会讲座演讲稿青春期家长会讲座演讲稿各位家长,今天的家长课堂我们谈谈青春期的问题。

子女到了青春期,家长会发现她们很明显的变化,情绪越来越敏感,自主意识也开始增强。

在这里我们来谈一下很多家长都比较关心的话题,“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的问题。

一、青少年太听话,不是优点。

先看两个来自广东省的例子:聪明漂亮、学习不错、家境优裕、备受父母的宠爱、在学校很有人缘??但是,尽管有这些让同龄人羡慕的条件,刚过16岁生日的阿琼还是家中从8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珠海平沙的一名初三女生刘某某也在家中割腕自杀。

并且,和阿琼一样,刘某某仿佛也没有明显的自杀的理由。

很多家长会认为,女孩子十几岁,这个年龄是无忧无虑的、整天傻开心的年龄,但没想到她会有那么多的愁?”那么我们先来看看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容易忧愁、敏感和抑郁。

而青春期是注定要叛逆的。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对矛盾的心理冲突: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

前者意味着丧失,是辞旧;后者意味着获得,是迎新。

在这对矛盾当中,如果后者占据了主要地位,那么尽管不断地有莫名的忧伤袭来,我们仍然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整体上是积极的、阳光的。

相反,如果前者占据了主要地位,抑郁情绪就会成为我们的主导情绪。

但问题是,我们的文化中,不鼓励孩子的独立性。

“我们的文化,喜欢好孩子。

经典的好孩子,在家里听父母的话,依赖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依赖老师。

这样一来,这个孩子的独立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他会觉得自己不是为自己而活,于是就缺乏动力。

他可能会出色地完成老师和家长交给他的任务,但他却表现得比较麻木,对很多事情都缺乏欲望和追求,这也是抑郁的一种体现。

”“爸妈说我应该做??,如果调查中学生平常爱说的话,其中说得最多的句式是“爸妈要我做??”而相当地缺乏“我想(要)??”这样的句式,比较典型的句式是“如果不是为了爸妈,我早不想。

了”。

对此,我的理解是,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的,他们是在为父母而活,他们学习、生活的动力来自父母的压力。

如果他们是“坏孩子”,他们就会走上叛逆之路,不理会父母的压力,甚至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们向东,他们非向西。

这种“叛逆”,其实是青少年在争取自己的独立空间,试图成为他自己。

“好孩子”易有两个恶果这样看来,好孩子似乎比坏孩子更可取。

但其实,从十二三岁开始,一直到青春期的基本结束,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二个“叛逆期”(第一个是2 3岁)。

正常情况下,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表现出较强烈的叛逆来,不听父母的话,什么事都要自己来。

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脱离对父母及重要亲人的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

以正常的速度走完这个叛逆期之后,他们在18岁左右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他们开始基本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这也意味着他们终于基本成了一个成年人了。

有了这个“自我”,他们就会有较强烈的欲望,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从而不需要监督也能有很强的动机去追求一些人生目标。

然而,那些过于好的“好孩子”,他们的父母控制欲望太强,一直让孩子按照他们的安排来学习和生活,而根本没有给孩子独立的空间,甚至严格抑制孩子的“叛逆”。

这样的话,这些好孩子的青春期就没有一个正常的“叛逆期”。

这会造成两个恶果:1.叛逆期推迟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主人公就是典型的叛逆期推迟。

他到了大学才出现了强烈的叛逆心,故意和父母、老师对着干,故意不认真学习。

而另一个经典的案例是,一位男士,到了36岁才开始他的叛逆期。

他离了婚,因为婚姻是父母安排的。

他辞去工作,因为工作是父母安排的。

最后,他很理智地对父母说:“我已经36岁了,这之前的前半生,我完全是为你们活着,什么都听你们的,但后半生,我想为自己而活,我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请你们理解我,不要再控制我。

”2.缺乏生命力太好的“好孩子”,会有一种通病:缺乏激情。

因为,他们努力学习也罢,努力工作也罢,都不是发自自己内心,而是为了满足父母及家人的期待。

这种刻意的努力,是一种强迫性的努力。

父母要督促他们,他们也要经常督促自己,才能继续努力下去。

但是,他们仿佛对努力来的结果,譬如好成绩等奖赏没有什么热情,他们的口头禅是“没所谓”,仿佛是什么都可以失去,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他们兴奋。

阿琼在遗书的一开始写道:“我不快乐,一直以来也不快乐,我似乎觉得缺了点什么,但我说不出是什么,那使我不安和痛苦。

”她的“缺了点什么”,可能就是生命激情。

她在家很听话,在学校和同学的关系看上去很好,她哥哥说她“什么事都能自己搞定”。

这看上去很好,很容易让家人以她为傲。

但同时,她对什么都不在乎,也没什么兴趣和爱好,一直都有点冷冷的样子。

这种感觉积攒下来,最终让她对活着彻底失去了欲望和动力。

因此,在这里我们希望父母能做到的几点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就会减轻。

如果父母不尊重,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反而容易变得更强。

第二,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

在正常情况下,不必太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

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因为他什么都想尝试,今天是这种心理状态,明天可能就变成另一种样子了,做父母的不必太为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

第三,青春期之前,一般说来,父母是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神”,孩子们普遍对父母有一定的崇拜心理,这种心理让他们依赖父母。

但进入青春期后,这种崇拜心理一般会消失大半,孩子们会重新崇拜新的偶像,譬如明星人物、政治家、科学家等。

这种心理的转变,会让孩子们变得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父母应做好这种思想准备,明白孩子这种心理转变背后的积极意义。

第四,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譬如和父母对着干、早恋等大动干戈,要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适当反思是不是对孩子控制得太厉害了。

一般说来,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适当变弱,孩子们的叛逆程度也会自然而然地下降。

第五,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要再把“乖”“很听话”还当作优点来看。

相反,做父母的应该感觉到焦虑和担忧,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独立的世界,减少他的依赖心理。

第六,谨防孩子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

如果孩子比较叛逆,这恰恰说明他一般会有较强的活力,不太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

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听话,那父母倒是应该有所担忧。

评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郁症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三少”,即话少、行动少、情绪少。

像阿琼,在家中很少说话,暑假很少出门,情绪一直很低落,已经明显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了。

最后,我们希望家长能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即便对专业人士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曾有一个德国心理学家说,当处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时,能有20%的成功率就很不错了。

所以各位家长也不需要太强求或太自责。

篇二:讲稿:家长怎样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怎样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临朐县冶源初中李秀国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因为我们可以一起静下心来,一起探讨如何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这一话题。

从家庭角度看,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欢乐的家庭氛围。

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1 不要整天盯着孩子在干什么,家长应换位思考有的家长整天盯着孩子,希望孩子24小时都在学习,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但把教育变成一种监视、“督学”就不好了。

有的家长就是双休日不在家,也要打个电话问一问,看孩子是不是在家学习。

有的家长拆看孩子信件,翻看孩子日记,监视孩子电话。

我们换位思考,如果你背后总有一双眼睛盯着你,你会是什么感觉?那是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很容易使孩子加重逆反心理,严重时,会导致学习上的情绪对立。

父母要用关心、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尊重孩子的人格特点。

2 当父母在批评教育孩子时首先要想到孩子的感受批评孩子时,不要给予主观上的论断,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例如:孩子的脸弄脏了,你对孩子说:“你的脸很脏”,而不是说:“你是个脏孩子”。

孩子作业完成的很慢,边玩边写。

你应该说:“你的作业写的很慢”,而不是说:“你真笨,作业写的那么慢”。

批评孩子时,应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在你批评孩子而孩子一言不发时,这时你可以说:“你是不是很生气?你是自己觉得做错了,还是认为爸爸妈妈不公平?”这里孩子对批评的感受很重要。

当你的孩子考试成绩很差时,你怎样批评孩子?首先要认同孩子当时的真实情感。

你可以告诉孩子:“你没考好,我知道你心理很不好受,我们心理也不好受。

”过后,再和孩子深入交谈。

不能让孩子感到我给爸爸妈妈丢脸了,爸爸妈妈不喜欢我。

应该让孩子有这样的感觉:爸爸妈妈说我、批评我,但他们还是喜欢我、爱我的,要让孩子明白他们始终是安全的、被爱的。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接纳”。

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无条件地接纳你。

对孩子的批评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但批评要讲艺术性,不要动不动就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如果孩子真实感受到无论对错家长都会毫无条件地接纳他,他在学习上就会有更大的动力,他想努力是因为有你们的爱,而不是为取悦父母。

一个没有享受到真实被接纳乐趣的孩子,他们会一直生活在恐惧当中,既便成年之后。

3 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因为“火车晚点,不一定会误船”。

父母千万不能一窝蜂跟着大家走,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跟邻居孩子比,“你瞧人家二楼的小芳多聪明,总考全班第一名,你怎么就那么笨。

”在对比中讽刺孩子,这样只会增加亲子间的冲突,增加孩子的自卑心理。

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从外表看,人们之间没有太大差距,但从个人素质看会有很大不同。

我们总爱说:“别人能做到的你为什么做不到?”其实,有时他真的做不到。

最好的比法是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比自己的进步、成长、成熟。

从“多元智能理论”上讲,要乐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相信在他们身上一定潜藏着智慧的种子,用发掘金矿的眼光来观察,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刺激,他就会显露、展现和发展起来。

家长要树立一个观念:“我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要关注孩子的特点及成长过程,而不是结果。

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热爱学习、心理健康、独立自主。

4 给孩子一个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就是把自己关注的问题告诉孩子,和孩子谈心、聊天、沟通,并真正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听听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在家庭中成为主角。

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一是孩子的意见值得参考,二是更重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一种尊重、认可,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满足孩子的成人感,为孩子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意见、要求,家长不要不加思索的否定、一口拒绝,而应坐下来认真分析,充分了解孩子的看法,如果是错的,要指出错误的原因和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