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医院感染控制

合集下载

结核病医院感染防控

结核病医院感染防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 步,结核病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越来越高,需要医院不断提高 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结核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
持。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医护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REPORTING
结核病流行趋势及特点
全球范围内,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仍居高不下,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 区。
结核病与艾滋病等其他传染病的共感 染情况增多,加剧了疫情的复杂性。
耐药结核病和多重耐药结核病问题日 益严重,给治疗和防控带来极大挑战 。
医院内感染风险因素分析
01
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结 核分枝杆菌,易通过空 气传播导致院内感染。
制定医院感染防控制度与流程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结核病医院感 染防控制度与流程,并不断完善。
加强监测与评估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改进。
制定并执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
01
对医疗器械、用品、环境等进行定期消毒,确保消毒效果符合
规范要求。
强化隔离措施
02
对结核病患者实行分区收治,设置独立病房和专用通道,减少
交叉感染风险。
加强手卫生管理
03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
院感染发生率。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 技能水平。
强化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结核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结核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结核门诊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门诊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结核门诊所有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实习生等。

第三条结核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全员参与,责任到人;3. 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结核门诊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1. 制定结核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监督检查医务人员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3. 对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4. 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5. 收集、分析医院感染监测数据,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六条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做好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随访工作。

第七条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结核病感染防控的认识和技能。

第八条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做好手卫生。

第九条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穿戴防护用品。

第十条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处置。

第十一条加强环境消毒,保持诊疗环境清洁、卫生。

第十二条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结核病感染防控的认识。

第四章监测与报告第十三条定期对结核门诊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包括感染病例、感染率、消毒灭菌效果等。

第十四条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五条定期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结核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六条对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七条对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

肺结核的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

肺结核的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
区域风险不同,防护措施不同
门诊、病区环境
常用的环境控制措施 •通风(自然和机械) •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 •高效过滤装置 •物理化学消毒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气流方向:清洁区-工 作人员区-病人区-排 出
•空气入口应远离空气出 口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
• 杀灭结核杆菌 • 作为通气方法的补充 • 不能替代负压 • 不能替代高效过滤器 • 系统维护 • 职业防护
浓度 • 通过环境控制系统来控制空气流向,从而
降低传染性飞沫核往别处扩散的风险
医院感染分区
• 1.低危险区:行政管理区、教学区、生活服 务区、图书馆等;
• 2.中危险区:普通门诊、普遍病房等; • 3.高危险区:呼吸科门诊、呼吸科病房; • 4.极高危险区:结核病门诊和病区、特别是
耐药结核病病区、感染疾病(科)门诊和病房、 特殊检查场所等。
提示工作人员疑似感染罹患肺结核者,应赴 结核门诊就诊,经结核门诊评估后进行相应 的高风险暴露后处理。
•(二)高风险暴露后处置 经结核门诊评估后,行PPD皮试(或血伽
马干扰素释放试验),胸部CT,有痰则痰抗 酸菌涂片3次,追踪随访,2月后、半年后、1 年后、2年后重复上述检查。必要时痰结核菌
医务人员感染结核风险水平
影响结核菌感染的因素(三)
• 3.医疗因素 –社区内的结核患病率 –医疗机构的结核患病率 –结核病人数量 –医务人员数量 –感染控制措施
二、结核感染防控“金字塔”
(一)管理控制(第一道防线)
• 目的:预防人员结核暴露,通过快速诊断与治疗 减少感染的播散
• 通过管理方法(早期诊断、结核病人的及时隔离、 及时正确的抗结核治疗)预防飞沫核的产生、从 而减少结核播散的危险的方法

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 设立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结核病患者的入院、出院管理,做好患者信息的登记、报告工作。

2. 对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3. 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降低感染风险。

4.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减少病原体滋生。

5. 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 定期对医院环境、设备、物品进行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四、监测与报告1. 建立结核病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监测。

2. 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 发现结核病医院感染暴发时,立即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4. 对结核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登记、报告,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宣传教育与培训1. 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

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

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

六、考核与奖惩1. 将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年度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

2. 对违反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

肺结核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肺结核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3、转运时,工作人员应做好经空气传播疾病的个人防护,转运中 避免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
患者转运要求
4、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容许时应戴 医用外科口罩。
5、转运过程中若使用转运车辆,应通风良好,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可采用负压转运车。转运完成后,应 及时对转运车辆进行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应遵循WS/T 367的要求。
培训与健康教育
重点区域、高风险人 群培训与健康教育
在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的 重点区域、部门和高风险 人群中开展经空气传播疾 病防控知 识培训,对就 诊患者和工作人员进行经 空气传播疾病防控的健康 教育。
流行期间的培训与健 康教育
在发生经空气传播疾病及 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流 行时,医疗机构应采取多 种形式针对该传染病 防 控进行宣传和教育。
4、应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展工作人员的症状监测,必要时应为高风险人 群接种经空气传播疫苗。
5、工作人员发生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时,应采用相应的免疫接种和 (或)预防用药等 措施。
6、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应遵循WS/T 442的相关要求。
小结:
开医嘱:空气隔离 T2病区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按楼层分开收治,菌(-)与菌(+)病人分 开放置,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一旦排除结核需及时转诊 做好个人防护:普通病区佩戴外科口罩,配备医用防护(N95)口罩 ( 气管镜时需用N95口罩、护目镜等) 做好清洁消毒灭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遇污染时 即刻消毒。(特别要注意因专科疾病确需住其它病区时,需单间、不能 用中央空调),痰液、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均需消毒后再倒入污 水道。
范围 名词术语 管理要求 患者识别要求 患者转运要求 患者安置要求 培训与健康教育 清洁、消毒与灭菌 工作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预防

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制度对布结核杆菌的防护

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制度对布结核杆菌的防护

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制度对布结核杆菌的防护布结核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引起多种感染,包括医疗机构感染。

医疗机构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感染了病原微生物,而不是在入院前已被患者携带的微生物。

医疗机构感染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在医疗机构防控布结核杆菌感染方面,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明确的感染防控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正确执行感染防控措施。

这包括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等基本措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其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特别是对患者接触的器械、设备和病房进行彻底消毒。

同时,要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空气传播的潜在风险。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监测。

对于可疑感染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措施,以避免感染的传播。

医务人员要提高对布结核杆菌感染的警惕性,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的感染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

在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制度中,应该明确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

医疗机构管理者要重视感染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督促,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另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告知他们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遵守医疗机构的感染防控规定等。

同时,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以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感染防控工作。

总结来说,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制度对布结核杆菌的防护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明确的制度和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加强对环境的消毒和清洁,隔离可疑感染患者,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结核杆菌感染的传播,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疗机构应该高度重视感染防控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感染防控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综合医院结核管理制度

综合医院结核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综合医院结核病防治工作,提高结核病诊疗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综合医院成立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设立结核病防治办公室,负责日常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各科室设立结核病防治联络员,负责本科室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和上报。

三、结核病诊断与治疗1. 严格执行结核病诊断标准,对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

2. 根据国家抗结核病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加强对耐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治愈率。

4. 定期对结核病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结核病报告与转诊1. 严格执行结核病报告制度,对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及时报告。

2. 对确诊的结核病患者,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转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建立健全转诊机制,加强与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协作。

五、健康教育与宣传1. 加强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2. 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

3. 利用医院宣传栏、网站等平台,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政策及科普知识。

六、医护人员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2.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医护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3.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护人员,进行再培训,确保其具备合格的结核病防治能力。

七、感染控制与消毒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

2. 对结核病患者实行分区治疗,减少交叉感染。

3. 定期对病房、手术室等场所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八、经费保障1. 医院设立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

2. 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一、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有效预防与控制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的第一道防线,是环境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最重要的控制措施。

它通过实施一系列管理手段,使得医务人员的相关高危人群感染结核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管理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本单位结核感染危险性评估、制定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建立健全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技术性标准、规范,对机构中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安全防护等技术培训和开展预防结核感染的宣传教育。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结核病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本机构感染管理的组织体系,并由业务能力较强的临床医护人员、感染管理人员组成感染控制技术小组,以加强对结核病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

(二)开展本机构肺结核感染危险性评估危险性评估的内容包括:统计本机构及机构中特定区域每年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数;统计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本机构或机构中特定区域的停留时间;本机构或机构中特定区域是否存在导致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浓度上升的因素,如环境通风、中央空调、痰液收集等方面。

根据上述内容确定本机构及机构中特定区域的危险级别。

易发生结核分枝杆菌交叉感染的高危环境包括:1. 候诊室和走廊:肺结核患者及其家属所处的候诊室和走廊,该区域人流量较大,人群密集,所有在此驻留过的人员均易感染。

2. 门急诊:该区域空间相对狭小,接诊的医师和护士与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接触密切,较易感染。

3. 病房:通风状况不良的结核病病房,除了临床医师和护士外,其他患者以及陪护人员和探视人员等也较易感染。

4. 实验室和放射检查室:该区域相对密闭,较易发生感染,尤其是从事痰涂片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人员更易感染。

(三)制定本机构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根据本地区结核病和艾滋病流行情况、本机构的诊疗条件等,制定本机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并确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计划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病的医院感染控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越巍
一、结核病的简介
结核病似乎曾经就要变成非常古老的疾病了,但是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结核病患者。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是第1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口号就是遏制结核,共享健康。

这枚邮票的人物大家都认识,科赫是对结核病的发现和治疗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历史上曾经认为肺结核是遗传性的疾病,像英国的作家勃朗特三姐妹都患有结核病。

苏联著名的作家契科夫和波兰的钢琴家肖邦也都曾患结核病,在他的家族里也有多人会得肺结核,包括近代的《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

出现了太多的家族性的结核患者。

所以人们曾认为结核病可能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

再追溯到1782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就曾经发布过一个法令,有些内容现在还在执行,比如对结核病人要及时进行报告和现在的传染病管理法是有类似之处。

医生必须穿工作服进行隔离,也都是现在还需要采取的措施。

当然也有些因为当时对结核病的认识不清,采取了很多过激的行为,但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结核病人。

比如死者家属要列出病人服装的清单,要烧毁所有病人易传染疾病的衣服和被褥,肺结核病人居住过的房间,要重新粉刷房间,然后要放置6个月以上,要烧毁所有木质房门和窗户。

1882年3月24日下午7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在柏林生理学院的阅览大厅,当时在场的观众只有36名,科赫在这个会场宣读了他关于发现结核菌的著名论文,这篇论文在4月10日发表在柏林临床周刊上。

在论文中科赫讲到:“我在无数次观察的基础上认为,在人和动物的所有结核病中,始终出现的是一种其特征不同于别的微生物的细菌,即结核菌。

他的发现证明了结核病既不是有其特殊组织,也不是由不定型的细菌、甚至巨型细胞所致,而是由结核菌引起的。

因此
也就不难确认什么是结核病了……”科赫的这一伟大发现,让人类真正认识到了结核病的元凶。

但是在科赫发表这篇著名论文以后,他的观点并不是马上就被所有人所认同。

1886年法国开始立法,禁止在全国任何城市、乡村等公共场所随地吐痰。

1887年3月5日伦敦·布朗普顿医院,该医院曾经是当年坚决反对科赫理论的,但是在科赫发表发现结核杆菌的论文5年以后,这家医院也开始接受他的观点,要求在医院里每个病房内的痰盂至少必须每星期倾倒和消毒一次。

这些立法和规定表明了当时开始有相当多的人相信科赫所说的结核菌的传染性,特别易于通过结核病人吐痰、喷嚏、咳嗽甚至近距离的谈话,将结核菌传染给对方。

1992年国际防痨协会和WHO倡议举办纪念罗伯特·科赫发现结核杆菌100周年活动,当时由马里共和国的防痨协会提议设立“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993年4月23日,WHO世界卫生大会在伦敦通过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

1995年底WHO提出倡议,我国卫生部也在1996年2月8日提出倡议来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科赫。

我国在2004年8月28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其中把肺结核病列为乙类传染病之一。

二、结核病的感染控制措施
在结核病的感染控制方面,要关注的几个环节,首先是病人,其次是医务人员,另外还有来访者。

每位医务工作者在为所有病人服务时都应该做到下面内容。

包括个人的防护用品,耐药菌的控制,消毒,废弃物的管理等,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感染控制环境,来防治结核病的传播。

结核病的感染控制措施上主要包括下面三个环节,就是管理控制、环境或工程控制和个人的呼吸防护。

(一)管理控制
1 .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管理是最有效的一项措施,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首先是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要包括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医疗、护理、服务的基本技能。

院内感染控制知识、角色,还有危险区域和操作的规范,特别是要按照特定的流程来开展工作。

2.减少医护人员暴露
第二个环节是预防飞沫核的产生,减少医护人员的暴露,对于结核病的病人要采用优先就诊和分开就诊的模式,设立单独的候诊区和就诊区域,设立单独的诊室进行治疗。

采取最简单的物理隔离的方式,把结核病的病人和其他患者分隔开。

尽量缩短结核病人在医疗机构的停留时间。

目前我国设立了专门的结核病管理机构,要求结核病人到专门的机构治疗,但在综合医院,出诊病人中存在着大量的潜在结核病人,所以在呼吸科的门诊中要对病人进行初步甄别,分开就诊,为病人提供物理隔离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大多数结核病人,可以采用非住院治疗的方式,定期复查,按照标准的治疗流程进行。

确定医疗机构中容易发生结核病感染的地方
专科医院是集中结核病人最多的地方,在综合医院中有很多潜在的结合病人,所以通风条件比较差的封闭式门诊的候诊区是造成结核病传播的重要危险区域。

所以对于呼吸科门诊或儿科门诊,这些高危人群,在就诊环境上要尽量避免通风差、和封闭的就医环境。

医务人员的操作过程中对于风险高,容易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区域要采用严格的控制措施,比如病人的痰液收集,支气管镜的检查和尸体解剖时,这些地方都容易对医务人员产生危害。

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对就诊环境和工作环境重新地进行设计、重新调整来降低对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传播风险。

左侧100位病人,如果其中有2位是结核病人,有98人处于暴露的环境下。

而如果采用10人一间,把100人分别放置在10个房间里,如果有2个结核病病人分住在2个病房,只会有18人受到结核病的暴露,能够大大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二)环境或工程控制
减少空气中飞沫核的浓度最简单、经济的方法是开窗通风,以稀释并排除结核病人所在区域的空气。

理想的方法是在独立的空间内使用机械通风,产生负压,阻止污染的空气进入其他环境。

此外还可以利用 HEPA 滤除传染性物质;紫外线照射消毒来杀灭结核菌。

通风是最简单的消毒方法,能够稀释室内污染空气,减少室内细菌数。

医护人员进入病房要戴口罩,患者离开病房时也要戴口罩,病房也要经常的清洁,当医务人员离开病房后要注意自身的消毒。

(三)个人呼吸防护
个人的主要防护途径是阻挡空气中悬浮的微小感染颗粒,首先要注意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

此外医用防护口罩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病人也要按要求戴好防护口罩,现在有的医院还在使用微粒呼吸器来阻挡空气中悬浮的微小感染颗粒。

要养成好的个人习惯,咳嗽时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在废物容器中,如果有的话,咳嗽时要佩戴外科口罩,接触呼吸分泌物后,立即清洗手,与他人至少保持 1 米的距离。

对于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一定要有合理、专门的管理控制,还要让合理的环境控制措施能够运行良好,工作时合理的个人防护措施必不可少,制定正确的废物处理程序,并建立正确的实验室安全程序。

三、总结
在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减少一次传播就意味着消除了一个潜在的结核病患者。

对与卫生工作者的保护同样重要,很多医院或机构认为在预防上花费太多不必要,但事实证明不作为的费用明显高于采取行动的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