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

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
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

细胞分裂素具体介绍知识分享

三、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 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都是促进细胞的伸长,虽然它们也能促进细胞分裂,但是次要的,而细胞分裂素类则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激素。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斯库格(F.Skoog)和崔氵山王攵(1948)等在寻找促进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的物质时,发现生长素存在时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1954年,雅布隆斯基(J.R.Jablonski)和斯库格发现烟草髓组织在只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细胞不分裂而只长大,如将髓组织与维管束接触,则细胞分裂。后来他们发现维管组织、椰子乳汁或麦芽提取液中都含有诱导细胞分裂的物质。1955年米勒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4822270.html,ler)和斯库格等偶然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发现也能诱导细胞的分裂,且其效果优于腺嘌呤,但用新提取的DNA却无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如将其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则又可表现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他们分离出了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kinetin,KT)。1956年,米勒等从高压灭菌处理的鲱鱼精细胞DNA分解产物中纯化出了激动素结晶,并鉴定出其化学结构(图7-15)为6-呋喃氨基嘌呤 (N6-furfur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 10H 9 N 50 ,分子量为215.2,接着又人工合 成了这种物质。激动素并非DNA的组成部分,它是DNA在高压灭菌处理过程中发生降解后的重排分子。激动素只存在于动物体内,在植物体内迄今为止还未发现。 尽管植物体内不存在激动素,但实验发现植物体内广泛分布着能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1963年,莱撒姆(D.S.Letham)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了一种类似于激动素的细胞分裂促进物质,命名为玉米素(zeatin,Z,ZT),1964年确定其化学结构为6-(4-羟基-3-甲基 -反式-2-丁烯基氨基)嘌呤 〔6-(4-hydroxyl-3-methy-trans-2-buten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 10H 13 N 50 , 分子量为129.7(图7-15)。玉米素是最早发现的植物天然细胞分裂素,其生理活性远强于激动素。 图 7-15 常见的天然细胞分裂素和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的结构式 1965年斯库格等提议将来源于植物的、其生理活性类似于激动素的化合物统称为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CTK,CK),目前在高等植物中已至少鉴定出了30多种细胞分裂素。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随堂练习和参考答案

生理学(本科)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随堂练习和参考答案 概述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大肠内消化吸收 1. (单选题)关于胃肠道平滑肌慢波电位描述错误的是() A. 慢波电位是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的自发电位变化 B. 慢波电位的去极化主要由Ca2+内流引起 C. 正常胃电图反映出胃的慢波电位频率比十二指肠的低 D. 锋电位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 E. 慢波电位水平受神经递质影响 参考答案:B 2. (单选题)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胃蛋白酶是胃肠道内最主要的蛋白酶 B. 小肠内的刺激因素总是抑制胃液分泌 C. 胃液在头期分泌量最大 D. 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基础分泌量可在正常水平

E. 生长抑素促进G细胞分泌胃泌素 参考答案:D 3. (单选题)对胰腺B细胞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胃肠激素是() A. 肠抑胃肽(GIP) B. 促胰液素 C. 胃泌素 D. 胆囊收缩素(CCK) E. 内啡肽 参考答案:A 4. (单选题)关于排便反射正确的描述是() A. 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B. 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C. 直肠平滑肌舒张 D. 腹内压降低 E. 小肠分节运动增强 参考答案:A

5. (单选题)关于内因子描述正确的是() A. 内因子来源于胃泌酸腺的主细胞 B. 内因子是一种内源性的肽类小分子 C. 内因子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与维生素B6在胃肠道内形成复合物,协助其吸收 D. 临床通过检测内因子分泌水平,可以帮助鉴别伴恶性贫血胃萎缩与单纯性胃酸缺乏症 E. 内因子缺乏是胆结石症的致病因素 参考答案:D 6. (单选题)胃食管反流疾病() A. 不涉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B.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升高 C. 餐后会有“烧心”症状 D. 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对改善症状无效 E. 多潘立酮(domperidone)不能缓解症状 参考答案:C 7. (单选题)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

生理学问答题

第一章绪论 1. 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2. 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3. 反应、反射和反馈的概念有何区别?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比较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 2.试述钠泵的作用及生理意义。 3.什么是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4.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5.什么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6.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 7.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第三章血液 1.临床上给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不能用蒸馏水? 2.血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各有何生理意义? 3.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什么? 5.测定血沉的意义是什么? 6.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7.血凝过程分为哪两条途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输血的原则是什么?重复输同型血液时,为什么还要作交叉配血试验? 第四章血液循环 1.何谓血液循环?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2.试述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及它们的生理意义。 3.心脏本身是如何控制心输出量的? 4.试述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5.试述心肌细胞中的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的区别。 6.试述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及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的形成机制。 7.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哪些? 8.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 9.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期前收缩后会出现代偿间歇? 10.什么是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和异位起搏点? 11.窦房结是如何控制潜在起搏点的? 12.试述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及特点,及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优秀教案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课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 了解生长素及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生物图表. (三)情感目标 建立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观。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产生的原因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分析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请分析现象及原因。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意图 1、现有两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给予不同的处理(见 下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何?为什 么? 提出问题:那是不是任意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能促进植物生长呢? 请分析“问题探讨”中的“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关系”曲线图。结合“问题”讨论我们从中能解读到哪些信息? 总结: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特点表现两重性: 2、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3、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说出胚芽 鞘的生长 情况并分 析产生的 原因 结合“问 题”讨论此 曲线图所 隐含的信 息。 复习巩固生长 素的产生、运输 特点以及能说 出生长素具有 促进生长的作 用 培养学生学会 分析图表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 力。 黑 暗 单侧光

生理考题-消化吸收

【第六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机械性消化 4.化学性消化 5.胃肠激素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 8.胆盐的肠肝循环 9.内在神经丛 10.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二、填空题 1.食物的消化有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2.消化道平滑肌与骨骼肌相比较,兴奋性_____,收缩_____。 3.消化器官的绝大部分都受_____和_____神经双重支配。 4.支配消化器官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是_____神经。其兴奋可使胃肠运动_____,胆囊,括约肌_____,消化腺分泌_____。 5.胃肠道的内在神经丛由_____神经丛和_____神经丛组成。 6.胃肠道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_____。 7.促胃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胃液_____;使胃窦_____;促进消化道粘膜及胰岛素的_____。 8.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化学因素是在小肠上部和幽门的_____和_____。 9.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促进_____和_____中HCO3-的分泌。 10.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_____。 11.缩胆囊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引起_____收缩和_____分泌。 12.引起缩胆囊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小肠上部的_____。 13.内因子是胃腺_____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_____,它能保护和促进_____的吸收。 14.可使胃蛋白酶原激活的物质是_____和_____。 15.胃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 16.胰腺导管细胞分泌_____和_____;胰腺腺泡细胞分泌_____。 17.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_____和_____含量很少,而_____的含量较丰富。 18.促进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19.胆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其主要作用包括_____、_____。 20.小肠运动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食物能够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循环而被吸收。( ) 2.基本电节律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 3.消化道运动的主要作用在于完成对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它对化学性消化和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 4.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通常取决于消化道中食物的量,并不依赖摄入食物的性质。 ( ) 5.蠕动波的移行方向均朝向肛门( ) 6.排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腰骶部。( ) 7.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胃。( ) 8.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消化腺是胰腺。( ) 9.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吸收的速度是相同的,吸收速度并不取决于该部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的组成及在该部分停留时间。( ) 10.胃肠激素在化学结构上都是蛋白质。( ) 11.唾液分泌的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实现的。( ) 12.三种营养物质在胃中排空速度的快慢顺序是脂肪、糖、蛋白质。( ) 13.蛋白质具有强烈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 )

生理学 消化考题

第六章消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消化器官不具备下列哪一功能: A.消化吸收B.内分泌 C.xxD.免疫 2.关于消化管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正确叙述是: A.是一种超极化波B.其后一定伴随动作电位 C.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 D.在切断支配胃肠的神经后消失 3.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Na+大量内流 B.K+大量内流 C.Ca2+大量内流 D.Cl-大量外流 4.支配胃肠道的交感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5.迷走神经兴奋时: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加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6.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 A.消化道B.下丘脑 C.腺垂体 D.心脏 7.下列哪种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A.胃腺的主细胞 B.胃腺的壁细胞 C.胃腺的黏液细胞 D.胃黏膜内的G细胞 8.关于内因子的正确叙述是: A.胃腺的主细胞分泌 B.属肽类激素 C.促进胃酸分泌D.促进xxB 12的吸收 9.下列哪种化学物质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 A.xxB.乙酰胆碱 C.促胃液素 D.组胺 10.下列哪种化学物质对胃液分泌有促进作用:A.西咪替丁B.xx C.组胺 D.前列腺素 11.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物质是:A.肠激酶B.胃蛋白酶

C.组胺 D.xx 12.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排列顺序为: A.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 B.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酸钠 C.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 D.盐酸、脂酸钠、蛋白质分解产物 13.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胆盐 B.胆汁酸 C.胆色素 D.水和无机盐 14.临床上治疗胃酸过少的胃病可用极稀释的 A.H 2SO 4 B.HCl

第八章 消化生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 一、填空题 1、消化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2、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是蠕动。小肠平滑肌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分节运动_。 3、不同性质的食物胃排空的速度是糖大于蛋白质大于脂肪。 4、排便反射基本中枢在脊髓腰骶段。 5、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内因子、粘液。 6、胰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色素、胆固醇等。 、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胃肠激素主要有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生长抑素等。 、交感神经系统对胃肠的作用是抑制。 11、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 二、选择题(在下述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并把其序号填在括号中) 1、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C) 、胃液 B、胆汁 C、胰液 D、小肠液 2、能激活胃蛋白酶原的激活物是:(D) 、Cl- B、K+ C、Na+ D、HCl 3、下列没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B) 、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4、下列无直接消化作用的酶是:(D) 、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肠激酶 5、关于促胃液素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促进胃液分泌 B、促进胰岛素释放

、促进胆囊收缩 D、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 6、小肠特有的运动方式是:(C) 、紧张性收缩 B、蠕动 C、分节运动 D、集团运动 7、以毛细淋巴管为主要吸收途径的物质是:(C) 、单糖 B、氨基酸 C、脂肪微粒 D、无机盐 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胃液中缺乏(D) 、盐酸有关 B、胃蛋白酶有关 C、粘液有关 D、内因子有关 9、关于胃蛋白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由壁细胞以酶原的形式分泌 B、由HCl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 、必须在酸性环境中起作用 D、能将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 10、阻断乙酰胆碱的药物能够使:(C) 、唾液分泌增多 B、胃液分泌增多 C、胃肠蠕动减弱 D、吞咽困难 11、不属于胃防御功能的是:(C) 、HCl的杀菌作用 B、胃粘膜屏障作用 C、胃排空作用 D、胃粘液屏障作用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呕吐会失酸 B、患肝炎时脂肪消化吸收不良 C、腹泻会失碱 D、大肠内的细菌能制造维生素D 13、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C) 、十二指肠、胃、小肠、盲肠、大肠

大学生理学第六章习题

名词解释 1.消化和吸收 2.基本电节律 3.胃肠激素 4.脑-肠肽 5.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 8.肠-胃反射 9.胆盐肠-肝循环 10.分节运动 问答题 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基本电节律与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有何关系? 2.阐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生理作用。 3.分析引起或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因素。阐述进食后胃液分泌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4.胃排空是如何调控的? 5.为什么说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控的? 6.胆汁有哪些生理作用?胆汁的分泌和排出是如何调控的? 7.小肠有哪些主要运动形式?它们有何生理意义? 8.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分别切除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消化吸收有何不同影响? 9.糖、脂肪和蛋白质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 选择题 1.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自动节律性 B.对电刺激敏感 C.富有伸展性 D.兴奋性较低 E.收缩速度较慢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在胃肠处于安静状态下记录到 B.基本电节律的产生需神经和激素参与 C.与细胞膜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D.在消化道各段平滑肌的发生频率有差异 E.起于纵行肌和环形肌之间的Cajal细胞 3.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Na+大量内流 B.K+大量内流 C.Ca2+大量内流 D.Cl-大量外流 E.Na+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4.关于迷走神经兴奋对消化器官器官活动的调节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囊收缩 B.肠管蠕动加强 C.胃肠管括约肌收缩 D.消化腺分泌 E.胃运动增强 5.支配胃肠道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组织胺 6.关于胃肠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节消化腺分泌 B.调节其它胃肠激素的释放 C.营养消化道组织 D.调节小肠内营养物的吸收量 E.调节消化道运动 7.有关胃腺分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生理题目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2.吸收3.机械性消化 4.化学消化5.基本电节律6.胃肠激素 7.粘液-碳酸氢盐屏障8.内因子 9.容受性舒张10.集团蠕动 二、填空题 1.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微弱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________。 2.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是________离子内流。 3.胃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4.胃底和胃体的壁细胞分泌________和________,而主细胞分泌________。 5.食物进入胃扩张胃及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产物引起________释放________而促进胃的排空。 6.胃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7.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引起由肠道运动的减弱,腺体分泌减少。 8.对消化器官功能影响较大的胃肠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9.胆汁中促进脂肪消化的乳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小肠液中的________迅速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其被水解掉一个小分子的肽,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消化道平滑肌慢波起源于 A.壁内神经丛B.环行肌c.纵行肌D.环行肌和纵行肌E.粘膜2.消化道内最重要的消化液为 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E.小肠液 3.唾液中的惟一的消化酶是 A.溶菌酶B.唾液淀粉酶c.粘液D.蛋白酶E.脂肪酶 4.胃液和血浆中H+浓度相差为 A.3万~4万倍B.300万~400万倍c.3000~4000倍D.30万~40万倍 E.30~40倍 5.胃液的作用是 A.保护肠粘膜免受盐酸的侵蚀B.迅速激活胰蛋白酶原c.水解胆固醇 D.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E.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 6.胃液分泌头期的特点是 A.分泌量多,酸度高,含酶丰富B.分泌量少,酸度高,含酶丰富 c.分泌量多,酸度低,含酶丰富D.分泌量多,酸度高,含酶量少 E.分泌量少,酸度低,含酶丰富 7.引起胃液分泌的强刺激物是 A.组胺B.促胰液素c.胃动素D.胆囊收缩素E.胆汁 8.引起消化力最强的胃液分泌是 A.头期B.胃期c.肠期。D.蛋白分解产物刺激胃粘膜E.胃扩张刺激胃粘膜。

生理学 问答题

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具有以下生理特性:⑴ 和骨骼肌相比,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较慢。⑵ 具有较大的伸展性。⑶ 有自发性节律运动,但频率慢且不稳定。⑷ 具有紧张性,即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⑸ 对电刺激、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激敏感。 2.什么是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其起源和产生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生理意义?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故称为慢波电位,又称为基本电节律。慢波的起源可能是肌源性的,产生于胃肠道的纵行肌层。它的产生原理可能与细胞膜上生电性钠泵的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因为钠泵活动时,每次泵出3个Na+,泵入两个K+,其结果是使膜电位超极化。当钠泵活动减弱时,膜电位便去极化,钠泵活动恢复时,膜电位又复极化,由此便形成慢波。 3.简述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外来神经支配及它们的作用?支配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外来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发自脊髓胸5至腰2段的侧角,节前纤维在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神经节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的节后肾上腺素能纤维主要终止于肠神经系统壁内神经丛中的胆碱能神经元,抑制其释放Ach;少量交感节后纤维终止于胃肠道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和胃肠道腺体。支配消化道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除了支配口腔及咽部的少量纤维外,主要走行在迷走神经和盆神经中。迷走神经纤维分布在至横结肠及其以上的消化道,盆神经纤维分布在至降结肠及其以下的消化道。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进入消化道壁后,主要与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的神经元形成突触,发出节后纤维支配胃肠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及分泌细胞。副交感节后纤维主要是胆碱能纤维,少量为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纤维。4.消化道平滑肌动作电位有何特点,其产生原理是什么,它与肌肉收缩之间有何关系?平滑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个慢波电位上动作电位的频率各不同。目前认为,平滑肌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是由于Ca2+内流形成的,复极相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触发肌肉收缩,动作电位频率越高,肌肉收缩强度越大。 5.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由哪几方面?胃肠激素的作用 ⑴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有的胃肠激素起促进作用,也有的激素起抑制作用。 ⑵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有些胃肠激素可刺激其他激素的释放,如抑胃肽可刺激胰岛素的释放。有些激素可抑制其他激素的释放,如生长抑素可抑制促胃液素、胰岛素的释放。 ⑶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的作用,称为营养作用。 6.唾液有哪些生理作用?唾液的主要作用: (1)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和吞咽。 (2)溶解食物并不断移走味蕾上的食物微粒,从而能不断尝到食物的味道。 (3)清洁和保护空腔,唾液可溶解和冲洗牙缝内的食物碎屑,冲洗和稀释进入口腔内的有害物质;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有保护牙釉质和与有害的鞣酸结合的作用。 (4)抗菌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IgA、硫氰酸盐、乳铁蛋白等具有杀菌和抑菌的作用。(5)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可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6)其他作用;唾液腺可吸收和浓缩多种无机成分,并分泌入唾液,部分可渗入到牙齿中;唾液中的激肽释放酶参与激肽的合成,后者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因此唾液腺活动增强时其血流量也增加。

五大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资料

五大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生长素类:是和内源生长素(吲哚乙酸)具有相同或相似作用的合成或天然物质的统称. 生长素生理作用 1、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两重性决定于:IAA浓度、植物年龄、器官种类最适IAA浓度:根 10 –10 M,芽 10 –8 M,茎 10 – 4 M 2、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3、延迟离层形成、防脱落 4、促进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 5、诱导雌花形成 6、维持顶端优势 7、高浓度诱导乙烯产生 8、调节物质运输方向 9、延长休眠期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及其应用 1、种类:吲哚丙酸IP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2,4- D、2,4,5- T,萘氧乙酸NOA 抗生长素:与生长素竞争受体,对生长素有专一抑制效应,如PCIB 2、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农业上的应用 *促进插枝生根 * 防止器官脱落 * 延长休眠 * 促进菠萝开花 * 性别分化控制 * 促进单性结实 赤霉素类 合成部位:发育的种子果实、根尖、茎尖 细胞内的部位:质体、内质网、细胞质。 赤霉素生理作用及应用 (一)组织、器官水平的作用 1 、促进茎、叶的伸长:显著,水稻“三系”制种,喷施GA减少包穗程度,提高制种产量。 2 、侧芽:抑制侧芽生长,加强顶端优势。 3 、种子:打破休眠,促进萌发,诱导a-淀粉酶的合成 4、花芽:代替长日照、低温促进抽苔开花、诱导雄花 5 、果实:诱导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葡萄) 6、离体器官、根:作用小,与IAA区别 7、克服遗传上的矮生性状 (二)细胞水平的作用:细胞分裂、伸长 GA诱发细胞伸长是在诱发细胞分裂之前,GA不能象IAA使细胞壁酸化而松弛,也没有刺激质子排除的现象,GA刺激伸长的滞后期比IAA长。说明两者刺激细胞生长机制不同,但不矛盾,有相加作用。均可提高细胞可塑性。 (三)分子水平的作用 GA增加细胞壁伸展性与它提高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XET活性有关。木葡聚糖是初生壁的主要成分,XET把木葡聚糖切开,重新形成另一个木葡聚糖分子,再排列为木葡聚-纤维素网。XET利于伸展素穿入细胞壁,因此伸展素和XET是GA促进细胞延长所必需的。 1.增加核酸的含量 GA3对胚轴生长和细胞核酸含量的影响 2、诱导水解酶如α-淀粉酶的合成:啤酒生产* 大麦种子发芽时GA诱发酶的释放和糖类的移动GA3诱导糊粉层释放淀粉酶和蛋白酶 细胞分裂素 CTK生理作用及应用 (一)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

习题集→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习题集→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 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关于胃肠神经支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B.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均以乙酰胆碱为递质 C.外来神经对内在神经无调节作用 D.去除外来神经后,仍能完成局部反射 E.内在神经丛存在于黏膜下层和平滑肌之间 正确答案:D 您选择的答案: 第2题蛋白质类食物通过胃瘘直接放入胃内引起胃液分泌的特点是 A.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较弱 B.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较强 C.量大,酸度低,消化力较强 D.量小,酸度低,消化力较弱 E.量小,酸度低,消化力较强 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 第3题胃肠平滑肌收缩的幅度主要取决于 A 动作电位的幅度 B 动作电位的频率 C 基本电节律的幅度 D 基本电节律的频率 E 静息电位的幅度 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 第4题关于小肠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肠在消化期间存在周期性的移行性复合波 B.紧张性收缩是其他运动方式的基础 C.蠕动将食糜向前推进 D.分节运动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E.分节运动对食糜的推动作用很大 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 第5题正常情况下胃粘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粘膜的酶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含有大量HC03-可中和胃酸 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 第6题促使胆囊收缩素释放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A 蛋白质分解产物 B 脂肪 C 脂酸钠 D 糖类

生理学试题

填空 1.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 _______。 判断 2.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 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外被转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 ) 单项选择 3. 蛋白质的浓度在体液中的分布是 (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B.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4. 血液停止循环后,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称 ( )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多项选择 5.用力呼吸时,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有( ) A.肋间外肌 B.肋间内肌 C.胸锁乳突肌 D.膈肌 E.腹壁肌

填空题 1.胆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其主要作用包括 _____、_____。 判断题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 单项选择 3. 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 B.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门户 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D. 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4.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 (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β-型地中海贫血 多项选择 5. 动脉血压升高后,可能出现的反射活动是 ( ) A.减压反射活动增强 B.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 C.ADH分泌增多 D.心迷走神经活动增强

填空题 1.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___完成的。 判断题 2.骨骼肌收缩时,长度可以不缩短,而仅发生肌张力的变化。 ( ) 单项选择 3. 心室等容收缩期瓣膜的状态是 ( ) A.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 B.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 C.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D.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开放 4.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时间肺活量 B.肺活量 C.潮气量 D.深吸气量 多项选择 5.胃液分泌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 A.交感神经 B.迷走神经 C.促胰酶素 D.促胃液素 E.胰岛素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习题--含答案

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D ) A.人的小肠小皮B.家兔胚胎 C.绵羊肝脏D.牛卵巢 2.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D)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3.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 4、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5、动物的1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4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可能有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A.2条、4条 B.4条、8条 C.8条、0条 D.8条、16条 ~ 6、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7、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DNA复制 , 8、若下图为某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图像应为() 9.(2011·无锡模拟)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 10.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11.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公开课教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类型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2)举例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 (4)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 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学情分析 高一级学生,生物基础较薄弱,课文阅读和读图分析能力较低,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学生对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已有一定知识基础以此作为新知识的桥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抓住减数分裂的本质,通过图像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1个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六、教学方法设计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在获取知 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生理学》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机制中,最重要的是C A.自身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免疫调节 E.以上均非 2.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兴奋时,膜外Na+迅速大量内流,属于:D A.胞纳 B.单纯扩散 C.主动转运 D.以通道为介导的易化扩散 E.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3.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 A.前负荷 B.后负荷 C.被动张力 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 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4.血浆的比重主要取决于:E A.红细胞数量 B.白细胞数量 C.血小板数量 D.血浆含水量 E.血浆蛋白含量 5.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B A.Ca2+和蛋白质 B.Fe2+和蛋白质 C.内因子和蛋白质 和蛋白质 D.叶酸和蛋白质 E.VitB 12 6.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区别在于:A A.因子Xa形成的过程不同 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 D.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过程不同 E.纤维蛋白稳定过程不同 7.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D A.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 B.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 C.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率快于正常 D.刺激阈值低于正常 E.自动节律性高于正常 8.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E A. 等容收缩期的心室容积 B. 等容舒张期的心室容积 C. 心室舒张末期的动脉压 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E.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9.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E A.血浆胶体渗透压 -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血压 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10.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由肺泡Ⅱ型细胞所分泌 B. 防止肺水肿发生 C.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 增多时使肺泡回缩力增加 E. 防止肺萎陷,增大肺顺应性 11.肺总容量等于:E

细胞分裂素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作物遗传与分子育种 开课时间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遗传学 学 号 2013210635 姓名 蒋续续 学位类别 全日制硕士 任课教师 马伯军 交稿日期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 名

植物细胞分裂素及其研究进展 蒋续续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细胞分裂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深入的研究,其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已经研究地十分透彻。而且细胞分裂素与其他激素相互作用调控植物发育的相关研究也已经展开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由于它的作用机理已经被人们研究清楚,所以在农业上的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细胞分裂素,生理结构,应用 Plant Cytokinin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Cytokinin is a kind of important plant hormon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lant growth. With in-depth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its chemical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has been studied very well. And the stud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ytokinin and other hormones in regulating plant development has begun and got the gratifying progress. Because of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has been clear, so it ha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increasing the crop yield and quality, great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words:cytokinin,Physiological structure,application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 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 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图1):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图1)(图2)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上下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分布。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2):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 同 点 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 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细胞质的分配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均等分配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不均等分配 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功能: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 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4)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辨析: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2种类型配子,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体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2n种类型配子。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