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供应商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800字》

供应商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Dickson G.W(1966)作为较早提出了供应商绩效管理这一概念的学者。
早在1966年,该学者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法对采购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采购商、不同的行业等可以总结出超过55项指标来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后他认为其中23项指标可以作为基础标准。
后续的研究中不断有学者对供应商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整个理论越来越丰富。
R Kant(2017)在其研究中针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在其大量的研究资料中都不断丰富Dickson的相关研究,对其提出的23项评价标准进行了侧面探讨,经过他的研究后发现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核心准则可以分别概括为货品质量、交货速度和价格三个方面。
后续其他学者的研究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层面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1)广泛意义上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研究MN Mohd Nawi(2016)在其研究中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发现价格、质量、服务、技术等10个指标相对较为重要,尤其是针对一些制造产业来说,价格对小企业的影响权重更大。
Ferhan Çebi(2016)在其研究中从政府供应商的角度入手,他发现政府等公办机构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将质量和供应商实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张敏(2017)在其研究中引入了精益供应链这一概念,后续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研究,确定了一套质量、交货速度、价格、供应商发展潜力、合作效率、供应商财务健康状况、供应商外部环境评价等指标为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定义为精益供应链供应商。
黄虹(2017)在其研究中引入了战略供应商这一概念,战略合作伙伴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更是要将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形成严格合规的体系,所以他认为应当从合作兼容性、成本、交货速度、产品质量、发展能力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后续的研究中他认为生产商组织能力和战略合作能力也是重要的评价因素。
(2)特殊产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研究不同产业对于供应链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不同的细节需求,一些特殊行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研究能够给照明产业一定的启示。
国内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研究综述

摘要: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研究是当前工程项目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在工程项目采购方面的研究,了解国内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趋势方向,指出项目采购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后从研究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研究综述0引言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出现许多系统化的项目管理创新模式。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做一综述,比较分析国内外项目采购管理的异同及特点。
并分析每年工程项目采购研究的角度变化,找出国外研究的方向与趋势。
1国外工程项目采购研究现状国外学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层出不穷,总结出国外的研究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项目采购管理模型研究、管理效率方向研究、采购行业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1.1管理模型研究有三类学者在管理模型领域做了相关研究。
首先是Alhazmil T,Caffer RM(2000),运用价值工程方法与层次分析法(AHP),初步建立了一种工程承发包方式选择采购模型[1]。
DB方式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James ERJ等研究(2000)了承包商对于DB方式的适应能力[2]。
1.2管理效率方向研究Gransberg D D,Molenaar K(2004)研究了采用DB 方式的78个项目实例,对其采购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3]。
1.3Singh D,Robert L K T研究如何借助计算机系统建立模糊决策模型来评估潜在承包商能力,基于模糊理论提出选择承包商的模糊决策框架图,为运用计算机建立选择承包商的模糊决策模型奠定了基础。
2国内工程项目采购研究现状国内对项目采购研究很多都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研究趋于多样化。
总结起来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
2.1采购供应链管理研究蔡延东(2004)针对汽车行业讨论了项目开发中采购国内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研究综述张柏伟(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装备部)出比较,通过数据分析掌握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从而更好地监督和推动供应商持续改善产品质量。
政府采购及其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景友 (0 4 2 0 )介 绍 了世 界各 国政 府采
购制 度框 架 、 府 采购 的 国际规 范 、 政 发
对 政 府 采 购 及其 制 度 的 基 本 概 念 的 研 究
一
、
( )政 府采 购 及其 制 度的 概念 、 一
特 点 、渊源 及其 发 展的 研究 学术界 对政府采 购有 不同的定 义 , 归纳起 来 有 几种 代表 性观 点 :一是 把
面 了解我 国政 府采 购 及其 制度 研 究的
全貌。
的效率倍受关注。 其中. 推
进政府采购改革就是提高 公共支出效率的重要举措
之一 近年来 . 我国学者从 政府采购及其制度的概念. 政府采购s公共财政.效 益财政之间的关系.政府 采购制度的功能.政府采 购规模的衡量.政府采购 的现状.政府采购过程中
的寻租问题研究.政府采 购效 益及其评 价等方蔼进 行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
措之 一 。近 年来 ,我 国学 者 采用 不 同 的方 法 ,从 不 同的视 角对 政 府采 购 及
其制 度进 行 研究 。许 多学 者 采用 比较 研究 方 法借 鉴其 它 国家 的做 法以 完善 我 国政府 采 购制 度 。 中 , 灿 明 、 其 杨 李
为对政 府采 购行 为的规 范 。 : 道 友 如 童
(02 认 为 , 20) 西方 国家 政府 采购 制度 起 源 于 自由市场 经济 时期 ,但 完 整意
达 国家 和发 展 中国家 的采 购 模式 。杨 占武 (0 4 2 0 )从 政府 采 购的监 督 、法
律 支持 体系 和采 购模 式 比较 各 国政府
成果进行梳理以期让蒺者 全面地7解我国政府采购
及其制度研究的全貌。
杭州大润发连锁超市采购管理调查与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物流管理连锁超市采购管理调查与优化研究自1859年“连锁经营”方式的形成,连锁超市这个概念也慢慢随之出现。
在1990年12月16日,我国的第一家连锁超市--东莞美佳连锁超级市场的第一家分店在东莞虎门开业,我国的连锁超市的发展正式拉开了序幕。
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且加入了WTO,外资连锁超市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我国的连锁超市面对了巨大的挑战。
而如何使我国连锁超市提升竞争力,成了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重大课题。
1采购管理在连锁超市产生的背景商品采购是连锁超市经营获利的主要来源,采取正确合理的采购管理,对于一家连锁超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合理的采购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超市的采购成本,而采购成本的降低能使超市出售的商品价格降低,利润增加,从而在众多连锁超市中,更具有竞争力。
综上所述,可知要增加我国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力,采购管理是关键。
庄昕炜在《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2010)中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的要素也越来越多。
采购管理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
不论从成本、质量的角度,还是从交货期和敏捷性上考虑,都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加强采购管理不仅对降低成本有很大的贡献,同时还对保证产品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峻峰、徐同胜也在《浅议超市商品采购管理》(2006)中指出商品采购是超市经营活动的关键。
采购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商品采购是超市获利的源头,降低采购成本对于超市的经营来说至关重要。
采购成本的降低不仅体现为超市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商品价格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以及超市竞争力的增强等方面。
为构筑超市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超市商品采购管理这一关键环节。
从以上观点,可以得知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和其重大作用。
而商品采购是连锁超市经营获利的主要来源,则采购管理的作用在连锁超市经营管理中体现更加明显、更加重要。
2国内外有关于连锁超市采购管理研究评述首先先来说明一下国内外连锁超市采购的现状分析。
精益供应链的供应商评价选择及优化研究

精益供应链的供应商评价选择及优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供应链的优化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优秀的供应商不仅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精益供应链的供应商评价选择及优化研究成为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精益供应链背景下供应商评价选择及优化的方法与实践。
文章将综述供应商评价选择的重要性,分析当前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评价选择的现状与挑战。
文章将深入探讨供应商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以及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供应商选择策略。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研究供应链优化过程中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绩效评价与持续改进等问题。
文章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供应商评价选择及优化的具体实践,为企业实施精益供应链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体系,还能够为企业实际操作提供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供应商评价选择及优化,企业可以更加科学、高效地管理供应链,提升整体运营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评价选择及优化是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在供应商评价选择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价格、质量、交货期等传统指标,如Dickson(1966)提出的23项供应商评价指标中,质量、交货和历史绩效是最受关注的因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更多维度,如技术能力、服务水平、财务状况等。
例如,Yahya和Kingsman(1999)提出了一个包含质量、成本、交货、服务、技术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六维评价体系。
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多属性决策方法,如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DEA)等,用于供应商的综合评价选择。
A公司采购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A公司采购管理研究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明显。
“采购”正在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走向市场的前台。
许多企业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采购对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争抢竞争力有很大作用。
1 对采购的认识1.1 国外学者对采购的认识国外文献《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对采购的表述:Every organization, whether it is a manufacturer, wholesaler, or retailer, buys materials, services, and supplies from outside suppliers to support its operations(Donald Bowersox;David Closs;M.Bixby Coop,2005) .译文为:每一个组织,不论是制造商、批发商或者是零售商,在购买原材料及获得的服务方面,都是通过外部供应商提供的,以此来支持企业的经营业务。
国际采购专家,瑞士的阿尔伯特丁·盖瑟尔(2000):“采购者应对生产总成本的一半负责。
因此,公司的成功明显地受到了采购者在工作表现、发展潜力、谈判技巧、创造力、协同工作能力以及在商业过程中积极配合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Michiel R,Leenders,Harold E,Fearon(2001)提出:采购是将物料从资源市场的供应商手中,通过商流和物流过程转移到用户手中的过程,其中包括购买、储存、运输、接收、检验及废料处理。
而采购管理就是指采购组织使企业为了追求和实现它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紧密与生产和库存相连的识别、获取与管理它所需的或潜在所需的所有资源的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采购管理是企业为了完成生产或者销售计划,对采购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活动的需要。
1.2 国内学者对采购的认识国内学者,龚国华(2005)定义:采购就是指通过交换获得物料和服务的购买行为。
采购成本文献综述

采购成本文献综述会计07-3班关玉珍 4号国内研究现状尽管国内对于采购历史悠久,但将采购视为新的战略性功能并提出,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过去,在许多组织机构里,采购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比较低。
直到进入21世纪,人们的对采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降低组织成本的重要性才有了初步的认识,采购被视为企业价值链的源泉,采购职能从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变成管理的一个热点,人们也更深入的探求采购领域潜在的改进机会,在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我国管理学界开展采购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 2004年李雅萍编著的《采购物流》,2005年刘荔主编的《现代采购管理》,2006年郭晖主编的《采购实务》,2007年陶源、杨军主编的《如何控制采购成本》,2008年白世贞主编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文献方面有:李步峰、江勇和白庆华(2002)将Filip Roodhooft和Jozef Konings (1996)的“供应商总成本”的计算模型与“所有权总成本”概念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与“所有权总成本”概念一致的计算模型。
但这一计算模型比较简单,考虑到的成本因素比较少,无法全面地反映出采购物资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对采购决策的影响。
郭思英在2003年的第1期《工作研究》的第21卷发表的《把好材料价格关降低采购成本》中论述:材料价格在企业生产成本项目中能体现为直接材料成本,材料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因此企业要强化物资采购管理,把好材料价格关,最大限度地追求最低的进料成本。
邵敬中、张帆(2003)认为TCO分析是战略采购的基本出发点,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不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
战略采购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为宗旨,涵盖整个采购流程。
此外,他们还认为所有权总成本等于价格、使用成本、管理成本三者之和。
供应链模式下的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研究

供应链模式下的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研究【摘要】这篇文章将研究供应链模式下的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通过分析现有供应链模式,探讨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对煤炭企业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正文内容包括供应链模式分析、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现状、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以及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将对煤炭企业的启示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最终对研究进行总结。
此研究有助于提高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效率,优化供应链模式,促进企业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供应链模式、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供应链模式分析、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现状、影响因素、优化策略、案例分析、启示、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供应链模式下,煤炭企业需要重视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在实际操作中,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题,比如供应链环境不确定性大、成本控制难度高等。
对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供应链模式下的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如何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和归纳相关经验和教训,为煤炭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煤炭企业作为能源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采购管理上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机遇。
对于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煤炭企业更好地了解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特点,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对煤炭企业现状的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和实践指导,提升企业竞争力。
深入研究影响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因素,可以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优化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策略和案例分析,可以为其他行业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采购管理优化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化的竞争不仅仅只局限于几个竞争对手企业之间,而且逐步发展到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采购作为连接上游与下游企业之间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本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利益与地位。
建立供应链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各种信息能够在供应链中顺畅传递,最大的程度上保证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因此,采购及采购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产品成本的高低、供应各种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采购管理的合理运用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建立供应链所要达到的目的。
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更多的体现在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和产品成本上,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采购环节作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与完善,采购管理不仅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先决条件,而且是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合理利润的重要源泉。
1采购的发展现代采购经历了从传统到经典的升华,有关的理念、政策、知识、技术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早在1900年之前,采购的独立性与重要性就受到了西方铁路企业的重视。
1887年,第一本针对采购的书《铁路用品的解决对策—采购与处置》出版。
一战期间(1914-1918),大多数企业主要把采购职能当作一种文书活动。
但市场是无限的,一个企业的成功并不在于它能销售什么,而是取决于它能从供应商那里获得什么原料、用品服务。
因此二战期(1939-1945),人们开始关注采购职能的组织、政策以及程序,采购职能也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管理活动而出现。
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各种各样的采购协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国家,采购职能所应用的技术更加先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他们更有能力做出合理的决策,采购职能的企业地位也日益提高。
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禁运加剧了原材料的短缺和价格的飞涨,这些变化更使得采购备受瞩目。
生产企业为提高产品利润,在原材料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只能从物流过程中寻找利润来源,准时化采购首先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并应用,大幅降低了采购、库存、运输中产生的费用,随后其他许多日本公司也采用这一技术,它为日本经济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此,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JIT的研究和应用,并将它用于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现在绝大多数美国企业仍在采用JIT技术。
20世纪80年代,战略采购作为帮助客户更加有效管理外部采购的手段,由科尔尼公司提出并在美国得以应用,通过实施战略采购,企业内部成本大大降低,收益巨额增长,股东价值也获得了巨大提升,战略采购由此被迅速传至欧洲和世界的其他地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作为商业贸易领域中一种先进的交易方式,在Internet的广阔联系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产生了电子采购。
电子采购已将采购功能转变成交易场上强有力的竞争武器,对于改善客户服务和客户满意度,改进供应链绩效,以及改善与供应商关系做出了极大贡献。
2 汽车制造企业的采购管理90年代后,包括在汽车制造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想成功地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就必须加强采购管理,各国都开始对采购管理深入研究。
2.1 采购的相关理论彼得·德鲁(1982)克就已指出有关采购研究的重大意义:“商业中获益于独立性的最大的潜在机会,就存在于生产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
这是赢取竞争优势最大的未开发领域——没有什么领域像该领域一样是如此地被人忽视。
”当今,采购已越来越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
与对采购渐趋关注相一致,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全球采购策略是国际化企业采购工作大势所趋的采购模式。
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全球以至国内汽车市场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质量大战、价格大战,硝烟四起。
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采购策略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据统计,整车成本下降率50%,来自于采购和物流的变革。
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供应环节的费用(如储存和运输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王之泰(1995)在其出版的《现代物流学》中对供应物流的概念做出比较完整的定义:所谓采购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料管理;根据Ronald.Ballou(2002)对物流的定义,可以将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定义为: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是为了迎合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将零部件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商运到汽车生产基地,为了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是集现代运输、储存、分拣排序、包装、产品流通及相关的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
韩龙士(2003)在他所写的《供应链管理下的汽车物流研究》一文中阐述了供应物流系统的五项基本功能;王平该(2005)对准时采购方式的定义其特征进行了阐述,研究了JIT生产方式对零部件供应物流的影响,并对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制定准时采购方式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2.2 采购管理的优化研究周文军(2004)提出了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来管理汽车制造厂的供货模式,并就其操作流程进行了简要的设计;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的陆薇(2004)就神龙汽车采购供应物流的优化途径和零部件供应如何实现“精益”化进行了研究;江成城(2005)建议整合整个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或采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等形式,来改变现有的汽车物流模式,樊玮,唐平,熊世权,易树平,黄秀(2005)在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供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零部件企业不确定因素下供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用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供货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结合具体企业案例对供货风险进行了分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供货风险分析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对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的研究主要是从汽车供应链的角度去研究,大量的文献是以丰田公司所采取的零件供应物流模式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其代表有Facanha(2006)对现代汽车制造企业将物流外包时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将物流外包将有助于提高汽车供应链的水平,最后,分析了零部件供应物流外包的可行性。
Iijima(2005) M研究了丰田公司在物流管理和运作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就丰田公司在精益化生产下采取的供应物流模式进行了分析。
王树华(2006)进一步阐述了第三方物流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汽车零部件物流模式的选择上,何金梅,封智勇,叶志敏(2010)认为在自营物流和外包物流各有利弊,而外包物流虽然有控制风险但更为专业,是将来的必然选择。
但对于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选择,汽车制造企业还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物流仍属企业核心能力,可以考虑保留对核心零部件的自营物流,如果物流水平又很低,则考虑选择外包。
同样的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方面,更多倾向于国内目前的采购物流现状问题来研究探讨,比较结合实践,在分析国内汽车企业时,国内研究有更强的实用性,但是国外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汽车供应链的角度去研究。
国外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方面理论更加成熟,在分析研究的同时,结合使用国内外研究可以更有效的理论结合实践,达到预期分析的目标。
参考文献[1]Ronald H.Ballou.企业物流管理一供应链的规划、组织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3]韩龙士.供应链管理下的汽车物流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4]董千里.采购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李述容.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6]张宗胜,彭美春.汽车零部件供应质量的现代控制模式[J].工业工程,2002(06).[7]周正嵩.上汽大众零部件物流运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江苏大学,2005(04).[8]马增荣.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概况与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07).[9]李苗苗.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N].中国物资报,2009-04-25.[10]王树华.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的趋势与对策[J].江苏商论,2007(01).[11]陆薇.神龙汽车采购供应物流实践[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09).[12]王树华.第三方物流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汽车与配件,2006(09).[13]何金梅,封智勇.叶志敏.浅析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7).[14]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5]李雅瓶.采购物流[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02).[16]郑乃金,王玮楠.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措施研究[J].汽车论坛,2002(05).[17]方东新,马士华.中国汽车企业全球采购策略初探[J].物流技术,2003(06).[18]张凤宇.中国汽车企业全球采购策略初探[J].物流技术,2003(06).[19]林榕航.供应链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20]胡军.采购与供应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1]李述容.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2]黄涌.华晨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8.[23]苏记.基于供应链的国际采购流程优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24]Facanha ,Horvath.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05(0l).[20]Iijima ,Sugawara .Logistics innovation for Toyota’s,World car strategy[J].Intem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Supply Management,2005(04).[21]Peter Kraljic.Purchasing must become supply management[J].Harvard Business School ,1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