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练习题
语文版语文高一情感世界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素材 语文版必修2

情感世界周介孚:鲁迅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
翰林出身,曾外放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后因科场案入狱,使得周家开始走向衰落。
周介孚“自由读书的主张与实践”为鲁迅“在传统教育的封闭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蒋氏:鲁迅祖母(1842-1910),周介孚后妻,周伯宜继母,她逝世时鲁迅亲自为她办理丧事,她性幽默,常给鲁迅讲民间故事,给他以民间文化的启迪,同时她隐忍的性格也给鲁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周伯宜:鲁迅父亲(1861—1896),本名周凤仪,字伯宜。
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
后为病魔所缠,他的病使鲁迅饱尝了生活的困顿艰辛。
鲁瑞:鲁迅母亲(1858—1943),她慈祥而刚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较开通,对鲁迅有极大影响。
周作人:鲁迅二弟(1885—1967),原名周遐寿。
现代著名散文家。
端姑:鲁迅妹妹,未满一岁即殇,约比周建人大一岁。
周建人:鲁迅三弟(1888—1984),原名周松寿,生物学家。
周椿寿:鲁迅四弟(1892—1898年),6岁时因发热发烧早逝。
朱安:鲁迅的合法妻子(1878—1947),浙江山阴丁家弄(今绍兴市丁向弄)人,1906年28岁时与25岁的鲁迅完婚。
她与鲁迅做了二十年的挂名夫妻却完全过着独身生活。
鲁迅母亲的生活一直是由她照顾。
许广平:鲁迅的爱人(1898—1968),广东番禺人,曾是鲁迅的学生,她照顾着鲁迅后半生的生活。
周海婴: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1929—2011),无线电专家。
情感经历兄弟不和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
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
鲁迅和周作人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
多年来,研究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
第一种说法“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精魂动天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学案语文版必修72

第2课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学习目标 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体会作者运用史料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手法。
2.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鲁迅写作的思想脉络。
3.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以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甲寅.( ) ②刍.议( ) ③橐.橐( ) ④谬.论( ) ⑤旌.表( ) ⑥不恤.( ) ⑦娼.妓( ) 答案 ①yín ②chú ③tuó ④miù ⑤jīnɡ ⑥xù ⑦chānɡ(2)多音字①藉⎩⎪⎨⎪⎧枕藉.( )狼藉.( ) ②抹⎩⎪⎨⎪⎧ 抹.杀( )抹.布( )抹.不开( ) ③拓⎩⎪⎨⎪⎧拓.本( )开拓.( ) ④辟⎩⎪⎨⎪⎧ 复辟.( )开辟.( ) ⑤模⎩⎪⎨⎪⎧ 模.型( )模.样( )⑥载⎩⎪⎨⎪⎧ 刊载.( )载.重( ) 答案 ①jiè/jí ②m ǒ/mā/mò ③tà/tuò ④bì/pì ⑤mó/mú ⑥z ǎi/zài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戮( )缪( )谬( ) (2)⎩⎪⎨⎪⎧ 殚( )惮( )(3)⎩⎪⎨⎪⎧ 藉( )籍( ) (4)⎩⎪⎨⎪⎧ 鳞( )麟( )答案 (1)杀戮/未雨绸缪/谬论 (2)殚精竭虑/肆无忌惮 (3)慰藉/书籍 (4)一鳞半爪/麒麟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食肉寝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差强人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面无人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喻除尽奸恶,也表示仇恨极深。
自考《鲁迅研究》练习题2022年

鲁迅研究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鲁迅式思维”的特点,最主要的体现为思维的()A.开放性B.反叛性C.包容性D.逻辑性答案:B解析:“鲁迅式思维”的特点,最主要的体现为思维的反叛性。
这种思维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怀疑”。
2.鲁迅精神首先体现为()A.韧性的战斗精神B.自我牺牲的精神C.自我批评的精神D.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鲁迅精神首先体现为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他呼吁人们“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
”3.鲁迅去南京求学的时间是()A.1895年B.1896年C.1897年D.1898年答案:D解析:鲁迅,姓周,幼名樟寿,字豫才,于1898年在南京求学时改名树人。
4.提倡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与《语丝》站在一条战线,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的杂志是()A.《新青年》B.《未名月刊》C.《莽原》D.《现代评论》答案:C解析:《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与《语丝》站在一条战线,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势。
5.1935年,瞿秋白英勇就义,为了悼念他,鲁迅全面负责编校装帧他的遗著,并将其定名为()A.《海上述林》B.《赤都心史》C.《鲁迅杂感选集》D.《多余的话》答案:A解析:1935年6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罗汉岭前英勇就义,鲁迅万分悲痛,为了哀悼这位殉难的知己,他全面负责编辑、校对、装帧瞿秋白翻译的遗著,并将这部译稿定名为《海上述林》。
6.在鲁迅著作中最早提到“国民”的是( )A.《文化偏至论》B.《摩罗诗力说》C.《斯巴达之魂》D.《“友邦惊诧”论》答案:C解析:鲁迅最早是在《斯巴达之魂》(1903年)中,提到“国民”。
7.鲁迅通过“老莱子娱亲”、“郭巨埋儿”两件事来抨击中国封建道德的虚伪性的文章是()A.《五猖会》B.《狗·鼠·猫》C.《二十四孝图》D.《琐忆》答案:C解析: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曾举“老莱子娱乐”、“郭巨埋儿”这两件事来抨击中国封建道德的虚伪性。
高中语文 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同步训练 语文版必修2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同步训练语文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A.甲寅.(yín) 谬.论(miù) 纲伦.(lún)B.橐.橐行走(tuó) 客栈.(zhàn) 慰藉.(jiè)C.单.四嫂子(shàn) 绰.号(chuò) 不惮.(càn)D.风雨如磐.(pán) 作.为(zuò) 排场.(chǎnɡ)解析C项“惮”读“dàn”。
答案 C2.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复辟寂寞谬论桎梏B.客栈直截了当娼妓肢解C.慰藉一麟一爪嬉笑怒骂针砭D.迄今为止气概人心惟危真谛解析C项麟—鳞。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到唐代,孔颖达重新指出了《风》《雅》《颂》的音乐性质。
他说:“诗各有体,体各有声,大师听声得情,知其本义……”(《毛诗正义》)B.女司机便踩下油门将刘勇撞得后退了两步,见刘勇还不让开,就又撞了一下,这下刘勇便被撞得昏迷倒地、不省人事。
C.登上峰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我爱你!祖国。
”D.墨西哥城有许多风格独特的雕塑品。
最左边为墨西哥城科技馆前的雕塑“出壳”,左二为“起跑”,左三为“太阳神和月亮神”。
解析B项顿号改为逗号。
C项感叹号置于“祖国”后,“我爱你”后加逗号。
D项出壳、起跑、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引号都应为书名号。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4分) A.美国情景剧《成长的烦恼》中伯纳的扮演者安德鲁被疑在加拿大自杀,而该剧其他主演或遭遇车祸或星路顺畅,近况良莠不齐....。
B.一个公司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用全民所有的国有土地“租地买房”所承担的负担,竟然比在私有制下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买地买房”还要高得多,这在外人看来成了不可理...喻.的笑话。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二)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二)三、填空题1.十九世纪末戊戌变法的失败,促进了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梁启超的反思,他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倡导“新小说”,于1902年创办《新小说》杂志。
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3.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
此后,他的《药》、《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接连发表,引起巨大反响。
4.在受到老师们主办《新青年》影响而创办的北京大学学生刊物《新潮》上,出现了一个活跃的作家群,创作出新文学早期的一批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
5.五四时期表现青年男女情感纠葛的小说主要有鲁迅的《伤逝》、庐隐的《海滨故人》、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喀尔美罗姑娘》、张资平的《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
6.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到四十年代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和八十年代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7.创造社初创时期,有两座高峰,一是以《女神》闻名的郭沫若,一是以《沉沦》闻名的郁达夫,他们共同建构了创造社重主观抒情和浪漫主义的特色。
8.1921年6月,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9.1921年7月,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
10.郁达夫的小说,开创了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系列。
11.30年代前期的叶灵凤,和张资平一样,创作了《时代的姑娘》、《永久的女性》等一批现代言情小说,将新文学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成为海派文学的重要作家。
12.叶绍钧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出版有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13.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是新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成员数量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文学社团。
14.乡土小说,最初得名于鲁迅的命名。
15.同样着力于乡土文学,却走着诗意化道路的废名(原名冯文炳)是“浅草社”成员。
中国现代文学作业评讲

《中国现代文学》作业评讲一、单项选择题1 .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A.沈尹默B.刘半农C.杨振声D.冰心2 .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李大钊3 .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A.知识女性B.高门巨族的少妇C.时代女性D.叛逆女性4 .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A.《蚀》B.《虹》C.《路》D.《霜叶红似二月花》5 .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A.弥洒社B.莽原社C.未名社D.沉钟社6 .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A.言情小说B.黑幕小说C.武侠小说D.侦探小说7 .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戏剧团体是()A.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B.南国社C.民众戏剧社D.上海戏剧协社8 . 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A.《在医院中》B.《水》C.《莎菲女士的日记》D.《夜》9 .《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A.五卅运动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大革命前后D.大革命失败后10 .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A.冷隽平实B.明丽典雅C.感伤悲哀D.古朴晦涩11 .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A.蒋光慈B.殷夫C.胡也频D.柔石12 .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A.乡土小说B.问题小说C.抒情小说D.心理分析小说13 .《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A.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B.虎妞与祥子的感情纠葛C.虎妞、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D.祥子与刘四、虎妞的矛盾冲突14 .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A.寓言体小说B.写实小说C.社会剖析小说口.心理分析小说15 .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A.工人生活B.家庭生活C.社会革命D.女性生活16 .台静农在五四时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B.语丝社C.未名社D.莽原社17 .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的作家是()A.王统照B.赵树理C.沈从文D.柳青18 .长篇小说《风萧萧》的情节特点是()A.英雄传奇B.爱情传奇C.间谍传奇D.爱情传奇与间谍传奇19 .穆旦《诗八首》抒写的是A.爱情B.自我C.爱情与自我D.爱国之情20 .下列作品中反映土地改革的作品是()A.《高干大》B.《李家庄的变迁》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D.《种谷记》21 .下列表现妇女解放主题的作品是()A.《在医院中》B.《白毛女》C.《倾城之恋》D.《终身大身》22 .下列属于李健吾剧作的是()A.《这不过是春天》、《心防》B.《芳草天涯》、《梁允达》C.《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D.《芳草天涯》、《心防》23 .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点是()A.乡土情与民族性B.哲理性与爱国主义C.恋土情结与爱国主义D.本土性、本族性与人性的哲理思考24 .沈从文小说创造了多种文体形态,下列不属于沈从文小说文体形态的是()A.写实故事B.浪漫传奇。
《现代文学》练习题 (2010秋)

中本2010级《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2010秋)一、填空题1、年9月,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五四时期,处于新文学对立面的两股文学思潮,一为以为代表的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一为封建复古主义思潮。
3 、_____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_____________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_____________ ”着手。
同年2月,_______在《_________》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_____________”,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4、为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和演了一出著名的“双簧戏”。
5、胡适的“”论和“”论,筑起了胡适文学思想(同时也是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的基本构架。
6、1918年,周作人发表《》和《平民文学》,发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7、文学研究会于_____年____月成立于_____ _,主要发起人有_______、和_________等12人。
其会刊是《_____________》,这个社团主张文学_____________,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8、创造社于_______年_____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________和_______等人。
他们出版刊物《_____________》等,在文艺思想上倾向浪漫主义。
后期创造社倡导_____________.。
9、新月社成立于______年,主要成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他们大多数是欧美留学生。
10、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应修人、、、四人,他们与1922年4月出版诗歌合集《》。
这一社团以擅写纯真、热烈的情诗而著称。
1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于______年_______月发表,小说借“狂人之口”,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的本质,并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A卷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A卷)一、填空题(20*1=20分)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树人_________和周作人。
3.最早倡导文学革命的是陈独秀______和__胡适____。
1917年1月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了胡适的_《文学改良刍议》__________ 一文,具体地提出了他的文学主张,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4..小说家茅盾_______具有强烈的“编年”意识,如果将他的小说《蚀》、《虹》等作品依所描写的时代顺序排列起来,就是一部生动而深刻的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5. 曹禺的“四大名剧”是指《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6.郭沫若的新诗集_《女神》_________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
7. 沙汀的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和 _《还乡记》______ ,合称“三记”;8.方鸿渐是小说__《围城》_______中的主人公。
9.“好一计鞭子”是抗战初期《放下你的鞭子》、《最后一计》、《三江好》的合称。
10.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是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魏明伦的__《潘金莲》________被人称誉为“我国戏曲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大胆的革新”。
12.“伤痕文学”以1977年刘心武的短篇_《班主任》________为发端,因卢新华的小说_《伤痕文学》________而得名,集中揭示了十年浩劫给人们的肉体和精神所造成的累累伤痕。
13.新时期文学中,刘索拉_________的小说《你别无选择》是被称为第一篇“真正有了现代派小说的味”的作品。
14. 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_王琦瑶_______与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长安、《倾城之恋》中的流苏等女性都是同一类人。
15. 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文学读物”中,除了王朔的“顽主”系列小说外,还有余秋雨_______的《文化苦旅》等“大文化”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刍.议(chú)谬.论(miù)旌.表(jīng)殒身不恤.(xù)B.诨.名(hùn)不惮.(dàn)慰藉.(jí)橐.橐行走(tuó)C.模.型(mó)客栈.(zhàn)抵.罪(dǐ)差.强人意(chā)D.龛.子(kān)作.坊(zuō)鳜.鱼(guì)负隅.顽抗(yú)答案:B提示:“藉”应读“jiè”。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玷辱酒馔喝采交头接耳B.髭须提防盘缠天理昭然C.抄写缘故巧妙逼上梁山D.椽子谬误鸟喙屏人间语答案: A提示:“采”应为“彩”。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青年》创刊于一九一五年,这是现代中国文化运动的纪程碑。
B.胡适翻译的小说,如都德的“柏林之围”,也是文言体的,连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也还是用文言体写的。
C.我们从文章风格的发展上看,他是比其他作家更跨远了一步,一开头便采取写实主义的笔触了。
D.小说里用姓“孔”来影射“孟”字,本来也是平常,又因孔字联想到描红纸上的名子,拿来做他的诨名,妙在半懂不懂,比勉强生造两个字要好得多了。
答案:B提示: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小心翼翼....,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B.鲁迅是直截的从书本上和社会上看了来的,野史正史里食人的记载,食肉寝皮....的卫道论。
C.鲁迅在本家中间也见过类似的人物,不过只是一鳞一爪....,没有像他那么整个那么突出的,所以就描写了他D.他遥想了意气奋发的少年时代和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
答案:A提示:“小心翼翼”形容小心谨慎。
此处形容惊恐不安,应改为“战战兢兢”。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破桌上放了一个手提的大皮夹,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地跳动。
B.这是他从想办《新生》那时代起所有的愿望,现在经钱君来旧事重提,好像是在埋着的火药线上点了火,便立即爆发起来了。
C.午前带他去看医生,车上看见背枪站岗的巡警,突然失惊,面无人色,据说他那眼神非常可怕,充满了恐怖,阴森森的,显出狂人的特色,就是常人将近临死也所没有的。
D.这篇文章,虽然说是狂人的日记,其实思路清澈,有一贯的条理,不是精神病患者所能写得出来的。
答案:B提示:A项,应将“破桌上放了一个手提的大皮夹”改为“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与前面主语保持一致。
C项,“将近”多余。
D项,用词不当,“清澈”应改为“清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另外几篇小说:《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风波》……我们从文章风格的发展上看,他是比其他作家更跨远了一步,一开头便采取写实主义的笔触了。
《孔乙己》,乃是鲁迅所自以为最称心的作品。
《孔乙己》,这名字定得很巧妙,对于小说里这主人公是十分合适的。
他本来姓孟,大家叫他作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传。
这本来也是一个绰号,但只是挖苦读书人而已,没有多大意思。
小说里用姓“孔”来影射“孟”字,本来也是平常,又因“孔”字联想到描红纸上的名子,拿来做他的诨名,妙在半懂不懂,比勉强生造两个字要好得多了。
他是一个破落大人家的子弟和穷读书人的代表,著者用了他的故事,差不多就写出了这一群人的末路。
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以致穷得几乎讨饭。
他替人家抄书,可是喜欢喝酒,有时候连书籍纸笔卖掉了,穷极时混进书房里去偷东西,被人抓住,硬说是“窃书”不能算偷,这些都是事实。
他常到咸亨酒店来吃酒,可能住在近地,却也始终没人知道,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两手撑了走路,也还来吃过酒,末了便不见了。
鲁迅在本家中间也见过类似的人物,不过只是一鳞一爪,没有像他那么整个那么突出的,所以就描写了他;而且说也奇怪,周家的那些人,似乎气味更是恶劣,这大概也是使他选取孟夫子的一个原因吧!鲁迅是首先描写知识阶级的暮景,指点时代变动的一面。
6.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周家的那些人,似乎气味更是恶劣。
(2)鲁迅是首先描写知识阶级的暮景,指点时代变动的一面。
7.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写《狂人日记》的写作过程及意义,但为什么在文章的结尾又写了其他小说呢?8.鲁迅的小说创作很多,文章为什么单单以《孔乙己》为例呢?答案:6.(1)周家的封建礼教气味更浓,生活在里面的人受害更深。
(2)鲁迅小说的意义,在于指出了旧的知识分子已经走向末路,社会正在急剧变化。
7.本文的中心事件是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一事,《狂人日记》是写作的重点,其他小说是辅助材料。
这体现了点面结合的写作精神。
8.从知识分子阶层来看,孔乙己是很有代表性的,他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这也是鲁迅先生创作目的即揭露“礼教吃人”的一个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1921年4月23日,父亲离开了克鲁梭的施奈德工厂,来到了巴黎。
父亲这时已经失学,又已失工,家中带来的钱已经用光,工作一时又找不到,于是,他只好一边向华法教育会领取救济金,一边等待继续做工的机会。
根据法国国家档案记载,父亲从5月到10月的五个月中间,一直领取每天五个法郎的救济金。
他领救济金时所用的登记号是236号。
这时在巴黎领取救济金的学生大约有五百人。
这些学生大都住在巴黎西郊歌伦布的华侨协社里面。
华侨协社是一座三层的普通楼房,华法教育会、留法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平促进公等几个华侨团体都设在里面。
这栋楼房的二楼是会议室,三楼、一楼及地下室此时都已住满了勤工俭学学生。
由于不断地有学生涌向此地,楼内早已人满为患。
有一位法国的参议员于格儒的夫人便赠送了一些帐篷,搭在房屋后面的菜地上。
后来,非但楼内,就连这些帐篷内也挤得水泄不通。
学生们只有每日五法郎的生活费用,因此每日两餐,都是自来水加面包,有时佐以粗制的巧克力糖,连蔬菜亦很难得。
少数人有煤气炉还可以烧点热水,而绝大多数人则只以饱饮自来水。
由于缺油少肉,这些年轻的学生每日需吃一公斤的面包,方能解饥。
有时腰无余钱,只好连粗巧克力也节省了。
这些千里迢迢、远涉重洋而来的勤工俭学学生,已经从美好幻想的天堂跌进了残酷现实的地狱。
到了8月,父亲已经满了17岁。
而他的17岁的生日,就是在这样一种既无前途、又无希望的困境中度过的。
1921年9月,法国政府决定停止发放给予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生活维持费。
10月,父亲和其他学生一样,已经毫无生活来源,面临生活绝境。
后来,父亲到了哈金森工厂做工,被分配到制鞋车间工作,制作防雨用的套鞋。
他们每日工作10小时,星期六做半天,即每周工作54小时。
新工人实行计时工资,每小时工资学徒期为一法郎,以后逐步增加,熟练后就实行计件工资。
这种工作属于轻体力劳动,但要节奏快,适合心灵手巧的人干。
郑超麟也曾在这家工厂做工,我去采访他时,他对我讲,他一天做十双鞋,而我的父亲则可以做二十多双。
像父亲这样工作,一天大约可以挣得十五六个法郎。
(选自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9.邓小平在年轻时到法国勤工俭学,一开始就碰到了困难。
请概述一下他所遇到的困难。
10.面对困境,邓小平始终没有回国,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11.邓小平的工友说他做活比较快,说明了什么?12.作者写“他领救济金时所用的登记号是236号”,是不是太零碎了?有什么作用?答案:9.居住条件很差,饮食朝不保夕,工作无着落。
10.坚忍,执著。
11.说明邓小平聪慧手巧,积极肯干,是一个工作踏实的人。
12.不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确保了传记内容的真实可靠,使文章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13.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
请参照以下示例,把适当的谦敬语和安慰语填在句子的横线上。
示例:有贵重的客人来了,可以说“欢迎您的到来”,也可以说“恭迎大驾光临”。
(1)有身份的朋友来时,为了表示高兴,可以说“你来了,为我脸上添了光”,也可以说“您的到来,让我________”。
(2)看望有丧事的朋友,可以安慰说“你别太难过了”,也可以说“________”。
示例:(1)蓬荜生辉(2)节哀顺变提示: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的民族,这在语言上有充分的表现。
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所用的词语也有所不同。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14.下面一段话中有六句有语病,请选出四句加以修改。
①节食和强制限食,并非是与肥胖作斗争的好办法,②重要的是要选择科学的营养。
英国的原则值得借鉴,进食的时间应尽量拉长,③每道菜要有很大间歇,④这样可以避免不过量进食。
因为当体内血液中的糖减少时,人就会觉得饿。
⑤如果先吃一块小食品充饥,然后休息15至20分钟,⑥这期间血液中的糖就会增加,饥饿感就会减小。
⑦英国人的科学进食法就这么简单,⑧这也是英国人体态优雅的结果所在。
(1)(只填序号)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填序号)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只填序号)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只填序号)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②(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改为“科学的营养法”;③(表意不明)改为“各道菜之间”;④(不合逻辑或因果倒置)删掉“不”;⑤(语序不当)改为“一小块食品”;⑥(搭配不当)改为“减轻”或“消失”;⑧(不合逻辑或因果倒置)改为“优雅的原因所在”。
15.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你再联系别的材料,给鲁迅先生下一评语。
300字左右。
示例: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他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的学习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的著作无数,其中《阿Q正传》《孔乙己》《药》《狂人日记》等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畸形社会下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对当时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使人们为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而努力奋斗,他的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民族魂,这也是当时的人们在追悼会上盖在他遗体上的三个字。
他是时代造就的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的伟大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