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二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语文必修二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曹聚仁(1900-1972),浙江兰溪人,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人士。作品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万里行记》《鲁迅评传》。报告文学《鲁迅评传》一书共计二十万字,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资料和鲁迅鲜为人知的轶事;并向人们诠释了三个不同方面的鲁迅, 还对当下流行的“假如鲁迅活到 现在”的话题作了精辟的评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里,作者说,他写鲁迅既不仰望,也不俯视,他把鲁迅视作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的人。作者通过对鲁迅心路历程、文艺观、思想政治观的述 评,剖析他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鲁迅。可以说它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鲁研界最具分量的学术著作之一。
序言
【学习重点】
1.记:诵记鲁迅名言名句,了解“《新青年》时代 代”的相关背景及人物传记的特征。 2.读:梳理文章脉络,学习作者运用史料真实地反 映人物的手法;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 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 3.写:参照画像,尝试描摹出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形 象。 4.练:引用传主资料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
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3)辨形组词
2.涵咏词义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1)词义理解—— 齐读并识记下列词义的含义
①食肉寝皮:比喻除尽奸恶,也表示仇恨极深。 ②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 ③面无人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的样子,也形容病危时的脸色。
(2)近义词辨析
答案 ①最突出的贡献。
②以其为重点,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账式地叙述鲁迅生平,而是抽出专题单独评说,以加强横向联系,这样纵横结合,既使鲁迅的形象呈现出一种立体感,又主线明确,重点突出。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3.研读第三段,说说鲁迅对《新青年》最初的感情是怎样的。

对鲁迅人生道路有重要影响的几个事件

对鲁迅人生道路有重要影响的几个事件

对鲁迅人生道路有重要影响的几个事件鲁迅的生活,简直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处处充满了戏剧性。

他的每一步几乎都在改变历史的进程,不论是他人生的重大决策,还是那些看似平常却充满深意的日常事件,都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么,咱们来聊聊鲁迅人生道路上几个对他至关重要的事件,看一看这些波澜壮阔的经历是如何塑造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的。

1. 从医到文:职业转变的关键时刻1.1 日本留学的决定鲁迅最初可是学医的,在日本留学期间,他选择了医学作为自己的职业路径。

大家可能不知道,鲁迅其实是想当个医生,救死扶伤,行医治病的。

但生活就是这么奇妙,正当他在医学领域打算大展宏图时,一次偶然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方向。

在一次医学实验中,他看到中国人对西方医学的态度,尤其是社会的落后,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这种不堪入目的现状,让他意识到,单纯靠医学改变中国是远远不够的。

1.2 《狂人日记》的诞生于是,鲁迅决定放下手术刀,拿起笔,转而投身文学创作。

他的《狂人日记》就像是一颗石子投在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

这篇小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通过疯狂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弊端。

这不仅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让鲁迅在文坛上站稳了脚跟。

简直可以说,他从医转文,这一大转身,真是换了人生的新航道,让他成为了文坛的舵手。

2. 留学归来后的决策:选择回国的深意2.1 回到中国的抉择回国之后,鲁迅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是继续在国外深造,还是回到中国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

他放弃了在国外稳定的生活和学术前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中国。

这背后的原因可不简单,他看到祖国的沉重和落后,心里有一种急迫感,想要亲自去改变这一切。

可以说,他的这次归国,是带着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他的心里有一个信念:不管环境多么艰难,他都要用笔和笔下的文字,去拯救和唤醒国人的意识。

2.2 创办《新青年》杂志回国之后,鲁迅不仅仅是安静地写小说,他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创办了《新青年》杂志,这个杂志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

高中语文课件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高中语文课件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问题思考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3.作者多处运用了周作人的评述,周作人后来和鲁迅失和,且抗战 中做过“汉奸”,他的话还有权威性吗?
提示周作人的评述应是可信的。周氏兄弟毕竟一起生活了几十 年,是同胞,又共同游学,一起走向文坛,这就决定了他对鲁迅思想、 生活、作品评述的特殊性。
问题思考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观点一
观点二
我的 观点
丧失了 独立性
没有丧 失独立 性
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说明他已成为为政治宣传服 务的工具,主题先行,丧失了文学的独立性。
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只是“与先驱者取同一的步 调”的意思,并非真的接受什么人的命令。鲁迅一向是反对 奉命写作的,一直坚持独立思想。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 中说过:“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 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做起 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 感动人了。”
族制度及封建礼教的弊害,指出其中心思想是礼教吃人。 3.“《新青年》时代”,鲁迅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
么作者唯独选择以《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来叙述? 提示《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是鲁迅在新文化
时期的最突出贡献。作者以其为重点,但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账 似的来叙述鲁迅生平,而是抽出专题单独评说,以加强横向联系。 这样纵横结合,使鲁迅形象呈现一种立体感,又主线明确,重点突出。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大书特书 大事渲染 辨析:两者都有“着力去做”之意。“大书特书”用更多的笔墨书写, 多指事情重要、有意义,值得特别着力去写;“大事渲染”指大力夸张 形容。 例句:①APEC前高官表示,从战略层面看,中国对APEC的贡献有 两点值得大书特书:一是提出“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向21世纪”命 题;二是提出“APEC方式”。 ②报告认为,有些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关 注社会伦理道德的宣传,却对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大事渲染,呈现 娱乐化和庸俗化的趋势。

语文版语文高一情感世界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素材 语文版必修2

语文版语文高一情感世界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素材 语文版必修2

情感世界周介孚:鲁迅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

翰林出身,曾外放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后因科场案入狱,使得周家开始走向衰落。

周介孚“自由读书的主张与实践”为鲁迅“在传统教育的封闭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蒋氏:鲁迅祖母(1842-1910),周介孚后妻,周伯宜继母,她逝世时鲁迅亲自为她办理丧事,她性幽默,常给鲁迅讲民间故事,给他以民间文化的启迪,同时她隐忍的性格也给鲁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周伯宜:鲁迅父亲(1861—1896),本名周凤仪,字伯宜。

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

后为病魔所缠,他的病使鲁迅饱尝了生活的困顿艰辛。

鲁瑞:鲁迅母亲(1858—1943),她慈祥而刚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较开通,对鲁迅有极大影响。

周作人:鲁迅二弟(1885—1967),原名周遐寿。

现代著名散文家。

端姑:鲁迅妹妹,未满一岁即殇,约比周建人大一岁。

周建人:鲁迅三弟(1888—1984),原名周松寿,生物学家。

周椿寿:鲁迅四弟(1892—1898年),6岁时因发热发烧早逝。

朱安:鲁迅的合法妻子(1878—1947),浙江山阴丁家弄(今绍兴市丁向弄)人,1906年28岁时与25岁的鲁迅完婚。

她与鲁迅做了二十年的挂名夫妻却完全过着独身生活。

鲁迅母亲的生活一直是由她照顾。

许广平:鲁迅的爱人(1898—1968),广东番禺人,曾是鲁迅的学生,她照顾着鲁迅后半生的生活。

周海婴: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1929—2011),无线电专家。

情感经历兄弟不和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

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

鲁迅和周作人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

多年来,研究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

第一种说法“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教学⽬标] ⼀、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 ⼆、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兄弟的关系 三、了解传记⽂学的特征 四、梳理⽂章结构 [教学重点] ⼀、了解传记⽂学的特征 ⼆、梳理⽂章结构 [教学难点] 梳理⽂章结构 [教学⼿段] 多媒体课件 络 [课前准备] ⼀、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上与⼤家共享。

⼆、阅读《时代的鲁迅》,提出问题,放到上由师⽣共同讨论。

三、有条件的同学可阅读《鲁迅评传》和《狂⼈⽇记》。

[教学步骤] ⼀、导⼈ 郁达夫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个民族要产⽣⾃⼰的天才作家,不容易;要认识他,就更难。

《鲁迅新画像》有个引⼊注⽬的副题:“鲁迅是谁?”这可是个世纪难题。

⽑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化⾰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的⽂学家,⽽且是伟⼤的思想家和伟⼤的⾰命家。

鲁迅的⾻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多数,向着敌⼈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向,就是中华民族新⽂化的⽅向。

”作家李锐说他“以⼀⼈之勇和整个中国作对”,“以⼀⼈之识和五千年的传统作对”,“以⼀⼈之情却承当了中国五千年第⼀伤⼼⼈的悲剧”。

鲁迅研究专家王乾坤说他是“刺中国旧⽂明的马虻”。

⼀位不知名的友说:“他像⼀只针,让百年来的中国⼈不敢不清醒地思索。

” 同学们,我们已接触了许多鲁迅作品,你认为鲁迅是谁? (上讨论) 今天,我们共同⾛进《时代的鲁迅》,看看曹聚仁先⽣笔下的鲁迅是谁。

⼆、作者介绍(利⽤络介绍) 曹聚仁先⽣是何许⼈也?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这些话题我们已经在上搜集了材料,请同学⽤上资料来简单介绍⼀下。

曹聚仁 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杰出的爱国⽂化⼈⼠,曾经是⼀位在20世纪中国⽂坛、报界、学术领域叱咤风云的历史⼈物。

1900年6⽉26⽇出⽣于浙江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今届兰溪市墩头镇),1972年7⽉23⽇在澳门⾛完了他⼈⽣的最后历程。

鲁迅生平、创作、思想发展三个阶段

鲁迅生平、创作、思想发展三个阶段

鲁迅三个发展阶段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新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生平、创作与思想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1881-1917)寻求真理的爱国主义者(37岁之前)包括童少年时期、南京求学时期、留学日本时期、辛亥革命前后。

一、生平1.童少年时期鲁迅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城内东昌坊口一个日趋衰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 岁到南京读书时改名为周树人。

鲁迅是他1918年写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7岁进本宅家塾从叔祖父周兆蓝学《鉴略》,12岁又到另一个族叔周子京的私塾读书,同年进本城私塾“三味书屋”读书,直到16 岁。

鲁迅13岁时,祖父因科场作弊案监候7年,家庭由此衰落。

16岁时,其父因患水肿病久治不愈而去世。

2.南京求学时期1898年5月,18岁的鲁迅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分在管轮班的机关科学习,并正式改名为周树人。

因不满该校的乌烟瘴气而于翌年 1 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编在矿务班,至1902年文案大全1月毕业,在南京度过了四年的时光。

这期间,鲁迅经历了洋务运动的尾声、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

3.日本留学时期1902年1月,鲁迅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

1902年3月,他被江南督练公所派往日本留学。

同年4月,入东京弘文学院修习日文及普及速成科,课余研究文学艺术、哲学和历史,并开始了译著活动,至1904年4月30日毕业。

1904年9月,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1906年6月中止学医后,回到东京与友人许寿裳等提倡文艺运动,并在1908年加入光复会。

4.辛亥革命前后(这里所说的辛亥革命前后,是指鲁迅于1909年8 月从日本回国,到1918年4月他写出小说《狂人日记》是为止这段时间。

)鲁迅归国后,先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同时担任植物学日籍教师铃木珪寿的翻译。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精魂动天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学案语文版必修72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精魂动天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学案语文版必修72

第2课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学习目标 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体会作者运用史料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手法。

2.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鲁迅写作的思想脉络。

3.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以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甲寅.( ) ②刍.议( ) ③橐.橐( ) ④谬.论( ) ⑤旌.表( ) ⑥不恤.( ) ⑦娼.妓( ) 答案 ①yín ②chú ③tuó ④miù ⑤jīnɡ ⑥xù ⑦chānɡ(2)多音字①藉⎩⎪⎨⎪⎧枕藉.( )狼藉.( ) ②抹⎩⎪⎨⎪⎧ 抹.杀( )抹.布( )抹.不开( ) ③拓⎩⎪⎨⎪⎧拓.本( )开拓.( ) ④辟⎩⎪⎨⎪⎧ 复辟.( )开辟.( ) ⑤模⎩⎪⎨⎪⎧ 模.型( )模.样( )⑥载⎩⎪⎨⎪⎧ 刊载.( )载.重( ) 答案 ①jiè/jí ②m ǒ/mā/mò ③tà/tuò ④bì/pì ⑤mó/mú ⑥z ǎi/zài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戮( )缪( )谬( ) (2)⎩⎪⎨⎪⎧ 殚( )惮( )(3)⎩⎪⎨⎪⎧ 藉( )籍( ) (4)⎩⎪⎨⎪⎧ 鳞( )麟( )答案 (1)杀戮/未雨绸缪/谬论 (2)殚精竭虑/肆无忌惮 (3)慰藉/书籍 (4)一鳞半爪/麒麟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食肉寝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差强人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面无人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喻除尽奸恶,也表示仇恨极深。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教案名称:《〈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学目标:1.了解《新青年》杂志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3.分析《〈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这篇文章的主旨和观点;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鲁迅全集》或者其他鲁迅文集中的《〈新青年〉时代的鲁迅》;2.视频:相关鲁迅的生平或思想介绍;3.PPT:包含《新青年》杂志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鲁迅的视频或者向学生展示一些鲁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单介绍鲁迅的背景和影响。

Step 2:学习《新青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通过展示PPT,教师向学生介绍《新青年》杂志的背景、创办者陈独秀以及其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影响。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该杂志的看法和影响。

Step 3: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或者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包括他的文学成就、社会观察力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发现。

Step 4:分析《〈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教师向学生分发或者展示《〈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这篇文章,并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

讨论的问题可以包括文章的主旨,鲁迅对《新青年》的支持和批判,以及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看法等。

Step 5:学生展示与总结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分享他们对鲁迅和《新青年》的理解和观点。

学生可以使用PPT、演讲或者其他形式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Step 6:拓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鲁迅文集或者相关文献来丰富他们对鲁迅思想的了解。

Step 7:作业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写一篇小论文,分析鲁迅的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选择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拓宽学生对鲁迅思想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
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