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最新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课件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高中语文课件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问题思考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3.作者多处运用了周作人的评述,周作人后来和鲁迅失和,且抗战 中做过“汉奸”,他的话还有权威性吗?
提示周作人的评述应是可信的。周氏兄弟毕竟一起生活了几十 年,是同胞,又共同游学,一起走向文坛,这就决定了他对鲁迅思想、 生活、作品评述的特殊性。
问题思考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观点一
观点二
我的 观点
丧失了 独立性
没有丧 失独立 性
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说明他已成为为政治宣传服 务的工具,主题先行,丧失了文学的独立性。
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只是“与先驱者取同一的步 调”的意思,并非真的接受什么人的命令。鲁迅一向是反对 奉命写作的,一直坚持独立思想。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 中说过:“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 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做起 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 感动人了。”
族制度及封建礼教的弊害,指出其中心思想是礼教吃人。 3.“《新青年》时代”,鲁迅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
么作者唯独选择以《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来叙述? 提示《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是鲁迅在新文化
时期的最突出贡献。作者以其为重点,但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账 似的来叙述鲁迅生平,而是抽出专题单独评说,以加强横向联系。 这样纵横结合,使鲁迅形象呈现一种立体感,又主线明确,重点突出。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大书特书 大事渲染 辨析:两者都有“着力去做”之意。“大书特书”用更多的笔墨书写, 多指事情重要、有意义,值得特别着力去写;“大事渲染”指大力夸张 形容。 例句:①APEC前高官表示,从战略层面看,中国对APEC的贡献有 两点值得大书特书:一是提出“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向21世纪”命 题;二是提出“APEC方式”。 ②报告认为,有些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关 注社会伦理道德的宣传,却对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大事渲染,呈现 娱乐化和庸俗化的趋势。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应该从哪里突破
传记以写人为中心,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人物。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 主要的性格特征。 作者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的,所以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 赏、评价作品。同时,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 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所处的 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 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并作出符合 实际的分析将 传主自述、传主亲友的评述穿插其中,这样 组材有何好处(能否影响传记的真实性)?

传主自述无疑是最具权威性的;这里所选 的传主亲友与鲁迅关系密切之心,其评价应是 切实中肯的。因而,这样组材,全面、客观、 准确地写出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而 且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鲁迅。 此外,作者又将这些材料和时代背景、研 究资料以及自己的切身观察感受等内容融为一 体,做到了理论性、史料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传记都考查什么
1、作者的观点态度、创作意图(立传角度)。历届作者对专著及 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 2、传主的经历生平及思想品格特质,及其对时代或历史的影响。 具体分析和深入思考影响传主成长的符合实际的各种因素,对 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读出其指导意义; 3、选材及语言。传记要展示传主完整的人生面貌,但横跨时间很 长,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取舍。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 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的见解观点之间 的区别; 4、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5、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启示,形成自己的 观点,指导自我的人生规划,为己所用。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沈阳市四十中学
张 颖
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
• 1、鲁迅对《新青年》的最初感情是怎样的? • 2、后来有为什么能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 日记》? • 3、阅读第二段,思考:钱玄同来访时,二人通 过设喻索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 4、看第七段,许寿裳对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 话文小说一事,是什么态度?鲁迅自己是什么态 度?他是想推动白话文革命么? • 5、怎样理解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 • 6、作者曾对鲁迅说要把他写成“人”而不是 “神”,结合本文内容,你如何理解?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体会作者运用史料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手法三、梳理结构四、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以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难点重点]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结构。

三、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以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时安排]一至二时[教学步骤]一、单元文体知识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人物传记是人类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它记录着人类自身的历史和人性的发展,所以它能散发出永久和辉煌的艺术魅力。

.人物传记的分类和定义按照传主同作者的关系,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两大类,它们都属于广义上的传记。

狭义的人物传记则专指那些传主同作者并非同一人的传记,但这种狭义的传记没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暂且称它为他传。

本单元中,《鲁迅评传》属于他传,是带有评论的鲁迅传记。

《我的回忆》是回忆录,属于自传。

另外两篇均属他传。

2.人物传记的历史性和文学性人物传记必须要忠实于人物的生平,同时,在不违背基本史实和人物性格的前提下,作者也可以进行艺术加工,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和生动。

这种文字形式既是历史和真实的,又是文学的和诗的。

古今中外许多作家都认识到了人物传记的这种特性,歌德就把自己的传记取名为《诗与真》,鲁迅称中国最伟大的古典传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钱钟书先生也要求传记作品要有“史蕴诗心”。

3,人物传记的内容任何一篇人物传记都应包括传主的生平事迹、成就贡献,同时,透过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主体精神,虽然由于传记的历史性的特殊要求,这种主体精神可能表现得更为隐蔽。

4.人物传记的功能人物传记有很强的认识功能,读者通过一部传记可以认识社会和人生,可以通过认识别人实现认识自我的渴望。

在现代社会,传记的认识价值愈益显示出来。

著名科学家李远哲这样回忆他在中学时代读了《居里夫人传》之后的感想:“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

鲁迅作品《新青年》背景介绍

鲁迅作品《新青年》背景介绍

鲁迅作品《新青年》背景介绍一、时代背景《新青年》是一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作品,出版于1915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社会风气、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都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和压抑。

面对这种状况,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新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改革方案,他们渴望推翻旧有的制度,追求民主、科学和现代化。

二、《新青年》的创办鲁迅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积极参与了这场新文化运动。

1915年,他与其他一些知识分子共同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这本杂志以“青年维新”为主题,旨在唤起中国青年的觉醒和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三、《新青年》的内容与影响《新青年》杂志致力于批判旧有的封建观念和制度,提倡民主、科学和现代化的理念。

其中,鲁迅的文章尤为突出,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中国社会的困境。

他的文章直接而有力地批判了旧有的文化观念和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影响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

《新青年》的出版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振奋了广大青年的精神,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它也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促进了思想的交流和社会的进步。

可以说,《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和发行,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开了一扇窗户,为中国的文化与思想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新青年》的意义与价值《新青年》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也是中国现代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批判旧有观念和制度,提倡现代化和民主,它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指明了方向。

同时,它也为后来的文化与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作品《新青年》的背景包括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杂志的创办过程以及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该作品的出版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新文化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不仅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中国现代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doc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doc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2019-08-23《》[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语文:语文学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语文:语文学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1《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鲁迅评传》的特点。

2、积累基础字词,简单介绍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之前的经历.3、梳理文章结构,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思想变化过程.4、理解作者引用鲁迅先生《<呐喊〉自序》“铁屋子”一段的含义。

【学习重点】梳理文章结构,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思想变化过程.【学习难点】1、理解作者引用鲁迅先生《〈呐喊〉自序》“铁屋子”一段的含义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一、作者介绍曹聚仁,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曾经是一位在20世纪中国文坛、报界、学术领域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是他首次报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是他首次向海外报道“皖南事变”真相;是他首次向海外传递出国共可能第三次合作的信息;是他1958年在新加坡《南洋商报》上报道金门炮战的独家重大新闻。

曹聚仁一生与书为伍,笔耕不辍。

主要著作:《鲁迅评传》《国学概论》《书林新话》《万里行记》《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等。

二、作品介绍本文选自曹聚仁的《鲁迅评传》,于1956年由香港世界出版社印行.共分29节,以、自由式随笔体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与自己的交往景象了中肯、独到的评述。

当时正值国内个人崇拜、英雄崇拜风气盛行。

曹聚仁把鲁迅写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的传记观,也得到了鲁迅的首肯。

三、文体知识《鲁迅评传》是属于他传。

曹聚仁与鲁迅、周作人兄弟同为知契的朋友,他有资料的积累,再加上他有史学研究的功底,既能鉴别史料,又能组织史料,所以写出了合理近情的鲁迅传记.四、介绍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之前的经历:家道中落看透世态走出家门学习洋务选择学医医治民众领悟要著弃医从文创办杂志提倡文艺悲哀寂寞深刻反省身处僻处抄碑寻古五、基础演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甲寅.刍.议胡诌.橐橐旌.表不恤.娼.妓..明确:甲寅yín刍chú议:谦词,指自己的议论。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主题:《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目标:1. 了解《新青年》的背景和发展历程;2.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其在《新青年》中的贡献;3. 理解鲁迅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4. 能够分析和评价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重要文章。

教学重点:1. 理解《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的意义;2. 理解鲁迅思想的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评价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重要文章;2. 理解鲁迅思想的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1. 听课;2. 讲解;3. 讨论。

教学流程:Step 1 引入 (5分钟)介绍《新青年》时代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在这个时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Step 2 学习内容 (10分钟)1. 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以及他的艰苦求学之路;2. 介绍《新青年》的发展历程和它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Step 3 分析鲁迅思想 (15分钟)1. 分析鲁迅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接纳;2. 分析鲁迅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

Step 4 分析《新青年》时代的重要文章 (15分钟)选取《狂人日记》、《呐喊》的一篇或几篇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鲁迅在这些文章中传达的思想和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Step 5 总结和评价 (10分钟)总结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重要贡献和他的影响力,评价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Step 6 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阅读《狂人日记》或《呐喊》的一篇或几篇,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资源:1. 《新青年》相关文献;2. 鲁迅的相关资料。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鲁迅的作品进行阅读并进行讲解;2. 组织一次鲁迅文化展,展示鲁迅的生平和他的思想文化成果。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一)教学设想有关鲁迅的传记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达27种。

而在20世纪50年代,海峡两岸有关鲁迅的传记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把鲁迅写成神,另一种是”。

曹聚仁是在于鲁迅的首肯。

因此在他1956年出版的《鲁迅评传》中力求“从直接史料中找出真实的鲁迅”,以自由式随笔体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与自己的交往进行中肯、独到的评述,因而真实和公允是曹聚仁这部传记的最大特点。

课文节选的是《鲁迅评传》一书中的第九节,主要围绕鲁迅以《狂人日记》……历史意义。

由于此问属于传记,又真实的记述了《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的人生轨迹于内心世界,而且在选材上一《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纵横结合的方式以引述大量史料来真实的再现鲁迅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又对学生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传记的多样写法对学写传记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因而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是至关重要的。

据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包括:一、课前资料搜集。

二、理解鲁迅人生轨迹及内心世界。

三、选材及写作意图的分析。

四、感受表现手法的独到。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青年》时期的时代背景2、了解他人对鲁迅的评价。

3、了解曹聚仁、周作人、许寿裳与鲁迅的关系。

能力目标:1、理解《新青年》时期鲁迅的人生轨迹及情感世界3、领悟独到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1、明白传记的价值以及创作原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能力目标1、2(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预习,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领悟写作技巧。

在总是解决中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帮助。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提示:(以问题的形式提示)1、请搜集他人对鲁迅的评价,并与自己所了解的鲁迅情况进行对比,看差别有多大。

2、请搜集曹聚仁、周作人、许寿裳相关情况及其与鲁迅关系。

3、请了解《新青年》时期,中国的历史现状如何?并与课文中鲁迅在此时期的人生轨迹进行对照,分析鲁迅此时期的情感世界,然后再与搜集到的他人对鲁迅的评价进行对照,看看区别又在哪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 的目录,大概就没人 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 人。可是渊博二字还 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 好赞同。
郑振铎:鲁迅先
生的死,不仅是 中国失去了一个 青年的最勇敢的 领导者,也是我 们失去了一个最 真挚最热忱的朋 友。
叶圣陶:与其说鲁 迅先生的精神不死, 不如说鲁迅先生的 精神正在发芽滋长, 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作品,在当时 只是一种助阵,“我的作品在《新青年》 上,步调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也 来喊几声助助威罢”。在后来,“也可 以说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 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 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绝不是皇上的圣 旨。”
❖第一部分(1),介绍新文化运动的 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2-3),与金心异谈话, 改变对《新青年》的态度。
❖第三部分(4-6),《狂人日记》的 发表及其地位。
❖第四部分(7-8),在《新青年》上 连续发表小说,燃起革命和生活的激 情。
课堂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如许寿裳氏所说 的……不过鲁迅自己,在当时只是 一种助阵的意思”这段话的含意? 【提示】 作者同意许寿裳的看 法,肯定了鲁迅在《新青年》上写 小说的价值和意义。但他同时又强 调“不过鲁迅自己,在当时只是一 种助阵的意思”。
倔强.jiànɡ
抹.杀mǒ 抹抹.布mā
抹.不开mò
辟复辟.bì 藉狼藉.jí
开辟.pì
慰藉.jiè
作者笔下的《新青年》时代的 鲁迅是怎样的?
❖将长期被神化了的传主还原 为活生生的“人”,不粉饰, 不阿谀,写出一个真实的鲁迅
主旨
文章围绕鲁迅以《狂人日记》 为开端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 作品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揭 示了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从 原来不问世事、埋头抄碑,到后来 创作《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投 身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变化及其历史 意义。
4.如何理解“假如一间铁屋 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 的……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 铁屋的希望”这段话的含意?
【提示】 这段话中的“铁屋子”用来 比喻黑暗的、禁锢得极为严密的旧中 国;“熟睡的人们”用来比喻长期处于 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的愚昧、麻木的国 民;“不久都要闷死了”预示受封建思 想的毒害、精神麻木的国民可怕可悲 的前途;“大嚷起来”用来比喻为唤醒 广大民众而发出“呐喊”;“毁坏这铁 屋”用来比喻摧毁这黑暗的世界。
刍议 (chú) 谬论 旌表 (jīng) 不恤 诨名 (hùn) 不惮 慰藉 (jì) 抵罪 模型 (mó) 客栈
差强人意 (chā)
橐橐行走 (tuó)
(miù) (xù) (dàn) (dǐ) (zhàn)
(2)多音字
曲折.zhé 折折.腾zhē
折.本shé
强.弩之末qiánɡ 强牵强.附会qiǎnɡ
【点拨】 在张勋复辟之前,鲁迅仍在抄 碑文。张勋复辟后,鲁迅与金心异之间有 一场争论之后,答应他做文章,这便是 《狂人日记》。其实,鲁迅对于文学革命, 即由文言文改写白话文,当时无甚兴趣, 对于思想革命却看得很重。正是金心异的 一段设喻,点燃了深埋在鲁迅心底的火药, 树起了打倒吃人礼教的旗帜。《狂人日记》 的创作原型也应是鲁迅的表兄弟,鲁迅见 过“迫害狂”的病人,也非常喜欢果戈理的 《狂人日记》,大概也有学它的意思。
3.阅读第七段,怎样理解鲁迅的 “听将令”和“遵命文学”?
【提示】 这里的“听将令”和“遵命文 学”,只是“与先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 意思,并非真的接受什么人的命令。鲁 迅一向是反对奉命写作的,他一直是坚 持独立思想的。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 中说过:“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 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 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 做起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 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感动人了。”
对于现实的黑暗和国民的麻木,鲁迅有 着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思想,使鲁迅 在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时,处于苦闷与 低调的情绪中。钱玄同的话燃起了鲁迅 用文学作品打倒吃人礼教的火焰,也促 使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的发表。
5.试分析鲁迅在《新青年》上 发表《狂人日记》及其他作品 的经过,并谈谈其创作意图。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等小 说,虽然在主观上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文学 革命”的热情,只是出于对新文化同路人的 “助阵”,但是这并不能削弱这一件事的历 史意义。作者这样写,并未夸大鲁迅的革命 热情,这是作者坚持尊重史实,反对神化、 美化鲁迅,把他写成“人”而不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神”的 原则的体现。
2.“《新青年》时代”,鲁迅的生活中还有 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么作者唯独选择以 《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来叙述? 【提示】 《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是重大的,是鲁迅在新文化时期的最突出贡 献,以其为重点,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 账式地叙述鲁迅生平,而是抽出专题单独评 说,以加强横向联系,这样纵横结合,使鲁 迅形象呈现一种立体感,又主线明确,重点 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