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照明规范
路灯设计规范--LED行业者必备资料

第一章 总则第 1.0.1 条 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照明能为车辆驾驶人员以及行人创造良好的视看环境,达到保障交通安全,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方便人民生活, 防止犯罪活动和美化城市环境的效 果,特制定本标准。
第 1.0.2 条 本标准合用于城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道路及与道路相联系的特殊场所的照明设计,不合用于隧道照明的设计。
第 1.0.3 条 道路照明的设计原则是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能源,维修方便。
第 1.0.4 条 道路照明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或者规范。
第二章 照明标准第 2.0.1 条 城市道路照明标准,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以及居住区道路分为五级。
道路照明标准 表 2.0.3亮 度级道路类型别Lav(Cd/㎡)严禁采用非Ⅰ 快速路截光型灯具严禁采用非 平均照度Eav(Lx) 均匀度Lmin/Lav 均匀度Emin/EavⅡ 主干路及迎宾路、 通向平均亮度 眩光限制 诱导性很好很好0.35 0.35度照0.4 0.41.5 1.5 1.0 20注:①表中所列的平均照度仅合用于沥青路面,若系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平均照度值可相应降低 20~30%。
②表中各项数值仅合用于干燥路面。
第 2.0.2 条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照明应满足平均亮度(或者照度)、亮度(或者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和诱导性四项评价指标。
主要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居住区道 路应满足平均照度单项评价指标。
第 2.0.3 条 各级道路照明标准见表 2.0.3。
政府机关和大型公共建造的主要道路、 市中心或者商业中心的道路、大型交区纽等Ⅲ 次干路Ⅳ 支路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Ⅴ 车通行的居住区道路和人行道截光型灯具不得采用非好截光型灯具不宜采用非好截光型灯具采用的灯具--不受限制851~20.350.3--0.350.3--0.50.3--第2.0.4 条三幅路、四幅路的非机动车道的平均照度值宜为相邻机动车道的1/2。
建筑工程施工路灯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路灯规范一、路灯设计1.1 路灯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应根据道路类型、车流量、行人流量和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1.2 路灯的照明范围应满足道路照明标准要求,确保道路两侧的照明充足,同时避免光污染。
1.3 在路灯设计中应考虑路灯的材质、类型、高度、数量和排布方式,以及节能、环保、美观等因素。
二、路灯材质2.1 路灯材质应选用防腐蚀、耐候性能好的材料,以保证路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2 路灯灯罩应采用透光性好、抗风压、耐冲击的材料,确保路灯正常照明和安全性能。
三、路灯类型3.1 路灯类型应根据道路类型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包括路灯形状、光源种类、光色、光源功率等。
3.2 路灯应采用LED光源,以提高能效和节能性能,减少环境污染。
四、路灯安装4.1 路灯的安装位置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道路两侧照明均匀,且不影响交通乘员的视线。
4.2 路灯的固定方式应牢固可靠,能够承受恶劣天气和外力作用,确保路灯安全稳定。
4.3 路灯的电源线路应布置合理,避免电池和其他设施发生相互干扰或损坏。
4.4 路灯的调光设备应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照明要求,节约能源。
五、路灯维护5.1 路灯的日常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清洁、检查、维修和更换等工作,确保路灯照明效果和安全性能。
5.2 路灯的维护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处理路灯故障及时处理。
5.3 路灯的维护应记录完整,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和维护经过等,便于管理和查阅。
六、路灯监测6.1 路灯的照明效果应定期进行监测,包括光照度、光色、亮度等参数,确保路灯照明效果符合要求。
6.2 路灯的功耗和能源消耗应定期进行监测,评估路灯节能性能,提出相应的节能改进建议。
七、环境保护7.1 路灯施工应按照相关地方标准和环保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过程不产生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
7.2 路灯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应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路灯的安装高度应该多少才合适?路灯设计规范

∙关于路灯的安装高度应该多少才合适?∙路灯照明安装高度为了避免眩光,可以选用漫反射灯中(d)(e)(f)、路灯的安装高度不宜小于4.5m。
路灯杆间距离可为25~30m,进入弯道处的灯杆间距应适当减少。
当道路宽度为A时,庭院灯的高度可按0.6A(单侧布灯)~1.2A(双侧对称布灯)选取,但不宜高于3.5m。
庭院灯杆间距可为15~20m。
路灯伸出路崖宜为0.6~1m,路灯的水平线上的仰角宜为5度,路面亮度不宜低于1cd/m2。
室外照明宜在每灯杆处设置单独的短路保护。
最小照度与最大照度之比,宜为1:10~1:15之间。
室外照明宜在值班室或变电室进行遥控,并在深夜可关掉部分灯光。
室外照明采用三相配电时应在不同控灯方式中保持三相负荷平衡。
室外停车广场灯杆的配置位置不得影响交通。
停车广场照明可采用显色性高、寿命长的光源。
高杆照明应采用轴对称配光灯具,灯具安装高度H可由下式确定:H≥0.5RR为被照明范围的半径,单位为m。
高杆照明宜采用可升降式灯盘。
a,路灯的平面布局路灯的平面布局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要考虑许多的因素,这些因素又互相影响、彼此制约。
诸如道路的等级、交通流量、速度、路宽、路面结构、灯具的功率、安装高度及交叉路口等条件不同则平面布局各异。
1.一般道路的布灯方式(路灯的排列方式)。
当道路的宽度不超过15m时,通常采用单侧布灯方式。
(a)单侧布灯(b)中心线布灯(c)两侧交叉布灯(d)两侧对称布灯1-灯杆2-路灯3-钢索4-隔离带当道路两侧有商店或橱窗照明度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中心布灯的方式。
在比较宽的高速公路上或有上、下分车道时,也可以采用中心布灯的方式。
如果道路两侧都有电杆,可以拉钢索,把灯具吊装在道路的中心线上方。
也可以在隔离带上拉钢索布灯。
道路的宽度在12~15m的二、三级公路,常采用中心线布灯。
优点是照度比较均匀。
缺点是灯具在道路中心维修不太方便。
当路面的宽度大于15m时,而且车辆及行人比较多,又强调美观时,则可以采用两侧交错布灯或两侧对称布灯。
LED路灯设计规范标准及LED照明行业必备资料

LED路灯设计规范标准及LED照明行业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照明能为车辆驾驶人员以及行人创造良好的视看环境,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方便人民生活,防止犯罪活动和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道路及与道路相联系的特殊场所的照明设计,不适用于隧道照明的设计。
第1.0.3条道路照明的设计原则是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能源,维修方便。
第1.0.4条道路照明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或规范。
第二章照明标准第2.0.1条城市道路照明标准,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以及居住区道路分为五级。
道路照明标准表2.0.3注:①表中所列的平均照度仅适用于沥青路面,若系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平均照度值可相应降低20~30%。
②表中各项数值仅适用于干燥路面。
第2.0.2条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照明应满足平均亮度(或照度)、亮度(或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和诱导性四项评价指标。
主要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居住区道路应满足平均照度单项评价指标。
第2.0.3条各级道路照明标准见表2.0.3。
第2.0.4条三幅路、四幅路的非机动车道的平均照度值宜为相邻机动车道的1/2。
第2.0.5条第2.0.3条和第2.0.4条规定的平均亮度(或照度)值均为维持值,新安装光源、灯具的道路,其路面的初始亮度(或照度)值应相应提高30~50%。
第2.0.6条选定道路照明标准时,要考虑城市的性质和规模,一般中小城市可视其道路类型采用相应低1级的标准。
第三章光源和灯具的选择第一节光源的选择第3.1.1条道路照明应采用高光效气体放电灯,不应采用白炽灯。
第3.1.2条选择光源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快速路和对颜色识别要求不高的市郊道路宜采用低压钠灯或高压钠灯;二、主干路和次干路宜采用高压钠灯;三、支路和居住区道路,宜采用小功率高压钠灯或小功率高压汞灯;四、市中心、商业中心等个别对颜色识别要求较高的街道必要时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中显色型、高显色型高压钠灯。
低位路灯照明设计标准

低位路灯照明设计标准是指在城市道路、乡村道路以及其他公共交通区域中,对路灯照明系统进行设计和设置时所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低位路灯照明设计标准:
1. 照明亮度:根据具体路段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确定路灯照明的亮度水平。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和交叉口处需要较高的亮度,而城市次干道和乡村道路则需要适中的亮度。
2. 照明均匀性:确保路灯照明能够均匀地分布在道路上,避免出现明暗不均的情况。
一般要求道路上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规定的数值,以保证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3. 照明色温:选择适当的照明色温,以满足路灯照明的视觉需求和舒适性。
常见的选择是在4000K至5000K的色温范围内。
4. 路灯高度和间距:确定路灯的布置高度和间距,以保证路灯的照度覆盖范围和均匀性。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的路灯高度较高,间距较大,而次干道和乡村道路的路灯高度和间距相对较小。
5. 路灯材质和抗腐蚀性:选择耐用、具有良好抗腐蚀性的材质,以保证路灯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6. 能源效率:设计路灯照明系统时要考虑节能和能源效率,采用高效节能的灯具和控制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存在不同的路灯照明设计标准和规范,因此在进行具体的路灯照明设计时,需要遵循当地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设计符合要求并满足安全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建议咨询专业的照明设计师或工程师,以获取更详细和具体的设计准则。
公路工程规范中的路灯照明要求

公路工程规范中的路灯照明要求公路工程规范中的路灯照明要求是确保道路夜间行车安全以及提供合适的路灯照明,以使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路面和周围环境。
在设计和建设公路工程时,路灯照明的要求十分重要,下面将对公路工程规范中的路灯照明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I. 灯具的选择路灯照明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灯具。
在公路工程中,常用的灯具包括高压钠灯、LED灯、荧光灯等。
选择灯具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光效:灯具的光效越高,能够发射的光束就越亮,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
2. 能耗:选择具有较低能耗的灯具,可降低路灯照明的能源消耗。
3. 寿命:灯具的寿命要长,这样可以减少更换灯泡的频率,降低维护成本。
II. 路灯的布置合理的路灯布置可以确保道路的整体照明效果。
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 间距:路灯的间距应根据道路的宽度和交通流量合理安排,以保证路面的整体亮度均匀一致。
2. 高度:路灯的高度应适中,既要满足对道路的良好照明,又要避免过高的高度造成的浪费与污染。
3. 方向:路灯的照射方向应使路面的照明均匀,避免刺眼的光线造成视觉疲劳。
III. 光线的控制为了避免光污染和减少能源浪费,公路工程规范中对光线的控制有以下要求:1. 反射:路灯应设置反光镜或防眩光措施,以减少光线的反射和眩光。
2. 遮光:灯具的设计应避免产生过度的光线溢出和光污染。
3. 调光:根据夜晚的路况和交通流量,可设置自动调光系统来控制光线的亮度。
IV. 路灯维护和管理为了确保路灯的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效果,公路工程规范中要求进行路灯维护和管理:1. 定期检查:对路灯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损坏的灯具以保证照明效果。
2. 维护工作:路灯的维护工作包括清洁灯具、修复电路故障、更换电池等。
3. 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路灯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路灯的正常维护和管理。
总结:公路工程规范中的路灯照明要求涉及灯具的选择、路灯的布置、光线的控制以及路灯的维护和管理。
合理的路灯照明设计能够提供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工程中的路灯规范要求

道路工程中的路灯规范要求随着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和交通的发展,道路工程的建设变得非常重要。
而在道路工程中,路灯的设置对交通安全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道路上的照明效果和交通安全性,有一些规范要求需要遵守。
本文将探讨道路工程中路灯的规范要求。
一、路灯的类型和布置要求在道路工程中,路灯的类型和布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为夜间行车和行人提供充足的照明。
根据道路类型和车辆流量的不同,路灯的类型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道路可以分为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住宅区道路等。
在高速公路上,路灯的布置需要满足较高的亮度要求,以便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路面情况。
而在城市道路和住宅区道路上,路灯的布置一般要更加密集,以保证行人在夜间行走时有足够的照明。
此外,在道路中间和交叉口等重要地段,也需要设置路灯以提高交通的可视性。
二、光源的选择和亮度要求在道路工程中,光源的选择和亮度要求是确保路灯照明效果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光源包括高压钠灯、LED灯等。
其中,LED灯因其高效节能和寿命长的特点,已经成为路灯的主要选择。
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别和使用场景,路灯的亮度要求也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的亮度要求较高,路灯的间距较大,以保证驾驶员行车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前方。
而城市道路和住宅区道路的亮度要求相对较低,路灯的间距可以适当缩小,以提供足够的照明。
三、路灯的高度和角度要求路灯的高度和角度也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高度和角度的设置可以确保路灯的照明范围,以及避免灯光对驾驶员产生过多的眩光。
一般来说,路灯的安装高度应根据路段的需求进行调整。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路灯需要安装在较高的位置,以提供广泛的照明范围。
而在城市道路和住宅区道路中,路灯的高度可以相对较低,以确保行人的夜间安全。
此外,路灯的角度也需要根据灯具的特点和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灯光不会产生过多的眩光和阴影。
四、维护和管理要求除了路灯的安装要求,道路工程中还需要考虑路灯的维护和管理。
公路工程路灯照明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路灯照明规范要求公路工程的路灯照明规范是确保道路夜间照明充分、安全通行的重要要求。
本文将从灯具选择、灯光布置、照度要求和能源节约等方面,详细介绍公路工程路灯照明规范要求。
一、灯具选择公路工程的路灯灯具选择要符合以下几个要点:1. 具备较高的光效和光质,保证路面良好的照明效果并避免光污染;2. 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稳定的性能,减少更换成本和维护频率;3. 防护等级要符合房外环境的要求,对于特殊的路段,如高速公路、隧道、桥梁等,灯具还需要具备抗风、防水等特性;4. 感光性能稳定可靠,能够根据环境光强自动调节亮度。
二、灯光布置公路工程的路灯布置要根据道路的性质、车流密度和路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
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 路灯的间距要根据道路等级和车流量来确定,保证路面整体的照度均匀一致;2. 交叉口和弯道处需要增加照明设备,以提高交通安全性;3. 对于特殊路段,如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站点等,需要根据需求设置相应的灯具。
三、照度要求照度是指照明光线照射到地面上的亮度,公路工程路灯的照度要求如下:1. 主干道:照度应在30-50 lux之间,保证行车人员拥有良好的视觉环境;2. 次干道和其他道路:照度应在20-30 lux之间,确保行车人员行驶安全;3. 交叉口:照度应在50-100 lux之间,以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可见性。
四、能源节约为了推动节能减排的目标,公路工程路灯需要考虑能源的节约利用。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使用高效节能的灯具,如LED路灯,相比传统灯具能够达到更高的光效;2. 合理控制路灯亮度,通过亮度调节系统实现根据环境光强自动调节亮度;3. 当路段无人行驶时,可采用时间控制和感应控制等方式,减少照明时间和功率消耗。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路灯照明规范要求涉及到灯具选择、灯光布置、照度要求和能源节约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公路工程能够实现夜间道路的良好照明,增加行车人员的安全感和舒适度,为交通运输提供有效的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照明工程
2.5.1 设计概述
(1)现况分析
因道路几何条件、路况、交通量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均可能影响照明设施之设置,故建议应调查并研究分析所经办之道路前述各项条件。
(2)照明设计基本要求
A.同一路段之照明设施设计应求一致。
B.设计时应重视照明效率、使用寿命、经济性及对当地气候条件之适应性。
C.灯座最好选择可调整者,配合折射罩纹路,依实际路面宽窄调整选择最适合之光束分配,俾能平均分配於所照区域,不致产生黑暗或特亮等现象,而影响驾驶人之视觉。
D.对汽车排烟污染灯具之问题应予考虑,以避免影响照明组件而失去应有之亮度。
E.如管理上需要,设计时得采用自动点灭器依照明需要自动开闭启用。
F.多雾地区可考虑设置浓雾侦测器,联锁自动开启照明。
2.5.2 设计规范及准则
道路照明设计应依据以下规范:
A.「路灯设计规定」-经济部(1986)
B.「交通工程手册」-第七章道路照明交通部(2004)
C.市区道路工程规划及设计规范之研究- 第十九章市区道路照明设计内政部营建署(2002)
2.5.3 设计步骤、流程及方法
设计步骤参考道路照明设计步骤流程图(图)。
(1)名词定义
A.光束(ψ)(单位:流明(Lumen)):1流明系由点光源以1烛光均等光度放射光线至1公尺等距离之半球面1平方公尺内之光量。
B.光度(I)(单位:烛光cd或cp):由点光源在一立体角内所发射出来之光束为一流明时,则该光源之光度为1烛光。
C.照度(E)(单位:勒克斯(Lux)):其最大光度之涵盖范围为0度~90度。
D.辉度(L)(单位:Nit=cd/m2):由光源或反光面上之任一点朝观测方向发射或反射之单位面积上之光度值。
(2)照度标准
市区道路及巷道之照明辉度及照度应符合表、表之规定。
表市区平均道路照度(单位:勒克斯(Lux))
规范之研究」(2002)编撰)
表巷道平均照度(单位:勒克斯(Lux))
人行道之照度原则上参考表之规定,然实际设计仍须视当地情形而定。
表人行平均道照度(单位:勒克斯(Lux))
(参考经济部「路灯设计规定」(1986)及内政部营建署「市区道路工程规划及设计规范之研究」(2002)编撰)
(3)照明之明暗均匀度规定
市区道路照明之明暗均匀度应符合表之规定。
表 明暗均匀度
划及设计规范之研究」(2002)编撰)
(4)灯具之选择 A.灯具光度分布
灯具依其对眩光之影响可区分为以下三种:
(A)遮蔽型:其最大光度之涵盖范围为0度~65度。
(B)半遮蔽型:其最大光度之涵盖范围为0度~75度。
(C)无遮蔽型:其最大光度之涵盖范围为0度~90度。
(资料取自内政部营建署「市区道路工程规划及设计规范之研究」(2002)编撰) B.灯具之型式及使用
灯具之型式及使用应符合表之规定。
表 灯具之型式
(参考经济部「路灯设计规定」(1986)及内政部营建署「市区道路工程规划及设计规范之研究」(2002)编撰) (5)照明设施之布设方式 A.设置位置
(A)通常布设於公共设施带,或中央分隔带上。
(B)在交叉路口地区,得设於交通岛上。
B.排列方式
通常街道照明设施排列方式有以下五种,其中W 表路权宽度(公尺),S 表装设间隔(公尺)。
(A)单侧排列,如图所示。
(B)
(C)
(D)
中央分隔带排列,如图所示。
C.
(A)车道宽度较窄之道路及一般巷道,得以单侧排列设置之。
(B)车道宽度较宽之道路,得以相对排列设置之。
(C)一般干线道路得以交错排列设置之。
(D)如中央分隔带宽度足够时,得於中央分隔带排列设置之。
(E)车行箱涵内,得采用交错排列或相对排列。
(6)灯具使用照明率(Coefficient of Utilization ,CU )
灯具照明率与路宽、装设高度及光线照射类型等因素有关,其数值为至为较佳。
(资料取自交通部「交通工程手册」(1980))
(7)维护系数(Maintenance Factor, MF)
其值视养护程度及使用环境而定,依表选用适当值计算。
表 维护系数
(8)路灯高度与杆距间隔
道路路灯高度与杆距间隔标准可参考表规定,然设计者应视当地之实际状况加以调整。
表中W 表路权宽度,H 表装设高度,S 表装设间隔。
表 路灯灯杆高度与杆距间隔关系(单位:公尺)
注:W 为路宽
图 一般照明率曲线例(W/H )
图 双侧相对排列
(参考经济部「路灯设计规定」(1986)及交通部「交通工程手册」(2004)编撰)
国内常用道路路灯相关尺寸可参考表。
表路灯灯杆选用参考表
注:1. 7公尺以下灯杆其H2、W、D1及D2详细尺寸,并无制式规格,主办单位视工程需要自行订定之。
2.常用7公尺(含)以上之灯杆及基座相关详细尺寸,系参考原台湾省政府
住宅及都市发展局灯杆规格,其各项详细尺寸请参考图HWE-001,
HWE-002。
(9)路灯照明计算公式
式中:
E:平均照度,以勒克斯为单位
F:光源全光束,以lm 为单位
N:照明设施排列系数,单侧或双侧交错=1,双侧相对或中央分隔带排列=2
CU:灯具使用照明率,由W/H查曲线表而定,约在~之间,参考图,(单侧排列之照明率在路宽等於灯具高度时应在以上)。
MF:维护系数,参考表。
S:灯具间距,以公尺为单位
W:道路路宽,以公尺为单位
(10)平均照度及均匀度检核
A.平均照度检核
根据计算所得之平均照度与表、及所列标准相比较,符合者,即完成平均照度设计。
B.明暗均匀度检核
根据计算所得之平均照度与所参考使用灯具之等照度(配光)曲线图其按灯具设置位置所得之最高、低照度,求其比值,与表所列标准相比较,符合者,即完成明暗均匀度检核。
C.电脑软体照度模拟
灯具系商业化成型品,各厂商所制造生产之配件均有些许差异,故等照度(配光)曲线图均有所差异,又平均照度及明暗均匀度之检核须按灯具及配设方式反覆验证,因此亦可按制造商之电脑软体,模拟其平均照度及明暗均匀度作为验证之参考。
(11)配电
A.使用电源
(A)电源:设计前应先向自邻近之电力公司洽询有关电源供给情形,并考量维护单位之方便性,引接三相四线380V/220V或单相二线220V之回路受电。
(B)分路:以低电压单相220V供给灯具电力。
(C)保护方式:以无熔线断路器(NFB)保护过载及短路故障;以漏电断路器(ELB)保护漏电事故。
B.控制方式
(A)包灯:由电力公司控制电源之开启与关闭。
(B)表灯:加设自动点灭装置,由光电式自动点灭器控制电源之开启与关闭。
C.电源引进位置及压降计算:
以邻近台电电源侧并配合周围环境设置配电箱,就近引进电源,并依设备之负载及配置距离进行压降计算(须符合干线─2%以下;分路─3%以下)。
D.接地
照明设施不论电源开关箱、灯具及灯杆设备以及外壳,均应按第三种接地工程接地,其接地电阻(R)值须依照经济部颁「屋内线路装置规则」及「屋外供电线路装置规则」办理。
2.5.4 设计范例
(1)本范例道路为市区干道,预估交通量7,000台/日,路面以水泥混凝土舖设,道路断
面如图所示:
N= 1(采单侧排列)
(3)照度检核
A.杆距以公尺代入电脑软体模拟其配光分布,所得最低照度为Lux,平均照度为Lux,检核明暗均匀度,最低照度:平均照度= Lux:Lux = 1:,大(优)於1:3 OK.
B.杆距以25公尺代入电脑软体模拟其配光分布,所得最低照度为Lux,平均照度为Lux,检核明暗均匀度,最低照度:平均照度= Lux:Lux = 1:,大(优)於1:3 OK.
C.故采杆距以25公尺间距作为平面配置,一则於平面配置时取整数配置较为便利,二则保留公尺可作为现地调整之空间。
2.5.5 乡镇选用简易参考表
本参考表用以提供当主办单位无法按正规计算及检核方式引用时参考选用。
以辅助干道采沥青路面作为演算标准值,灯具采半遮蔽型,预估交通量7,000台/日以下,简易参考如下表所示:。